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星小学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总结
太星小学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总结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课程改革意识
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我国基础教育而言,当前要突出抓好的有四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就把课程改革提到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的位置上。我们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中,已面临极大的挑战,为了使新课程顺利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方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作意见》,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健全机构,制定方案,认真做好课程培训工作。
新一轮的课改实验,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程,没有现成的东西可借鉴,没有成功的经验可遵循。因此,培训工作显得极为重要。首先,我们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工作来抓,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学校多次召开课程改革工作会,宣传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新课程培训总体实施方案及学员制度、考勤制度以保证课改实验顺利有效的实施。同时成立学科专家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科教师的日常培训指导工作,要求定期进行研讨、总结、交流。
1、组织开展全员“通识性”培训。我们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培训原则,根据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思路,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较大规模的小学教师的“通识性”培训。这次培训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一次真正的“洗脑”,使全校教师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2、进行分层化专业培训。首先,小学专兼职教师及骨干教师参加课改培训,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因此我们将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讨放在培训的首位。这将有助于全体教师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学科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观。
其次,组织小学教师为期1周的新教材培训。通过讲座、集体备课、分组说课、现场上课、集中评课等形式进行教材培训。其中吴琼老师开展通识培训。骨干教师也发挥培训、指导、研究和示范的作用,和参训教师一同上课、一同研讨,共同进步。
总之,全校教师进行培训,注重面向全体,强调人人参与;注重培训方式,强调形式多样;注重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效果。所有培训组织严谨、纪律严格、培训严肃。我们深信:专业培训使每位教师都经历了一次“洗脑”的过程。这将有助于全体教师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观,以促进和推动新课程实施。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边培训、边研究”的原则,一方面将通识培训中形成的新观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又反过来加深对新理念的理解,把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逐步内化并外显于实际教学活动中,使培训工作更扎实、高效。
三、课改工作的初步收获、思考及反思
(一)初步收获:
1、我校新课程实施改革以来,通过培训、研修、实践,广大教师对课改实验工作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绝大多数教师认识到课改工作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2、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有所提高。虽然课改实验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但许多教师把搞好课改工作与提升教师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众多教师己清楚地认识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重要性,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重视,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3、全体教师课改意识不断增强。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培训及在学校听、评课活动及校本培训调研中发现,教师课改新理念在不断凸现,主要表现在:课堂组织形式的互动化;师生地位的渐趋平等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媒体运用现代化。同时在学生评价中更注重过程评价,倡导多种评价形式(如小组评价、个别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学校能结合自身实际开展适合本校的校本培训活动。
(二)思考及其反思:
1、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致使他们有时在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各学科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由于相关学习较少和各类理论书籍缺乏,致使课改实验研究力度比较不足。
3、如何加大力度解决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整合问题。
4、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三)在今后的研修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2009年9月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培训总结
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培训总结
临高二中 王学良
在新课程推进的关键时刻,为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把握,我县教育局举办了新课程教师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不仅要有高素质,而且要有较强地课程驾驭能力,要尽量做到“吃透”教材,超越教材,灵活地用教材教;还要有较强的资源意识,下面将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简单罗列。
一 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1.执行课程标准,落实教学计划
《教师成长》中提到的“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那么这样的教学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成功一半”。从中看到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应该多积累生活中的事件作为例子,使课堂更贴近生活。此外,应该有计划的看书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了解本学科的前端知识,丰富课堂。
2.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式
(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要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如,基于案例教学的方法,基于问题教学的方法,基于情境教学的方法等。
(3)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和社会认知的能力。
(4)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5)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
二、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建议
1.评价的基本要求
(1)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2)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如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都可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和要求。(3)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激励性、指导性评价。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予以指导。(4)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学业的完成,需要经历必要的过程;学习的状况,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5)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结业和升学考试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平时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要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
2.评价的主要内容
主要评价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全面分析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
知识掌握。评价内容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评价主要伴随着相应的活动展开,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评价内容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理论观点、原理的运用能力进行考评,又要强调对“动脑”思维、“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评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势。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
3.评价的主要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采用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考试,包括结业和升学考试,作为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在提供多种题型的同时,倡导综合的、开放的题型。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考核主要由学校组织。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考核,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要通过个人成长记录,如实反映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实践活动、撰写小论文等方面的成果,如实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三、教师思想转变
教学思路要灵活,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来作保证。另外,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反思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不断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如: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学困生、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实效、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恰当、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提问等,我会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请教其他老师,为今后进一步的改进作充分的准备。
总之,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
第三篇:音乐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培训总结
音乐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培训总结
保亭毛岸学校 吉云芬
此次的新课程新教材暑假培训学习我感受颇深。通过两天的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新课标”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基本前提,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新教材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教育理念。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个性爱好,扬长避短,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情绪,帮助学生掌握节奏,音高,丰富演唱效果,从而达到鉴赏美的目的。
总之,教育是一个大课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教学重要的是去“做”,怎样做?就是要让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要引导学生如何前进。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必须在课改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到这场改革中属于自己的舞台。
第四篇: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学习新课程心得体会
济河小学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从前都有很大的不同,新的理念与实际的有效教学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我们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反映不知道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每天的课堂上,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下面就这次参加新课标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教师要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新课标要求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要实现角色的转化,首先是我的教育观的转变。我们习惯了传授者、管理者的角色,新课标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一时还很不适应。但新课程的实施势在必行,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
2.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潜能开发和促进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善原有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以适应课程综合化的要求,要增强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善于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还要学会寻求和利用各种教学信息,加强同事之间的协调合作,善于分享别人的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3.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精心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通过各种“活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如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是课改中的焦点和难点。
经过新一轮的课改的培训学习,我们教师深深感到,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下来了,教学时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为了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给学生三五分钟时间。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花一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答。这样一来,课堂就极不容易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
面对如此现实的问题,我们担忧学生怎样参加考试,如何考。毕竟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是隐性的。我们现在很难看到后两者的积累到底给学生带来了什么。而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关键是怎样把消极的情感变成积极的,由此对学习产生极大兴趣,并自觉化。在实践中,我们有探究活动中常常看到学生智慧的火花的闪现。一个好的学习活动,学生获得了探索新知的体验过程,无论是成功或是失败,学生都会产生心理上的自我激励,自信心的增强,这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只要我们把关注的焦点定格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勇于实践新课标,挖掘潜在的创造力,我们相信,新课改的明天会更美好。
小学教师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拂过全国各地,教育改革的浪潮迅速蔓延开来,各地刮起了一股新课改之风。教育者们都在努力地、不断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教育管理者也都在摸索,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最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还能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真正做到素质教育。通过学习并运用了我们本校的“导学练”教学模式,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新课改对一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给学校带来了新观点、新气象、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导学练”教学模式的提出,不知凝聚了我校宋校长多少个不眠之夜。通过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地各地走访,学习各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收集整理资料;不断地听课评课,掌握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不断地交流、探讨、构思适合我们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试验、修改、推行;不断地在别人的批评、指导中逐渐完善;经过艰辛努力,终于不断地看到了可喜可贺的成果。
“导学练”最大成果之一就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新课
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在开学之前宋校长对我们就进行了培训,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做法,逐步建立了“导学练”这一模式的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
一、“导”具有时代气息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而不是教师单方的输出和学生单方的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以上这些观点体现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已有的经验着手,教师备课就应该备出为学生创设一个怎样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备学生的学法,而不是备自己怎么做。基于新课程的这一要求,刘校长提出了“导”这个具有时代气息的要求,他要求一线教师在“导情趣”、“导目标”、“导学法”“导疑难”这四方面多下功夫,给学生创设一个有教育目的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确定和引导学生运用相对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对学生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 “授之以渔”。
二、“学”具有人文精神
“导学练”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以前,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种角色,导致老师上课一言堂,学生因角色的被动而导致学习缺少主动探究的兴趣,课堂沉闷。教师要变主角为配角,做学生的朋友;变教学为导学,变演讲为参与。学生要变配角为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主动探究。
我用“导学练”这一教学模式上了几节公开课,课堂教学效果比以前要高效很多,而且也受到了不少好评,小有成就之后,我感触很深。师生角色转变后,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师生互动的机会多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学生自学的时间多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强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了。新教材把老教材的“演示实验”内容都改成以“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动手实践”等具有发现学习特征的形式呈现,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思想,强调的是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发现、探究、互动与合作。而这些新课改的要求在“学”这一环节中得到了发挥。“学”要求老师要让学生进行“分组自学”,让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要有分工、有交流、有探讨、有互动、有方法,强调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有汇报,有补充,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去亲自动手去做、去探究、去思考,在探究中学习,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使“小组学习”不再是一种形式、一种口号,而是让学生的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把课堂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练”具有现实意义
“练”也是个不可忽视的课堂环节,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与练习题的设计也是密布可分的。刘校长要求我们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练习题是对学生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测,而且练习题的设计要多样,要由易到难,要有阶梯性,要符合学生的学情,要有拓展,把知识点进行整合,要向素质教育方面发展。练习是对学生技能生成的训练,训练形式可以是“一题一练”、“一题多练”、“多题多练”,而且当堂的练习当堂完成,不留尾巴,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发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势。
“导学练”这个教学模式总体要求是“导”贯穿于其中,一个学习目标跟一个学法指导,一个目标跟一个检测练习,一个目标跟一个反思。通过学习并运用了这一教学模式,我本人进步比较快,各方面能力都有提升,也得到了很多领导和同仁的一致好评,我要感谢这个模式,是它让我的专业化成长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总之,新的课改让人精神一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创造空间,确实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大胆的实践,大胆的创新。在改革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我坚信有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新一轮的改革一定会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第五篇:新教材培训总结
2011年甘肃省高中英语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民乐县第一中学牛志海
2011年8月1日—10日我们学校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参加了为期10天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培训。在此期间,我们聆听了全国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以及华中师范大学的专家的精彩讲解,收获很多,下面就浅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1.认识新课标带来的新观念
(1)学习方式的转变
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使用一定的学习策略。
让学生了解学习效果=50%学习策略+40%努力程度+10%智商
(2)教学观的转变
应做到: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运用各种任务,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创设和谐课堂。
在语言“活动”中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发展,在共同“合作”中增知,在“探究”实践中创新。
(3)教材观的转变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媒介,是课程实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教材不是圣经,它无非是个文本,是个例子,我们不要做教材的奴隶,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组教材、活化教材,并可尝试一材多用,使教材真正成为一种(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2.领会新教材编写的新思路
(1)新教材的编写思路
以“话题”为单元,以“结构”为基础,重视“功能”的体现,通过“任务”开展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
“热身”: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新的知识。
“阅读”:运用图式理论,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将篇章作为整体来处理。
“语言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发现和归纳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的能力。
“语言运用”:通过围绕中心话题的听说读写的综合性活动和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小结”: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各单元所学的词、短语及语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建议”:通过提供学习建议,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2)新教材的特点
话题与时俱进,语言地道自然,教学理念先进,倡导体验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编排体系合理,设计图文并茂,留给创造空间,单元生词大幅增加,语法进度大步加快。
(3)新教材的困惑
生词量大,学生感到难记。听力录音欠科学,不便使用。听力材料多而长,设题较难。写作任务多,难以完成。完形填空单一匮乏。两极分化开始出现。如何较好地进行评价。新教材新教法如何面对新高考。
3.探索新教材实施的新教法
(1)关于新教材的备课
通览全书,把握主脉
有机整合,前后呼应
通读单元,重组教材
不仅为“教”而设计,更要为“学”而设计。
(2)关于新教材的重组
新课标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如下建议:“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新教材重组的原则:通读整个单元,熟悉教学内容,领悟编写意图,结合实际恰当取舍
新教材重组的理念:倡导图式理论,坚持input-based
instruction的教学理念,运用英语“四位一体”语言技能体系。新教材重组的方法:删减法,扩充法,简化法,调整法,替换法
4、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结合课文,做好英美国家的地理、风俗习惯、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异国文化氛围。重视第二课堂和课外教学,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优势,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在课余时间里为学生播放一些富含目的语文化的英语节目、新闻报道的录音,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提醒他们注意吸收目的国的文化信息。
(3)、坚持教学相长,促进学生、教师共同进步。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育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