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认为难教,学生认为难学。究其原因,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仍然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即不分培养目标、不分专业、统一讲授同一本教材、采用同一个教学进度。长此以往,学生厌学情况必然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因此,不论是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逐渐认识到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分析数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试图寻找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数学知识在会计教学中应用情况分析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经法规、会计报表、成本会计、税收基础、会计电 算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这些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用到了数学知识。如果我们以所用到数学知识的数量和难度为标准来将这些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则第一层次的课 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报表;第二层次的课程主要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收基础和会计电算化;第三层次的课程包括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审计。第一层次的课程所用数学知识相对较少,难度偏低。其中财经法规几乎用不到数学方法;基础会计和会计报表所用到的仅仅是数学的一些基本运算,如加、减、乘、除、百分数等;此外还会用到一些数学概念,比如基础会计中讲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凭证等概念的关系时,就会涉及到集合的概念。第二层次的课程所用数学知识相对较多,难度适中。一般会涉及到集合、数列、平均数等概念和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例如,财务会计课程中: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之一年数总和法,就会用到等差数列,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殊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成本会计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之一---代数分配法要用到多元一次方程组;会计电算化中:在自动生成转账凭证时,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定义公式,生成会计报表时也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定义计算公式和审核公式;税收基础中:针对每一个税种,学生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税法规定、会计知识和数学方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计算复杂、灵活、多样。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层次的课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较多且难度较大。主要会用到乘方、开方、倒数、函数、等比数列及其求和、极限、概率、求和、加权平均数、期望值、方差、标准差、平均差、全距、正态分布、回归分析等。审计课程中的抽样技术涉及统计和数学知识。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数学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取消或减少数学课 会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会计教学工作中感受到,站在学生的角度,会计专业课的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按照从易 到难的顺序来排列,基本上是财经法规、基础 会计、财务会计、税收基础、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其排序结果和上文中的三个层次几乎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数学课教学质量是影 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
二、会计专业学生数学程度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有些中职学校取消了一些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如管理会计和审计等。如前所述,这两门课程用到的数学和统计方法较多。取消了这两门课程,数学是否不再是专业课的障碍了呢?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生计算能力差,做题速度慢,准确性低,缺乏对数字的敏感度。在理论教学中,往往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专业知识,但在实训中,学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均不太理想,也就是说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对计算器依赖性很大,没有计算器,就不想做题,用计算器也仅仅是解决一些加减乘除的问题,对于计算器的其他功能知之甚少。也就是说,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较差以及对计算工具的不熟悉直接影响到了专业课程的实训效果,而对数字具有较强的敏感度是一个会计人员必不可少的基本功。第二,对于一些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善于应用。比如说,学生在数学课上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但是在学习固定资产折旧的年数总和法时,还要死记硬背书上的公式。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特殊的等差数列,学生在数学课上会用,而到了会计课上却不会应用。再如学生很早就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但却不能理解辅助生产费用的代数分配法,而其就是多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学生虽然掌握了数学知识,但是不善于用它解决会计领域的实际问题。这就说明,数学教学没能和会计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造成学而无以致用。第三,没有掌握专业课程中用到的数学知识,直接导致专业教学难以进行。一些专业课程中用到的基本公式需要数学推导。比如,财务管理课程要用到大量数学方法。其中,在学习资金时间价值时就需要我们运用等比数列求和的知识来推导计算年金终值、年金现值等的计算公式。再如风险的衡量要用到概率、期望值、方差、标准差、正态分布、置信概率、置信区间等数学和统计的知识。而学生对于这些数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财会/审计 98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造成专业知识的教授难以进行。
三、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根据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要求,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以供数学课程改革参考:
1、强化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业务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会计离不开数字,一个小小的数字差错就可能导致错误或虚假的会计信息产生,因此一个会计人员必须对数字保持较高的敏感度,不但要能尽量避免差错,而且要能够及时发现错误。计算机的普及不能代替会计人员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高难度的数学运算,但是会计中用到的大量的基本运算能力是每个会计人员必需的,因为增强基本运算能力不仅可以高效率的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大大加强会计人员对数字的感觉。强化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比如说在数学课中可以增加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珠心算、乘法十九段等;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对计算工具的使用,比如计算器、计算机和算盘。计算机和算盘可以设专门的课程,而对计算器的训练使用可以放在数学课中进行。
2、根据会计专业需要,按照培养目标分层次编制会计专业实用数学教材。首先,归纳会计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中所直接用到的数学 知识并将它们按照易难程度排序,作为会计专业实用数学教材的基本内容,但是这样归纳的数学知识可能会是割裂的、散乱的,因此还要将其他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加入进来起到连接、贯穿的作用,以保持一个符合逻辑的完整 体系;其次,要按照培养目标分层次编制会计 专业实用数学教材。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对象基本分为普通中专、对口升学和三加二。因为不同对象的培养目标不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对数学课程内容的要求也不相同。目前普通中专会计专业课 程的设置主要是本文所述第一、二层次课程和第三层次中的财务管理。因此,自编实用数学 教材应以涉及这些课程的数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增加专业课程中的实际案例,以此做到以专业课为导向、目标明确的数学教学。对口升学班的学生还要继续升学,因此应以普通高中数学教材为主导来进行数学教学,会计专业课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要做重点讲解,并结合具体的会计案例让学生加强练习。三加二班的学生,专业课程包括了以上三个层次的课程以及其他如财政与金融、统计学、西方经济学等与会计有关的课程。因此,编制实用数学教材涵盖的内容要比普通中专实用数学教材面广。
3、应结合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实用数学是为了服务于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要学会相关的数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将其应用,来解决专业课涉及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方法的同时,应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自己分析如何运用这些数学方法,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总之,数学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必须改革现有的数 学课程体系。应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会计专业教学需要,通过编制数学实用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兴趣,来改变数学难教、难学的现状。让数学成为会计专业教学的有利助手。
第二篇:分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中职会计专业在中职教育中已经发展了数十年,在社会中的贡献也很大,虽然这一专业在中职院校中磨砺多年,但随着社会更新换代变化越来越大的情况出现,之前的中职会计教学已经不能赶上步伐,无法满足现代新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专业人员。所以,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引入项目教学法就可以超越传统方法,提升中职院校对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会计人才类型。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会计教学;应用策略;作用
一、引言
随着社会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全球信息化、经济化时代到来,会计专业在这个社会中的应用变得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也变得十分重要,几乎在各行各业中都要有会计人员的存在。中职会计教学在会计教育中奠定很好的基础,但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教育事业中,中职院校要想培养出更为专业更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就必须对以前的理论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此时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二、项目教学的概述
项目教学法,就是模拟一个项目,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而完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说来,就是由老师根据要交给学生们的理论专业知识而设定相应的项目情景,将这一项目分配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对这个项目进行分析数据,整理资料,收集各种信息,最终老师根据学生们手机到的各种信息的数量以及相关度来进行判断评价。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项目教学法主要就是老师给学生一个项目,并且给学生赋予不同的角色,比如出纳人员、会计员人员等,然后由他们一起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这个项目进行分析整理,展示填制完成的记账凭证、日记账、余额调节表等相应的会计成果,最终由老师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们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消化。
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确定项目目标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就先要由老师根据同学们当时所学章节内容选定合适的项目,并且对处理这个项目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很明确的界定。这一目标必须能紧密结合学生们现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保证这个项目是完整的,并不只是为了达到教学任务。所以,该项目的选取既要能够被学生们认可同时也要在学生们现阶段所学专业知识范围内,项目难易程度应该合适,不能太简单就像做一个简答题一样,同时也不能花费学生太多时间而给了他们太大的学习压力。
(二)选择项目任务,分组合作
在会计项目中,有着很多种的项目划分,因为会计工作比较广泛,可以进行成本核算、工资核算、出纳、固定资产核算、报表编制等多种工作,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轮流选择不同的会计工作类别进行不同的分组,然后每组人员根据自身的性格、特长等进行分工合作,担任不同的角色,一起合作完成对这一个项目的某一个工作。同时在进行角色分配时应该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该项目任务中来,同时,每一个人之间又应该相互联系着。
(三)老师评价
学生们在对各自组别中的项目进行分析整理完成任务后,将自己组员的成果结合起来,整理成最终的任务成果,然后将成果展示给老师。老师就应该对学生的成果进行仔细判断,对成果中的不足老师应该提出来,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在学生们困惑时,应该悉心为他们进行解答,让他们都能明白。最后,老师们可以对每组的表现做一个评价打分,让学生们更有激情参与并投入到这种任务中来。
四、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作用
(一)学生们能有更强烈的合作意识
项目教学法通过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在实践中促使学生去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常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久而久之就使得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的学习中都会注重合作意识,面对一些需要合作完成,都会很主动去寻找队友,并积极的完成,而不是独自一个人想办法。所以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更加的生动有趣,经常需要做一些实践活动,所以学生是非常愿意去参加的,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了理论知识,而且对理论知识会有更加深入的思考,所以这样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的很愉快,这样学生就愿意去学习,所以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主动的姿态去学习。这样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同时也是他们的学习效率更高。
(三)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己独立去解决,而不是等待老师来帮助其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会教授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就是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与其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能从多方面去思考,不断地去寻找新的思路,不断地有新的想法,所以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而不断推行,教学方式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啊,项目教学法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推行。
参考文献:
[1]郑静嫦.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19:124-125.[2]陆莺.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3:217-218.[3]党晓磊.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84:159.
第三篇:角色扮演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角色扮演式的教学方法能配合会计实训课程中需要的各种实践情景模拟,力求使学生在亲身体会的过程中对于实践操作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是在会计实训课程中较好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中职会计;角色扮演;对策
一、角色扮演法及其特点
角色扮演(Role-playing)是一种情境模拟活动,也就是说,角色扮演是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由教师或教导者来营造一个与该职务实际根据相似的情景环境,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情境性。角色扮演法根据建构主义情境教学理论,以真实事例或者问题,确定教学内容和过程,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和引导学生共同体去体验、感受、探究和解决问题。
2.主体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全面依靠学生才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角色扮演法的最大特点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通过扮演角色,完成一系列角色的业务操作,获得了知识和技能。
3.互动性。角色扮演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的重要区别在于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以所扮演的角色的身份互相交流,在互动中站在角色的位置上,通过完成角色的工作任务,从而体验角色的心理,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二、角色扮演法在会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一)准备工作
1.实训材料准备。准备会计实训所需要的日记账、总账、明细账、材料账、科目汇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会计凭证、实验报告等实验材料;封皮、账绳、剪刀、胶水、装订机等装订用品。
2.角色设置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角色,一般财务部门至少有会计主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四个角色。也可根据实训教材需要设置往来核算会计、财产物资核算会计等会计角色。
3.角色分配准备。分组后,教师应和学生讨论每个角色的核算内容、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根据学生的喜好,由学生自己讨论适合的角色,或是由教师从学生中选择角色参与者。
(二)创设情景,提出任务
首先创设情景,播放一则关于某企业领导挪用公款被判刑的新闻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出思考问题“如何防止货币资金发生差错、丢失或被贪污挪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货币资金清查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任务。学生按每4人一个小组,每组分别设清查组长,出纳员,清查员,会计员四个不同的工作岗位。教师指导学生自行查找各工作岗位的操作指南,准备有关的财务报表,如清查工作岗位表,出纳日记账,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资料,每个小组选出组长一人,由组长进行岗位分配,然后向各成员说明岗位职责,所需填写的表格,以及在清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设置角色时,既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又要模仿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因此,在设置角色时不宜过多。主要是与财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然后让学生仔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对岗位角色做出正确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在扮演中能更好地各施其职,让模拟单位顺利运转起来。此外,在适当的时候应组织岗位轮换,使学生体验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职责及其联系,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三)角色扮演,分解任务
任务:银行存款清查。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模拟演示取得“银行对账单”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出纳员的实际工作流程。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思考两者余额不相等的原因,从而引出“未达账项”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查找未达账项。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为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遗漏。对于这个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小组讨论等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未达账项的类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最后,教师再展示一张“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让学生在找到未达账项的基础上填写完整,并归纳出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原理。
(四)总结评价,展示成果
评价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形式。由各组成员结合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如??填写工作质量评估表,邀请学习小组上台展示所填写的会计报表,全班共同交流评价,对工作成果提出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对本次任务进行综合评价。在这节课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熟悉了实际的工作程序,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角色扮演法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方面:教师作为课堂的领导者,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课程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还要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能够及时将学生的重点放在实训上,避免出现学生将角色扮演当成一种游戏而偏离了学习的目的。
2.学生方面:学生要真正做好角色扮演,就要对自己即将扮演的角色有充分的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考虑范围等,都要符合角色的特点,才能让整个实训课堂更加真实。
3.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无论从工作还是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人都是属于集体中的一员,良好的团队意识才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赢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建立其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健.角色扮演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77-78.[2]陈晓梅.中职财会教学中角色扮演法实施路径探究[J].才智,2015(5).
第四篇:浅谈高等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等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充分地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兴趣和能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关键词:高等数学;应用能力;实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189-02
数学教育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当代著名数学家、教育家、Wolf奖获得者H.惠特尼指出:“学数学意味着什么?当然是希望能用它,最好的学习就是用,并且古今皆知仅在你有自己的想法时才有真正的学习.”著名数学教育家H.弗洛登塔尔指出:“数学源于现实,并且用于现实.”众所周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可惜只能有部分学生参与这项竞赛.为了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充分地、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兴趣和能力,最根本的还需要从课堂教学做起,教师在讲授高等数学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下是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不同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几个例子.一、微分学内容的应用
例1.有一个滑雪场的坡面是光滑曲面∑:
在坡上的点P
处有一运动员,问运动员从该处沿什么轨迹下滑时的路径最短?
解:本题需要掌握梯度的概念和含义.设下滑的轨迹在xoy面上的投影为L:y=y(x),记坡面函数为z=f(x,y),则由函数在一点的梯度与过这点的等值线、方向导数间的关系可知,L在(x,y)处的切向量与等高线(m为常数)在该点的法向量平行,也即与函数z=f(x,y)在这点的梯度方向平行:
故所求轨迹为
例2.一个毛纺厂用羊毛和兔毛生产A、B、C三种混纺毛料,生产1单位产品需要的原料如表所示:
三种产品的单位利润分别为4、1、5元/单位.每月可购进的原料限额为羊毛50000单位,兔毛80000单位,问此毛纺厂应如何安排生产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解:本题是条件极值问题.设每月用所购原料生产出A、B、C三种混纺毛料各x、y、z单位,则每月所获利润为:
f=4x+y+5z(1)
x、y、z应满足的约束条件为:3x+y+4z=500002x+3y+4z=80000(2)
和x≥0,y≥0,z≥0
(3)
由(2)可得:x=-8t+104y=-4t+2×104z=7t(4)
将(4)代入(1)得:f=-t+6×105(5)
将(4)代入(3)得:0≤t≤×104(6)
由(5)、(6)两式可得,当t=0时,利润取得最大值f=6×105,即当x=104,y=2×104,z=0时.所以毛纺厂应该不生产C混纺毛料,把全部原料用来生产104单位的A毛料,2×104单位的B毛料,所获利润最大.二、积分学内容的应用
例3.一“龟形”小岛上各处高度为z=200(1-)(单位为米,水面对应z=0),欲在高度小于150米的小岛坡地上全部栽上树,每树约占地4平方米,问至少要准备多少树苗?(结果可用式子表示,最后的运算可省略)
解:本题是求曲面面积问题.小岛在高度小于150米部分的表面积为
因此要准备的树苗总数约为.例4.一辆汽车由正圆台形山的脚部沿盘山公路向山顶行驶,平均速度为40公里/小时,若视公路为一条光滑曲线,该曲线上任一点处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rcsin,已知山底半径为5公里,山顶半径与山高均为0.5公里,求汽车到达山顶边缘所用的时间.解:本题是求盘山公路的长度,即求光滑曲线弧长的问题.建立坐标系如图1.设曲线的参数方程为x=x(t)y=y(t)z=z(t)
其中z(t)随t单增,0≤t≤t0(t表示垂直高度)曲线在点(x(t),y(t),z(t))处的切向量为1={x',y',z'},xoy平面的法向量为2={0,0,1},由已知条件:
注:由求解过程可看出,路程S与山的上、下底半径无关,进一步,路程与山的形状无关,只与山的高度以及盘山公路的倾斜度有关.参考文献:
[1]袁震东.数学建模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姜启源.数学建模案例选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段勇,黄廷祝.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线性代数课程教学[J].中国大学数学,2009,(3):34-35.
第五篇:PowerPoint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PowerPoint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PowerPoint作为一款简单高效的课件制作软件,具有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图文并茂、修改自如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中职课堂教学中。根据笔者的实践教学和调查研究,PowerPoint在实际课堂教学应用中有优势也有不足。本文阐述了如何设计制作精彩实用的PowerPoint课件,并在课堂教学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探讨。
关键词:PowerPoint;中职教学;课件制作;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TP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139-2
0 引言
今天,信息化教学已经基本普及中职课堂教学中,其中PowerPoint作为一款简单高效的课件制作软件在信息化教学中担任了举足轻重的主要角色作用,它制作课件入门容易,上课操作方便,它既可以展示图片又可以插入视听,还可以进行超链接和动画设计等,毫不夸张地说一个PPT课件可以包罗万象,蕴含了海量的信息。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清楚认识到PowerPoint只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如何更好地把教学设计思想和理念通过PowerPoint这个载体传递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学生听课转化率,这对教师的PPT课件制作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鉴于此,首先笔者就如何制作实用精彩的PPT作简单阐述,接着对PowerPoint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本人浅薄的探讨。
如何制作实用精彩的PPT
1.1 重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具有逻辑性
PowerPoint的英文原意就是“重点”“要点”。制作幻灯片前教师需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梳理教学环节,对整个课件所展示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提炼,保证每张幻灯片只能有一个重点,所有的幻灯片又是逻辑连接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相互联系又各具亮点,总体上突显教学目标。
1.2 课件设计风格统一
PPT设计的最高原则:简单+明了,简洁即美。简单,就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明了,就是清晰的内容含义。教师围绕每张幻灯片的重点,提炼出关键词,加以适量图片,有留白。通过对母版编辑进行整个PPT课件中Logo、Slogan、Page的位置统一安排;通过对幻灯片主题的选取,基本保证整个课件的背景风格统一,干净清爽。
1.3 字体和颜色
PPT课件中宜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不建议多用艺术字,字体要求不能小于28号,要简单醒目,多用宋体、黑体和隶体。每张幻灯片不大于6行字,这样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看清课件中文字,有效获取重点信息。教师在进行颜色选取时要考虑:整个PPT不超过4种颜色,不要混淆代表特定关系的颜色,尽量用同系列颜色(冷/暖),不要自造颜色,而应用屏幕取色器,照顾色盲人群,特别是字体颜色与背景不能相同或相近,造成学生视觉上的模糊,是最大的教学效果打折。
1.4 可视化思维和表达
有人说过:一副好图胜过一千句话。所见即所得。教师通过插入合适的图片可以更加直观快速地吸引学生视线,刺激学生学习情绪,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这时,往往不需要教师更多的语言,让视觉说话。充分利用PowerPoint强大功能,可以制作出图文并茂、视听齐全、具有动画效果的精彩实用的PPT课件。PowerPoint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忽视传统教学方法
用PPT课件在课堂上教学,可通过图文并茂、视听齐全、具有动画效果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空间上限制而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它不能取代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将二者恰当地联合起来。可是有些教师不考虑教学内容特点,整堂课都使用PPT,妄想用图片、视频、动画等由教师“直接”给予“结论”。比如,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二极管的特性》这节课中,教师制作的PPT课件中有文字,有二极管图片,有二极管的特性曲线图,有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演示,但是如果没有让学生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的好坏这个实验环节来真正体验二极管的特性,这节课肯定是不成功的。在中职教学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需要教师把PPT课件和传统的实验课或者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既有视听刺激来创建教学情境,又有自身体验来理解掌握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2.2 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教学,都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PPT课件教学中,有些教师成了电脑的“操作手”“放映员”“播音员”,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归纳小节都只用幻灯片展示,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见到文字和影像,这种“只见屏幕不见人”的做法,势必影响教师聪明才智的发挥和教学艺术的展示,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也肯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使用PPT课件教学时,应清楚认识到PowerPoint只是教学辅助工具,教师才是课堂的灵魂,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时间,适当安排学生活动,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的组织、引导和控制作用,引导学生探究式和体验式等多种学法学习,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在2015年4月在教授《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制作案例教程》时做过比较:在中职1404班完全采用PPT课件上《设置动画效果》这节课时学生听课率分别为前10分钟是90%,第20分钟是50%,第30分钟后是10%,课后教师检查学生制作PPT的设置动画效果水平时,只有40%的学生完成教师预期目标,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中职1405班上同样内容的课,前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把设置动画效果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和技巧传递给学生,通过学校机房主机教师端系统把学习任务和制作PPT的素材分发给学生,剩下的30分钟内学生自己动手在电脑上完成任务,90%的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任务,教学效果良好。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PPT课件时,应考虑课程特点,以人为本,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讲授为学习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学为学生服务,课件作为辅助工具为教师教学服务。
2.3 还需注意的几点
①PPT课件制作完后一定要做整体的检查和修改。这个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错误和理顺教学思路,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展开做好准备。
②课堂上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并就情况可对PPT课件随时做适当的调整。如增减PPT课件在课堂上的使用量,增加实验课或其他与教学相关的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修改PPT课件,主要是根据课堂使用情况,应做到更多的对课堂进行反思,以及反思自己的PPT课件的适用性。
总的来说,PowerPoint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开发要字教学理论指导下,结合教师自身和课程特点来展开,不能简单了事,要依赖教师在自身工作中不断地实践和不懈地探索。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个过程,任何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在这个过程中都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图文并茂、视听齐全、具有动画效果的精彩实用的PPT课件使教师把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原理和过程有效展示并传递给学生。但课件不是一节课的全部,整个课程仍然以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所以,教师不必把课件做到面面俱到,更不能把学生思考的问题轻易地展示出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是通过课件的展示来创建学生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的主导探讨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总之,任何技术手段和方法归根结底在于人。要想更好地把PPT课件应用于中职课堂教学之中,要想更好发挥PowerPoint技术对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小明著.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53-165.[2] 郭燕著.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制作案例教程[M].北
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149-163.[3] 布丽姬特?贾艾斯.黄国强,林晓兰,徐愿译.认知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