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Ipad进课堂利大于弊
Ipad进课堂 优势1.趣味性
2.资源丰富(软件、视、音、图)3方便互动(生生、师生)
降低教学技术难度,解决一些教学难题(生化物实验等)实时监控,提高参与度(必须回答)6 及时反馈,调整教学内容、进度、方法 针对点:
1.分散注意力、沉溺游戏——学校统一安装教学平台,对学生的ipad访问进行限制,用教师的ipad终端控制学生的ipad。
事例:2014年徐师一附小通过考察购买了基于云端存储的移动教学互动平台,学校统一对学生的ipad进行访问限制,以屏蔽学生安装游戏和误删软件,过滤不良信息,保障教学的有序进行,教师可以通过集中管理对教学软件(包括应用、电子图书、音频、视频、图片素材等)进行选择与安装,再同步到所有师生的ipad。因为在教师ipad终端下不能切出教学画面,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上课玩游戏、上网等现象。所以ipad分散注意力这一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同时,相反的,Ipad利用于课堂教学还有提高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度的作用。
首先,ipad作为新型的电子产品,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有强大的吸引力。很多孩子平时只把它当作游戏机,当他们眼中的游戏机走上课堂时,无疑让孩子感到新奇,跃跃欲试。同时也能让他们知道ipad不止可以玩游戏,还可以用于学习,让他们了解如何利用ipad学习。
(事例:2012年,嘉定区实验小学大胆尝试,在一年级开设两个实验班,用iPad进行常态化教学学期刚开始时,李袁霏的妈妈还有些担忧,直到她看到孩子拿着iPad听英文歌曲,玩英文单词小游戏;在啪啪软件平台上看到了自己孩子发布的学习情况,以及其他孩子、家长、教师的积极参与,她才真正认识到iPad的作用。她说,“数字化学习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家长,都是一项全新的尝试。获益的不光是孩子,作为家长,我对信息技术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其次,ipad丰富的表现形式,清晰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等,显然比干巴巴的文字更吸引学生的注意。
(事例1:这节课是学习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课文的变换间,可以欣赏到祖国大地的一个个美丽画面,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地形也可一一触摸。
事例2.认识时间是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在《时间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上,数学教师李慧婷一声令下,学生们立刻在自己的iPad上,选择了自己心仪的钟面,玩起了“时钟拼图”。由于课前预习过,孩子们几秒钟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发现了许多关于时间的小秘密。当讲台上方的电子白板上出现一个大大的卡通钟表时,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声此起彼伏:“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刻度,还有数字!”“时钟的数字是顺时针转的!”“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接下来,李老师让孩子们继续闯关寻宝,进行下一个环节“调整时钟”。在iPad上的钟面上,动手转一转,就能调到正确的时间,每做对一题,“真不错,你得到一颗星星”的鼓励声让孩子们兴致勃勃。
“太有意思了,老师您看,我还发现了原来有两个4时半,上午一个下午一个,上午的4时半加上12,就是下午的4时半。”课后,一(5)班的沈知涵兴奋地告诉李慧婷,他的发现源于随着时钟指针的转动,iPad屏幕的右下角会显示白天黑夜,以及小朋友一天的生活作息的图片。)
(最后一点,我们先看一个事例:
说起这节课的体验,王灵珠表示,和在普通教室上课不一样,每个人都必须专心,不能开小差,否则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课堂提问,不是谁举手谁答,而是人人都得答,没法当“逃兵”,因为老师那里有统计。
而对那些家里有IPAD的同学来说,学校里的I-PAD不一样,没法随意上网,链接的是中小学教学系统,上什么课,只能打开这节课的软件,在线答题限定时间,不能蒙混过关)。
在传统课堂中,因为时间限制,课堂上的提问仅限于几个同学作答。我想同学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叫到自己,就松了一口气,只等着本人回答而自己懒得去思考;应该只有极少的学生会自觉到不管老师叫不叫自己都积极思考作答吧。而在ipad课堂中,每个人都必须提交自己的答案,没有人能开小差混过去,这样就会逼着学生去开动脑筋思考。
(奇妙的是,学生们的答案一提交,老师手里的I-PAD很快就完成了批改,并给出了答题正确率柱形图。全做对的,错得极少的,错得较多的,没答的,老师心里立刻就有数了,并且还会为每个学生自动生成错题库,课后重点复习,在作业本完成。)从老师教学的角度来说,老师也能及时得到一节课现阶段教学效果的反馈,从而对接下来的教学行为作出调整。(师生互动)
2.视力—控制时间
首先请问,这个数据(调查)有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吗?你确定孩子的视力损伤是因为【在课堂使用ipad学习】而不是平时【沉迷于玩ipad游戏】?抑或只是玩电脑,甚至看书姿势不正确?受多因素影响得出的结果如何只归咎到了ipad进课堂这一因素上? 不可否认,使用电子产品会给视力带来一定的伤害,但是我们开篇立论就提到了,老师会通过控制使用ipad的时间,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使用姿势,可以将这个伤害降到最小;再比起ipad在课堂使用带来的教育成效,利远远大于弊。另外,乔爱玲老师在接受相关采访的时候也说过,先进的设备为教育教学服务是大势所趋,积极的探索重于无意的争议。请问对方辩友,你知道使用电脑会损害视力,但你因此就停止使用吗?没有,也不可能。没有电脑、ipad这些设备辅助,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学生简直寸步难行。我们与其禁止孩子使用这些迟早要用到的设备,不如从小就培养他们的使用习惯,引导调整使用时间,适当休息,减少娱乐的时间,但绝不是否定进而拒绝使用它的教育功能。
(事例:2012年,嘉定区实验小学大胆尝试,在一年级开设两个实验班,用iPad进行常态化教学。正是源于学校一直强调的时间管理,控制孩子每天使用iPad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如今一学年快过去了,视力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孩子视力与其他班没有显著差异,学生视力正常。)
3.经费—政府补贴,从有条件的学校开始实行,逐渐普及。
上网搜一搜新闻就会看到从前几年开始,已经有一二线城市的部分学校陆续开始让ipad进入课堂教学,他们的方式可能是让学生自带ipad(比如嘉定实验小学,早在一年级新生开学之前,花洁就着手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90多位孩子家里都有iPad.)当然更多的是学校出资、政府补贴,(比如江苏云龙区文教体局装备站站长蒋斌表示,“E学校微机室”其实就是对学校原电教室的升级,由文教体局统一负责安装,学校不需花一分钱,也不会增加家长的负担。)加上《国家中长期。。》,我们可以看出来,经费问题是一个可以解决并且国家强烈支持去解决的。而且,教育装备普及本就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逐渐普及的过程,当年的幻灯片投影仪进入课堂也不是瞬间落户到各校各班。不能因为现在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装备ipad的资费水平,我们就否定ipad进入课堂的作用,就原地踏步,拒绝前进,拒绝ipad进入课堂。
4.攀比—班级统一使用,不存在你有我没有的情况。(不同班级,学校,之所以会出现ipad使用,是因为这学校、班级本身的教学水平定位、经济条件就不同,没有ipad,多的是其他攀比的途径,ipad不是根源。)
5.教育不公平—间接承认它有助于教育。扶助落后不等于不发展更好的。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培养人—创造社会财富。6.写字能力下降,深度思考减少
首先需要再次强调的是,ipad进入课堂不代表完全代替课堂,有数字化作业,也会有纸上的作业。(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常常以为数字化学习应用班的孩子们由于写字的机会少了,字会写得差些。但是一年的实验下来,教师们惊奇地发现,实验班孩子的字写得反而比其他班级好。对此,语文教师张琛晖说,“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写得好的作业可以在班级的软件平台上展示给大家看。这一激励使得孩子每天的作业都写得格外认真和仔细。)
深度思考方面,大概是忽略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网上资源多种多样,老师当然会引导学生筛选资源,整合总结成自己需要的东西。而这个筛选、整合资源的能力也是现代信息社会人才必备的。
第二篇:翻转课堂和Ipad课堂
翻转课堂
什么是翻转课堂
●是一种手段, 增加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沟通的接触时间。● 是让学生自己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
● 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 是混合了直接指导和建议式学习。● 是课堂的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复习和补课。●是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的课堂。● 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教育。
翻转课堂的优势
1、翻转可以帮助繁忙的学生
2、翻转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翻转增加课堂互动
3、翻转增加课堂互动
5、翻转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6、翻转改变了课堂管理
英语课实施翻转课堂的难点
首先要有足够多的优秀教学视频,通常这些教学视频是由任课教师录制并后期制作,那么如果教学视频不好看、不优秀的话,学生是没有兴趣去看的,更别说是提高教学效果了,基于这一点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视频制作技术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而这一条件就目前来看是不太成熟的。
其次,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这种自控能力不是一两天能够训练出来的,它包括各方面的因素,其中与年龄因素有很大关系。我觉得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翻转课堂能应用到高校教育教学中,则应该比中小学要容易一点,或者推广难度要相对小一些,因为目前高校教育相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更注重自主学习,而且大学生自律能力要强一些,空余时间相对也很充裕,目前可移动终端设备也很先进,完全有可能进行翻转.英语课要求学生交流比较多,看上去比较适合翻转,翻转课堂的实施关键在于一个班的学生人数,人越少越容易成功(而且越应当使用)。翻转的优势是学生个性化教育比例会很高,但是公共内容占比会很低,因为老师没办法和学生一个个讲公共内容,为了弥补这个问题所以翻转课堂必须要求学生自学。因此,翻转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班级学生人数,如果学生人很多,那么就应该上大课,你强制实行翻转会导致每个学生能得到提问的时间很短,根本无助于个性化学习。如果学生人很少,那么你上大课效率低的缺陷会放大的很明显,这时候就应当使用翻转课堂针对各个学生分别培训(翻转课堂提倡让学生提问,但那只是个性化培训的一种方式,因为提问最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想学什么)研究性学习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研究式学习的优势:
让学生能更自主,更主动地探索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经历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
三.实施的难点:
(一)内容把握:对基本内涵把握不准,导致研究性学习出现偏差。
1、形式固定化,模式化。
2、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3、主体错位
(二)师资方面:教师指导能力欠缺,无法及时对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支持与帮
1、知识结构单一
2、研究能力欠缺
(三)传统学科教学的影响:
(四)招考制度的制约
(五)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哪些策略
问题策略、实践策略、归纳策略、创新策略。
Ipad课堂
教科书将被iPad平板电脑替代,老师教书,不再是“黑板+教科书”模式,而是利用平板电脑的超容量建立一个庞大的学习资源库,里面有大量教案、课件、习题、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各种有趣的互动课程。而学生手拿平板电脑,可在不同难度级别的题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系统自动批改并向老师反馈答题情况,从而实现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iPad在教学中的优势
1.无纸化教学
iPad运行,学生只要用手轻轻触摸点击屏幕,即可找到需要的电子教材资源。E-mail能帮助教师轻松批改作业。
2.电子课堂 iPad利用多种英语学习类软件以全新的英语教学方式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气息,以生动、高效的方式改变当前英语教育方法,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新颖、有趣的英语教育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人手一台iPad,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下载相关学习内容,在iPad上进行自主学习、做作业和测验等。
3.围墙外的教室 iPad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课堂的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化,课外学习也丰富有趣。学生可以用各种应用程序追踪课外作业、记录笔记并备战考试。另外,QQ聊天软件和微博也增进了师生间的实时交流。有了iPad,课堂便触手可及,iPad让教室延伸到围墙之外。
iPad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现代化不等于课堂现代化
iPad带来了新的教学手段,但是任何现代技术都只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工具,目光应该关注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只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做支撑,现代化教学工具才会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效。此外,教学活动需要严谨的逻辑和高度的概括,而iPad的娱乐性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也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用iPad教学,很多教学活动仍需要学生拿出纸笔,亲手操作。2.学生沉溺于玩游戏
互联网对中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iPad内置了大量游戏,不论娱乐游戏还是教学游戏,都对中学生有巨大吸引力,一些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课堂上或下课后偷偷玩游戏,若登录不良网站后果不堪设想。
3.对学生身心的影响
学生长时间使用iPad,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交往方式而忽略周围真实情景,影响学生真实的社交能力,学生与机器交往,可能会造成学生性格孤僻,习惯于独自处理问题,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过早地专注电子产品,可能会给以后的文字学习造成障碍。4.价格过于昂贵
iPad可以提供大约5400个教育应用程序,其中只有1000余条能免费下载,大部分应用程序还需付费下载,美国的许多校区需要通过联邦政府及其他的补贴来购买iPad。对于国内普通家庭来说,iPad还是属于较奢侈的“贵族产品”,一些家庭可能无力承受iPad的费用。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根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优势:1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学困生参与学习活动;2给每个学生品尝成功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3积极有效的活动过程,有利于展示学生的特长;4合作学习在课程中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它是适合英语教学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它也有一定的难点,比如1形式上似合作而非真正的合作。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小组内没有交流,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2成绩好的学生是小组活动的权威.3合作过滥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些课堂合作过滥,整堂课学生几乎都在合作学习。4放任自流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多边互动。
对策: 第一,合作学习要选准切入点,要建立在个体产生合作需要的基础上,不应为了合作而合作;第二,合作交流前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交流中要留足学生交流的时 3 间,组内要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位成员都能有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进行交流;第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技能,如听的训练,说的训练,问的训练,辩的训练。第四,教师应当走到学生中去,善于发现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产生的问题,可以正面对问题进行点拨,也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某一小组中去,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或解决问题的策略,供小组讨论。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阐述和辩论,也不要急于用课本上规范的语言和要求束缚学生,要给其反思、完善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逐步完善自身认识。慕课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慕课教育的优势
1免费。所有视频教程全部都可以免费学习,非常方便。以后给自己充电,只需要上慕课学习就行了,不需要昂贵的培训费用,所以慕课的前景特别好。2学习更加灵活方便。不像在学校,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去上课。3更能激发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学习者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课程,决定自己的学习方式,并非以每门课要拿到证书为目标,而是以学到自己所要的内容为目标。4可以自由控制学习进度。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略过内容已经熟悉的视频,或者是加快视频的播放速度。
五、互动性较强。里面有很多学习者,可以一起互动,学习效果更加好。
我认为它还非常适合英语教学,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也免不了存在不足或者负面影响。1 MOOC的发展会引起生态链的改变。学校传播知识的功能被网络瓜分了,受欢迎的教师逐渐变成明星教师,而剩下的则可能面临失业,对整个社会的结构必然会产生影响。2 MOOC上一门课程的学习者的数量是比较庞大的,那么课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就难以展开,兼顾所有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交流答疑就必然没有传统教学中的那么即时,每个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被分摊了。3整体教学氛围方面依然无法达到传统学校的效果。学生需要的是教育,而教育应当是全面的,学生要的不仅是课程知识,还有拓展人脉,尝试独立生活,参与社团活动,社会体验等等方面的需要。
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策略,第一、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使教师能跟上大队伍的脚步,一起为这种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而奋斗。第二、要加强师生之间的紧密型,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特征分析,尽量做到不要埋没人才。第三、加强学习氛围,学生要发展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社会体验.什么是课前导学案?
课前导学案是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一种方式。(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预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导学案的优势:
1它集中了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2明确了每节课的目标,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3导学案的运用使得课堂更有序更高效。导学案能更好地体现“学研考”这一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的不足:
1.在导学案设计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但缺 少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思考空间,某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2.目前,“学案导学教学法”主要追求的直接目标是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的提高。4 但从长远看,其目标不应只停留在这一水平上,它将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相关,那就是通过围绕“学案式”教材的使用使学生会学习,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题意识及自我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生活的主人。
3.课堂环节多,容量大的课时容易处理不完当堂的任务,会占用课下的时间;学生本身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导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体现学生的差异,不利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掌握课堂的内容。实施的难点及对策: 1):“预习”时间和效果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 解决策略
1.创设预习时间是培养预习习惯的主要保证。课前预习与课内预习相结合,开辟专门自习时间用于预习,确保每天预习正常有序。
2.预习任务的布置要具体化,精心设计预习题,要有可操作性。
3.课前浅层次的预习,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学生独立将所有问题解决好,课内应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平台。 2):“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解决策略
1.教师在编写使用导学案时,就要求“好、中、差”兼顾。
2.课堂学习教师要善于调控,使人人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3.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3):“导学案”的反馈很难及时到位 解决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的“即时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的程度,从而能够达到对课堂的有效控制。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反馈形式进行 反馈。1.整体反馈。2.抽样反馈。3.分散反馈。4):怎样才能避免被导学案牵着鼻子走 解决策略
1.加强课前的预习检查,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
2.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成性与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要在学案中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更多的预设,即在学案中体现“备学生”。
第三篇:关于iPad进入高中课堂的一点思考
关于iPad进入高中课堂的一点思考
黄斐 发表于 2013-10-14 16:12:00
0
推
荐
上周五参加了区里组织的教研活动,地点是南京市聋人学校。花钰锋老师在他们学校的高三年级给我们开设了一节关于汉字编码的复习课。教学内容暂且不提,就聋人学校老师的上课风格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特别清晰的咬字、特别丰富的情感表达、特别耐心地对待学生,让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也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温暖和感动,而课堂上的同学们虽然有一定的生理缺陷,但他们上课的投入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样让我们记忆深刻。另一方面这一节课的教学手段也引进了现在流行的iPad教学,让我们对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有了感性的体验和了解。课后心潮澎湃,觉得很有必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环境对iPad教学进入高中课堂做些思考„„
一、目前iPad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2010年1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的芳草地艺术中心,苹果公司的又一创世巨作iPad问世了,它可以连接无线网、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观看电子书和照片、播放音频和视频、玩游戏等等,开创了平板电脑的新纪元。IPad的出现不仅引领了时尚,更影响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特别是对教学方式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关资料显示,基于iPad较强的阅读功能和各种充满趣味性的人机互动教育软件,自它进入市场以来,就被很多有志之士尝试引入教育领域,以期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学生能力。如法国中南部的科雷兹省和上塞纳省的部分中学正在尝试将iPad引入学校教学,他们的选择理由是因为它比笔记本电脑和上网本更小、更轻、更便于携带,而且它的互动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几乎每个阶段的学校都有使用iPad进行教学的尝试。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的峰顶小学用36台iPad将空荡的教师变成了一间名为“奇幻秀”的实验室,教孩子们学习字母、数字等基础知识以及绘画甚至音乐。该校校长曾这样描述:“在所有的设备中,iPad对孩子最具有明星般的魅力。”以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为代表的很多大学也将iPad这一现代化的电子装备引入了课堂,经过对比测试,学校对iPad的教学性能非常满意。在澳大利亚,悉尼下北岸的公立小学N eutral BayPublic School耗资10万元试行一个为期一年的科技学习计划,该计划其中之一就是向6年级的145名学生每人配备一部iPad。在比利时,一家学校要求全校710名学生在9月3日开学之前必须拥有一台苹果iPad平板电脑。这所学校已经决定抛弃传统印刷版教科书,全校的课程也都将通过iPad呈现。在中国,上海市卢湾第一中心小学,尝试利用iPad进行教学创新“云课堂”项目正式运行。南京金陵中学中美班从高一到高三的学生将全部配备iPad作为辅助学习和存储电子教材的工具来上课。弘光中学是一所公办初中校,校方已在初一年级一个班的5个科目,进行了iPad入课堂的培训,现在学生们已能熟练使用。
看来,iPad走入校园、走进课堂似乎有一股大势所趋、浩浩荡荡的感觉。
二、国内引入iPad教学后呈现的利与弊
iPad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试行之后所呈现出的教学优势,使得国内一些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想象基于iPad的美好教育前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在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以期带动教育的再次变革,提高教学效益。但是在一步步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无论是先行者们自身,还是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在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就国内教育环境而言,将iPad引入教学虽有着一定的优势,也存在着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并非像开始想象中那般美好)。
1.优势
当今的中国社会,父母无不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资源和教育。iPad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减轻了孩子们肩头沉重的负担,使小学生能够很直观地针对屏幕上显示的物体进行操作。逼真的互动模式、超炫的动画元素和悦耳的背景音乐,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的而言,iPad极快地响应速度以及流畅的页面滑动使之很适合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扩充知识链接,使得教学性能显著提高。
今后,教师教书,可能不再是“黑板+教科书”的模式,而是利用iPad和后台的云端建立一个庞大的资源库,里面有大量的教案、课件、习题、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各种有趣的互动课程。而学生手拿平板电脑,可以在不同难度级别的题库中选择适合自己习题,系统自动批改并向老师反馈答题情况,从而实现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使用iPad后,增加了课堂互动的频率和深度,学生在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和产出增多,每天进步多一点,可以刚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个性化成长在新工具的使用中得到更多的体现,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问题
在关注将iPad引入教学所带来众多优势的同时,很多人也对这一模式提出了质疑。目前,在国内教育实践中反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谁来为iPad背后的高昂消费买单?是否会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同造成学习效果上新的差别?(2)使用iPad是否会分散学生上课的精力,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3)使用iPad后是否会降低学生的书写和计算水平?(4)是否会影响视力、诱发近视?(5)是否会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机会,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以上种种,无论优势也好,问题也罢,都是在国内教育领域尝试引入iPad教学所面对的现状。是否要将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进一步推广?还是偃旗息鼓、就此打住?除了在义务教育阶段试行,是否有必要或者说有可能将其引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它的介入又会给当前的高中教学带来怎样的冲击呢?
三、将iPad引入高中课堂的积极效应 1.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以应付考试的“记忆型教育”,所采用的方法也主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被动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而今,素质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素养已成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缺乏信息素养就相当于信息化社会的新“文盲”(所谓的功能性文盲)。简单地说,信息素养是指人们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善于学习信息技术并能正确、积极、有效地获取、创建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与修养。目前,美国60 %以上的工作需要懂得计算机并具备信息素养的劳动者,其工作或多或少要运用网络资源。当今中国方方面面都与国际接轨,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社会对人才信息素养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而对于新时代的高中生来说,更应该有意识、有计划、有方法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现阶段,很多高中生面对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手机也好、平板也罢,多是用于娱乐,从概念上说没有一种正确的信息意识。何为信息社会?何为信息素养?一概不知,似乎也毫不关心。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也是我们迫切需要改变的现状。将iPad引入高中课堂教学,能使学生长期生活在信息化环境中,提高他们对于信息的感知和获取能力,让他们意识到iPad不只是一种最酷的玩具,更是一种拥有强大应用软件且功能齐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知识拓展、资源共享,以此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学习信息知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端正信息道德水平。这样,不仅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也给学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提供了机会。
2.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2004年秋季开始实施的新课改中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改变观念、与时俱进,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于是各级各类学校争相将黑板换成了白板,将板书换成了PPT电子教案,将信息技术和相关课程进行整合。老师们觉得自己已经做出了改变,会复制移动文档了、会制作演示PPT了、会上网下载题库了、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殊不知在很多情况下都只是在做表面文章,换汤不换药,思想上没有做出根本改变。例如,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电子白板的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延伸课堂功能,但是有不少老师只是为了现代化而现代化,上网下载现成的课件,课堂上照PPT宣科,毫无思想、毫无创新,更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思维的过程,需知技术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课堂现代化。
iPad引入高中课堂将对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在思想要有所转变,要能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介入。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教学形式是知难而进、勇于尝试,还是紧张忧虑、坚决抵制,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专业精神。目前高中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这就存在一个知识的不断链接和终身学习的问题。教师要首先认同这种教育模式的变革,先从自身做起,学习使用、熟练操作,运用手中的现代设备不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表达信息,创造性的学习和思考,通过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来影响学生、指导学生。其次,教师作为这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实践者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要学习相关的新知识,掌握前沿动态,利用相关软件制作、引用、整合各种电子教学资源,形成基于iPad的交互式多媒体课程资源,以更好的辅助学科教学。这些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是一股推进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前行的动力。
3.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从iPad在国内部分中小学实践中反馈的优势信息来看,我们可以预见将它引入高中课堂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现今,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应试,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教,是“灌输”给学生多少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忽略了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交往匮乏,语言、情感、精神沟通缺失,这种状态是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违的,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在传统授课中,教师一般是以全知全能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学生一般处在“被理解”、“被分析”的地位上,即使教师故意显示出的“稚化”也是为了达到预设的目标,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其主体性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显然这与新课程的理念相悖。在课堂上如何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iPad引入课堂后,教师可以利用它就课堂内容和每一个学生进行实时的讨论交流,有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和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共同完成,如课文作者介绍、创作背景、相关评论等等,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主动参与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师生交流、人机交互、立即反馈和人人参与是iPad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同时也构建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样的新型师生关系。
4.可能促进一场真正的教育教学变革
iPad的出现以及它引入教育领域之后所带来的各种优势体现都让我们欣喜的看到一直以为来教育工作者们放在心中、挂在嘴边的新课改理念有了真正实现的契机。无论是学生学习理念的改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还是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培养以及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似乎都可以基于iPad教学来逐步实现。
iPad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的试听合一和电脑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名学生,而有了iPad,每个学生就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与教师进行快速即时的互动,这是iPad进入课堂的最大优势所在。借助新的教学软件,教师可以通过iPad向全体学生提问,并看到所有学生的答案,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正因为这个特点使得iPad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将iPad引入高中课堂可能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高考课业的影响
在国内,高中教育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是直面高考的关键阶段。它有着更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升学压力,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不可能像小学和初中那样有更宽松的条件来实践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模式。
当前的高中教学,仍以应试为主,高一九门学科全面铺开,以及高
二、高三语数外加两门选修的模式无一不是为了高考做准备。在每一节课上,任课教师都竭尽所能的“灌输”给学生若干知识,布置若干练习,完成若干背诵,每天的限时训练,每周的强化考试,每月的月考、期中期末,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将iPad引入高中课堂似乎不太现实,一来在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信息观的基础上引入此设备有可能让学生分心,影响学习;二来在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课堂中能有多少时间能给学生来进行知识的建构、相互交流创新思维?到最后会不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对学生的高考课业产生影响?这是很大一部分高中教师所担心的。
2.对教师教学精力的影响
现在的高中教师,尤其是主课教师教学任务之重,教学压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拿一个数学老师来说,有可能在担任班主任的情况下,还要再承担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一周正课16节,两个早自习,两个晚自习,平均每天八九十本作业的批改,还有其他试卷的批改、讲解等等,往往都是在超负荷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让他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引入iPad,试问他怎样承受?因为使用iPad教学,首先授课教师要能熟练使用,其次,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都要提前预设到设备中,而目前并没有现成的电子教材资源可以直接引用,很多都需要授课教师自己开发制作,无形之中给教师又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工作量和体力脑力的支出。如此一来,教师学科教学的精力必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3.相关电子教学素材的匮乏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书包”好坏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学习成绩的优劣以及素质的高低,其核心价值应该是里面都是“书”。iPad的核心价值就在于里面的教学软件和资料。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iPad教学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的资源共享性可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运用其中的iTunes U,一种网络公开课形式,世界知名的一些学校,如哈佛、牛津都把自己的课堂音频、视频或公开课放在网上,让学生免费下载观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资源。除此之外iPad还提供了成百上千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教学软件供学生使用。可是以上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是全英文的,贯彻其中的教育思想也是较为西化的,这也就意味着在我国的高中课堂中引用iPad教学,没有现成的教学素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等来开发制作。但现实情况是学校教师没有精力也没有专业能力进行相关的软件开发,电脑公司又缺乏教学经验,开发不出适合学校应用的产品。这也是我们如想在高中课堂中引入iPad教学所要克服的一大难关。
4.学校人财物的投入
将iPad引入高中课堂,并不是简简单单地购买、制作电子素材和使用,而是要牵涉到一个完整的计划、组织和实施的过程,其中学校人财物的投入将是我们不得不直视的问题。首先从财力投入上来说,给学生和老师都配备iPad,加上与之配套的投影、大屏幕、校园局域网、苹果无线基站、开发教材用到的苹果电脑等设备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其次从人力投入来说,实施这一项目的学校需要成立相应的课题组,负责落实项目的整体推进,其中需要校长的支持,需要分管教学的中层校级领导的具体管理,需要相关专家团队的参与指导,需要部分一线教师的主动参与,更需要学生的配合。最后从物力投入来说,学校可能需要建设一个与之配套的网络中心、一个项目组办公室、甚至一个电子教学素材的制作室等等。考虑到以上种种投入,权衡利弊,高中校是否会选择将iPad引入课堂还是未知之数。
在对本校高一至高三的1500名学生及部分教师进行的相关问卷调查中显示,其中54%的家庭已经拥有iPad,而剩下的46%中有92%的家庭具有购买iPad的能力。在使用过iPad的所有人中96%是用来娱乐而不是进行学习的,对将iPad引入课堂教学87%的人表示赞同,但其中有23%的人担心会因此影响自己的学习。
鉴于该调查结果,综合之前分析的相关理据,笔者认为应该辩证的来看待这一问题。如若在高中课堂中引入iPad教学,应适时、、适当、适度。新技术的引入是否会带来教育的新变革,关键还在于人,在于使用它的人的思想和行动。因此,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首先,高中课堂引入iPad教学可在高一年级先进行尝试。相对于高
二、高三的课业压力,高一年级具有相对宽松的试用时间和条件,哪怕高
二、高三不能持续下去,也是对学生学习观念的一次正确的引导;其次,高中课堂引入iPad教学可在部分学科中开设。相对于一些教学任务重的主学科,可以先在一些校本课程(如我校的航空读本课程)、音乐、美术以及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中试用。这样既不耽误主课的学习,造成各方压力,又可将iPad教学的优势体现出来;最后,高中课堂引入iPad教学必将是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需要摸索中前进,但是绝不能因噎废食,应作出大胆尝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切为了孩子更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法律进课堂
“法律进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实施《南部县依法治县刚要》《南部县“六五”普法规划》和贯彻落实好县委关于建设“平安南部”的总体部署,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巩固我县社会政治稳定的打好局面。现就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社社会”为主题,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坚持以提高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位目标,一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为重点,大力发展“法治进学校”的活动,坚持品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并重,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法律进学校”活动,在校园中营造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增强学校领导、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直觉性,使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素质得到明显增强,真正做到学校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执教、学生自觉守法,为全面推进我县法治化进程尊定坚实基础。
三、任务内容 全县各中学五年级以上学生都要法治知识学习教育。每年的法制教育学习时间,除《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时间外应不少于每周一节课。
学校法治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课程标准规定的法律学习内容以及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参考资料为《青少年学法守则》。
四、方法措施
1、为保证“法律进校园”活动顺利开展、有序推进,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特成立我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土旦才让
副组长:马占林、王海萍
各组员:东智加、王进珍、多杰卓玛、扎西措、各班主任。由副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2、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与培训工作。“六五”普法期间,力争实现100%中小学配备兼职法制副校长。进一步规范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年内采取集中授课、辅导讲座、普法测试、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对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行轮训,不断完善学校学法的领导体制,提高法制宣传教育能力和水平。
3、以服务师生、贴近青少年生活为原则,采取课堂教育和集中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青少年学生学法的落实。一方面,建立全面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要利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法制教育宣传日、宣传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特定时间,增强“法律进校园”的覆盖面和感染力。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学法用法。通过举办法制文艺演出、模拟法庭、法制讲座、法制主题班会、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观看普法电教片、座谈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
5、结合“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为了明天”工程等活动,与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加强
对学生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指导,使青少年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对问题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积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6、以创建民主法治学校为载体,加强学校法治化管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抵触。
7、建立学校法治宣传教育责任制。
五、工作安排
1、一场法制教育报告会。学校领导或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为本校全体教职工集中作一场法制教育报告。
2、一堂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老师结合学校政教处安排的十月主题班会,组织学校和家长积极参与,采取互动讨论等方式开展主题班会。
3、一节法制教育宣传页。针对我校学生特点,给每一位学生发放法制宣传页(宣传资料,以“11.9”消防日,草原防火安全为主),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4、一节法制教育课。学校领导、法制课教师、班主任分年级或到每一个班,采取以案说法等方式上好秋季法制教育第一课。
5、一节法制教育普法电教片。利用“12.4”普法日,由班主任确定主题,让学生观看一次普法电教片。
六、实施步骤
全县“法律进课堂”活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0月11日至10月20日)
重点工作:一是制定规划。结合各校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单位“法律进学校”实施方案。二是动员宣传,提高广大师生对“法律进课堂”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10月21日至11月20日)重点工作:在组织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成效的手段。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1月21日至12月30日)工作重点:县直各中小学校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工作。县治县办将联合相关部门,对县直个中小学校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进行检查考核,并将其作为“六五”普法的重要内容记入考核档案。
六、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把“法律进学校”作为,六五?普法的重要载体,将其摆上重要日程,给予必要的物质保障,加大推进力度,开展好此项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学校作为?“法律进学校”的具体实施单位,要建立健全协调运作的责任机制,做到领导有力、职责明晰、规范有序。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协调运作,整体推进。
(二)制定计划,抓好落实。各中小学要结合实际,制定“法律进学校”具体实施方案、细则,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要指定专人负责,抓好落实,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真正将“法律进学校”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指导,树立典型。学校要对“法律进学校”活动加强检查指导,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要善于发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增强工作的实效性。要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推广典型,注意总结典型经验并及时上报胜利教育管理中心学校安全科。
2014年10月15日
第五篇:传统文化进课堂
传统文化进课堂
2014年3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的这一《指导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体系,融入中小学教师教学活动之中,解决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教育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语言文字报社》、《语文建设》杂志、北京中昊教育科技研究院等单位于2016年5月12至14日,联合在山东济宁举办《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在历时三天的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四位教育专家的理论报告、三位教育专家的经验分享、四位教师的示范课并观看了济宁孔子国际学校孩子们的成果汇报演出。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健顺先生,中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彭城书院院长、国学教育专家汉风先生等名家学者应邀为来自全国数十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科研机构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德育管理干及骨干教师,社会教育机构干部及教师,国学爱好者做专题培训。
在此次培训中,既有名家讲座,阐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及核心价值观;又有名师课堂,举行全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堂名师示范课。既有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又有传统文化教育典型单位及个人经验分享。培训的第一课是汉风先生带来的专题报告《传统文化与教师素养》。在报告中,汉风先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深入阐释了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呼吁教师修身厚德,回归教师本位,以身作则,正己化人,引领学生从善如流,求真知,做真人,干真事。汉风先生的报告充满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他在报告中洋溢出来的浩然正气,对传统文化的赤子情怀,以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畏,深深感染了现场听众。来自新疆的一位老师则认为:“聆听汉风先生的讲学如沐春风,又如雷贯耳。”
在当天下午的培训中,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健顺先生还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吟诵讲座。在我去济宁学习之前,我在鲁东大学就听过徐建顺老师的吟诵课。他说:吟诵作为中国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已经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可是我们却抛弃它,模仿欧洲重音语言诵读方式的“朗诵”,用西方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中国的文化。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先生在《不战而胜》一书中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今天的传统吟诵还有最后的一点点,再不挽留,就将基本消失。我们应该让吟诵重新回到课堂,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用中国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国的文化,使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在徐建顺老师的吟诵练习课上。徐老师带着我们反复练习不同格律的诗词、教我们给诗进行作曲,争取达到看见字就能唱的目标。在这不断的吟诵中,我才知道以前有多少诗是因为错读而错误的理解了,也终于理解孔子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因为以前从未见过有人这样读书,所以初看时只觉得新奇,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我才知道,原来古人是这样读书的,原来吟诵更能凸显诗歌的内涵和韵味,原来只有通过吟诵才能设身处地了解诗人的情感。全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副会长、济宁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嘉庚先生做了《国学教育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校长沈建华则结合学校实际为大家带来《做不一样的教育,让孔子走向国际》的介绍。济宁孔子国际学校的师生还为大家奉献了精彩的传统文化节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从专家们的报告中,我体会到:国学教育需要从耳学回到目学,积极引导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
在报告中,彭城书院的院长汉风先生还为大家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并从汉字的角度阐发了“教育”、“科学”与“研究”的文化内涵。汉风先生引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只十几个字就把教育的本质说清楚了。用今天的话来讲,教育就是施教者,即老师做示范;受教者,即学生来模仿。“育”,就是引导和培养后代让他持善心,说善言,做好事。由此看来,真正的教育是身正为范,正己化人的实践。汉风先生说:“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从中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不断修养自己的德性,修正自己的行为,做到行为世范。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许多诗句已成了国人在生活中互相传诵的语言,并成为做人准则,一代一代地流传。本次学习中,我们共聆听了四节示范课。
读《论语》,话“诚信”——是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教师赵西恒讲的。他从《论语》中有关诚信的语句出发,联系学生身边有关“诚信”的故事,让孩子们充分理解: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生从交友、教子、社会、经商、治国等方面,提出了“诚信”的重要性。《笠翁对韵》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5小学陈学军老师讲的。《笠翁对韵》是作者李渔仿照《声律启蒙》写成的,是从前人们学习写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因为他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一东》中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很适合孩子背诵。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扎实。经典美文教学的课堂应该多些诗味,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魅力,应该“难得糊涂”,应该追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境界,不必强调“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要轻字词解析,重诵读感悟,从而使课堂多些生趣,多些个性。所以,在教学时,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带进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当中,思路清晰、构思巧妙、一举数得。诵读感悟是提高国学经典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皆是明证。因此,老师把有感情的朗读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文章的特点。从这几节的观课中让我体会到:教师应立足课堂,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牢记优良的传统美德。
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孔子国际学校。学校以“科学务实、自强不息、追求完美”为校风,以“仁、达、雅、智、信”为校训.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提倡“学习、创造、享受”的育人理念,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秉持“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国际融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教师是财富、学生是宝贝、家长是朋友”的管理宗旨,短短几年的时间,超前的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独特的课程体系日臻完善,鲜明的办学特色逐渐彰显,受到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正在逐步建设成为一所以“国学底蕴、双语文化、艺术修养”为特色的精品化、国际化学校。
阅读经典文本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气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儒家的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尊师重道,道家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佛学的宠辱不惊、进退从容、自然清静,这些都值得学生去学习、体会和进行创造性转化。长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的学生会变得情趣高雅、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气质优雅。
因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请”进课堂,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让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浸润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