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体操学校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我市体操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
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欢迎省局各位领导前来调研,我叫
,主要负责运动员文化课教学管理,对于运动员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结合我了解的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目前体操学校文化课教学现状
我们体操学校主要承担小学阶段1-----6年级文化课教学任务,属于半读半训性质,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训练,晚上开设2个小时英语课程。目前共有学生74人(业体32人、体操42人),在校建立学籍的73人,开设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学校共有9名教师,其中3人为在编人员,从事教学管理,6人为社会招聘,从事教学工作,分别负责1---6年级的教学全部课程。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不断加强运动员文化课教学工作,投资20万余元更新了教桌、学生的桌椅板凳,购置了部分图书及教学设备,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粉刷了教室,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教学的的管理、规范。学校的教学软硬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制约文化课教学水平提升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课程开设不全,课程结构的不完备,致使学生文化课学习知识内容单
一、知识面窄。
2、教师的流动性大,教师全部为社会招聘,在我们这儿从事文化课教学成了他们走向更高发展的临时落脚点,无法系统制定针对运动员特点的教学课程,无法对教师进行全面的量化评价,教师存在短期的行为思想,责任心势必不强。与其它普通学校相比,体操学校享受不到全市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
根据我的了解,目前教练下去招生的定位,主要是选拔那些“文化课成绩中等偏下,甚至是文化课学习差的,体育素质中等以上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体校文化课教育质量远远低于一般学校,而目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日益重视,基本不愿放弃完整的义务教育而参加体育训练。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进入体校后文化课会下降,怕既练不出来,又耽误了孩子的学习,而家长的这种担心是我们目前客观存在的。
三、建议
从体制上入手,关键是各级落实国办发(2010)23号文件和鲁政办发(2012)60号 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的精神及文件规定的各项工作的落实的力度,能否切切实实落到实处。
建议加大对文件落实的督导和检查。作为基层主要是落实好“三纳入”。
文化课学校建设纳入当地教育规划,制定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文化课教学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 文化课教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基层应该把体校当为特殊的学校对待,文化课教育经费不能等同于一般学校,按学生的人数拨付,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文化课教学办学条件;文化课教学管理纳入教育部门管理、解决好教师的编制)从各个方面改善体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
第二篇: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黎平职校蒋光武
内容摘要:文化课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是高中阶段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文化课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要求的高低,内容的选择,层次的把握,发展性的评价标准,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问题,一直困惑文化课教学。文中就此进行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
文化课
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重大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各专业课教学趋向于专业性、灵活性、实用性,教育教学取得优良的成果。但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文化课教学一直滞后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文化课教研教改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学生厌学,教师难教,“教”与“学”双边麻木僵化,文化课的教学处于困境,找不到出路,缺乏活力。文化课,无文采飞扬。中职文化课教学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根据中职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探索文化课教学改革思路,已成当务之急。
一、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者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误解。“以就业为导向”,是国家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提出的要求,指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化课要因地制宜,因专业、因人而异,满足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多种需求,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多向发展,这是“以就业为导向”文化课教学的基本精神。但有的教育者却认为既以就业为导向了,“学生不喜欢的数学、英语等学科,就可以不上课了;学生觉得什么样的专业能找到工作就学什么”。甚至向学生宣传“某些文化课可以不学”,这些理解和认识有悖于“以就业为导向”文化课教学基本精神。
(二)学生对文化课厌学的原因。首先,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偏低这是客观事实。职业教育的生源绝大多数是升入普通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治等科的学业水平几乎都没有达到一名合格中学生毕业生应有的水平。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反感,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因此,大多数学生对文化课学习没有热情。
其次,文化基础课教学缺乏“分量”。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性,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重中之重,人们的目光都盯在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上,专业课程的成绩好,就业安置相对就容易的多。由于职业教育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而忽略了文化课。
二、文化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2004年《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若干意见》中指出:调整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的个性教学。根据职业学校学习者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劳动就业实际需要,按照有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原则,在满足专业教学基本的前提下,各地和职业学校应对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程,在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组织中,要尊重学习者意愿,允许学习者根据学业进展情况对文化课程进行多次选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习者顺利完成所选定的课程目标。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应当加强对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科学管理,避免简单化地组织和安排文化基础课程的统一考试。”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归纳起来,有最重要的三点:1.文化课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文化课考核是评价人才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化课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专业课学习。2.文化课教学的思路是:根据学习课程和就业需要调整教学目标;不同专业的文化课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开设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允许学生进行多次选择,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文化课教学管理和质量检查负有重要责任。
上述论述给文化课的地位和功能进行定位,为文化课教学改革指出改革思路。
(一)、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深入透彻理解文化课地位与功能。
1.文化课是中等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是高中阶段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开设文化课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要求高低,内容的选择,层次的把握,发展性的评价标准。我们认为:文化课的基础性、工具性、情感性和广泛性。主要表现在:(1)、它是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2)、它是从事岗位工作,成为合格职业人的基础;(3)、它是社会交往,与人交流沟通,在社会上独立生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融入和谐社会的基础;(4).它是进一步扩展知识和技能,继续学习,适应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文化课必须适应就业、升学两种需求,应强调它的基础性。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即要求就业意向强,且有能力的学生强化专业知识课,强化文化课,要求升学对口高考学生强化文化课,不忘专业课,作为此类学生,本人认为应提前分流教学和管理。
3、文化课是公民基本素质组成部分,是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基础。多元智能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不存在以那一种智力重要,以那一种智力不重要的问题,教育者可以开发学生的强项智能人手,带动其弱项的发展。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应当是具备了一般公民所应有的文化素质,但是,职业高中集中了一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任务的学生,他们不仅要补课,而且,面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教育,生存教育,职业预备教育,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素养是很难在社会上长期立足的。
(二)、实施“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
即按照“调整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组织中,要尊重学习者意愿,允许学习者根据所学专业进展情况对文化课进行多次选择”的要求,将分层教学从实际同一目标转变为适应不同目标。在分层教学模式上,采用分目标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考核分层。但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1)、科学地制定目标;(2)、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3)、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4)、有效的实施个性化指导;(5)、成功地沟通师生情感。在检测和考核中,按照不同层次设计考核内容、形式和标准,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关注每一个不同进步幅度和成果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作为学校部门应作逐步检查评估。
实施分层教学,主要的着眼点是解决基础差异大和学生同步发展的矛盾,减轻各方面的压力,包括学习和心里压力,实事求是安排教学任务,不断树立学习和教学的信心。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就业做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准备。同时
在分层教学中,大胆引入自主选择的因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层次;在滚动分层管理中,学生还能通过层次调整最适合的层次,这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前做好设计。
(三)、实行提前分流,满足升学预备教育。“读职校,圆大学梦”,以为社会看好。其家长看好职业高中的重要原因,学生可以继续升入高职,而且,职业高中学生申报考高职的比例逐步增加。
实行提前分流就是把准备升学的学生统一编班,主要文化课实行统一进度、统一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核,文化课倾向于应试能力的训练。而在专业课程上采取主干专业课与技能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即精选大类专业课,一般以四门左右为好;扩展专业技能课,使其专业资格证书相对应,学生把握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四门左右的技能训练课,为后续的高职学习奠定实践基础。由于高职也是培养专门化技能训练技能型人才的学府,因此,职业高中不能变成文化补习学校,应当培养专业知识衔接的、具有动手能力的高职“预备生”。在分流管理上,对原教学计划进行适度调整,应“强化文化课,而淡化专业课”原则为准。有意向参加高考者进行对口高考培训,使其成为一位大学生。
(四)、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模块课程,按照能力要求组合相关知识。传统的学科教学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他们把用什么学什么看作是实用主义教育观。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只见过按照知识的系统性编写的教材。所以,改革很少从教材体系上开刀。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提出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以及参照国外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思想。我们认为,在文化课教材的改革上,可以借鉴核心能力课程的理念,将学科知识按照能力归类,重新组织教学。具体说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而经过九年教育的初中生相当多的人,哪一种能力都不合格。甚至大多数还惧怕说和写,由此想到,学生并不是没有读过足够的书,而是,缺乏实用性的训练。所以,将四种能力的培养编排成四个训练模块,即《听说》、《写作》、《阅读》、《欣赏》,每一个模块偏重
一、两项相关能力,在训练标准上紧密结合行业对语言能力的需求,考核侧重实际能力。在实行学分制的专业中,四个模块可以分开考核单独记录学分。英语可考虑按照《阅读》、《口语》、《笔译》、《电文》来分模块,数学可按主要章节划分模块。
实行文化课能力模块课程方案,充分考虑了职业特点。又从学生能力不均衡的客观实际出发,给他们以较为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在发挥优势智能的同时,也在努力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这对突破文化课的瓶颈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五)改革课堂教学内容,让文化课联系职业岗位的实际,使其具有针对性。通用的文化课教材曾经对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发挥过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不能停留在一般化的教材上,需要按照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改进教学内容,引用来自职业岗位的案例或结合职业实际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教学,让学生更多,更早地感受或体验职业工作领域的实际问题和社会问题,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实践证明,远离生活实际的习题、案例往往不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对枯燥的记忆和重复的练习已经反感的人,很难激发出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文化课教学中,提出经实践感知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生活案例教学等作为重要方式,正是解决厌学,焦虑、逆反现状的有效方法。
(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教育部针对文化课课堂教学改革提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习者顺利完成所选定的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教育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环节”的要求。文化课教学应学习普教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在教学设计上多采用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活动式等有效的方法模式。在教学过程运用互动式,问答式,启发式等全员参与的形式。在检测上多使用客观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方式。
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定地落实主体性教学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效果放在首位,把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作为教学的落脚点,才能有目的的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的教学困境是艰难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大胆创新实践,根据各专业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研究教法,注意学生态度、兴趣、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习者顺利完成所选定的课程目标,培养其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进行文化课教学的改革和探索,我们定能走出困境,文化课的教学,定能教得文采飞扬。
2010.8.1
第三篇:我国中小学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体操的认知,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置可否中国是一个体操强国,从现实数据来看的确如此,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中国体操队共获得4枚金牌,再从一位位大家耳熟能详的体操明星:李宁,杨威,李小鹏等等,可见体操可以是中国人的骄傲之一,然而再反观群众,市民基层,学生,体操是否做到了真真的普及,答案是“没有”,为何没有,问题必然是出在普通百姓是否重视,但大家也都知道练习体操的年龄自然是越小越好,而当你若过而立之年想练习体操只怕是有心无力,你的身体只会与你相抗衡,因而体操的普及自然是在中小学,问题的根源自然就是中小学体操的教学问题。
首先以我个人自身经历而言,我并不喜欢体操,而且在小学阶段也没有接触过体操,真正的接触是在初中,当时的课程设有双杠,前滚翻,后滚翻,跳马,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立也只是为中考的体育考试而作铺垫,是为了确保你能够顺利的进入高中不让体育拖后腿。可见体操课的设置是有起目的而言,并非只是单纯的增加学生的兴趣。
此外,在学习体操的过程中。于我来说,认定体操是适合身材较小的人来锻炼,所以内心存在一点排斥心理,并且在初中那个年龄段也会有害怕,自卑,害羞的内心状况。所以教学的第一重点是如何解除学习体操的年龄段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从学习体操的优点来下手逐步逐步解除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对于体操这门课并不是只有完成中考这样一份任务,最终可以达到使体操教学更顺利,更有效的进行,让同学可以重视体操。
其次,学生对于体操的兴趣也需要大大的提高,才能使体操教学不存在学生们都是被迫参加,被迫学习这样的情况,可以多设置一些理论课,讲述讲述体操的轶事,在技术课上,可以增加点游戏时间,提高同学们的兴趣,不要只是枯燥乏味的前滚翻,上杠等动作的重复,也可以试着增加多人之间的互动,让2-3名同学一组互帮互助的进行体操学习,相信在有了成就感后,学生定不会觉得体操只是在电视上播着那样遥不可及,体操的训练也不会是父母口中的艰难,要吃尽苦头。
在最后,体操也有一定的危险性,若不好好做,不规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出现,一些学生也会因为这些危险而害怕,所以体操课上老师的保护和教导时动作的规范也是极其重要,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让学生能够放开的进行学习,不受到担忧害怕的束缚,尽全力的完成每一个动作。
这四点也许只是体操教学问题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从教学中让学生们体会到体操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只是单单的一门课,而是能够全面锻炼身体,增强身体骨骼的成长,使自身能够茁壮成长的一门重要的体育课程
第四篇: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及建议
吕梁市会计学校
1、学校近三年招生情况为2010年570人,2011年736人,2012年730人。学校现在校生规模为2023人,其中,中职教育开设会计、计算机及其应用、财政、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在校生598余人;挂靠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开设会计与计算机操作技术2个高职专业,在校生1020余人;与吕梁学院联办经济系开设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2个专科专业,在校生405余人。学校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专任老师严重不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专业课54人,基础课43人,由于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本学期专业课外聘教师11人,基础课外聘15人以满足教学需要,建议给予增加教师编制。
2、学校现有内设机构及科级职数多于编办核定的职数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建议给予理顺,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建议增加教学与学生管理内设机构和科级职数。
3、学校经费只能满足日常教学使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2011年学校总收入1700万元,财政负担940万元,学校日常经费支出1480万元,财政负担率为65%左右,2012年全年预计总收入15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200万元,收取各种学费300万元,预计总支出1800万元,尚有资金缺口300万元,建议财政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专项补助款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学校学生实习教学活动存在问题及建议
xxxxx学校学生实习教学活动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校学生第三学年实习教学活动正常开展近十多年来,学校在实习工作的组织及管理上不断积极推进实习方式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不断寻找适合社会发展、适合各方面需要、适合学生特点变化的工作措施,以确保毕业生的质量达到教育教学的标准,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奠定社会稳定的基石。
学生通过实习能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渡阶段。学生实习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学生实习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对于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现就我校学生在实习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一、实习生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把第三学年的实习期当成长假期,不愿意或没有积极主动参加实习。这部分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实习要求即参与实习的第一阶段任务(综合实习期)都没有完成。意味着这些学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累积点滴社会工作经验。
2、参与实习的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接受第一份工作。(1)实习前期:对生产一线工作岗位估计不足,工作与休息的时间与校内生活、学生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较大,难以承受一线工作岗位的艰苦工作,有的学生甚至工作不到一天就要求辞工或逃离用人单位,有些学生在入厂后培训阶段就选择放弃,如参加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实习的部分学生,面对上岗前的军训就感觉吃不消从而放弃实习了。(2)实习过程:对实习有困难的学生,其综合表现在一是心理不适应:从学校到企业岗位,新的环境新的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只会选择放弃。二是工作不适应: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或者不够自信,近而不喜欢眼前的岗位,总想着换个岗位或找各种借口离职。三是人际环境不适应:与工人师父们和管理人员人际关系不协调,难以接受管理人员苛刻的管理方式。
3、部分学生在选择实习岗位时,只盯住专业岗位不放,而无视个人能力是否能达到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因而丧失了很多实习机会,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这反映了部分学生没有能很好地制定个人实习计划和目标,没有理解透学校的实习指导意图,没有准确地定位好个人的进取方向,显得盲目、盲从,人言奕言。
4、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遵守与学校的约定,无视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自认为跨出了校门,就不再受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约。因此在实习的过程中随性而为,不想干了就走,想离职就离职。这部分擅自离职的学生对集中实习的管理点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二、实习生的管理
1、省外集中实习点的学生管理难度较大,管理人员不足。
(1)学生实习时间长、人员分散,实习企业的基地大、岗位种类多,生产线分散,有些企业单位的实习岗位还具有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要让每个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往往难度较大。如果学生在企业的住宿也分散的情况下,再加上学生的岗位又分日夜班倒班,则驻厂的管理老师与学生的信息沟通就更加受阻了。
(2)受管理资金制约,省外实习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教师往往只能起到巡视、监督、信息反馈的作用,对学生的整体管理和指导功能大大弱化,学生在生活、学习、与企业的关系、面临的种种困难将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质量。如本在厦门明基友达实习的学生达到190人,而常驻实习管理老师仅1人,换言之,这1名教师承担着近3到4个班的班级工作量。
2、实习点的开发与管理跟不上
分管实习的管理人员看起来很多,但面对1600多名学生,40多个常年联络的用人单位,省外最多只能开发1-2个实习单位,此时管理显得捉襟见肘,此时如想对开发的用人单位进行岗位考察、真伪鉴定,则无暇兼顾俩头了。
在当前我校构建学部管理的构思下,主管学生实习的部门与各学部、各个职责部门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作,学生实习的主管部门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发挥宏观管理和全面的监督与指导,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发挥对外窗口的主要作用。面向实习生的开发的有限岗位就不可能满足各种要求,如专业是否对口、岗位的质量、用人单位资质是否合格等等,要平衡学生实习的管理与实习岗位开发的难题这其中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做。
三、建议
学生实习的质量反映了学校的管理质量、教学质量。前述学生在岗位中的各种表现,存在的各种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学校管理的反映。有效的管理不一定能解决或杜绝所有的问题,但一定可能改善现状、降低矛盾的突出表现。以下就我校的管理做简单建议如下:
1、加强对学生的职业与就业指导,重视职业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及相关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这是作为学生实习前的动员、指导、教育、强化劳动纪律等重要的组成部分。
2、各学部将学生的实习教学活动视为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制定各部的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明确对学生的实习日常管理的各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归档。指定常规定管理人员。
3、主管部门发挥主导、窗口、岗位开发、沟通联络及监督作用。
4、引进管理软件,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构建学生各项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维护。
5、建立应急机制,以应对学生实习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