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的就业前景
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的就业前景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随着国家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就业前景会更加广阔。近年来,同不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呈现出供不应求且经年不衰的可喜局面。这是因为我国教育事业相对落后,教育人才本来就比较缺乏。而目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更是给师范毕业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市场。从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就业去向来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就业前景相对较好。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过程中,大家肯定会选择辅导班,关于报辅导班的问题我有几个特别的建议,如何选择合适的辅导班,是有方法的。
方法1:了解这个机构历年考上的情况,有没有视频版的经验谈,考上多少人。这个得详细了解一下,这样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个机构情况怎么样。例如凯程,2013年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9人,占五道口录取总人数50%,名单和经验谈都在网站有公布,是非常可信。方法2:看资料,看看这个机构有没有配套的资料和课程,如果连讲义都拿不出来,说明他们没有开课经验。据我所知,凯程是有完整的配套体系的。方法3:实地去考查,看看他们有没有正规的学校,有没有教学楼、食堂、宿舍、操场等设施。
方法4:和咨询老师详细沟通,看看是否专业。通过这样的几个策略,就基本能够搞定了。
考研全程复习安排:(1)起步阶段(第一轮复习)
首轮复习的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英语、数学复习都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专业课内容庞杂,因此它们的第一轮复习都安排在起步期。政治复习可以暂缓,等新大纲出版后再进入首轮复习。
(2)强化阶段(第二轮复习)
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同时注意解题能力的训练。(3)冲刺阶段(第三轮复习)
本阶段复习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归纳总结,升华提炼,查漏补缺,二是强化应试训练,模拟考试
考研辅导班有用吗? 首先有用是肯定有用的,考研辅导班内部资料以及考研的程序,步骤,专家指导,押题,针对性教学还是比较不错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奥运会高水平运动员都有高水平的教练,而不是自己在家里训练,这是社会化分工,高水平的教练员能够让运动员快速提升成绩,少走弯路,提供高质量的指导,再加上运动员的刻苦训练
当然你报班需要找个比较靠谱的辅导班,这是很关键的,建议实地去考察一下,和他们的咨询老师聊一下.据我所知,凯程考研有自己的集训营,老师很认真很靠谱.
第二篇: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就业前景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就业前景分析
(勤思考研汇总)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代码040102)
它包括教学论、课程论、小学教育和数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等专业。教学论与课程论适合本科有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来选择,可以帮助你在已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多一些教学方面的理论,更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1、教学论方向
着重对教学方面的研究,它要探讨的基本问题既包括做好教学这件事的行事依据,又涉及如何提高教和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2、课程论方向
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学校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的理论与实践。
3、小学教育方向
一是培养这个方向的理论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二是培养小学教师与小学教育教研员。有些学校会特别开设数学课程与教学或者语文课程与教学,旨在专门研究某一学科的课程与教学情况。
4、脑认知与教学方向(包含脑与学习科学、脑与语言学习等)
脑认知与教学方向研究脑与学习科学、脑与语言学习、脑与数学学习、脑与科学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认知与学习评价、教师认知与专业发展。这一学科在国内是新型学科,在国外这个专业很有前景,中国目前还很缺乏这个专业的人才,如有心理学或者生物学专业基础的学生学习这一新型专业比较得心应手。
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硕士生英语;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专题、教育心理学基础、教育科研方法论、教育社会学;课程与教学论、社会学名著导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等。
学制:3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主要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原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数学教育研究、语文教育研究、外语教育研究、化学教育研究、体育教育研究、计算机教育研究等。
就业前景: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中小学教师、杂志社编辑、公务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等
第三篇:教育学考研就业之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学考研就业之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包括教学论、课程论、小学教育和数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等专业。教学论与课程论适合本科有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来选择,可以帮助你在已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多一些教学方面的理论,更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1、教学论方向
着重对教学方面的研究,它要探讨的基本问题既包括做好教学这件事的行事依据,又涉及如何提高教和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2、课程论方向
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学校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的理论与实践。
3、小学教育方向
一是培养这个方向的理论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二是培养小学教师与小学教育教研员。有些学校会特别开设数学课程与教学或者语文课程与教学,旨在专门研究某一学科的课程与教学情况。
4、脑认知与教学方向(含脑与学习科学、脑与语言学习等)
脑认知与教学方向研究脑与学习科学、脑与语言学习、脑与数学学习、脑与科学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认知与学习评价、教师认知与专业发展。这一学科在国内是新型学科,在国外这个专业很有前景,中国目前还很缺乏这个专业的人才,如有心理学或者生物学专业基础的学生学习这一新型专业比较得心应手。
第四篇:论大学生就业与考研
考研还是就业,大学生如何做出抉择
作者:孔祥宇
年级专业:09级人力资源管理
学号:20090512676
指导老师:郑俭
摘要:当今社会,考研还是就业,一直是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就业和考研越来越来受到大家的关注,就业和考研的选择就像一道难题横在毕业和还未毕业的大学生面前。到底我们该选择哪一条路走呢?众说纷纭,在我们看来,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盲目跟从。
关键词:考研就业选择
一、就业与考研的优势分析
就业与考研,在八十年代被称为“红道”与“白道”,即毕业后在国家机关就
业的就算是走“红道”,而考研则是走学问之道,故称“白道”。由于当时大学生就业是由国家包办,所以不存在考研与就业之间的交叉现象。于是大路朝天,一人半边。而进入本世纪以来,尤其是2003年以来,上世纪末第一批扩招的本科生已经毕业,而就业的市场有限,于是就促使一大批本科生往考研的路上转移,这可是人生的战略转移。于是,考研便不再仅仅具有学术意义,或者说学术意义正在淡化。为了规避艰难的就业形势,为了学历升级以提升自己就业的价码,为了考博等等,不一而足。那么,就业与考研的优势各是什么呢? 就业的优势:1.就业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解决衣食住行。2.可以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积累处世财富,不断完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自己与象牙塔逐渐脱钩。3.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通过工作实践,不断修正自身不足,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4.可以通过劳动成果体现自己的价值,并从中得到最大满足。
考研的优势:1.学术追求。对所学专业由入门到入迷,觉得大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考研,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2.为了好就业。专科生供大于求,本科生供需持平,研究生供不应求,这是今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谁都看得出来,如今研究生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而且,拿到硕士文凭,便等于有了一块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敲门砖。3.为未来增加一个筹码。人才高消费是未来的趋势,今天的人才市场上还是本科毕业生在“扛大头”,也许明天就会演变成硕士学历者的天下,还是趁着年轻,多拿一个学历在手里,未来更有保障。4.升职发展。高学历者更容易得到提拔,不能说这是百分百的规律,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5.延缓就业压力,推迟就业期的到来;有些城市,有些学校能给研究生解决户口的问题提高自身学历,增强竞争力。6.国家出台了新的研究所扩招政策,考研相对容易,能够拿到更高的文凭;学术上有创见,可以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努力,毕业后获得稳定的工作。
二、抉择——考研与就业
1.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还是考研。应届大学生就业,还是读研继续深造,首先,要依据个人的特点和条件而论。那些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后,发现自己确实对自己学科或其他学科有浓厚兴趣的人,读研继续深造是进行能动选择的好机会。但对那些不适合或不愿意在专业技术方面发展的学生,盲目跟风考研并不一定是好事。相反,走上社会在实际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可能更可取一些。从职业规划来说,就要确定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了。决定是否考研关键还要看个人是否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如果本身都没有方面的爱好只是一味随大流,那么也许这一部分人可以考虑放弃考研。当然考研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因素要考虑。想不想考是一个方面,还有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至少应该知道自己的基础如何,是否有考上的可能。如果有一科比较重要的课程严重缺腿,那么考上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研究生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能留在高校作研究的机会,所以我们也应该考虑自己是否适合搞研究。
2.多方面权衡是否考研。大学生可以从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三方面进行权衡。从经济成本上看,如果考得上,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不是小数字,如果一次考不上,还要考第二次、第三次,成本更加惊人,家庭经济条件是不可不考虑的一部分;其次是时间成本。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他们更重视的是实际能力、实践经验和可塑性,因此一个新踏上社会的研究生并不一定比有着3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有太多优势,而且研究生对薪资的要求一般都比本科生高,所以很多企业宁可招能力相当的本科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机会成本了。例如你今年打算参加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那么你就势必要放弃目前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如果考不上,那么找工作的难度就大大增加,而如果考上研究生,三年后你也不一定就能找到一份工资比工作3年的本科生高的工作。所以,大学生不应该为了回避就业难的现实而考研,而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权衡。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 理智选择未来的道路。职业生涯规划是当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目前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的成长环境使其习惯于在教师家长的安排下学习。另外, 中学阶段他们没有接受相关的职业教育, 大多数学生不了解行业与职业分类, 不了解不同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 也没有对自己的需要、能力、特长、价值、就业机会等做比较充分的考虑, 导致在报考专业时有很大的被动性、盲目性。进入大学后, 有的同学专业思想不稳定, 有的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 不知道大学里应该学什么、如何学, 也不知道大学毕业以后干什么, 更谈不上如何去达到目标。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还是没有职业规划, 还有一部分学生虽有规划却不够科学, 要么自我评价和职业期望过高, 要么职业路径设计想当然等。如大学生中出现的跟风考研现象, 就是没有职业生涯规划, 没有真正结合自身需要的不理智选择。有的学生一旦考研不成功, 因缺乏职业方向性, 在毕业之际仓促应战, 乱投简历, 求职成本很高, 成功率却不高。因此,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是目前大学生的迫切需要, 是确定如何安排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关键。
三、结语
总之,考研和直接就业到最后不过是殊途同归,关键要作出一个理性的选择,着眼于自身长远的发展,而非一时的冲动。作为高等学校来说,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并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对考研与就业作客观比较、分析,适合考研的鼓励其考研,适合就业的鼓励其就业或争取个人创业。最大程度的使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大学生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尽量使每个人成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窦震海考研VS就业——浅析当前大学生的考研误区[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02).[2] 路瑞峰.对大学生考研或就业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06).[3] 李梁.两难的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浅谈大学生毕业前期的双向选择问题
[J].科技创新导报, 2008,(18).[4] 徐体高,胡效亚.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5] 李冰仙.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基于职业地位获得目标的理性选择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5).[6] 刘玲玲,毛素平.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正确选择考研与就业[J].科技信息, 2008,(35).[7] 洪玉华.当代中国大学毕业生考研与就业的心理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4).[8] 姬晓青,常太华.浅谈考研与就业[J].中国电力教育, 2006,(S4).[9] 肖云.大学毕业生——就业还是考研?[J].心理世界, 2006,(04).[10] 张磊,李四化,郑明.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第五篇:论大学生就业与考研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
题 目 考研与就业分析
成 绩 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财务管理 班 级 财务101 姓 名 徐文洪
学 号 100208113
2013 年11月
摘要:当今社会,考研还是就业,一直是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就业和考研越来越来受到大家的关注,就业和考研的选择就像一道难题横在毕业和还未毕业的大学生面前。到底我们该选择哪一条路走呢?众说纷纭,在我们看来,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盲目跟从。
关键词:考研 就业 选择
一、就业与考研的优势分析
就业与考研,在八十年代被称为“红道”与“白道”,即毕业后在国家机关就业的就算是走“红道”,而考研则是走学问之道,故称“白道”。由于当时大学生就业是由国家包办,所以不存在考研与就业之间的交叉现象。于是大路朝天,一人半边。而进入本世纪以来,尤其是2003年以来,上世纪末第一批扩招的本科生已经毕业,而就业的市场有限,于是就促使一大批本科生往考研的路上转移,这可是人生的战略转移。于是,考研便不再仅仅具有学术意义,或者说学术意义正在淡化。为了规避艰难的就业形势,为了学历升级以提升自己就业的价码,为了考博等等,不一而足。那么,就业与考研的优势各是什么呢?
就业的优势:1.就业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解决衣食住行。2.可以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积累处世财富,不断完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自己与象牙塔逐渐脱钩。3.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通过工作实践,不断修正自身不足,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4.可以通过劳动成果体现自己的价值,并从中得到最大满足。
考研的优势:1.学术追求。对所学专业由入门到入迷,觉得大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考研,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2.为了好就业。专科生供大于求,本科生供需持平,研究生供不应求,这是今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谁都看得出来,如今研究生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而且,拿到硕士文凭,便等于有了一块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敲门砖。3.为未来增加一个筹码。人才高消费是未来的趋势,今天的人才市场上还是本科毕业生在“扛大头”,也许明天就会演变成硕士学历者的天下,还是趁着年轻,多拿一个学历在手里,未来更有保障。4.升职发展。高学历者更容易得到提拔,不能说这是百分百的规律,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5.延缓就业压力,推迟就业期的到来;有些城市,有些学校能给研究生解决户口的问题提高自身学历,增强竞争力。6.国家出台了新的研究所扩招政策,考研相对容易,能够拿到更高的文凭;学术上有创见,可以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努力,毕业后获得稳定的工作。
二、抉择——考研与就业
1.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还是考研。应届大学生就业,还是读研继续深造,首先,要依据个人的特点和条件而论。那些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后,发现自己确实对自己学科或其他学科有浓厚兴趣的人,读研继续深造是进行能动选择的好机会。但对那些不适合或不愿意在专业技术方面发展的学生,盲目跟风考研并不一定是好事。相反,走上社会在实际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可能更可取一些。从职业规划来说,就要确定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了。决定是否考研关键还要看个人是否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如果本身都没有方面的爱好只是一味随大流,那么也许这一部分人可以考虑放弃考研。当然考研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因素要考虑。想不想考是一个方面,还有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至少应该知道自己的基础如何,是否有考上的可能。如果有一科比较重要的课程严重缺腿,那么考上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研究生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能留在高校作研究的机会,所以我们也应该考虑自己是否适合搞研究。
2.多方面权衡是否考研。大学生可以从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三方面进行权衡。从经济成本上看,如果考得上,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不是小数字,如果一次考不上,还要考第二次、第三次,成本更加惊人,家庭经济条件是不可不考虑的一部分;其次是时间成本。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他们更重视的是实际能力、实践经验和可塑性,因此一个新踏上社会的研究生并不一定比有着3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有太多优势,而且研究生对薪资的要求一般都比本科生高,所以很多企业宁可招能力相当的本科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机会成本了。例如你今年打算参加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那么你就势必要放弃目前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如果考不上,那么找工作的难度就大大增加,而如果考上研究生,三年后你也不一定就能找到一份工资比工作3年的本科生高的工作。所以,大学生不应该为了回避就业难的现实而考研,而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权衡。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 理智选择未来的道路。职业生涯规划是当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目前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的成长环境使其习惯于在教师家长的安排下学习。另外, 中学阶段他们没有接受相关的职业教育, 大多数学生不了解行业与职业分类, 不了解不同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 也没有对自己的需要、能力、特长、价值、就业机会等做比较充分的考虑, 导致在报考专业时有很大的被动性、盲目性。进入大学后, 有的同学专业思想不稳定, 有的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 不知道大学里应该学什么、如何学, 也不知道大学毕业以后干什么, 更谈不上如何去达到目标。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还是没有职业规划, 还有一部分学生虽有规划却不够科学, 要么自我评价和职业期望过高, 要么职业路径设计想当然等。如大学生中出现的跟风考研现象, 就是没有职业生涯规划, 没有真正结合自身需要的不理智选择。有的学生一旦考研不成功, 因缺乏职业方向性, 在毕业之际仓促应战, 乱投简历, 求职成本很高, 成功率却不高。因此,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是目前大学生的迫切需要, 是确定如何安排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关键。
三、结语
总之,考研和直接就业到最后不过是殊途同归,关键要作出一个理性的选择,着眼于自身长远的发展,而非一时的冲动。作为高等学校来说,应加强对学生职业
生涯规划的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并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对考研与就业作客观比较、分析,适合考研的鼓励其考研,适合就业的鼓励其就业或争取个人创业。最大程度的使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大学生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尽量使每个人成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窦震海 考研VS就业——浅析当前大学生的考研误区[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02).[2] 路瑞峰.对大学生考研或就业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06).[3] 李梁.两难的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浅谈大学生毕业前期的双向选择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 2008,(18).[4] 徐体高,胡效亚.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6,(11).[5] 李冰仙.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基于职业地位获得目标的理性选择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5).[6] 刘玲玲,毛素平.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正确选择考研与就业[J].科技信息, 2008,(35).[7] 洪玉华.当代中国大学毕业生考研与就业的心理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4).[8] 姬晓青,常太华.浅谈考研与就业[J].中国电力教育, 2006,(S4).[9] 肖云.大学毕业生——就业还是考研?[J].心理世界, 2006,(04).[10] 张磊,李四化,郑明.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