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班级思想教育中的应用(殷利强)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班级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B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一中学 殷利强 736100
“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也能够成为一种很有效果的教育方法。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应用于班级学生教育和管理不仅符合中学教育的实际,而且还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试验微型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不能只是集中在教学的范畴之内,班级教育和管理模式尤须改革。
(一)当前班级教育和管理现状分析。1.家长式的管教。
师生关系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或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师生之间缺乏民主、平等、合作、对话的交流。班主任以“领导者”自居,要求学生完全听命于班主任,绝对服从和尊敬于班主任。
2.看守式的管教。
班主任以“五勤”、“十到位”来要求自己,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将学生完全监管起来,形同囚犯和奴隶,没有多少自由,这也不行,那也不能,却不让学生自由思考做出选择,学生完全是“囚徒式”的接受和服从。
3.保姆式的管教。
班主任“慈母”般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倍至,一切包办代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独立意识差,心理素质较差,不利于他们人格、心理的成长。
4.强迫式的管教。
教师在“严师出高徒”的观念影响下,习惯采用“管、卡、压”等办法,对学生进行审问、盯梢、惩戒,给学生戴“紧箍咒”或“画地为牢”。
5.唯智型的管教。
在升学指挥棒的指挥下,许多学校和许多班主任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鼓动和看管学生下苦功提高考试成绩(考分)上,至于学生思想教育、体育卫生、课外活动等,则马虎应付。
6.封闭型的管理。
为了防止“学生变坏”和“集中精力学习”,都是把学生封闭课堂、校内、家内的小圈子里,不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校内等社会初中活动。学生像没有经历阳光和风雨的豆芽,面临风霜雨雪便不知道如何应对,面临外面真实的世界便无所适从。
7.灌输式的教育。
教师总是把已经规定好了的教育内容灌输给学生,不管学生愿意还是不愿意,不管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一律予以“填鸭式”的“灌输”。
8.简单化的教育。
教育没有深刻的内涵,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守纪,守规矩,尊重师长,提高学习成绩等一些浅薄的东西,至于为什么守纪律守规矩尊重师长,许多班主任并不讲。
(二)转变教育观念以走出教育困境。1.转变重教学轻教育的观念。
以为教学成绩是可以量化的,是显性的,所以就加以重视。对教育因为无所考试,无法加以量化,许多人对其中的许多问题并不去思考,也不进行改革。教学应该改革,教育更应该进行改革。
2.转变以管制代教育的观念。
强调“规矩教育”,强调把学生管住,其目的是要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不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领导,重视的只是管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所谓的“以管代教式”的教育。
3.转变教育就要灌输的观念。
一些教师思想上总有教育就是灌输的观念,以为教育无非就是教师将思想、观念、道理灌输给学生,所以,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注意给学生们“讲道理”,强调教师是教育内容的传授者,学生是教育内容的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不由得学生来参与的。学生你不听就不行。教师也不必去考虑学生的感受,不必考虑去选择什么教育方法,反正把说教的内容灌给学生即可。
4.转变教师强制教育的观念。
教师认为自己是教育者,是处于绝对支配性地位的,而学生是被教育者,是处于被支配性地位的,所教师讲的一切学生必须听,而且必须绝对听从和服从。
5.转变单纯师授生受的观念。
许多教师认为,教育就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简单过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接受者,教师所应该做好的就是把思想和道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就应该无条件地去接受。没有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互动。
6.转变师尊贵生卑下的观念。
传统的教育强调教师的优越地位,讲究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谦卑地顺从。不平等的地位导致教育活动双方的不平等性:教师尊贵,学生卑微,学生的感受、感情、意见和思想得不到教师充分的尊重,久而久之,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受到抑制。
二.积极解放思想,探索班级教育模式改革。
显而易见,在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管理学理念,不符合教育特点和时代特征,且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做法和现象。班级管理必须以教育为核心,探索以学生自主性发展为目的,适应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的新型管理模式。因此,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应该:
(一)坚持一个原则。
班级管理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一切应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一切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基本原则,一切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发挥两个作用。
在班级教育活动中,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主导,学生应该是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或者说,学生要逐步转化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班级管理和教育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班主任应该为学生思想品质性情修养引好路,做好学生思想品质性情修养的向导,做学生思想修养的引路人,做学生品质修养的指导者,做学生性情修养的帮助者,做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
2.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班级全面发展教育的主体。班级教育和管理等一切活动应该围绕着学生来展开。学生是班级真正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检讨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并且逐渐学会调节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三)树立三个观念。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以“听话”、“老实”来衡量学生,也不能只以“分数”来衡量学生,应面对现实,放眼未来,以科学的学生衡量标准来看待学生,期待和评价学生。
2.树立民主的教育观。
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班主任将自己视为行政上的领导者,把学生看成是单纯的被领导者,要求学生对班主任只能绝对服从。在教育中,许多教师根本不顾学生的感受而去一味地灌输和驱使,极大地抑制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极大地扭曲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在新颁布的《中学班主任暂行规定》中指出,班主任是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而不仅仅是领导者和管教者。
3.树立开放的教育观。
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内、校内,教育应该从单一化、封闭型的窠臼里解脱出来。应该看到,现代社会信息量非常大,信息交流也非常广泛,这为班级的教育和管理为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课外、校外活动,将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体现四个特性。1.针对性。
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一般性特征包括年龄特征、年级特征和时代特征,了解班级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环境等基本状况,有针对性地确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方案。
2.自主性。
班级所有管理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基础,通过班级管理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自理、自管能力。
3.发展性。
中学生阶段是人的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转变期,具有发展上的急剧性,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对班级和学生个体要实行发展性评价。
4.创新性。
要注意创新班级的育人环境,如设计班名,设计班徽,制订班训。让墙壁会说话,把教育布臵得耳目一新;设计出新颖、适用的课桌摆放方法;创新班级组织结构和动作机制:除原班级常设班干部外,增设班级管理、课间纪律巡查、个人卫生督查、各科作业收发、黑板报编辑、自行车管理等专项负责人;注意创新班级的教育方法,改变教师灌输学生听从的教育模式,选择好教育主题,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大胆尝试自我教育和民主教育的教育模式。
三.自主合作探究,探索班级教育管理改革。
大胆地将原本运用于课堂教学方面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运用于班级教育管理当中,形成了在班主任指导下,班委会全面负责,学生自主参与教育和管理的模式。学生自主参与是提前,是基础;班主任指导是关键,是保证。班委会全面负责是形式,是核心。
(一)班级教育。1.教育内容系列化。
班主任要在“纯正思想、健全人格、优良品质、良好性情、健康心理”的总体要求之下,本着学生健康均衡发展,将学生应该形成的目标分析为一个个小的项目和内容,形成思想、品质、性情和心理教育的完整体系,然后使教育内容系列化,使教育活动得以系列开展。
2.教育行为课程化。
一些班主任将班级的教育视为无足轻重的事情,有时间了搞一下,没有时间了也就放下了;记起来了就搞一次,记不起来了也就放下了;就兴趣了就搞一次,没兴趣了也就放下了。学生的思想、品质、性情、心理教育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情,应该是系列化的事情,应该将教育活动课程化,什么时候开展什么内容的教育,什么时间搞什么活动,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按时开展。教育行为课程化包括教育内容课程化、教育时间课程化和教育行为课程化,就像学科教学一样,要系统地完成一定的教育内容。
3.教育活动民主化。
革除思想当中“师尊生卑”的观念,学会在与学生平等交往当中去指导、帮助、促进学生的思想、品质、性情、心理修养,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不能在教育活动中搞 “一言堂”,更不能搞专制独裁,要使活动形式民主化,活动内容民主化,活动过程民主化。
4.活动组织规范化。
教育活动如何开展,注意多采纳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然后集思广益形成活动方案,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活动过程要注意民主化和规范化相结合,既要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又保持活动的规范进行。
5.教育评价科学化。
采用发展性学生评价办法,要历史地看待和评价学生的思想品质性情心理的变化状况,既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现在的状况,还要看他(她)与过去相比的变化情况,是有所改善,还是有所恶化。
6.发展归因确实化。
组织学生民主分析发展结果的成因。对于一个阶段发展成效典型的学生,班主任要形成案例,组织学生们小组讨论,分析成因;对于一个阶段发展成效特别不佳的学生,班主任也要形成案例,组织学生们小组讨论,分析其致因。使学生明白发展效果明显和发展效果不佳的成因,从而想方设法取得比较好的发展成果。
(二)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方面,“自主和探究”同样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1.管理思想现代化。
革除“家长式”“强制式”、“灌输式”等专制独裁式的管理理念,在教育当中体现民主精神,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积极性,让学生在班级事务中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班级管理中多汲取学生们的智慧,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们自己的班级,而不单纯是班主任的班级。
2.管理体制民主化
根据年级、班级实际情况,还要注意渐进性,一步一步地放手让学生干部独立实施班级管理,从根本上改革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一言堂”,唱“独角戏”,学生被动顺从、缺乏自主的旧模式。班主任的“主导”要讲究艺术性,做到到位不越位、调控不失控。学生的“自主”要注意原则性,做到自主不自由、主动不盲动。
3.管理运作规范化。(1)班长目标责任制。
班干部通过民主竞选产生,再由班长组阁班委会成员,班长和它组成班委会实行任期制,任期可以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竞选演讲要提出任期目标、工作任务、方法措施,由全体同学投票选举。
(2)班委成员负责制。
设学习委员会、文体委员会、纪律委员会、卫生委员会等,集体确定班委成员的职责,然后各负其责。
(3)小班主任助理制。
即由学生担任班主任或小值日班主任。他们可以代替班主任一些职能,授权行使班主任部分权力,学生班主任助理或值日班主任主持日常班级事物。班主任是幕后导演,学生是前台演员。
(5)班级辅导导师制。
班级设1—2名班级导师,由一名骨干教师带2名年轻教师。学生干部全面负责班级事务,分头与导师建立联系。导师在幕后出主意、想方法、搞协调、创造条件,学生在前台实施教育与管理。
4.管理形式自动化。
先由学生集体讨论班级的管理框架,将班级管理分成不同的方面,然后以“招标”的形成选定相应的负责人,并授权由相应的负责人负责管理其日常事务。班级的事情要事事有人管,同时还要引导和组织每一位同学都要管理至少一项事务,以尽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
5.管理风格人性化。
以人为本,充分注意学生的人性要素,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精神需求,以充分开掘学生的潜能为己任。
(1)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严。
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有一些老师尊重学生人格只是挂在口头上,从内心和态度上却是漠视和鄙视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上进心。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尊重他的人格,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不能挫伤其心灵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
(2)与学生充分地心灵沟通。
与学生在沟通的内容方面,讲道理应该只占5%,而爱心要占95%;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老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
(3)要关注学生的各种需求。
学生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着跟成年人一样或者更强的精神需求。马斯洛精神需求层次学说阐述了人的需求层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各种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能够满足学生的层次需求。
(4)提供各种成长发展机会。
与学生多沟通一同研究、设计教育活动,多组织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展示自我,锻炼自己。
(5)实现班级个人发展双赢。
班级又不是全体学生的简单相加,它也是一个生命体,有自己的发展意志和发展方向。班级的发展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要求和发展实际,同时学生的发展又要在班级总体发展的大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应该实现班级个人发展双赢。
单位:甘肃省瓜州县第一中学 姓名:殷利强
收集:***
第二篇:“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
【摘 要】从教学改革新课程理念出发,分析了“讲解、演示、模练”的实验教学模式的特征,讨论了实验教学的逻辑起点和终点问题,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进行了简要论述.【关键词】实验教学现状;教学模式;实验逻辑顺序;自主;合作;探究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各省市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教学改革.特别近几年高考对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实验是物理的重要研究方法,一方面需要通过实验获取必要的信息,由此建立或猜测现象背后的规律;另一方面,对于提出的规律或理论,只有通过实验的检验,才能被人接受.本人新课程理念出发,探讨适应教学改革的实验教学模式.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基本仍以“讲解、演示、模练”型模式教学.从教学目标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维”的,它过分强调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熟练操作、掌握实验技能,以结论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过分注重知识结论的验证和“学会”课程规定的实验器材的使用,忽视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策略来看,这种教学模式重结果、轻过程,只关注学生的操作,忽视过程,忽视学生的经历、体验和个体差异[2].这样的实验教学表面上看有板有眼、秩序井然,实质上学生有行动、无热情,有操作、无智慧;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该模式中信息传递由教师(或书本)指向学生,是单向的,其表现形式为教师做、学生看,或教师设计好、学生照着做,忽视了学生的猜想、设计、对话和互动.总之,“讲解、演示、模练”型实验教学模式容易挫伤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感情,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特有的教育功能.二、实验教学的逻辑顺序问题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关键是要生成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此,需要弄清实验教学的逻辑起点和终点问题.从本质上讲,教学中的科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实验基本一致,对于实验者来说都是探索未知、检验假说、证实真理的实践活动.实验由问题或任务开始,需要经历推测、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得出假说或理论等环节,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可见,教学中的科学实验的逻辑起点应该是课题性问题.以课题性问题或任务作为实验教学的逻辑起点,这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需要.这种前提条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猜想、假设、设计和合作、对话、交流融入实验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能真实地参与科学实验的过程,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只有这样,实验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三、对“自主、合作、探究”型实验教学的思考
“自主、合作、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课题性问题为起点,以实验过程与方法为轴心开展教学,力求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与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换句话说,就是学生思考、设计、探索、体验在前,教师的讲解、演示、分析、评论在后.实验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教师提供课题性问题或任务,学生由此开始进行自主、探究的实验(包括演示)教学过程.同时,要强调有关安全事项.2.学生独立自主思考,主动探究问题,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人人猜想、想像、直觉,努力形成各自的实验设计方案.要避免因教师先讲解或预习教材所造成的“先入为主”或“跟着他人思路走”的不利影响.3.当学生无思路或思维受阻时,在判断学生困惑所在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再次帮助、指导和激励学生.如教师难以做出判断时,要查看学生的体态语言和所画的图、所写关键词等,然后进行判断并提供新的问题情景.这种判断—提供子级问题的循环可进行数次,如提供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器材使用说明书),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教师介入过早会剥夺学生解决问题、发现答案的机会,但介入太迟也有可能使学生因为问题难以求解而失去探究的兴趣.教师必须选择好时机让学生领会他们所做探究的意义,切忌轻易地告诉学生现成的设计方案和现成的结论.4.依据教学时间安排和具体课堂教学进展,必要时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发表自己的实验设计,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仪器设备,或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在这种师生合作中,给学生创造比较、对照和反省的学习机会.5.鼓励学生质疑,或者进行讨论,在比较高的层次上进行学生之间的合作.一般情况下,完成上述几个环节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具体实验操作,完成整个实验任务.而此后的实验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实验教学是大致相同的.在实验教学的终结阶段,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能否提出深刻的问题,应成为评价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可能转化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应鼓励他们继续钻研.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生分组实验可分为基本实验器材使用方法训练和课题型学生自主实验两类,相应地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教师把第二阶段将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分类、分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实验器材说明书等资料,自主学习各类器材的性能、构造、原理、注意事项及使用方法.教师的角色是实验技术人员,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和帮助.教师以提问和让学生操作表演的形式,把握每个学生对实验器材的熟悉和使用情况,并及时纠正、指导、示范.第二阶段,在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之前若干天,教师以课题形式向学生提出实验任务,同时提出实验要求(如客观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的规范格式、安全等).教师不提供限定学生思路的实验资料,只对学生如何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指导,实验器材的选用、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等任务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过程原则上要求两人一组(自由组合),实验方案由两人共同制订.对于同一个实验课题,各实验小组采用的实验原理,选用的实验器材,得出的实验结果等会出现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反映在学生的实验报告中.教师应在一个实验课题完成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研讨,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
第三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教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语文课程标准集中了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智慧,提出了一些语文教学的新理念,这些理念尤其需要落实在阅读教学中。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随着语文教育观念的更新,阅读教学的策略也在发生变化。除了语文新课程特别强调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值得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就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集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以自主学习为中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能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我用“妈妈给我一件新棉衣,我决不把它弄破,别问我这是为什么?爸爸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块,别问我这是为什么?哥哥给我一盒卡片,我选出最美的一张珍藏,别问我这是为什么?我要用棉衣为她挡风雪,把蛋糕送给她吃,把精美的卡片送给她。”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走进安徒生爷爷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配上《海霞找妈妈》的音乐导入,创造了一种情境,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
趣。又如教学《群鸟学艺》,可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群鸟”是指哪些鸟,他们要学什么“艺”,向谁“学艺”,学会了没有等。教师及时把学生的问题用计算机输入,在大屏幕上显示,再由学生整理、归并,成为共同性的问题。然后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理解了哪些,在解决了的问题上打勾。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又提出新问题,如“哪些鸟仍旧不会搭窝?哪些鸟搭的窝很粗糙?”教师又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并分析原因。最后,教师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情境:森林里举行“鸟居展”。很多鸟在小燕子的窝前流连忘返,希望小燕子介绍它的窝是怎样搭成的。要求学生当小燕子来介绍一下。在这些问题和任务的推动下,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以合作学习为手段,双向互动共同提高。小学生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的组织他们集体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互相取长补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学生汇报完读懂的问题后,教师有意设疑:1.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学生随即会提出:“众星拱月、先秦时代、饱览、宏伟”是什么意思?2.对平湖秋月、雷锋夕照、安澜园、狮子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这些景点不了解。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些问题学生提出后教师整理后分工给各小组,既可
以自主独立思考又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不追求统一标准答案。同时,学会的同学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参与到其中一组,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或评说,适时给予指导。小组学习完之后再进行小组间交流。就是先由一个组派代表发表见解其余小组补充。最后对学生没领悟到没研究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思、议,借助学习工具再发表见解,学生经过反复的学习过程,逐步了解到圆明园美,再到对侵略者破坏美的无比仇恨。接着会认识到,这是由清政府的腐败、落后、无能造成的,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同时,学生在合作的学习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问题在合作中迎刃而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探索能力,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每个学生的潜能。
三、以探究学习为主线,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探究学习强调以学生自行探究为主,教师从旁点拨,起到引路的作用。它在课堂中不是让学生围着教师的提问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适宜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饱尝获取知识的快乐。首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我在教学中,坚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质疑问难,通过质疑问难把学生带到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由此,启发其探求知识的欲望,诱发其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向往奥运》一文,我先让学生提出预习提示中不懂的问题再让学生认真读课文,看谁能全部理解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可让学生说说你是如何读懂的。学生说出了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这时教师就从中指导学习方法,理解词语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学生在读课文后已能理解课后问题。当拓展练习摹拟小记者表演时,“作者采访过许多奥运明星,你喜欢其中的哪几位?如果让你和其中的一位畅谈,你准备跟他谈些什么?”学生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谈到刘翔、王楠、邓亚萍,有的谈到费德勒等并结合课文内容,抓住奥运主题,深化了思想内容。又如:我在教《太阳》这一课时,先拿出事先准备的太阳公公画像,配上生动的、活泼的语言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接着我鼓励学生提问,学生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有的同学问:“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 有的问:“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年纪?”有的问:“太阳公公,你有多热?”还有的问:“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东升西落,能不能改变路线呢?”等等。这些看似滑稽可笑的问题,无不闪烁着探究的火花,我们应予高度重视,积极肯定。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想前人未想,说前人未说,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学习极有帮助。不断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少了几分依赖,多了几分独立;少了几分盲目,多了几分自信。作为教师,在给予
肯定的同时,鼓励他们大胆设想,让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保护和发展。
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必须将他们组成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比如单方面强调自主,有可能变成各行其是,所以自主宜与合作互补;而提倡自主和合作,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
第四篇: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雅长中心校:补小艳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自主学习”能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和蔼的课堂气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第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教师要多给一点微笑,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淋浴的都是阳光与雨露。对学生出色的表现给予微笑,是一种欣赏、一种激励,学生即使出错,做错了也不妨“容错”,给予其热情的鼓励,引导其“改错”。其次,要给予学生信任,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常说“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相信你,你能行。”等,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保证高涨的热情。
第二,自由选择,民主和谐。在平时的课堂中,“谁想到了什么”“想说就说吧”“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来研究”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激活了整个课堂。学生们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发言,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伙伴合作。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它可以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开放,学生有了更多的思维空间,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教学《祁黄羊》一课的过程中,读书时,我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句群进行朗读或默读;作业时,允许学生在布置的作业范围内选择作业;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真正的平等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课堂上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气氛。2,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导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通过讲故事,听录音,看录像,做游戏等形势,让学生快乐地进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地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成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使孩子更聪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和善,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奇怪的观点、莫名的想法,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自信,体验成功。如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学后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我呢?则参与讨论,适时给予点拨,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解答刚才那些疑难问题。事实上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学懂了课文,这时我评价说:“你们真行,真会动脑筋,靠自己的反复读,用心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学懂了课文。”在这环节中,教师的“导”已在小组讨论中完成,只是学生感觉不到这是教师在教他们,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也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了基础。
3、充足的学习时间,是自主学习的保障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我们就要尽量给予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这样就能把学生与教师从相互怀疑,缺乏友爱的气氛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我有意出错误,然后让学生来评价,做小老师,让学生把教师当作“对手”,指出我的不足,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积极自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随着主体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高涨,因此,教学中时刻要注意,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解,要宽容引导,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
在新世纪之初,能投身于这样一次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改革大潮,可以说是一种机遇、一种幸运、更是一种挑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真地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切实地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逐步变为现实。与学生一起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第五篇:“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摘 要】论文紧扣新课程核心理念,阐述了以“自主―探究―体验―合作”为线索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化学教学将倾向以实验探究、实验验证为主流的研究型学习模式课堂设计可按如下线索组织学习活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正是这种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化学众多教学模式中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具有概括性强、应用广泛的特点,是诸多模式中构建和谐化学课堂最具优势和最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模式,也是新教材的要求。苏教版新教材【活动与探究】栏目也确切告诫我们,该功能栏目的编写理念是:引领同学们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1]
一、“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的提出
首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学习情境,引出化学问题;其次,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探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二、“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化学教学将倾向以实验探究、实验验证为主流的研究型学习模式课堂设计可按如下线索组织学习活动: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对实验教学功能全面开发,以学生能够发展为目标的探索性、发现性学习的探究教学模式。它的一般教学程序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即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依循科学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通过实验不断地发现新问题,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
首先,从需要解决什么到怎样解决问题,都尽量通过实验来展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实验方法来探究化学奥秘。
其次,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下,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再次,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在没有结果的前提下,由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过程,是思维方法,是科学品质的培养。
最后,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的形成”三者的统一。
科学的探究模式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四、案例说明:
(一)引入:播放铝条加热的实验录像
引导学生发现铝条熔化但不下滴,引出氧化铝。
归纳知识点:铝被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二)探究活动设计
1.讨论
氧化铝属于什么氧化物?用反应来证明你的观点?
氧化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归纳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的概念。
2.讨论
请利用下列试剂设计几种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案: AlCl3、NaOH溶液、氨水、盐酸。
通过思考、小组讨论、回答出方案:
①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②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可进行适当的引导,由氢氧化铝的组成分析反应物所应提供的微粒。
3.探究实验
(1)探究实验一:实验室制氢氧化铝方案。
实验1:取少量氯化铝溶液,向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2:取少量氯化铝溶液,向其滴加氨水至过量。
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方案,以及氢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的事实。
在黑板上记录相应的实验现象、结果,探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反应式。
方案评价: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各方案的优劣。
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客观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并由此得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
归纳:铝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最好用铝盐与弱碱溶液(氨水)反应来制备氢氧化铝。
(2)探究实验二: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设问:通过实验探究一下它能否跟强酸反应。
小组实验:往实验2所制备的氢氧化铝沉淀中滴加盐酸。
记录学生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氢氧化铝是否是两性氢氧化物。
(3)探究实验三:能否用偏铝酸盐制备氢氧化铝?
方案3:在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方案4:往实验1所得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入盐酸直至过量
学生活动:经过小组讨论和回顾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反应过程得出方案3;分组进行方案4的实验
记录:在黑板上记录相应的实验现象、结果,探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
方案评价: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各方案的优劣。
知识归纳:
本课总结:制备氢氧化铝的四种方案.并由四种方案的反应式归纳出Al3+、Al(OH)
3、AlO2-三种微粒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重点知识,加深学生记忆;进一步深化拓展,得出各微粒间转化关系,使知识更系统化。偏铝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最好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来制备氢氧化铝。
五、结束语
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学生与教科书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课教学中还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真正起到了学生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实现了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世存.《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及矫正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3月
[2] 毕华林《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研究.――以中学化学教科书设计为例》.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