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丰富汉字教学渠道 提升学生识字效率
丰富汉字教学渠道
提升学生识字效率
摘 要: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技能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然而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单调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识字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难度较大、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较低。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字形对比、形声对比、口诀记忆、字谜运用等方法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识字学习,不断加深学生的学习综合感知。
关键词: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71-01
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自身的心智发育不完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在识字的过程中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联想,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最终实现识字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一、善于开展识字比较
比较是识字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形式,也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加深学生学习认知的重要渠道。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也是由众多的偏旁部首组成的,由于横竖的长短不一就会变成不同的字。很多字都比较相似,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混淆,所以在汉字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将汉字分清。一般学生在开始识字时,往往被字形蒙骗,如“石”和“右”不分,“天”和“夫”不分,“土”和“士”不分,“末”和“未”不分。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在他们具有一定的识字基础以后,把这些形似而音和意不同的汉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引导他们进行分辨。比如对于“末”和“未”,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末”前面一横长,后面一横比较短,说明越来越差了,要走上“末路”了,而“未”字前面一横短,后面一横长,说明日后的路越走越宽,未来充满希望!又例如在教学“拔”字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和“拨”进行区分:“拔”右边是个“友”,朋友多了力气大才能够“拔萝卜”;“拨”右边是个“发”,“拨电话”就是把信号“发出去”,运用“友”和“发”引导学生进行场景记忆,就能够让学生很好的区分、运用。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记忆了,也能够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与汉字综合认知。
二、注重进行类比记忆
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往往会写错别字,导致句子产生歧义。这是由于学生对于相近字的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造成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大部分汉字具有“形意”、“形声”的功能,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汉字的不同部首代表的不同意思,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识字学习。比如教学中笔者常常让学生根据熟悉字换偏旁这类方法,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比如“抢”和“枪”、前者是“提手旁”用手抢,是一个动词;后者“木字旁”则是表示一种具体的名词“枪”。又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系列的部首更换,比如“请、清、情、晴、蜻”等词汇,来让学生进行分辨、更换,让学生对于汉字的含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熟悉的字多见面进一步巩固旧字,体会识字成功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进行汉字的举例,让他们自己来参与课堂知识的学习,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三、善于进行规律识记
从汉字的结构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教学时,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有利于提高识字的效果,又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例如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虫字旁”的汉字往往代表“昆虫”,例如常见的“蝴蝶”、“蜻蜓”、“蚂蚁”都是虫字旁;而“氵”则代表与“水”相关的事物,例如“江河湖海”;“反犬旁”则代表动物,例如“狐狸”、“猛犸”、“狼狈”、“猴子”等等;同样的又比如“斜玉旁”的“玛瑙”、“玲珑”都代表与“玉”相关的事物;“跑”、“蹦跳”则是与“脚”相关的汉字;又例如“书籍”的“籍”,“书签”的“签”,“作业簿”的“簿”,都与书有关,而古时候的书是用竹简编成的,所以“竹”就有“书”的意思,所以与书纸相关的字词很多都有“竹”字头„„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就能够更好的引导他们认识到词汇的含义、本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科学的进行拼读、识记。
四、丰富学生学习渠道
在识字过程中就可以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比如从最简单的“二木不成林”――相;“一口咬断牛尾巴”――告;到具有逻辑性质的“有两个动物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山上。”――鲜;“池里不见水,地上不见泥。”――也。这些字谜都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于汉字的认知,能够引导他们更好的进行汉字的学习与认识。
另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重开展口诀记忆,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人门闪,土里埋,山石岩,白水泉”等。再如:“不正歪,三人众,三木森,三日晶”等。又如:“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泡、饱、跑、抱、袍、炮”用儿歌来认识这六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趣味性,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
五、引导学生进行拆字分析
大部分汉字都代表这特殊的含义,其字面就代表着自身的意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遇到不熟悉汉字的时候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来进行汉字的学习记忆。例如在教学“秋天向我们微笑”的时候,根据“秋”字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其分解为“禾”、“火”二字,让他们联想“禾苗”(稻子)像“火”一样红的时候是什么季节,学生自然就想到了秋天,在遇到“秋”字的时候自然会想到秋天的景象,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同样在教学“酿”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其分解为“酉”和“良”,“酉”表义,“良”是表声,二者结合,就能够很好的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第二篇:丰富数学课外阅读 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丰富数学课外阅读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个很重要也很急迫的课题。课改时代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时代,也是更加关注学习有效性的新时代。而丰富数学课外阅读就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课外阅读;学习效率;现实社会生活;跨学科;数学素养。
数学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创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积累”和“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是一种语言,是一种高度概括、简洁精要,甚至有时常常是精心设计的语言。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教与学也离不开阅读。单凭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信息量和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还得依托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阅读活动,以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今天,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从小学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因此,从小学开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和数学课外书籍是很有必要的。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常常看到,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上课怕动脑筋,怕做数学作业,考试成绩较差,让教师感到头痛,让家长感到头痛。老师和家长往往把这部分学生列为“差生”。在实际情况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眼中的这些“差生”,往往差在对数学题意的理解上。同时,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丰富数学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而且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那么数学课外阅读具体能能对数学学习带来哪些影响呢?
一、课外阅读让数学超越现实,从历史中寻“根”,实现趣味教学
如果在课堂上单单靠教材文本知识,是远远不能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的博大精深、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的。事实证明,当学生知道一个数学知识点的来源、典故及历史演变过程,将会使学生兴趣昂然。比如,教师在讲授“圆周率”时,如果仅仅在课堂上给出推导证明,学生也能够掌握。但是,如果教师提前让学生去了解“圆周率”产生的经过,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并会产生大不一样的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师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如果能不失时机地、适当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法,提前摄取一些有关的典故、背景或名人趣事,学生一方面开阔了视野,知道了数学知识的取得是如此曲折动人,就会对知识点产生更深刻的认识。知道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的知识面会得到不同层次扩展。如果他知道,“圆周率”的精确度已经超过小数点后面几千亿位了,甚至有人将“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面几万位了,学生们一定会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努力从各方面去理解这个知识点。
又如我们班凡是数学不好的学生谈到数学、数字,就觉得枯燥乏味,头痛提不起任何兴趣。于是我想了个办法,从数着手,引导学生到课外去阅读数的起源、古代各国的数的各异形态、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史等等,学生都纷纷找来了丰富的素材,在数学课堂上组织了一次“数”的交流:古巴比伦数字、古中国数字、古罗马数字等图片展示及文字说明,让学生穿越时空步入历史,亲历了一场数的演变史。学生感言颇多:“数真是太神奇了,原来是这样演变来的;读了这么多的课外资料,第一次发现数学这么有趣,好像把我带到了神秘古国。”一场阅读拯救了学生厌恶数学的情绪。
二、课外阅读让数学课堂超越教材,实现教材与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
小学数学一旦脱离了它的母体——社会和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难怪学生怕数学了。数学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进步息息相关,互相促进。一方面,数学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生活环境,受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数学的发展又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起推动作用,不管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例如,上面讲到的“百分数应用”、一些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学名数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社会生活开展课外阅读,以实际社会生活经验来推动课外阅读并掌握其知识点,以课外阅读来加深对实际社会生活的了解。又如关于10的分与合,通过学生对数学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拉拉手,三七三七不分手,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的朗读和颂唱,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如多位数大小比较的儿歌:“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还有一些有趣的数学谜语,如:“一减一不等于零
(三)”、“讨价还价(试商)”、“七六五四三二一(倒数)”等等。让学生逐步觉得数学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另外,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注意启发学生多阅读一些看似与学习数学没有直接关系的读物,让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量,再让学生拿出来交流,来感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小到我们个人生活中很多问题需要用到数学知识。
数学解题时,还要根据小学生缺乏自然和社会常识的特点,应结合习题讲解提示有关的自然和社会常识,帮助学生加以认识。例如,对于类似“铁矿石含铁量为60%”、“盐水中含盐量为50%”等问题,由于学生对铁矿石的成份和盐水中的含盐量的概念不清楚,解题时只好凭自己的感觉列式解答,其错误率高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在解题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常识,认识习题中的条件之间的关系:要重视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不断丰富、充实学生的知识,为他们正确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外阅读让数学超越学科,实现不同科目间的自由组合。
在教学年月日这节课内容,我意识到不单单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在教学闰年的判断方法时对于整百年份数的判断,书上只有一句注释。这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他们很想探究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我故意卖了关子,想知道的话我们课后可以去查一下资料。课后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去图书馆查,有的网上查,有的向人请教……汇报交流的时候,有的孩子说到原来数学知识还跟天文知识有关呢,还有的孩子说到我是上网查的资料,上了电脑课还真有用。把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提示学生自己开展课外阅读,突破了一般数学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不仅解决了课堂中的学习不到的知识,而且能让他们乐此不疲去发现,去探索,学到比知识更有用的方法。
四、课外阅读让课堂超越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在我们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乐于接受、有数学价值的题材,给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可向学生推荐相关合适的课外书籍,如数学名人的有关资料、《趣味数学》、《计算技巧》、《小学生数学报》、《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读本》等课外阅读丛书,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通过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广泛地阅读,让学生亲近数学,让数学进一步走近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学生严重缺乏“咀嚼”知识的过程和乐趣,只剩下吞咽知识的烦恼。但从长远看,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学会阅读。让学生通过数学阅读来感受数学之美、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第三篇:汉字与识字教学
选择这个话题原因是暑假期间有个很火的节目,《汉字听写大会》有三十二只参赛队伍,获得冠亚军的是杭州外国语学校学生。白岩森调侃说:“原先以为自己的英语学得不好,汉语还不错,看了汉字听写大会,才知道自己的汉语也学得不怎么样。”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很多词,别说写了,听都没听过。真的很佩服这群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参赛队伍是银川代表队,白银种田中学——唯一的一所乡级中学,勤奋的孩子,朴实的校长。跟她们同台竞技的大多是省市重点中学,有的甚至是国家级重点中学,比如北京101中学。安徽的合肥五十五中学表现也不错,进入了半决赛。可以说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一股学习汉字热。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是当今世界通行的最古老的文字,是中国人的文化的根基,中国人的自豪。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千年前的半坡文化,那些陶器上的刻画。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仓颉造字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有这样的记载,源于八卦说,郭沫若先生认为文字是语言的表象。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语言一样,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所逐步孕育、选练、发展出来的。它决不是一人一时的产物。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一般认为,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
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记载汉语的文字体系了。截至2012年,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记载了毛公衷心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1948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大量南京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南迁至台北。1965年,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建成,稀世瑰宝毛公鼎成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之一,放在商周青铜展厅最醒目的位置,是永不更换的展品。
后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鼎通体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1949年国民党撤往台湾时原有意将大鼎运往台湾,但由于大鼎过于沉重,大鼎流落在南京飞机场,后被解放军发现,转移到南京博物馆。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后母戊鼎从南京调往北京,成为镇馆之宝,并一直存于国家博物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邓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创始人。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楷体字是现在广泛应用的印刷体,小学语文的课文,生字都使用楷体字印刷,它最接近手写体,可以用作生字书写楷模。
从1952年起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就是收集在群众中流行的简体字进行研究,到1955年文改会就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二年公务员批准了《汉字简化方案》。
规范的简化汉字公布以后,大大激发了劳动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汉字的热情。周恩来同志在1958年政协会议上作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时说:“方案公布后,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特别对初学文字的儿童和成人的确做了一件很大的好事。”
随着祖国各项事业不断的发展,社会用字又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1981年,为适应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的需要,中国发布了《信息处理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GB2312-80。
现在的信息社会汉字的规范更是一个社会管理者重要责任。比如枞阳的欧山镇
汉字的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的总目标: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5~6年级)(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识字类课堂的关键问题
一、“想识、愿识”——让学生对识字感兴趣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要使识字教学得以有效的进行,学生的识字兴趣是关键。因此教室首先要解决好学生想识、愿识的问题。
我们可以一下几个方面着眼。
1、让识字教学拥有生活化的的真实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由此可见,倘若我们将识字教学寓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构建一个开放自主的课堂,那么学生必然会有浓厚的识字兴趣。
一方面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真实生活的识字,即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识字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巧设“拟生活”的真实进行识字。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做到“拟生活”的真实。
2、激发无意注意,乐于识字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随意性占据主要地位,无意记忆占据着优势。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考虑适当采用通过学生的无意注意来进行教学。
具体做法是:在校园里可以关注让学生关注同学的名字,这是一个很好的识字契机。在生活中让学生用眼睛去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识字的数量与日俱增。如街头的标牌、广告,村头的墙报告示。家中的日用品的名称、商标,家用电器的使用说明书等等。
3、识字教学课堂要注重多种形式的教学。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他们乐于游戏和活动,厌倦单一的重复的说教。
4、让教师的语言成为识字课上跳动的音符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锤炼教学语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尽量做到拥有新奇的导语,巧妙睿智的点拨语和情真实意的评价语。
二、获得“四会”——使识字落到实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的掌握它们。因此识字教学教师让学生在每一个字学习中达到“四会”,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所谓汉字学习中的“四会”是指:会认即认清字形,会读即读准字音,会讲即讲解、分析字形结构及其意义,会用即会在阅读、说话、写话中使用。要使“四会”的能力落到实处,在平常的教学中还还要做到几个结合,字形义相结合,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认字与写字相结合,识字与阅读相结合。
落实“四会”教学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深刻有效的第一次记忆
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平常的认知,学生对于第一次进入记忆的事物总是有着深刻的印象。正所谓“先入为主”。倘若第一次记忆是正确的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倘若是错误的记忆,就会花很多的精力去纠正和弥补它。
2、多层次、有梯度地进行识字巩固
在识字教学中,学生的常常是记得快但是回生也快,已混淆也是常有的现象,所以识字要经常进行复习巩固。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积累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分析字形,进行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常用方法外,要大力提倡学生自创识字方法。
4、坚持课内外结合
识字要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是课内,一是课外。课内识字向课外延伸,课外识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几种有效的识字教学方式:
一、集中识字
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首创,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加入,文革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投入研究,形成“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集中识字直接承继蒙学识字教育的经验,旨在通过一、二年级快速大量识字,使学生尽早做到能大量阅读,来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基本做法是一、二年级的四册教材每册都分作几个部分,在每部分中先归类识字,再读若干篇课文,“识字-阅读”不断循环编排。在归类识字中,基本字带字是最主要的识字方法。如,由基本字“青”,带出“清、蜻、情、晴、请、睛”;由基本字“方”带出“房、访、放”。这里的基本字,是指在字形相近的一组字中共同含有的能够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而带出的字,多为形声字。由于在一组字中形、音、义有一定联系,易学易记易掌握。此外,基本字带字还采用部首带字的形式。如“氵”带出“河、滴、洗、游”;“穴”带出“空、窗、穿”。基本字组字,如“禾-火-秋”“门-口-问”,会意字、反义词归类等也常采用。总之,集中识字主要依据汉字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形声字的规律,以字形为中心组织识字。由于带出的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且大多成串地学习,因此便于掌握。由于字串中有一个共同部件(基本字),所以有利于识字过程的迁移。由于带出生字的基本字大多是熟字,在识字时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已经掌握的基本字为支点,因此能够化难为易。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大多都能在两年内识字2000个以上。为了使基本字带字顺利进行,在识字起始阶段先学一批构字率高的基本字,打好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识字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二、分散识字
1958年由江苏南京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一种注重音、义联系,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的识字教学方法。它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不同,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后来被称之为“分散识字”“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先教学汉语拼音,采取看图识字等方式教学一些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而后采取“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随课文识字,两年学习课文近180篇,识字2000多个。在识字教学时,具体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时再学;3.先学字词后读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生字词。这种识字方法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此外,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也是分散识字的主张和实施要点。
三、注音识字
1982年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一些专家的指导下,黑龙江省首创的识字教学方法。这种识字方法一改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力求加快识字的做法,旨在从发展语言入手,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使初入学儿童不至于因为完成繁重的识字任务,而中断了语言的发展。相反使语言和思维得到及时的训练,与此同时学习汉字。具体地说,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汉字于学汉语之中为原则,在儿童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同步识字的目的。儿童入学,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借助拼音阅读纯拼音课文继而阅读注音课文。儿童在读注音课文的过程中一目双行,既看上一行汉语拼音,又看下一行汉字,很自然地对汉字边读边识。这所谓是“无师自通”的不定量识字。同时,设写字课,有计划地识字写字,这所谓是“有师指导”的定量识字。实验表明,儿童读书多,识字多。到三年级末,人均认字3000个,会写其中的2400字。儿童说普通话的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四、字族文识字
由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1960年开始探索、1980年成型并开始实验的一种识字方法。它在传统识字经验和集中识字等经验的启发下,认为在汉字中有一定数量具有派生能力的“母体字”,“母体字”可以衍生出几乎所有的常用字,称为“子体字”。经过筛选,精选出2500个常用字。把用母体字带出的一批批音形相近的合体字,组成一个个“字类”“家族”,称作“字族”。在2500个常用汉字中,确定母体字220个,字族389个。而后,以一个字族中的字为主,编写出课文,称作“字族文”。利用编就的一篇篇字族文来识字,是字族文识字的主要方式。字族文识字法包含四个逻辑层次:母体字是识字的逻辑起点,字族是识字的单元和方法的载体,字族文是读文识字的载体,字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载体。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经验,注音识字重视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中识字的经验,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的特点,小学生在两年中识字可以达到2200个以上。
五、字理识字
是九十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国均提出的。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这种识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是核心;启发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是基本和有效的方法。字理识字的大体程序是:读准字音,解析字理,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采用的基本方法有:图示法,如教“采”字,出示手在树木上采摘的图画。点拨法,如,教“牧”字,点出“"是”牛“的变形,”攵“是手拿鞭、棍的意思,而手拿鞭子放牛,正是”牧“的本义。联想法,如,教”沙“字,启发学生想像河水少会看到什么--水少而沙现。演示法,如教”灭“字,可进行火上加盖东西以灭火的演示。歌诀法,如,教”互“字,可引导学生用歌诀”上一下一,倒七正七,互相学习“来帮助记忆。猜谜法,如,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它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
第四篇:小学字理识字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
小学字理识字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
摘要:现在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小学字理识字教学效率低下,教师们耗费了极大的精力,却总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们应该深入思考,如何解决小学字理识字教学效率低的问题,是不是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让低年级学生的课堂变得高效起来,带着领略中华汉字文化的兴趣去学习,教师应该让低年级学生学习多元化的字理识字方法。
关键词:小学 字理识字 教学效率 策略
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教学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整个小学语文阶段教学的基础,如果不能正确识字,那之后的语文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学生学不会就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不能朗读课文,不能阅读文章,更无法进行作文书写。更为糟糕的是,随着教学的改革,教师反而越来越不重视学生的字理识字的教育,这就更让小学语文教学的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教师难以找到学生语文差的原因。因此,教师就更应该积极面对这个问题,把提高低年级学生字理识字教学尽快提上日程,创造出高效率字理识字教学的方法。对于如何提高字理字理识字教学效率,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趣味猜迷识字法
学生怎样才能爱上学习?兴趣。在进行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学习兴趣?趣味猜谜识字的方法就很好用,低年级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这种字理识字方法。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如果课堂教学乏味,学生就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为了解决这个大问题,教师就可以让课堂活跃起来,调动学生喜欢表现的特点,用猜谜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字理识字的学习。当汉字不再只是简单的汉字,而是一个个有趣的谜语,汉字就会被学生喜欢,学生就愿意认识这些汉字了。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问,“日”和“月”放一起念什么呢?想想太阳和月亮有什么特点?答案是“明”。这样低年级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可以记很久。小学生总是充满童心的,教师可以给他们交流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自己编谜语,同学猜,比比谁猜对的最多,谁编的最多。如字谜“两个人站在小棍上”,谜底为“丛”;谜面“广场下的木头”,谜底为“床”;谜面“七刀”,谜底为“切”谜面“西边有水”,谜底为“洒”;再如“白水”是‘泉’,这些谜语好玩又容易记,而且是低年级学生自己智慧的果实,他们会记得尤其清楚,教学效果更好。
二、文图对照识字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最新版本图画安排比较多,也是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对全是文字的书不感兴趣,不愿意看书。画面感强的更能引人注意,字理识字一般都是跟图片对应,以画面感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记忆。教材中一般都有图片对应文字,比如水果,“梨”这个汉字一般都有梨的图片,“苹果”也会跟苹果的图片,同样,“香蕉”、“西瓜”都是如此。教师还可以以实物进行教学,示“日”这个汉字,告诉学生就是太阳,可以让学生看太阳,还可以让学生画一个自己的太阳。“山”这个汉字,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见过的山的形状是怎样的,画出来和汉字进行比较。引导孩子找出自己的图画和汉字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用橡皮进行删减,还原汉字。这样的学习体系建立起来,低年级学生学习就能举一反三,效率提高。
三、偏旁识字法
在汉字字理识字教学中,教会学生认识偏旁,偏旁不同读音意识就会发生变换,而且偏旁跟汉字的意思一般都是有关系的,教师可以讲出这些关系,加深低年级学生的记忆,让他们对汉字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比如,很多汉字是表示?幼鞯模?教师可以做出这个动作,对学生进行讲解。足字旁就是我们很常见的例子,教师可以做出跑的动作,告诉学生跑是不是需要用脚,脚也就是足,所以跑有足字旁。还有“踢”,我们做踢这个动作时用的是脚,所以踢也是足字旁。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偏旁,比如提手旁,让学生举几个例子,学生对这个方法就能更好的掌握,字理识字教学也能进展更顺利。
四、教学情境识字法
所处环境是学习的最佳场所,英语学不好的人,在国外待了一年后,英语很快就能流利的交谈,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字理识字学习也是一样的,字理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如果不明白字的意思,只会读,那小学语文的理解能力就会收到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字理的重要性。而愉快的学习字理识字无疑是最好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猜谜语,做游戏也是比较好的方法,但是不如真实环境效果更好。例如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认识大树、小草、蓝天、白云。可以带着学生参观果园,收集苹果、梨树,桃树等果树树叶,带回教室,在落叶下写出对应的果实拼音,并找出课本上对应的水果,进行匹配。这种方法让低年级学生身临其境,学习更积极,教学效果也更突出。
五、结语
语文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字理识字这部分得到了重视,这方面的课堂教学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教师们认识到字理识字写字的课堂教学如何实现高效率,同时对学生输入我国的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兴趣的产生并且学有所获。教师应该更加深入的进行小学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提高其效率。
参考文献:
[1]曾婷婷.新教材 新理念 新方法――部编本教材下的识字教学新策略[J].新课程(中),2017,(06).[2]伍桂玲.小学字理识字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03).[3]林玲.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提高小学字理识字教学效率[J].新课程(小学),2014,(06).(作者单位:吉林省舒兰市小城镇中心小学校)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一年级识字教学效率
以“趣”激“趣”
以“法”导“法”
——浅谈如何提高一年级识字教学效率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会写”两种不同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会认汉字3000个,会写汉字2500个。其中一年级要求会认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如何让刚刚跨入课堂的孩子完成如此艰巨的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孩子在快乐中主动识字,我尝试了以下做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
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让孩子对看似枯燥的方块汉字产生兴趣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根据孩子的喜好,让每一个笔画、每一个汉字都充满童趣。
1、游戏表演法 “找朋友”(同部首字归类、同音字等)“送汉字娃娃回家”(笔画数归类、声韵归类等)“摘星星”(比赛识字)等游戏是我们在识字课上经常用到的,它们能让孩子在玩耍中识字,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运用恰当的肢体表演,也能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同时加深对汉字的记忆。如,在教学“木”字时,我站得直直的,两手向侧下方展开,做出很舒展优美的动作,然后模仿树公公的声音告诉孩子:“这就是一棵漂亮的树木,我的干笔直,我的枝叶舒展。”一边说着,一边和字形做比较,让孩子充满了兴趣。
2、故事讲述法
我在识字教学中,重视了汉字基本笔画的教学。在教学汉字的时候,我就把这些笔画合在一起编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汉字。如,教学“鸟”字时,我讲了汉字王国里的小鸟要去参加选美比赛,笔画们为她梳妆打扮的故事。在这个短小的故事中,孩子们不但掌握了每个笔画的位置、书写注意点还形成了“团结才能成功”的道理。后来,我针对个别孩子把“鸟”头上的一撇写成点的情况,又创编了小鸟脖子生病的故事。又如,我在比较“于”“干”两个字的教学中,我讲了“于”娃娃爱钓鱼,需要鱼钩,“干”娃娃爱爬树干,树干没有钩的故事,让孩子在愉快中轻松区别了两个容易混淆的汉字。
3、音乐绘画法
低段的孩子喜欢简单明快的韵律,我有时候也把一些汉字的教学变成拍手歌,让孩子喜欢并很记忆。例如,在教学“合一合”一课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拍手唱:“三木森,三口品,两木就为林;三人众,三日晶,两月就是朋。”
我给孩子们讲了刘三姐对歌的故事,引导他们要像三姐那样聪明机灵。在课中,我也和孩子一起对歌。例如,在学完《姐妹岛》一课后,针对课后生字,我问:“什么字有三点水呐诶嘿哟嘿?”孩子答:“‘海’字就有三点水呐诶嘿哟嘿。”我问:“‘海’字右边是什么呐诶嘿哟嘿?”孩子答:“‘海’字右边是个‘母’呐诶嘿哟嘿。”虽然孩子唱得不很好,但是学习中很快乐。
利用图画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象形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孩子边绘画边识字,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
4、字谜推想法
在识字教学中,为激起学生识记字形的兴趣,有时我不采用直接地,原原本本地把字形摆在学生面前的形式,而是用猜字谜的方法,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形。如,教学“灭”字时,告诉学生:“一棒子盖住火”。除了教师出谜面以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相互出字谜,孩子的语言往往能够更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对识字更感兴趣。例如,学习“旦”字时,孩子引用已经学习过的课文《太阳》中的句子出谜面“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这些猜谜语的方法让孩子们尝到了识字的乐趣。
以“趣味”激发“兴趣”,这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基本前提。
二、体现教学方法多样化
引导识字方法自主化
1、课内阅读中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让孩子掌握准确的汉字读音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应该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归类。不易读错的字音可以通过拼读、组词等方式记住。易错的字音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区别。通常需要注意的是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韵的区分。我在课堂上常用的是让孩子用“我要提醒大家„„”“我要提醒自己„„”句式,通过字音的比较来准确记忆字音。
孩子刚学识字,做老师的一定要交给他们可用的好方法。除了书上学习的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叠一叠、分一分、记笔画等方法以外,我还经常用前面提到的猜谜法、绘画法、表演法、故事法以及换一换、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对比等方法。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我一般先让孩子自主在书上生字条里用这些方法识记,然后教师再演示他记字方法的过程。这样的演示比直接出示新字再请孩子来口上说记忆效果更好。
2、课外阅读中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拼音学习完成后,便可熟练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这时,教师应该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阅读时要循序渐进。开始时,可以引导孩子阅读背诵短小的儿歌、儿童诗、古诗等,然后再引导孩子阅读短小的故事,最后阅读教师推荐的童话故事。我在班里的黑板上开辟了一小块园地,名字叫“我来教你识字”。这块园地供孩子们把在课外阅读中认识的汉字朋友介绍给其他同学。操作方法是课间自己把新字工整地写在园地里,等到上语文课时,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请小老师教读、讲述识记方法、介绍是在哪个句子中认识的。这样,课堂上学到的识字方法开始自主运用了。
3、课余生活中识字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校园宣传标语、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运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识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周末,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每个单元,我利用积累与运用中的自主识字这一内容,加入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汉字组成“汉字城市”,让孩子们在不同的城市里寻找自己认识的朋友,汉字朋友最多的孩子评为“识字大王”。评出的“识字大王”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时一些识字少的孩子。大家互相介绍,真是“乐在其中”!
识字教学中,教师的“教法”一定要灵活,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识字带来的快乐,从而引导学生的“学法” 多样。这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关键。兴趣和方法是孩子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孩子能在快乐中自主识字,便是一年级识字教学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