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VCM博客推进区域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运用VCM博客推进区域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张惠顺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 摘要: 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以区域中小学数字化校园为主题, 应用网络,推进全区网络教研,鼓励教师建设学科博客网,将网络连接到教研教学活动中的工作。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贯彻广东省教育厅的指示精神,发动全区教研员和教师建设学科博客网站,根据广东省电化教育馆的行动要求,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理论与技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在实践中发现一些问题,在此论述我们推进区域数字化校园的工作,与关心本问题的人们共勉。
关键词: VCM博客 区域推进 数字化校园 正文
随着“校校通”和校园网的建设,“人人有主页”提到议事日程。“校校通”和校园网的应用为实现学校的无纸化办公创造了可能性。“人人有主页”创建了教育行政部门、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之间的信息通道。也为实现数字化校园创造了便利的条件。目前,我们海珠区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但师生的信息素养存在较大的差距。推进区域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上级行政的领导,主管部门的贯彻执行,学校方面的落实责任。我们认为提高师生的教育技术意识和能力,充分运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数字化校园是区域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师资培训是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关键
2006年在广东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广东省电教馆向全省发起“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的活动。根据省教育厅的精神和广东省电教馆的要求,我们海珠区把着力点放在进行VCM博客网站建设和使用上。以此,推进区域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们从培训、教研、教学、家校联系等多方面入手进行VCM博客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区本培训
2006年6月我们在全区范围内进行VCM博客建设培训。接受培训后被培训者回本校进行校本培训。我们认为在组织区域培训中选择培训者很重要。我们的方法是全区各中小学负责数字化校园的领导、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和一位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师参加培训。选择他们作为被培训者有利于与培训者的沟通,能够以最节省的力量完成培训任务。第二,有效地缓解了教师培训中师资资源不足的问题,降低了培训的成本。第三,通过培训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一批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骨干,并通过这些骨干凝聚了一批有志于教育信息化的教师,通过这些教师来带动其它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二)院本培训
近两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正用于广州市教师远程教育的院本培训。只要是注册的学员就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浏览、学习。我区相当多的不同学科的不同职称的任不同年级的教师是本网站的注册学员。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区教师就在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进行教育技术培训。2007年以来这一培训力度大大加强。这种院本培训是区域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三)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在教育培训机构的宏观协调、指导、评估、监控的作用下,学校结合上级部门的培训内容,本校和教师的现状、能力与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的教师培训。我区把校本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建立校本培训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教师校本培训的支持系统,对各校校本培训进行数据统计、个案分析、问题分析,提出改进对策,为基层学校实践教师校本培训提供指导意见,与此同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在区域推进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校本培训这一形式,使一些硬件条件相对差的学校也异军突起。比如,我区邓世昌纪念小学是硬件条件相对差的学校。但是,在VCM博客建设中名例广州市前五名,在运用VCM博客教学和班级管理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需要技术的低门槛
多年来,我们做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人员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是广大教师们对技术有惧怕心理,这种思想影响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随着年青人在教育领域数量的增多,这一问题逐渐缩小,但还是有一定的障碍。在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技术的低门槛非常重要。而这一目标随着博客平台的产生有了实现的可能。但这一可能成为现实,还需要从上到下的大量的劳动。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电教馆发起的“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 活动,所提供的博客技术给我们的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博客技术使得教师的信息化门槛大大降低,也为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手段与方式。由此,我们得出博客技术是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技术低门槛,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具。
我们海珠区根据省教育厅的精神,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突破口放在进行VCM博客网站建设上。经过一年的培训、跟踪调查、监督、验收,我们区在VCM教育网(中国教育服务网)排行榜上名例广州市第一。随后,2007年我们把工作重点转入博客网用于教育教学上。
三、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要发挥教研员的作用
我区教研室是全区教学的指挥系统,对全区的教学质量负有重大责任。面对新教材的实施、新旧观念的矛盾,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调研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教研员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身的提高和引领全区教学的任务。如果使用教育技术事半功倍。我区教研员全部建了学科教研博客网站,进行网上教研。比如,小学英语教研组为例。教研组建了中心教研网,又对全体教研中心组的成员进行博客建设培训,经过一段时间进行优秀博客评比,逐渐摆脱纸张工作,实现了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工作。
网上教研模式有效地保留了传统教研模式中的优点,补充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这种教研能最大程度的吸引一线优秀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有效地融合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学科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和学科教师在全区同行中的影响和地位。为了给教师们减轻教学负担,我们选择全区优秀学科教师的博客网站挂在区教研中心的网站上,要求大家共享这一网站上的资源,并要求大家进入论坛,进行研讨,促使其他教师减少重复性的劳动,集中集体智慧,提高工作效率,营造教研公开、大家参与、展示特色、研究互动、多方沟通的局面,这一举措很受广大教师们的欢迎。
四、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要抓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骨干
(一)发挥现代技术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
在我区有全国现代技术实验学校一所,广东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有十二所。这些学校全部都有国家级或省级的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带动教学,以此,推进区域中小学数字化校园。为了推广好的经验,我们区组织教育信息化会议,先进学校在会议上作经验报告或展示。其中,昌岗东路小学和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等学校的学生博客网站很有特色。很多作业教师在网上留,学生在网上完成。宝玉直街小学四年二班VCM博客网,有一个全班的圈子,就是全班同学都在这里。他们又建立家长圈子,师生交流通过网络,班主任与家长通过网络沟通。解决了繁忙的社会所带来的时间上的冲突,避免了面对面带来的尴尬的处境,也使多方(班主任教师、家长、学生、课任教师)有了充分的话语权,对于有效的解决问题教育学生创造了外部环境。
(二)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海珠区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是在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指导下,我区热衷于教育信息化的集体与个人组成。目前有23所学校与100多名领导与教师组成。这一组织为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搭建了活动平台,我们每年用年会的时机,在全区范围内推进全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活动。同时,表彰先进集体与个人,选拔全区教育技术与课程有效的整合的学校与教师在大会上典型发言,上示范课。以这种活动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课程模式,新的师生关系等活动,利用互联网的跨时空优势,组织各种高效学习、交流,随时随地开展各项网上研讨活动,并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全区性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学术研讨会,请多方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会议上进行教育信息化的经验介绍和交流,来自中小学的部分一线教师在现场演示优秀网络教学案例,不定期组织评议、审定和推荐相关的科研成果等。从而,鼓励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鞭策落后,大大促进海珠区中小学数字化建设。
五、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要家校联系同步进行
2006年10月开始,我们鼓励区内信息化骨干教师建立班级博客。一年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博客日趋成熟,而VCM博客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了出来。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是请家长来学校,或者教师进行家访,电访或者开家长会。这些做法的局限性是不能做到及时,多方没有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和环境。但是通过班级博客管理,可以把全班每个同学的特色,在校表现发布于班级博客上。例如:邓世昌纪念小学李彬老师的班级博客很有成效。她把孩子们在校的总体表现通过日志的方式发布在博客上。这样一来,即使在外地工作的家长也可以通过浏览班级博客,及时地了解到自己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还可以通过“家校合一”栏目与她进行交流。她们班有位家长,因为工作的缘故要久居美国,当她听说她孩子的班级有了班级博客后,当即就在上面留言,感谢博客能使她身居国外,也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的近况,并表示会经常来做常客,这也使班级博客真正做到了“沟通无极限”。与此同时,也有的家长主动在班级博客上反映孩子在家的生活情况,使班主任不仅能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也能知晓他们在家的表现,及时有针对地做好教育工作。这样家校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给学生的教育创造了良性环境。
另外,家长介入班级博客之后看到孩子的文章,就自动充当起教师的任务,帮忙提意见或修改。对于班上发生的问题,更是出谋划策。使班级管理更趋民主化、合理化、特色化,提高了班级管理的质量及效率。
六、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需要学生的参与
学校的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还有一点是学生的参与。现在的学生娃娃开始学计算机,他们学习计算机很多方面优越于成人。我们的教育很有必要引领学生运用信息化平台学习,生活。教会他们运用网络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从去年,我们也在此方面做了尝试。感觉有一定的效果。我区的骨干班主任们带领班级学生建立VCM博客网,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自己的博客,班主任把他们纳入他的博客圈子里进行管理。其结果,在VCM博客环境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关系形成了平等关系。大家都有了充分的话语权,又不是面对面,于是敢于把内心世界袒露给他人,尤其是小学生更是如此。使得忙碌于事物的成人通过留言版,一篇作文,论坛,较容易的发现孩子们的心灵,有时通过博客中表现的思想,会对自己的孩子刮目相看,教师也对个别学生的思想、特点、问题有了新的发现等等。还有一点是引导学生从虚拟的游戏世界,进入班集体中与同学、老师、家长的交流中。我们认为在博客里能够组合多方力量,呵护幼小的苗子健康成长,遏制不良的风气漫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
七、存在的问题
推进区域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和渐进的发展过程。尽管我们为了推进区域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做了一系列工作,但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意识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较大的距离。书面教案、计划等材料的检查和网上输入的双重劳动,对于教师本来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造成更多的负担,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仅要教自己的学科,还要对于学生进行博客网站建立和使用的辅导、规范、回复并进行管理,甚至要对家长进行培训等等,其劳动量很大。教师没有一定的自我牺牲精神,很难推进区域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我们也曾运用学生小组的力量,交互进行,但还很不如意,产生的新问题也不少。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推进区域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八、结束语
打开我们的教研教学网站有些比较成熟,有些还很稚嫩。但我们已经步入推进区域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领域。我们认为教育技术一定会改变教师们的日常教学以及教师与学生、同事、家长、社区、师生与人们之间的关系。为教师的专业化增添信息化成份,塑造信息社会的教师形象,这是进入信息社会的必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迎接挑战,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掌握教育技术,通过熟练的掌握教育技术,稳定自己的岗位,进一步实现自己的发展。我们推进区域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工作者有责任引导、帮助教师们实现师生自身的信息化,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尽管,在推进区域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会本着教育现代化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定的走下去。我们认为教育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实现现代化,才能与世界接轨,才能面向未来。推进区域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参考资料:
[1] 陈小娅.“继往开来创新发展 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做出新贡献”.2007年
[2] ISSN1003-1553.CN62-1022/G4.桑新民 郑文勉 钟浩樑.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起至页码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
[3] ISBN:7561727038钟启泉 崔允漷 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杰人 2001年。
[4]ISBN:7562429626唐*倍根.《学校与社区关系》.第7版.重庆大学出版.张鸽盛 2003年。
第二篇:浅谈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浅谈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张金良
辽中区养士堡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6.12.25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张金良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发展的突飞猛进,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从校校通到班班通,从功能单一的校园网发展到现在功能强大的数字化校园,信息技术对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活动,深刻体会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从数字化校园建设内涵、数字化校园建设对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影响等几个方面阐述 自己的一点体会和认识,最后,对未来数字化校园前景进行展望。
本文根据国家确定的数字化校园的“三通两平台”基本格局及建设原则,详细介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架构、网络结构、软件应用、硬件部署及具体实现方式。得出数字化校园对学校教育质量、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的结论。最后提出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关键字:三通两平台;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多媒体;一卡通
中图分类号:TP392、TP393.1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的概述与背景
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国家重点促进的领域,它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的创新,提升学习效果和教育投入效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积累和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提高学校决策水平、降低学校内部管理成本、增加学校产出以及提高民众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满意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国家确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格式,那就是“三通两平台”。教育部提出未来三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主线是“三通两平台”。“三通”就是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不仅通宽带,更要通资源,是基于学校宽带网络建设,优化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要基本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为学生和教师建立网上学习空间环境,大力开展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促进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之中。两平台,一是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紧紧围绕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归根结底,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在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及变革,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数字化校园的系统总体架构
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指导思想是在一个应用支撑平台的基础之上,以统一的业务和技术标准,建立服务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业务框架。系统总体逻辑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行维护体系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的建设分为五个层面,从底层向上分别为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集成交换平台、业务应用平台、校园统一接入门户。
(1)建设基础应用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集成交换平台,建设基础网络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同时配套建设支持保障系统及网络安全系统,为全社会教学资源的共享做好支撑。
(2)建设业务应用平台:包括数字教学系统、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持保障系统,通过四大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将学校的教与学、校务的管理纳入到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中,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远程访问与教、学过程。同时在网络上为每个学生开辟空间,完成课程温习、课后作业的功能,即为每个学生配备电子书包。
(3)建设数字化校园统一的接入门户:统一信息门户是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各应用系统中各种应用构件整合和部署的平台,它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具体建设方案
3.1 基础应用环境
(1)网络环境:基础应用环境的核心是校园网络、软硬件平台、支撑体系的搭建。随着宽带网络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的搭建宜采用光纤组网方式。建议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需要跨越广域网的互联通过安全设备提供逻辑上的专用安全网络接入。
各类用户接入网络,访问各类资源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和应用支撑系统保障数据的安全。同时通过一系列的鉴权方式保障教学资源的版权。
(2)软硬件平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系统的硬件平台宜采用集中部署模式,由于系统存储的数据类型以图片、视频为主,数据容量较大,宜采用大容量磁盘阵列,考虑到性价比的综合因素,建设阵列配置按照存储数据类型和重要级别分别采用SATA、SAS、SSD不同存储介质配置。同时电子书包、远程教育系统、电子图书馆等系统的开通将使学校的数据面向整个公众,这些系统的开通将对网络、平台的I/O、并发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样就要求在网络、平台建设之初做好充分的需求分析和预测。
3.2 数字化校园的业务应用系统
数字化校园的业务应用系统包括数字教学系统、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撑保障系统。其中核心是数字教学系统。
(1)数字教学系统:数字教学系统为学校创建了一个真正面向未来的、高度集成的、移动互联时代的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包括电子教材、电子书包解决方案、“班班通”解决方案、区域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方案、互联课堂解决方案等。
系统覆盖了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所有角色和所有环节,基于角色和教学的定位应用。
整个方案整合了数字化教学工具、数字化学习工具、班级互动和在线答疑系统于一体。涵盖了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2)数字化教学系统应用模式:方案支持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应用,涵盖了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三大教学阶段,六大教学活动,并往复循环,教师和学生均有不同的应用方式,从而真正达到全环节的教育信息化效果。
(3)课堂内应用模式:在课堂内,老师可通过客户端进行如下应用:
a.老师为学生发布课堂测试题,及时查看每个学生针对每道题的作答情况,及时获得每个学生的作答和统计。
b.老师指导学生在电子课本上进行标示重点,笔记和阅读的功能。
c.老师通过教师端为学生进行授课,可通过电子课本模式或课件模式进行授课。
d.老师可在课堂内可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和化学的仿真实验搭建。
(4)课堂外应用模式:在课堂外,老师和学生可通过客户端进行如下应用: a.老师通过教师端为学生发布作业,学生作答后线上提交给老师批改;学生可及时查看到老师批改后的作业。
b.老师通过教师端给予学生端的电子课本和学习资料进行预习。
c.学生可在线给自己班级的老师提问;老师在线上班级回答学生的提问。
d.老师可在班级内发布班级公告。
e.老师可在班级内把学习资料给学生;学生之间也可共享学习资料。
f.学生可通过学生端下载各类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g.老师通过教师端制作个性化课件,上传自己制作的课件,分享给其他老师。
3.3 其他业务系统
其他业务系统包括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撑保障系统。
(1)校务管理系统:包括教务、财务、人事、后勤、协同办公等管理模块。主要指导全校教工的人员管理和工作安排。记录学校后勤日常工作信息。管理和记录财务信息,形成全体教工数字化协同办公体系,便于日常工作的开展。
(2)资源共享系统:配合数字化教学系统和校务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在校内和校外的共享。可以实现各个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自动传递和转换。提供安全、可靠、高效、支持多种通用标准的数据交换共享服务。形成共享的数据库体系。
(3)支撑保障系统:由多媒体教室、一卡通、安防系统、数字广播、家讯通等系统组成。通过建设用于校园教学、管理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实现数字化校园的支撑环境。
通过多媒体教室系统的建设将教室的教学工作进行数字化,通过采用投影、数字白板、教学资源的实时采集和网络化集中存储实现教学手段的数字化、教师教学的智能化、教学空间的网络化、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资源应用的需求化、教学效果的可控化、教学评价的公正化、资源生成的优质化等。
家讯通系统是学校与家长交流的信息平台,面向家长开展网络家长学校,重点启动家长成为助教身份协作学校开展学生教育,侧重于素质教育和学习辅导。
安防监控系统是依托多媒体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对校园的全天候监控和周界报警监控,进一步提高校园的安全管理水平。
一卡通、安防系统、数字广播作为数字化校园后勤管理的辅助手段体现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3.4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统一信息门户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2]。
统一信息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门户平台,集成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协同OA系统、远程教育平台、邮件系统等业务,为日常学校校务管理,教务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3.5 基础数据库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孤岛问题。伴随着各项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基础数据规范化需求是校园网资源共享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内容。基础数据库建设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统一数据平台:统一数据平台包括四个基本标准: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和数据库标准[3]。通过一个统一的、抽象的数据服务层,确保为集成、聚集和转换数据工作的可复用性。
(2)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应更好更有效地建设教学资源库,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使媒体素材、题库、课件、案例等信息,做到充分共享。
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3)管理数据库:各部门的学籍与成绩管理数据库、师资与教学情况数据库、学校设备与资产数据库、人事与劳资数据库、财务数据库、科研数据库、办公公文数据库等建设。结论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没有终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建设的过程和提升的过程,数字化校园发展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综上所述,数字化校园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S].2011.53.[2] 齐向明,赵宏霞,邵良杉.数字化校园资源建设与应用系统集成[D].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见
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直属学校(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南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通委发„2010‟9号)文件要求,全力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更好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现就全力推进我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拓宽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也改变了教育和学习方式。构建先进的数字化校园,是我市教育发展占领制高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迈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机遇。数字化校园建设是现代化学校创建的重要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信息技术的高度利用,实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沟通、传播方式的效率最大化,是现代化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字化校园是新时期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更是学校培养成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影响着学校的形象和地位。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行动举措。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工作在中小学校层面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任务,它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
当前,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现代化学校创建范畴。增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二、准确把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开放、系统、共享、多元、安全、高效的网络思想为指针,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按照以下原则扎实推进:
1.科学规划,分层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省、市、县、校多个层面的硬件和应用系统建设。要坚持从系统化、集约化的角度制订建设方案,既要有技术上的前瞻性,又要符合学校教育特色。
2.统筹兼顾,分步实施。按照顶层设计、分层建设的工作思路,各地、各学校要加强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制定推进计划,理顺分步实施措施,加强监管力度,稳步推进,协同发展。组织实施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其它建设标准、评估体系和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好现有设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和浪费。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类别的学校和机构特点,因地制宜,科学指导。要有机结合传统教育,从实际出发,有效引进新技术,科学整合新旧应用系统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具有校本特色、高效实用、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应用和服务平台,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市中小学创建完成80所以上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60%以上的学校达到数字化校园合格学校的标准,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全市的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全省的前列。
1.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2.建设或使用内容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3.有效利用教育公共信息化系统,采用先进数字化管理
手段,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效率。
4.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和科研系统,提高教学网络化、数字化利用率。
5.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搭建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服务平台。
三、认真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做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结合本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切实制订并执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推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各中小学要依据新颁布的《南通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暂行)》(见附件)要求,以服务教育教学管理、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和任务,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二)加强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建设
各地要继续完善县(市、区)教育信息中心设备设施,加快接入南通市基础教育专网,在充分满足区域内高速信息交换的前提下,注重在网络信息安全和数据冗灾备份方面的硬件建设。各中小学要在进一步完善学校局域网建设的同时,注重学校电脑机房、校园防盗及安全监控、广播系统等信息化硬件建设。
(三)推进教育系统数字化特色应用
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县(市、区)教育门户网站功能,推进校园网站、教育网站群建设。各中小学要鼓励广大教师利用市、县教育资源平台,制作和上传优质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等教育教学资源,增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意识,提升各类资源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逐步搭建市、县(市、区)、校一体化的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服务平台,全面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提升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
各县(市、区)教育局和中小学的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切实提高对教育信息技术的领导力,加强专业人才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壮大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质,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全面落实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各地各学校教育技术专门机构,建立专职网络管理员的有效工作机制,着重做好对专职网络管理员的培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数字化建设的分类指导,不断提高我市教育信息化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二)加大投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发展需要设立专项经费,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顺利进行。
(三)加强督查
要充分利用各类达标创建工作,加大对各级各类学校考核督查力度,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现代化学校建设评估内容之一,根据建设标准和评估细则以及建设成效,分别设立“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合格学校”两个类别,并纳入对县(市、区)教育发展的考核机制。
(四)具体安排
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分类指导,分批创建。各学校要对照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逐条自查,并按照细则(见附件2),认真准备,踊跃申报。
在评估前,我们将组织有关研讨和现场交流活动,提高感性认识。2013年,我局在各地申报基础上,组织专家评估组,对首批申报的创建学校进行现场评估。
各辖市(区)教育局及市属各学校,必须按照分配的建议指标(见附件3),于5月底前将首批申报南通市数字化校园学校的纸质和电子报表(见附件4)报南通市电化教育馆。联系人:李志丹,电话:85510939。
南通市教育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
第四篇:浅谈现阶段中小学校园数字化建设
浅谈现阶段中小学校园数字化建设
汨罗市李家锻镇初级中学 吴焱炀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从校校通到班班通,从功能单一的校 园网发展到现在功能强大的数字化校园,信息技术对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不可估量 的作用。教育信息化是当今学校发展的又一制高点,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对外展示学校形象的一个窗口。当前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关键是如何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实际开发配置网络资源,追求合理高效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现阶段;数字化校园;观念转变;网络资源建设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渐成为可能,注重管理和建 设成为现阶段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发展的重点。但在软硬件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学校已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主要从管理和建设方面做出具体的建议。根据我国中小学的具体情况,分析当前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运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科学的建议。
一、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涵义与特点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校内、校外、设备、教室等)、资源(人力、设备、图书、备课、课件等)到活动(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信息化,它是在传统学校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数字化校园”的功能与效益是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提升传统校园功能的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基本特点:基本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它的建设是以校园为依托的;其次,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的科学技术作为手段和媒介;将教学、服务结合在一起;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完善教学活动;最后实现教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质就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各种教学信息进行整合和吸收,对现实的资源进行科学的分配。在管理工作中则集中体现为实现教育 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数字化校园的新认识
1、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投入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软、硬件资源的支撑。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 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学校的核心任务是教学,是培养人,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我们必须转变长期以来“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数字化校园建设正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可用性的资源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为出发点的。因而,我们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是教育教学工具的转变,它应该是在转变老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理念基础上去规划、设计和建设的。
2、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变革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习惯于唱独角戏,学生默默接受知识的教书方式和学习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的社会更加渴望学校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为核心”,数字化校园建设恰恰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这种环境的变换必然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资源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数字化校园发展模式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没有终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建设的过程和提升的过程,数字化校园发展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江苏省扬州中学信息中心主任倪震祥提到“自主发展模式”、“学校主导的市场化运作 模式”、“精英发展模式”,三种数字化校园发展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范例。个人认为“自主发展模式”,即“区域推进模式”是未来数字化校园发展的趋势,它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区域数字化校园规模的形成,能很好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果,并推动学校的管理创 新、制度创新、教学创新和技术创新[2]。
三、校园网资源建设原则
(一)主要原则是:师生共建、分步进行、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统一管理、以应用促发展。
校园网资源的建设分为教学资源和管理资源两大类,共包括四个层次的含义:
1、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主要有四大类:题库、素材库、课件库和案例库
2、网络课程库建设
3、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4、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的开发
在这四个层次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是重点和核心,第三和第四个层次是工具层次的建设,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具体内容千变万化,形式各具特色,对应的管理系统和教学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色。
(二)资源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及目的1、资源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适应学校的教学需要
2、资源建设的主要目的为广大师生服务,为了能充分地服务于教学,倡导师生共建,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以学科教师为主力军,从教学实际出发,自行开发教材和制作课件,也可采用购买的方式引进优秀的CAI 课件,上传到学校网管中心进行统一整理和规划,分年级分学科进行分门别类,以供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师选用和下载。为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师应用资源服务于教学的情况和教师收集整理资源的情况。经过收集、应用的循环过程,资源库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从而能有力地服务于教学[2]。
四、校园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都配置了计算机教室,还有很多学校建设了校园网,另外大约还有800多个城市建设了教育城域网。教育信息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校园网建设与应用方面,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学校里上了宽带、有了网站,就认为校园网已经建成了。网站信息常年不更新,也没有专人负责。
问题二:学校校园网虽建有办公系统、网上图书馆、教学资源库、视频点播系统等,但这些更多的作用是摆样子,教师也只是偶而利用它来上上公开课什么的,并没有真正的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被闲置、浪费掉。
问题三:学校校园网上提供了一些教学资源。但点击率太低,基本没什么人
去看,这里就是个观念的问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太差,网络离他们太远,上课,一支粉笔、一本书足矣,为什么非要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呢?
基于以上问题所在,结合我的思考,对于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1、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
这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校长如果能站在战略的高度,了解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校园网的建设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他就会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在人力、物力、资金方面合理高效地投入,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行为进行规范。比如:
(1)鼓励老师自制课件,多上多媒体课,并相应制订奖励措施,必将极大推动教师学习电脑技术的热情。
(2)以身作则,在教育行政管理中推行使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并推广到财务、档案、学生学籍、图书、实验管理等各个职能部门。
(3)重视学校网站建设,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信息更新,真正把学校网站作为信息发布、资源交流和教育管理的平台,而不是做样子的摆设。事实证明,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和学校的校长的信息素养和眼光是分不开的[3]。
2、大力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建设
有了一个高瞻远瞩的校长,还需要一批信息技术过硬的教师去勇于实践。校园网的硬件建设如同家庭装修,是一个无底洞,如果缺乏应用,投资再多也是空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师专业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素养从操作层面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内容 要想用好信息技术,首先要会用。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有排斥心理,不能主动去学习,要等学校的统一培训,因此也导致在信息技术上教师反而不如学生熟练,这一点教师要向学生学习。
(2)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是目前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核心,而这也是查看一所学校信息化应用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要把网络资源引入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
(3)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教师除了静心反思外,还要能够利用网络和同行们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成长。现在网络中有很多著名的教育论坛,如教育在线、成长论坛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网络学习活动,组织跨校、跨地区的网络协作学习。
3、网络资源建设和人力配置
校园网络平台只是搭了个架子,没有内容一切都是白搭。而这个内容就是指网络资源建设。对于一般的学校而言,教师都是在需要上多媒体课的时候才去网上找课件,实在没有就请本校计算机老师帮忙做,上完课后就扔掉了,费工费时,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其实以校园网络平台为基础,完全可以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教育资源库,所有的教学课件、资料、素材都可以分类保存在学校服务器上。全校老师共同建设,不断增加资源库的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购买教育软件公司开发的资源库产品,丰富学校资源库内容。甚至可以在同一城域网下,联合区域内所有学校共同来开发,让某所学校偏重于某个学科,实行强强联手、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开发。当前,由教育部牵头、全国一百所中小学联办的一个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分布建设本地存储方式在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正在研究当中,我们更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成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真正体现互联网的共建共享精神。
另外,人力资源配置也很重要,建议成立专门的学校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专人负责学校网站和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做到内容时时更新、资源丰富,并负责对学校教师进行技术指导,教师经过培训,学会了如何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并在教学实践中尝到了甜头,加上学校网站内容充实,他就会真正主动去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实践整合,只有这样,校园网络资源才是得到了真正的应用[4]。
五、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但建设数字化校园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统一规划、全校协力、分步实施,需要组织、政策、经费三落实;同时还需要技术、业务部门通力合作;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有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的参与,因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学和管理而服务的。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师生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如网络管理、网页设计、课件制作、软件开发等,可提高他们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既锻炼了应用能力,又推动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数字化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董晓春.高等院校校园网设计方案[J ].中国电化教育,2003,(2).[2]孟祥宇,刘云飞,吴军.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的对策探讨[J].信息与电脑, 2011(1):146
[3]《数字化校园通向何处》教育在线数码社区论坛和现代教育报教育信息化合作栏目“论坛争峰”第三期。
[4]张元丰.关于数字化校园网建设的设想.现代电子技术2003年 第1卷 第10期
第五篇:构建数字化校园,推进示范校建设
构建数字化校园,推进示范校建设
作者(来源): 天津市耀华中学
曲丽敏
2000 年 10 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跳跃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学校信息化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足够资金的投入进行硬件建设,还要进行资源建设、人员培训以及相应的制度建设,而这些方面必须要同步发展,任何一项的滞后都会影响整个信息化工作的推动。几年来,天津市耀华中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国家教育部电教办及天津市教委、市电教馆的直接领导、扶植下,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不断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努力 使信息技术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常规应用工具。下面就校园网硬件建设、资源建设、教师培训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几个方面谈一谈我们的做法。
一、网络基础硬件平台的建设
网络基础硬件平台是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物资基础,就好象高速公路系统的“路网”和“车站”的建设,耀华中学将校园网建设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信息化教育环境的一项重点基础工程。1997 年我校建成了天津市第一所百兆校园网,被列为市教育局规范校园网建设的样板工程,并收入了中央电教馆中小学校园网规范建设的示范案例,2003 年配合示范校建设,对原有校园网进行了一次彻底改造。
本次改造,网络规划在教学楼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与建筑工程设计同步进行,使新建的校舍每层楼有设备间,每栋楼有垂直竖井,楼宇之间通过地下管网联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化校园。对于校园内的露天场所和大型会议厅,采用无线网络技术进行覆盖,从而做到的真正的数字校园,即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进入网络。
改造过程中,我们没有盲目追求超前技术的应用,而是采用大量的成熟技术,使各项技术优势互补。目前,从功能上区分,校园内有五种网络:计算机数字网、闭路电视网、电话网、校园广播网和校园“一卡通”通讯网。从理论上讲这些网络有合成一个网络的可能,但目前的技术要做到五网合一,在成本、网络的稳定性、应用的方便程度上都还很不成熟,如果为了追求技术的超前而作五网合一,势必会带来应用方面的许多不便。这次网络改造我们根据应用功能的需求同时铺设了这五种网络,但网络间又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应用层面上做到了综合统一,形成了一个整体。
二、网络资源建设
网络资源建设是校园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应用的核心,教学信息资源体系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校园网的应用效率,因此,规划和建设好校园网教学信息资源体系是校园网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应该与校园网的建设同步甚至超前进行。教学信息资源体系包括教学资源、课件资源、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这些资源通过学校网站的资源库、课件库、学科教学主页和 学生虚拟学习社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学校特色的,内容丰富而又会不断增加的“活”的教学信息资源体系。
网络资源体系的建设一直是耀华中学校园网建设的重点工作,我校资源建设的主体思想是:以学校网站作为一条总线,用分级管理的模式将全校的资源进行整合。用信息化带动各部门管理和各学科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具有耀华特色的管理体系。学校的网络资源建设本着:“资源大家用、大家建资源”的原则,使网络资源做到全员提供、全员应用,促使全校的工作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我校的教学资源已经形成了一个资源体系,包括三大类:知识性信息、学科性信息和教育性信息。这三类信息并不是孤立的板块,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我校的资源体系按网络教育信息的功能特性分为以下五大类:
1、教学素材信息:教师或专业人员经过分类筛选将适合于教学、研究的图象、声音、视频、动画等辅助性素材以数字化形式记录,通过数据库形式存储和管理,主要用于教师备课、教学或教学网页的制作;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以及为专业人员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提供辅助性素材。教学素材信息要求素材内容丰富、分类明确、便于检索。
2、教学资源信息:主要服务于教师的备课、上课、教学研究和网上交流等,是学校教学资源的积累方式和物化形式,是形成一个学校、一个学科以及教师个人教学特色的重要组成成分。教学资源信息固然要通过购买、下载和交流的形式尽快完成原始积累,但一个完善的、具有本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必须通过一套完备有效的资源积累机制将全校教师的教学经验、过程和交流等信息组织起来。按照板块划分为电子教案、学科网页、教师个人教学网页、教师论坛和教学论文库。
3、学习资源信息:学校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最大地提升综合素质创设条件。因此学校资源中一定要有学生的学习活动资源,包括学生的网上学习、网上活动、学习成果和学生成长的足迹。耀华中学的学生学习资源主要包括:
● 网络课程:以扩展性知识为主,按学科分类,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领域;
● 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网页:包括学生会主页、班级主页、学生个人主页等,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真实反映;
● 学生电子作品之窗:将学生在学习中创作出的优秀作品分类推荐给全校的每一位同学,让学生从自己同学的创作中受到启发;
● 学生论坛:学生论坛是学生之间交流场所,要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设立相应的主题区。学校论坛不能与网吧的聊天室相同,这里可以自由发表与主题有关的论述,但拒绝与主题无关的言语,每个话题要有专人负责,引导讨论的方向,整理有价值的内容,使校园网上的论坛成为社会、家长放心的网上净土;
● 协作学习的资源:针对目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校园网上应该为各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开辟研究成果的展示场所,小组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从这些同学的研究中受到启发;
4、电子资料库:主要是公共类信息,内容多,覆盖面大,要求对这些信息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包括:各类电子图书、各类电子期刊、分类的音乐库和电影库。
5、教学测评系统: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测评系统是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中小学校园网上应该有的测评系统主要包括题库维护系统、自动组卷系统、自动评价系统。智能评价系统是校园网评价应用急需解决的难题,目前可以做到的是客观题能够简单的分析,对于主观题目的智能评价还在研制过程中。
三、教师信息意识与信息素养的提高
更新观念是推进学校信息化的关键。十几年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充分说明,推动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没有一线教师,特别是学科骨干教师的参与是不可能的。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很难单纯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通过有限的课时来实现,而要达到使学生形成信息意识,并使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得到内化,教师就必须将自身的信息意识反映在教学行为之中,通过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同时,教师必须要面对知识高速增长的现实,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也要不断丰富、完善,因此信息素质将成为新型教师基本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校在建网、建资源库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教师进行观念更新和信息技术的培训,使得建成的校园网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而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淘汰周期很短,建成校园网后再培训教师,会造成大量的投资浪费;同时由于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有困难,产生了恐惧心理,教师本身甚至有可能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阻力。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在网络时代,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已由一元化的教师权威转为多元化的权威,学生获取知识不再仅仅是教师,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巨大信息网成为学生全新的信息源,同时,学生的认知加工方式、认知的自我评价以及整个认知能力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其智力,培养其能力具有积极的效应。面对网络的挑战,教师既不能坚持原有的权威,对新的信息技术恐惧,也不能放弃教师的权威,向网络投降,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向媒体中的权威挑战,不断整合新的信息以重树教师权威。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和 “ 园丁工程 ” 已将信息技术作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立足点,教育部要求在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中尽快培养出一批既精通学科教育又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教学的新一代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学科教育研究专家。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一支能够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我校信息技术的培训,已由初期的单纯技术技能培训转入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技能提高相结合的培训;由孤立的专题性培训转入连续的有计划的分级提高的培训;由自愿参加的培训转入与聘任挂钩的制约性培训。在开展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教师信息技 3 术应用能力四级标准的“绿色证书”制度,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衡量,全程管理。对三、四级考核采用动态考核,重在过程,要求教师在培训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源,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创新来提高自己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而非完成相应内容即束之高阁。所以评价方法采取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过程评价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参加全时段的培训,自己记录每天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的更新纪录,辅导教师除了帮助教师完成技术学习之外,还要认定并记录每天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资源的收集情况;总结评价是在一期培训结束后进行,教师在培训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后,经辅导教师的认定推荐,提交评议组评定,评议组由主管校长、主任、任课教师和网管中心人员组成,评定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习情况、更新纪录所反映的资源收集情况。每一期通过评定的人员名单,在本校的网站上发布,完成规定级别的培训,能够领取由学校颁发的相应级别的“绿色证书”,该证书对发放笔记本电脑、安排教师的工作岗位都具有参考作用。
四、校园网的应用
耀华校园网已全面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服务于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1、网络已成为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和与学生交流的工具和手段。教师具备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网络环境下的交流、沟通能力,就可以经常从网上获得最新的教育信息,把网络作为备课、课堂教学和与学生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广大教师经常从网上下载教学课件用于教学中,并搜索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最新科技成果的信息。生物教师改变了以往教学内容主要是教科书和指定教学参考资料的封闭状况,利用互联网上开放的信息扩大教学资源,通过在互联网搜索有关主题,能迅速找到几十至几百篇相关的文章,经过浏览,使教师们很快地成为某个专题的“专家”,从而把握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前景,使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知识发现、发展过程的介绍。通过对发展史的介绍,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使教学的知识目标、态度观念目标和能力目标更好地实现。利用网上资源教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生成一个演示文稿,以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在课堂上演示,学习过程富有趣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文字记忆与形象记忆中枢,利于知识的再现。
2、网络调整了教师、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控制关系,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在过去的课程与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有着权威性,在传统环境下教师是信息的垄断者,他们按照自己的进度向学生传播教科书上的内容,提供学生必须的参考资料,并且进行解释。如今利用网络教学,教师从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体现了“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信息化、信息民主化,意味着知识传递方式、途径等方面的变革。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的作用将部分由网络替代。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使得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的“垄断权”,教师工作重点将不再是分发信息,那种“教师对学生”(以单向信息传递为主)的师生关系 4 将转换成“教师与学生”(以双向交流、碰撞为主),甚至可能是“伙伴--伙伴”(互为信息的提供者,思维的启发者)的关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引导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如在化学课讲“原电池 ” 一节时,化学教师觉得,教材对新型燃料电池介绍过于简单,涉及的内容又相当新,可用的现成资料极少。教师把这一情况告诉同学,同学们就利用网络,查询相关内容,下载了有用的图片资料 20 余幅,将各种各样的照相机电池、手机电池、手提电脑电池的图片,制成幻灯片,在课上展示。这样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其二是教师把在网络上搜寻到的与教学相关的材料进行下载,用于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现在许多教学网站提供了多媒体课件,从中选取一些有用的片段,既省时省力,用起来也方便。
3、教师利用虚实不同的学习空间,使教学行为呈现了多样性。教师既可在真实的学校中、也可在虚拟的网络中体现教师的角色行为。Internet 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学生通过英语教师提供的相关网站搜索查询与教材课文相关的材料,进行“课文主题拓展学习”的任务式学习,既达到了学习英语的目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定向搜寻信息、筛选信息和根据具体目标处理信息的能力。物理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创造现实当中无法实现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己设计制作了“游标卡尺”虚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现实中设计实验,为不同精度的游标卡尺设计分度方法,不仅突破了游标卡尺实验原理和读数的教学难点,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前不久耀华中学选择高中语文“戏剧鉴赏”内容在天津市率先尝试了远程教学,与天津第二南开中学实现了异地在线实时授课。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阅读个性和对文本的理解、不同的教师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处理教材的角度,学生在差异中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从各具特色的教师身上吸收营养。
4、网络技术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由于网络为学生建立了新的学习环境,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内容是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学习辅导策略的建构必须依据问题的特质、情境的特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生也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不同的学习收获。英语教师通过 Internet 搜集各种有关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网站,丰富学习材料,积累教学素材,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筛选的网站进行在线学习,学习最新的英语词汇和表达,关注国内外大事。教师实时运用网上信息,把中国加入WTO,美国9.11事件,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及布什在清华大学的演讲等网上直播的资料变成为鲜活的英语学习材料,用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使学生从中了解国际形势,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5.数字化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领域和实践空间。信息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以信息网络化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极大地影响着当代青少年,并将深刻地改变了他们一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我校大力开展网络德育教育 5 的研究工作,在团委、学生会的参与下,成立了由学生组织的耀华电视台和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主页评比小组,学生参与网络资源建设,使学生成为资源的运用者和建设者。使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九做好迎接信息时代的准备,提高甄别有害信息的免疫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上、能力上、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未来信息时代成为拔尖的创新人才。另外,我校于 2000 年与国际资源网合作开办了天津市第一个 I*rean 实验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参加国际资源网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和外语能力,也使学生能有机会与世界各国的青少年进行交流活动。
应该说在“九五”期间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在全市,乃至全国发挥了实验、试点和示范作用,也为我校在全国赢得了很好的声誉,“九五”期间我校参加了多次全国性的教育软件评比,多次获得全国教育软件大赛的一等奖;论文多次获得信息化建设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九五”期间已经完成了两项教育部“九五”重点规划课题的结题工作。目前,耀华中学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信息时代教学思想的教师,他们已经将信息技术用于常规教学。进入“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进入了普及应用阶段,我校将借市教委推动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好形势,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努力构建全国一流的学科专题学习资源网站;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以教师观念的提升为教师培训的突破口,以信息技术在各学科常规教学的全方位应用为重点,以创建适应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为目标,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在新时期保持和巩固我们在全国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