第一篇:“感悟关爱”习作训练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感悟关爱”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美好品质,表达真情实感。
2、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具体,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
3、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教学重点:能从众多的生活小事中挑选最令自己感动的事,明辨写事与写人作文的区别。教学难点:深入刻画令自己感动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表达真情实感。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确立主题(一边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一边播放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图片。)师:在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当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歌词?生:……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平时都从哪些人那里感受到了爱?生:……师小结并相机板书“关爱”,引导学生读这个词。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就和“关爱”有关,加入就以关爱为题目,你觉得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事的作文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55页的习作要求,确定是写实的作文。总结以往的习作经验,比较写人和写事的的作文的区别。
二、设置情境,开拓思路,精选题材。
1、从“人与人相互关爱”这几个字出发明确“人与人”指那些人?“相互关爱”是何意?
2、情景设置:拿出作文草稿纸反倒最干净的一页,安老师的要求写下你心中最想的那个人。(1)生活中你最爱的一个人是谁?(2)生活中最爱你的一个人是谁?(3)你最好的朋友是谁?
3、你写下这些人是心里有什么感觉?
4、引导学生一次次分别划去这些人,并说说心中的感觉。
5、出示“什么是关爱?……”学生理解后,再指名说一说。
6、出示老师从大家身边捕捉到的感人事例。学生和老师分别读一读。(大屏出示范例),指导学生选材,(分别读这三个事例)实例1:有一次,王浩杰送作业本到老师的办公室,由于作业本太多,十几本本子掉在地上了。正好向前同学从旁边路过,就立即弯下腰帮王浩杰拾起了本子,还帮王浩杰送到办公室。这份同学情谊怎能忘记?
实例2:上学期的一天,老师因发烧请了半天假在家休息,下午放学后,杨方彦,王火风、穆桉娜、王晔等十几位同学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礼花、面包等去老师家看望老师,那份关爱让老师刻骨铭心。实例3:那天上小练习课写课堂作业的时候,陈义文的钢笔掉在了地上,笔尖摔坏了,写不出字了,这可怎么办呢?陈义文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王梦雨同学看见了,二话没说就借给了陈义文一支钢笔。我想,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7、学生确定自己要写的事情,再组织语言说一说。
三、再读要求,审请题意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再次自读“书上55页习作”部分的内容,看本次习作是怎么要求的,有什么注意事项。(出示幻灯片)
2、读后汇报
3、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本次的习作要求。
四、回顾课文,体会关爱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请同学们静静地回忆,细细地品味,然后交流习作方法。大屏出示三个课文中的句子,学生读一多说一说,总结写法,师相机板书。《穷人》中的“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里采用心理活动描写,我从中桑娜矛盾的心理中体会到她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品质。
《别饿环了那匹马》中的“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过来,让我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这段话采用了言行与神态描写,从而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唯一的听众》中“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采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师:你们的积累真丰富。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板书:选准方法 细致描写)师:除了这几个句子,这个单元还有哪些课文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指2名学生说一说。
8、小结:看来,巧妙地进行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这些细节描写,能渲染故事氛围,推动故事情节,更好地反映人物的美好情感
五、学生习作,师巡指导
1、是鼓励学动笔生习作:……我想看看你们能否把这一件件事情都感动了你们的事,写下来也能感动别人呢?在写之前看看老师的温馨小提示。出示温馨小提示:(1)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2)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3)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师读“温馨小提示”。(学生写片断,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结:好,现在请同学们抬起头,作文已经写完的同学请举手,快写完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关于关爱,同学们是有话可说的。有人说,关爱是一种付出,关爱是一种美德。生活中一个个感人的细节,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老师也有感于生活中的关爱,写下了这篇作文请同学们听一听,师读下水文。先不出示作文题目(读完后老师问:)
1、师:说说自己的感受
2、师: 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给这篇文章想一个好题目?。(提醒学生可以从事情本身,人物品质、事情发生的地点、人物的语言、人物的行为等多个角度来考虑给作文命题)
3、师:按照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给作文命题的方法请再看看自己的作文,给自己的习作定一个满意的题目。(生给自己的作文命题,约两分钟后老师说:)
六、作文展示,捕捉亮点
1、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动?(叫两名同学展示作文,边读师生边评价)
2、现在请完成习作的同学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习作。(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习作)
3、下面请同学们推荐你认为写得比较好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听。……师: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写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从同学们所写的片段来看,大部分写得还是不错的,能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有的同学还恰当地使用了修辞,使描写准确生动。希望同学们回家根据习作要求认真完成习作,师:同学们,我们“感悟‘关爱’”的作文课即将结束。关爱是什么?是轻风,吹散了满天的阴云;是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心田;关爱是一朵朵夜来香,绽放在无人的夜晚,默默吐露着芬芳。相信今天的作文课将不仅带给你创作的快乐,还会启迪着你去更多地关爱他人,关爱集体。我们的生活会因此充满阳光。
七、布置作业,尽情发挥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板书:
写事:
体现人与人相互关爱
同学
环境亲人心理老师语言邻居
动作陌生人神态……(确定事例
选准方法
细致描写)
第二篇:关爱习作
作文: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事情
1世间充满了关爱
世界上有60多亿人口,芸芸众生,擦肩接踵。这当中有我们认识的,有我们不认识的。那么人与人之间都充满着关爱,是一个美好的大家园。
我的妈妈是一个高中教师,教课诙谐幽默,把乏味的课讲的绘声绘色,博得了众多学生的一致好评。一天,妈妈带来了一个带眼镜的大姐姐,还没来得及给我做饭,说:“程程,妈妈先给她辅导功课,你到温波炉里拿块面包先垫垫,一会儿再给你做饭。”说完,就搬了一把椅子,在我屋里给她辅导起功课来了,我看见了,很纳闷:是什么原因让妈妈对我如此冷漠,对那一素不相识的姐姐却那么热情呢?过了大约有一个小时,妈妈和她终于走了出来,我那时肚子早已饿得呱呱叫,心里有些讨厌起那个人来了。刚送走了她,我大声对妈妈说:“妈妈,她是谁呀?你怎么不给我做饭了呢?”“那是妈妈的学生,明年就要高考了,我给她辅导辅导英语。”妈妈慢声细语的说,我的气却不打一处来,心想:哼!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个学生就不给我做饭了吗?可这些话最终我没有说出口,只是闷闷的憋在心里。后来,妈妈每天都给她辅导,效果虽不能说是立竿见影,但也是颇有成效。看着妈妈每周来回奔波,如此辛苦,我不禁对妈妈说:“ 您为什么不收点儿学费呢?”听了我的话,妈妈严肃地对我说:“别人求我办事,说明别人对我的信认,我应该尽我所能。人与人之间不能只讲钱,应该多一些互相的关爱。只有你多关心、帮助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给予你的关心和帮助。”听了妈妈的话,我深感羞愧。
事后,我仔细的想了想,感受到了妈妈的心灵是那么美好,体现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同时也由衷地敬佩妈妈。
爱,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字,生活在暖融融的爱的氛围中,多好!
让我们同唱:“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更美好……”
2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很多种。例如:“母爱和父爱,这是父母给予的关爱;有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爱;还有一种人与人之间特殊的关爱,那就是陌生人给予的关爱。那种爱让人感到温暖,让人感到亲切。
在我的回忆中,那件事像打印机一样把这件事深深地刻在我的脑子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有一次,我坐公共汽车时,我“抢”到了一个位子,在司机的旁边,上车下车都非常方便。车开出一站后,就上来一位老奶奶。她凹下去的眼睛有着不一样的光泽;皱皱的脸,让人看起来十分和蔼可亲;高高的鼻梁又让人觉得很严肃。
“有没有人给这位老奶奶让座呀?有没有人给这位老奶奶让座呀?”我的耳朵差一点点儿就被震聋了。可是车上还是一片沉默,似乎每一个人都是木头人。老奶奶充满光泽的眼睛突然黯淡下来。那时,我正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给这位老人让座?”我猛然站起来;“奶奶您坐吧!”我的声音太响亮了,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我,脸上不由得发红。
哪位老奶奶露出了微笑像茉莉花一般纯洁,又像向日葵一样美。司机也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老奶奶用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来,孩子,来,和我一起坐下。”还不时的摸摸我的脑袋,自言自语。
这位老人的让我羞愧不已,让我羞愧不已刚刚的羞愧。我下车后,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不是害怕,而是兴奋,帮助一个陌生人的感觉真好!
我要将心比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3同学们的关爱
在五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曾发生了一件令我一声难忘事,并且让我记住了这些朋友。那天的第三堂课是体育课,我们跑完步就遗弃说好去篮球场打球了。篮球的场地也只是水泥路面并覆盖石子,所以跑起来会很容易磕倒,但我们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怨言,只是把握玩的时间了。不料我跟我班的小田脚绊了起来,导致我侧面许多的擦伤,当时我疼痛不已,同学们都说去卫生室,我强忍着说:不用,没多大点事。”同学们都不乐意了都非要说必须去,还特意脱下衣服把伤口围上,说怕感染了。就这样我被他们一楼一抱的送去卫生室,;老师擦了点药,就让我回去了。回到教室,他们一群人对我说:下课别出去了,我们陪你在屋。晚上我们也送你回家去。”……
在这里,我有一群关心我的朋友。我会永远记住他们的......4.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很多种。例如:“母爱和父爱,这是父母给予的关爱;有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爱;还有一种人与人之间特殊的关爱,那就是陌生人给予的关爱。那种爱让人感到温暖,让人感到亲切。
在我的回忆中,那件事像打印机一样把这件事深深地刻在我的脑子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有一次,我坐公共汽车时,我“抢”到了一个位子,在司机的旁边,上车下车都非常方便。车开出一站后,就上来一位老奶奶。她凹下去的眼睛有着不一样的光泽;皱皱的脸,让人看起来十分和蔼可亲;高高的鼻梁又让人觉得很严肃。
“有没有人给这位老奶奶让座呀?有没有人给这位老奶奶让座呀?”我的耳朵差一点点儿就被震聋了。可是车上还是一片沉默,似乎每一个人都是木头人。老奶奶充满光泽的眼睛突然黯淡下来。那时,我正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给这位老人让座?”我猛然站起来;“奶奶您坐吧!”我的声音太响亮了,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我,脸上不由得发红。
哪位老奶奶露出了微笑像茉莉花一般纯洁,又像向日葵一样美。司机也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老奶奶用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来,孩子,来,和我一起坐下。”还不时的摸摸我的脑袋,自言自语。
这位老人的让我羞愧不已,让我羞愧不已刚刚的羞愧。我下车后,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不是害怕,而是兴奋,帮助一个陌生人的感觉真好!
我要将心比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4相互关爱
父爱是深沉而含蓄的,它默默地笼罩在我的四周,给我无比温馨的抚爱。这是我早已无法释怀的。
在父亲节到来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深深爱着我,我更深深爱着的爸爸。
——题记
父爱是深沉而含蓄的,它默默地笼罩在我的四周,给我无比温馨的抚爱。这是我早已无法释怀的。但从那一刻起我才明白,作父亲的,更需要子女无尽的关爱。
那是父亲40周岁的前一晚,我悄悄俯身在父亲耳边,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父亲轻拍我的头顶,微笑着说:“孩子,我什么都不缺,你就是我最好的礼物。”我没说什么,当时的我只认为父亲的关爱是理所应当的,而我的无所付出是“问心无愧”的,于是便爽快地同意了。
那一天夜里,我忽然醒了,发现爸爸房间的灯仍旧亮着。昏黄的灯光下,爸爸早已熟睡,身旁歪斜着一本还未写完的笔记。那是他为我写下的成长日记。我按捺不住好奇心,便偷偷
翻看起来:“孩子长大了,她今天竟说要送我生日礼物,她对我的孝心真比蜜还香甜,我真是这世上最幸福的爸爸……”
我不觉有些脸红,猛然发现,我对爸爸的付出原是这么少。爸爸心甘情愿为陪我出游几日,放下繁重的公务熬夜赶工。而我却总是为了要陪爸爸下楼活动五分钟而一肚子怨气;他为辅导我学习放下了心爱的书刊,而我却总抱怨为陪他聊天耽搁看动画的时间;他为了帮我买所需用品不惜掷下千金,而我却不舍为他买一份生日礼物……
看着爸爸疲惫的身影,眼泪终于夺眶而出。有首歌唱道:“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爸爸永远为我撑起一片蓝天,我却依然不懂事,为人子女,这样真的问心无愧吗?
第二天,我早早地为爸爸准备好了礼物。从那时起,夕阳中有我陪伴爸爸散步的身影,夜色中有我依偎着爸爸倾吐心声的音韵。我相信,我会让他成为最幸福的父亲,因为我早已是最幸福的女儿。
如果爸爸是一撇,我就是一捺,在妈妈的基础上,我们共同写出了一个大写的“人”字,见证着我们永久的幸福人生!
第三篇:《关爱》习作教案
《关爱》习作教案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发现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身边人的方法和能力,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3、学习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确立主题
关爱是一轮暖阳,温暖着你那颗潮湿的心;关爱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关爱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有关关爱的习作。
二、联系生活,拓宽思路,选取材料。
1、孩子们,你们是怎么理解关爱这个词的呢?关心、爱护。
2、关爱是一种关心,一种爱护,是一种信任、理解、尊重......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体现出关爱呢?
3、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身边的关爱故事。
小结:老师听出来了,爱就在我们身边,从生活中的小事,我感受到了人间的那份温暖,如果让你们给这些事确定一个题目,你们会怎么写?
真情远处不在,关爱充满人间,有最感动的事就是本次习作的好材料,但要注意,同学们选材要新颖,要典型,更好体现“关爱”这一主题。
三、读题审题,明确要求,重点学习通过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1、读下水文,要求,认真听:文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为什么?
2、文中都有哪些描写?
3、为什么文章写得生动?
四、学生习作,师巡指导
接写下来我们都来争当小作家,选准方法进行细致描写,在写之前看看老师的温馨小提示。出示温馨小提示:
1、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美好品质。
2、运用“环境、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3、细节描写要真实,要有代表性。
4、题目自拟,叙事要清楚,重点要突出。
五、展示佳作,捕捉亮点
1、现在小组互相交流自己的习作。(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习作)
2、请同学们推荐你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听。
小结:同学们,关爱是什么?关爱是轻风,吹散了满天的阴云;是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心田。相信大家能用笔抒发出你心中的那份温暖。下节课我们再对习作进行评改。
第四篇:依托文本 训练习作
依托文本 训练习作
一、对依托文本训练写作的认识
语文教学一直强调要做到文道统一,也就是说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由语文学科本身性质和特征决定的。
语文教学的传道有它自身的特点,所谓“文”“道”结合,就是要求教师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育之中,缘文释道,因道解文,使学生思想上受到教育,感情上得到熏陶,语文能力获得提高。
在悟“道”的同时不能轻“文”,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语文教学一线的老师大多心知肚明,现在新课程的模块和专题教学,在读的方面只是突出了感悟和体验其情感价值,即吸纳其别人思维成果,却无暇顾及领会思想情感的载体——表达方法、构思技巧、叙述手段等,也即忽略了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
在写的方面,由于近年考试主打题型的话题作文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缺乏具有操作价值的学生写作理论指导教材,还有语文老师自身的写作素养的欠缺等诸多因素,写作课实际上处于语文课的边缘。在读和写的关系方面,虽然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先辈早就提出过“读写结合”“读写互动”等教学建议,新课标也提出了重视语言文字运用,但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因为对读写的认识不到位,读写关系自然成为“读非为写,写非所读”的两张皮,结果是,读是一套,写是一套,再加上考又是另一套,互不对接,各行其是,更加剧了语文学习无序无范的状态。
如果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看成是100%的功效的话,那读和写这两项主要训练内容各占50%,我们在教学中放掉了写作的50%,在读方的方面又丢弃了25%的关于作者写作思维过程的内容,等于说,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学满打满算也只能收取25%的效益,再加上考试方式、学生学习态度等因素,看还能收获多少?
写作能力是从阅读中培养的。更精确地说,从阅读中,我们学会写作风格这种独特的写作语言。但人们一般的想法是写作能力是从实际写作过程中培养的,这是错误的说法。
什么是依托文本?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依托文本就是借助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表达、学会描写。用教材中提供的文本作例子,把身边所见(所闻)和生活中的经历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系统地表达出来,并用笔描述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技巧。依托文本的意义和作用:
任何语文教学的新兴模式与改革,都离不开文本,都是依托文本进行的。语文课标中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文本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学习、实践的凭借,课堂教学首先要依托文本,要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著名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强调:“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离开了文本这个依托,任何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教学理念的革新都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下面就谈谈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是如何依托文本,训练习作的。
二、如何依托文本训练写作
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文本与写作的脱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让精读课文发挥一定的作用。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以文本为依托,循序渐进,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
从学生层面看,提到作文,不少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爱写,不会写,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依托文本习作就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它不仅能增强习作的话题与内容的趣味性、新颖性、情境性和生活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同时,依托文本习作是在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加以运用,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又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能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依托文本训练习作的具体尝试。
(一)由此及彼,仿写
儿童学习语言的初始是模仿,在仿中学习、内化语言的组合形式,在仿中整合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绝不能放过文章写法的学习。模仿型练笔就是侧重从课文的语言形式入手设计练笔,紧随课文,发现遣词造句的规律,从而学会表达。
1.仿写词句
词句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丰富的词句积累是语言表达的前提和保障。教材中经典的构词形式、富有特点的句式都是不容错过的仿写点。
如《五彩池》一课有一组表示颜色的词:咖啡色、柠檬黄、橄榄绿„„不妨引导学生模仿着再说出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词语替代课文中的词语,让五彩池的水变幻出更加迷人的色彩。该课中写五彩池的形状的句子也易学易仿,可以让学生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点像„„,有的恰似„„。”的句式尽情地描绘五彩池的玲珑多姿。
《孔子游春》一文的第二自然段对泗水河畔的无限春光描写得相当精彩:“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此处的省略号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仿写空间。他们是这样写的:“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滔滔的泗水是她奔腾的血脉,粉红 2 的桃花是她漂亮的发饰,碧绿的草地是她柔软的绣花鞋……”斐然的文采哪里来?就在仿写中不知不觉地拥有了。
学习“造句”。在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并结合学生习作中易错的句子类型多加指导,尤其要对课文中常见的连接句、简单的并列句,排比句、拟人句、夸张句……可先让学生先阅读,体会其妙处,再进行练笔。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通顺。
2.仿写片段
教学中遇到具有明显特征,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段就可以进行模仿。
如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里面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非常优美,在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过后,我问学生,你能模仿他的样子写一段话吗?同学们来精神了,立即拿起手中的笔写了起来。
有的学生写道:“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我走进公园,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公园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满园姹紫嫣红,犹如花的海洋;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红的像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他们在花丛间翩翩起舞,不忍离去。”
有的同学写了妈妈做的菜真不错,从色香味三方面写,有的写天气真冷啊,从路边的小树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颤抖、街上的行人缩着脖子、连人们呼出的气都成了白色的了这三方面写,这样的模仿其实是模仿课文句式表达,教同学们如何把事物写具体。有了可供学生搀扶的把手,同学们写起来就不觉得困难了。
如教学《赵州桥》的二三自然段是典型的“总分”段式,进行仿写时告诉学生这段在写法上的规律,让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有例可仿,让学生明白写法后趁热打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教室一角,以总分段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在句子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除了仿写句式表达、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外,还可以仿写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掌握了,熟悉了,便能从中悟出规律,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写作能力。
学习“构段”。学生开始习作,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的段进行阅读练笔,来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构段能力。构段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总分方式构段,如《小镇的早晨》《海底世界》;有并列方式构段的,如《黄山奇石》描写“仙桃石”和“仙人指路”这一段;有因果关系构段的,如《惊弓之鸟》最后一段。对于这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是构段仿写的最好范例。
3.仿写篇章
仿写篇章,就是从整体上把握范文的作文方式。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描写了不同季节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我建议学生按这样的时间顺序写写自己的校园或自己的家乡。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迁移运用了平时小练笔时写的有关春夏秋冬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起来得心应手。教师只需要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就会从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又如《秦兵马俑》一文中,对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两方面介绍、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这两段是用这样一句话联系起来的: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使课文过渡自然,前后浑然一体。我就指导学生介绍某一事物的两个特点,学着用“„„不仅„„而且„„”的句式,将这两个特点贯穿起来。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方法,这种练习比教师喋喋不休地介绍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的好处管用得多了。
通过课堂上的朗读体会,学生对课文中的典型构段和谋篇已经有了深刻的领会,比较容易从范例中获取表情达意的语言模式,此时教师如选择性地指导学生模仿句段进行练笔,让学生拥有仿写这根“拐杖”,相信能快捷地获得简单的习作方法,像这样的系列练笔,循序渐进,学生容易接受。
学习“篇章”。篇章练笔就是要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练习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
如《我爱绿叶》一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叙述的,先总写,点出我爱绿叶的感情之深。接着用“我爱绿叶,因为„„”的句式,分别说明了我爱绿叶的原因。最后与课文的开头照应。教师可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仿写训练《我爱荷花》《我爱小草》等。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互动。
(二)释放心灵,练写 1.巧补空白
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一些情节,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作合理的补充、想象。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记叙了“我”在登天游峰的过程中,巧遇一位年已古稀的扫路老人的事,文中特别写到“我”和老人握别时的一段对话: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那么30年后,他们是否能故地重逢呢?为此,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此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然后想象30年后小屋周围环境、人物面貌、言行举止等变化,并把此情景写下来。
在练笔中,教师看到学生用饱醮爱的笔墨,描写了30年后扫路老人屋里的美好情景:宾主二人共忆往事,共叙佳话。老人添了皱纹,多了银丝,而他的“浓茶”依旧“很热”、“很香”,门口还靠着一把“竹扫帚”„„学生的笔下,依旧是一个“健朗自信”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从简短的练笔可以看出,学生也如同品味到了老人沏的浓茶,汲取到了老人笑对人生、热爱生活的精神力量。
许多文本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这就给读者有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补白”,诱发、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通过想象补白,既能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又能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
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文中是这样写的:“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我先让学生回顾彭德怀和大黑骡子深厚的感情,问学生:当彭德怀看到大黑骡子倒下,摘下军帽时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这样写道:大黑骡子呀!你为我们革命事业做了太多太多,我怎么舍得杀你呢,可是为了战士们能够走出草地,继续革命,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呀,你为战士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红军战士永远不会忘记你,一定会取得革命的胜利。想着想着,彭德怀留下了热泪„„
此时学生的情感表达找到了依托,学生有真实的感悟和思考,生动的言语就会自然倾吐。“补白”过程中,学生走进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这样的习作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2.联系生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心声。
如教学《小镇的早晨》这一课时,当学生理解并欣赏了第二段时,老师让学生读五、六句并研究这两句,讨论这儿的省略号省去了什么?能不能仿照前面的句子说说省略号所包含的内容?讨论时可以相互补充,并做好记录。学生在研究讨论、合作学习之后出示学习成果:
小组1:网兜里的螃蟹嘴里吐着泡泡,向主任翻着眼睛;袋子里的蛇吐着舌头真吓人。
小组2:菠菜、青菜、大蒜绿油油的,鸭子、老鹅坐在地上“嘎——嘎——”地叫着,仿佛在请求他的主任饶了它。
课文《我的油布伞》回忆了小时候母亲为给“我”买伞辛勤操劳、熬夜织布的事。文中写到,当看到娘的眼睛熬红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当看到娘的脸熬黄时,“我”的眼里又涌出了泪水。这“泪水”无不浸透着母子情深!当教师以深情的范读结束课文时,学生都为文中的真情所动。这时,教师趁热打铁设计练笔,引导学生回忆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最疼爱自己的一件事,想想事情的经过及其中细节,先说说,再把它写下来。学生在练笔的同时受到深刻的亲情教育。
学习《明天,我们毕业》一文中的第三段时,作者深情地描述了他六年中五彩斑斓的小学生活,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写自己六年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是吸收,写是倾吐,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只有读中写,写中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的运用能力。
如教《莫高窟》第二段时,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中心句;学生找出中心句“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接着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如何描写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的。通过读课文,观看图片,体会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的卧佛。再看看课文是如何写的。先总说,然后用一个排比句写出三尊彩塑的神态,再有一个特写镜头写卧佛。这叫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这样写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你能试着写一写我们校园的花坛吗?
3.倾吐真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对于“习作”,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写出真话,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文章。苏教版小语教材强调学生对规范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也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注重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因此,很多课文都震撼人心,能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是学生写“读后感”的好教材。
莫高窟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其彩塑、壁画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智慧。《莫高窟》一课的第三自然段传神地描绘了壁画上飞天优美的姿态,加上插图的辅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上的飞天似有一种飞 5 游飘逸的动感,他们不禁为这多达“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宏伟画卷喷啧赞叹,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当学生了解到这瑰丽的壁画在解放前因无人管理而遭自然的破坏,又被帝国主义偷盗后,激起了阵阵痛惜和缕缕仇恨。此时此刻,教师要抓住学生丰沛的情感及其强烈表达欲望因势利导,给出《站在飞天壁画前》的题目,让学生借练笔之机,把感情、把思想倾泻于笔端。学生在练笔中写到:“......站在飞天壁画前,我禁不住啧啧赞叹,心潮翻滚。壁画上的飞天襟飘带舞,多么传神,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古典画,也是一出跨越时空的古典舞。”练笔中,学生既表达了爱恨豪情,也表示要发愤学习,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强我中华,卫我民族!一股民族使命感跃然纸上。学生有了这样的读后之感,练笔也就“言之有物”,“由感而发”,而且这种“真情实感”也会绽放出学生独特的思想光芒。
叶圣陶先生说:“立诚为贵”。如此说来,学生既“学作文”,又“学做人”;既“练”了“笔”,也“修”了“身”。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要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找准了动情点,可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一旦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产生共鸣时,往往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如教《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最后一段。“40年后,已经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聂将军的救命之恩。”文中没有提及感恩的场景,学生在阅读了前面内容后,已经对聂将军慈善心肠、宽仁大义深刻感悟,也能充分感受到美穗子的感激之情,此时问学生:如果你就是当年在战场上被救的美穗子,你会怎么感谢聂将军呢?让学生写一写谢恩的场面。学生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来就写。有的这样写道:一见到聂将军,美穗子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聂将军,我终于见到您了!”聂将军笑着问:“请问你是„„”“我就是当年在您精心照顾下成长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啊!现在,我有了幸福的家庭,这是我的丈夫,这些是我的孩子!” “聂将军,您是我的救命恩人啊!这次我是专门来感谢您对我的救命之恩的!”美穗子眼含热泪,激动万分。聂将军笑了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美穗子让孩子们齐声喊:“爷爷好!”有的写:“聂将军,谢谢您,40年前,要不是您救出了我,精心照顾我,送我回国,我哪有今天啊!您真是一个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啊!”说着,美穗子向聂将军鞠了一躬。
此时巧妙地引导学生习作训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活化课文内容,内化文本语言。课堂上找准动情点,激活学生的言语情感练笔,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表达真情实感。
4.品味语言
从文本中学习语言很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巧向课文借“语言”。学习文本的语言风格,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
教师解读文本时,要依据教材,站在文学的高度,关注语言的风格、特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文章,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充分领悟其语言风格,还要创 6 设特定的语言环境,学习语言风格,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这样描写“„„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句子,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感受语言的自然、率真,这样的语言充分表现了作者童年的自由和快乐。在童年生活中,你们也曾有过自己玩耍时自由自在的快乐吧!请模仿课文中的语言,把自己玩耍时的快乐写出来。有学生这样写:“今天玩蹦蹦床的人就我一个,这回我可开心了,要玩什么,就玩什么,我一个人蹦,太爽了,我想怎么蹦就怎么蹦,一会躺着,一会打滚„„”我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学生领悟了新鲜自然、率真稚拙的语言风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去体会、模仿。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扩写,就是对情节进行拓展,就是让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中简单的一句话或几句话,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内容扩写具体。例如,《将相和》一文中,廉颇“负荆请罪”这是极为概括的,也是扩写练习的好材料。指导扩写时,我要求学生把握廉颇、蔺相如二人性格特征,用“情节扩展法”来具体叙述廉颇亲自登门向蔺相如的经过,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绘出来。
有些课文由于表现中心的需要,内容一笔带过,叙述简略概括。教学时要有意把这些句、段单独提炼出来,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如《莫高窟》这一课的第二段的第二句话“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根据这一句话引领学生说说最感兴趣、最喜欢的彩塑,想一想,并把它写下来。
扩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想象力,提高描写与叙述的技能。
2.缩写
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抓住要点,练习概括,又有利于学生对较长课文的全面了解,整体把握。练习时要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抓住重点,准确概括。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可以先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知道文章开端是林冲杯押来到柴进府上;发展是林冲在柴进府上受到厚待,并碰到洪教头;高潮是两教头比武的经过;结局是林冲获得胜利。学生理清脉络,整体感知了主要内容后就可以让学生练习缩写。
阅读与缩写结合能达到“书越读越薄”和“长文短讲”的要求,对学生而言更是一举两得的好机会。缩写训练适合在较长的课文中进行,缩写训练的前提是充分阅读,掌握文章中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明晓人物间的关系。阅读与缩写结合能达到“书越读越薄”和“长文短讲”的要求,对学生而言更是一举两得的好机会。缩写训练适合在较长的课文中进行,缩写训练的前提是充分阅读,掌握文章中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明晓人物间的关系。
3.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尽意不尽”,看似结尾,却意味无穷。这就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宝地。如《滥竽充数》这一课,在教完后,让学生续编故事,南郭先生逃到家后,会怎么想吗?怎么做?结果又如何?学生非常感兴趣,写的文章想象丰富而且奇特。我班有一位 7 学生就续写了一篇《先生好竽》的文章,其中他写到南郭先生回家后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学吹竽。三年后技成又回到齐泯王那里吹竽,而且俸禄也比别人多三倍。
再如学生在学习《牛郎织女》一文后,知道:每年的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将在“鹊桥”上会面,那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把他们的对话情形告诉大家。
续写是把没有写完的文章或事件完整的训练方式,它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原作,发展创造性想象能力。想象贵在合乎情理,即符合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的内在逻辑。所以,续写是原文合乎情理的延伸和发展,是一种培养想象能力的好方法。课堂教学实践中如能尽量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伸故事情节,补充课文内容,就可加速他们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
4.改写
一般诗歌语言精练,跳跃性大,讲究的是一种意境。把诗词改写成记叙文,就是要把这种意境通过记叙、描写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在教学《清平乐 村居》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一边看图,一边交流,然后写出一个普通农家的温馨闲适的生活。有的学生就把它改写成散文《农家乐》。
学生在反复吟诵、品味古诗文,充分感受诗的意境和情感后,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练笔,在想象中拓宽思路,使学生深刻体验到藏匿于诗中的那份情感。亚里士多德说:“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学生的这份“思想”又怎离得开“想象”呢? 学生习作智慧的培养,习作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也不是靠每星期两节作文课就能实现的,习作要与阅读相结合,随文练笔因其紧随阅读教学一堂一议,一题一练,精巧灵活,便于个性表达,常常是训练无痕,润物无声,经常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作时没有“下锅之米”的窘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又让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达到了水乳交融的效果。同时阅读积累的成效大大提高,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陶冶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只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揣摩感悟遣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精巧,依托文本,抓住重要的“点”,整体推进,依托文本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引导学加强语言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运用能力。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那么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而文本则是这棵树扎根的沃土。如果我们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偏离了自己的方向,我们的课堂就会种了别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依托文本,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且坚定不移。
第五篇:(习作训练)《写信》
[(习作训练)《写信》]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书信是最常用的应用文之一,是本册教材应用文教学的重点,(习作训练)《写信》。第一单元的留言条其实是一封简单的信,通过训练为写信的教学打下基础。2.教材分析
教材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封信。这是一个实例,教学中应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先看事例,再讲写信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是讲写信的格式,包括称呼、正文、祝愿语、写信人姓名和日期等几个要点。第三部分讲信封怎么写,包括写信人、写信人的邮政编码、详细地址、姓名和贴邮票等几个要点。第四部分是这次习作的要求:(l)选择好写作对象;(2)信的内容;(3)把写好的信寄出去。体现了习作训练的实用性。
二、教学目标
1.懂得写信的实用意义和一般知识。
2.学会给同辈(亲友)写信,格式正确,叙事清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信的格式、把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写得比较具体、清楚。
教学难点:信封的格式。
四、教学准备
投影仪。把课文上的信写在投影片上,除正文部分外制成可以翻合的复合投影片。准备数张画有书信格式的书写投影片、信封格式的投影片各一张,空白书写投影片若干张,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信封。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懂得信的实用意义和一般知识。2.懂得信和信封的格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l)复习留言条的格式。
(2)出示课题。给同辈(亲友)写信(习作训练)
(3)什么是“同辈”?哪些人是你的同辈?(结合学习课文第1段)2.初学范文。
(l)自由读给表哥的一封信。思考:乐乐在给表哥的信中讲了哪些事情?信的格式和留言条有什么异同?
(2)交流。
①主要内容:“我”和表哥在国庆节曾经见过面,盼望春节再见面;“我”在元旦庆祝会上被宣布为优秀少先队员,还表演了节目,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习作训练)《写信》》
②信比留言条多了祝愿语。
(3)写信有什么作用?(交流学习,互相鼓劲,互相帮助等)3.学习书信的格式。
(l)投影仪出示课文上的这封信,学生对照实例自学课文关于信的格式的内容,划出重要的句子。
(2)交流。
把书信除正文部分外的投影片打开,使这些部分空着。学生每交流一部分,教师把这部分的投影片合上,依次出现各部分格式。
(如:学生说说“称呼”的写法--合上复合片,屏幕上书信开头出现称呼--再读这部分课文,强化记忆。)
(3)练一练。
①按“当天我给表弟写信”的内容在书写投影片上练习格式。
②在投影仪上评议、改正。(重点指导祝愿语的两种格式不要混淆。)4.学习信封的格式
(l)投影片出示信封格式,观察后说说信封的格式。
(2)对照学习课文关于信封格式部分,分别弄懂收信人、寄信人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的书写位置,特别强调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地址不要写错。
(3)练习。提供内容,当堂练习,投影评议。5.作业。
(l)在作业本上按书信格式给自己的同辈写信(正文不写)。
(2)写好信封。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接要求学会给同辈写信。格式正确,叙事清楚。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书信、信封的格式。
在投影仪上打出学生的作业(书信、信封),分别讲评(格式、同辈),及时纠正错误。2.实例与课文对照学习。
(l)再学范文。
投影出示乐乐给表哥的信,自由读正文,想一想:书信的正文与留言条的正文和一般的作文有什么不同?
(2)交流归纳。
书信比留言条的内容更加具体,比一般的文章内容更广,可以写多件事,想告诉对方什么就写什么。
(3)学习关于正文部分的课文强调:要紧的事情写在前面,不必围绕中心,叙述要清楚,句子要通顺,一件一件分段写。3.学习写信。
(l)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明确要求。(对象:同辈;事情:一两件发生在家里或班级里的事。)
(2)自由准备:把哪些事告诉对方?(选一两件。)
(3)学生写信,教师巡视。
(4)选一篇完整的书信讲评:格式、内容(重点放在是否把事情叙述清楚)。
(5)学生修改书信。
4.作业:把信誊抄在信纸上并寄出去。
(习作训练)《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