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新形势下历史教学如何有效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模版)

时间:2019-05-13 03:4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新形势下历史教学如何有效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新形势下历史教学如何有效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模版)》。

第一篇:论文:新形势下历史教学如何有效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模版)

新形势下历史教学如何有效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垫江五中,重庆 垫江 408300)

摘 要:历史学科作为独特的德育学科,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和得天独厚的“立德树人”教育优势。加强中学生德育工作,需要结合社会多方面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实现学生德才兼备,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关键词:历史 立德树人 教育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近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立德树人”首次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素质正处于发展阶段,教育绝不能缺位在现阶段,在历史教学中要有效而生动的贯穿“立德教育”的理念。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认识和实践。

一、明确历史教学在中学立德教育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所反映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形态。所以,在传统的授课教育中,历史学科与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相比同样具有德育功能,而

且还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

来的高尚品德、情操,也是人类教育和培养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如: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的励精图治;祖冲之、沈括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创造;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无数革命前辈的英雄气概、革命气节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为国家军事事业默默付出的两弹元勋钱学森、邓稼先等,都是中学生应该学习的高尚品德和情操。这些杰出历史人物不同于文学虚构的人物,他真实、具体、生动、形象,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和学习。因此,以杰出历史人物为学生的学习榜样,用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去熏陶学生,必定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会起到其它学科在渗透德育方面所起不到的独特作用。

综上所述,历史在学科德育渗透中的优势,决定了历史学科德育必然会成为解决学校德育教育危机的重要方式。

二、明确历史学科在“立德树人”教育模式中的目标

历史学科作为教育部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的五个重要学科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落实和加强历史学科的“立德教育”工作,意义重大。以高中教学为例,高中学习以分科课程为主。但在新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向。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这也就说明了当前历史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教育,还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中学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教育还具体表现在一下五个方面:

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报告中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的道德水平、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世界、对人性善恶、对社会伦理的真切感知,远比单纯的说教重要得多。发挥历史教师道德情感的感染力,是促进学生的“立德树人”的基本前提。

首先、具有良好师德修养的中学历史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有“以身立教”的奉献精神,言行一致的表率行为去感化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新形势下的历史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其次、中学历史教师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做为教师就应为学生做出榜样,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崇拜者。历史老师不仅要具备历史教育的学识,更要具备历史教育的“德”,要“以德治教”,老师要以自身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来提高我们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觉悟,要把德育工作同日常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只有我们做老师的身正行直,做出表率,学生们才能信服。

(二)寓“立德树人”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中最主要、最直接、最经常且具有法规保障的活动,这就决定了“立德树人”教育的课堂实施在整个德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研究课堂实施的各个环节,利用各种方法来落实德育目标,是德育能否收到实效的关键。明确课堂德育方法的一般规律,即“启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

一不可。例如:在讲述红军长征、巴黎公社运动、抗日战争等历史知识时,就要让学生认识和领悟到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的长征精神、公社精神、民族精神等。在讲述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是扩大政府投资。针对这一点,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要结合一点经济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分别是:“出口、投资、消费”。从而借鉴到我们国家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中就是扩大出口。以这些为例,学习历史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直接的知识学习,透过现象认识道理。这是历史教学中,从学生自身方面“立德树人”道德建设的基本前提。

最后,还应经常组织学生走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直接感受社会人口、资源等素材,从而由点到面,有近到远,由感情到理性,从切身感受、体验中识国情、知国策、懂国法。例如,积极利用目前各地丰富多彩的历史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加强学生立德树人教育。

结 语

“薄晓古今,可立一家之说;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历史学科作为独特的德育学科,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和得天独厚的“立德树人”教育的优势。因此我们要结合社会多方面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让学生得到知识技能和道德升华的双赢。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 考 文 献

[1]申文波.立德树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教育的新举措[J].中州大学学报,2012,12 [2]杨林.关于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的探究[J].素质教育,2010,6 [3]孙雪峰,葛笑如.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研究述评[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3,9 [4]杨艺.论素质教育观下的历史德育功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1 [5]陈娟.如何实现中学历史德育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双赢[J].考试周刊,2008,42 [6]张力.纵论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J].人民教育,2013,1 [7]张俊.把学生的课堂疑问变成历史德育的生成点[J].学科教学聚焦,2012,12 [8]朱海域.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探[M].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集

第二篇:历史教学与立德树人

历史教学与立德树人

【摘要】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权人作为 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与注视,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精神,求才必先求德。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人文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创新精神 立德树人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是人类的过去的知识;历史是生活的教师;研究历史是医治心灵疾病的良药。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有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美德相融会,汇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民族的根和魂。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指示,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在历史长河中,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为了民族国家挺身而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大胆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就是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这些精神,培育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使学生形成爱国、爱社会、爱和平、谦虚、坚强、有毅力、勇敢的良好品德。真正成为国家的四有新人。

一、让学生感受学习历史教材中蕴含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一部浩瀚而无有穷尽的人文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地“认识你自己”的心灵历程的形象化的历史。北大校长许智宏讲到:“不学习人文学科就不懂得什么是真正意义的人,就不会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理想的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历史教师在具体历史教学中应努力将人文精神贯穿于历史教学中。

历史学科中有大量人文主义素材,我们要充分挖掘,渗透到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如中国的四大发明,欧洲十九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人类三次科技浪潮等,这无不体现出人的聪明才智。中国近代的一些仁人志士为捍卫国家主权,抛头颅,洒热血,演绎了一出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历史,这无不彰现出人格的尊严和魅力。更有一些先行者,如魏源、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在那茫茫长夜,为拯救吾国吾民,上下求索,锐意前行,终于探索出一条强国御侮之道,这无不显示出人的智慧高超和思想伟力。近现代史上,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等等,这些英雄人物,无不让我们景仰追慕,对学生是一次次精神的洗礼。文明的演进,物质的进步,改革和革命的动力,处处都体现出作为大写的“人”的价值。这些方面的素材,在历史学科中可以说俯拾皆是,老师要有意识地提取、加工、整理,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生品位。早在《易经》中就提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关于道德品质、个人教养方面的优秀思想,无疑是净化我们的灵魂、陶冶我们的情操的精神养料。历史学科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它更承载着培养高素养现代人的历史使命。

二、让学生感受学习历史教材中为了民族国家挺身而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学历史教材思想性强,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是其它学科所难以比拟的。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历史教学的核心地位,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教材为依据,抓住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做到“寓教于史”。

自从1840年,英国使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封建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国门后,我们泱泱中华 竟然在未来百年里长期遭受列强的欺凌与瓜分。但是我泱泱中华不乏爱国仁人志士:虎门销烟中林则徐果敢点燃了燃烧流入残害中华民族的那把大火;鸦片战争中舍身殉国保炮台的关天培;为求国家富强致力洋务运动、不畏年事已高西征新疆的左宗棠;因炮弹打光而驱舰撞向日舰吉野号的邓世昌„„ 我堂堂中华正处于腐朽黑暗的社会、正在遭受列强欺凌之际,不乏诞生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从这些历史教育素材中,教育学生:“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学生在现代社会里去体会、认识我们柔弱的过去,让学生们去感受我们当时清政府虽然是腐朽落后的社会,去认识依然不乏爱国志士为了国家的主权不受侵犯而轰轰烈烈的拼搏;让学生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从而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感。

初中生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发展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其生理和心理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表现为自我意识高涨,独立意识增强,而且具有反抗意识。因此,我们必须用和风细雨般的渗透,才能达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对千古传诵的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气概的历史名言,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教师如果有感情地朗读,能燃起学生的热情,激起他们的联想;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教师如能富有魅力的讲述历史故事,也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要多运用直观教具,在讲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时,如果将彩陶、瓷器、地动仪、长城等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讲帝国主义侵略的暴行时,如果拿出实证,如将南京大屠杀、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爱国主义教育集中表现在“拯救中华”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爱国主义则集中表现在“振兴中华”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史实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令国人欢欣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懂得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应当沿着怎样的道路前进,使学生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自觉地树立起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三、让学生感受学习历史教材中大胆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改革就是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更合理完善;创新是指开创新的事物。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动力。每个时代都有引领社会前进的时代精神,而改革创新就是引领我们这个时代前进的时代精神。战国后期,秦国商鞅为了改变秦国落后面貌,提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勇敢地走向改革舞台上,使秦国逐渐强大并最终统一天下。北宋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的积弱积贫状况,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反对守旧,勇于创新进行变法,挽救北宋统治阶级的统治。北魏孝文帝为了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顺应历史的潮流,果断改官制、禁胡服、穿汉服、断北语、改汉姓、定族姓、迁都洛阳,促进北魏进步。近代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勇敢地站出来反对封建顽固派的“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腐朽、没落、守旧的思想,提出“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 的观点,主张维新变法,从而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领导各族人民大胆创新,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统一战线”、“一国两制”等策略,都体现中国人民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光辉典范。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苍,逆之则亡。”人类文明的进步,无不是在一 个个改革者推动下取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之际,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勇于开拓、创新求实。使他们成为二十一世纪创新型人才。

中学历史教材涉及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教师应该时刻把“给青少年播下传统美德种子”作为己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包含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并作统筹安排,通盘考虑,根据各个时期教材内容制订施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任务。历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途径有哪些呢?

(1)、说理教育。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说理,即人们常说的“晓知以理、动之以情”。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寓教于史。教师在叙述历史时应始终用丰富鲜明的事实来揭示传统美德思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历史知识中提高认识,懂得道理,逐步形成有关的观念和信念。二是要启发诱导。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倡循循善诱的启发式的说服教育。因此,思想教育不能采取硬灌的办法,而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中悟出真谛,在心灵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2)、情感熏陶。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动之以情,以发自内心之情去讲述历史人物和事件,给学生以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如通过讲述屈原、岳飞、杨靖宇等杰出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报国情感。

(3)、榜样示范。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榜样教育,孔子常举尧、舜、周公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针对中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模,构建理想人生的心理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历史人物的成长道路、创造发明、英雄事迹、豪言壮语等的内容进行讲述,在学生的心中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

(4)、对比分析。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比较教学,可以收到烘云托月地教育效果。中国历史上有对祖国对人类做过杰出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也有碌碌无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恶霸、流氓、地痞;有为保卫祖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爱国主义,也有委身外敌,卖国求荣的不屑之徒;有一心为公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有追逐名利的剥削阶级野心家。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使学生明白如何做人的道理。

此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还可通过历史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如通过各种欣赏、收集、收藏、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加强美的教育,宏扬民族传统,培养学生特长爱好和高尚情操;也可通过历史社会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考察史迹,访问各时期革命人物,历史旅游活动,社会调查等,把学生学到的历史知识和社会实践应用结合,开阔学生视野,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各种优秀品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教学生,立德树人必须充分认识、尊重和焕发学生的主体性,以教师的育人自觉启迪学生的成人自觉、立德自觉,才能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学习人文主义、爱国主义、创新求实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立德,才能真正把学生培育成国家的栋梁之材。

第三篇:立德树人论文定稿

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 李静

关键词:立德树人 从我做起 从点滴做起 慧眼 奉献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立足于现实的理性选择,更是着眼长远的战略考量。立德树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立德树人是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共同选择。

一个民族的伟大和优秀,从一定意义来说就是“德性”的伟大和优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西方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总书记也曾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这些都为教育工作者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德为先指明了方向。

“立德树人”,是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先进理念有机的结合,更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倡立德树人,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要求教师要从我做起。

古人云 “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加里宁也说:“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十双精细的,富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他”。所以,高尚的师德将在学生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可见,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

立德树人要求教师要从点滴做起。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贫而艰辛的。我们有时会因为孩子的违纪而失态,因孩子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焦急,有时也会感到很烦很累。但那一声声稚嫩的问候,一双双明澈水灵的眼睛,那一张张憨态可掬的晨曦般的笑脸,那一张张卡片上一句句关切的话语和祝福,那一点一滴的实实在在的进步随时会让我们的辛劳一扫而光。辛劳算什么?清贫算什么?我们是精神的富翁。我坚信在教育这片净土上,我们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面对每一个学生。立德树人要求教师要有一双伯乐的慧眼。

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求老师要懂得赏识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教师要还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善于观察孩子成长的点滴,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险阻,用爱心和宽容去浇灌素质教育的责任田。当然素质教育的过程,一定会充满艰辛,但我们只能坚持。急于求成是不行的,一劳永逸是做不到的,只能用宽容的心等待着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立德树人要求教师要有奉献精神。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这是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的张米亚老师写下的一句歌词。在地震中,正是他的“一对翅膀”,护卫着两名学生安全脱险。吴忠洪老师为学生放弃生的希望。郑发富老师为学生推开死神„„一个个坚守在平凡岗位的师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师者的高尚的魅力。教育用生命换回了学生美好的明天。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学生不仅是他们职业价值所在,更融进了他们的生命。这就是教师崇高的奉献精神。立足三尺讲台,奉献我们的光和热,是我们人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永不后悔。

许多人把自己的事业比作花的事业,果的事业、叶的事业,而我作为一名中学教育工作者,我把自己的事业比作根的事业。为了花的艳丽、果的芬芳、叶的嫩绿,根总是不求索取,默默奉献。

我很自豪,因为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很幸运,因为我与梦想同行!我很幸福,因为我与学生共同成长!参考文献:

⑴ 十八大报告

第四篇:立德树人论文

立德树人,要有温度和高度

“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班主任,相信你也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老师。把你当班主任时那种严谨认真各对学生的爱继续保持下去,加上后期的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你可以的。”

这是我刚从小学被调入初中担任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接受市里的教学视导检查时的一位老领导对我说过的话。五年过去了,在这句话的勉励下,我继续用班主任该有的温情关爱学生,站在思政老师的高度怀引领学生,为立德树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教育情怀,让立德树人有温度

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牵引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老师需要教育情怀——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用自己的故事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品德去影响学生,言传身教。

1、言传——讲好自己的故事

习近平教导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习主席每次出访,不论是会谈、交流还是撰文、演讲,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从改革开放到民族自信、从家国情怀到时代精神,他讲的故事就是一堂堂生动的思政示范课。会讲故事、讲好故事,也应该是思政课教师重要的教育技能,讲好自己的故事,引导学生讲故事。

《与人相处》的课堂上我会与孩子们分享我的与毕业的学生之间的短信内容和背后的小故事,讲述我与同事之间的日常点滴,让孩子们感受尊尊、友善;《职业与学习》主题课上我爱讲述自己的几次工作变动之后如何迎接新的挑战,开始新的学习,让明白终身学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必然,勇者无惧挑战!我们的职业成就感、幸福感源于脚踏实地地奋斗!《服务社会》,我把自己参加“扶贫”、“志愿者活动”的照片展示给孩子们看,再配上非常简洁的讲解,孩子们为我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每次我讲故事时,孩子们都特别专注,眼睛是那么的明亮!随着故事的展开,孩子们或感动或兴奋或深思,我知道“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牵引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的故事正在悄悄上演……

孩子们毕业后常与我谈及的就是我讲的故事——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内心的强大、生活的智慧、为人处世的不俗……坚定了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身教——规范自己的言行

言传要有自信,身教更为重要。想要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老师自己就得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成为有故事的人,先得做好该做的事。为人师表,首先得爱岗敬业。

升旗仪式上从不缺席,总是实情肃穆地注视国旗,自信地唱响国歌;每堂课总是精神饱满,激情飞扬,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面对疫情,老师从网上搜索各种素材,结合学校思政课教学要求,用心制作一节节线上思政课,把勇于坚守,无私奉献,责任大于一切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晚自习后,陪着思想不稳定的孩子坐在校园路灯下进行思想开导;中考前帮助孩子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特点、社会需求作好人生规划,鼓励他们职业不分好坏,平凡中可以创造伟大!……老师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孩子们感受到教育的温度,孩子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向上向善。

二、家国情怀,让立德树人有高度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家国情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自身必须具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就是个人对家庭、国家等共同体的认同和热爱,是对家庭、家乡和国家,以及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所表现出的深情大爱,是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我们自己坚定地相信我们的党,坚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我们才有底气讲好中国故事、列举我们身边的爱国事例、理直气壮地与不当言论进行争论。这样的教师才能影响和感染到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课,我就例举到现实事——今年暑假,通往学校的这条烂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政府还为学校走接通了自来水……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学生也在我的引领下说了许多好的经济政策——农机购机补贴、特色产业优惠、产业扶贫……我们都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富强民主和谐的国家而自豪。

“武汉日记”走红网络时,有一名学生在班级群里转发大量负面信息。我马上转发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充满正能量的图片,并配文“这个社会还有这样的一面你看到了吗?法治社会,爱国需要理性。我们是生活在和平时期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能为这个国家带来什么。科学技术,专利发明,抗癌良药,还是给人心灵带来力量的一本本著作.....”。没多久,屏幕下方就传来了班上其他孩子发给我的一个个“大拇指”和“鼓掌”。之前发负面信息的孩子主动发来文字:“老师,我错了。爱国应该与大家在一起共克难关!”瞬间,我作为一名思政老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坚定不移地相信国家相信党,积极传递正能量,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堂堂正正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有高度。

立德树人,需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美好的教育既有温度,也要有高度。

第五篇:立德树人(论文)

立德树人从养成教育抓起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方向。良好行为习惯是“立德树人”的坚实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最重要时期。立足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学生人生奠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如何加强加强养成教育呢?笔者认为:

一、明确教育内容和重点

养成教育以新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奉节县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基本十条》、《奉节县中小学生道德规范基本十条》为主要内容,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和校情开发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做到言之有物。以学习、生活、卫生习惯为重点,反复训练,增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二、探索养成教育新途径

创建“11366”德育模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围绕“1”个核心理念(学校核心文化理念),达成“1”个目标(好习惯在此养成,幸福人生从此起步),围绕“3”个教育重点(会学习、会自理、会礼仪),坚持“6”个结合(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自律与监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体推进与班级联动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养成“6”种好习惯(学习、生活、安全、卫生、文明、劳动)。

三、强师德,提师能。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加强班主任培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四、构建家校共育平台

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全校性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沟通,相互配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形成多方共育的养成教育模式。

五、坚持活动育人。坚持开展主题教育、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法制讲座、学校才艺展示、体育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激发兴趣,通过体验、感悟、反思,从而逐步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培养其责任感,使命 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 能力。

六、坚持环境育人。围绕学校核心文化理念打造校园文化,努力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保障养成教育实效。

七、坚持课堂渗透。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牢固树立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渗透德育的思想。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针对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确立本学科德育目标体系,实行德育目标控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八、做到保障有力

(一)学校成立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养成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加强值周工作。落实值周行政、教师、学生职责,扎实开展日常行为规范评比工作“出勤、纪律、文明礼仪、卫生、大课间活动”评比工作,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行为规范督导员”的作用,把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三)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文明礼仪、道德规范、三好学生表彰制度,设立宣传专栏,及时表扬批评典型人物事迹。坚持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每周三早会集中养成教育,对少数学生还要进行个别教育,使他们不良行为能得到及时纠正。

(四)完善评价体系。实行自我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机制,学生对自己的养成教育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各班主任部定期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检查,学校每一学期进行检查评价,并将检查情况纳入班级评比,构建养成教育的评价体系,不断地进行总结,努力把良好习惯养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和勇于负责的品格。

(五)加强考核。学校每期组织对班级养成教育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结论作为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评比的重要依据。实行养成教育评优一票否决,养成教育考核在同年级段排名最后的不能评优选模。

下载论文:新形势下历史教学如何有效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新形势下历史教学如何有效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德树人论文

    浅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立德树人武隆中学黄 敏摘要:本文对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立德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在辨析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德育”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历......

    立德树人论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论文,欢迎大家的阅读。一、以“热爱教育”为事业标杆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

    有关立德树人论文

    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看看下面的有关立德树人论文。有关立德树人论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

    立德树人____师德论文

    立德树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教书”是“育人”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里......

    立德树人____师德论文

    立德树人 以身立教 作者:程睿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育人”是“教书”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立德树人师德论文

    立德树人 王玉婷 2014.12 树新风,讲正气,立德树人 实验小学王玉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教书”是“育人”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

    立德树人----师德论文

    立德树人 成就最美 谢一童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育人”是“教书”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立德树人师德论文

    师德征文题目: 学校: 姓名: 日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教书”是“育人”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