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有效教学精细化管理大全
彭公中学“深化有效教学”精细化管理
实 施 方 案
学校有效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主要要从“精”上下功夫,在“细”上抓落实,做到“精心安排、精神工作、精致管理”。制定“细字规”。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对各种制度的执行力度,落实目标责任,创新工作方式,创优工作方法,坚持“五狠”(教学管理要狠抓,歪风邪气要狠杀,阳奉阴违要狠治,时间紧迫要狠干,教学质量要狠上),努力使“深化有效教学,打造活力课堂”活动落到实处,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一、加强对教学督查和全程监控
在管理上重点落实以下几项:
1、学生:早读、中午、晚上迟到情况,其余每节课的迟到、早退情况,学生课堂纪律情况(上课睡觉、看小说、做小动作等),学生预习、作业完成情况,违纪情况,卫生扫除情况,诚信考试情况等。
2、教师:教学案一体化的落实情况,学生评教情况,提前候课情况,遵守办公纪律情况,课堂管理情况,完成教学五认真材料积累情况。完成学校布置的临时性工作情况。
3、班主任:到位情况,班级体建设情况,班级管理情况,及时处理班级各种偶发事件,完成学校布置的临时性工作情况。
4、分管领导:模范守纪,主动管理,及时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情况。办公室、教务处经常组织督查组对某年级或某教研组进行全面教学督查,采取随即推门听课方式,观察现象、找准关键、正确归因、科学点评。在评课指导中改变教师的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指导有效教学,使青年教师走出教学误区,有所收获,提升施教水平,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
二、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努力构建学习教师。
面对新课改,全体教师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积累经验,立足实际,深入研究,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研究,自我学习,加强与外界沟通,广泛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开阔眼界,掌握各地教改动态,经常进修,熟悉和掌握新教材,以自身的硬功夫夯实学科基础,适应课程改革。
做实培训工作,提高课改实施水平。按照“全员、全面、全程”的原则,加强教师培训,特别是研究新教材,探讨新教法,抓实学科培训。各学段各学科应举行“深化有效教学,打造活力课堂”专题研讨活动,对新教材进行分析,提出教学建议,确定教材章节、单元的基本教学要求,努力做到教学理念会学习、教学方式会创新、教学活动会评价、教学经验会总结,加速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化。
三、加强课程管理,规范课程设置。
开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确保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总体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四、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按照《校本教研实施意见》,要结合学科实际,制定“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各学科、备课组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上周教学、教研情况,解决疑难问题,思考、研讨本周教研活动内容。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课例评析、观摩研讨、问题答辩等活动,达到促进教师成长、促进学校发展、促进质量提高的目的。
五、抓实“规范管理”,追求“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强化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意识,在“有效教学”、“有效管理’’上狠下功夫,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首先加强对教育教学五认真的管理,打铁必须自身硬,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在教学五认真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教干的教案必须足量,要经得起查。根据教育局教研室要求,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定期开示范课。
加强对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在细严实上做文章,加强办公纪律管理,要能坐的住办公室。
1、备课 要花大力气加强对备课质量的管理,进行备课大练兵,领导要以身作则,备课要管查、管用,所有教师的备课要求数量充足,环节齐全,书写工整,设计美观,内容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活动安排具体,不准以讲义、试卷贴在教案上代替教案。
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化,遵循“独立思考、集体研讨、资源共享、切合实际”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记录。备课组要认真制定一学期的备课计划和备课组集体活动安排,集体备课落实“三卡”:卡时间(主备发言不少于30分钟,集体讨论30分钟,备课组长总结10分钟),卡人员(全员参与),卡质量(包括共案设计、双边活动设计、精心选题和教学案设计),教师个案编写要环节齐全、工整、实用、美观。在吃透课标教学要求、教材、考纲的前提下,备好学生、备好教法、备好例题和练习。学科教师要强化对学情的了解掌握,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提高备课效益。要提倡三级备课,首先是个人思考形成预案;然后是集体研讨,即共同分析研究教材,一起探讨教学策略,共商优质高效的教学共案;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教师自身的优势、学生的实际和具体的教学条件,内化集体的智慧,形成具有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的个性化教案。力争做到“教-学案一体化”,要把主要精力花在研究教材、研究考纲、精选习题上。教后感要“有感而发”,不能流于形式,要研究教法、研究学法,写出真实的教学感受。教案的编写过程中要突出“三维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多体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容,除了提问外,还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学生辩论,动手实验,合作探究,课外搜集资料,观察研究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加大检查力度,建立督察组、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四级检查网络,特别对年轻教师要尽量每周检查一次,检查中要给教师留下合理化的教学建议,以便及时整改。校内优秀的教案定期展览,给教师提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借鉴兄弟学校一些好的做法。
2、上课
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敢管理、敢负责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喜爱的老师。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学生手中要有笔、有纸、有课本、有记录,杜绝学生上课睡觉、做小动作等。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但我们能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及教学方法,要牢固确立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都能成才的观念。
认真贯彻落实《彭公中学课堂教学规范》,上课要坚持“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学生特点,上课还要坚持“低起点、小步走、多活动、快反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好服务工作,做好引导工作,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懂、会、用。要广积粮但不要深挖洞。课堂教学要重基础、重方法、重效果。课前课上,应多一些理性思考,多一些真情实感,多一些实实在在。认真做到每节课达成三维目标,做到“功在课前,利在课堂”,重难点、知识点、能力点,点点在心,体现以学生学会为宗旨,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课堂上要加强双基,注重能力,强调方法,经历过程,体现自主,关注合作,提倡交流,尊重差异,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使课堂成为学生民主、和谐的乐园。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和谐高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要求学生要认真做好课堂笔记。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给学生留有探究、归纳、感悟、反思的时间,要放手给学生,有意识地把教学过程实施作为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做好点拨、启发、诱导、调控,保证释疑到位,强调重点、解决疑点、面向热点、突出核心。
上课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每天坚持查堂,坚决杜绝无备课上课(含复习课及试卷讲评课),提前候课,严禁迟到、早退、及旷课行为。
3、作业布置和批改
教师要依据课标和考纲要求精心选编习题,避免随意性,增强基础性、思考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实践性,数量适当,难易适度,批改规范,反馈及时,指导到位。让学生脱离题海,不允许布置惩罚性作业。
加强对三类作业(正式作业、课后巩固作业、预习新课作业)的管理,正式作业数量全部为总课时数的80%,加大作业的布置及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正式作业要求书写认真、美观。作业上缴率达到100%,统一用笔、统一格式、同备课组统一内容、统一批改符号。批改符号用√或X,等第:作文使用百分制,其他学科统一用A、B、C、D。作文要有眉批、尾批。作业本封面要写清楚学科、班级、本人姓名。作业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
抓“三个不准”:布置作业要针对课堂讲授的知识点,而不准随意应付;练习作业的讲评要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而不准对答案;作业与练习的面批,要准备充分,抓住实质,而不准闲拉家常,漫天瞎扯。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这个环节抓得是否扎实,直接影教学质量。作业的数量要适宜,要以质取胜,避免机械重复的抄写和“题海战术”,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办法来惩罚学生.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按时反馈,严格要求学生作业的书写、整洁,落实解答程序,抓好做题规范,抓实学生的错题订正。
加强对练习和讲义的管理,练习和讲义要确保质量,控制数量,所有练习和讲义的印制都必须由备课组长填写讲义并找年级组长签字后才能送文印室印刷或复印。否则产生的费用由教师个人承担。学校共用印刷由各部室负责人或分管领导签字后方可送印。
4、辅导
所有自习课辅导课要及时到位,不得中途离岗,不得早退、旷课,辅导课要有质量、有实效,不仅仅是看班,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辅导,对周练和月考中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的辅导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有要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辅导,特别要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辅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坚持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知识技能辅导与学法指导、情感培养和心理疏导相结合,不断提高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每位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及时把握教学动态,将学生存在的问题(个别性、普遍性)合理归纳,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缺什么补什么,而不能目中无人、无学生。各科各类辅导都要充分注意这个问题,各分管领导和值日教干要做好调研工作。课外辅导包括第二课堂辅导和早晚自习辅导。第二课堂辅导各人要有周密的计划,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也是体现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要求。辅导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可采取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容应有所变化,要丰富多彩,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和收获。辅导时,教师既要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尤其要关爱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学习有障碍而掉队。
5、考试及考核
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永恒的主题,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考试工作的管理,教务处将一如既往,认真抓好考风考纪建设,要教育学生独立完成考试,禁止舞弊现象的发生,培养学生讲公德、讲诚信、做正直公民的良好品质,对监考工作认真的老师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监考工作不认真的老师,要点名批评教育,直至取消监考资格。在教学质量分析上要做到“早、全、准、实”。“早”就是要及时认真全面细致分析;“全”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全方位综合分析,横向、纵向比较;“准”就是找准问题及原因,如尖子生问题、分数段问题、学科均分问题,通过分析找出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是否有疏漏之处,学科均分低,备课组存在什么问题、拖后腿的教师存在哪些问题,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是否有欠妥之处等;“实”就是讲究实效,质量分析要有改进措施,有检查反馈机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成绩档案,以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继续做好周练工作,备课组要认真进行命题,要有层次,要让优生有做头,让学习有障碍的学生也能做,周练既要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又要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及时批改,认真统计、分析、讲评。对大型考试(期中、期末)教师要和学生同步做卷。
在每次考试之后进行五个层次的教学质量分析(班级师生参加的学生自己质量分析、班主任的班级质量分析,备课组的学科质量分析、有校长、教务主任参加的年级组质量分析会,及由校长主持的学校整体质量分析会),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与广大教学工作者一起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和推广先进经验的方法,使我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各进行一次备课和作业展览。
六、实施有效教学研究,打造活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行的班级教学管理模式,每班根据成绩平均分成若干组,每组6人,一个行政组长,每组中人人都是科代表,以组为单位进行考核评比。各学科要积极开展研讨活动,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方法和模式,把“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作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着眼点,把增强学生的基础学力作为重要工作抓实。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强化“三基”、启迪思维、促进发展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任务,把内容的把握、目标的定位、活动的安排、方法的指导、教学的效果作为探索的重点,重基础、重方法、重效果,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达到统一。课堂上要努力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创设途径,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历过程,领悟知识,在民主、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增强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在有效教学的研究实施中,教干和骨干教师要以身示范,对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逐一解剖,查找原因,分类指导,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强化毕业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争取中考再创佳绩
成立毕业班工作指导组有效展开考试研究,提出应考策略,搜集处理信息,加强教学指导等相关工作。
(1)实行每月例会制度,分析情况,总结经验,纠正不足。要注意教育教学各项备考工作的有效性,要从关注“有效地教”、“有效地学’’、“有效地管”三个方面,时刻注意毕业班工作。目标是否得到贯彻、工作环节是否扎实、措施落实是否到位,保证做到各项短、中、长期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2)注意协调好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教学上不包办代替,教师不一言堂、家长式,给学生充足的活动空间与时间,让学生有主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注意合理布置作业和安排考试,做好作业量的协调工作,要保证学生既能满负荷学习,又不至于感到压抑和疲于奔命。注意防止和化解教学上的两极分化现象,做好培优与转差工作的定期协调。培优主要是重视目标生的课外指导与方法点拨,分段布置任务,定期抽查,培养他们独立钻研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后进生,转差的重点是心态转差、习惯转差,多激励、多鼓励,除了班主任外,每个任课教师都要有转差任务,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3)落实分层教学制度。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个性化”设计,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究性实践,在课后教学中进行“个别化”辅导,加强对边缘生、艺术体育特长生培养,确保各学科复习策略的落实。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心理调适工作,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交心相结合,说服疏导与激励指导相结合,细心观察,耐心开导,积极引导,加强学生生活与心理保障工作,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千方百计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亢奋的、积极向上的复习心态。
(5)加强对各种权威信息的搜集与研究,认真地规范地组织学科月考和市质量检测,实事求是地开好教学质量分析会。
(6)落实过程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坚持领导蹲点办公制度、听课反馈制度、教案作业练习检查制度、学情调查反馈制度、指标跟踪目标管理制度。整合力量竭尽全力,共同努力,争取中考取得新佳绩。
八、加强教科研工作
教研活动要形式多样,既要进行教材研究,又要组织学习课改好的文章,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坚持每单周三固定教研组活动和平时公开课评议等临时活动相结合,使教研活动扎实有效。
加强学习与交流,共同提高。每学期要求教干及骨干教师在2-3周开好示范课,两年及两年以上教师每人一节公开课(4-13周),每教研组推荐20%的人选参加校优质刻评比(7-10周),新教师汇报课(13-15周)。
听课节次每周不少于1节,全学期不少于20节。听课要有时间、节次、班级记录,听课环节记录要详细,听课意见、评价要祥实。
外出教研活动及学习要填写学习记录,并上交有关材料和心得,及时在组内传达学习内容。
九、抓实教学课题研究,提升教学品位和优化教师素质
(1)积极推进《深化有效教学,打造活力课堂》研究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研究水平,把课题研究与课改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要以课题研究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课改和教学。要求:组组有课题,80%以上教师有具体的研究任务。各教师都已经进行积累材料和进行有关的实验工作,并着手撰写阶段性研究论文。
在开展这项研究工作时,首先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优化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确立符合新课改和新中考思想的教学要求。在实施对接研究的过程中,一是引导教师重新界定知识基础的内涵。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提倡学生在全面熟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范围的前提下,关注主干知识和知识应用的“基本技能”,并不断优化具有学科特点的“基本思维方法”,因此我们倡导“有效教学”,即为了夯实基础,确保每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方面感到有所得;同时要尝试“高效教学”,即引导学生善于内化所学知识的理论特点和方法论要求,确保学生相应实现“知其所以然”的“基本思维方法(知识延伸能力)”的不断优化,并有效指导学生自觉培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素质和必要的学习习惯。二是尝试打造活力课堂,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及研究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深入浅出设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浅入深出实施(体现实际联系理论),即备课中要根据课标和考纲有关观点的教学要求扫描社会生活实际、选择材料载体和创设问题情境,课堂上由学生应该并能够理解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之共同分析教学情境和理解课标大纲观点,追求教学目标达成的最大化。三是克服传统教学“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弊端'坚持由学生应该认识又能够理解的社会问题、科技信息或其他具体生活实际入手,通过学生会感兴趣,其阅历经验和知识准备又足以接受的问题引导,平等地与学生共同探究。要求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成过程、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索研究中实现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
(2)按照“过程即成长”的理念,要以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为着眼点,立足于学校教学实际,针对课堂教学实际,围绕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策略、素质化教育实施方式等问题继续深入教学课题的研究,促进对广大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提商。要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指导,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研究水平,把课题研究与课改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要以课题研究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课改和教学。
第二篇: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对照标准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胡元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论坛发言的题目是:对照标准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014年8月2日,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教育部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并启动实验区工作。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要求三部分组成。针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特点,管理标准立足学校管理工作实际,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设置了六项管理职责,分别是:“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六项管理职责下设22项管理任务,管理任务共下设92条管理要求,基本涵盖了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
本人利用假期时间,对《标准》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认为,要完成《标准》中的任务和措施,还要从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方面来加强今后的工作。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体教师要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教学、研究学生、提高质量上来。聚精会神抓教学,放开手脚抓质量。由此可见,教学管理精细化是一种教学意识、一种教学观念、一种认真的教学态度。加强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可从以下十一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课程管理。
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
二、加强备课
备课是实施教学的准备环节,要求在实施教学前一周备好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备课组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备好共案与个案。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和课堂反馈监测。
三、抓课堂教学精细化管理。
(一)对课堂教学精细化要求明确具体。教师课堂教学要做到:“三个突出”、“四个并重”、“五种思想”。
三个突出是:突出“精讲多练”,突出“学生活动”,突出“学法指导”,四个并重是: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会学并重;一般能力与培养与创造品质并重。五种思想是: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教育要有爱心和耐心;允许学生在学习和个体发展上存在差异,并能根据这种差异搞好因材施教,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相信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成功。
(二)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三)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四、加强过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常规检查,随堂听课外,加强对个别教师不安心教学的管理。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其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方法为: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导学案、作业批改);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提高(在上述调查基础上,指导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发扬光大;指出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全面解决“教”和“学”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着力培养全体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五、开展教学反思活动。通过教研活动,努力使每位教师做到三个“精心”,即精心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课堂教学反馈。教师要善于记录教学反思、教育故事、教学案例。这样形成习惯,既便于教学检查,更为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提供更多的素材。
六、强化作业批改的记录
作业批改是教学反馈的重要环节,是师生书面交流勾通的一种渠道。教师必须做好:学生错题记录、分析和矫正落实记录,作业评价的方式方法记录、学生作业成绩的分数记录等。
七、加强辅导
辅导是一种较灵活的教学形式,是对学生知识缺漏的重要补缺和矫正环节。辅导可以是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也可以是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辅导可以是已学知识深入探究指导,也可以是未学知识的预习指导等。教师要主动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以个别辅导和指导为主,坚决反对长时间集体辅导和教师满堂灌式地讲题辅导形式。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和预习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八、加强考试管理
建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与考试制度。教育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一所学校,如果教学成绩低劣是得不到社会支持、家长支持的,只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教育才能是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教育。要杜绝以“减负”为借口,不要考试的错误观点和认识,我们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考试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把课堂反馈练习、单元检测和阶段性监测和全县统考落到实处,要明确考试的职责和考试目的,要不断创新考试形式,坚持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九、完善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
每学期,各校要对学生、对教师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与教学情况,进行一次客观的评价,这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分为课堂评价、作业评价、综合自学能力评价、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评价,教师要根据以上评价记录,得出学生学科的整体的总平。在期末时,除对学生进行定量地过程性评价外,还要重视鼓励性地描述性评语。努力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管,提高学习成绩。
(二)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我校的《教师百分考核》就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
十、改进教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科研职能
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动力。教学质量的每一步提高,是以新的教科研成果为先导。教学研究工作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向教科研要质量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具体做到:一是要把“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二是要尽量安排教师走出去学习;三是加强对起始年级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十一、加强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督导检查
加强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督导检查,在教学管理上做到四个坚持:坚持每周随堂听课;坚持巡课与公示制度;坚持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坚持与教师进行经常性深度交流和沟通。
各位领导、老师们,以上是我根据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精细化管理要求的内容,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思考,不足不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二〇一五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
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
贺廷青
精细化是一种管理理念,它的有效实施,对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对于一个学校而言,不仅校长是管理者,而普通教师同样也是管理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直接管理作用是任何一个校长都无法替代的。为此,对于教师而言,有效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就显得十分必要。下面,我就历史教学过程有效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谈一谈自己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一些具体做法。
一、课前谋划是提升课堂质量的前提。
1、谋划之一:细心阅读教材。着手一节新课,我从不考虑曾经讲过了多少遍,而总是以“过路客”的思想来接受挑战。首先是细读直至熟读本节课教材内容,教材阅读主要包括:隶属该单元的主题、本课在该单元中所突显的地位、本课大小标题、教材中大小字内容、所呈现的图片资料、部分小字注释等等。阅读教材到了位,教师就能够从整体上来把握本节课内容,这个环节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这是教学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或起始阶段。
2、谋划之二: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材实际上是为制作“流程”服务。教学是一门艺术,从事教学工作与“车间工人”不一样。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机械地看着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应该在细读、熟读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把教材内容研究透彻,把教材内容的编排分析清楚,还要弄明白哪些知识点需要拓展思维,哪些视频材料能够升华教材内容等等,然后再初步设计出符合自己风格的教学程序。所以研究教材的环节做到了精细化到位,就能够有效保证教师带着良好的心态和状态走进课堂,使“教”起来更自信,“管”起来更沉着。例如,《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按照教材正常编排,由“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和“日益密切的交往”两部分组成。制作本课的流程,熟读教材是基础,吃透教材是关键。在深入研究两岸关系(包括教材已有内容和上网浏览到的相关信息两部分)的基础上,认为教材内容编排不符合我的教学风格,为此,我就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把本课分成“两岸之由、两岸之策、两岸之路和两岸之望”四个板块,并选择了四个必要的、有价值的、能够与教材和学生产生共鸣的视频材料等,尤其是视频《乡愁》、《温总理“就是爬也要到台湾”》两段视频的选取。同时,深入研究教材,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我又注重区分了核心与非核心知识点,由此为制作出真有效的“流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谋划之三:科学编排流程。“流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我校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缘由。进行课前谋划,细心阅读、认真研究教材是第一、二环节,那么,制作教学“流程”则是第三个环节。制作“流程”的过程同样需要精细化管理。“流程”制作过程的精细化主要表现在:巧妙组合教学各环节,有效渗透“强化、变式、合作”三要素,科学分配各环节的时间点,提前制定教学“流程”能否顺利操作的科学预案等。如,制作《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流程”,关于“两岸之由”:从地缘、史缘、语缘、族缘等方面分析。初步设计是完全靠教师进行课件展示,但是缺失师生互动性,经过一次实践活动后,我进行了合理调整,先让学生从历史角度分析“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教师再从其它方面进行强调,这样效果就明显得到提高。关于视频材料《温家宝“就是爬也要到台湾”》,放在什么地方更合适,经过反复调换,最终安排在第四个问题“两岸之望”一开始的时间段中。同时,也对于视频材料《温家宝谈两岸关系》,总感觉到它在“流程”中衔接不自然,过于罗嗦,还有点多余,只好忍痛割爱。“两岸之路”的环节中,“两岸日益密切交往”的史实;“两岸之策”的环节中,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调整以及强化新时期对台政策,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巧妙整理,直至精细到完美语言的运用、各个板块之间衔接自然、顺畅,最终形成了我能够顺利操作的教学“流程”。
二、课堂中做到精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1、精细之一:教师的情感效应。课堂上,不仅需要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教师用情感的细节来打动课堂。教学“流程”是机械性程序,“流程”课堂的活力在于教师真情投入的调拨。教师课堂上“用情”是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用情”能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使师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互动性,保证教学各个环节内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渗透。“用情”主要表现为: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丰富有趣的课堂语言;教师从课堂上所散发出的激情等。比如,《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解读“台湾是祖国的宝岛”中的“宝”,运用“台湾离不开祖国,祖国不能没有台湾”。解读温总理“浅浅的海峡,是国之大殇,乡之深愁”,说“台湾是中国的大殇,是中国的深愁,统一更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梦想”。另外“两岸和,中华兴;两岸分,中华殇,两岸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等语言的巧妙运用,都能够从情感上让学生产生强烈共鸣,使课堂上活力四射。
2、精细之二:设计目标与落实目标要一致起来。目标与落实要从精细化中呈现出来。一是教学目标,它是课堂教学的导向标,是课堂过程的重要依托。为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切重要环节以及操作过程都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目标。例如,《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教学目标把“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方针以及成果”划定为重点,为此,在课堂中就要用足够的时间讲述、分析和强化等。这个目标首先体现在“两岸之策”环节,运用图表,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完成,教师再从新时期的对台政策进行强化、分析。接着,体现在“两岸之路”环节,师生进行互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再运用课件图片材料补充说明等。同时,课堂练习做到了精雕细琢,强化了核心知识点效果,又有效保证了各个知识点在分配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二是“强化、合作、变式”三要素在课堂中的体现。要做到精细化,它们就不能以“作秀”的身份出现,要充分考虑到它们出场的价值,同时还要保障它们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要做到精品出场,细品谢幕。
3、精细之三:多媒体的点睛效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扩大“流程”课堂的操作效益。而多媒体的点睛效应则从它的精细化中产生的。讲述《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在选择视频材料以及课堂中有效点睛上,我坚持了“精与细”的原则,最终使多媒体产生了良性效应。我精心准备了一些音频资料,包括视频和非视频两部分资料,这些音频资料都是双份的。但是,要把它们放在什么地方进行点睛成为我进行决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反复操作,有效论证它们在课堂中的不同价值感,最终选择视屏歌曲《我们同属于中国》作为课前烘托,视频《乡愁》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近代台湾与大陆离合”的情感背景依托,视频《温家宝“就是爬也要到台湾走一走”》作为“两岸之望”环节的一个重要项目,而选择MP3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作为尾曲。巧妙取舍、合理安排音频资料,通过实施多媒体材料的准备、取舍中的精细化,最终使课堂管理中的有效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导入和作业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点睛与深化。导入需要精心设计,闪亮登场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很快走进课堂。从事该环节的设计,我更多从精与细的角度出发,有时运用回顾性的“导入”,有时运用“画龙点睛式“导入”,有时运用构建新课简单知识框架式“导入”等。不管运用哪个形式的导入,我往往紧紧结合新课内容而定。例如,《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我的课堂导入是:以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进行课前烘托,然后展示图片,让学生快速写出:港澳回归祖国的方式、具体时间;该方式还适合解决我国哪个地区?教师再用一言两语等。而作业布置要从拓展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高度重视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如果作业不设计,从量出发而让学生滥作,作业不管理,从自主性出发而听之任之,就很难达到你认为应该达到的预期效果,所以作业也要追求精细化。作业的精细化主要表现为设计和管理两个方面。比如,布置《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的作业,一开始认为好题太多,舍不得放弃,总觉得作业是学生的事情,产生了有点滥的思想。后来,我对作业进行了思路调整,重视了作业的质量,同时还考虑了学生是否能够完成的程度。针对文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几句话,一开始采取问答形式,后来采取了填空和选择形式,有效降低了这道题的难度和题量。同时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还根据学生程度不一的情况,增加了选作题:请你为未来的台湾特别行政区设计一面区旗。对于学生的作业,我尽量在教师的指导下当堂完成,而对于选做题则采取了抽查的形式,根据效果不同,进行适度地表扬和鼓励等。
总之,历史教学过程的精细化,只有教师通过实施管理,才能达到学生理会的效果。而教师作为学科教学的直接管理者,也只有有效落实精细化理念,才能大面积提升学科质量,使更多的学生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第四篇:有效教学深化研究课题
有效师生活动教学研究课题反思
伊拉哈中心小学 方秀娟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我现在就将我所主持的课题研究情况地与大家汇报一下。
我们伊拉哈中心小学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是《有效师生活动教学研究》。
说起师生互动,我们教师肯定很熟悉,并且很多教师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尝试。但是怎样的师生互动是有效的?
我在听课中曾经观察到这样一个镜头。这节课的课题是《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师分析了价格的变动影响人们的生活,然后让学生举例说明。很多学生踊跃发言,举例恰当,互动良好。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每逢节假日,有的商家故意先提高商品价格,然后打折,以此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学生哄堂大笑,老师语调严厉地说:“你有没有认真听讲?提高价格消费者能够增加购买吗?坐下好好看看课本!”这个学生很惭愧地低下了头,一节课都没有抬起来。(不知在座的各位老师在听课授课中是否常见这一场景?不知各位老师对此有哪些感想?)这一场景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引发我的思考和反省。在师生互动中,师生角色的如何定位,教师如何学会倾听,如何积极评价,如何激活课堂生成,如何进行价值观的引领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怎样的师生互动才是有效的?首先要对“有效”二字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即是针对什么而言的有效。是为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为课堂有效地创设良好的氛围?是为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成绩?是为学生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的成长?„„对有效性的不同定位,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行为,也会使师生互动的方向和目的产生偏差甚至完全相反。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正是在对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现状的观察、思考和探讨中,我们课题组成员选择了将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对师生有效互动的认识
在课题选题、申报、立项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多方收集资料,进行广泛论证,对师生互动有效性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收获,与大家共享。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师生互动一定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做为评判有效性的第一标准。我们在师生互动有效性的课题研究中,也将以此作为研究的定位,准确把握研究的方向。
新课程改革倡导“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很多教师也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将这一理念实实在在地转化为行动。但是通过观察和调查,很多老师在看似热闹的师生互动形式之下,也存在许多影响有效性的方面。比如①师生互动目的性不明确,为互动而互动,课堂气氛热闹而学生收获甚微;②师生角色定位失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霸话语权,缺少倾听,交流不畅;③问题设计不良,或者问题设计太难,学生启而不发,或者问题具有开放性,而教师只将答案限定在课本范围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④评价不够积极,学生回答完成,要么不评价,要么把学生一棒子打死;⑤教师缺乏课堂机智,不能有效地把握课堂生成资源,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⑥互动对象单一,较多关注优生,其他学生受冷落等等。
师生有效互动应具备以下的特征:互动目的的明确性,互动主体的平等性,互动内容的深刻性,互动方法的科学性,互动结果的发展性,互动对象的广泛性等。
只有实现师生有效的互动,才能发挥积极的意义。
①实现师生角色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为主体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使很多学生生认为语文课冗长乏味,难以激发兴趣。在语文课堂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教学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成长的快乐。
②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品质。在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习惯,也剥夺了他们合作探究的机会,这些都制约了他们全面发展。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活动,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的品质。
③改进师生互动内容与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很多的教师会抱怨,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师生互动会影响课堂效率。通过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切实地观察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从而摒弃无效活动,提高课堂实效,促进学生发展。
④强化思想政治课德育功。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亲其师,信其道。”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构建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分享知识,分享彼此的生活体验,分享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形成正确价值观。
二、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汇报:
从2011年9月课题申报立项到2012年8月,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了第一个阶段: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召开了三次课题组会议,分别进行了师生互动理论学习,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师生问卷调查三项研究工作。通过这些学习和调查,我们课题组成员提升了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明确了教学科研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了解了师生互动的教学现状。在学习和调查中,我们写下了大量的学习笔记,也及时总结收获,进行了反思,写就了学习体会。在我们的课题组成员中,有5位教师是威海名师人选及群组人员。在课题准备阶段,恰逢威海“四名工程人选”思想政治学科开展了“依据课程标准尝试编写教材”的实验活动,几位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完成。这一活动使教师站在课标的高度重新审视教材、观察学生;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重新分析教材、理解学生,从而为实现有效师生互动拓展了全新的视野。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已经结束,我们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三、课题研究的下阶段规划打算:
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9月,我们进入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在这一研究阶段,我们准备将课题研究引入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研究,以研究促教学。
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布在伊拉哈小学的三个学年段中,并且包括三个年级的备课组长和学校的优秀骨干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理论水平,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教育教学有着执着的钻研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可以发挥极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根据课题组成员的构成特点以及各个阶段年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将师生互动有效性课题研究分化为三个小课题:新授课师生互动有效性研究,每个学年段的备课组长制定出本年级小课题研究的实施规划,定期召开年级课题研究会议,安排研究任务,总结研究成果。三个学年段的备课组长各负其责,各有侧重,又互相沟通,总体筹划。
伊拉哈中心小学有着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在学校里,每个年级每个学科的教师都结成“听评课共同体”,在日常教学中广泛开展“研讨课”、“展示课”、“模式课”等听评课活动,每学期都要进行优秀教学案,优质课评选活动。我们课题组成员将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科研活动,将课例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按照“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基本程序,进行有效师生互动的设计、观察和总结反思。课堂观察量表作为课例研讨和课题研究的一个
工具和依据,受到我们充分的重视。我们广泛研讨,精心设计,初步设计了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总体状况观察量表,师生互动教师维度的观察量表和学生维度的观察量表。在听评课过程中我们还将对观察维度进行补充和调整,对观察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通过切实有效的课堂观察,以改进无效的师生互动,创设高效的师生互动,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在这一环节预期的研究成成果是:形成师生有效互动的优秀教学设计,打造师生有效互动的优质课,撰写师生有效互动的实践经验论文。在这对于我们课题研究的切实开展和深入推进有重要意义。
教学,简单的词汇,却是人类最复杂的行为。教和学不是孤立的教学活动,师和生也不是孤立的行为个体,充满生长气息的有效的课堂将教和学,师和生结合起来,互动起来,切实改变学生被动发展的处境,最终实现师生主动发展,共同发展。
第五篇:关于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精细化管理在矿实施已有一些时间,取得的效用是显而易见的。就拿我们矿各单位的工作标准和流程来说,现在已经很规范了,也是我们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然结果。但是在看到这些成果的同时,我认为我们不应该盲目乐观,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更是任重道远,更需要我们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结合本单位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和本人的思考,提出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看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清除思想障碍
矿自推行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来,声势不可谓不大,势头不可谓不高。但在我们一部分的干部和职工思想中,确实存在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好像一提起精细化管理,就与订个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工作标准、形成个本本等简单化的工作模式联系起来,就与“处分、罚款、淘汰”等字眼联系起来,就与精细化管理没有标准、就是强制命令、无情操作,甚至蛮不讲理、随心所欲、想怎么罚就怎么罚、想罚多少就罚多少的个别行为挂起钩来。我认为,这是与我们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格格不入的,是与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内涵相悖的。其主要原因,还是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没有真正被我们的干部职工所完全接受,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还存在很大的偏差。实质上,这里面也有一个解放思想,变革理念,克服习惯思维模式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区别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群体深入浅出的向人们灌输和传授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理,使大家真正明白什么是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安全生产、对质量标准化、对经济效益、对职工的切身利益会带来什么影响?带来什么好处?这些道理搞清楚了,我想大家会乐于接受并付诸实施的。
二、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完善理论体系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管理模式的一种改变,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管理理念,也是我们煤矿改变落后的管理方式的一种进步,这是毫无疑义的。但科学的模式应该有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依据,包括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定义、主要内容、管理的标准、方式方法、一般和特殊程序、目标定位、精细化管理所要和所能产生的效果和变化、达到的最终目的等等,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作为基础。而且要把这些具有科学依据的理论,具体到我们煤矿内部的各个系统中去,变成操作性和可控性很强的程序化、规范化模式。让大家知道,实施和深化精细化管理应该怎么做,每一步的程序是什么,考核标准是什么,再深化一步应该怎么做,一环扣一环,一步接一步,让理论上的科学管理模式变成伸手可见的实实在在的操作模式,使大家在工作中自觉地加以运用和落实,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注重责任落实
这个责任落实,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形成一系列精细化管理的制度、标准和考核办法,而是要把这些制度、岗位责任、工作标准、质量标准和考核奖惩的细则,真正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工种、每个岗位、每道工序、每项工程、每次操作,以及每天的工作过程中去,这是十分不容易的,也是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的。所以,我认为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落实”。首先要让职工接受它、理解它。认为它确实对我们的工作有好处,实施这种管理是对自己的最大爱护,是自身利益的最好体现,这样才能使我们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落实起来才容易得到职工的广泛支持。其次就是要让干部真正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以及精细化管理在本单位的具体操作内容、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懂得和知道该怎么管才能管理到位;按照什么标准管才能管好,并且有一套具体的责任标准和方法去衡量。第三就是要让责权利真正统一起来。在思想认知到位、责任和管理权限分解到位的前提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职工明白,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去做事,自己的利益体现在何处。换句话说,就是让职工明白工作做得不好,应该受罚和重罚;但工作确实做好了,就应该嘉奖重奖。所以,要按照精细化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出与处罚相统一的奖励标准,把职工的利益和工作绩效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大家从精细化管理中成为受益者,最终也必然会成为精细管理的支持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