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知识体系学习的综合体现,是字、词、句、段的构筑物和生活的积累的应用。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准确用字、造句、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本人对小学作文教学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生活是作文教学的源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写作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再精美的文字,写出来的东西也是经不起推敲和考验的。作文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积累,同时也回归于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因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关注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很多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感受到了做人的真谛,观察到了大千世界的真、善、美,如果能把这一些融入于写作之中,把自己纯真的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也许能成就一片优秀的作文。例如:有这样的一位同学,老师安排写一片有关“诚实”的作文,他只顾去翻一些优秀的作文看,这时,老师走到了他的身边,就问他:“你能不能回忆一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出现过不诚实的现象呢?”于是他开始开启了回忆这扇无形的大门,终于找到了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例。后来,老师就告诉他,你既然已经亲身经历,为什么不用自己的事例呢?因为用自己的事例不仅能突出作文的真实性,而且更能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及感受体现出来。最后,这位同学如梦初醒,通过自己用语言文字组织以后,终于写出了一片很成功的作文。以后写作文,他都会去深挖生活中的素材。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本身就是一本精彩的教科书,离开了生活,再精美的文字,写出来的东西也是经不起推敲和考验的。我们要重视学生理解生活,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写身边的事、写身边的人、观身边的景。
二、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向导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教学犹如一位导师,把作文教学贯穿于阅读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学到更多的写作方法,了解更多的写作常识。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例如:《草虫的村落》一文中,本身作者写的就是在田野的草丛中生活的一些小虫,首先,从课题上说,作者为什么要用《草虫的村落》为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今后我们在习作的过程中应该怎样给自己的作文加上恰当的又具创新的作文题目;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如全文作者用了很多的拟人和比喻,这样写又有哪些好处?再如《桃花心木》一文中,在教学时,特别强调作者借物寓理这样的写作方法。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能为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三、口语交际教学是作文教学的根基
作文教学是由书面表达与口头训练两部分组成的,而且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把口语交际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又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小学生为什么会怕写作文呢?原因就在于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或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你可以让学生就相关的习作话题尽情地倾吐,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我在进行《xxx,我想对您说》这一篇作文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想一想你想对谁说,想对他(她)说些什么,为什么要说?让学生在小组内大胆地说,于是,大家就各抒己见,老师聆听,有想对老师、父母说的,有想对亲戚、朋友说的,有想对各行各业的人说的。后来我走到了一个学生旁边,我问他想对谁说,他说他很想对那些在公路上轧小麦的人说,希望他们不要在公路上轧了,因为这不但影响了交通,而且随时会发生交通事故。我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就叫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写出来,组织成一篇文章。通过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先有了写作思路,然后再通过已有的思路用书面语言将他有条有理地写出来,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四、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的深度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道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名家名作,其实就是和作家进行心与心的对话,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作品中渗透的作家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陶冶人的情操的同时也在传递着真善美的教育意义。学生会在阅读中与作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者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感受和认识,并且在创作中,会自觉地将这些共鸣、感受和认识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就形成了自己作品的思想主题。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因为受名家名作深广主题的影响,学生作文的主题也会在不自觉中变得深广。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俗话说:“言为心声”。写作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小学生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观念的确立,思维的碰撞,语言的积累。
当然,阅读有多种目的,为了消遣,为了积累知识,对此,我们在阅读时,应有选择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看的书越多,视野越开阔,越能辨真假,明优劣,去糟粕,存精华。正如清代的学者龚自珍在他的《随缘诗话》中写道:“盖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吞食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菜花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读书要吸取精华,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言,写文章得益于广泛的阅读。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才会有用武之地,才能让写作写得精彩,写的新颖!
第二篇:小学作文: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枫风☆雨后
大家听到这个题目肯定很奇怪!认识自我?自己天天看自己,怎么要认识自我吧。别急,我说的是能正确认识自我!我是通过自己的错误认识自己的!
我是一位读书较好,在班里当认中队委的学生,老师总是夸我学习好,不说谎~~~~~~~,我也得意洋洋,在别人面前炫耀。
在一个双休日,我正在写作业,快把作业OK时,一个作业难住了。我说的可不是作业题目难,是这个作业要写很多内容,现在我有是想去玩。于是,一个邪恶的念头产生:何不简便了作业。当时的我没有往常冷静的大脑,没有想想自己这样做对不对,只一味得想快点写好,早点出去玩,摆脱写作业的阴影。于是我开始了简便。
刷刷刷,几下,我就把这个作业写了好。心想:终于写好了,我的小组长是我的好朋友,不会“出卖”我的。于是我去玩了。
第二天,我的小组长来检查作业了。我把写好了的作业给他看,当他检查到最后一个作业是,说:“把这个作业拿出来。”我慢吞吞的把作业拿了出来。小组长一看,立刻大喊起来:“哇塞,中队委作业简便耶,大新闻,我要去告诉老师!”我马上制止,说:“行行好,我们可是好朋友!”但他不听这一套,马上告诉了老师。
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后,马上给了我顿“竹笋烤肉”,然后,老师对我说:“李绿隆,你既然是中队委,就得给同学做好榜样,难道你这样做就是榜样?做了中队委但不能骄傲要想想老师的希望和教导
``````”
听了这些,我心里十分不平静,想到了老师说的话,老师说:“人不能做骗人而不敢承认的人。”同学说:“我们要做个实实在在的人~~~!”我一定要改!!
在这事中,我认识了自我,认识了真实而又美好的我,这次的错误给了我很的啊的教育!
第三篇:小学《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认识计算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3.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4.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
5.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方法
观察体验学习、合作讨论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启发引导学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
1.新课导入 :
教师展示课件,展示现代各种各样第四代计算机。
老师引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享受计算机带来方便的同时,人们却经常被各种各样的软件、硬件问题所困扰。那么你们了解计算机多少呢?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师生互评。
2.新课讲授:
教师展示课件,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
(1)第一台计算机是“埃尼阿克”(ENIAC),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2)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第四代计算机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少、功能强、成本低。
老师引入: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结构组成,进一步认识计算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位计算机小行家。观看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录像,学习教材中计算机硬件知识。
教师提问:计算机硬件从外观和内部分别有哪些部件?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学生回答:……
外观上: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
内部构造:主板、CPU、电源、内存、显卡、硬盘、光驱、软驱、网卡等。
教师提问:看完这些硬件结构,那这些部件分别都起什么作用的呢?如果把计算机比如是一个人,那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各个部件都起到人的哪个器官的作用。
教师展示课件引导讲解。CPU:犹如人的大脑,起运算和控制作用。
主板:它是计算机的血管和神经,有了它和CPU才能控制其他硬件。
显卡:相当于人的眼球,图像的形成由它完成。
声卡:它是计算机的声带,计算机能发出声音全靠它。
内存条:计算机的临时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内存储器。
硬盘:犹如一个大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外存储器,用于储存程序和数据。
显示器:相当于人的脸,大脑处理后的信息,往往通过人的脸表现出来,它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音箱:是计算机的嘴,计算机由它发出声音,同样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键盘、鼠标:各种操作和命令由它输入计算机,它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打印机:相当于我们使用的笔,也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合作竞争学习:老师打开机箱,展现计算机实物部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抢答。
老师引入: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我们说内存是临时仓库,硬盘也是个大仓库,不管是内存储器还是外存储器(包括硬盘、软盘、光盘和U盘等),它们的容量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呢?(展示课件)
(1)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英文Bit,也就是一位二进制位(0或1)
最基本的容量单位是字节,英文Byte,缩写为B。
一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
常见的容量单位有比特、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2)换算关系
Byte=8 bit 1KB=1 024 B 1 MB=1 024 KB 1 GB=1 024 MB
板书设计 Byte=8 bit 1KB=1 024 B 1 MB=1 024 KB 1 GB=1 024 MB
教后反思:
《认识计算机》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电脑的入门课。在这之前,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显示器,什么叫主机……可以说这一节课的能否上好关系到以后学生对电脑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学。所以说,怎样把这节课上好,我费了很多心思。我想一年级的孩子一定愿意听故事,要通过一个故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我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乐乐小朋友告诉我她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来到了一座宫殿门前,她刚要进去,门口把守的士兵对她说:“小朋友,这里是电脑王国,我们规定凡是来这里的人,必须认识我们电脑家族当中的主要成员,还要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乐乐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她向同学们求助。这时我就问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乐乐小朋友?要想帮助她,必须先和电脑家族当中的主要成员交上朋友。
引发了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在新授当中,我做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介绍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音箱、打印机这些电脑主要组成部位的作用和特点。让学生听完自己总结。在课件当中,我采用图像、声音相结合的方式。在图像上,用到了卡通图像,学生在看到这些图像时,都瞪大了眼睛,非常好奇;但在听到了以儿童化、第一人称配音的声音时,又都听得非常认真。总结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说得非常好。学生每总结出一个,我都贴一个板书,结合一年级学生认字不全的特点,在每个板书上都加了拼音。
学生总结完以后,我做小结。然后告诉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电脑家族当中的主要成员了,现在我们可以帮助乐乐小朋友了。这一部分还是在课件中完成,乐乐小朋友从“智慧门”进入到电脑王国中,她每游玩一个地方都要回答一个问题,采取抢答的方式。通过抢答,看看谁是最乐于助人的小朋友。这样一来,不仅巩固了刚学过的知识,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第四篇:小学数学《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64—6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做角、画角。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等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经历从实际生活、实际操作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和画角。教学难点:尝试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三角尺、小棒、绳子、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角
小朋友们,还记得你们的入队仪式吗?看,在雨花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谁知道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什么?(红领巾)
对,是红领巾。看,老师也带来了一条红领巾。谁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的)
这种形状为什么叫做三角形呢?(因为它有三个角)
刚才他回答问题的时候提到了角,那角又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二、多种感官,了解角
其实呀,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角。看,小明和小红正在做手工,“你能在那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学生看图回答。
同学们刚才找到了很多物体面上的角,老师也找到了三个。出示:剪刀图、三角形纸片图、钟面图,用红色标出角闪动。
刚才我们找到的是物体面上的角,如果我们把这些角画下来,会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把剪刀、三角形纸片、钟面图上的三个角描下来。我们在用角的符号弧线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大家看,这三个角长得一样吗? 板书:一个点、两条边 那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线。我们来摸一摸三角板上这个叫的这一个顶点和两条线好吗?
摸这一点有什么感觉?这两条线呢?板书:尖尖的、直直的
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直直的两条线,那么这个尖尖的点和直直的两条线在角中又叫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64页看一看。教师在黑板上画角。学生看书后反馈,这个尖尖的点叫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边。板书:顶点、边
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什么样的图形,那么该怎样指角呢?请同学们看老师指角。教师示范。
刚才老师是按什么顺序指角的?
你能按照刚才老师指角的方法指出校园展板上的角吗?
同学们下课喜欢玩翻绳子,老师也来翻一翻,你能指出绳子上的角吗? 其实我们身边物体的面上就有很多角,你能找一找并在小组中指一指吗? 我们已经会指角了,那你们能做出一个角吗?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操作,指名上台示范。
教师把小棒分开,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那我们用小棒搭角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的图形,那些是角,那些不是角? 为什么是角?为什么不是角?
三、结合生活,变化角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角,也学会了指角、做角。其实角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夏天时,我们要用扇子扇风,出示扇子图,扇子慢慢的打开,角怎样了? 角变大了。板书:角变大了
我们做手工时要用到剪刀,出示剪刀图,剪刀慢慢合拢,角怎样了? 角变小了。板书:角变小了
师:原来角有大有小啊。板书:角有大有小 生活中,我们的钟面上也有大小不同的角。出示例题,说说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四、综合练习,巩固角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角,也知道了角有大有小,现在我们就运用我们学到的角的知识来做练习好不好。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学生回答。
接着追问:看这三个图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
五、联系生活,活用角
角在生活中也起着美化生活的作用呢。
建筑设计师用大小不同的角建造屋顶,给人们不同的美感 还有的设计师设计出了一些图案,也有大小不同的角,很奇妙。角的用处可真不少那我们也来创造一个角好不好。拿出长方形纸,师示范折出一个角并标上角的符号。学生分小组折角并比较角的大小,按大小排一排。
六、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2)小组合作完成(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 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1)小组合作(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板书设计:认识图形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