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观察下的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方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3:2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课堂观察下的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课堂观察下的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方案》。

第一篇:基于课堂观察下的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方案

《基于课堂观察下的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晋江市南侨中学 高中历史课题小组

一、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课堂观察、教学的有效性。

1、课堂观察: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持续反复或有选择地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研究。

2、“课堂有效性教学”:教育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做过这样的解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

当然,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必须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毕竟是人的主动性活动的产物,历史包括大量的不会重复的特定事件。所以在教学中要有对历史过程最低限度的讲授和具体历史知识的传授,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和活动才有保证。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几年来,教师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盘点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我们发现,在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同时,也有部分教师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面对新课程带来的精彩纷呈的教育理念、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及他人的成功经验,缺乏必要的价值判断能力,不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状况的不同,肤浅的接受,盲目的尝试,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为此,我们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和校本研究,希望通过教师培训和校本研究,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效课堂,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通过课堂观察,让教师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或策略;同时,可以改变听课、评课的传统模式,让研究的对象更清晰,研究的方法更系统、规范,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实施至今,我们必然也必须 1 把关注的重点聚焦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的核心价值在于强调“自主”,强调知识必须依赖于自我的建构。它给我们的启迪是:个人的深刻的变革必须基于一种“我要变革”的强烈诉求。如果没有这种诉求,个人理论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课堂观察的作用就在于唤醒沉睡的“个人理论”,激发起冰山底下那部分知识的自我变革欲望。当老师被课堂观察所揭示的现象感到“震惊”、产生疑问的时候,固有的理念被解构,理念重构的行动就会自动开始,没有人来强制与逼迫,一场自我革命开始了,就会产生一种“非变不可”的欲望。自觉解构,然后自主建构,这才是建构主义的精华所在。

2、课程改革理论:新课程理论指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新课程主张实施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多元评价,使被评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课堂观察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来诊断、发现问题,多渠道为教师提供信息,鼓励改进,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课堂观察具体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课堂观察,从大的方面来说包含四个维度,即课程、教师、学生和课堂文化。从具体的方面来说,包括对课堂教学模式、课型等的整体观察;包括对课堂教学过程各环节、各要素进行分类、逐点的观察,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新课的导入、问题的设计、课程资源的利用、教学媒体的利用、学生评价、学生思维方式、学生学习情感、课堂氛围、活动实效、教师教学管理水平、教学机智等。通过研究,形成课堂观察的内容体系和指标体系,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研究、分析。

(2)课堂观察的方式与方法

应用多种方式(如案例分析研究、叙事研究、对选定教师进行跟踪研究、比较研究等),多种手段(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摄录教师教学片断等),组织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研究。根据课堂观察的内容,制订可操作的课堂观察 2 评价表,包括整体评价表以及各环节、各要素的分类评价表。采用定量观察、定性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

定量观察:预先设置行为的类目,然后借助项目清单、等级量表等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做记录,形成频率记数(次数)、事件发生的百分比、等级量表的分数等数据。

定性观察: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

(3)基于课堂观察建立的课堂评价标准作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机制,形成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指导性意见。

五、课题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范围:高中历史课堂。通过课题观察,构建一系列有助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学习,使教师对课堂观察的理论和技术有一个较完整和系统的了解,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课堂观察的具体内容、要点,形成体系,制作课堂观察评价表。

(2)行动研究法

组强教师开展课堂观察实践,发掘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观察后的研讨和再实践,不断追求教学的本原,发展教师教学智慧。

在行动研究的具体方法上,采用教师自我反思诊断、同伴集体会诊、专家评课诊断、现场观察、录音(像)诊断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在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上,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要激励,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以平等的态度与教师展开对话,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3)个案分析法

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定期跟踪分析,如每月或每半月观察一次,跟踪一年,促使他们迅速成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理论成果: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课堂观察手册》、实践成果:在历史教学反思中成长(个案)

《课堂观察案例集》、《教师论文集》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3年8月):

拟定课题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撰写课题方案,进行课题论证、申报,制订课题研究整体计划,确定课题研究人员,组建课题组。

2、文献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搜集相关文献,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研究、确定课堂观察的具体内容、要点,形成体系,研究课堂观察评价表,包括总体评价表,各环节、各要素的分类评价表。制订课题具体实施方案、相应的工作制度等。

3、行动研究阶段(2014年1月-2015年1月):

(1)有计划、有步骤的按课题具体实施方案实施研究。开展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开展教学反思。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完善课堂观察评价体系,完善课堂观察评价表,改进课堂教学,提炼教学思想,开展教学创新,发展教师教学能力。

(2)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①撰写调查总报告一篇、分报告若干篇。②撰写论文、经验、总结、教学案例若干篇。③课堂教学展示

4、结题阶段(2015年2月-2015年5月):

整理课题研究材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结题鉴定的准备工作,邀请专家、领导结题鉴定。

九、研究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林棋城(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组织与实施)课题组核心成员:

吴秀梅(具体负责教学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搜集资料)钟文霞(具体负责教学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搜集资料)

第二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问题提出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英语学习必须达到二级标准,了解简单的单词拼读规律,掌握600至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等。可见单词作为英语语言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基石,正如房子是由一块一块的砖头砌起来的,英语就是由一个一个单词组成的。如果离开了丰富的词汇量的掌握和高效率的词汇学习方法,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一切必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相反,良好的单词教学方法,丰富的词汇量,对英语的阅读、交流等提供更为有力的平台。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说,没有语法只能传达很少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无法传达。语言学家博林格说,词汇中的信息量大大超过了语言中其他任何部分的信息量。自然教学法的倡导人特蕾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至关重要,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即使对结构的了解几乎等于零,也可以理解和说出大量的第二语言。另一方面,根据艾宾杰斯遗忘曲线(记忆保持与时间间隔之间一定的关系)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记忆持久性不强容易遗忘;加之小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环境有限,小学生不能在生活中运用记忆,相反逐渐的遗忘。

我校的英语学习现状是:班额大,课时少,这就增加了英语教学的难度。据自己观察,三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学习,对新鲜的东西具有好奇心,通过在课堂中唱唱、玩玩、写写,逐渐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四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明显下降,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很大部分学生产生惧怕英语的心理。五年级学生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掌握了英语学习方法的学生在之后的英语学习中更积极,并且考试高分给他们带来明显的成就感;没有掌握英语学习方法的学生,主要是由于单词学习没有方法,靠死记硬背,所以每次考试分数低,长此以往,他们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排斥的心理。六年级部分学生听写单词能力差,不能很好的掌握四会词汇,造成句子读不通,在阅读中更无从下手,不能获得文章的意思,体会。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卡片或实物呈现单词,游戏法操练单词,抄写巩固单词,低年级认读复习单词、高年级听写复习单词四个步骤教授单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自己一直在反思的问题是:为什么学生们听音能说出单词意思,看图能说出英语单词,会读、会背课文,但是当出示单词时,低年级的班级中有10%的学生不能认读单词,高年级学生在单词听写方面有20%的学生完全靠死记硬背,过了一天就忘记了。单词掌握不牢固,考试的情况越来越不理想,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慢慢消失。所以现在我应该切实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一种能提高学生认读能力和听写能力的方法,在听说领先的基础上把视、听、说、读结合起来,将单词的音、形、意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单词认读能力和听写能力。

二、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

《中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中提到“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所谓“授之以鱼”,就是将鱼赠与对方,以解一时之饥;所谓“授之以渔”,则是向人传授捕鱼的方法,以解长久之患。作为教师应该向学生“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为给的鱼再多,总有吃完的时候,而教会了捕鱼的方法,却可令人受用终生。因此,我们在单词教学时,除了要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英语单词直拼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拼读单词,使他们有“法”可依,避免他们学习的盲目性、被动性,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2.心理学理论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催化剂,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我们倡导在直拼单词中唱唱、玩玩、写写等多种有趣的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形式中掌握这一直拼方法。

三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英语素质,改进小学英语

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提高小学生词汇量,有助于促进英语教学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的结合。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可成为教学理论研究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桥梁。

第三、小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增加,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它来自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又高于实践,易于小学英语教师掌握,可以成为广大小学英语教师的研究课题,并通过研究以改进自己的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小学英语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第四、小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增加可以丰富英语教学应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由于它是基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而建立的,因此它更符合小学英语的教学特点,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就更强。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教学实验,探索小学生说好英语的奥妙。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积累,快乐说英语兴趣的形成。让学生把说英语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中来。

(2)通过该课题的教学实验,引导学生关心生活、感悟生活,在参与生活的实践中形成积极的表达动因,让说英语成为学生表达的一种需要。

(3)通过研究,一旦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经验,将有利于推动本地区的教研教改工作的前进,从而发挥我校在本地区的窗口、示范作用。(4)通过研究,进一步锻炼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使教师由单纯的教学型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综合型转变。

2.研究内容

为了推动我校课间我们说英语活动顺利实施,逐步营造学生自觉自愿的说英语的良好氛围,拓展学生英语习得的环境,创设适合小学生英语学习与能力形成的校园文化环境,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尤其是快速有效记忆单词的能力,让学生发展英语交际技能、学习技能和思维技能,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进行思维、摄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能力,五、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资料分析法、访谈法、对比法等。

一、兴趣为首,消除词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二、语音为导,为词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寓教于乐,全面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1、巧用实物及图片,加强词汇教学的直观性。

2、活用游戏、歌谣,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3、妙用语境,突出词汇教学的整体性。

4、以旧联新,形成网络式词汇教学。

5、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交际情景氛围。

六、研究措施及步骤 课题实施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制定研究方案。

2、进行理论学习,明确研究主旨,落实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研究探索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月)

1、各年级(学段)按计划进行研究。通过课堂实践研究制定情境性词汇教学方法及实施方案

2、对研究进程及有关情况进行调控,使研究不断趋于完善。

3、研究中及时总结研究情况。

第三阶段实践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在各自班级实践创新词汇教学方法,并各自完成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成果展示等材料的整理。每位成员进行课堂成果展示并撰写论文。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2月)

1、汇集整理资料、成果汇总、论文汇编。

2、撰写研究报告。

3、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撰写研究报告,申请验收。4.研究报告

第三篇:“互联网 ”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互联网+”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不断发生变化,教育也是如此。新课改及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手段进行改革,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历史教学;有效性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变化。“互联网+”成为当前发展的新方向,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教学的有效性并不仅仅指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包括教师教学的优化、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师生关系的增进等。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在现在的背景下显然是落后的,无法?M足教学的需求。“互联网+”指的是将互联网同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主要是指“互联网+教学”的形式。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为研究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选择了几个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新的教学手段不了解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即“粉笔+黑板”的模式,即使现在提倡多媒体教学,教师也只是将教学的内容从黑板搬到PPT中,教学手段并没有实质的变化。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教学手段不断被应用在教学中,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但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使得课堂教学十分单一,学生的注意力有限,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听讲的兴趣,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历史教学更注重的是历史事实的讲解以及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在课堂中不断灌输大量的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充当倾听者。有效的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和学分离开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个人的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不到发挥。

3.教学和互联网的结合不够充分

大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将教学和互联网相结合,多是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手段出发,为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服务。互联网和教学的关系只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视频中。两者的结合不够充分,不能够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也无法发挥互联网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中的作用。

二、“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和互联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也是如此。“互联网+”教学能够增加教学的容量,符合学生的个性需求,且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历史教师的探索。

1.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技能水平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平时总忙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在理念和手段上不一定都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互联网的更新换代给教学理念和手段带来了新的变革,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手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利用网络平台,丰富教学手段

以往教师的教学多集中在课堂中,课余很少和学生进行互动,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却无法及时向教师提问,尤其是历史知识的学习涉及大量的知识点,有的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很容易记混、记错知识点。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授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复习、巩固重难点及易混知识点。同时,教师还能够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如QQ、微信、微博等终端和学生进行交流,增进师生间的关系。

3.创设真实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将互联网与教学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搜集信息,或者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信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以音视频的形式创设真实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让学生能够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在情境的创设中得到提升,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总结

高中阶段历史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知识点的记忆和成绩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的学习趋向于单

一、枯燥。教师的教学也以“灌输式”为主,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当今,“互联网+”成为教学的发展方向,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促进教学理念和手段的更新成为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的追求。将互联网和教学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将教学视频进行展示,方便了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巩固知识,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增进,还能够创设真实的情境,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国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2(2):27.[2]李文彬.论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4):51.

第四篇:史料教学打造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史料教学打造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史料是史学的基础,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也是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载体之一。采用史料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认识的真实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活跃历史课堂教学的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史料

史料教学

历史学科能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正文: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和高考命题趋势都在重视能力的考查,具体到历史学科来说,高考历史命题重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在命题中史料分析的色彩和比重越来越显著,可以这样说“没有史料无以成题”、“无题不材料”,因此准确运用史料,开展史料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历史老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包括历史阅读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等,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历史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认为史料教学是打造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就谈谈自己关于史料教学的看法。

史料是史学的基础,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也是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载体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会正确运用史料,学生能否正确分析史料将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水平,也将影响到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史料教学,能增强学生对历史认识的真实感,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学科,所涉及的内容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曾经发生在生活中,反映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但往往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总有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距离感、陌生感,对某些历史问题的认识也倍感抽象,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但是我们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社会发展观教育等思想教育以及对其人格素质的培养都离不开历史教育。如果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用具体史料,如历史典故,古人的原话、古籍原文,文物、遗物的图片等进行教学的话,就等于建立了历史知识所需要的证据,传输了历史事件的真实感,使学生能感觉到当时的历史环境,有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这样就会“使历史变得鲜活”,这有助于学生真真切切地感知历史,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认识的真实感,也使得历史教学富有时代气息。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真实地感知历史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其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获得创造性的成果,有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学生就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能实现。可见,史料教学既能增强学生对历史认识的真实感,也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其次,史料教学,能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对历史的学习,就是要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的原因,以及它对当时及至后世所产生的影响。学生仅凭老师的讲解很难理解历史知识的生成过程,即使当时记住了,过后也很容易忘记,对知识的掌握就不够牢固,久而久之,学生感到学习历史乏味,课堂上也不积极发言,使历史课堂教学气氛死气沉沉,老师讲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但是这时老师能选取恰当的史料,选择最佳的时刻进行史料教学的话,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读史,并根据自己对史料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相关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观点。实际上老师这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创新思维的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比如,我在讲授历史必修二的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一节内容时,若用传统方式来讲授新政内容,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可能过后就会忘记,但我采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就罗斯福上台时,美国面临严峻的形势,让学生们来扮演罗斯福总统的智囊团,为总统解决当时的难题出谋划策。授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当时美国存在五大问题的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针对材料中美国的难题,思考总统先生现在需要智囊团的建议,学生实际上有种身临其境的情境,积极地帮总统想金点子。这部分内容的讲授过程我实际上为学生创设的情境,学生想金点子的过程实际上是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可见,史料教学既能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

1、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

谈起阅读问题,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而且会认为阅读能力应由语文学科来完成。其实不然,从我多年从教历史学科的教学经验及近些年来我们地区高考情况来看,我们有相当部分的高中学生不具备与新课程所要求的相应的历史学科阅读能力。本来历史学科就有其特殊性,史料的来源、史料的分类特别广。有源于出土文物、遗物、典籍原文、古人原话、后人评论,有文字型的史料、图表式的史料、还有图片、地图、数字式的史料等等,学生阅读这些史料时,读过了但不能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运用就都存在困难。所以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 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的解决,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取恰当的史料,教学生阅读史料的方法,教学生如何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教学生如何读史料时不会遗漏相关信息点的方法,教学生如何对史料进行加工整理的方法,即而形成正确观点。

2、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观点和结论并非唯一,我们有时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比如,一提到隋炀帝马上就想到“暴君”„„但是每一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都有其两面性,那么才能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史料,由学生根据史料中的信息,做出客观的评价,做到论从史出,比如,我在讲《罗斯福新政》时,要对罗斯福的新政进行评价,老师当然不能把自己的评价观点强加给学生,我当时采用的办法是给学生提供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第二种观点是:一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本家利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是以少量的所谓救济麻痹工人的斗志。当我把两种观点摆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就得结合所学知识,想想如何才能正确地评价罗斯福新政?可见,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3、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求异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除 了历史知识的教授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特别是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方法,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去思考问题,其思路是开放性的、扩散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元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可能孤立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根据史实来进行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然后向发散性思维拓展。但是教师不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材料,仅仅把一个历史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全方位的思考,则有点“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之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史料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比如,我在讲授《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节内容时,在讲到欧洲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三段材料,材料一是殖民扩张给欧洲资本家带来的巨额的财富。材料二是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的不同影响,一是给殖民地带来的灾难和贫穷,一是殖民地人民从欧洲殖民者那里学会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以及殖民地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材料三是殖民扩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三段材料从不同角度上展示殖民扩张带来的不同影响,学生就能根据材料一,从不同的角度上,全方位地理解欧洲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可见,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然,采用史料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史料的选取,史料一定要对解决的问题是有针对性的,要能通过史料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史料的运用也要注意时机,不能出现史料的堆砌。

总之,采用史料教学符合当前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认识的真实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活跃历史课堂教学的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

第五篇:课堂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秦规划09高中课改专项课题(编号:Q115HS09)“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达成途径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教学在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学实践,忽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重视教法研究与改革,对学法的研究与改革还不够深入;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对课外活动的研究与改革还不够广泛;重视知识的传授,对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的研究还很不系统;重视应试教学,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的研究还不够明确和自觉。

在教学实践上,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教轻学”,即重教法研究轻学法指导,许多老师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求“学会”,不求“会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保证。“重讲轻练”,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由于缺乏训练,学生读写听说能力无法提高。“重文轻道”。“因文悟道,因道品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规律。在21世纪,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而且还有道德危机的挑战,我们更应自觉地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然而,从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有相当多的老师对此认识不足,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忽视了德育教育。“重‘传统媒体’轻‘现代媒体’”。传统的教学媒体是教科书、粉笔、挂图、黑板。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电子技术媒体(即现代教学媒体)已悄然步入课堂。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无疑有益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重‘课本’轻‘生活’”,教师就课文教课文的现象相当普遍,很少有人注意将奔流不息的生活之泉引进课堂,课堂是一潭死水,缺乏应有的勃勃生机。更不要说实效性了

河北语文课改的实施,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语文课堂教学悄悄的发生着变化:新课程倡导一种民主、开放、科学的语文学习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形成一个和谐的、师生互动的、活的课堂学习体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课程给了语文教师一个机会,一个倾听学生的机会,一个与学生共享幸福体验的机会;更是还给学生一个鲜活、开放、民主的语文课堂。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成为一个畅所欲言的学习主人。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生动课堂。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得到了张扬,学生主体性受到尊重,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方法更加多样。但是有的语文老师存在浮躁、1 / 12

激进情绪,急功近利,刻意求新,使语文课改剑走偏锋;有的老师则是抱着传统不放,嘴上喊课改,实则穿新鞋走老路。在这样的现状下,如何构建一个行之有效又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模式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概念界定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达成途径研究”课题包括“新课程背景”、“课堂教学”、“实效性”三个核心的概念。

所谓“新课程背景”是教育部2003年颁行《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随之发生深刻变革的大背景。

所谓“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这一特定平台上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优化的课堂设计、教学语言,科学的学法指导、师生互动来实施教学的活动。而“高中语文”对其做了学段和学科上的限定。

本课题所说的“实效性不是简单狭隘的分数量化,而是以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多方面素养的生成量为主要参照,以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语言等与学生的情感要求、思维状况、活动方式及强度、接受能力的和谐性和一致性为旨归,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思想素养、思维素质的同步协调发展。

三、研究目标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的目标: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达成途径研究”力求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大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各领域(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的课堂教学效性进行全新的观照,要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实质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并与以前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找出提高当下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将高中语文新课程和新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素质 和教学水平。使其成为研究型教师。

研究意义:充分发挥本课程的独特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 12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力求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大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各领域(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必修课教学、选修课教学等)的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全新的观照,在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实质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并与以前课堂教学相比较的基础上找出提高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将高中语文新课程和新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取得突出的实践效果。

课题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课堂教学为基地,系统实施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目标是通过开课评课、讨论座谈、经验总结(撰写论文)等手段,加强大范围交流,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阅读、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我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2、研究内容(子课题):

(1)高中语文新旧课堂教学比较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嬗变;新旧课堂教学的目标性比较;新旧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比较。(2)高中语文分领域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

主要包括作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阅读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达成途径研究。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a、思维度与情感度研究 b、预设与生成研究 c、诱导与激发研究

e、美文赏读作文教学法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法。对新旧课堂教学从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找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比较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研究。(2)分析研究法。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挖掘其实质,总结其特点;分析国内同领域研究的得失,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分类研究法。将总课题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分阶段进行研究;对不同类别的研究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和比较,并互相借鉴。

(4)实践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以课堂为阵地,大力开展优质课评选和观摩活动,并进行认真讨论研究,撰写教学心得。

六、研究步骤

/ 12

本课题将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分为申报阶段、比较研究阶段、分领域研究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申报阶段:

2009年3月~2009年4月: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比较研究阶段:

2009年5月~2009年9月重点研究新旧课堂教学在目标、理念、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方面的不同。

分领域研究阶段:

2009年10月~2010年3月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展开阅读、作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工作;进行实效性达成途径研究。完成中期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结阶段;

2010年3月~2010年4月,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刻录研究课光盘。

七、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

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不断自觉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探索有效教学的路径和行为,跟踪了一批教学骨干的成长与发展,开发了一批优秀的课例,提出并践行了许多关于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鲜明主张:

(一)关于课改的基本认识

1、没有思想观念更新的课改是盲目的改革。时代在发展,教师素质不达标,课改必然会失败。而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是改革是否能够顺利推进的前导。2、没有具体目标的教学是自由、散漫的教学。“课程标准”为教师自由教学留下了巨大的创造空间,但没有具体目标的自由只能走向散漫。课堂教学要进一步强化目标的指向性,条条大路任你选,目标罗马必须到。

3、不能紧扣课本的课堂拓展是空谈。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但这一中心任务如何落到实处?不能搞天马行空,须要让风筝有根线。教师须进一步强调“以本为本”,在具体文本研习的基础上,有针对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探讨,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4、没有教师思考的问题是误导。学生会不会思考,会怎样思考,思考的深广度如何,具有怎样的思维品质,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教师只有自己思考在先,方能指导在后,发现在后。

5、没有文化氛围的人文是孤岛。课堂上大讲人文,个个文质彬彬,课外连文人

/ 12

都做不到,人文就成了孤儿。人文之花只有花木成行柳成荫的环境中才会找到自己的天地。为此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是关键。

6、没有活动开展的课堂激励是哄骗。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而语文学习,对中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语文课需要教师的“讲”,但教师不能“讲”风太盛。只有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才能相互讨论、各抒已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对有效课堂基本特征及基本要求的界定

好课就是有效的课。我们不强求人人的好课标准一致,但不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并作出基本选择的教师不是好的语文教师。我们比较认同杨九俊先生关于有效课堂特征的概括:主动的参与,明确的目标,挑战性问题,深刻的情感体验,适切的方式,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清晰的反馈,学生有迁移创造的欲望和能力。任何一堂具体的高中语文课须正确回答并处理好七大问题: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是否简明扼要?选择的切入口是否能激发学生思考?教学行为是否是有效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关键内容是否经重锤敲打?教学过程是否有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课堂收束和拓展是否得当?上的是否是语文课而不是别的课?

(三)关于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四条标准

众所周知,就语文学科而言,“教什么”其实是远比“怎么教”更重要的一个问题。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习俗的角度是从教学方法入手,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新课程背景下,随着“一标多本”的普及,全国并没有了统一的语文教材,语文课堂上教师到底应该“教什么”变得至关重要。即使同一文本,不同的教师由于着眼点不同,也会教出不同的内容来。更可怕的是,许多教师手拿新教材,根本不知道应当将什么样的内容呈现到课堂中去。上海师大学科教育研究所王荣生教授提出“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这种提法极有道理。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必须是选对教学内容的课。关于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课堂应该满足以下要求:一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意识,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二教学内容正确,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三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四课程目标能够有效达成,教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致。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坚决反对并杜绝“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出现。

(四)专题教学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

/ 12

新的语文教材分模块、专题、具体文本几个层次。文本是构成专题(单元)的基本单位,专题的有机组装形成模块。这种以专题结构单元的文选方法,与传统教材以文体结构单元有很大的区别。以文体结构单元的教材强调知识构成的系统性,文本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是作为完善学生的相关语文知识框架而存在的。新教材在认可单元结构的基础上,相对强调文本内容的独立价值,编者意在通过人文专题让学生获得对某一类情感的深刻感知,进而认识世界、建构世界。因此,高中教学尤其不能继续以单篇文本为核心展开割裂的学习,而要相对强化专题意识。构成专题的文本最好能在专题内涵的框架内展开解读,为专题的建构服务。

综上所述,专题教学须体现出专题意识,任何一篇文章的学习必须围绕原教材的专题核心展开解读和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找准定位;同时,体现出文本意识,强调专题教学并不是倡导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离开教材提供的文本搞泛语文,语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话题的深度拓展尽量先依托文本展开;专题教学更要体现出必要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最好能以具体的问题为核心推进,不要做空洞的讨论或赏析;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最好以能否转化成可探讨、可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前提;专题教学还学会弹钢琴,十个指头现时用力不会流泻出优美的旋律,教学要体现出节奏的原则,同一专题不同文本之间的研习要讲究相互配合和补充,前后文本的解读力求能在不同形式的对比中,张驰有致地进行。

另外,要高度重视经典文本的个案分析。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材的钻研,尤其独立深入解读经典文本永远是语文教师第一位的工作。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一标多本”背景下,大量新的文本被充实进了各种新的语文教材,广大语文教师本就捉襟见肘的文本解读能力进一步受到挑战。扣不紧文本,课堂满把抓却什么也没抓不透的语文课可谓俯拾皆是。于漪老师感叹“我们常关注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忽视作者写什么和怎么写,尤其认为写什么已经解决。其实,读懂写什么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与基础。文质兼美的课文,尤其是经典之作,必有丰富的内涵,必有作者独特的过人的见解,如果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往往难以领悟文中的真谛。”值得警惕。

(五)有效课堂三大关键教学行为

美国伊利诺州的中学教师加里.鲍里奇潜心研究课堂教学实例,提出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和五种辅助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等。鲍里奇在介绍如何做到“清晰教学”时指出,有效的课堂授课,必须目标明确,能够连结新知与旧知,把握学情(教学适应学生当前的水平或者略高于当前的水平),他同时还指出,清晰有效的授课,教师需要缓慢而明确地发出指令,在每一节课的结束进进行回顾和总结。可见,正确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 12

语文是母语,母语习得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其关键是解决如何让学生想学,让学生能学,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学好等一系列的问题。要让学生想学、学得好,语文课上教师必须掌握“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倾听)”、“有效激励”三大关键教学行为。

有效讲授:教学无论如何改革,“讲授”作为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仍然显得卓尔不凡。它以它的“优势”使之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好老师总是那些善“讲授”的老师、“能说会道”的老师。好的“讲授”是适时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反对过度的、不恰当“讲授”。教师在开讲之前首先要对教学的各个要素如琢如磨。如讲解问题:讲什么不讲什么,尤其是不讲什么更重要。讲解也是对话,会的不讲,永不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授要追求风格和个性,要从“我们的”走向“我的”。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意味着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教师讲的语言要精确精练精彩,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富有节奏感和节奏美,既要做到主次分明,详处泼墨如水,略处惜墨如金;又要循序渐进,张驰有度,过度自然。当然,讲授有它的局限性,它可能使学生处于被动静听状态,单调乏味,不容易充分地将学生带进课堂,加上内容过多或过长,使那些缺乏良好注意、记忆力差的学生获益很少。但这不是讲授的过错,而是不会讲授导致的。

有效提问(倾听):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技术与艺术兼而有之),它的关键是能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问题”的有效性与问题切入的角度、资料的提供(问题的语境)、思维引导和精神引领的程度有关。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空间上的的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回答;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内容上的深刻性,就语文而言,有一种力量叫思想,现在的小学教师上课都在强调做加法,要求增加课堂的内涵和思想,而中学教师常常以高考和语文的工具性为借口,要么不问问题,一讲到底,要么问一些小儿科的知识性伪问题,问题既不因对象的不同体现出层次性,也缺乏连续性和引导性,无法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自然的节奏;有效的提问同时是以倾听为保证的。我们听了很多的公开课,觉得效果一般,可上课的学生喜欢,为什么?因为名师都是善于“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倾听也是一种对话。教师在“提问”之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并对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

有效激励: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有效教学而言自然是重要的,但似乎还有比“方法”更重要的,这就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期望、教师的热情,教师是否

/ 12

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几乎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有效程度。在有效教师的所有行为中,教师的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深刻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

(六)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基本策略

按照哲学诠释学的逻辑,阅读教学的对话结构由这样三个层次组成:一是师生双方介入阅读,接纳文本的问题,阅读主体与文本主体之间展开对话;二是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重构,置入自己的问题,交流、碰撞,达成文本的历史视界与师生当代视界的有机融合;三是师生自我反思,拓展链接,把文本用于实践,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对话基本处于初级状态:1、对话要素缺失,教师习惯将自己对文本的领悟或者理解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与文本的个性对话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等资源的有效运用;

2、对话情境虚化,虽然课堂有问有答,但整个对话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教师预设的框框中,对话的价值体现在教师个人的才艺展示上了;

3、对话操作泛化,追求课堂表面繁荣的“满堂问”掩盖了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真正审问、慎思与探索。

构建当代教学论背景下的课堂对话策略,首先需要搭建民主有效的对话平台。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对话需要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多向的交流。因此,对话平台能否成功搭建的第一前提是教学民主,离开了个体平等,对话教学学会被异化成一种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之间的关系;第二师生必须都介入文本,任何对话都是基于文本展开的,文本系统原本处于静止、非在场的沉默状态,只有师生双方都介入文本,使话语复活,变成动态的、在场的言说,师生与文本的距离消失,对话平台才算搭建成功。其次,要找到有效的话题,师生在问答中能够形成基本共识。众所周知,对话教学中话题确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进而影响话题能否广泛而深入的开展下去。这里教师设计的话题必须让每个同学有话可说,而不是部分同学的专场。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必定知人论世,复现文本的历史视界,并且由被动接纳问题转而向文本发问,通过重新构置问题,去发掘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课堂留下充裕的对话时间极为重要。教者在保证学生充裕阅读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只有让诠释者被文本主题推动着,在主题方向上作进一步的底部时,才会出现真正的对话。”(德伽达默尔语)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相互接纳,又相互诘问,在追问中达成共识。第三,通过反思或批判,实现对文本的超越。这是对话的最高层次。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路径选择,尽管师生与文本问答对话的话题会有所不同,但创造、超越性阅读是每一个时代的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经典文本常读常新,是因为读者不断地读出新意,8 / 12

产生不同于前人的阅读效果。“诗无达诂”,阅读也是如此。蒋成禹先生强调“阅读教学的问答对话结构,要求每一个学生,不论是领头雁、后进者还是居中者,都应当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己的认知结构为起点,依托个体的阅读体验,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并在对话中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要求虽高,道理却很实在。

(七)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向度

一要充分发挥出评价的价值引导作用,让语文教学体现出时代的特色。1、让生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一堂好课首先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先进教学理念的反映。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定位在科学世界和书本世界,想方设法将一种预设的成人化、社会化的生活模式强加给学生,致使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际,颠倒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关系,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也成为课堂教学遗忘的角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世界,赋予课堂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努力改善和提升学生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2、重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交往合作。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培养和构建学生的完满精神世界为目标的教育主体之间的特殊的交往过程,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各种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3、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要让评价尽可能激发和彰显出师生的个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涉及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什么样的评价是有效的“好”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谁参与,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参与。如果没有被评价主体参与其中,关于评价的目的、运作和结果,都有可能被忽略、批评和抵制。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有必要:

1、目标多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新的高中课程是一种体现了层次性、发展性、选择性的弹性课程方案,它重在对学生各种潜能的辨认、开发和激励,不是关注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要努力构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学生在课堂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综合素质。

2、尊重个性,彰显教师的创造精神。教师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充满智慧的创造性活动,教师上好一堂课需要诸多方面的素质,当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素质后,教师的个性特点就成了影响课堂特色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分析好自己的个性优劣点之后,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风格定向,就会有生动而富有特色的的课堂,也会培养会生动而有个性的学生。因此,评价课堂上的教师,不应当仅仅按照一个预设的理想模式,测量教师是否入轨,教学基本功是否适应

/ 12

学科要求,而是应当更多地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思想、确定的有效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活动建构、实施动态生成性教学、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话质量等。

3、关注个体差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存在,存在着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因而即使在课堂上,也应该允许他们按照不同的节拍,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受和成功体验。能否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起“尊重差异、追求个性”的现代教学观念,是衡量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优劣的重要标尺,也是课堂是否富于生命活力的重要分水岭。

三要让评价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保障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顺利过渡。从传统课堂切换到现代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认识渐进、实施步步跟进的发展过程。1、传统教育中的宝贵经验不能完全抛弃。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理想课堂,需要找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着力点,勿让教师成为新课程计划的阻力;要正确认识知识在人的智慧生成中的基础意义,防止“去知识化”倾向的产生,对于传统教学一棍子打死的冒进理念和做法,是不切实际的。2、正确估价新课程实施的教育生态。新课程是伴随着新的培养目标一起走进我们的课堂的。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必要的物质支撑和广泛的社会支持。新课程的实施有一个由理念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生搬硬套西方的课堂教学模式。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提高,这应是一个基本的操作思路。3、注重实效,保证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顺利过渡。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确立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在此之外,其他诸如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应用,都是次要的,属于从属意义的。没有最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更好的课堂教学状态,真正有效的评价导向应该是目标简单、内容简约、方法简便的。

六、关于课题研究的困惑和思考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课题历时三年,行将告一段落,但本课题的研究远没有结束。我们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出来的教训,同样是本课题重要的成果之一。

(一)本课题研究伊始,便着力探讨教学指导、管理与研究相结合的最佳路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特别注重研究工作的实践基础和指导工作的研究背景,反复强调要将教研工作研究、指导和服务三大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以会议代替指导、以活动代替研究的现象。我们开了许多的研讨会,但研究会的成果多大程度的转化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实际行动和实践智慧,尚是一个未知数。课题组在学校调研的时候,个别化、选择性地走进课堂,对课堂的实际教学生态知之仍然不够多

/ 12

(二)本课题研究确立了“面上推广、点上突破、环节上落实”的基本实施框架。总体来说,这种上下联动、团队联合攻关的课题研究模式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强势推进全市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当课题组将主要精力投放到面上推广时,“点”的突破就显得略为薄弱。各子课题之间研究的力度、层次和水平极不均衡,少数子课题有蜻蜓点水、走过场的倾向,应该研究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三)课题组对语文有效教学相关因素的认识还不充分。语文是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五四以来,百年演进,流派众多,理论更迭较快,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其习得的规律,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怎样学语文?如何推进语文教学的高效运转?其中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不言而喻。本课题研究的范畴虽然仅仅局限于高中语文,且是课堂教学,但关于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矛盾一个也无法回避。因此,研究的内容仍然偏多,面仍然偏大,对某些具体环节的深挖也不充分,如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课堂中预设和动态生成问题、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相辅相成问题等等,因此,成果还不丰富。

(四)高度应试教育背景下,贯彻新课程理念,需要践行者的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尝试的步伐再迈开一点。相对于此,课题组显然还缩手缩脚,推进的策略和措施,整合、验证别人的理论偏多,原创观点并大胆付于实践的还相对偏少,一些看法还未经过时间的充分证明,正确与否还要进一步认证。但我们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我们以语文学科抱有深厚的热爱之心与探究之情,坚持不懈地在这块园地里继续辛勤耕耘,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终究会成为历史。

(二)论文成果

八、研究后的思考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比如作文教学的初高中衔接和系统化问题;阅读教学的“量”与“质”的关系问题;课堂语文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成绩的“转化”问题;如何利用情感因素提高课效的问题;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某些矛盾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度问题;课题组研究人员的力量统整问题;研究成果(论文、心得、公开课)向校外的推广问题等。

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中将把以下几个方向作为重点:

第一,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方式和效果研究。学生在作文和阅读课堂如何才能真正动起来,实现思维度的最大化。

第二,如何现代化先进教学设备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有利。目前教学先进手段的使用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已经流于形式,对提高课堂效果起反作用。

/ 12

第三,对内涵型子课题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比如对教学环节、课效优化途径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年以来,本课题研究已经拓展到更深更广的领域,几乎涉及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各个方面。课题组也取得可观的研究成果和珍贵的研究心得。以后我们将把研究进一步推进,力争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九、主要参考文献及著作目录1、2、3、4、5、6、7、8、9、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钱梦龙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周成平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林华民著,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6)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王荣生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8)听袁卫星老师讲课(袁卫星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2)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张天宝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韩军与新语文教育(韩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课题组

2010年10月

/ 12

下载基于课堂观察下的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方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课堂观察下的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方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堂导入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课堂导......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有效性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有效性 新课程如春风化雨,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倡导自主探究,关注有效生成,成为新课程改革永恒的主题。 当前,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

    高中历史课堂如何通过课堂观察提高教学有效性【自】

    高中历史课堂如何通过课堂观察提高教学有效性 攸县一中刘会芳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课堂教学过程基本上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 一、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二、结合语文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在具体的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课题研究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 阶 段 性 总 结 提问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最主要形式,它的有效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研究通过从课前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形成问......

    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论证[小编推荐]

    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论证 一、研究题目 《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一)现实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