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体罚现象的若干思考(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3:2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教师体罚现象的若干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教师体罚现象的若干思考》。

第一篇:关于教师体罚现象的若干思考

关于教师体罚学生的若干思考

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频繁地被网络曝光,由此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思考。那么到底何谓体罚、教师到底该不该体罚、以及教育应不应该出现体罚等相关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个人认为体罚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实施一定的惩罚并且让其受到伤害的一种不理智不科学的行为,例如最常用的罚站、下蹲等。有些老师为了避免直接体罚就采用间接体罚的手段来实现批评教育的目的,比如罚抄、侮辱、扫地一周等。由此可见,老师体罚的方式和手段是多元化的。那么教师为什么会有形式多样的体罚方法呢?我想原因不是单一的,可以从学生、老师、社会等三个方面去思考。首先,学生作为当事人肯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众所周知,现在新时代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平日里万千宠爱于一身,不懂纪律,缺乏文明礼貌,以至于在课堂上随心所欲,毫无纪律可言,这无疑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挑战了老师的权威,由此导致了老师的相应体罚。虽然相关教育法律规定,应该保护未成年人,但是老师的体罚也是事出有因,试想如果每个学生都听话,表现很好,体罚还会存在吗?所以学生也应该为教师的体罚承担责任。其次,体罚的出现教师肯定也有一部分的原因。例如教师法制观念淡薄,虽然法律明文禁止不可以惩罚学生,但是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都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就会使得教师体罚学生缺乏相应的约束。此外,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权利欲望也是原因之一。老师认为若学生犯规违纪得不到相应的批评和体罚便是对自己权威的一种亵渎,从而有可能导致以后无法管理课堂和班级,所以体罚呼应而出。最后便是社会的原因。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社会思潮盛行,学生受到了“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自然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得没那么认真,相应的犯规的次数就会增加。同时由于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各界大部分人认为“黄金棍下出好人”,家长在某种程度上是支持教师体罚学生的,只要不出现严重的后果,惩罚学生是被默许的。加之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摧残下,老师为了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要求也会相对较高,只要作业做不好或者分数少了都有可能被老师体罚。总之,体罚现象的出现绝不是某种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各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并且还会造成以下几点弊端:第一,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虽然教师用体罚的方式让学生短暂性的认识到了错误,但是效果并不久远,因为学生并没有从内心真正诚服于教师的人格魅力,甚至有可能对教师产生厌恶和憎恨的情绪,显然师生关系是无法真正实现和谐的。第二,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当教师一直用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时,班级会形成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的气氛。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第三,难以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会对抗压能力比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焦。综上所述,体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一定不良影响的,但是写到这里,教育真的不需要体罚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虽然网络上曝出了大量的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但是同时也有学生辱骂教师,劫杀教师的现象存在,所以教育是否应该存在一定的体罚措施,这里应该有一个问号存在。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坚决反对那种盲目的惩罚,但是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教育不能缺少体罚,体罚也是另外一种教育形式。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惩罚的教育思想一直都存在。在国内,《易经》认为,在小孩启蒙时期适当的“小惩”可达到“大戒”的效果;再比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戒尺不只是一种威严和专政,还让他懂得了社会上存在着法律法规,伴随着他一生的成长,给他鞭策,促他反思。同样,在国外也可以找到相关理论。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专门用一章来论述惩罚。他认为: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的,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他以“树木如果不去常加修剪,它们便会回复到它们的野生状态”

【2】

【1】

做例子,强调惩罚的重要性。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对惩罚作了精辟的论述。在反对过度惩罚的同时,洛克也认为不能放弃惩罚,而且在特殊的情况下,即顽固或公然地反抗时,还要借助棍棒惩罚。即便以尊重儿童著称的现代教育学家杜威也认为:“儿童必须或者像一个整体统一的人那样过他的生活,„„必须接受有关领导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4】【3】

综上所述,体罚的教育价值是不能被完全抹杀的。在今天,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对儿童的爱和尊重,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体罚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因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参考文献

〔1〕马卡连柯(苏),《教育诗》, 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2〕夸美纽斯(捷克)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约翰·洛克(英)著,徐诚、杨汉麟译,《教育漫话》,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4〕杜威(美)著,王承绪译, 《民主主义与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用爱坚守师德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职业道德,教师也不例外,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师德。这些年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浸染和教育产业化的诱惑,一些教师背离职业操守、忘记育人宗旨、淡化师德意识,唯利是图者有之,学术造假者有之,性侵学生者有之,收受礼金者有之,争权夺利者有之,贪污腐败者有之,使得教师的负面新闻满天飞,教师的形象一落千丈,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迅速“妖魔化”,为此教育部还出台了“红六条”、“红七条”,督促老师恪守职业道德。那么到底什么是师德呢,包含了哪些内容,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工作后,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是一个良心活”,一语道破师德的真谛那就是爱。你对学生有多少的爱,你就会付出多少的艰辛,对于这点我相信每位老师都能感同身受。首先我们作为一个人,就应该有爱。没有爱的人就犹如行尸走肉,是冷酷无情的,生活更是一片阴暗和凄冷。一个有爱的人,才能爱他人、爱生活,爱生命。一个普通的人都应如此,作为一个教师更应如此。正如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程今吾说:“教育要热爱教育对象,应该像父母之于子女,农夫之于土地一样有着深挚的热爱”。以前人们总爱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园丁”、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等比喻来形容老师的伟大,从这些词汇中我们能感受到社会各界对老师的认可和尊重。而当今社会,几乎听不到诸如此类的赞美了。究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肯定有老师自身的因素。换言之,某些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学生的爱,因而导致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行为出现,例如体罚、辱骂、打击、挖苦、讽刺、罚抄等。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上海教育界老前辈吕型伟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由此可见,爱对学生以及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教师,第一要义是对学生充满爱,而不是相应的教学能力和技巧。只要有爱,相信每个人老师都会是教学能手。但是教育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有了爱之后如何去爱这是一个更加关键和重要的问题。就如桂贤娣说:“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即智慧的爱,得体的爱,恰到好处的爱,能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我认为要想实现真正的爱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爱是尊重、理解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学生也不例外。相对学生而言,自尊心更是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要想保证学生自尊心的完整就需要老师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徳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在其《青年心理学》中写道:“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少年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加之老师习惯性的用自身的观点和目光去看待学生的行为方式,也就是所谓的“代沟”,显然易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发生。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尤为重要。要想实现理解可以从很多小事入手:比如在课堂上不大声训斥说话或者做小动作的学生;或者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更多的做到“贴近”学生,因此理解学生也是多角度、全方位的。

第二,爱是严格要求学生。虽然教师应该爱学生,但是爱得适度,不能溺爱。也就是所谓的“严师出高徒”。若过分溺爱会让学生形成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变得自私自利,这显然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所以,教师在对学生施爱时,必须做到严格要求学生,爱严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只有把严和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浇灌学生之花,才能真正助学生成才。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具体如下:首先是严而有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必须得是有理有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否则就会范方向性的错误。其次是严而有度。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之后,从实际出发,不能过高要求学生,也不能过低要求学生,不然严格要求将会变得毫无实际意义。然后是严而有方。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时,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让学生表面服从,内心却是抵触的。最后是严而有恒。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贯穿始终,不能反反复复,否则将不利于学生行为意识的养成,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例如文明礼貌教育:坚持让学生见到老师问好,跟同学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并且适时进行提醒。相信坚持下来,学生的行为用语和行为习惯将会得到大大的改善。

第三,爱是关心爱护学生。学生脱离了父母的暖巢以后,老师的关心爱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老师应该把学生牵挂于心中,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的学习健康等各个方面,当学生的尊严权益受到侵害时,教师应该挺身而出,救学生于危难之中。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爱戴的老师。

作为老师,如何对学生充满爱,如何去爱学生是我们一直都应该谨记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效仿桂贤娣每周的“三问”即“一问你爱你的学生吗”“二问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三问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来时刻鞭策和敲打自己,最终驻守师德之魂-爱。

第二篇:对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思考

对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思考

体罚学生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原因何在呢?

首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所总结的成功之道是:棍棒出孝子;教不严,师之惰。特别是面对调皮学生,似乎是除了体罚,别无选择。甚至连许多家长也认为,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只要不太过分。

其次,是教师的心态不健康。经常体罚学生的教师往往都是权威意识和名利意识很强的人。或者是师道尊严,认为教师对学生具有生杀大权;或者是名利心太强,不允许学生有错误。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往往导致对个别不听话的学生“恨之入骨”进而“大打出手”。另外,被体罚的学生往往是差生,他们的言行有时实在太过分,令许多教师感到“教师难当,书难教”。稍不理智,就容易酿成体罚事件。

但不管什么原因,教师体罚学生是不对的。它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严重伤害了未年人的身心健康。

作为一个有二十余年教龄的中小学教师,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避免和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一、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

我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育行政处罚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都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教师体罚学生,不仅有悖职业道德,违背教育规律,而且是违法侵权行为。违法行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进行心理换位,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想一想。

体罚是一种粗暴的行为,它不仅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而且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受体罚的学生,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老师也经历过学生时代,说句心里话,你愿意接受体罚吗?假如你现在也有子女读书,孩子经常受体罚,你会怎么想?如果教师都能这样进行心理换位,将会减少许多体罚事件的发生。

三、注重师德修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

现代教育观提倡以人为本,提倡教育服务意识。在教育过程中,不管遇到多调皮的学生,不管遇到多难处理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仅要把学生当成人格平等的朋友,而且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想到中小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不可能会没有错误,教师应该宽容他们,给他们爱,要学会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温暖其心灵,用精神甘霖去洗涤他们思想上的污垢。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也将成为他们对待我们和别人的方式。所以,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道德。

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教师不会体罚学生,但愿体罚学生的事件远离我们的校园。

第三篇: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一、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中已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但是,还是有少数教师我行我素,照罚不误。这是因为,这些教师太迷信体罚的管理功能,忽视适当的体罚,可以起到警戒作用。但是,体罚既是有伤害性的行为,自然得有个度的要求,还有个动机要求——警戒。在小孩子逐渐长大,逐渐具有理解是非好歹的能力时,说服性的教育和感化性的教育是方向和最终手段,而体罚作为适当的辅助手段而应逐步取消。我个人认为体罚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让学生打扫卫生,做一件有益于班级和同学的事,写检讨等等。体罚最重要是让学生警醒以至于不再犯,而不是发泄老师心中的愤怒和不满。体罚也可以人性化性,不一定是肉体的惩罚,而且体罚学生时不应该带有蔑视、不尊重和残害的成分。

教师总以为自己在校绝对权威不容冒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处罚,是因为学生的行为妨碍了自己预设程序的进行。所谓“双边活动、启发性原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已是空中楼阁。由于教师放宽了处罚的范围,由于教师无力创设使学生轻松自如的环境,所以他们就在课堂内外频频实施体罚,给教育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危害性极大。

1、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这就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反而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经常体罚会提高学生对体罚的极度反感,学生对体罚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对体罚的敏感。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往往又要加重体罚,这样就导致体罚的恶性循环,带来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

4、体罚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

我个人认为惩罚要有度,教育要有爱,爱要善于欣赏,爱要善于引导,爱还要善于感化,爱同样需要“惩罚”!但要温柔地惩罚,用爱的艺术托起生命的厚重,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源泉,有

了爱才有教育的生机。尽管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没有爱的教育却是不成功的教育。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特别是在育人方面应该学会艺术的处理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解决。很多时候学生的心理是很敏感的,需要老师细心的呵护。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的犯错,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所以对于学生的错误老师应该学会宽容和理解,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

体罚也应该从学生的性格和犯错程度入手,每个学生的性格和抗挫能力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就像做衣服一样量身定做才是最合适的。首先,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委,问清原由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处罚学生;然后从他们的性格入手,用适合他们性格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不能光用打人和体罚,这样不仅违法,而且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也降低了老师的人格。体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怎样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

事实上,教育学生只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老师,也就是“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老师,学生心里只有憎恨。作为教师应有一种奉献精神,在工作中,我认为应该采用以下措施:

1、“软方法”处理。体罚必然引起更严重的师生冲突,自己生气不说,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妨使用试用“软方法”处理。面对学生故意的对抗行为,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以显示老师的权威,而是调整消极情绪,运用教育机智,不仅避免了师生冲突,融洽了师生关系,带使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并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真可谓一举多得。

2、表扬式教育。教师在学生违规时,应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方法,使学生心服口服,而不是一味地去体罚学生,收到较好的效果。

3、即兴教育。即兴教育,即把学生错误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迹。例如有位班主任在下课时发现几个同学把扫帚当作棍转,他走上去不予批评,而是说:“你们连下课都为班级做好事,打扫班级卫生,真是难能可贵。我相信你们的扫地水平一定不错吧,今天放学后,你们再为班级做一次好事,怎么样?”这几位同学高兴地接受了教师的处罚,同时,也领悟到拿扫帚玩是错的,而打扫卫生是对的。

实践证明,每个同学都会犯错误,但希望老师用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材。

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

每次作业总是能发现或多或少的错误,作为低段的任课老师,该怎么办?静下心来面对这些错误,发现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总会犯些错误,但学生犯点错误不足为奇,关键是我们做教师的如何对待那些犯错误的学生。当学生有不正确的言行或不良习惯时,老师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听之任之,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和教育。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有一些教师不能正确地对待犯错误的学生,非打既骂,对于学生为何犯了错误,不闻不问,只是一个尽的责备学生,结果是教师出了气,学生不服气,这样的批评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有的老师对犯错误学生非打即骂,有的老师则是放任不管,这些方法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方法。打骂是不尊重孩子人格的做法,会严重挫伤学生改正错误的积极性;而放任不管只会使孩子越来越放肆,行为越来越不受控制。

批评作为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教育艺术,作为教师要善用批评、少用批评、要用正确批评过我们高明的批评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育效果,让每名学生的童年记忆少一些批评的阴云,多一些表扬的阳光吧。

第四篇:浅议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范文

浅议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东辉学校 张万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不时被媒体曝光,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作为任何一名教师都非常清楚,体罚是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我国法律也严厉禁止教师对学生的体罚。然而,为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呢?

一、何为体罚与变相体罚

体罚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伤害学生身体或心灵的行为,体罚是处罚儿童的错误教育方式。教师用体罚的方法来处理违反纪律的同学也应称为体罚。

变相体罚是指用上述体罚方式以外的其他形式来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同样会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心灵。

体罚的危害在于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一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的侵权行为。罚站,罚抄作业,打手心,煽耳光等是其常见形态,讽刺挖苦之类的心罚则更具有隐蔽性。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下,有的教师把体罚当作提高成绩的绝招,逼迫学生学习,搞棍棒教育。

二、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体罚”的故事重演呢? 造成体罚学生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既与学校的管理有关,与学生有关,还与教师心理健康、法制意识、传统观念和当前教育的“指挥棒”等有关。

(一)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封建教育的流毒所致,至今还存在诸如:“不打不成才”、“教不严,师之惰”等教育思想,当今教育明令禁止体罚学生,并上升在法律的高度,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对那些调皮的学生,似乎除了体罚,别无选择。

(二)当前教育政策的作用

目前,仍然存在以学生统考成绩给学校排名次,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师工作质量的倾向依然严重,学生的考试分数仍是教师晋职晋级,评优评模的决定性因素。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强人所难的做法时有发生。有压迫就有反抗,有反抗自然就有体罚。

(三)学生的无知,教师的无奈

1、学生“懒、惰”现象突出。农村很多中小学生特别懒惰、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如不采取“措施”,学生就不会去完成,另外,面对一些老师把学生“管住”了,考试分数就上去的现实,更多老师受到挑战,也就效仿,对懒学生、贪玩学生采取“措施”。

2、故意捣乱,与老师对抗。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原因,他们的攻击性很强,面对老师的善意相劝,他们往往认为是老师无能、懦弱,他们常常会置学校的校纪校规于不顾,置教师的权威与尊严于不顾,一意孤行。且这类学生具有很大的带动性和影响力。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学生及时进行“管束”。一方面渲泄老师压抑的情绪,更主要的还是想杀鸡儆猴,以警效尤。

(四)教师的心理问题,行为失控

目前中小学教师中有很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状况影响其行为表现。他们的精神状态、生活状态、情绪等都会受到心理状况的影响,有时又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情绪冲动,导致到学生身上去发泄。

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

在这里,我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惩戒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我们在谴责体罚的同时,还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适当惩戒。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班级,都得有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直坚持一个信念,我们不会打骂学生,但我们一定会对违反纪律,违反合理规定的学生予以合理的、制度化的、适度的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教育是软弱的,是苍白无力的。惩戒教育不等于体罚学生,无论从心理学还是教育学的角度看,惩戒都应该有它自己的一席之地,它可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在情感上引起自己的内疚感。适度的惩戒对培养学生的耐挫心理同样也很必要。老师要是对学生连适当的惩戒权都没有,那么我们还怎么去管理学生,我们还口口声声谈什么发展教育。

四、避免体罚与变相体罚所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学习

1、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标。全面发展既包括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体罚学生不仅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同时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2、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改进落后的教育方法。通过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要让教师知道,只有“爱”才是古今中外教育成功的真谛,从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获得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告别体罚。

(二)加强法制教育,规范教师行为

《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明确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体罚学生,不仅有悖教师的职业道德,违背教育规律,而且是违法行为。

(三)结合体罚现象特点 实行评价动态管理

学校必须不断强化动态管理,领导要亲自挂帅、统筹全局,设立领导小组,各层面齐监督、共评议通过评价促师德师风建设。

1、领导检查定时制。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对教师进行定量与定性评比相结合的评定,记录教师在道德中的成绩和不足。不足之处给予书面通知,从而督促教师改正,以达到提高“师德”水平的目的。

2、实行学生评教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评价教师,并让学生提出对教师的评价。

3、实行家长评教师。家长会期间,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由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各班级发放调查表,收取调查表,做到家长与被评教师完全隔离,给家长们一个自由评议空间。

(四)加强心理疏导,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1、当今社会,现代化的生活紧张和繁忙,社会竞争激烈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压力。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一些教师便产生了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要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调整自己,使自己保持轻松、稳定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和潜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价值,积极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融恰师生关系,增强服务意识,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用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他们。

3、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教师角色要求教师不能将烦躁冲动的情绪带入课堂,以免传染给学生。课堂外,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情绪发生迁移。心理学家认为兴趣爱好是心理保健的维生素,通过它可以解除心理疲劳,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综上所述,教师体罚学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是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因此,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人格尊严,杜绝体罚学生行为,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更高要求。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三日

第五篇: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农村中小学和私立学校尤甚,原因既与学校的管理运作有关、与学生有关,还与教师的法制意识、心理健康和传统教育观念等有关,杜绝体罚学生行为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

[关键词]体罚,学生,现象,原因,对策

一、教师体罚学业生的原因浅析

(一)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较深

古语云:“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不打不成才”、“教不严,师之惰”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教育所总结的成功之道。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明令禁止体罚学生,并上升在法律的高度,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面对那些调皮的学生,似乎除了体罚,别无选择,甚至连许多家长也认为,老师不体罚学生,学生就不怕他,就是为师不严,就是教师无能,就不是好老师,给予学生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只要不太过分,家长授意教师体罚,部分家长仍流行“严是爱,宽是害”的思想。

(二)当前教育的“指挥棒”的作用

目前,以学生统考成绩给学校排名次,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师工作质量的倾向依然严重,学生的考试分数仍是教师晋职晋级,评优评模的决定性因素。不少教师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大打题海战,不准出错,做错一题罚抄多遍,写错一字罚写二三十遍等不科学、不具人性化、强人所难的做法时有发生。有压迫就有反抗,有反抗自然就有体罚。尽管它不合法,但它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

(三)学生行为更显“猖狂”,教师无奈亮“杀手”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不懂事,不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有些孩子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在家里娇生惯养;有些“空巢”家庭的留守儿童,家庭对其管教不到位,忘乎所以或自由散漫,给学校或班级的管理带来了危机。

1、学生“懒、惰”现象突出。农村很多中小学生特别懒惰、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如不采取“措施”,学生就不会去完成,另外,面对一些老师把学生“管住”了,考试分数就上去的现实,更多老师受到挑战,也就效仿,对懒学生、贪玩学生采取“措施”。

2、故意捣乱,与老师对抗。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原因,他们的攻击性很强,面对老师的善意相劝,他们往往认为是老师无能、懦弱,他们常常会置学校的校纪校规于不顾,置教师的权威与尊严于不顾,一意孤行。且这类学生具有很大的带动性和影响力。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学生及时进行“管束”。一方面渲泄老师压抑的情绪,更主要的还是想杀鸡儆猴,以警效尤。

(四)侥幸心理作崇

个别教师在体罚学生时,也知道体罚学生是我国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他们的理智并未完全泯灭,只是心存侥幸吧了。

1、自持有理。认为自己严加管教,出发点是对的,只不过是方法过激一点,好心办坏事,问题不会大,就算有事,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2、自认为手段高明。有些教师明知体罚学生是违法行为。却自认为手段高明不易被发现。现在很多教师体罚学生已由“地面战”转为“地道战”。背地里进行体罚,无人为证,就算查起来也可以死活不认账,逃避处罚。

3、“敲敲打打”无所谓,部分教师认为,敲一下,打一下,不要太重,把握分寸,给他们个警告,只要不给学生身体造成伤害,就没什么了不起的。另外,别人体罚学生都没什么事。自己也没有那么倒霉吧,不会有事。

(五)处理不严,放纵所致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体罚学生现象的错误认识和考虑到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导致对教师体罚学生事件的处理往往过宽过软。

1、体罚学生被当成是责任心强。部分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他们都认为只有责任心强。对学生及家长负责的教师才会体罚学生,那些责任心不强,工作马马虎虎的教师才不会去体罚学生呢,自然也就是一美遮百丑,学校领导、学生家长都认为只要不出大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追究,随他去吧,放纵了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

2、教师工作本身具有特殊性,为了维护教师的形象和教师在学生中的神圣地位,同时也考虑便于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好开展工作,考虑到怕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教师体罚学生事件的处理难免就会不到位,学校领导有护短的意识。

3、学校领导为了提高考试排名,对教师是“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论你采取什么办法,只要能把学生“管住”,在把分数抓上去的同时不给领导添麻烦,这样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放纵体罚行为,受罚学生家长虽然也有些无奈,但他们都会认为,如果追究了老师责任,可能会影响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于是也就都忍了,迁就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

(六)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导致行为失控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小学教师中有很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其行为表现。他们的精神状态、生活状态、情绪等都会受到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有时明知对学生没有体罚的必要,但往往又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情绪冲动,那些烦燥不安、神经质等不良心理就会拿到学生身上去发泄。

二、治理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鉴于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的特点及原因分析,从既要治标,又要治本的综合角度去思考,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和教育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农村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封建残余的教育思想倾向严重,思想落后,对体罚学生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的培训教育。

1、帮助他们对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变落后思想,明确教育目标,提高认识。当前,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既包括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体罚学生不仅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同时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那么体罚学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哪些危害呢?一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二是养成学生不良性格的特点,三是助长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所以,靠体罚学生,“管住”学生取得暂时的教育教学效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错语的,是得不偿失的。

2、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倡导“爱”的教育,改进落后的教育方式方法,研究学生的成长历程就会明白,惩罚并不能唤醒学生,只能让学生在迷途中越去越远。通过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要让教师知道,只有“爱”才是古今中外教育成功的真谛,从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获得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告别体罚。

(二)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控制课堂的能力

缺乏教育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刻板,单调是体罚学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水平,使教师能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依法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

我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体罚学生,不仅有悖教师的职业道德,违背教育规律,而且是违法、侵权的行为,违法行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加强心理疏导,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唱”好“三步曲”,首先要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其次要摆正教师的位置和心态,与学生做朋友,做平等中的“首席”,最后做到“心肠热,头脑冷”,对学生要有热心、信心和恒心。

1、当今社会,现代化的生活紧张和繁忙,社会竞争激烈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压力。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一些教师便产生了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要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调整自己,使自己保持轻松、稳定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和潜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价值,积极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融恰师生关系,增强服务意识,在教育教学中不管遇到多调皮的学生,不管遇到多难处的问题,我们都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以人为本,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想到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哪会不犯错误,应宽容他们,用老师美女的心灵去温暖他们,用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他们。教师师从思想上不能产生对立情绪,感情上不要厌恶,行为上不能打击,头脑要冷静,不能冲动。

综上所述,教师体罚学生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是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因此,广大中小学业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人格尊严,杜绝体罚学生行为,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适应时代对教师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法制基础》王悦群主编,2001年11月第1版;

2、《学校管理心理学》程方正主编,2006年12月第2版;

3、《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孟繁华主编,2002年12月第1版;

4、《学校管理》郭振武主编,2000年6月第1版;

5、“教师体罚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姚丽芳《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下载关于教师体罚现象的若干思考(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教师体罚现象的若干思考(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环路小学校园欺凌、教师体罚现象自查报告

    高新区北环路小学 校园欺凌、教师体罚现象自查报告 根据2018年1月4日社发局关于校园欺凌自查的会议精神,我校对各班级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以及教师对于学生的体罚现象进行了全......

    论文:对教师体罚学生的思考

    目录 摘要………………………………………………………………(1) 关键字 ……………………………………………………….………..(1)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一)、来自老师的校园暴......

    由教师体罚学生引起的思考

    由教师体罚学生引起的思考(凤凰网2011年11月8日) 近20名十四五岁的男孩双膝跪在操场上,或低头沮丧,或四处张望,这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广西桂平市大洋中学。昨日,一个“学生被老师罚......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案例:1.“单腿站立,罚站!”“手抱住头,蹲下!”今年六一节后不久,市民曹女士和5岁的女儿玩“角色互换”游戏时,被女儿扮演的“老师”吓坏了。“后......

    体罚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体罚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杭州大学 刘杭玲 浙江省瑞安市仙岩中心小学 苏正旺) 一、引言 自1952年教育部发布有关废止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指示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多次......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体罚,是教师对学生肉体实施惩罚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殴打、罚站、超过身体极限的运动等行为。变相体......

    关于中小学体罚现象的调查报告五篇

    关于中小学体罚现象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中小学中体罚盛行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教育观念、家长推波助澜和应试教育等,应该通过提高教育者素质,普及教育法律只是和改革教育制度......

    对体罚现象的法规解读(★)

    闽南师范大学 课题论文 对体罚现象的法规解读 Interpretation of corporal punishment 姓名:张璇 学号:1406000119 系别:化学与环境学院 专业:化学教育 年级:14级 2017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