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外出听课体会 新桥小学(推荐)
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新桥小学
2014年3月26日,在学校组织下,我和毕金丽老师来到襄阳五中实验中学,观看了“襄阳市第十三届小语优质课竞赛”决赛。此次活动的内容主要针对3-6年级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总共听了13节课,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位参赛老师的精心展示,与学生的频繁互动,不仅感染了学生,也感染了台下老师。课堂上精彩不断,笑声不断。这次学习对于初入语文教学岗位,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这次听课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13位老师的精品展示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对于口语交际,重要的是找准话题,并能够根据这个话题,适当创设情境。而这都是在熟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完成的。
第二、善于创设情境,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这13节课充分展示了口语教学与习作教学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合理有效的情境创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能够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有话说,有话写。
就《向你推荐一本书》这堂口语交际课,浅谈我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上课伊始,王易红老师就以小游戏的方式,通过出示一些内容,让学生猜出书名。这一个小小的环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揭示课题,同时也能看出王老师平日的细心观察,看看平日学
生们都在读什么书。只有做一个细心观察的老师,吃透学生,才能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将话题出在学生身边。
第三、注重学法引导。朱春艳老师的《教你学一招》先让学生观看自己的魔术表演,以一根小绳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设问,“你们想学吗?”“那么你们认为老师该怎么教?你们又怎样学呢?”。将问题答案留给学生自己,学生自然而言的就能说出,老师教要“一步步”“讲清楚”“有条理”,而自己在学的时候也要“认真看”“仔细听”“记下来”“会思考”“不懂就问”,以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
第四、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情境创设服务。13位老师的课件制作都很精美,在教学时,都合理利用了图片,动画,视频,音乐。在带给学生视听觉感知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乐学,活学。《奇妙的动物世界》一课,刘老师播放了很多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说出动物的名称以及动物的奇特之处,然后询问同学们都自己养过小动物吗?你观察到你养的小动物有哪些特点和习性?同时教师自带几幅图,让学生近距离感知,这样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更好的为自己教学服务。
第五、教师妙用语言,进行亲切的评价。13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真聪明”、“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孩子”、“你读的真流利”、“你真是爸妈的乖宝宝”、“你说的真有条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不光教师单方面的评价,更重要的是由学生互评。《学会赞
美》的课堂上,充分展示了“赞美”,学生们互相评价,并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这样的教学,在让学生学习赞美的同时,也学会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情感教育。13位老师,让我充分认识到多元评价语言的魅力。
13位老师们的课堂充满着闪光点,通过学习,我对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和习作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会将学到的这些经验,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加以利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更要求实效。我想课后我应该更加认真的学习优秀老师的经验,听本校老师的课堂,课外阅读更多的书,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并加以反思,使自己真正的走进语文,爱上语文,教好语文。
第二篇:外出听课体会(模版)
外出听课学习体会
2012年4月2日,我同其它学校老师一行3人前辽阳二中听课。在整个上午的时间里,三堂不同类型的观摩课让我们受益匪浅,讲课的教师以其巧妙的课堂构思,流畅的结构设计,优秀的个人素质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赢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也为我们的政治课教学奉献了一堂高质量的观摩课。回来以后我们通过认真总结和反思,认识到上好政治课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基本保障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备课的一个侧重点是要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生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怎样预设才能让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另外,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策略的选用,也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都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课虽然是初一年级的孩子,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素材,巧妙设疑让学生清楚明白地知道了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从而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当中教师的语言是那么的亲切,照顾到全班同学,给每位学生表达的机会,老师随机出现的练习题又符合学生实际,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虽然是以教师引导为主,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方法,却处处得以体现。
二、课堂生成是课堂生命灵性的体现
课堂实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在课程实施过度中去生成和丰富课程内容。就如魏老师在报告中说到的“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对话,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使问题不断产生与整合,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和集中,方法不断选择与求新,从而使课堂高潮迭起,产生了一个又一个不曾预约的精彩!”这就说明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捕捉教育的契机,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和思辨的氛围。
三、饱满的激情是课堂的师生情感的交流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把真挚的感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体现出是一个有个性的课堂,同时学生的情感也会被感染。由此,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为“营造绿色生态课堂”提供了条件。例如,王老师的《特殊保护》一课中,虽然是法律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些陌生,但王老师一上课就用饱满的激情、幽默的语言就把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通过自主思考探究、说一说、猜一猜的方法逐层深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总结出了法律的特征,整节课教师的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悦。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是绿色的生态课堂,就应让我们的课堂激情饱满个性张扬。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走上了讲台,不是重复一次教案,而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应深入解读教材,了解课堂,寻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课堂生命的再创造,争取使我们的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走进数学,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并且能自主地进行尝试,为学生真正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善于理性思考、积极开拓应用、勇于创新变革的人。我想,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今后我们会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让政治课焕发出新的活力!
外出听课学习体会
汤 河 学校
郝 桂 清
第三篇:外出听课体会
[外出听课体会]
外出听课学习体会
曲广波
我有幸听了外校几位名师的优质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各自的先进教学水平,设计精巧,语言精练,这些优质课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
综合各位教师的教学方式,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上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没有沟通,一堂课的效果将是不会很好的。情感交流不仅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而且还可以渗透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情感。五年级的《桥》先是检查掌握知识情况,然后用一段短片导入新课;四年级《乡下人家》以复习第一课时内容导入;三年级《七颗钻石》仍是复习导入;二年级的《雷雨》则是直接导入,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然后整体感知文章。一年级《四个太阳》用一首歌曲导入。总的看来,我们的导课方式略有些单一。师生间的情感是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沟通的。二、一定要为评价的有效而评价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奢望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能准确、全面,甚至有创新,但也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指出错在哪里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以往的授课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尽情发挥,而我们的回答却经常是千篇一律,都是“很好”,不能指出学生答案的不足,不能给学生指明应向哪个方面努力,甚至根本不顾学生的回答,只是说出自己的答案了事。假如我们能以 “你是个爱思考的小男生”,或“你很会预习”,或“你太细心了”,或“你说得非常准确、全面”,或“你回答得虽然简练,但不太全面”等等来加以评价,效果将会更好。试想,听到“你太细心了”,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能不细心吗?听到“你是个爱思考的男生”,他在以后能不爱思考吗?听到“但不太全面”,他再回答问题时能不考虑从多角度看问题吗?如果在一堂课结束之时,对于学生精彩的总结,我们给予学生的评价仅仅是“你真棒”,我想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鼓励,只能显示出我们教师语言的贫乏及逊色,不能起到表率的作用,所以在此的评价应更上一个层次,如“你的回答让老师耳目一新!”“你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想象!”“在你的总结词中,老师看到了你文采飞扬的一面”,“与你的总结语相比,老师都有点自叹不如了!”我想在这样的评价语中,学生怎能不为之振奋呢?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让评价语言富有创造性,让我们的评价成为激励学生的钥匙,使欲说还羞的学生放胆直言,把偏激的想法不露痕迹的送上正道,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这样才能使课堂富有活力,学生如沐春风。而我们老师的课堂上有效的评价似乎少之又少。更多的只是很浅显:你真棒!大家给他一鼓励等等。
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注重培养学生语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我所听到的每堂课都做到了上面所提到的这一点。但似乎又都没有做到位。如陈老师执教的《乡下人家》,在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芽快乐时,她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小芽,只是想像了,没有去做,如果老师让学生将自己的头埋在双手做成的土里,然后慢慢探出头来,这样的尝试过后,再将自己看到的融入自身的朗读中,这样学生也许会读得更加到位。王老师的《雷雨》引导学生读第二部分“雷雨中”,由刚开始的大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时,学生的这种由大到小的味道没有读到位。如果在第一遍读的基础之上通过指名读、老师范读等方法反复的读几遍,也许学生就能真的理解雷声的变化、雨声的变化了。用情读文,将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多少年来人们对老师工作的形象比喻。所以,做为一名教师,每一天都会像园丁一样培养人,塑造人。但做为一名教师,最高的境界是能走进学生心里,催开学生的心灵,让心灵开花。
第四篇:外出听课体会(模版)
听课体会
首先,我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这次难得的听课机会。本次我参加的是临洮实验第一小学英语集体教研活动。在这次的听课中我学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热身形式多样。
每位教师都非常注意课前与学生的沟通,或是唱歌,或是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减轻英语学习的枯燥感。从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热身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
二、教具、课件、实物使用恰到好处。
记得在评课时,教研员问所有教师:“你们想过没有像这样的教研活动你会不会不准备课件,举手人数了了无几,而这次每位老师都精心准备了课件、教育、以及奖品。在这些课中唯独有一位老师没有利用多媒体教学,仅使用了一支粉笔与简笔画结合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堂课同样活泼可爱,学生有激情,老师有热情实用性强,令我们大开眼界。
三、课堂语言流利,基本功扎实。
英语课不同于其他课,用英语授课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过硬的基本功,流利的口语,等都能为课堂教学添加色彩。坚持用常用的英语口语上课,很有必要。值得一提的还是马老师的课堂,她的课堂评价及时,利用所学内容评价学生,把所学内容自然地运用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可见非常用心。课堂用语简单流畅,过渡自然巧妙。
四、整节课教学全过程条理清晰。
在本次听课中,毛老师的一节英语阅读课给了我很好的启示,课堂安排有条理性,层次性,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复习内容与新知识学习有所联系,为新知识学习操练做好铺垫。新知识的呈现是否巧妙自然,有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毛老师的课堂在这方面体现得相当明显。要找准,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展开。
评课的过程,也是老师们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交流与碰撞。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这次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明白了努力方向。同时,在看别人上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也同样存在于我的课堂上,但以前没意识到。通过学习,我可以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孩子更喜欢上英语课?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取得进步。
第五篇:外出听课体会
语文,需要师生共同积累
吉林省小学语文教学新秀评比暨
吉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
学习汇报材料
珲春市英才学校:王丽娟
2009.5.2
4非常感谢校领导在学校资金紧缺,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还给了我们这次外出听课的机会。
5.18日至5.22日我们到长春第二实验学校参加了吉林省小学语文教学新秀评选暨吉林省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此次听课我是带着自己的好多困惑去的:省城的教师是怎样成就高效课堂的,如何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怎样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
历时三天半,听课25节,其中阅读课23节,有11节是人教版的教材,11节中讲桥的五节,其余12节是长春版的教材;另外还有一节作文评改课,一节口语交际课。虽然听课时间紧,每天听课八节,但感觉收获非常大。二十五节课,每节课都有闪光点,尤其是长春.吉林的执课教师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巧妙的课堂设计,亲切的循循善诱,引得孩子情感与文本共鸣,想象的火花不住被点燃。不同特质的老师演绎出的是不同的课堂:有的课堂温情脉脉;有的课堂激情四溢;有的老师儒雅从容;有的老师活泼灵动;有的讲解丝丝入扣;是我们一般教师所望尘莫及的,听了省城教师的课,着实的又给了我一次心灵的震撼。此次听课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听到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
回来之后,回想每一位老师的课,每堂课就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出现,虽然每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风格不一,但很多地方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值得借鉴和学习。
下面,我先说说听了长春.吉林老师的课后的感受,这些教师的课各有特色,但又有共同点:
1、设计站得高,很大气,是块状的、粗线型的,有系统思考,全局安排,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有清醒的把握,课堂中没有琐碎的分析在课堂教学组织时,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而不是随波逐流,脚踩西瓜皮。
2、课堂没有花式、更没有频繁的媒体交互,都注重读,他们的读显得格外真实,自然。教师们都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掌握,一个字、一个词都没有放松。注重学法的指导,如:加动作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借多音字的不同字义记住字音,感受意境时的边读边想象,抓重点字词体会句意,借成语理解文言文,借注释理解文言文。相信有了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3.注重榜样敢于朗读示范,25节课几乎都听到老师颇具魅力的范读,学生读不好老师就亲自范读。板书一横一竖一字一句,有眼有板,规规矩矩。
4.以字词的读、写为抓手,步步深入,环环紧扣。不管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描述画面,还是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情景,或是进行有感情地课文朗读,独到的片断练写,都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的实在。注重课内外的结合,读写结合,几乎每位教师都有一个课后的延伸,一个读写结合的训练。
4、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他们巧妙的引导学生捕捉到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也就是那些有助于理清课文脉落,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情感的词语,并且借助这些词语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扇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5、教师本人的学识渊博、文学底蕴深厚,特别自信。省城教师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知识功底、宽广的学科视野,确实让我们为之震撼。每一个环节处理都是那么出其不意,每一次过渡都是那么情感投入,每一次朗读指导都是那么动情揪心,每一个细微的学习习惯都是那么重视,每一次教学拓展都是那么思路开阔,每一次角色转换都是那么自然„„,我在下边也听得津津有味,同时,我也在感慨,我能带给我的学生这样的感受吗?我能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如此地吸引我的学生吗?我能将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解释得如此精妙而富有趣味性吗?显然我做不到,我以前的老师也几乎没有让我沾染那些诗文精典,除了书上少得可怜的几首古诗。今天回想起来,多么苍白的语文生活!多么可怜的语文生活!多么冷酷的语文生活!可是我能怪以前的老师没有很好地引领我全面地走向语文,没有很好地督促我深入地走进语文吗?今后决不能再让我的学生再有我这样的遗憾!
老师积累的贫乏势必造成其底气不足,这又怎能培养出有才气、有文采的学生呢?如果我们老师有深厚的语言积累,在课堂上的教学,经常能用已学或将学的精典文句给学生作出榜样。试想,一个在课堂上才思如泉水般汩汩流出,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古典文化殿堂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吗?这样的语文课学生能不喜欢吗?他们的课堂怎能不高效呢?他们的课堂高效,主要来自于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和渊博的文化积累。
这次大赛课值得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首先作为语文教师,依据现实要想课堂高效,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出好的教路、学
路;唯有吃透教材,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
其次,课堂应当是学生的课堂,课堂是教师耕耘的责任田,但更是学生收获的庄稼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你我都不能取而代之。这次参赛课有五位老师讲的都是桥。当时看到课序,我就想怎么都讲同一节课,这样可比性太强了。我在下面边听边想能参加这样的省级大赛课,各地区派出去的一定都是精英,如果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都是抓描写暴雨和洪水的句子感受情况的危急,然后感受老汉的人格魅力,进行情感的升华。这样课堂设计就没有什么心意,都按这样的设计思路,那获得名次太难了。边听心里盼望着奇迹的出现,结果都是按照我预想的思路来的。为了回来敢11点的大客,虽然没有听到最后的结果,但估计这几节讲桥的课肯定进不了前十名。因为听完课一说哪几节课好,大家都有共同的感受:几节注重学法指导,教学环节设计简约,有独到之处,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的课大家不约而同的都说好,而这几节课都是这么处理,就见不到老师的过人之处。设想一下,在高手云集的情况下,教师如果能换个角度把切入点放在以学为主,学生展示上借鉴一些杜郎口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希望获奖的。
回来之后反思自己,首先要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现在想来,真的太有必要了。我想要让学生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我们老师首先要做到。从自己读书
开始,再带领学生一起读书,一起积累。为自己增加一点文学底气,为学生增添一丝语文素养。再有,研究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同时,当务之急如何做到预习课让学生习得预习的方法,真正的做到高效课堂。其次,在今后阅读课教学中应对重点内容或“文眼”进行突破,要有扎实的字词训练,适时引导写话,不进行逐字逐句的学习,不进行繁杂琐碎的分析,教学拓展要适度有效,拓展材料必须是紧扣文本的精品,用得少一点,却用到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简约中成就高效。再有,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必须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书写训练,否则展示课的质量一定不会很高。
此外,这次听课还让我感受到省城的孩子与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差距真的非常悬殊,无论是课堂上的表达还是课外的积累,都让听课的老师折服。我想,除了城乡差异这个因素外,与老师平时的培养也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