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化语文课堂分层教学总结范文
小班化语文课堂分层教学总结
平果高级中学 马凤丹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感觉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各方面都获得了最优发展,使我充分明白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态度的益处。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并表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现就本班开展的分层教学实验取得的成绩及不足作如下总结。
首先,心理影响方面。反映在学习态度、方法、兴趣、竞争意识等方面的转变上。比如,分层次能使“基础型”的同学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语文的基础和实力,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促使其开始重视语文,进而转变学习态度,加大学习投入,讲究有效的学习方法等。同时,老师则可以对这部分学生加大辅导力度,加大完成学习任务的监督力度,注意降低评价标准,多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以经常性的鼓励,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最终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对中等生要求在熟悉熟练上下功夫,发展综合能力,逐步转变为优等生。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其次,成绩提升方面。分层次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次后“基础型”的学生是进步人数最多而且进步最快的。有一部分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基础更扎实了,成绩进步很大,有的甚至能与“智能型”的学生相比。他的进步不仅仅体现在分数上,有很多深层次、决定语文素质的因素都在发生改变。他们的学习信心、兴趣、习惯、方法、意识、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观。这些改观正是语文学习素质的本质提高,有了这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和能力就已经得到提高,可以说学生对语文这门课有兴趣而且会学了,真可谓“教是为了不教”。
第三,慎重对待方面。分层次后,“操作型”的同学群体相对较大,老师的关注相对较少,就有少数学生觉得自己这门课已经“比下有余”,会产生满足懈怠情绪。这时老师就要重视他们,让他们在本层次内部展开竞争。实施半“扶”半“放”的策略,在适当点拨之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或先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探究,在遇到困难时,我适时予以指导。
当然,分层教学的尝试,相应地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还存在较大的误区,这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以期取得更大的实效。这就要求自己应该注重两方面事项:
1、咬定“分层之路”不放松,坚定信念,继续探索;
2、总结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二篇:浅谈 语文课堂 小班化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 小班化教学》
【摘要】 当今世界,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当今发达教育的一种共同趋势.所谓小班化教学,我认为应该是指一种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是指在缩小班级规模压缩班级学生名额后,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的“双主体”式的教学活动方式.它增加了师生间交流的密度,大大提高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大大高于以往的自主学习,自我表演的机会,使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使教学真正走到实践中去.目前小班化教学已成为教学的一个新的亮点,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是因为它以素质教育为背景,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重视以教师的高尚人格魅力、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行熏陶学生,注重加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和合作.(1)【关键词】语文 小班化教学
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和不断摸索的实践过程.我校已实行部分小班化教学的管理模式,这对于教学工作是非常有利的,而这对于语文这门讲究情感的特殊学科来说显得更有优势.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呢?对于我们这些在传统教材熏陶和教育成长的人来说尤为困难.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和大家来分享一下.一、激发参与意识,引导积极参与
小班教学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小班化教学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案例1:《地球爷爷的手》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通过熟透的桃子会自己落地这一现象,深入浅出的向学生介绍“地心引力”的科学知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教学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师: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同学听?
生1:我想开心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因为小猴和小白兔玩得很高兴。(朗读)生2:我想把“又大又红”读得长一点,因为树上的桃子非常大非常红。(朗读)
生3:我想把“唱啊,跳啊,”读得重一点,开心一点,说明小猴和小白兔玩得很高兴。(朗读)
生4:我想把“一定很好吃”读得重一些,因为桃子非常香,非常好吃。(朗读)
生5:读小猴的话时要读得真心实意,因为小猴和小白兔是好朋友。(朗读)师:读得真棒,请全班小朋友 也像他们一样朗读第一自然段到第三自然段。师:小猴看到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就请小白兔吃桃子,他对树上的猴子爸爸说些什么?谁来读一读小猴说的话?(生读)
师:小猴的这句话该怎么读,爸爸才会答应它?大家想想平时你是怎么央求你爸爸的,试着读一读。
生1:要读得有礼貌。(生试读。)
生2:可以在“您”后面停顿一会儿。(生试读。)生3:“好吗?”可以读得轻一点。(生试读。)
生4:我想轻声地读,因为小猴子在求猴爸爸给它办事。(生试读。)生5:可以读得可怜一些,这样一来猴爸爸才会答应给小猴摘桃子。(生试读。)()
在该教学片段中,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参与,而是让学生尽情地言说自己的阅读感受。但在整个对话过程中,由于教师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充分地深入文本,使师生始终围绕文本进行合理的对话。学生这种参与意识与参与态度是普通班所不能做到的。
2二、以学生为主体,碰撞智慧火花
预习是学习课文之前必不可少的工作,可是实际上,大部分学生普遍不太重视预习。每次布置预习的作业,都是空写一番,到第二天检查,我都无语了。在学生的眼里,预习根本不是作业,有的或者只是敷衍一下。但我还是一直坚持了,几年下来,收获甚多。其实,任何工作都是有反馈才会更有积极性,教师应不断调整,摸索出适合学生且效果显著的方法来。案例2:预习《 乌鸦喝水》
第二天检查预习结果
利用多媒体动画形式表现《乌鸦喝水》第一段的内容,想想: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
师:乌鸦喝不到水,心里很着急,你们能帮它想个好办法吗?
(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多数讨论的结果是把小石子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就在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了――)
生:我还有一种办法,只要用小石子敲掉瓶口,乌鸦就喝着水了。生:我对你的办法有疑问,瓶口被敲掉后,有锯齿状,乌鸦要喝水不就被玻璃片划伤了吗?
生:而且,乌鸦在敲破瓶子时,一不小心瓶子破了,水漏光了,怎么办? 生:虽然乌鸦用石子敲瓶口喝水有些危险,只要它小心点就没事了。师:你们能具体说一说吗?(学生具体说方法)
师:你们想得很周到,这办法看来行得通,但得小心点才行。你们还有其他好办法吗?
(思维的火花一经点着,孩子们立即争先恐后,各抒己见。)
生:乌鸦拍拍翅膀往远处飞走了,不久,它衔来一根麦杆,它把麦杆插入瓶子里,对着麦杆吸起来,终于吸着水了。
生:乌鸦绕着瓶子走了一圈,想出办法来了。它先衔走瓶子下的小石子,瓶子立即倾向一边,再用尽全身的力气去推瓶子,瓶子倒了,瓶底的水慢慢地流到瓶口,乌鸦低下头就喝着水了。
……
(课后,大家意犹未尽,有的孩子还写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新编。)(3)对于“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这一问题,其实教师也不一定能想出很好的办法,因此从这一层面上说,师生是平等的。而且,该教师善于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气氛,善于引导对话。有了如此平等的对话关系,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想出了“敲瓶口、吸麦杆、倾瓶身”等办法.这样的预习检查实践下来觉得还比较有效,因为人数少,操作比较有效,哪怕是那些后进生也会表现的很积极。而且,学生的情感、思想,也能调动启发出来,那碰撞出的一定会是智慧之花,并且必定长开不谢。以学生调动学生,以学生考察学生,这是引导大家自主自觉学习的很好方式,比之教师不厌其烦地讲上几遍,效果似乎更突出更长久些。而这也只有在小班化的课堂里才能真正地落实到位。
三、小班化的课堂变舞台,情感体验活跃课堂
小班化的优势是不仅能让学生“讲”起来,还要让学生“动”起来。文学与表演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在表演中体验人物情感,把人物描写更直观地表达出来,既提高了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体验中感受文学的魅力。(4)
我经常选取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文让学生排演,效果都还不错。《三个儿子》是一篇孝敬父母的文章,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因此想到了排课本剧,强调他们把握好人物神态动作,文中教室内的学生即“群众演员”要配合。上课时小组轮流上台表演,整个过程表演者的投入和观看者的兴奋与快乐自不必说。其中精彩的“加戏”令我耳目一新,当然我也在悄悄记录他们忽视的文中重要内容。表演全部结束后,教室里面响起了掌声,我压抑着心中想要评价的冲动,先请各主要演员说说感想,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评其他组的演员,尤其是同一个人物的表演者可以互相比较一下。这下,那些“主演”可来劲儿了,纷纷讲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少同学说的和我记录的很吻合,说明老师能看出来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也能看到。等他们畅所欲言之后,我补充了他们所遗漏的内容,比如人物语气语调上的不足,比如说前两位妈妈在赞扬自己儿子的时候,语气中都要充满得意。但它们的语气却不一样,第一位妈妈语速要快,语调要高。第二位妈妈语速更要快,语调更要高。而第三为妈妈,他不炫耀自己的儿子.表演时,语气要平淡,语调要平稳。而三个儿子的表演,都非常的“入戏”。通过表演,让同学们写感悟心语,就显得极为简单了,而且写得非常深刻。记得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爱的海洋中。父母的爱,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但我们是否想过像文中的那位“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孩子一样,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爱。只有学会回报爱,才能拥有宽广的胸怀,获得展翅高飞的力量和美好的希望。
小班化教学给语文带来了崭新的理念之泉,给教学吹来了喜人的清新之风,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真正“动”起来。
在小班化的课堂里学习语文,从培养学生情感入手,从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给学生一个全新的“立体”的语文,而不仅仅是背诵默写。给他们一个空间,或许他们会还我们一个惊喜。这些只是我个人在小班化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今后还将不断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升腾学习语文的热情,从阅读中得到享受,有感而发,汇聚成文,这样学好语文就可以是一桩简单的事情。
我爱小班化教学,因为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动情”,继而会“入情”。
【参考文献】1.《浅谈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2.杜振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3,92-93 3. 杜振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3,90-91 4.胡玉茵 《语文教学,在小班化的课堂中“动”情起来》
第三篇:小班化—分层教学
关于小班化背景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方式的一点思考
【内容摘要】在鼓励大力倡导“小班化”教学的今天,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笔者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层次教学,不仅会提高教学质量, 更会使学生各尽所能, 学以致用, 提高各自的素质。
【关键词】小班化
初中化学
分层教学
近些年来由于出生人口持续下降,择校热,外来随务工人员流动性大,薄弱学校升学率不高导致不被认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校呈现生源大幅度减少,有的学校每个班级的人数从原来的40左右,减少到不到30,甚至更少,从而出现了“被小班化”现象。当然生源减少、学生择校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首先要面对现实,不怨天尤人,其次应该搞好特色化办学,提高教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笔者认为在大力倡导“小班化”教学的今天,学校无论是“小班化”还是“被小班化”,都应该积极面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九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之间有个体差(智力因素、性格因素、学生基础因素),使得学生无论学习也好,各种能力也好都自然分开。如果老师按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必然有一些学生感到吃不饱,而一些学生听不懂,其教学效率之差是显而易见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同我们成人不一样。因而新的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儿童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形式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层次教学。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1、分层教学的合理性。学生在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学生掌握同一知识有快有慢,有好有差。分层教学,就是教师面对这种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生的作用。
2、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 只要给学生合适的帮助, 就能使95%的学生学好。”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辅导下愉快的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加上教师鼓励竞争,并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更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自主的学习,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从而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
1、多观察重沟通,根据学生实情,合理分层分组。
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通过平时接触观察其兴趣、爱好之所在;课堂提问看思维是否敏捷、清晰;作业、测试中发现其对各有关知识点的掌握是否牢固。另外通过个别交谈、和班主任联系来掌握其原有的学习基础。此外在此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即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然后把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座次编成混合组, 以5—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尽量使各组学生整体水平基本平衡, 并指定一名小组长, 负责本小组的学习活动。
2、把握《新课程标准》,遵循《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分层次。教学目标不明确或不切合学生实际,会导致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会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使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缺乏兴趣,丧失信心。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把握《新课标》,吃透《教学大纲》中的了解、理解、掌握这三层次的教学目标,弄清每个层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把握好教学深度、广度的关键。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真正实现化学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例如,在学习第三章《分子和原子》时,由于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但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微观世界,如何让学生接受、理解那些肉眼无法观察、抽象的分子、原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概念和理论是比较难理解的,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学有困难,紧接着再学习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有些学生往往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此时教师应量体裁衣,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对化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掌握根据化学式求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三点最基本的计算;对于中等生还要掌握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要求其进一步掌握混合物中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及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并能综合运用这几点计算。这样在抓住化学知识体系中的主干知识时,又能明确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分配关系,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为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
3、全面落实,把握好分层教学全程中的每一个环节。(1)针对学生,分层次备课。
教师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差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共同目标和不同目标。如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时, 共同目标为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能指出化学反应的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较高要求为理解碳分别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
(2)面向全体,分层次提问。
课堂提问的问题要精心设疑。为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动手动脑,有所收获,教师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后给予不同程度的解答和解释,使学生们多想、多思、多问,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硫酸时,讲了SO42-的检验方法后提问:学困生:检验SO42-需要加入什么试剂?中等生:有哪些反应现象?反应方程式?能否用其他试剂代替?优等生:为什么要加入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一部分被硝酸溶解了,说明沉淀中可能会有什么离子?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要把握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发问、回答问题的机会,通过上述提问,使学生掌握SO42-的检验方法。在教学中应注意适当提问学困生,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讲授新知识时,提问中等生,照顾全面;突破重点、难点时,提问优等生,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结合实际,分层次训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练习训练时, 按大纲教材基本要求, 遵循“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基础同步不分层, 问题加深要分层, 异题同类要分层, 讲评由低到高, 由此可设计A、B、C 三个层次要求的题目, 让学困生完成A组, 中等生完成A、B组、优等生全部完成。质量守恒定律的A组题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12克碳恰好与多少克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B组题为:化学反应前后, 变的与不变的是什么?在反应2X2 + Y2 =2Z 中的化学式为(), 如X,Y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和8, 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C组题为:一名科学家声称,他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 使铝分子变成铜分子和金分子。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说法违背科学之处;加热24.5克氯酸钾和1克二氧化锰混合物, 余下固体为2.49克, 求生成氧气的质量;4.6克酒精完全然烧生成二氧化碳8.8克和5.4克水, 问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4)难易结合,分层次布置作业。
作业的设计和要求首先是采取“同”的原则, 即对于作业规范、整洁性、格式等, 不论哪个层次的学生, 都必须用统一、严格的标准去要求。基本的练习都要做, 其次是“异”,水平较低的学生, 要完成基本作业, 即完成课后的全部习题和部分章节的复习参考题;水平较高的学生要完成较高作业要求, 即选择完成有代表性的习题和全部章节复习参考题, 并加以变形, 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水平中等的学生, 除完成基本作业要求外, 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做一些较高作业要求的习题。例如:含杂质的镁粉8克恰好与1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生成0.6克氢气,求:
1、镁粉的纯度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生成的硫酸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这道题对于中等及以上学生能完成1、2,鼓励完成3;优等生不仅完成1、2、3,而且还可增加这么一道题,80克含碳酸钙杂质的氯化钙样品,与122.4克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为200克,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总之作业的宗旨是使差生“吃得了”,好生“吃得饱”。
(5)学法指导分层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出不同的学习方法。做出不同要求, 使其力所能及, 激发求知欲, 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困生以口决、顺口溜等记忆化学知识;教给中等生怎么样预习、听课、记录和小结的方法;要求优等生以探究性的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科学客观,分层进行教学评价。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功。因此,要在坚持承认学生差异的原则下,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彻底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同时采取动态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上对自己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对C组同学,多给与鼓励评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培养学习自信心,在原有基础上努力提高;对B组同学,采用激励评价,找出差距,指明努力目标,促使他们稳中求进;对A组同学,采用竞争评价,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充分调动自身潜力,不断挑战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小班化教育的实施,给老师更多的精力去面对每一名学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分层教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各层学生积极参与各个教学环节;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强化了内外因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如果将两者有机结合,坚持下去,打造高效化学课堂,定将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知新
化学教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丁
浩
中学化学创新教法(M)
学苑出版社,1999
3、陈
方
浅谈个性教育[J]
教育评论 ,2002
4、郑立达
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初探[J]
上海高教研究,1998
第四篇:小班化教学中分层教学总结
《小班化教学中“分层教学” 的实践与探索》课题阶段性总结
在过去的教学中,早已听过、见过小班化教育的优越性,当自己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小班”的老师后,更亲身感受到了小班化教学的精妙与乐趣。
据资料显示,实施分层教学,既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为此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这一实验阶段结合小班特色,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尝试实施分层教学,探索一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的途径。现将我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做法及体会如实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我转变更新了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学习:
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语文新课程标准》。
2、书籍和文章的理论学习:胡兴宏主编的《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运用》,《让语文更贴近生活》等。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调查研究学生状况,科学地进行“隐性分层”(对学生的分层只是教师心中有数)。
知人明材,然后因材施之以教,因此先要将教学的主体——学生进行分层,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可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平时自己对学生的观察进行分层。在分层的同时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把学生分成A(学习有一定困难)、B(学习成绩稳定)、C(学有余力)三层,实行以激励各层学生大胆尝试,要求教师课堂全过程都要实施“分层”策略,进而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分层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能只以学生的成绩高低或老师的自我好恶对学生进行划分,必须有尽可能多的客观依据,否则会挫伤其积极性,不利于教学。另外,要注意动态管理,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情感有升降起伏的学生,要根据其情况作适当调整,最终达到使学生最优发展,从而转化后进生。
2、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在小班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制定必须对各层次的学生都具有挑战性,但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为其学习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奠定基础。根据教材、大纲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小班教师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只要求掌握最基础的知识;B层学生以掌握基础为主,可将知识适当迁移,并能协助C层学生一起督促A层学生学习;而C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做好A层学生的“现场指导老师”。
3、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对学生作业进行“分层”。
作业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不同组别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A组学生完成基本题,B组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题,C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提高题。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如新教材数学第二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一课,在布置作业时,对于38+25=?,我设计了3星(整十数个位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4星(用你喜欢的方法算)、5星题(看谁的方法好而妙)。在小班教学中利用分层作业的形式,避免了“吃不饱”或“撑死了”的现象。
在实施阶段中,我是按“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的方式开展探索研究的。“学习”,即学习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学习他人的经验。我认真阅读理解《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运用》一书,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实践”,即上课,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总结”,就是利用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针对课题,大家交流成功的体会,谈问题和不足,寻求改进的办法。这种“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的做法,不断地丰富了分层教学思想,提高了开展分层教学的驾驭能力,为研究向纵深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1、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普遍增强。
分层教学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
3、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升教师全面能力。教师通过学习分层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观念的改变又促进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方式,学生被推到了舞台的正中央,让学生有机会尽情发挥自己的水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与同学的相互学习中展示出一个最好的自我来。其间我所撰写的教学案例《读中品味 演中升华》发表于中国教育教学案例网站,论文《让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获珲春市教育学会一等奖,所讲授的语文课《两只小狮子》《从现在开始》获得市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及小教部领导的好评。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1、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2、分层作业必须掌握适当的难易度。
并不是越易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其学业成绩应该在各层次的同学中呈现正态分布。这样,既可给困难学生增加信心,逐步提高。同时也让优生看到自己的不足,继续登攀。
3、分层教学对集体备课提出更高的要求。
集体备课不仅发挥作用,也应避免过分强调统一,因为同一年级的各班之间,存在着差距。因而教师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的分层教学,这样分层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对这一阶段的实验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及不足所做的总结,感谢各位领导及老师给予的支持和帮助,面对不足我将继续刻苦钻研,不断探索,以便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扬长避短,寻找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法,真正使小班化教学成为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最佳途径之一。
第五篇:语文课堂小班化教学论文
我在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胡雪女
作为一位刚刚走上讲台的新老师,对于小班化教学真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上头脑。一开始还以为是一般意义上的减少班级中学生的人数,后来慢慢的通过各种学习了解到其实小班化教学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学形式。但是对于如何真正做到语文教学中的小班化我还是十分困惑。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小班化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教学环节,如何让各个教学环节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求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这种种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幸而,通过各种讲座、教研活动,慢慢地我开始了解到一些小班化教学的特点,我对小班化教学所能带给教学裨益向往不已,也开始尝试着先从形式上先模仿起来。
首先是我们班级的座位的排法。学期刚开始时,我们班的座位是按照马蹄形排列的,这也是我模仿别人小班化教学的座位排列方法排的。结果发现这样的排列方法可以在讲台和课桌之间空出一块较大的地方,在新学期刚开始很适合小朋友们展示自己。我经常让学生自由组合上台朗读儿歌、自我介绍、才艺秀,于是这里很快成了孩子们的“小舞台”。但是我有发现马蹄形的排列方式也有它的不足之处,由于这样的排列方式不能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所以它不能满足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需要。所以我就借鉴了其他小班化班级的座位的排法,把作为按照六人小组、五人小组、四人小组分成了6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中我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因素排入不同类型的学生。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可以和与自己不同情况的伙伴交流,还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学习和学生间的互动提供了好的平台。
我的语文课堂小班化教学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构建互动课堂。
小班化教学空间不便,班级学生减少了,意味着每个学生所占用的单位空间有所扩大,不但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学习效果,还能陶冶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构建互动的课堂,在小班化教学中,我创设了宽松的教学情境,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在互动的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最为重要的,及时点拨。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你有一种苹果,我有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就能产生多种思想。”在小班化教学中,很多时候,孩子们的发言更能让人受到启示。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千方百计的创造机会让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小班化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公平的教育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中,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了交往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其实是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小班化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生生互动落到实处。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互助学习,使学生个体对所学知识能有进一步的理解,在学习伙伴的影响与帮助下,有效改善个体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不同思维的激烈交锋,能够有效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也提倡“小先生制”,也就是让学生教学生,“即知即传”。学生一面学,一面教,他的教育能力量有时也比教师大得多。
第二,就是实施分层教学
小班化教学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设计和批改等各环节实现因材施教。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调控教学。通过分层操作,频繁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矫正,实现教与学的平衡,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把分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课后作业分层三个方面。所谓教学目标分层就是在制定目标时,要充分利用小班的资源优势,将统一的教学目标按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情况重新设计,或者提高难度,或者降低要求。再将教学过程的重点、难点分解实施,设计相应的问题和练习。
教学方法分层。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过程单一,缺乏层次,老师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许多同学都难以接受。因为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效率不同,课堂容量也不能要求一样;学生认识、理解能力不同,在课堂提问、内容理解上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尝试着实行“分层”,而小
班化教学却能够凭借人数少的优势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如:对学困生采用“低起步,小步走,抓反馈”,对优秀的学生测采用“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并在教学内容安排、掌握知识要求和作业布置等各个环节上进行尝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欢乐。而且对于学困生,我们给予特别的“偏爱”,采取开小灶或者提醒、赞扬、优先回答和面批等方法,使他们蕴藏着地能量经过教师科学而又富有艺术性的特点发挥出来。在我的班级中,我就把学生分成了以水果名称命名的六队,在我的心中,这六队代表了六种不同性格类型,学情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学习任务的差别安排不同的队的学生来完成。
课后作业分层也是同样重要。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根本点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习惯不同、举动不同的个体,所以,面向全体,就要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是每个学生通过不同角度,不同量地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自主型作业。我引进了“作业超市”,由基础题和选做题两个部分组成,每个学生都要基础题,再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选做题学,这样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悦、民主的思维氛围,让每位学生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我在我的语文课堂小班化教学中还十分重视合理积极的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在小班化的教学中能够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提高和发展。利用小班化的优势,随时作出评价,进行面批等。现在,我们班的作业基本都是面批的。
小班化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很值得去尝试研究的艺术,希望我们可以在小班化教学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精,越走越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