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中卫市第八小学:张勃
一、问题的提出
1、社会的需求
时代不断地发展,知识不断地更新,学习永无止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的精神、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教师自然就面临着亘古未有的巨变,担负着艰巨而神圣的使命。
国家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中国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要在2010年“基本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目标任务。“终身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同:“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习的人”。的确,“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教给孩子终身享用的知识与本领,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而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必须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我们必须强烈的意识到: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牢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道理。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做到“会学”、“善学”。
2、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我市当前教育现状的需求
我们现在虽然在进行课改,但很在程度上也是“穿新鞋走老路”。综观当前的教学现状,许多教学活动仍是一种单向的传授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扼杀。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教学条件差,怎样教给学生知识,怎样迎接考试,很少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会残缺自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等作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拟订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课题进行研究,以此在实践中摸索、探究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优化语文课堂,推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二、课题关键词的界定和研究范围
1、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的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学习,具有自我制订学习计划,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我设计学习过程,自我解决问题以及自我评价等特征的学习。
2、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学习的团队明确的分工,复杂的任务等因素。
3、探究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基本的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质疑、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各种解疑问难的尝试活动。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同时语文是文化,还有传承文化的功能。
工具性是着眼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评议实践的能力;人文性是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汲取中华文明的精髓。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不可分离。
2、“自主建构主义”教学观
“自主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在被学生接受之前,对学生来说是毫无权威性的,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交给学生,不能用教材知识正确性强调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也不能用专家、教师的权威性压迫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自己已有经验、知识为背景来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同已有知识对接,来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获得新的知识。学习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从而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
3、情境教育理论
情境教育观认为,就是在教育中优化环境,使学生在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中与儿童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而契合,使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因为这种人为优化的环境就可以做到主体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4、尝试教育理论
尝试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在现有的教学条
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使学生的尝试活动获得成功。
四、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1、教学方面:探索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给小学语文的课程改革提供一条新路。
2、学生方面: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高效率地达成学习目标。
3、教师方面: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争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二)研究的内容
以“感知——领悟——展示”为基本教学过程,以自主建构思想为核心,以教与学平台为生长点的教学操作体系,在实验研究中,我们重点选择课型为呈现方式,探究符合我们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1、识字教学模式。主要在一、二年级进行研究,探索出高效、快捷、有效的识字教学模式,在中高年级也就重视。
2、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模式为分“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课型。这一块是我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的难点。
3、习作与评讲模式。习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习作指导给学生起到了引路之用;习作讲评对学生作后予以诊断,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在学习中提高。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结合采用调查法、个案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测试法等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四)研究的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针对教学目标调控,按照教学目标实施检测。
2、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关注全体学生,既提出统一要求,又照顾每一个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都能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的各种技能在学习实践中得到发展。
3、客观性原则
教学中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根据教材的内容,针对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探索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
4、主动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读写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5、整体性原则
教材、教师、学生、教育环境是教学中有机整体,它们相互依赖,互相制约,组成了课堂教学的有机整体,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带领学生运用好教材、教学环境等资源,做到协调发展。
第二篇: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由于目前在我国学校体育界对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解读,很大程度是把我国整个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直接嫁接到体育教学中,忽视了“体育学习是以运动技术的学习为中心而展开的活动”,造成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出现了各种形式主义的现象。探讨体育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推动体育新课程健康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依据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
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活动,必须选择适合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体育学习内容。目前,我国现行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主要包括:体育、保健基本原理与知识、田径、体操、球类运动、健美运动、民族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运动,结合体育学科学习特点,我们可以把体育学习内容分为陈述性内容、操作性内容和策略性内容,陈述性内容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操作性内容是体育学习的主要内容,它回答“怎么做”的问题;策略性内容回答“为什么”的问题。陈述性内容单靠听讲、阅读就比较简单地被学生掌握记忆,不需要探索发现,更多是要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掌握;而操作性内容和策略性内容,单靠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很难掌握。一些学习难度不大、比较安全、以练习为主的学习内容可以多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一些集体性项目、或需要集体一起进行学习的,有一定学习深度的内容可以安排合作学习;而有一定学习深度,特别是容易产生“问题串”的学习内容,则可以考虑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结合学生实际特点,指导学生学习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身体和心理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运动素质正在不断提高,运动技能储备量比较少,关于运动与健康知识容量少等特点,不宜安排探究性学习。所以,小学阶段注意安排适合于发展机体的平衡能力、模仿能力、反应速度、协调性、灵敏性、节奏感的体育活动,教学宜多采用动作简单、韵律感强,不太复杂而又富于变化的活动形式,通常应该多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多采用游戏活动形式,使他们在玩中学,既产生愉快的体验,又进行基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习方式一般是通过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在合作学习。
三、严密组织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严密组织教学,可以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学习。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从展示学习目标,任务分解、提出问题,到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尝试、共同讨论、问题反馈、得出结论,巩固提高等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使学生经历整个学习的全过程,从中得到充实提高,达到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增长运动与健康知识,增进健康的目的;同时,教师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思维流程和运动技能形成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学习活动始终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
四、构建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学习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的身体活动和伴随着身体活动过程中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术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在各种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去获取的。同时,体育学习必须是在承受一定运动负荷下的身体练习过程。所以,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有不同与其他学科学习的自身特点和要求。在体育学习中自主学习是基础与前提,合作学习是形式与途径,探究学习是目的,只有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构建不同学习方式,综合运用三种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三者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构建一种新型的、和谐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时代性。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从新的教育形势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其中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作过不少的尝试,但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尽人意。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多大的提高,有时甚至还不如传统的教学。
2、从新教育理论和高效课堂要求来看,在课堂中老师要少讲,学生要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中调动学生,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
3、从班级现状看,个性不同、习惯不同,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有差异的学生被分在一个班级里,由于绝大部分教师一般都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大部分学生的学情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方法,以及相同的作业要求,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这种“一刀切”的学习方式产生的情况可想而知。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选择这个课题作为研究内容。
二、课题关键词的界定
1、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的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学习,具有自我制订学习计划,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我设计学习过程,自我 课题实施方案
解决问题以及自我评价等特征的学习。
2、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学习的团队明确的分工,复杂的任务等因素。
3、探究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基本的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质疑、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各种解疑问难的尝试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改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从依赖性、独力性、封闭性的学习走向独立、合作、开放的全新方式,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研究性学习”等,都可以在该理论中找到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其作为理论支撑,就在于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教育价值论、教育理念体系建设方面的借鉴,而且还可以直接指导我们进行教育策略和方法的革新。把多元智能理论从价值观的指导深入到课堂教学实践,这样的研究才有实际价值,并会成为教师、学校今后教育教学发展的功能强大的发动机。
3、语文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为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以素质教育的新思想为依据。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面向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其中“生动活泼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应是被动地灌输、强迫地塑造的过程。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最活跃的情感、动机因素,是他们的认识兴趣,即“求知欲”。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并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行愉快教学,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说,动手写、做,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主动求知,主动发展。
四、课题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学习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内容
(1)课前学生搜集资料,学习字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进行自主预习。
(2)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①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目标;②小学语文能力培养目标;③小学语文情感陶冶目标。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原理。①文件法规,文献资料;②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原理;③小学生心理特征及其获取知识、提高小学语文能力的途径。
(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程现模式。①构建思路: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探索是目的。②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③课堂流程:A、激情导标→B、独立自学→C、讨论交流→D、思维拓展。
(5)小学语文教学评估。三个转变:①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②评价内容从“结果”转向“过程、效果”;③评价重点从“教师讲评”转向“生生互评、学生自评”。(6)课后拓展
六、实施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的方法,同时辅之以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教育调查法、观察法、统计法。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月—3月)
1、调查论证,选定课题。建立健全课题组。
2、填写课题研究申请书,申报立项。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对一、二、三、五年级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并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5、拟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4年4月—2015年6月)
1、按方案制订个人课题实施工作计划。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重点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
3、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及外地先进经验,做笔记,写心得体会。
3、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说课;认真听课评课,写教学反思、随笔或教学论文。
4、外出取经、改进教法,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5、个人阶段总结;课题组阶段研究总结报告。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1、做好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教学论文、个人总结工作。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3、向上级申请课题的结题验收、评估,撰写结题报告,并总结推广科研成果。
八、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单
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教师在观念的转变的更新中,首先应坚决贯彻《课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学习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观。其次,应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愈来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在教学的各环节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一节课,学生在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语文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3)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开展活动,来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教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
要以活动促发展。如,游戏活动、课堂即兴表演、实验操作、朗读竞赛、小博士答辩、课后沙龙、答记者问等形式可让小学生兴趣盎然,乐学、爱学、会学,事倍功半地完成了课文教学。(4)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
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九、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高度重视,教师群体中有浓厚的科研意识。
2、我校地处210国道,在铜川市区和宜君县城之间。具有优质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素材。
3、建立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做到每项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课题研究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
4、我校拥有多媒体大教室1间、电教室1间以及宽带网的接入,还有图书室1间,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具备承担课题科研的硬件、软件条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5、学校十分支持这一课题的研究,保证资料、设备、科研经费的正常供给。
2014年3月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与时俱进、适时教育、适人教育而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思想与思维、时代个性、健全人格、优秀素养人才而迫切需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其有益于学生学习、发展,有助于素质教育实施,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造就。
(一)新课程的呼唤
《标准》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重要地位是:“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条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保障。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让学生“知”“能”并举,具有美好之情愫、良好之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开发创造潜能,发展个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时代的必然,新课程的呼唤。
(二)语文教育的渴求
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特点有三: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文化、美学诸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应通过暗示和熏陶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建构主义理论),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多元反应与独特体验,倡导自主探究学习。二是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母语有一定的基础,有语境,有资源。所以就语文实践而言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要着眼于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是汉语言文字具有特殊性,汉字组词率高、情感色彩丰富,汉语语言简洁、语法灵活、富有韵律,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条件、学习情境,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时代的呼吁
现代学生观——学习的主体、各有个性的人、处在发展中的人,现代人才观——行行出状元、人人能成才、终身学习,现代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师生在目标一致的学习过程中和谐共振,共同发展。因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则为现代性教育之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论依据和内涵所在
(一)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学生中心理论“(美国杜威为代表)和现代教育理念为其学习方式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学生中心理论”要求现代教育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或以知识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其理由是:(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只有当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充分尊重,社会生活中才有平等、民主可言。否则,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专制与不平等的温床与土壤。(2)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自主的活动,包括脑的活动和手的活动。只要可能,就让学生做中学,做而学,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3)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创作和欣赏的因素。
(二)内涵概述
1、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心理学家布希尔指出,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的人,才有思想,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
2、合作学习:(美国威廉·格拉塞)又称小组学习,它是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为相对于个体学习的一种小方式。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由于学习任务共同承担,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3、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实际,可单一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合力则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教法、确定学法,不应千文一法,一概而论。
(一)不同语文课型的可行性探索
1、讲读课文中的实践
小学语文课程中讲读课文占有首要的位置,所选课文兼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知识性等为一体的经典文。教学时,教师要积极、灵活、大胆地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小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让小学生掌握学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阅读课文中的操作
阅读课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相当的篇幅,是对讲读课文的巩固、补充、延伸,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根本任务。教学时主要是读,即泛读和精读,随机而用。教学时,教师要自觉帮助小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默读、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进行重认识性、理解性阅读(低年级),重评判性、创造性阅读(中高年级)。教师应注重发展小学生的主体性,应当在小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激发、主动求知的方法和能力习得、主动求知的探索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做好文章。具体的做法可以是:(1)营造民主氛围。让小学生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小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例如,教学《打碗花花》一课时,让小学生充分自学探索,运用积累知识,通过看图、读书、提问、小组讨论进入理解、消化、吸收状态,小学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2)创设活动情境。A、还小学生活动的时空。教学时,充分给予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进行自主学习,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动机,激起求索热情,切切实实地去阅读,自学未知的知识,直接感受与吸收课文语言,实现真情体验、真情交流。B、还小学生选择的权利。遵循天性,遵从差异,从培养兴趣的角度着重,让小学生自选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或简画、或剪贴、或随笔、或眉批,自搜、自解、自思,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自主性学习。C、还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文以活动促发展。如,游戏活动、课堂即兴表演、实验操作、朗读竞赛、小博士答辩、课后沙龙、答记者问等形式可让小学生兴趣盎然,乐学、爱学、会学,事倍功半地完成了阅读课文教学。(3)发展创新思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要关注小学生的异象,诊视小学生的反常,异象即标新,反常即创新。采用引导质疑、合作探究使小学生在学文中收获料想不到的成功和体验。
3、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标准》十分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分学段分期规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量,重视语文积累。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拓展。因而,教师要定位于学前指导,学中帮助,学后促进的角色,给小学生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从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出发,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知识,积累语文技能,美化语文素养。我认为不妨尝试以下方法:(1)提一个目录供您选;(2)提一个时间表供您读(背);(3)供一个机会让您说;(4)供一个平台让您演。而且,学生课外阅读不要局限于配套教材《自读课本》,可以扩展到中外古今诸方面的有益读物;不要局限于书本,可以扩展到网上;不要拘泥于家校,可以扩展到图书馆、文化超市。学习方法应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进行合作交流,也可以设定专题,鼓励小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如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少做勤读,以读好书行动,树读书好意识,成好读书习惯。让全体学生身心愉悦地走进课外阅读,在激情中学语文、用语文。
4、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尝试
《标准》首创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拓宽语文学习途径的现代性方法。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在此仅论述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教学时,要强化过程,淡化结果;要着重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之形成及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开阔语文学习视野、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开辟语文学习途径,让生活成为课本,让语文融于生活。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兴趣出发选题、定题,放手让家长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搜集、整合、处理信息,在合作中交流,达到“有心载花花自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理想境界,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和本领。
语文探究性学习对综合实践活动而言,其设计思路是:(1)学生地位:从被动到主动;(2)教师职能:从传授到指导;(3)活动目标:从单一到综合;(4)活动空间:从封闭带开放;(5)活动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具体而言,学习地点是不固定的,或家庭、或社区、或科技馆、或工厂;学习范围是广博的,或社会、或自然;学习场所是多样的,或图书馆、或网络;学习形式是丰富的,或专题讨论、主题演讲、策划方案,或制作小报、撰写调查报告等。语文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其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良好途径,应积极运用。
(二)不同教学内容的可行性探索
《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于进取精神,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而,小学语文在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口语交际中,应进行可行性的有益尝试。
1、识字教学中的实践
识字是语文的基础性教学,就数量上讲,小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就能力上讲,要求有一定的书写速度和良好的书写习惯,要逐步会用工具书,有条件还要学会键盘输入。识字教学相对枯燥,如何利用能动因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高效高质完成识字教学呢?(写字教学在此不谈)
(1)尊重学生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其已有知识,行动自主、讲究合作,巧妙识字。例如,课前,老师布置自主性作业,让小学生画出自己眼中的春天,并写上一个有关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既尊重了小学生的差异,又体现了层次性,学生有了自主权,课中小组交流,分层展示:“春暖花开”、“我喜欢五彩缤纷的春天”、“春天来了,小鸟飞来了,花朵开放了,小雨沙沙下,我笑了。”成功的喜悦激荡起继续探究的情趣和勇气。又如,识字时,老师开门见山引学生尽兴读自己认识的字,接着不经意一问:“还没学呢,你们怎么认识的?”孩子们自豪而言:“我自己预习的。”“妈妈教的。”巧妙一点,展示了课外识字方法、途径,潜移默化学会了学习方法,推动了自主性学习。
(2)多种形式发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复现,运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方为有效之策。A、投影出示带拼音生字,让小学生先在小组中合作学习,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助,再小组合作读。B、去掉生字拼音,学生自由练读,再开火车读。C、男女赛读。D、打乱词序指名读。E、自拿字卡逐个读。F、找字卡:一生读余者找。G、做游戏:我读你找,你读我找。H、字归文中反复读。I、看画贴词。Q、课件展示等。通过以上方法,学生的眼耳口脑共同感知,愉悦中识记了字词。(3)创设生活情境识字。“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 创设情境,自主与合作学习,抽象的字词形象理解、掌握。如,学“百鸟争鸣”一词,可让学生闭眼想象,让其模仿小鸟“叽叽喳喳”的各种叫声,领悟中总结:“小燕子叫了,小黄鹂叫了,小白灵唱了,所有的鸟都在鸣叫,这就是“百鸟争鸣”。(4)语言环境中字识字。(略)
识字教学中相信小学生,发挥自主;关注方法,讲求合作;发展能力,促其探究,势必达到较为理想的境界。
2、阅读教学中的探索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所占课时最多,所用精力最大,被誉为“智慧之源”。简言之,阅读教学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表达力,发展认识力,发展智力、培养创造能力,陶冶情操,修养品性,增强搜集信息的能力。阅读教学过程具有多变性,其教学程序无固定模式,每篇课文的教学程序各有不同,而积极建构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必须提倡。
(1)内容浅显、文字朴实、贴近学生实际的课文,教师应放心、放手地让学生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自主尝试探究中,体验成功,实现发展。
(2)内容较深、不易理解的,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必学习中获得发展。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反复诵读课文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结合,推陈出新,开辟了阅读的新天地,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写话与习作中的应用
写作能力的高低,标志着一个人语言素养的高低。实际生活中,写作无处不有,无处不用,其重要性可以非常。《标准》将小学阶段作文教导界定为写话和习作两个部分,强调其基础性教学和基本技能之培养。教学中要以阅读教学为主,综合学习与口语交际为辅,奠定作文基础,有意识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时时、处处、事事中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
写话与习作教学要做到四个注重:即注重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进行基础性训练;注重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进行广泛的知识积累;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获取丰富的作文题材;注重与地域文化、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充实作文内容;注重与现代科幻影视、信息相结合,发展习作想象力。让学生堆积情感与生活素材,写出真情实感,且富于创新。除课堂习作途径外,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扩展习作教学途径:(1)听讲故事——学生语言发展之摇篮。教师可借助动画片、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历史传说、人物传记等。以听讲为主要形式进行习作启蒙教学,积累素材;还可以改变、创造角色表演、拓展故事表演等,内心体验;也可同桌对说、小组交流,合作中练笔;更可联系生活想象创作,进行探究。(2)看图写话——作文的捷径。生活中不乏直观形象的典型性画面,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语言滔滔不绝,一“写”千里。(3)日记练笔——学生习作的土壤。借助日记,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久而久之便会“材”源滚滚,不只长知识提能力,还形成了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何乐而不为!(4)自制手抄报——习作兴趣的激发。儿童表现欲强,又不喜欢走别人的路,就应当给他一片自由、自主的园地,让他尽兴地去开发,去表现,去创造,过程中发展其习作能力。此外,建立小编辑部制作校报、成立小通讯组为“红领巾广播站”撰稿、即兴写作等无不是让学生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用一颗慧脑去思想,用一双慧手去描绘。
4、口语交际中的尝试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能准确地表达与交流,讲究文明修养”(《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当今之时,未来社会,人的交际与协同能力是何等重要,而口语交际更缺之不行。它是人与人之间认词、交往、互信、理解、合作之媒介和纽带,教学中积极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是迫在眉捷。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呢?我想,应当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大胆探索。
(1)立足教材,以课文为主阵地,奠定交际基础。教师有意识地将口语交际力之培养融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比如儿歌部分的教学,除了反复朗读外,还可通过描述画面、互问互答、续编儿歌或仿编儿歌等形式进行教学,也可将口语交际的形式置于课堂教学中。如教学《尾巴》一课,可以让学生投影展示自主惧的各种小动物图片,再围绕小动物形态、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生存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等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有问有答,编个故事、做个广告、做个介绍、当个导游等,既加深了理解,又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2)创设情境,抓住典型,丰富交际内容。“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生动逼真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A、语言调动,融入角色。教师用极富有感染性的语言变学生创设情境画面,促使学生自主进行到角色,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引其找到情感共鸣点,让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B、借助媒体,说话感知。教学中应当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生动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情趣浓而易学。C、角色表演,激发兴趣。教师应善用、珍视小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利用角色表演能激发其参与交际的热情,学会符合角色的口语表达。D、加强朗读,积累语言(略)。E、自由评论,争辩问题。可以让学生以家庭、学校及周边发生的事、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为内核,自主组材,展示辩论,既发展思维呈现创新,又锻炼了口才。F、体验生活,乐于交际。让学生步入社区,走向社会,广泛接触,实地交际。如,“今天我购物”活动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与售货员交际中得到发展。G、举办专题演讲等活动,促使在一定氛围与场合下提高口语交际之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可知,生活之源为之广阔舞台,口语交际应渗透于事事、时时、人人之中。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反思
现代性的教育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学校、教师及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准则,关注素质全面提高,立足于发展。为此,我们务须对教育和教学作以下经常性的反思,才能创造出适应学生的教育,适应学生的教学。
1、教师走进新课程,如何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和教学。
2、怎样“把人当成人来培养”,“把人当成人来教育”,注重人的潜能开发。
3、如何科学操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好学、喜学、乐学、会学,教师爱教、乐教、会教的良好氛围,师生得以共同发展。
4、教师何以变经验型为科研型,靠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教育事业,撒在学生心田;变重“知”轻能为“知”“能”并重,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生存”,“美好生活”。
5、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教育应是“大语文”,生活化,教师怎样创建现代性的语文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以人的发展为理念,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主体,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大语文”教育,将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研透《标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可行的,必要的,适时的,有效的。相信,中国语文教育的明天将新姿焕发,中国素质教育的春天必将生机盎然。
第五篇:作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作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清塬中学焦鹏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它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他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核心,通过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愉悦,从而促使学生精神境界、个性品德、语文水准得到完整的提升。这种崭新的学习理念为语文教学展现了广阔的天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教学应如何渗透这些理念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自主”做起
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在这样的课堂气氛里,教师放下架子,充分尊重学生。作文的文体、文题、构思、选材等方面,统统不作硬性规定,仅根据学科教学计划和训练目标作适当的指导。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自定文章的表达方式,即使是三言两语的诗歌,也可以让学生尽情舒怀,经典之作,当然可以体会其表达方式,妙用佳处,但绝不能搞支里破碎一一到位的模仿,说清了话,讲明了道理就行。还学生以自由,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同时允许学生自择内容,能证明自己思想,能表达自己的感情就是好材料,好内容。这样在作文教学中打破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这一传统模式,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自觉地关注自己的真实内心,写出千姿百态富有个性情趣的作文。
当然,从“自主”做起,对语文教师来说绝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语文教师既要大胆“放权”,又要宏观调控,把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和训练序列;既要鼓 1
励学生张扬个性,突破旧的框框,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又要让学生明白张扬个性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而应该把握好度,切不可违背了作文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合乎逻辑的原则;二是尊重历史的原则。因此,学生在自主写作中,语文教师不是“多余人”,而应该“苦练内功”提高自身修养,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写作的“领航人”。
二、创设“合作写作”平台,建立“合作写作”机制,培养学生“合作写作”习惯
合作作文的核心是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创造人格,提高创造能力。作文上的有意合作,能带来资源共享,带来智慧共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广泛地积累作文素材。
为培养学生的“合作写作”习惯,笔者把所带的学生按写作水平的高低划分层次,再考虑性别比例、兴趣指向、交往意愿、组织能力等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以保证在小组之间的竞争和组内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这样科学的“合作写作”平台就创设起来。同时,笔者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合作写作”的基本机制:
1、命题:可用教师命题、组间相互命题、组内成员共同命题等方式;
2、素材:各组成员把收集、积累或想象出来的东西都写出来,明确写作思路,提交合作组讨论;
3、成文:参考合作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写出初稿;
4、修改:初稿交由合作同伴修改并写出评语,原作者据此修改定稿;
5、交流:合作组选定对外交流篇目,各合作组进行交流;
6、讲评:学生根据交流情况自由讲评,教师点评;
7、反馈:据学生作文情况推荐张贴或退回重写等处理。
通过这样的“合作写作”,学生的写作活动不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或者仅仅作为个人情感的宣泄通道,而是将其视作一种创造性活动,并把自己独特的创造贡献给合作小组,影响合作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但太多的“合作”可能会带来学生作文材料的雷同,构思上的趋同。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我大力提倡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写自己感触最深的东西,最感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并不断地给“创新作文”、“个性作文”提供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三、抓好探究的着眼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最难。因为学生经历不同、感情有别、个性迥然、认识各异。因此作文题材宽泛、体裁多样、表达灵活、语言丰富。在如此客观而又复杂的背景下进行探究,无疑是“大海捞针”,但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抓好探究的着眼点,就能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就能集中兵力,重点出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抓好探究的着眼点?笔者认为:
(一)给焦灼点予针刺。焦灼点就是学生普遍表现出思想反映的空白点、感情共鸣的模糊点和语言表达的困顿点等。教师在布置作文训练之后,或在学生自主选择练笔内容之后,收集学生构思纲要,提取“焦灼点”,设计若干针刺引语,然后进行探究。
(二)抓增长点以激活。增长点就是学生个别存在的中心确立的短路点、内容展开的分支点和形式构思的断裂点等。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发现学生想到的但想而不深,说到了但说而未全等情况时,予以培扶,将短浅引向深远,将内敛拨向外发,将断续引向对接。
这两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一江春水向东流——顺向思维;反弹琵琶成新曲——逆向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多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例如学生只从“感受”的层次入笔,就可以引导学生还要从“认识”的层次思索;学生只在“现实”的方面寻觅,就可以引导学生还要在“虚幻”的方面探究;学生只取“蕴情”的角度遣词,就可以引导学生还要取“含理”、“有趣”的角度运语„„。其间,必须注意的是,教师角色做到三个转变:即变主为辅、变入
为出、变授为导,要防止先入为主和越俎代庖。
总之,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作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不仅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且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引导,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