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初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言
语法是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强调交际忽视了语法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问题有必要重新思考:语法学习是否应该被重视?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什么样的方法是语法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有必要区分机械地学习语法规则和在交际中如何有效贴切地运用这些规则。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本文指出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法还是忽略语法都对英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当前教学形势下,怎样教语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目前的情况,任务型教学法被认为是能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任务型语法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语法能力方面优于传统语法教学法;同时在所学知识的持久性方面较之于传统语法教学法也有显著优势。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课中的教学理论和遵循的原则
(一)任务型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思想实质上是在交际语言教学思想的理论框架之内,其主要教学原则和理念与交际语言教学的主张是相同的,所以任务型语言教学实际上是交际语言教学的一种途径。它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的假设。任务型教学把语言应用的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结构包括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形式、师生角色和教学环境 5 个部分组成。它强调理解性输入、变化性互动、习得性学习,紧密地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个人生活经验相结合,能自然地和现实生活背景相联系,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学习理念,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事,即完成各种任务。当学习者积极地参与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地尝试时,语言也就被掌握了。
(二)任务型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
1. 趣味性原则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任务的设置必须有趣味,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我们以学习定语从句为例,笔者以欣赏优秀电影 Home alone 片断来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激起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学生欣赏完电影片断后举行竞赛,要求用定语从句来表达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例如:This is a famous film whose name is HOME ALONE.Theboy will never forget this Christmas when he was alone at home.This is a film that everyone likes very much,etc.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导入语法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语法。
2. 合作性原则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不同学习程度、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组成的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解决问题或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在语法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与需求,设计需要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以趣味性原则中的学习定语从句为例,刚开始比赛时,学生会借助于简单句而不是用定语从句,小组成员会互相提醒,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句式以符合任务要求,注意新语法点在情景中的运用,同时也提示即将参与描述的学生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一新的句型结构。这样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时能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彼此获得语法知识。
3. 情景性原则语法来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在语法教学课的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把语法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参与积极性,促进语法教学。以 SB2AUnit7 语法———虚拟语气的教学为例,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通过查找报纸、杂志,搜索 Internet 收集关于AIDS 的信息和图片,然后对材料进行加工整合。每个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汇报他们收集的信息,而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ve AIDS and only have a year tolive ?”来导入虚拟语气的教学,使参与者在得到一定的真实信息输入后产生 “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 的冲动,使他们觉得是“动”(学)有所值的话题。这种以生活实际的活动任务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有利向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运用语法知识的领域,提高他们的语法感悟能力。
4. 阶梯性原则语法课中的任务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如学习虚拟语气时笔者先以刘德华导演的宣传艾滋病的歌舞公益短片导入,让学生对艾滋病由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让学生运用新的语法结构描述“假如我是一个艾滋病人,只剩下一年的生命,我的愿望是什么? ”这样使学生一开始就能把原有的语法知识和新的语法知识联系起来,然后要求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模仿教师的范例,尽可能地运用虚拟语气谈论自己的愿望,谈论过程中如果出现新语法运用不妥或运用错误,学生互相纠正,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三、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语法课上的教学模式按照上述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高中英语语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任务前活动。任务前活动包括两个方面。
1. 介绍话题,导入新语法。它以话题为载体,将不同的语法任务呈现出现。介绍完话题后,教师要简要说明后面要完成的任务。
2. 准备活动,研究性学习。为完成某一语法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法材料,引导他们去查阅报刊书籍,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语法资料,而后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停息的能力和资源共享策略。
第二阶段:任务链活动。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语法规则的整理和运用新的语法点进行相关话题的表意训练。
1. 整合信息,讨论语法规则。在任务前活动中收集到的关于某一语法的材料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小组成员讨论,形成初步统一的语法规则。
2. 得出结论,汇报成果。各组代表在班里汇报语法研究性学习成果,全班同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纠正,归纳出语法规则,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肯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3. 主题讨论,扩大语料输入量和语言输出量。各小组为单位主题展开讨论,要求运用新的语法点,结合学过的语法来交流彼此的看法,以此达到“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目的,然后教师让个别小组代表对此话题向全班学生简要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做简单的比较和评价。第三阶段: 任务后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
四、应用实例(以2004年人教版新教材SB2A Unit7语法———虚拟语气The Subjunctive Mood的教学为例)Step1:Pre-task activities1. Group workGet Ss to collec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AIDS,such aspictures,news and so on before class.2. BrainstormLet the Ss say as many words concerned with the topicAIDS as they can.HIVbad people incurableinject drugs AIDS diseasesymptoms virus giving bloodStep2:Task-cycle activitiesTask2:Ask the Ss to use grammatical materials given and refer totheir reference books to find out the rules of the subjunctivemood by group work.Give Ss a few minutes to discuss, then eachgroup send a representative to make a conclusion and then thewhole class work together to sum up the uses as the followings,the teacher give help when necessary.Task3:DiscussionLet Ss make wishes using the Subjunctive Mood of differenttenses in groups of fourStep3:Post-task activities1.InterviewingAsk the Ss to work in pairs,playing the role of a newspaperreporter and Li Hua ,using the Subjunctive Mood.Finally invite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ir interview in the front.2.WritingAsk the Ss write an interview dialogue after the interview,trying to use the Subjunctive Mood Learned in this period.五、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法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运用语法的机会,而且能够减轻学习者在大班学习时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更大胆地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的面与量,使学生在相互帮助与促进,实现语法学习目标的同时,培养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但要怎样才能批判地吸收、创新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避免产生误区和偏差,有待广大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摸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应云天.外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 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If 虚拟条件句 主句 从句与现在事实相反 过去时;be 动词用 were Would/should 等+动词原形与过去事实相反Would/should/等+have done Had done与将来事实可能相反过去时Should+动词原形Were to +动词原形Would/should 等+动词原形Wish 从句虚拟语气 主句 从句从句动作先于主句动词动作(be的过去式为were)现在时 过去时从句动作与主句动作同时发生(had+过去分词)过去时 过去完成时将来不大可能实现的愿望 将来时Would/could +动词原形
第二篇: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正备受英语界的关注,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使学生有意识地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牢固掌握知识,从而应用到英语学习中,获得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它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分析和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
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可知,任务型教学法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它以合理的任务组织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强化他们的互动交流能力,培养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大脑中的英语资源,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应用能力。任务概念是任务型教学法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整个语言教学、乃至许多非语言学科课堂教学理论的重要概念。在英语的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对任务的选择决定了课堂学习的目标、学习进行的方式、学生和教师角色的作用,甚至学习成果的表现和评价方式。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体现英语语言价值的有效教学途径,包含先进的教学原则和理念,但要将它有效地应用于外语教学课堂中,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实践者必须首先做到的是认识和了解任务及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以及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做中学”,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在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中,任务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它强调以任务为核心,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另外,Skehan也提出“表达意义是任务的首要目的。”所以,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站在教学目标的高度,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分析某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从而设计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以意义为中心的任务,真正做到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决定任务(围绕一个和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选择);观点交换任务(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不必达成共识)。譬如,在教师讲授有关购物知识的课堂上,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这样设计任务: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扮演店员,一组扮演顾客。要求扮演店员的学生要努力销售自己的物品,以成为第一个卖完物品又挣最多钱的人;扮演顾客的学生每人有50元,要购买老师发给的购物单上的物品(不同的店可以卖同样的物品),他们要向不同的店员询问价格,看谁能用最少的钱买到要求的物品。然后换角色再进行一次。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常识和心理,学生就不会有被迫学习的感觉,具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性。从上面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还具有详细的任务内容和履行某一任务的程序和方法,即做什么和怎样做;教师要提前准备好一些辅助材料,使任务更具真实性,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进行双边或多边互动。在任务设计中,要遵循连贯性,实用性,趣味性;并且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本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擅于表达,擅于交流。
在英语的实际教学中,影响任务实施的的因素有很多。对于选择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的教师(包括大纲设计者和教材编写者)来说,最实际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任务的难度适合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程度和水平。要把握和调整任务的难度,就必须分析影响任务难度的因素。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语言因素并不是任务设计中确定难度的唯一因素。我们以听力任务为例,一些非语言因素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听话人的内部因素,如注意力、对一篇听力相关知识的了解、对主题的兴趣﹑动机等,甚至听话人当时的心情好坏,都可能对听力理解的成功与否产生影响。Brown和Yule就曾提出影响听力难度的四大因素。其一是说话人因素,包括参与说话的人数,说话人是否使用方言,语速、语音是否标准等;其二是听话人因素,包括听话人的角色(参与者,旁听者,甚至偷听者)、要求回答的信息涵盖量、听话人对主题的了解等;其三是内容因素,包括所听语篇的类型、语篇涉及的语法、词汇及信息结构的复杂度、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等;其四是辅助因素,即在听的过程之中,是否提供可以促进理解的辅助手段,如图表、关键词汇或短语等。事实上,如果对Brown和Yule所列举的这些大项所包含的子项进行进一步分析,还可找出更多的影响理解听力难度的因素。以“语篇”为例,就包括:首先,语篇信息组织和结构的复杂度;其二,所提供信息的充分程度(是否需要通过推理才能获得信息或问题答案);其三,所涉及的主题,比如是日常生活中广为熟悉的,还是较专业或生僻的;其四,语篇在信息组织中使用衔接手段的类型。另外,听话人目的也影响任务实施的难度。所谓听话人目的,是指听话人根据任务需要对语篇进行理解和加工的方式和程度。如识别、定位、重点理解、细节理解、全面理解、推理等。如果只要求识别,判断出人名﹑地名﹑事物名称﹑广告中的形容词,任务的难度很小,如要求全面理解,或需要推理信息,则任务的难度显然要增大。由上述可知,在任务设计中,影响任务难度的因素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不同任务中影响任务难度的种种因素,选择合适的任务的原则搭配,同时利用或提供必要的辅助手段,将任务难度调整到适当程度,以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真实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首先,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进行教学活动,要有意识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譬如,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的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
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如果教师让学生按照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中的三个步骤进行课堂活动,会使学生感觉到没有新意,使课堂氛围机械乏味。因为这样的任务设计可能大大超出学生的能力和知识面,使他们产生“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并且,作为促进学习的教学任务,教师更多地关注它的教学目的,在授课过程中也难以把握这个合适的尺度。所以一些任务型教学的理论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需要在实践中多多探讨。另外,学生大多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教师在其间不直接指导会使一些学生产生侥幸心理,敷衍了事。如果这种现象出现,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给予指导,会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乃至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英语的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它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进行语言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有利于保持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语言习得。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教学活动呈阶梯式层层推进,使语言的学习过程逐渐自动化和自主化。但是它是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方式,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从而积累精华,使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语言学习上达到近乎完美的效果。
第三篇: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2级英语师范2班 李倩 20124033058 【摘要】:随着全球化形势的发展,以及对具有英语综合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任务型教学法由国外引入到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强调通过任务来实现对语言的意识和感知,它不仅发展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技能,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文从各个方面着手,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分析,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教学 分析应用 【正文】: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论
任务教学法是指以完成交际任务为教学目标的外语教学方法,它通过师生互动来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使外语学习者自然地习得语言,取得外语学习的进步。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课前精心设计任务,课堂上以学生完成既定任务为主,辅以教师的适当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任务型教学法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全面发展。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以任务为教学策略基础,强调从运用语言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完成一项事实的任务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任务型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任务型课堂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这些目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来自对语言习得的研究,根据语言习得懂得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语言的真实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也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交流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目标,从而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的学习行为,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形式,逐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施教,使学生能在任务型教学方式下感受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任务型课堂的教学就是把课堂活动任务化,以任务为核心,计划教学步骤,所以“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设计的任务应具有挑战性,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所以我们必须认真作好学生需要分析,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需要设计学以致用的任务,与生活有关的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任务设计的原则:①交际性。交际能力的培养,旨在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提高外语教学水平,使学习者的学习与社会需要密切结合起来。②科学性,以认知心理学理论框架为基础,目标明确,导向作用鲜明。③知识性、趣味性。通过完成各项任务,学生既巩固了语言知识,又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运用语言能力。④可操作性,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大纲和教材为基础,以学习者的需要和现实交际活动为参照,有利于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⑤创造性,人人参与其中,每个人都要为他人设计任务,每个人都要以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完成他人设计的任务。
任务教学法的步骤:具体的任务教学模式有所差别,但大致都依据一下步骤:
前任务:教师引入任务,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任务环:以个人、双人、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小组向班级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后任务:由分析(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所学知识难点)两部分组成。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我们最终要建立的是师生高度交互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下面以一课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SEFC BOOK1 Unite 16 Fire,围绕:制定一个家庭火灾逃生计划(make a home fire escape plan)这一主题,我为学生设计了下列任务:1.Find the fire hazards of the rooms of the house.2.correct the fire hazards.3.Safety tips to make a house safe 4.How to respond safety to home fire.火灾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火灾防范意识和掌握一些自救措施,就能在生活中有效地防止火灾的发生或减轻火灾造成的伤害。因此,我在该单元教学中设计了上述任务,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我现将此任务的实施步骤分诉如下:
在完成任务一“寻找房间的危险”之前,我先让学生看一段介绍Michelle所住房屋的录像片段,观察他家的bedroom,living room,kitchen ,bathroom等不同房间所存在的火灾隐患,从而为完成这一任务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二“消除火灾患源”我让学生4人一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学生在完成前两项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录象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smoke alarms,fire extinguisher,doors and other things that easily catch fire ,cooking safety ,heating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等方面进行讨论,进而完成任务三“房屋安全建议”。第四个任务是“如何安全逃离火灾现场”,学生结合课文所学到的知识和一般性常识找出应对措施。通过完成此项任务,学生能够后清楚地了解火灾发生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安全逃脱现场,我将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和整理如下: 1.Have something wet cover your face or your body to avoid being burned.2.Before opening any door in a fire ,feel it first to avoid being trapped.3.When escaping ,stay low to the floor ,because smoke rises during a fire.4.Get out fast and never hide or tackle tine to gather up your belongings.5.Use the stairs instead of the lift if you live in the upper floor of a tall building.6.Stay outside no matter what has happened.Do not go back for anything.7.Call 119 or the fire department for help.8.Choose a safe place to meet outside after you have left your home.从上面所诉,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向导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它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三、任务教学法的优点及不足:
优点:1)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解决大学英语大班上课的难题
在大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数较多,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记”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很少有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缺少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忽视了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违背了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而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特定设计的“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运用语言和语言习得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任务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旁听者。
2)任务教学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是指除了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之外,其中还包括学习技能、生活技能、竞争技能等。任务型教学法创造情境让学生在运用语言当中学习语言,在小组活动中和交际当中学习语言,改“语言学习”为“完成任务”。活动过程中不再只是重视语言形式,语言功能、语言内容和使用都在活动当中得到重视。语言技能从理论形态转换为实践形态,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
3)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情感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并且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小组之间不仅是竞争的关系还是相互学习的关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体会进步感和成就感并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4)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语言环境的真实性,任务的设置都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场景、学习场景、兴趣爱好、实际英语水平等,任务的完成过程也非常贴近生活,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因为要与其它小组竞争,会想出各种点子来体现出与众不同,每次任务汇报时总能发现有几个小组让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因此任务型语言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5)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更好地转变教师的作用和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形式有所变化。在任务型课堂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语言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任务教学法尤其强调明确教师的任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设计任务,确定不同群体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从传统教学法的满堂灌似的疲惫中解脱出来。在布置任务时,起的是组织者的导演作用 ;在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给与及时的指点、评价和建议,支持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有安全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充当的是协调员、咨询员,是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这种教师角色的转变一方面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展教师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以便不断接受来自学生的挑战。
不足: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具体任务、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它强调交际的过程和语言的功能,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当然,任务型教学存在一些不完备的地方,比如任务的选择并有进行需求分析,任务的等级评定也是任意的,并且任何形式中心的活动在语言教学中都受到排斥,学生以对子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教师在其间不直接指导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是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使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上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结论:
通过教学实践对比,可发现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效率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教学效率。它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任务,他们查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和交际合作的能力能得到充分展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能用英语来完成交流的目的。任务教学法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应运而生,它从重视语言本身到强调语言习得与运用,它较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任务教学法倡导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是讲授法。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大多数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教学法是如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任务型教学开始就呈现任务,以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用语言做事。为了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生的活动将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资源进行意义构建,以达到解决某个交际问题。任务型教学具有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思维的挑战性等的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任务教学法与其他讲授法相比,更加重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它吸取、融合了其它教学法的精华,为学习过程提供了更好的语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总的来说,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是巨大的转变,实践证明学生普遍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并且这种模式的课堂效率远远高于传统课堂,有效缓解了大班上课教师无法顾及大部分学生的弊端,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参考文献:
[1]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2]李海燕(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521)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研究 [3]林纯(广州纺织服装职业学校, 广东 广州 510310)浅谈任务语言教学法
[4]郑红苹(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实施
第四篇: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任务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教师的教学目标决定所采取的教学法及相应的教学形式。本文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思想在课堂中的应用方法、原则、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以人为本 教学目标
所谓好老师,简尔言之,就是能教好书育好人的老师。教书和育人是同一过程的辨证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好书的同时,塑造好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智力和品行的发展。
这样,以什么样的思想或计划去上课,到底要把学生培育成什么样的人至关重要。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起码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他们的学习生活目标,改变他们的生活认知坏习惯,然后,教他们如何去做,以怎样的生活学习态度去做。学生自己做了,才能真正学到想要的东西。这样,明确了教学目标,再去设计课堂,就有的放矢。
鉴于以上教学思想,本人在设计课堂时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的思想:“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在分析了解学习者认知能力和习惯的基础上,为其设计目标和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鼓励他们以独立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或反思复习时,老师再做必要的引导,阐述自己的思维、思想、逻辑,让学生潜移默化养成好的习惯,认识自己的学习生活目标。简而言之,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完成某些任务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经过认真充足的备课,总能给学生们提出很多的问题,精心安排好各种活动或任务。这些问题,不是像讲课那样直接就告诉或者灌输给学生。学生必须要用脑子去想,然后试着努力去做。无论是上课刚开始的口语报告(由学生课下准备,报告结束后,任何学生都可以对报告人提问,这样,全班的气氛都会调动起来),还是课文中的词汇辨义比较,文化背景典故,以及课后的练习,都要作为一种任务的形式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哪怕课程稍微慢点,但效果却远比一般的灌输式好。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中心;老师是舵手,是引导者,同时也是课堂的创造者和示范者。
一、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
1.让学生自己去做。上课不是老师去想去做,而是让学生怎样去做。自己口若悬河,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学生应该是“历史的创造者”。
2.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好习惯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这里的好习惯不仅指良好的学习认知习惯,还有生活中的好习惯。要让学生养成好习惯,自己必须养成好习惯,不仅向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学术能力,还包括不要养成随地吐痰等恶习。你的言行举止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3.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每一年,每一学期各阶段要有全局和阶段性计划。自己都六神无主,更不用说学生了。只有计划和目标做好,并尽力去实行,学生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本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及学科要求,每学期目标都非常明显。学生无意中已学到每个阶段应该学到的东西。
4.教师要做好充足准备。因为学生随时提问,任何问题都有可能。这就要求老师提前做充足的准备,对教材要了如指掌,对语法、词汇、文化等知识面要更宽,理解更深,更熟悉。同时,还要反应敏捷。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更加重视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本人曾经做过实验,期末考试时,考学生没有上过的五个单元的课文和练习。考试的结果丝毫不亚于以前上过的课程。这说明,学生能完成老师代替他们完成的任务,他们可以从懒惰中变得主动和勤快。
2.所有任务都具有真实性,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所有的话题和任务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学生具有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材料。各种任务都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节课在相互提问,解决问题中完成。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3.最能提高学生各种语言能力以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完成任务时,谁也不会料到会发生什么情况,别人会有什么疑问,所以这一过程往往会变得非常真实,最后,情景交融。学生不会再去背自己已经写好的稿子,他们需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这时候的英语更加真实。最终,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肯定会增强,语言交流能力也会在不经意间得到改善。4.更能展现老师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年轻老师展示人格魅力和才华提供了一个舞台。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课堂往往没有定格,气氛非常活跃,老师在创造和引导学生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见识和才能。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变得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障碍也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甚是融洽。
三、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碰到的问题
1.所安排的任务难度较难把握。容易了,学生就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务无异于浪费时间。本人在我校某一商贸英语班就碰到类似问题。当时,为了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他们在课下尽最大努力找到离我们学校最近的三家编织袋生产商,并且获取有关编织袋的规格数据,以及厂家尽可能多的信息。本人曾经暗示他们可以通过电话查询,公司黄页,熟人,使用编织袋的厂家,或是到市场上去获取信息。但经过一个星期,没有一个人完成。除了学生固有的惰性之外,任务的难度可能确实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2.课堂转轨困难。学生已经习惯了灌输式教育,习惯老师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他们在底下悠闲地听课,这种惰性使得他们不愿去接受任务。有位同学曾经跟我这样说:“我们上课跟不上差不多”。她的意思是说,我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按部就班地把课文、习题细致入微地讲解,所以她感觉老师明明就没有上课嘛,自己没有学到东西。这其实是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课堂的变化。老师教的是方法和习惯,而不是那些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的练习,单词。
3.对任务型课堂组织形式适用范围的理解。任务型课堂组织形式更适合基础较好,年级较高的学生。如果基础太差,还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无法纠错、矫正错误,则此形式会适得其反。
四、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方法
设计任务时要有一定弹性。只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水平和能力,就可以对任务进行挑选,使这些任务更加适合学生,同时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使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任务时有种成就感。
学生的思想也是可以塑造的。首先,要想让他们接受这种课堂教学,必须要做一些说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意图,共同的目标。其次,是课堂设计要有想象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真实而又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溶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地去设计课堂。
任务教学法不像灌输式教学那样注重细节,可能容易错过一些语言点,一些细节的东西。另外,完成任务时间有限,琐碎的知识就不能逐一细说。这就要求老师时刻注意学生缺少的部分,鼓励学生在课下做充足的准备,并在课堂活动或任务中尽量引入利用新知识点,语言点。
任务型教学法使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引导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思想,不仅使学生在学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最重要的是改变了他们的一些坏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将让他们受益终身。
第五篇: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中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中应用
摘要:阅读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现状却让人担忧。很多阅读课还停留在朗读课文,讲解语言知识点的传统教学方法上,这让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笔者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方法,尝试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并且从阅读方面论述如何在英语阅读理解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兴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任务,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积极倡导新型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且主动地运用所学语言于实践之中,在使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语言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特点及阅读分析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围绕特定的语言项目,设计出明确且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任务。任务具备以下特点:①以意义为中心,而不只是操练语言形式。②焦点是解决某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的交际问题。③任务的设计和执行要注重任务的完成。设计的活动要有任务的结果,从而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得学习经验。
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阅读课要完成语言输入,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的综合指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很好途径。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先领读课文,然后讲解新的语言知识点;最后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这让学生感到阅读课枯燥,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二是教学理念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没有认识到阅读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
任务型阅读教学几点思考
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内容生活化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英语做事情,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背诵比赛、英语演讲等活动提高记忆力和语言使用能力。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要将课堂延伸至课外,扩大了英语的使用范围。
注重培养学生记忆力 扩大词汇量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英语单词、短语需要反复记忆,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指导学生采取技巧记忆,就能使学生主动轻松地记忆单词,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词汇量。记忆包括意义记忆、理解性记忆、按音标记忆等。
营造活跃的英语阅读理解课堂 教学氛围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初中生比较活跃,组织能力较强,如果能在阅读理解教学中较好地运用这一特点,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的英语阅读理解教学需要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惯,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改革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任务型阅读教学促进师生角色关系转变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特征,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对英语阅读感兴趣。
在任务型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中,英语的任务型教学法也需要科学技术的参与。我们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科技教学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活跃的阅读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任务型教学采用丰富的英语阅读理解内容 初中的英语阅读理解,在阅读的内容上必须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重视基础教学,适当地拓展学习范围。一方面,教学内容要生活化,这可以扩大英语知识的运用范围;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思考一下学生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哪些经验可以作为阅读教学的资源,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英语阅读课堂的活动要频繁化,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阅读理解的积极性。英语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英语进行交流,多举办一些英语活动,不仅符合初中生的特点,又能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丰富他们的阅读内容。在任务型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实施“合作学习”策略,将学生分组,每组成员之间平等、合作、交流、讨论,给每个学生发言、表现自己和感受成功的机会,组员都力争为自己的小组做贡献,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理解的兴趣,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与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并且对发展智力、提高学习能力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任务在教学中运用实例分析
预习性任务 这一任务主要布置泛读任务,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和整体结构。首先教师用多媒体出示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带着所给任务在3-5分钟之内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其整体结构。文中有图表的,应提醒学生注意,它们会对文章的意义提供暗示。
基础性任务 这一任务主要布置浅层次阅读任务,指导学生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主题句是指概括段落大意的句子,它通常位于段首和段末,偶尔也出现在段中。如果段落中没有主题句,就要学生通过寻找关键词并且归纳段落大意。问题形式类似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展示性任务 这一任务主要要求学生完成深层次阅读任务,目的是引导学生重新理解课文,整体把握篇章结构和文章的宗旨和内涵。任务的设计要难度适中,使学生能感受到成功。具体的做法有:布置学习任务,目的是让学生更加关注细节,弄清所读文章结构和各种信息的逻辑关系。任务形式:找出文章中所出现的代词并联系上下文说出每个代词指代的内容。教师给学生提供Yes/No或类似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中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在任务的驱使下,有选择地获取信息,通过自主参与各种活动,合作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感受成功。
产出性任务 这一任务要求学生再次研读课文,进行语言输出。其目的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各种语言活动,即真正把语言当作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布置作业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巩固,它可以帮助学生对本节阅读课所学内容形成一个整体印象,使所学知识进入长时记忆。布置课后作业的方法有:一是改变文体,要求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改写成不同体裁的文章;二是发挥想象,改变文章部分内容进行续写;三是拓展性阅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文章。
注意事项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在设计任务时,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首先,教师要了解学情,考虑到所设任务的“可完成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在任务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最后,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要调整任务的难易程度,使起其呈现由简单到难的趋势。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既能帮助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阅读理解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系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土峪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