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教学实录_落叶1

时间:2019-05-13 03:1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窦桂梅教学实录_落叶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窦桂梅教学实录_落叶1》。

第一篇:窦桂梅教学实录_落叶1

《落

叶》

——窦桂梅教学实录

师:我送你们三句话,第一句“我很棒”。

第二句话也送给同伴,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你真的很棒”。

这个课堂和以往不一样,上看看,下看看,左看看,右看看,有什么?

生:很多听课老师。

师:把这句话送给老师:“你们很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

(台下老师鼓掌。)

师:老师给你掌声,你明白了什么?

生:很光荣

生:很温暖

师;找到感觉没有?什么感觉,温暖中觉得很棒,就带着这个感受来一同走

进课文,走进课文之前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也就是这个季节最值得去的地方?

在哪里?

生:落叶,红叶

师:听,快看了(香山红叶图)

师:想起一首诗吧:远上寒山石径斜……(师生一起背)

师:美不美?这片片的枝叶把香山打扮得真美呀。风呼呼地吹,天气越来越

凉,这叶子就会?

生(有的做动作,有的用语言,落)

师板书:落叶

师:刚才我们看了香山的景色,感受到这片片落叶带来的美,现在送给大家

两篇文章,在文章中感受落叶带来的美。

自己赶紧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尽办法去解决,这些方法老师不说,你们一

定知道。

学生读书

师:有的同学跃跃欲试,想读了,看谁倾听别人的话像刚才那样用心。

(指名读第一节)

师:像他那样自己读一读这一节。

师:继续往下读,(指名读第二节)

师:他读“当作”读得真准啊,我们也这样读,齐读。

师:继续向下读,这个“当”在句中两次不同音,你都读出来了,真了不起。

再读这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师:再往下读。我可听出来了,“藏”这个字她怎么读得这么准啊。一起读这

个字,把它送到句子里再读。

师: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师:你们真的真的很棒。

师:看课文第一段,放声再读读。

师:这段话有个词特别好玩,重复了两次,发现了吗?

生:一片一片

师:读,再读。师在黑板上画一片叶子,这是一片。一片一片那就是两片了

(边说边画第二片叶子)

生:不是,有许多,很多很多片。

师:言外之意我明白了,这一片一片就是好多好多,那再读读,把一片一片的感受送到句子中。

师:哎哟,她读这个“落”呀,我感受到了“落下来”

想象一下,怎么落呀?

生:慢慢落下来。

生:慢慢得一片一片地落下来。

师:啊,飘飘洒洒

生:随风舞动。

师:多有诗意啊,缓慢地落下来,就这样像小蜻蜓,小蝴蝶慢慢地舞动着,你再读这句话,那样那样地落下来。

生读

师:落得多轻松啊“落下来”

又一生读

师:这次风很大,一下子就落下来。

师:好的,咱们亲眼看看这落叶怎么落下来。放课件

师:一片,又一片,接着一片,把这样的感受加上你刚才的体会再送到这句

话中,看着图读。

师:快看看啊,这一片片落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快读书,读下去你有新的发现

吗?

师:有的落到

生:地上]

师:看谁会说话,我用上了有的生:有的落到河里

生:有的落到沟里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看谁会开动你的脑筋。

(画两棵树、画小河、小沟、院子、地上)

师:快请同学们帮帮忙,我这里有这么多迷路的孩子,她们要回到她们的家,谁来帮帮她们。(学生把河里、院子里、地上、沟里这些词分别贴到相应的 地方)

师:看看啦,这些片片落叶让我们聊一聊,有的落到——(生)河里

有的落到——沟里,有的落到——地上,有的落到——院子里。

就这些地方?还有哪里?

生:田里,山里

师:你去落一片(生上来贴落叶)

生:房顶上

师:你去落一片。

生:落到树上……从高的树上落到矮的树上。

师:多会创造。

生:落到小朋友头上。

师:当你的小草帽,真有意思。

师:总之,我发现落叶无处不在,落在哪里,哪儿就是它的家。就这样,一

片,一片,一片,谁来了,谁发现落叶在等候着它们了,快读书,读读

告诉大家。

生: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师:我明白了,小虫是爬过来,躲在里面(贴爬和躲)

生:小蚂蚁爬过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师:我明白了,小蚂蚁是坐在当中(贴坐)

生: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

师:(贴藏)

生: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师:(贴飞)

师:这些小动物们,有的爬、有的游、有的飞、有的坐、有的就躲,现在你

们就是这群可爱的小动物。

师:你是谁?

生:小虫

师:你是谁?

生:小蚂蚁

……

师:现在我们就体验体验,现在你们就是可爱的小动物,我好喜欢你们这群

可爱的小动物。注意了,一片叶子落下来,有的爬来……一个也没爬?

生:(爬)

师:有的动作真美哪,那么爬呀爬呀,可以在过道,放松。

师:有的游来

生:(游)

师:重来,游的太快了。

师:小燕子飞下来了。飞~

生:(飞)

师:蚂蚁坐上去,坐在叶子上

生:(坐)

师:刚才我们是慢动作,现在快,游、飞、坐、爬、游、飞、坐、躲……

生:(按老师的口令做着不同的动作)

师: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去抓你……哈哈,听好了,藏

生:(纷纷往桌子底下藏)

师:快出来吧,最后一个动作:坐

师:我可明白了,你们哪,这些小动物可太了不起了,刚才你们做的躲和藏

的动作一样的,看来躲和藏有时放在一起可以表示一个意思。现在我把藏换

个动作 躲开

生:(躲开)

师:还想演吗?这样我们挑几个扮演小动物,你可要用心体会,你就是它。

师:爬,游,飞,躲,躲开的躲,躲藏的躲

生(演)

师:开心吗?快乐吗?幸福吗?就带着这些感受送到句子里边,用你的声音

表达出来,能做到吗?把你的感受用声音传送出来。开始

生:读书

师(在胸前贴一片树叶)看看,我是谁?打个招呼。

生:落叶姐姐好

师:小动物们好,喂,我落下来了,你在哪里?你是谁?

生:读有关蚂蚁的句子。

师:放录象

师:现在把蚂蚁变成我创造性地读,谁来读。

生:我爬过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师:你坐在船上都看到了哪些景色?你再把这句话创造创造

生:树叶落到沟里,我看见了,爬上去,把它当作船,我看见了小鱼,还看

见了珊瑚。

师:那是在哪里,海里呀,再琢磨琢磨

师:喂,又一片叶子落下来了,跟你打招呼。

师:你是谁?

生:小虫

师:小虫怎么来的?

生:爬过来的

师:送它一个字(躲)你躲在我这里感觉如何?

师:放课件

师:你也创造,小虫变成我创造创造

师:你也躲在里面?

生:没错

师:把我当作什么?

生:温暖的被子

师:你住了几天

生:一百零一天

师:你感觉如何

生:温暖

师:你有感受,把它创造出来,说说

生:创造性地描述(略)

师:喂,你是谁?小鱼小鱼快来。看,它怎么来的,送它一个字,藏

你藏在我里面干什么?赶快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读出来。

生:(除了用我代替小鱼,还加上了,很温暖几个字)

师:你藏在里面干什么?有没有不同的?把你藏在下面做游戏的感觉告诉大

家,让大家听出我在和小朋友做游戏。这样你这个藏的体会就有自己的滋味。

师: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快看,谁来了?

师:燕子,你们好

生:树叶姐姐好

师:你们要到哪里去?

生:南方

师:谁告诉你们的?

生:落叶

师:你们特别助人,知道这个信息,又告诉你的伙伴,怎么告诉的?

师:好远,好远有只燕子,我们要把这个信息告诉它,给怎么说/

师:传出的声音送给它电——报——来-啦——

师:一起来,把手拿出来,离着你那么远呢?

生:读最后一句话(拉长声调)

师:有只燕子离我们不远不近,怎么告诉它

师:有只燕子就在我们眼前,你怎么告诉它

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师:现在我真的感觉到了,你看这落叶,落到这儿,那儿,有的当作伞,有的当作船,还有的当作屋子,还有呢,秋姑娘不仅当作这些,还当作一封

一封的信呢。

师:看看,我都写给谁了,快来读读,写了这么多信,我都到哪里去了?你

看同学们,我这落叶怎么样,不夸我两句

生;落叶还真有用处。

生:落叶会帮助我们

生:我能和你成为好朋友吗?

生:落叶,你真能干,我好想和你做好朋友

师:就这样,亲爱的同学们,咱们都在夸落叶呢,让我们一起唱给落叶,落

叶也唱给自己。

课件出示:春来了

带着微笑

飞上树梢

风吹过

哗拉拉

我们舞蹈

风住了

静悄悄

我们思考

放假了

乘着风儿

带上奖状

回到大地的怀抱

小虫的屋子

蚂蚁的小船

鱼儿的大伞

燕子的电报

大地

亲爱的妈妈

在你的摇篮里

美美睡上一觉

师:是啊,大地,我亲爱的妈妈。在你的怀里,我们好好睡觉,来年的春天,我们继续舞蹈,继续思考,还给你们做屋子,写信,拍电报,马上就跟

落叶说声再见,谁想读读它,放开声音,一起来

生:落叶

师:小小的落叶很不经意落在那儿,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快乐,摘下一片美丽

的落叶送给最心爱的人,再见,后会有期。

心的呼唤——感受窦桂梅

窦桂梅是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她的成功,有她的志存高远、一览众山的学术境界,有她坚忍不拔、滴水穿石的学术毅力,有她才华横溢、才思敏捷的学术禀赋,有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学术豪情,也有她兼容并蓄、博取众长的学术智慧,但聆听窦老师的课,倾听她的讲座,更多的是被一种激情所感染,那是情的涌动,心的呼唤。

在大多数的家庭里,父母们会使儿童对教师形成这样的印象:他的老师是一个万事皆知的、慈祥和蔼的、富有同情心的、热爱儿童的人。而学生会也会老是依恋着老师,爬上她的膝盖,向她提出成千上万个问题,滔滔不绝地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我们的窦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极具亲和力的老师,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余,与学生乐在一起,闹在一起,笑在一起,哭在一起,成长在一起。瞧,窦老师的照片上,学生笑的多灿烂,多欢腾,在众生之下的窦老师又多幸福,多欣慰!这样的老师,还会有什么教育的鸿沟不能逾越呢?

教师的真情付出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举止言行,无一不对学生产生情感触动,触及学生心灵。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于喜爱的老师,往往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其执教的学科中,爱学,乐学,甚至为博取老师的表扬而努力,而老师也因为学生爱戴和尊敬,而更加倾心与教育工作。

窦老师是一个成功者,因为她用她的爱心赢得了学生,用她的耐心感染了学生,用她的真心征服了学生。

用心感悟,让情激越,让我们的课堂在师生心与心的碰撞中迸发出绚烂的火花吧!

第二篇:窦桂梅《落叶》教学实录

窦桂梅《落叶》教学实录

落叶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去,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去,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窦桂梅《落叶》课堂实录

师:我送你们三句话,第一句“我很棒”。

第二句话也送给同伴,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你真的很棒”。

这个课堂和以往不一样,上看看,下看看,左看看,右看看,有什么? 生:很多听课老师。师:把这句话送给老师:“你们很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台下老师鼓掌。)

师:老师给你掌声,你明白了什么? 生:很光荣 生:很温暖

师;找到感觉没有?什么感觉,温暖中觉得很棒,就带着这个感受来一同走进课文,走进课文之前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也就是这个季节最值得去的地方?在哪里? 生:落叶,红叶

师:听,快看了(香山红叶图)

师:想起一首诗吧:远上寒山石径斜„„(师生一起背)师:美不美?这片片的枝叶把香山打扮得真美呀。风呼呼地吹,天气越来越凉,这叶子就会? 生(有的做动作,有的用语言,落)师板书:落叶

师:刚才我们看了香山的景色,感受到这片片落叶带来的美,现在送给大家两篇文章,在文章中感受落叶带来的美。

自己赶紧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尽办法去解决,这些方法老师不说,你们一定知道。学生读书

师:有的同学跃跃欲试,想读了,看谁倾听别人的话像刚才那样用心。(指名读第一节)

师:像他那样约憾烈欢琳庖唤凇?BR>师:继续往下读,(指名读第二节)师:他读“当作”读得真准啊,我们也这样读,齐读。

师:继续向下读,这个“当”在句中两次不同音,你都读出来了,真了不起。再读这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师:再往下读。我可听出来了,“藏”这个字她怎么读得这么准啊。一起读这个字,把它送到句子里再读。

师:全班齐读最后一段。师:你们真的真的很棒。

师:看课文第一段,放声再读读。

师:这段话有个词特别好玩,重复了两次,发现了吗?

生:一片一片

师:读,再读。师在黑板上画一片叶子,这是一片。一片一片那就是两片了(边说边画第二片叶子)

生:不是,有许多,很多很多片。

师:言外之意我明白了,这一片一片就是好多好多,那再读读,把一片一片的感受送到句子中。

师:哎哟,她读这个“落”呀,我感受到了“落下来” 想象一下,怎么落呀? 生:慢慢落下来。

生:慢慢得一片一片地落下来。师:啊,飘飘洒洒 生:随风舞动。

师:多有诗意啊,缓慢地落下来,就这样像小蜻蜓,小蝴蝶慢慢地舞动着,你再读这句话,那样那样地落下来。生读

师:落得多轻松啊“落下来” 又一生读

师:这次风很大,一下子就落下来。

师:好的,咱们亲眼看看这落叶怎么落下来。放课件 师:一片,又一片,接着一片,把这样的感受加上你刚才的体会再送到这句话中,看着图读。师:快看看啊,这一片片落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快读书,读下去你有新的发现吗? 师:有的落到 生:地上] 师:看谁会说话,我用上了有的 生:有的落到河里 生:有的落到沟里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看谁会开动你的脑筋。(画两棵树、画小河、小沟、院子、地上)师:快请同学们帮帮忙,我这里有这么多迷路的孩子,她们要回到她们的家,谁来帮帮她们。(学生把河里、院子里、地上、沟里这些词分别贴到相应的地方)

师:看看啦,这些片片落叶让我们聊一聊,有的落到——(生)河里 有的落到——沟里,有的落到——地上,有的落到——院子里。就这些地方?还有哪里? 生:田里,山里

师:你去落一片(生上来贴落叶)生:房顶上

师:你去落一片。

生:落到树上„„从高的树上落到矮的树上。师:多会创造。

生:落到小朋友头上。

师:当你的小草帽,真有意思。

师:总之,我发现落叶无处不在,落在哪里,哪儿就是它的家。就这样,一片,一片,一片,2 谁来了,谁发现落叶在等候着它们了,快读书,读读告诉大家。生: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师:我明白了,小虫是爬过来,躲在里面(贴爬和躲)生:小蚂蚁爬过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师:我明白了,小蚂蚁是坐在当中(贴坐)生: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师:(贴 藏)

生: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师:(贴 飞)

师:这些小动物们,有的爬、有的游、有的飞、有的坐、有的就躲,现在你们就是这群可爱的小动物。师:你是谁? 生:小虫 师:你是谁? 生:小蚂蚁 „„

师:现在我们就体验体验,现在你们就是可爱的小动物,我好喜欢你们这群可爱的小动物。注意了,一片叶子落下来,有的爬来„„一个也没爬? 生:(爬)

师:有的动作真美哪,那么爬呀爬呀,可以在过道,放松。师:有的游来 生:(游)

师:重来,游的太快了。师:小燕子飞下来了。飞~ 生:(飞)

师:蚂蚁坐上去,坐在叶子上 生:(坐)

师:刚才我们是慢动作,现在快,游、飞、坐、爬、游、飞、坐、躲„„ 生:(按老师的口令做着不同的动作)

师: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去抓你„„哈哈,听好了,藏 生:(纷纷往桌子底下藏)

师:快出来吧,最后一个动作:坐

师:我可明白了,你们哪,这些小动物可太了不起了,刚才你们做的躲和藏的动作一样的,看来躲和藏有时放在一起可以表示一个意思。现在我把藏换个动作 躲开 生:(躲开)

师:还想演吗?这样我们挑几个扮演小动物,你可要用心体会,你就是它。师:爬,游,飞,躲,躲开的躲,躲藏的躲 生(演)

师:开心吗?快乐吗?幸福吗?就带着这些感受送到句子里边,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能做到吗?把你的感受用声音传送出来。开始 生:读书师(在胸前贴一片树叶)看看,我是谁?打个招呼。生:落叶姐姐好

师:小动物们好,喂,我落下来了,你在哪里?你是谁? 生:读有关蚂蚁的句子。师:放录象

师:现在把蚂蚁变成我创造性地读,谁来读。生:我爬过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师:你坐在船上都看到了哪些景色?你再把这句话创造创造

生:树叶落到沟里,我看见了,爬上去,把它当作船,我看见了小鱼,还看见了珊瑚。师:那是在哪里,海里呀,再琢磨琢磨

师:喂,又一片叶子落下来了,跟你打招呼。师:你是谁? 生:小虫

师:小虫怎么来的? 生:爬过来的

师:送它一个字(躲)你躲在我这里感觉如何? 师:放课件

师:你也创造,小虫变成我创造创造 师:你也躲在里面? 生:没错

师:把我当作什么? 生:温暖的被子 师:你住了几天 生:一百零一天 师:你感觉如何 生:温暖

师:你有感受,把它创造出来,说说 生:创造性地描述(略)

师:喂,你是谁?小鱼小鱼快来。看,它怎么来的,送它一个字,藏 你藏在我里面干什么?赶快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读出来。生:(除了用我代替小鱼,还加上了,很温暖几个字)师:你藏在里面干什么?有没有不同的?把你藏在下面做游戏的感觉告诉大家,让大家听出我在和小朋友做游戏。这样你这个藏的体会就有自己的滋味。

师: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快看,谁来了? 师:燕子,你们好 生:树叶姐姐好

师:你们要到哪里去? 生:南方

师:谁告诉你们的? 生:落叶

师:你们特别助人,知道这个信息,又告诉你的伙伴,怎么告诉的? 师:好远,好远有只燕子,我们要把这个信息告诉它,给怎么说/

师:传出的声音送给它电——报——来-啦—— 师:一起来,把手拿出来,离着你那么远呢? 生:读最后一句话(拉长声调)

师:有只燕子离我们不远不近,怎么告诉它 师:有只燕子就在我们眼前,你怎么告诉它 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师:现在我真的感觉到了,你看这落叶,落到这儿,那儿,有的当作伞,有的当作船,还有的当作屋子,还有呢,秋姑娘不仅当作这些,还当作一封一封的信呢。

师:看看,我都写给谁了,快来读读,写了这么多信,我都到哪里去了?你看同学们,我这落叶怎么样,不夸我两句 生;落叶还真有用处。生:落叶会帮助我们

生:我能和你成为好朋友吗?

生:落叶,你真能干,我好想和你做好朋友

师:就这样,亲爱的同学们,咱们都在夸落叶呢,让我们一起唱给落叶,落叶也唱给自己。课件出示:春来了

带着微笑

飞上树梢

风吹过 哗拉拉 我们舞蹈 风住了 静悄悄 我们思考 放假了 乘着风儿 带上奖状

回到大地的怀抱 小虫的屋子 蚂蚁的小船 鱼儿的大伞 燕子的电报 啊 大地

亲爱的妈妈 在你的摇篮里 美美睡上一觉

师:是啊,大地,我亲爱的妈妈。在你的怀里,我们好好睡觉,来年的春天,我们继续舞蹈,继续思考,还给你们做屋子,写信,拍电报,马上就跟落叶说声再见,谁想读读它,放开声音,一起来 生:落叶

师:小小的落叶很不经意落在那儿,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快乐,摘下一片美丽的落叶送给最心 5 爱的人,再见,后会有期。

第三篇:窦桂梅教学实录

窦桂梅的一节课——《落叶》 课文 《落叶》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去,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去,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窦桂梅《落叶》课堂实录

师:我送你们三句话,第一句“我很棒”。第二句话也送给同伴,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你真的很棒”。

这个课堂和以往不一样,上看看,下看看,左看看,右看看,有什么? 生:很多听课老师。师:把这句话送给老师:“你们很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台下老师鼓掌。)

师:老师给你掌声,你明白了什么? 生:很光荣 生:很温暖

师;找到感觉没有?什么感觉,温暖中觉得很棒,就带着这个感受来一同走进课文,走进课文之前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也就是这个季节最值得去的地方?在哪里?

生:落叶,红叶

师:听,快看了(香山红叶图)

师:想起一首诗吧:远上寒山石径斜„„(师生一起背)

师:美不美?这片片的枝叶把香山打扮得真美呀。风呼呼地吹,天气越来越凉,这叶子就会?

生(有的做动作,有的用语言,落)师板书:落叶

师:刚才我们看了香山的景色,感受到这片片落叶带来的美,现在送给大家两篇文章,在文章中感受落叶带来的美。

自己赶紧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尽办法去解决,这些方法老师不说,你们一定知道。学生读书

师:有的同学跃跃欲试,想读了,看谁倾听别人的话像刚才那样用心。(指名读第一节

师:像他那样自己读一读这一节。师:继续往下读,(指名读第二节)

师:他读“当作”读得真准啊,我们也这样读,齐读。

师:继续向下读,这个“当”在句中两次不同音,你都读出来了,真了不起。再读这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师:再往下读。我可听出来了,“藏”这个字她怎么读得这么准啊。一起读这个字,把它送到句子里再读。师:全班齐读最后一段。师:你们真的真的很棒。

师:看课文第一段,放声再读读。

师:这段话有个词特别好玩,重复了两次,发现了吗? 生:一片一片

师:读,再读。师在黑板上画一片叶子,这是一片。一片一片那就是两片了(边说边画第二片叶子)

生:不是,有许多,很多很多片。

师:言外之意我明白了,这一片一片就是好多好多,那再读读,把一片一片的感受送到句子中。

师:哎哟,她读这个“落”呀,我感受到了“落下来” 想象一下,怎么落呀? 生:慢慢落下来。

生:慢慢得一片一片地落下来。师:啊,飘飘洒洒 生:随风舞动。

师:多有诗意啊,缓慢地落下来,就这样像小蜻蜓,小蝴蝶慢慢地舞动着,你再读这句话,那样那样地落下来。生读

师:落得多轻松啊“落下来” 又一生读

师:这次风很大,一下子就落下来。

师:好的,咱们亲眼看看这落叶怎么落下来。放课件

师:一片,又一片,接着一片,把这样的感受加上你刚才的体会再送到这句话中,看着图读。

师:快看看啊,这一片片落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快读书,读下去你有新的发现吗?

师:有的落到 生:地上] 师:看谁会说话,我用上了有的 生:有的落到河里 生:有的落到沟里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看谁会开动你的脑筋。(画两棵树、画小河、小沟、院子、地上)

师:快请同学们帮帮忙,我这里有这么多迷路的孩子,她们要回到她们的家,谁来帮帮她们。(学生把河里、院子里、地上、沟里这些词分别贴到相应的地方)师:看看啦,这些片片落叶让我们聊一聊,有的落到——(生)河里 有的落到——沟里,有的落到——地上,有的落到——院子里。就这些地方?还有哪里? 生:田里,山里

师:你去落一片(生上来贴落叶)生:房顶上

师:你去落一片。

生:落到树上„„从高的树上落到矮的树上。师:多会创造。生:落到小朋友头上。

师:当你的小草帽,真有意思。

师:总之,我发现落叶无处不在,落在哪里,哪儿就是它的家。就这样,一片,一片,一片,谁来了,谁发现落叶在等候着它们了,快读书,读读告诉大家。生: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师:我明白了,小虫是爬过来,躲在里面(贴爬和躲)生:小蚂蚁爬过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师:我明白了,小蚂蚁是坐在当中(贴坐)生: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师:(贴 藏)

生: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师:(贴 飞)

师:这些小动物们,有的爬、有的游、有的飞、有的坐、有的就躲,现在你们就是这群可爱的小动物。师:你是谁? 生:小虫

师:你是谁? 生:小蚂蚁 „„

师:现在我们就体验体验,现在你们就是可爱的小动物,我好喜欢你们这群可爱的小动物。注意了,一片叶子落下来,有的爬来„„一个也没爬? 生:(爬)

师:有的动作真美哪,那么爬呀爬呀,可以在过道,放松。师:有的游来 生:(游)

师:重来,游的太快了。师:小燕子飞下来了。飞~ 生:(飞)

师:蚂蚁坐上去,坐在叶子上 生:(坐)

师:刚才我们是慢动作,现在快,游、飞、坐、爬、游、飞、坐、躲„„ 生:(按老师的口令做着不同的动作)

师: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去抓你„„哈哈,听好了,藏 生:(纷纷往桌子底下藏)

师:快出来吧,最后一个动作:坐

师:我可明白了,你们哪,这些小动物可太了不起了,刚才你们做的躲和藏的动作一样的,看来躲和藏有时放在一起可以表示一个意思。现在我把藏换个动作 躲开 生:(躲开)

师:还想演吗?这样我们挑几个扮演小动物,你可要用心体会,你就是它。师:爬,游,飞,躲,躲开的躲,躲藏的躲 生(演)

师:开心吗?快乐吗?幸福吗?就带着这些感受送到句子里边,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能做到吗?把你的感受用声音传送出来。开始 生:读书

师(在胸前贴一片树叶)看看,我是谁?打个招呼。生:落叶姐姐好

师:小动物们好,喂,我落下来了,你在哪里?你是谁? 生:读有关蚂蚁的句子。师:放录象

师:现在把蚂蚁变成我创造性地读,谁来读。生:我爬过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师:你坐在船上都看到了哪些景色?你再把这句话创造创造

生:树叶落到沟里,我看见了,爬上去,把它当作船,我看见了小鱼,还看见了珊瑚。

师:那是在哪里,海里呀,再琢磨琢磨

师:喂,又一片叶子落下来了,跟你打招呼。师:你是谁? 生:小虫

师:小虫怎么来的? 生:爬过来的

师:送它一个字(躲)你躲在我这里感觉如何? 师:放课件

师:你也创造,小虫变成我创造创造 师:你也躲在里面? 生:没错

师:把我当作什么? 生:温暖的被子 师:你住了几天 生:一百零一天 师:你感觉如何 生:温暖

师:你有感受,把它创造出来,说说 生:创造性地描述(略)

师:喂,你是谁?小鱼小鱼快来。看,它怎么来的,送它一个字,藏 你藏在我里面干什么?赶快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读出来。生:(除了用我代替小鱼,还加上了,很温暖几个字)

师:你藏在里面干什么?有没有不同的?把你藏在下面做游戏的感觉告诉大家,让大家听出我在和小朋友做游戏。这样你这个藏的体会就有自己的滋味。师: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快看,谁来了? 师:燕子,你们好 生:树叶姐姐好

师:你们要到哪里去? 生:南方

师:谁告诉你们的? 生:落叶

师:你们特别助人,知道这个信息,又告诉你的伙伴,怎么告诉的? 师:好远,好远有只燕子,我们要把这个信息告诉它,给怎么说/ 师:传出的声音送给它电——报——来-啦—— 师:一起来,把手拿出来,离着你那么远呢? 生:读最后一句话(拉长声调)

师:有只燕子离我们不远不近,怎么告诉它 师:有只燕子就在我们眼前,你怎么告诉它 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师:现在我真的感觉到了,你看这落叶,落到这儿,那儿,有的当作伞,有的当作船,还有的当作屋子,还有呢,秋姑娘不仅当作这些,还当作一封一封的信呢。

师:看看,我都写给谁了,快来读读,写了这么多信,我都到哪里去了?你看同学们,我这落叶怎么样,不夸我两句 生;落叶还真有用处。生:落叶会帮助我们

生:我能和你成为好朋友吗?

生:落叶,你真能干,我好想和你做好朋友

师:就这样,亲爱的同学们,咱们都在夸落叶呢,让我们一起唱给落叶,落叶也唱给自己。课件出示: 春来了 带着微笑 飞上树梢 风吹过 哗拉拉 我们舞蹈 风住了 静悄悄 我们思考 放假了 乘着风儿 带上奖状

回到大地的怀抱 小虫的屋子 蚂蚁的小船 鱼儿的大伞 燕子的电报 啊 大地

亲爱的妈妈 在你的摇篮里 美美睡上一觉

师:是啊,大地,我亲爱的妈妈。在你的怀里,我们好好睡觉,来年的春天,我们继续舞蹈,继续思考,还给你们做屋子,写信,拍电报,马上就跟落叶说声再见,谁想读读它,放开声音,一起来 生:落叶 师:小小的落叶很不经意落在那儿,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快乐,摘下一片美丽的落叶送给最心爱的人,再见,后会有期,窦桂梅执教《朋友》课堂实录

执教:窦桂梅 时间:2003年3月16日

地点:扬州教育学院瘦西湖校区体育馆 学生:六年级

师:同学们,今天窦老师刚和同学们见面,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

生:窦老师,我想问你,你平时喜欢交朋友吗? 师:你说呢? 生:喜欢。

师:对呀!我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愿意和我自己的孩子交朋友。你们是六年级,我女儿今年正好上初一,其实,年龄和你们差不多。我和她是朋友,自然而然就和你们也是朋友啦!

师:新朋友见面,送大家一份见面礼,读读吧!

生:没有朋友,生活的菜肴里就缺少油盐。没有朋友,生命的天空中就缺少光线。

师:同学们,这句话围绕一个词来写的,顾名思义,就是“朋友”。谁来到前面大大方方、重重地把这两个字写在黑板上。

(一学生上台,按老师说的,一笔一画地写下了“朋友”两个字。)

师:说起“朋友”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很轻松。你看,刚才咱们一见面就成了朋友。大家有没有看过中央台王纲叔叔主持的《朋友》这个栏目? 生:„„

师:王纲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说起“朋友”这个词很轻松,真正地要去体验它、感受它、实践它,那却并不轻松。比如窦老师在36年的人生历程中,伴随着朋友的搀扶、点化、纠正,伴随着快乐和泪水,伴随着老师的成长,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朋友真好!(老师深情地叙述,教室里很安静,同学们凝神注视着老师)师:每每在生活中交朋友,在书本中咀嚼到这样那样的朋友故事的时候,我都以朋友的真情来激励自己的成长。最近,我就看了几本丛书,是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里面有一个栏目,专门讲了“朋友”。每每我读的时候,我就被里面的故事所感染,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我想,我应当把书本中获得的对朋友的感悟印下来,和同学们分享,想到这儿,我就选了四篇文章,就是同学们手中拿到的四篇。(这四篇文章分别是《记住的和忘却的》、《管鲍之交》、《胖子和瘦子》以及《朋友》。)

师:我相信,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读了文章后,多多少少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同学们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篇来谈谈,可以说主要内容,也可以直接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生:我对《管鲍之交》这篇文章有很深的感受。齐桓公登位后,要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却极力劝说,并坚决辞掉相国之位,推荐管仲。这是出于对朋友的真情!齐桓公不记前嫌,重用管仲,并不是因为管仲的才华有多高,其实是被他们的情谊感动了。而管仲深知鲍叔牙对他的深情厚谊,就不辜负鲍叔牙的深情,逐渐施展出了才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师:通过对《管鲍之交》内容的理解,你觉得“朋友”应该怎样理解? 生:我认为朋友应该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取长补短。师:好,就请你把这句话写下来。(生到黑板上书写)生:我读了《记住的和忘却的》这篇文章,深有感受。„„(学生对主要讲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你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朋友”应该怎样理解?

生:就是要“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洗去我们对别人的怨恨”。师:再简练一些。

生:记住恩惠,洗去怨恨。(生到黑板上写下了这句话)

生:我有补充,„„要知道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飞也飞不起来。

师:向你祝贺,同学们给他鼓掌。他把书上的语言进行了充分的“消化”,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这真了不起!

生:我对《胖子和瘦子》这篇文章有感受:在朋友有难的时候,我们要去帮助它,而不能选择逃跑!

师: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形容? 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学生在启发下,脱口而出)

师:刚才的同学说得很好,就这样说,想补充的也行,谈别的文章也行。生:读了第二个故事,使我想起了文章后面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真正的朋友,应当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朋友着想,这种友谊是高尚的,是纯结的。(学生联系相关的故事,来谈对朋友的理解。)

师:太好了,我发现你刚才讲的那个故事书上没有,你把她补充进去。这是多好的一种语文学习方法,把刚才的写上来。(学生在黑板上写感受)

生:读了这几篇文章,我有四点感受:第一个感受是既然是朋友,就要记住朋友对你的恩惠,朋友对你的批评和鞭策,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自己翱翔,飞得更好;第二个感受是既然是朋友,就应该在危险的时候给予别人最大的帮助;第三,那些事不关己,一心想着保全自己的朋友,与他们不相交也罢。第四,朋友之间,应该守信用,这样的朋友才是最好的朋友。(台下一片掌声)

师:说得真是太好了!同学们,这么多的同学还想谈,好,这样吧!把你们想要说的话与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相互交流)

师:好,我们看看黑板,来齐读一下。(孩子们在黑板上写满了自己对朋友的理解的话,就像“小名人名言”。)(生朗读)

师:有没有发现问题。(指着其中的一句话,原来其中有一个字写错了。)生:我发现这句话中“谅解”的“谅”写错了。

师:是谁写?知道怎么写吗?(教师脸上仍然带着笑容,一学生赶忙上去改正错别字。)师:再读„„

你看你们多了不起呀,自己读书,就获得这么多对朋友的理解,这让我想起罗曼罗兰说的一句话,“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已,检查自己,升华自己,超越自己”。同学们,我们能否在人家的情感世界里,真正去走一趟,也在里面真正的发现自己,检查自己,超越自己呢?要想真正达到这一点很难。下面我们就选择一篇我们这一生也许遇不 到的一篇《朋友》,我们来好好地研究研究,体验体验,来谈谈我们的感受。师:你就预先读了,现在你们就用心地来读这篇文章,同学们可以读一读,划一划,看看,哪些地方对你触动大,选择你自己的读书方法来读,大声读也可以,默读也可以。„„

师:这对你有什么感触? 生:“无辜”这个词„„

(教师指名若干名学生开火车一句一句地读课文,并随机请学生说说感受。)师:同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重要的地方,里面都隐藏着“但”这个字,我们把这段话找出来读一下。(生读含“但”的两句话)

师:什么时候用“但”这个字。生:转折的时候。

生:上面的意思就是没有人肯为朋友坐牢,但是达蒙真心为皮斯阿司坐牢,强调了他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一个人。

师:对,当文章的上面的意思和下面的意思完全相反的时候我们才用“但”,像这样的句式我们着重强调的是后半部的。联系上文,请你进一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这句话上面用了一个“但”字,证明为了朋友会去观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就从这件事来说,想回家看看母亲,但是没有人为他坐牢,就是这个朋友真的为他坐牢。

师:所以你想突出这个意思。生:读书„„

师:他谈出了对这段话的理解,着重突出了“但”字,还有没有同学想谈。生:我对这句话的理解,达蒙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证明他已把当成自己最好最好的朋友了,他本身就很信任彼此,相信他们之间的友情是纯洁的。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但”这个字看出来的。

师:从这两位同学对这段话的理解,同学们已经很了解了。我们再读一读。生:齐读课文。

师:就是这句话,若老师再给你们读一遍,同学们你们能听出些什么呢?(教师朗读,注意了突出了“茫茫人海”等重点词。)生:我听出了黑暗中的一点光线。

生:没有一个人为皮斯阿司坐牢,只有他的朋友达蒙。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达蒙很信任皮斯阿司,达蒙是一个高尚的人。

师:茫茫人海,皮斯阿司还有很多的朋友,但谁愿意为他杀头的呢?别个怎么没出来?这说明达蒙怎样? 生:他很勇敢。

师:你读读这段话,要能让人听出达蒙是很勇敢的。(学生读这句话)

(教师二次读这句话,突出其它的词语)师:这一次,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他们有颗互相信任的心,他们友谊是建立在互相信任之上。生:达蒙是心甘情愿为他坐牢。

师:再读一遍。要读出达蒙是真的原意为皮斯阿司坐牢的。(学生读这句话)师:还是这句话,我再读读。(教师三读这句话,语气又有了变化,突出的重点词不一样了。)

师:你还听出了什么?

生:他之所以为皮斯阿斯坐牢,是因为他了解皮斯阿司,相信彼 生:达蒙不怕死。

生:我听出了朋友里面的一些真情。生:我通过这句话听出了患难真情。师:那这段话中的——号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强调。生:读课文。

师:还有同学想读吗?其实,你想怎么读就可以怎么读,只要读出自己的滋味来就行,谁来试试!

(一学生大胆尝试,深情地朗读)生:我也来试试。(许多孩子都举了手,教师点了多名学生读书。)师:读出自己的滋味来,其实就这么简单!

师:同学们,现在来个实话实说。如果你们碰到了这件事,你们会不会替他去坐牢?

生:我会去,因为朋友之间的友谊是珍贵的,因为他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所以我会去。

生:我会去,如果我被砍头了,我就会千古留名,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千古留名,活得精

生:我是达蒙的话,我就不去,因为我的生命比他更有价值。师:你比他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你也知道生命只有一次。生:我会去的,我信皮斯阿司,我知道他一定会来的。

生:如果我是达蒙,我就不去,因为我还没有做出一番事业就死去了。况且死了,也不好孝敬父母了。

师:如果还让你们接着说的话,你们还会说很多很多,你们刚才所说的去或不去,都是达蒙复杂的思想斗争,他会不懂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吗? 生:懂。

师:他会不懂自己的母亲也需要孝敬? 生:懂。

师:他了解不了解自己的朋友是无辜被处死的。生:了解。

师:达蒙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皮斯阿司是一个这么孝敬母亲的人。生:我的朋友一定会回来的。师:好,你信任他。

生:为这样的朋友去死,死也值得。

生:他心里会想,如果他不信任自己的朋友,朋友怎么能信任我呢。生:人生能得一知己,是很不容易的。

师:好了,同学们,就怀着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决定,你们再读读这段话,如果你们是达蒙,单读还是齐读? 生:单读。

师:好,谁来。师:日子如流水,却发现皮斯阿斯一去不回头,它也许„„也许„„,达蒙心里怎么想的?他还是面无惧色,还是洋溢着慷慨陈词的豪情? 再看这句话,“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他们会议论些什么呢?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达蒙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他还是„„面无惧色„„”请同学们自主选择一组,动动笔,展开想象的翅膀,反复揣摩这句话,把你的想象写出来,你的智慧就在你手中,一会儿请你朗诵给大家听。师巡视。

生:日子如水,皮克萨斯,一去不回头,他也许会来,也许不会来,但刑车上达蒙仍然抬头挺胸,不但„„,反而洋溢着慷慨赴死的豪情,他心里想,朋友,我相信你,我相信你会来的,即使你不来,我也死得其所。

生:日子如水,皮克萨斯,一去不回头,他也许不回来,也许马上就回来,但行车上的达蒙抬着头,挺着胸,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洋溢着慷慨赴死的豪情,他心里想,不管他回不回来,我都理解他,因为我们是好朋友,我了解他。生:达蒙住进了监牢,吃的是窝窝头,住的是破旧的茅房,但行车上的达蒙抬着头„„充满豪情,他心里想,唉,皮斯阿司,希望你和母亲相聚,祝你好运!生: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他们有的同情达蒙的遭遇,有的嘲笑他的愚蠢,还有的说他愚不可极,但行车上的达蒙„„豪情,他心里想,随便你们怎么说,我的朋友皮克萨斯一定会回来的,我相信你一定会回来的。

师:听了这么多同学的回答使我想起了但丁的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生:日子如水,皮斯阿司,一去不回头,他也许远走高飞,也许在回来的路上,但行车上的达蒙抬着头,挺着胸,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扬溢着慷慨赴死的豪情,他心里想,皮克萨斯你不用回来了,好好孝敬你的母亲,我会替你去死的。生:达蒙住进了死牢,吃的是粗饭,穿的是破烂不堪的囚衣,住的是死牢的牢房„„

师:你说的是死牢的牢房,这死牢的牢房会是什么样的牢房?再想象 生:达蒙住进了死牢,„„ 师:你说是什么样的死牢? 生:是又臭又脏的死牢

生:达蒙住进了死牢,吃的是发霉的牢饭,穿的是破烂的囚衣,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牢房,但行车上的„„豪情,他心里想,皮克萨斯,我亲爱的朋友,你现在应该正和你的母亲度过这最后的时光吧?就算你不会回来,我也不会怪你,只要朋友开心,我也开心。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要说,这样,大家前后说,互相说,把你的快乐与别人共享。

(生互相交流。)

生:这句话说明皮斯阿司是一个守信用的人,他本可以兆之夭夭,让达蒙做他的替罪羊,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守信用,他不愿让达蒙做他的替死鬼。师: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回来的。生:淋漓的风雨中

师:咱们这儿也下雨的,算不算淋漓的雨。生:不算,是淅淅沥沥的小雨。

师:他是在淋漓的风雨中来的,而且是在千里之外,飞奔而来,你怎么看待 生:我认为他是马不停蹄的,一心赶回来,不相让他的朋友替他死。师:好,就请你把这样的感情表达出来。生:读。

师:累得没劲了,你刚才说得多好啊,他在远处喊:“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应该是“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声音拉长)谁再来读读。生读。

师:一般由远处远处传来的声音第一句低,第二句高,再试试。师读前半;生读“我回来了,„„”

师:我要是你们,我肯定会这样读,“我——回——来——了”。

师:亲爱的同学们,假如皮斯阿司回来了,他告诉人们没事了,我回来了,他想到了自己,会怎么读? 生:我回来了。

师:假如他想到回来了,他会怎么读? 生:我回来了。

师:假如皮斯阿司回来了,他很累,上气不接下气,应该怎么说? 生:我回„„回„„来了!师:再说,可以有创造。生再说。

师:如果是我,我肯定急着说,“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每个人现在体会,你就是皮斯阿司,体会。

师:把手放在桌上,发出马蹄声,皮斯没学过普通话,他会怎么喊? 生:读。

师:没有掌声,再读,再体会,你就是皮斯阿司。生:激情读。师:此时此刻,“我回来了”(轻声读),又说明什么? 生: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师:同学们,就是我们凭着对朋友的信任,皮斯阿司回来了,此时此刻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哪两个字? 生:信任(师板出)

师:谁读,读出你的内心感受,读自己的。生:读。

师:同学们,我们能够想象,皮飞奔刑场,解下达蒙的绞索,然后紧紧拥抱在一起,风雨中,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一切尽在不言中,开心的泪,激动的话在彼此的胸中涌动,同学们把你们的所想,用你们的读来表现出来好不好?(出示了三句话,学生朗读体会:

句1:但,茫茫人海,就有一个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

句2:但,刑车上的达蒙,抬着头,挺着胸,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洋溢着慷慨赴死的豪情。句3: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淋漓的风雨中,皮斯阿司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多名学生读书)

师:同学们,皮斯阿司回来了,达蒙站在这儿会怎样?大家想象。

生:雨越下越大,像断了线的珍珠,他们俩抱得更紧了,国王看到这一幕,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国王说:“你们真够哥么”,我就把你们放了吧。生:所有的老百姓,官兵跪下来向国王求情,最后国王饶恕他们了。生:雨下大了,皮回来了,国王赏了他们一些厚礼。生:皮被处死,达接回他的母亲,养活了这位老人。(鼓掌)生:„„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意大利的公元四世纪,那么最终的结果怎样呢?就在这四本书本中的《上帝的笑脸》中,我想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文中的情感世界里,我们感受到了朋友的信任,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受,带着对朋友这样的理解,回过头来再读其它的三篇作文,我想,再读这三篇时,你也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生:我认为朋友间是默默的,什么东西都没有信任重要。生:朋友的友谊是伟大的,是无限的,我们要信任朋友。生:一个人一生的成功都离不开朋友(写在黑板上)生:朋友应该当面指出他的缺点。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我们对朋友的认识有了一个升华,我们从书本上有了新的认识,在课文走了一个来回,这是学习文章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

读有字之书犹如品味美味佳肴,这很重要。当然生活也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我们也要悟无字之书和人生啊。因为我们周围有这么多活生生的教材,我们再走到生活中去,一会儿同学们到周围的老师中去,看看他对朋友有没有他独特的理解和认识,你还可以请教他,让他讲讲人生经历中朋友的故事,这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和方法。我们看看谁最能够采纳信息,汇集信息,一会儿再到前面来汇报。(生采访现场老师。)

师:谁愿意抓住机会,汇报你的收获?

生:我采访的是后面的老师,他说朋友不在于多,只要是知心朋友就行了,有一句话特别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且知心朋友要当面指出错误才是。生:老师说朋友要心灵相通,要志同道合。(板书)

生:我采访的是邱老师,他说“朋友不要太多,只要有一个就行了”。生:我采访的是朱老师,他说:“在自己伤心痛苦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朋友。

生:当你把快乐送给你的朋友你就获得了双倍的快乐,当你把痛苦给你的朋友,你就减少了一半。

生:拥有了朋友你会拥有更多,朋友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当你孤独无助时,你的朋友将会为你驱除烦恼,你将从痛苦中走出来。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国为民,化敌为友。(学生把采访得来的这句话写在了黑板上)

师:亲爱的同学们,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谈。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又获得了这么多对朋友的理解,再让我们找回它,放声地读一读,开始。(生齐读黑板上学生们写的对朋友的理解。)

师:通过这堂课的理解,你对朋友想要说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或者一首诗等等,或者你想唱出来都可以表达此时你对朋友的理解。生:人世间最真诚的莫过于朋友间的友谊了。

师: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你想对谁说,你就说出来。

生:我想对徐薇,我想对你说,朋友间最重要的是互相信任,不能互相猜疑。生(徐薇):我也想对你说要相信朋友,信任朋友。生:朋友,你是我人生中最亮的启明星。

生:你就像甘泉滋润着我的心田,你就像阳光驱走了永久的黑暗,你就像五彩缤纷的彩虹,为蓝天增添了光彩,朋友,你太伟大了。生:我想对老伯伯说„„

师:亲爱的同学们,就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当你对朋友的理解走进心里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的感到朋友的意义。读„„(师指黑板,生读黑板上的句子。)

第四篇:窦桂梅教学实录

豪华落尽见真淳

——试评窦桂梅老师《宋定伯卖鬼》一课的教学

第一课时 : 走进文言志怪小说

师:话说清朝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出课件)——

生:“事有难言聊志怪,人非吾与更搜神。”世上有难言之事之人,不得已寄情托兴于鬼怪神妖。其故事读来令人感触万端!这是对“文言志怪小说”《搜神记》的评价(板书:文言志怪小说)。请大家谈对这一体裁的理解。

生:它是小说,有环境、情节、人物。

生:它和我们现在的文章不一样,是用文言写的。生:《搜神记》记录的都是情节离奇曲折的鬼故事。

师:对,“志”就是记录、记载的意思(在“志”旁边标记①,然后写下“记载”)。文言志怪小说就是以文言的形式写的鬼神等奇怪的故事。

【体裁即文本的形式特征,只有把握体裁的特点,才能体现不同文本教学的妙处。“文言 志怪 小说”是《宋定伯卖鬼》这一课文的 体裁特点,基于高年级学生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文言文,课始,窦老师让学生直面文本,说说对“文言 志怪 小说”的理解,使学生对文本特点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为下面的阅读赏析奠定了基础。】

师:原来,东晋时期的干宝,在他的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记录了大量关于鬼神怪异的故事。干宝的本意反映当时社会背景, 说明人定能战胜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

生:小说里的人物是——宋定伯(板书)。

师:说志怪小说,因此这里一定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鬼(学生说出,板书)。一提到到“鬼”,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

生:嘿嘿,鬼鬼祟祟的。生:青面獠牙。生:凶神恶煞。生:张牙舞爪。生:面目丑恶。

师:鬼这么可怕,可宋定伯不但不怕,反而将它(写板书)“卖”了。都听说鬼害人的,没有听说人卖鬼的,太离奇了,怪不得流传了将近2000年。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文言文。要想研究它,首先要——生:读准文言文(课件)。

生:读第一段。(内容略)

师:强调“宛”的读音。揭示古汉语词典字音(课件)。生:宛:wǎn 弯曲;清楚…… 宛:yuān 古地名,在河南安阳。”

师:现在为了方便大家熟悉的wǎn,古代汉语词典中可是强调后面的读音。这里呢,为了体现对古文的尊重,我们读(yuān)。

生:指名读第二段。正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中的“漕漼”。生:齐读第三段。正音:“定伯便担鬼著(zhuó)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zhā)咋然。

师:字音读得准,那接下来干什么呢? 生: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师:对,疏通它,理解它,就要—— 生:读通文言文。(课件)

师:请同学们整体浏览译文。(学生开始浏览整篇译文。)师:我们做一个别开生面的游戏,我读译文的意思,你们对应读出文言文,看看自己是否理解文言的大意——

师:南阳人宋定伯年轻的时候,夜里走路遇见了鬼。生: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师:宋定伯问:“你是谁?” 生:问之,师:鬼说:“我是鬼。” 生:鬼言:“我是鬼。” 师:鬼问道:“你又是谁?” 生:鬼问:“汝复谁?”

师: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 生: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师:鬼问道:“你想到什么地方去?” 生:鬼问:“欲至何所?”

师:宋定伯回答说:“我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 生:答曰:“欲至宛市。”

师:鬼说:“我也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 生:鬼言:“我亦欲至宛市。” 师:于是一起前往。生:遂行。师:太好了,对答如流!下面同桌之间对读第二自然。生: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缓慢,两人可以交替的背着走,怎么样?”

生: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 生:宋定伯说:“太好了。” 生:定伯曰:“大善。”

生: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生:鬼便先担定伯数里。

生:鬼说:“您太重了,也许不是鬼吧?” 生: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 生:宋定伯说:“我是新鬼,所以身体重。” 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

生:宋定伯于是又背鬼,鬼一点重量都没有。生: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生:他们像这样两次三次轮着背。生:如是再三。生: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 生: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 生: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 生: 鬼答言:“惟不喜人唾。” 生:于是一起走。生:于是共行。

生: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生: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生:听听,完全没有声音。生:听之,了然无声音。

生: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哗啦地发出声响。生:定伯自渡,漕漼作声。生:鬼又说:“为什么有声音?” 生:鬼复言:“何以有声?”

生:宋定伯说:“我是刚刚死的新鬼,不熟悉鬼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对我感到奇怪。” 生: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师:好啊,接下来,下面找一个同学当小老师来和同学们对读第三自然段。

生:快要走到宛县的集市了,众:行欲至宛市,生:宋定伯就把鬼背在肩上,迅速捉住他。众: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生:鬼大声呼叫,发出“咋咋”的声音,众:鬼大呼,声咋咋然,生:要求宋定伯放开他,让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从他。众:索下,不复听之。

生:宋定伯一直到宛县的集市上才将鬼放在地上,众:径至宛市中下著地,生: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把它卖掉。众:化为一羊,便卖之,生:宋定伯担心它有变化,朝鬼身上吐了唾沫。

众:恐其变化,唾之。

生:卖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众:得钱千五百,乃去。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一般都采用咬文嚼字,就字论意,最后叠加成文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文本大意,窦老师从儿童的视角,弃旧创新——采用了“对读”的方式,太巧妙了!避免了原本文言文学习说文解字的枯燥感,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融“理解文意”这一教学目标于师生的朗读中,一举两得。】

师:瞧,文言文的意思却用这么长的白话文说明,文言文好精炼。大概意思懂了,那我们可走进文言文的里面去。先选一个字的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诳——“定伯诳之”

生:“诳”的意思是“欺骗”。

师:在“诳”的右上角写②,在黑板右下方①的下面写“欺骗”。那这里的“故”呢?(出示“故”——“我新鬼,故身重耳。”“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生:第一个“故”的意思是“所以”。第二个“故”的意思是“缘故”。

师:位置变了,意思变了。再出示“之”(“之”——问之,鬼言:“我是鬼。”;定伯诳之……;急执之。便卖之……唾之。)呵呵说说意思。

生:这里的“之”都指的是“鬼”。

师:那这里的“之”呢?(出示“听之,了然无声音”;“不复听之……”)

生:第一个之的意思是鬼过河的声音;第二个是鬼的叫声。师:以上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以上我们发现文言文中,有些时候,一个字常常就是一个词。师:是啊,不但如此,有些时候,有的一字多义,多解,甚至多用。再选两个字的,任选一个说说意思。(课件,相应板书 “遂行”;“大善”;“乃去”)

生:“遂行”的意思是“于是宋定伯和鬼一起前往”。生:“大善”的意思是“太好了”。

师:今天我们生活中理解“善”是善良,形容一个人太善良也可以说“大善”。

生:“乃去”的意思是“于是宋定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

师:以上两个字的,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两个字,就是一句话。

师:瞧!文言文当中,有些时候,两个字就相当于一句话的意思,真简洁!再选没有字的,呵呵就是省略的字。比如第三自然段,看省略了什么?(略等几秒)现在,我来问,你来答——(课件演示,老师问,学生直接完成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

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师:有些时候,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让我们又进一步感受到了它真简约。正因为文言文这样的简练、简洁、简约,所以今天我们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平常看到的文言文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常常标有注释(课件)。比如像黑板“志”“诳”的注释。那么,文中还有哪些不易理解,或省略的部分需要给自己提示?请对照译文,也用这样的标记,学着注释在课文旁边。(学生对照译文注释。)

生:我注释的“卿太重……”中“卿”指的是“您”。

生:我注释的“我亦鬼”中“亦”意思是“也是”。生:我注释的“惟”指的是“只有”的意思。

生:我注释的“漕漼作声”意思是水哗哗啦啦流的声音。师:瞧,有的选一个字,有的两个字,有的选短语。好,请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注释。(学生互相交流。略)

【看似简单的解字释义,却是窦老师的匠心独运。教材是联系教师、学生、生活的桥梁,是学习的引入、扩大、深化的基础,逐字释义显然索然无味,窦老师先学生深入文本,发现文本字词的特点,课上跟学生玩起了“文字游戏”:一个字的,两个字的,没有字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文言文的简约、精练。这就是所谓“教育无痕”。】

师:这篇文言志怪小说的意思理解了,情节就更清晰了。题目是“卖鬼”,其情节主要在哪个自然段。(生:第三自然段。)

师:那么第一自然段呢?(生:遇鬼。)师:呵呵,用上课文中的文言。(生:“逢鬼”。)师:第二自然段呢?

生:这一个自然段,都是一路上宋定伯对鬼的欺骗,可以概括为“诳鬼”。师:理清了脉络:总体可以概括为“逢鬼”、“诳鬼”、“卖鬼”。请你批注在旁边。

生:把“逢鬼、诳鬼、卖鬼”批注每个自然段的旁边,理清文章脉络。

【情节是小说叙述人物性格形成的开始、过程和结果,在小说中占有统领的地位,而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培养其提取、分析、加工信息的阅读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在学生大体把握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小说情节:逢鬼、诳鬼、卖鬼,使学生习得了阅读小说的方法。】

师:小说语言有趣,情节分明,正是“一卷在手,朗朗上口!” 生:咱们得——读好文言文。(课件,学生读)

师:先看逢鬼这段——原来的文言文没有标点,谁来读读? 生:读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学生笑了)

师:古人了不起,没有标点自己要读出句读,今天我们已经点上标点,相信同学们能根据标点停顿的不同,读出它的句读停顿之美。(教师提示句读停顿的长短不同。)

生: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读得有停顿)

师:文言文中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的意思,朗读的时候,那可要读出白话文相应的长度,比如第一句:“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这没有标点的地方,其实也藏着停顿的韵味,读出意思停顿之美。

生:再读。(有停顿之美,不同于白话文的朗读了。略)师:有了这样的停顿,声断气不断,摇头晃脑,所谓读在头上。有了文言文的节奏,我们试试读读,体会这节奏之美。

生:摇头晃脑,再次诵读。(有了节奏之美。掌声。)师:再看与鬼共行,一路诳鬼这段。文中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尽管文言文和今天的白话文表述方式不同,但语气应该是一样的。读出它独特的语气之美,可以用表情帮助,所谓读在脸上。(教师引导几人分别读下面的问句。)

生: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重点指导,鬼的话是试探的语气。读读体会。)

生: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读出鬼疑问的语气。)生: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宋定伯试探的语气。)

生:鬼复言:“何以有声?”(注意引导鬼质问的语气。)生:全班读第二自然段的旁白,两个学生分别读人、鬼不同的语气。

师:最后看“捉鬼卖鬼”这一段。重点刻画宋定伯和鬼的动作,几乎哪个字都是,你可得让画面活起来,读出文言文的动态之美,可以加上表情动作表演,所谓读在手上,仿佛让我们看到画面,听到鬼大叫的声音。

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生:比如“鬼大呼,声咋咋然”,光是加重语气还不够,还要拖长声音来渲染情感,营造氛围。如:“声——咋咋然”。

生:(该读得非常投入,还加上了动作表演。)(掌声)师:(出示黑白图画小人书)这是老师小时候看到的小人书,如果配上这样的情境,加上刚才我们体会的停顿,语气,以及动态之美,像古人说书的一样,加上动作或者提示语,就有了气氛。(出示“逢 14 鬼图”,配第一自然段内容。)比如“话说,南阳宋定伯……”(老师用手拍了一下桌子。)读起来相信更有小说的感觉。

生:“话说,南阳宋定伯……”(该生也学着老师用手拍了一下桌子。读得很有评书的味道。掌声。)

生:(出示“遂行、共递相担、渡水”等图)两名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全体同学旁白。

生:(出示“唾鬼、卖鬼”图)全体诵读第三自然段内容。【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强调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就是要创造环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体的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即与文本对话。与白话文教学不同的是,窦老师根据文本特点,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特有的停顿之美和节奏之美。每一次朗读都是有层次性和指向性的,通过朗读来着重理解和感悟词句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词句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便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师:读得好(指板书):真乃“大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小说的人物形象在心中渐渐清晰,这是一个怎样的宋定伯,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鬼?(课件:这是一个()的宋定伯。这是一个()的鬼。)

生:这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宋定伯。这是一个糊涂的鬼。(老师跟了一句“糊涂鬼”。)

生:这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宋定伯。这是一个愚蠢的鬼。生:这是一个狡诈的宋定伯。这是一个倒霉的鬼。(老师跟了一句,“倒霉鬼”。)

生: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宋定伯。这是一个可怜的鬼。(老师跟了一句,“可怜鬼”。)

师:尊重同学们的意见。这是一个怎样的宋定伯?机智勇敢还是忘恩负义?我们该敬重他还是该鄙薄他?这是一个怎样的鬼?愚蠢活该还是令人可怜?我们该嘲笑他还是该同情他?列位所谈都有道理。问题是,评判人物不能空口无凭,信口开河,还是让我们回到小说中去寻根问据吧。也许,寻根问据的路上你会又有收获。欲辨孰是孰非,且听下回分解!

【小说是以人物为核心展开的,人物的性格也是在故事的情节中饱满生动起来的。随着阅读的深入,人物形象也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树立起来。“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窦老师尊重学生的个体解读,暂不定论,以一句媲美于专业评书演员的魔力语言“欲分孰是孰非,且听下回分解!”吊足了学生的胃口。】

第二课时: 走进宋定伯

师:上回书说道,宋定伯与鬼的不同认识,那就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走到文字中看看,你们上节课为什么对宋定伯有那些评价。只见夜沉沉,人悄悄(qiǎo)。年少的宋定伯孑然一人走在路上,夜行,竟然——

生:逢鬼。

师:正是活见鬼了!想想此时要是个寻常人这时恐怕已经吓得? 生:呆若木鸡。生:魂飞魄散。

生:六神无主。生:屁滚尿流。(众笑。)师:但宋定伯呢?(课件)——

生:问之,鬼言:“我是鬼。”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师:读他们的对话,谁真谁假?从哪个字中看出来的? 生:鬼的话是真的,宋定伯的话是假的,我从“诳“这个字可以看出来。从这个“诳”字中,这是聪明的宋定伯。你想啊,他说了实话,万一被鬼害了呢。在他看来,必须欺骗他。

生:这可真是措手不及啊,他多么机智,一“诳”便稳住了鬼。师:急中“诳之”。一般人因遇鬼而生慌,可宋定伯因遇鬼而诳之,急中生——智!(板书“智”。)

师:那我们就好好朗读对话,体会出宋定伯的机智。文言文可没有直接写出对方什么语气,就是简洁的“言”来表明两者的一问一答。这就给了我们回味的空间。(课件:问之,鬼()言:“我是鬼。”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师:我读鬼不同的语气,不用你填空,就用你的读来回答,让我们听出定伯怎么诳之的。(用音乐创设情境,学生们马上有反映)这夜行逢鬼,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周围可是荒郊野岭的。有可能鬼带有吓唬的语气——(教师读“我是鬼”。)

生:学生接读“我亦鬼”,读得也有吓唬的语气。(大笑)师:(进一步创设情境)鬼可知道人怕鬼,于是又带着肯定的语气,看你怎么回答。教师再次朗读。(读得非常自信——“我是鬼。”)

生:我亦鬼。(学生也读出自信肯定的语气。)

师:好一个镇定的宋定伯。鬼这么一听,语气缓和,用试探的语气问“我是鬼”,你呢?

生:“我亦鬼。”(接读。读得更加从容坚定。)

师:(和该同学握手)咱们是同类啊,幸会幸会!(大笑)瞧,宋定伯的机智都蕴含在语气中,可文言文并没有具体写出(课件在“言”前面的括号去掉)。简洁的表达中,我们却体会了这么丰富的味道。一个诳之,不论鬼怎么问,宋定伯都应对自如。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里却是“年少定伯不怕鬼”,好一个机智的宋定伯。

师:真是无巧不成书。宋定伯答曰欲至宛市,鬼呢(引读,并出课件)——

生: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师:好一个“遂行”,想象他们一起会怎么走? 生:手拉手、肩并肩地走。

生:称兄道弟向前走。呵呵有可能勾肩搭背走。

师:俗话说,胆小鬼走夜路,提心吊胆,宋定伯不但诳鬼,还敢和他这样手拉着手,肩并着肩“遂行”,胆子太大了,用一个词形容宋定伯,那叫——

生:勇敢!

师:狭路相逢勇者胜。一个简单的遂行又让我们有了这么丰富的想象。既遇之,则行之。一个简单的遂行(对着板书),体会到定 19 伯不但急中生智,而且智中生勇!想象他俩遂行的情景,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学生分角色读文。(略)

【思维具有感情的特征。作为思维的主要形式,想象自始至终都伴随强烈的感情活动。教师的语言渲染旨在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此外,教师有意识地把人物形象的感悟有机地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讨论、朗读、体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由“文”悟“言”,依“言”赏“文”,极具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师: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啊。小说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引出了下面的情节。数里,走了一段时间,鬼言——(生:“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

师:没想到,定伯曰:——(生:大善。)

师:俗话说得好“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鬼要求“共递相担”,也许是想试探定伯是不是鬼。面对“鬼计”,宋定伯不慌不乱,却来了一句“大善”太好了!那就读读第二自然段定伯说的这些话,说说宋定伯的大善还体现在哪些地方?

生:(读后汇报)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宋定伯太鬼了。鬼怀疑他是不是鬼,他很会为自己开脱。20 就说这个“新”字吧,要不说是新鬼,鬼也许会以为宋定伯是老鬼,或者有经验的鬼。这样的话,就会露馅了。所以,宋定伯要强调我新鬼。

生:宋定伯非常机智,婉转地化解了鬼的怀疑。非常巧妙,是新鬼不是老鬼,这鬼无法考证。

师:是啊,如果宋定伯话中的“新”字换成“是”分量就不足了。我们已经知道这句话中“故”在这里当“所以讲”,那么这句的意思就是——

生:因为我新鬼,所以身重耳。生:之所以身重尔,是因为我新鬼。

师:哈哈,原来宋定伯用这样的句式回答,点评一下,怎么样? 生:这样说话有前因,也有后果,这叫有理有据,让鬼无言以对。师:是啊,共递相担”,没想到人比鬼重,自然引起鬼的疑心。面对鬼计,可宋定伯的又一诳之的回答中,言之有理,又有理有据,这就是语言的重量!这样表达在气势上就压倒了对方!宋定伯语文学的真好。他太聪明了!真乃“大善”!

生:朗读对话。(注意引导学生把宋定伯的话读得理要直!气要壮!)

生:我还能从这句话看出宋定伯的话说得太好了。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如果,鬼就这么一 直问下去,你想啊,纵有千般聪明,总有失误之处。于是,宋定伯先说话了。

生:而且他“新”字时时挂在嘴边,一切因新鬼没有经验,都可以原谅。

师:宋定伯怎么不问:“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爱好?”

生:先知道鬼有所畏忌,直奔主题,制服鬼。这就叫先发制人。师:是的。本来走得好好的,没想到定伯这么一问,那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如此说话的技术,就是语言的分量!好一个智谋的宋定伯,临危不乱,反戈一击,化解危机,致鬼如此倾囊相告,真乃“大善!”

生:朗读。读出语言的分量(略)。

生:这一处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定伯说是新鬼,渡河自然有声音,希望鬼不要怀疑。

师:山一程,水一程,正所谓小说情节一波三折。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结果又有了这样精彩的较量——

生:这里鬼可不是像上一次说“卿水声太大,将非鬼也?”,而是要这样问,看来,鬼不仅仅是疑问,那是质问。

师:大家已经知道,这句中的“故”成了缘故,不是原来的“所以”了。面对这样的质问,宋定伯如果还像上一次的回答,“新死,故不习渡水。”语气还是那么坚硬行不行?

生:不好。定伯说“新死,不习渡水故耳”,我是新鬼嘛,不熟悉怎么渡水不出声音的缘故罢了,这样,说话的语气比较委婉,平和了。

师:瞧,前半句,一个字也不少,可仅一个“故”字顺序的调换,让我们觉得宋定伯的回答不但有理,理直却气和。语气委婉多了。那么既然这样,干脆就前半句,后半句“勿怪吾也”不要了呗?

生:不行。有了后半句更加“理直气和”了,而且一再商量带有恳求的语气。(朗读。)

师:理直,但语气更加柔和了,刚柔相济,张弛有致,博得鬼的理解,这种友好商量的语气,这就是说话的艺术,这就是语言的力量!看来这句话太有艺术含量了。

生:朗读这次对话。(很有味道。)

师:一般说来,有的鬼惟不喜火、惟不喜灯、惟不喜光、惟不喜桃符等。想象,如果宋定伯遇到了这样的鬼,宋定伯该怎么回答?

师:鬼问,何以不避火?

生:“新死,不习避火故耳,勿怪吾也。”

师:鬼问,何以不避灯?

生:“新死,不习避灯故耳,勿怪吾也。”(以下学生问,学生答)生:鬼问,何以不避光?

生:“新死,不习避光故耳,勿怪吾也。” 生:鬼问,何以不避桃符?

生:“新死,不习避桃符故耳,勿怪吾也。” 师:到此,你又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宋定伯? 生:机智勇敢,我看是老谋深算。

师:真乃兵不厌诈!听宋定伯又一连串的诳之,让我们看到,说宋定伯诳鬼一路引人入胜,有智,有勇,有谋,此乃又一大善!(板书省略号“……”)

【“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是主题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惯例,只有对语言文字揣摩品味得透彻,才能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新”、“故”两个字的背后是宋定伯的智和勇,教师引导学生扩大视角广度,培养学生将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言谈,引发学生的想象:如果遇到“惟不喜火、惟不喜灯、惟不喜光、惟不喜桃符等”的鬼又该如何应答,以此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

师:就这样,遂行之后,一路诳之到底,结果呢(课件出示)——

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师:这一段着意刻画了宋定伯的动作。宋定伯的哪个动作一下子就跳入你的眼前,让你眼前一亮、精神一震?

生:“担”和“著”字,宋定伯主动出击,担在肩上不松手,看出他的机智。

生:我从“执”看出他不怕鬼,还去捉住一直向宛市走,心够

狠的。

生:“唾之”,他先前知道了鬼致命的弱点,便在集市上“唾

之”。

师:这就叫做知此知彼,百战不殆。

生:我还从“乃去”看出,宋定伯太开心了,还卖了那么多钱。师:从诳鬼以求安全,到诳鬼以灭鬼,还得钱千,五百,扬长乃去。这里的乃去,与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意思相近? 生:和“遂行”相对。遂行:胆大,也有紧张;乃去:潇洒走去,心情高兴。

师:与鬼同行,机智勇敢地走来,卖鬼之后,得意洋洋而去!有诗赞曰:“小马乍到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宋定伯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真可谓——大善。这也是“捉鬼卖钱”的典故的由来。请批注在课题旁边。

生:在书上批注“捉鬼卖钱”。

【又一次“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语言文字的“义”,除文章的意思(语义)外,还蕴含着我们通常所说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宋定伯“捉鬼卖鬼”的一连串动作,挖掘文本价值,透过这些动作看到语言文字背后蕴藏的真正的内涵,进一步深化人物大智大勇的形象。】

师:一千多年后,这篇志怪小说被演绎成了新的版本(课 件)——

生:景城有姜三莽者,一日,闻人说宋定伯卖鬼得钱事,大喜曰:“吾今乃知鬼可缚。如每夜缚一鬼,唾使变羊,晓而牵卖于屠市,足供一日酒肉资矣。”于是夜夜荷梃(tǐng)执绳(扛着棍棒,拿着绳子),潜行墟墓间……(姜三莽寻鬼 〔清〕纪昀)

师:猜猜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生:姜三莽在那执绳好几天,连个鬼影也没见着。(最后再出

示下面的内容。)

生:贪便宜的他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白白在坟墓里住了几

天。

师:呵呵,故事的结局是——

生: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学生大笑)

师:姜三莽财迷心窍寻鬼的举动本不足取,但这一段佳话可见

宋定伯卖鬼对后世的影响。

【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教师不是只见教材不顾其他,而是从广度开拓扩大知识覆盖面,审慎选择知识点延伸扩展,以《姜三莽寻鬼》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使他们吸取多种营养,把课上得丰满。这就将狭小的语文课堂通向广阔的语文天地,这种延伸,其目的是借助“延伸”,达到语文教学的较高层次的目标,即最大程度上的语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走进鬼

师:(走到第一课时说宋定伯阴险狡猾的学生)我们刚才不是说宋定伯机智勇敢,有谋有略,你不是说宋定伯阴险狡诈吗?这可是贬义。为什么会这样说?刚才还有同学说宋定波够狠的。生:宋定伯抓了鬼,还用唾沫吐它,鬼无缘无故中了宋的圈套,鬼真是太可怜了!

生:宋定伯的确很了不起,但宋定伯太狠毒了。鬼太冤了。师:这么说,你是站在鬼的角度的评价的。那么就表表这另一朵——被卖的鬼。还是回到文字中,看看你读到了哪些滋味。

生:我还想说说第一次人鬼的对话,鬼说是真话(老师再次出示课件)——问之,鬼言:“我是鬼。”定伯诳之,言:“我亦鬼。”站在鬼的角度看,如果说这“诳”,是“欺骗”。相反,鬼呢,就是诚实。

师:宋定伯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鬼的一个“是”,是诚实,这也是语言的分量!一个的确诚实可信,一个说谎不打草稿。

生:还有,第二次人鬼对话。(课件再次出示)——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

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大家知道,“卿”是您的意思,这个鬼很有礼貌,可宋定伯没有礼貌。(板书“卿”)

师:小小的一个卿字,是古代对人的一种尊称。即使这鬼满腹狐疑,但仍然礼数周全。想象,鬼“先担定伯数里”,还“如是再三”。要知道,定伯是人,肉大身沉,鬼背着他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师:那大胆想象,鬼背着宋定伯走了一里,会怎样问? 生:“卿太重,将非鬼也?”(读得有点气喘。)师:走了三里,会怎样问?

生:“卿太重,将非鬼也?”(读得已经气喘吁吁。掌声)师:走了五里,会怎样问?(读得上气不接下气了,热烈掌声。)师:哈哈,鬼不叫苦不喊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虽然心生疑窦,但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仍是彬彬有礼。还要承担互担的约定,不忘一个“卿”——这也是语言的重量!好一个通情达理信守诺言的鬼啊!

【以读促思,由读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思考,是“有感情地朗读”的积极成果,是学生智慧的外显。上述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想象“鬼背宋定伯不同路程后”的朗读,这种放飞想象的朗读,是切人心智的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惊讶感,是新物质在一个“燃点”上的引爆,是新价值在一个缺口上的涌流。教师随机的评价点拨,使学生“怦然心动”,“浮想联翩”、“茅塞顿开”、“悠然心会”。这种读出来的智慧便是:想象的丰富、心灵的共鸣、视觉的敞亮和思维的共振。】

生:还有呢,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在宋定伯大胆地探听它的弱点时,它竟然和盘托出!

师:这可不是无关紧要的弱点,那是致命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惟”是“只”的意思,它只不喜欢人的唾沫,却和盘托出。师:这里的惟,与口子旁的唯同意,古文多用竖心旁的惟,今天多用口字旁的唯,你从这个有心的惟中,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鬼?(板书“惟”)

生:这个鬼太坦诚,诚实了,一点防备之心都没有。

师:一个“惟”字,看出鬼的真诚,爽快,毫无防备地托出自己的弱点,丝毫没有隐瞒之意。鬼心无城府,托出的是一颗真心,实实在在的一个诚实的老大哥的形象。这也是语言的分量!

师:就这样一个真实、有礼貌,诚实的鬼,行欲至宛市时,被宋定伯著肩上——

生: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

师:在鬼的语言中感受到了些别样的滋味,再读读最后一段。鬼的哪个动作又冒出来,读来让你心中为之一颤?

生:“鬼大呼,声咋咋然”,可以想象鬼声音的惨烈,求求你啦,求求你啊!(模仿着喊,声音凄惨,听课教师动容。)

生:“索下”,就是鬼求宋定伯放了他。求求放了他。师:鬼可是无所不能的,按说取宋定伯性命易如反掌,但鬼向宋定伯乞求的是索下,却不是索命。(师板书“索”。)

生:还有“化作一羊”,那可是温顺的羊,羊是任人宰割的,鬼真可怜啊。

生:(引导学生朗读)在古人的观念里,羊是美善的象征。羊文化的精义是“奉献、牺牲、爱、圣洁、善良、宽容”等。中国汉字中的“善、美”等都是以羊为基本内核。

师:到此,你感受到,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鬼? 生:鬼太善良了。(板书“善”。)

师:鬼自始至终,它都没有对人们有任何的危害,这鬼,不仅“善始”,而且“善终”。若说宋定伯的行为是太好了的大善,这个“大善”,用今天的理解,太善良了。我看,可以改用这句话,称鬼为——

生:大善!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文中的鬼被执而不得脱,无奈受唾而变羊。这个结局寄寓着人能胜邪恶的思想。在当时封建迷信盛行、科学知识水平较为低下的社会里,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鬼”即“邪恶”吗?今天看“鬼”,我们在文中居然找不到一点“鬼”之“邪恶”处。在与宋定伯的相处

过程中,他既无害人之心,亦无骗人之“智”,有的只是言行一致,以诚待人——他之所言“我是鬼”、“我亦欲至宛市”、“惟不喜人唾” 等皆句句是真,提出“共递相担”,后亦是“先担定伯数里”,如此善良、诚实之鬼,能说其“邪恶”吗? 因此,“鬼即邪恶”这样的简单判断过于武断。“人有人性,鬼有鬼格。”窦老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尊重学生对教材的多元感悟,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敢于独立思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

走进主题

师:到此,我们不是说宋定伯行为大善吗,闹了半天,宋定伯卖的可是太善良的鬼啊!难道宋定伯错了吗?(让学生思考,有的开始举手,不回答。)让我们走进小说主题中探讨一番(课件)。

师:就宋定伯卖鬼这件事,请你选择其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赞成、中立、否定)

生:我表示中立。因为宋定伯要是不卖鬼的话,也许会被鬼伤害,尽管鬼自始至终没有伤害宋定伯。

生:我表示赞成。鬼再好,也还是鬼,说不定笑里藏刀,把它卖了,心里踏实多了。

生:我也表示赞成。这鬼不害定伯,未必不害别人,说不定会伤害其他人。

生:我表示中立。因为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地看,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宋定伯机智勇敢,战胜了鬼;鬼也很坦诚、善良。但宋定伯不能恩将仇报,鬼也不能善恶不分。(全场掌声)

师:听了你们的发言,我们懂得了,对宋定伯的态度,取决于他对鬼的认识。机智勇敢不怕鬼,不信邪,就可以战胜妖魔鬼怪。今天看来,鬼也分好坏,要区分对待。不能善恶不分一概而论。

师:作为小说的另一个人物鬼,鬼诚、信、善,难道鬼做的都对吗?也请你任选一个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赞成鬼的善良。非但不去害宋定伯,而且还被他卖了。因为善良,显得更可怜。

生:鬼很可怜,就是太单纯了,我对他的态度是中立。它对宋定伯坦诚、有礼貌,宋定伯却将它卖了。单纯过了,就傻。遇到问题缺乏思考。

生:鬼一心赤诚,没有防备之心。这鬼有些愚昧,轻易就上别人的当就不好了。

师:志怪小说,就是借助鬼,写社会上的人和事。你们的发言告诉我们,诚实善良固然可贵,但也要开动脑筋,要有火眼金睛,防止上当受骗。

师:感谢这篇志怪小说,更要感谢同学们,让我们能够客观地评价这是一个怎样的宋定伯,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鬼(课件)。(板书,省略号)从而让我们在尊重当时背景宋定伯机智勇敢形象的同时,站在今天的角度,对小说的人物又有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超越啊。

师:看来,读书的目的不仅是对小说人物做出评价,还能够跳出这两个人物,获得如何辨证地看问题的方法,才是今天的我们学习这堂课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不仅对《搜神记》说——

生:“世有难言聊志怪”。还可以说“世有难言聊志异,人非吾与更搜神”(课件)

师:因此,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课后找来《聊斋志异》,以及相关“鬼文化”阅读体会。相信,你一定会感慨,鬼也不一定就是青面獠牙,人也要分他个是非善恶。由此,你才算真正,把我们板书里写下的智、勇、诚、善放到心中来。就像这首歌唱的一样:(播放歌曲,教师即兴说唱,全场掌声雷鸣)“你也说志怪,我也说志怪,智勇诚善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几分庄严,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此中滋味,唯有你能解得开!”

师:几分庄严,几分诙谐,几分玩笑,那个几分感慨,此中的滋味,只有你在书本阅读,在人生经历中,带着辨证的思考才能解得开!

【基于文本,从文学的角度,人性的角度,在尊重文本的本身、背景本身的前提下,窦老师引导学生跳出事件本身,辨证看待小说中的这两个形象,客观评价。这既体现了对课文本身的尊重,又对文本的主题有所突破,体现了主题的多维解读。“文以载道”,语文究竟要给学生什么?此课中人物形象的多元解读,无疑给我们启迪:作为语文教师,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要关注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但还应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看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

豪华落尽见真淳。窦桂梅老师将《宋定伯卖鬼》演绎得如此真淳:读鬼讲鬼析鬼,赏鬼怪小说,传千课之音;悟言悟理悟道,朔文化清波,润万人之心。

“玫瑰”— —真的不简单!附板书:

宋定伯卖鬼

诳② 大 卿 文言

遂 善 惟 ①志怪

乃 索 小说

智、勇…… 诚、善…… ①记录 ②欺骗

第五篇:窦桂梅《珍珠鸟》教学实录

品味人与小鸟的“信赖”

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

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诵一诵。(师出示)

生:“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师:那嗷嗷待哺的鸟儿,呼唤人啊千万不要打鸟,他们在等待母亲赶紧回家呢。好在我们有爱心,不会再打鸟了,还经常把鸟带回家养着。真好!(板书)恰巧前几天,朋友就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引读)

生:“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学生读这句,教师同时板书“珍珠鸟”。)

师:(解题)从题目上看,你觉得这鸟怎样:

生:珍珠鸟长得一定很好看,很讨人喜欢。

师;想看看吗?(出示图画),你觉得这鸟怎样?我愿意听到同学们看到之后再读题目的感觉。

生:珍珠鸟,好小啊。(学生读题目《珍珠鸟》读得很美,很轻。)

师:让我们打开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是怎么写珍珠鸟的。(生开始默读,之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举手发言。)

师:用课文中的句子,用你自己的话,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读书收获。

师:有没有同学查过资料,它生活在哪?

生补充相关资料。珍珠鸟是生活在澳洲密林深处的鸟。……

师:同学们看,这小鸟都怕的心都竖起来了,我们可以送他一个成语叫:

生:心惊肉跳。

师:谢谢你给同学们借鉴。我们提示刚才那位同学找到相关句子读读,你呢,不用提示,就这么做了,真好。介绍珍珠鸟的特点,能直接用课文的句子读给大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你读的声音也像笛儿一样好听呢。

二、人是如何赢得信赖的

师:就是这样一种怕人的鸟胆子却越来越大了。俗话说“本性难移”,自然也可说“鸟性难移”。从怕人,到胆大,怎么反差这么大呢?

生:我”努力的结果,让这本来怕人的鸟变得胆子大了起来。

师:那好,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作者“我”是怎么赢得小鸟的信任,使它“渐渐,胆子大了”的?读读课文,找出具体的语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学生读书……)

师:感谢你们的发现,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去体会语言里的滋味。那我们就从你们读到的或者谈到的地方具体品味品味。比如同学们谈到的这句——

生:(读)“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师:采访你(指刚才读的学生),“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就是让它感觉有安全感,“我”故意用吊兰来让珍珠鸟感到这笼子跟以前的巢差不了多少。

师;“我”用吊兰来打扮笼子,实际用的是那颗——

生:用吊兰不如说是用心。所以作者要想办法用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师:请你再读这句,注意啊,它可是胆小的,不要吓着它们,你该怎么读?

生:“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有些重音。)

师:气重,音可不重。要是我的话,我的读还要轻,因为它们那么娇小,那么怕人,我会这样读:“我便用吊蓝……”(教师读得“小心翼翼”,而后学生读,掌声。)

师:三个月后,听!(播放珍珠鸟的叫声。)

生:啊,这对珍珠鸟便有了它们的孩子——雏儿。

生:这声音,和它的爸爸妈妈叫得一样,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还更娇嫩,真好听。

师:快看,它钻出了笼子。你看到了吗?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雏儿,更小哟,正是这个小家伙!”

师:再读这句,把你的惊喜赶快告诉大家。(引导学生读出语气)

生:“雏儿,更小哟,正是这个小家伙!”(学生读得很带劲儿)

师:一起来读。(学生一起读:“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师:至此,课文称珍珠鸟为“小家伙”。让我们再找找描写小家伙的句子读读。

师:把“小家伙”换成“珍珠鸟”,再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起先这„珍珠鸟‟只在笼子四周活动。”用“珍珠鸟”可没有用“小家伙”这样生动,没味道。

师:这是对人的称呼,不是珍珠鸟吗?为什么称为小家伙?

生:一定是特喜欢的,比自己小的人,一般称“小家伙”,表示心里特别喜爱。

生:作者把小鸟当成了家里的一员,家里的一个可爱的小孩子。而且,称呼小家伙的时候,语气和感情是不同的,从此“小家伙、小家伙”地叫着。

生:“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正爬在我的床头睡着了。”(读得惊喜又声小)

师:“我”不仅给它们的笼子装扮成家的模样,还要对这珍珠鸟“客客气气”的,当作家里的小孩子、小朋友,小宝贝。真好。

师:刚才你们谈到“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管它……”(读课文句子);“我不动声色地写……”(读课文句子)

师:这一个个“不”,可以用这里的一个成语概括——

生:那就是“不动声色”。

师:假如去掉一个个“不”,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变成一段话:“假如我大动声色,掀开叶片往里看、管它,小家伙就会。”

生:假如我大动声色……小家伙就会受到惊吓。

生:假如我大动声色,掀开……小家伙就会吓得逃跑。

生:假如我大动声色,掀开叶片……小家伙就会不敢从笼子里出来了。

师:然而,这都是“假如”。我这么喜欢它,怎么会这样做呢?所以,“我决不……不……不……”(和学生又把刚才这几句读了读),如果说装扮笼子,感到作者的用心,这里真可谓用心良苦。(学生和教师一起说出这个成语。)

三、小鸟是如何理解信赖的

师:原来鸟怕人,人不怕鸟,现在我怕鸟害怕,怕鸟担心,怕鸟飞走,结果呢,鸟却不怕人了,信任人了。那小鸟对人的信任表现在哪?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结合具体文字谈谈。

生:“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老师出示刚才学生说出的上面这段话,但把三个“一会儿”去掉了。)

生:老师,这句话不完整了,你把“一会儿”丢了。

师:意思没有改变啊,用与不用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该生朗读这段,表现了小鸟的“神奇十足”。)

师:我愿意和大家一起读,女同学读第一个“一会儿”,男同学读第二个“一会儿”,我读第三个“一会儿”,大家读了以后一定要像小家伙一样神气十足哦!

(师生合作读。很好。读略)

师:是啊,这小家伙多么神气十足——竟然跳到画框上,在上面打秋千,真有趣儿!由此可见,这小家伙是多么的可爱。

师:好一个“胆大妄为”!这个成语用的幽默。谢谢你们的朗读和见解。我觉得你很会读书,抓住文中这些细致的描写来谈自己的感受,很好。

师: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就把珍珠鸟的调皮和淘气写得的的确确——

生:“神气十足”!

师:(引读)因此,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夜晚——

生:天色入暮,小家伙才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师:(继续引读)以至于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

生:“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课件打出,进一步品味)

师:注意这里小家伙的“趴”的动作。联系上下文,说说小珍珠鸟趴着的样子。

生:“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小家

伙全身依附,完全的放松。(学生做了一个动作,很形象。)

师:(继续问该生)一般情况下,鸟是怎样睡觉的?

生:应该是站着睡的,随时保持警惕。要趴也是趴在自己的“巢”里,那是能保证安全的,可是小珍珠鸟却“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我”轻轻抬一抬肩它都没有醒,你说,它睡得多熟。

师:你见过可爱的小宝宝趴在母亲的怀里睡觉的样子吗?(学生有的说见过)这珍珠鸟就像小宝宝趴在**的肩头睡觉一样,这是怎么样的情景哟!

生:小家伙在做梦,它已经完全进入梦乡了。看来它睡得太香了,只有孩子在自己母亲的怀抱里才这样睡的。

师:那我们仿佛小家伙一样,趴在我的肩头上坐着这香甜的美梦吧。

生:配乐朗读略。(整个气氛美好,声音柔美、舒缓。)

师:看,这就是小鸟趴在“我”肩头做梦的情景,请给画面题词。

生:和谐。(老师顺势引导:这个词用得有意思,现在大家都在讲和谐呢。)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呵呵,你用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们把这句话画下来,读读。(教师板书这句话。)

生:我想用一个成语概括——小鸟依人。

师:你和我的题词一样啊。那这“依”就是——依*,就是依赖。(学生答出)

师:从刚才细致的品味中,感觉到:一个不动声色,一个神气十足,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表现却换来了一个共同的境界——(生:信赖。)

师:如果说小家伙一点一点的和人亲近,正像同学们说的心里放松了,行为上就——(生:就变得有些放肆了。)

师:嗯?再想想,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形容此时的小珍珠鸟,别忘了它是那么可爱?

生:这个词用得过了,应该是“放纵”比较合适。(掌声)

师:真正的放松,还有点儿放纵,这是撒娇的表现,呵呵。至此,才可以说是完全的——

生:放心。把那颗“怕”着的,竖着的心彻底平放在心里了。再也不会提心吊胆了。(掌声)

师:那就请同学们说说人获得信赖的原因是:句式训练:“信赖,就给它 ——”。

生:信赖就给它在屋子里撒欢的自由。

生:信赖就给它趴在人肩头睡觉的幸福。

生:信赖就给它更多的关心,甚至是关怀。

生:信赖就给它更多的关爱,让它感到人的温暖。

师:你们说的这些不正是因人的努力而和小鸟创造的这信赖的美好境界吗?把课文开头的“真好”,和结尾的一段话连起来,再朗读。

生:真好!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朗诵中已经明显带着阅读后的体验了。)

师:把黑板这两句再颠倒过来说——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好!

探讨人与大鸟的“信赖”

师:题目是珍珠鸟,我们上节课只研究了“我“和小鸟创造的“信赖”的境界,那大鸟呢?快来读一读课文。

生:小家伙在屋子四周活动,玩得特别开心的时候,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

生:还有,当小家伙贪玩,晚上忘记回到笼子里的时候,“天色入暮,父母再三呼唤……”它们急得不得了,召唤孩子赶紧回笼子。

师:(放图像)看到笼中的那对大鸟了吗?(学生盯着屏幕并随口说出看见了。)

师:人有人言,鸟有鸟语。听,父母在生气地叫呢。(放鸟叫声)

生:看它们着急的样子,来回踱着步子,叫声也不是笛儿般的又细又亮的,而是悲鸣了。知道吗,有资料显示,鸟市上一只活着的观赏鸟,在抓捕、运输、驯养过程中,大约死掉20只鸟。

师:这是怎样的代价啊,养鸟,多么惭愧,甚至可以说多么残酷的爱好。课前我们说“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规”,此时却是“劝君赶快让儿回——

生:母在笼中盼子归”。即便“我们”在笼子里,也盼子归啊。

师:听到笼中的父母会对小鸟的“再三呼唤”,想想大鸟为什么这么做?

生:同是笼中鸟,大鸟它们见过世面,而小珍珠鸟是怀着一童心的,它太天真了,从未经历过这复杂的世界。

生:那就是说,大珍珠鸟的眼里和小珍珠鸟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完全的不一样,大鸟很清醒自己的处境。尽管养它的主人很爱它们,比那些抓捕或者杀害它们同类的人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但是,对人的警惕大鸟是没有放松的。

生:一句话,就是大鸟们对作者是不信赖的。

生:看似自由的小鸟,也只不过在房间活动,它压根就不知道窗外的世界有多么宽广多么美妙,这种自由又是多么的可怜。当它身体钻不出笼子的时候,也便失去了身体的自由。由此,我们了解到,大鸟呼唤的就是,一句话:孩子啊,我们大鸟的今天就是你小鸟的明天。(热烈掌声)

师:其实,你们说的这些,不就是大鸟发自心灵的呼唤吗?

生:其实它们呼唤的就是让它们回到自己的家,而不是这里的笼子。

师:让我们先听听千百年来笼中鸟的呼唤吧。(提供关在笼中鸟的话外音,给画面配音。)

生:“……未闻笼中鸟,飞去肯飞还。”

师:从未听说笼中的鸟,飞出去的,肯飞回来。

生:“……虽知主恩重,何日肯重来。”

师:我知道主人对小珍珠鸟特别的爱,比那些捕杀我们的人不知道要强上几百倍,但即便如此,如果放飞我们,我也不会再回到这里来。

生:“……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师:即便是金子做的笼子,我的叫声也不如在林间那么自在欢畅。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唤,让我们把这几首诗连起来,再次呼唤。

生:“见苦方知乐,经忙始爱闲。未闻笼中鸟,飞去肯飞还。”(白居易《看嵩洛有感》)

生:“野性思归久,笼樊今始开。虽知主恩重,何日肯重来。”(司马光《放鹦鹉》)

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

师:这诗中的“笼中”,“笼樊”,“金笼”,再精致华美、精心装扮的笼子,也挡不住它们的呼唤。它们呼唤,离开这笼子回到哪里?

生:回到密林深处,回到它们自己真正的家。

师:回到课文第一句。作者以为这笼子就是鸟儿的巢,在鸟的眼里,笼子和巢、家一样吗?它们的巢应该在哪里?(播放象形字“巢”的演变过程。)

生:它们呼唤的,是要离开这些笼子回到森林,到属于它们自己的树上的巢。那才是它们真正的家。

师:是啊,方寸之地,何谈信赖!这渴望获得生命尊重的鸟,即便死,也不愿被笼子囚禁,这笼子也许就像它们的牢笼,说不上就是自己的坟墓呢!(把“笼”加框,变成笼。)

师:现在回过头来说说,这大珍珠鸟和小珍珠鸟理解的信赖究竟有什么不同?

生:小鸟眼里的信赖是屋子内的安全,大鸟呼唤的信赖是给它们真正的尊重和平等,而不只是在房间里,在人的肩头。小鸟它压根就不知道外面的天有多么蓝,树有多么绿。它一旦长大,向它爸爸妈妈一样,它就再也飞不出笼子了,大鸟永远不能忘记过去,那自己曾经拥有的自由。

师:大鸟对人不信赖,这就让我们对文中的“我”理解的信赖有了思考。

生:可不是嘛,“我”一直把大鸟关在笼子里,怕它们飞跑了。

生:“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 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我觉得作者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信赖,如果做到了,就不会把大鸟关在笼子里。把窗户关上。注意:开始是关着窗的小鸟撞到玻璃不但飞不出去,反而会感到疼痛,所以后来即使打开窗户,小鸟条件反射,为避免疼痛,也不会飞出去了。它已经完全依赖人来生活。

师:这里还有一处,小鸟依人的时候,作者“笔尖端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生:是的,这“一时”不是“一生”。

师:对此,你有什么话要对文中的“我”说吗?

生:作家啊,小鸟们原来的家是在森林的树上的。这想必你也知道,你是个爱鸟的人,所以你才这么用心对待它们,不过,即便这样,最好的境界也不是你认为的这样。

生:作者,其实你的感受只是以你自己的标准判断的,可惜鸟儿们不会说话,不过大鸟的表现你也应该看出来,它们需要的信赖不是一时的,而是永恒的。

生:希望你把那些鸟儿放飞在蔚蓝的天空吧,如果你真正喜欢珍珠鸟那你就让它们自由飞翔。如果真正对他好的话,让父母带着小家伙翩翩起舞飞出窗外。当然,它们永远不会忘记你对它们的好。

生:大鸟们呼唤的是原本飞翔的生活,夜晚回到自己的巢中做着属于自己的梦。它们呼唤人类给予它们天然的生命尊重,呼唤人类必须用宽广的胸怀放飞它们,而不是如对家禽一般豢养戏弄。

师:如果说,刚才我们理解小鸟的“信赖,就给它……”。那么,此时这个“给”应该换成什么?

生:还!(改课件:“信赖,就还它……”)

师:这一字之差境界是多么不同!请用这样的句式再次呼唤出大鸟们心中的信赖。

生:信赖,就还它本来应有的尊重。

生:人和鸟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要建立信赖的关系,那么信赖,就还它平等的权利。

生:信赖,就还它本来的鸟性。(掌声)

生:信赖,就还它真正的安全感,让它不因为人的出现而害怕不已。

生:信赖,就是该还人家的都应该还人家,而不是供自己养着观赏好看。

师:谢谢你们发出的这样多的感慨。一个“还”字的不同,意义就不同。也许,你们理解和感受这么多信赖的内涵,才是大鸟眼里的信赖。

思考人与鸟类的信赖

师:谢谢你们给大家的启发。原来,信赖的美好境界应该是相互的,平等的。这样才能得到两者的真正平衡。精神心灵才会相通,相属。彼此有一份强烈的安全感。就好比我们信赖一个朋友时,因为我们知道它是可*的,真实的,不需要作出什么来的一样。

生:所以我要说,人,不能按人的意志安排自然界的一切生灵,不能以人的幸福为标准判断一切。这样的信赖不是真正的信赖。

师:那,我们就按照我们理解的信赖,改编改编教材。如你们所说,放飞它们,还有必要用心装扮笼子吗?

生:我们就把课文可以改写成——“我不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鸟儿们依然会把笼子当作第二个家,从中传出的笛儿般的声音依然轻松自在。”

师:更重要的是,笼子的门是开着的,想飞出笼子就飞出,想飞回笼子就飞回笼子。甚至连笼子都不用设置,整个屋子就是小鸟的家。(擦掉“笼”字)

师:真正的信赖,„我”还有必要“决不……、不管……、不动声色”吗?

生:我们就可以把课文改写成——“假如我大动声色,掀开叶片往里看,管它,小家伙也不会。”学生答出“大惊小怪”、“难过”“害怕”……)

师:真正的信赖——小家伙白天,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大鸟还会生气地叫吗?夜色入暮小家伙还在和我玩耍,大鸟还会再三呼唤吗?(改课件)

生:我们就可以把课文改写成——“白天,小家伙不仅在我的肩头睡觉,哪怕在我的手掌上翻跟头,大鸟也不会生气的叫了,夜晚,假使小家伙贪玩一些,大珍珠鸟也不会再三呼唤小家伙赶紧回去了。”

师:是啊,真正的信赖非得等把窗户关久了,才打开吗?

生:不用。可以改写成——“不用多久,它最多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就飞出去了……”

师:“小家伙”想飞出窗外就飞出窗外,还可以再回来,依然趴在我的肩头做梦,我们打开的不仅仅是窗户,而是心灵的窗户。下面,就请大胆想象,因信赖创造的这种美好的境界。(学生听音乐,创作。六七分钟后学生发言。)

生:我打开鸟笼,让它们出去透透气,可是它们一去不复返,就连小家伙也一去不复返了。鸟儿们感受大自然的呼唤,蓝天是鸟儿飞翔的家,草原是鸟儿生活的家,那树上的巢啊,是鸟儿休息的家。自由就是它们的家。

师:是啊,在人的世界中,我们倡导以人为本,在鸟的世界里,如果我们还说“以人为本”,也就失去了信赖最基本的平等与平衡。如果你是作者你放不放?如果你是珍珠鸟,你飞不飞?

生:如果我是作者,我会放了他,因为我想给他自由。

生:我也会放。

师:老师想问你若是鸟,你飞不飞?

师:那你宁肯失去蓝天,丢掉你翅膀的飞翔?

生:我不会飞,因为这里很好,作者对我很照顾。

生:我也不飞,因为我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如果我们飞走了,是自由了,可是面临的危险太多,不是又要它承受不自由吗?要自由,代价也是无价的。晚了,一切都晚了,要是回到从前,人没有这么多,没有这么坏,也许就好了。

后面的学生都在说不会飞……

师:看来大家都习惯了这舒适的生活,忘记了自己曾经飞翔的天空!作者放还是不放?鸟走还是不走?这的确是个两难问题。这也不是放与不放,走与不走这么轻松和简单。一句话,我们人类不只是地球的唯一,该怎样和众生彼此信赖,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和经营这个世界?明白这个问题的沉重与迫切,引发同学们更多的思考,也许才是我们走出教室后的真正收获。(下课)

板书:

珍珠鸟

真好!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中“笼”有几个变化:先写出,再加框笼,然后擦掉。)

下载窦桂梅教学实录_落叶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窦桂梅教学实录_落叶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 窦桂梅教学实录

    2 窦桂梅《 难忘的一天》课堂实录难 忘 的 一 天1984年2月16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我为邓小平爷爷做了电子计算机表演。那天早晨,我冒着严寒,快步走到工业展览馆。想到马上就要......

    窦桂梅《长征》教学实录

    窦桂梅 《长征》课堂实录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一册学生:长春市双阳区实验小学六年六班。地点:长春市双阳区影剧院。说明:邀请课。第一课时师:六年六班的同学,你们好。生:老师......

    窦桂梅教学实录珍珠鸟(推荐)

    窦桂梅教学实录——《珍珠鸟》一 作者:窦桂梅 第一课时品味人与小鸟的“信赖” 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

    窦桂梅 课堂教学实录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窦桂梅(资料整理:沙洲小学青年教师陶花、乔萍、袁新菊、张虹、周凤、陶霞、沈漪、杨叶红) 师:猜猜我从哪来?生:您从北京来。师:你真有礼......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 师:好啊,课前同学们背了这么多的诗歌。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这让我想起一位诗人,这个人叫—— 生:贾岛。 师:读过这首诗吗?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

    《葡萄沟》教学实录 窦桂梅(大全5篇)

    北京清华附小窦桂梅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

    窦桂梅教学实录《珍珠鸟》(5篇材料)

    九江小学王晓前 nnnnnnn第一课,当人和鸟的味道信任首先,导致人和鸟的话题 (学生在苏氏标题西立墙之前大声朗读,白家义一江南,李白捐赠王伦...) 老师:我刚刚听到白菊怡的Yi江南,......

    窦桂梅研讨课 教学实录

    窦桂梅研讨课:《大脚丫跳芭蕾》教学实录 老师:上课! 学生:起立! 老师:同学们好!学生:老师您好!我们的班训是快乐学习,幸福生活! 老师:真好,现在虽然是一点,但我相信下午的时光一定会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