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验教育心得
体验教育心得体会
2016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快乐英雄”体验教育训练,训练的时间虽短,收获却很大。训练虽然结束了,但留在心里的震撼却是永恒的。回顾在训练中受的挑战和磨练,感受颇深。整个过程把妙趣横生的游戏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信心和勇气,而且给我带来深刻的思考与启迪。
在体验中,每个项目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鼓励,短短的一天的时间,我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撞击和震撼,这种撞击和震撼我会铭记终生!
团队成功的基础是需要彼此之间用心合作,形成团队的合力,才能完成共同的目标任务。我们“梦之队”看似简单的“沙滩登陆”体验活动,我们却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用了20多分钟的时间完成,队员与相邻的队员将腿绑在一起,然后,这一队的成员必须在不犯规的情况下渡过目的线才算成功。难度很大,它需要我们每个成员静下心来,同心协力向着我们共同的目标努力才会成功,如果有一位队员分心或没有按要求去做,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还有团队竞技活动“神笔马良”、“铸造灯塔”。不论是哪个活动,学会合作,不彼此抱怨埋怨,团队的力量才会使我们达到成功的彼岸。
在整个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自始至终都在为自己的集体能够顺利过关而满足,为同伴成功而欢呼。所有的一切,是那么真切,是那么具有合力。团队训练是以简单的游戏,揭示了抽象的深刻的道理,让我找回了学习中被时间遗忘掉的却非常珍贵的东西:意志、激情与活力。即使在整个训练过程结束之后,大家都很累,可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议论着训练中的事情,都感到回味无穷。于是,我们快乐着,我们幸福着。
通过训练,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我想最重要的不是我们通过拓展训练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我们以后能够应用多少,只有将感悟和认知应用到生活中去才是我们真正的收获。
第二篇:学习新教育心得体验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
“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这其中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认为, 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并且,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教师这种简单的概念上,应立志于人人。
一.创新教学模式
马卡连科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塑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学习新教育,我本人最大的体会就是新教育榜样教师。新教育的学理基础中发展论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迫于应试的压力,我们教给学生的有多少是可以让学生享用一生?在应试的指挥棒下,我们一天天在训练着学生怎样拿高分。学生的视野被残酷的禁锢起来,老师的天空也是一样的遭遇。而朱教授的成功就在于她带领学生一起打破这个禁锢,快乐地读书,幸福地学习。作为他的学生是幸福的,学到了一生受用的东西。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能不断超越自己,发展自己,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课程。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教学个性,不要人云亦云。
三.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阅读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写作。这是一种督促,一种悠然而然的责任感,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增加幸福感,满足感,共同筑造有意的的生活。教师为了教的精彩,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学生为了学的轻松,就必须时刻知识储备。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
晨读—午读—暮省,积极的学习方式,促进教育教学的优良进行。用晨读开启新的一天,用午读培养优质学习习惯,用暮省反思自我,用今天塑造明天。当然,这种学习方式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新教师们,每天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的教学学习,会让我们更快的融入学生,激励自己,与学生产生共鸣,共同进步。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室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
二.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塑造学生的学习成长。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不是同一个我。今天的我努力读书,用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争明天的我是一个永富魅力的老师。
第三篇:教育孩子的体验和心得
教育孩子的体验和心得
在幼儿的启蒙教育阶段,他的认知多为观察和模仿身边的人和事,作为家长,我们一直在努力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如在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的情景中培养良好的理念,在兴趣和爱好中挖掘学习的动力等。经过这几年对孩子教育的摸索和尝试,感觉效果比较明显,是有收获的,这里也谈一下我们教育孩子的体验和心得。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在我们家孩子上幼儿园前,他的生活和教育多是父母和老人来负责。由于担心在家庭教育出现过分溺爱孩子的情况,我们深知这份溺爱对孩子的成长会带来不好的因素,所以早在孩子1岁多就让孩子上亲子班一类的兴趣辅导班,尽早的接受学校教育。转眼间孩子就上幼儿园了,我们给孩子讲了幼儿园的好处,小朋友也满怀好奇与期待,我们希望孩子能尽快适应在学校里生活和学习。
从目前来看孩子是很喜欢学校的集体生活的,现在,我们明显感觉孩子在集体生活和学习中得到了不少锻炼,他的自理能力日益增强,良好的生活习惯日益养成。孩子在上兴趣辅导班和幼儿园之后的进步很大,这对于他养成独立的性格,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各种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相结合
由于孩子还小,他的本性还在慢慢的形成,其性格、爱好、能力等容易受家庭教育的环境影响。如何因地制宜,对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施加好的影响,也是考验父母的问题。所以带孩子到单位或参加单位的活动,让孩子了解家长工作的环境和特点;带孩子到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方,让孩子感受好的人文环境;带孩子到超市购物,体验和锻炼生活经验;在开展社会环境相结合活动时,注意开阔视野,培养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修养。
3、我们在家庭教育的做法
1)父母的教育思想要一致,寓教育于故事中,寓教育于生活中。
在小孩的教育上,我们是有很多的看法和做法,有的可能是对的或是错的,而我们的孩子不是小白鼠,对他的教育不能朝三暮四。所以父母的教育思想要在看法形成一致,在做法上寓教育于故事中,寓教育于生活中。
2)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宽松的环境。
孩子的兴趣爱好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要记住孩子有兴趣爱好才可爱,没有兴趣爱好才可怕,给孩子宽松的环境,也是给家长教育和引导的机会。
3)建立必要的规则,培养良好的习惯
必要的规则是实施教育的保证,培育孩子良好的习惯,如:讲卫生的规则、吃饭的规则、学习的规则、休息的规则、以及和小朋友玩的规则等。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时间,需要持之以恒,所以家长要有耐心。
四、不足之处
1)父母和长辈在教育理念和做法上的差别,独生子女最大的问题就是溺爱,父母和长辈在孩子的教育上很难形成一致的意见,往往不愿意让小孩受苦。孩子主要是外婆带白天,吃饭和休息的规则及教育就略显薄弱;妈妈和爸爸主要是带晚上和周末,妈妈主要侧重娱乐,爸爸侧重学习,娱乐和学习二者孩子目前都喜欢。2)孩子的同学或朋友造成的相互影响比较明显,小孩在学校和公共场合与其他的小孩一起娱乐交往,在玩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一些不当的行为和语言,造成的相互影响比较明显。比如打架、推搡、说脏话、抢玩具等,这是我们要在加强教育的。
第四篇:生态体验教育二次培训心得(范文)
生态体验教育二次培训心得
3月28日,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生态体验教育二次培训。
通过这次拓展培训完全颠覆了以往我脑中传统的培训模式,以往传统的培训方式偏重于“你讲我听”,或是“你教我做”的模式,容易忽略作为参与者的亲身感受,枯燥知识点的堆砌。但今天这种全新式的拓展体验式培训完全改变了这种现象,老师们通过个人亲自参加的一个个互动游戏充分的调动起了活跃的思维和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在活动中充分的参与,获得个人的体验,并在培训者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交流分享个人体验,从而提高了培训的效果。使所参训的学员完成了一次终身难忘的体验。完成了一次对自我心灵的深刻剖析,是观念与观念的对视,文化与文化的交流。
这次新颖独特的培训方式让我感悟良多,受益匪浅。通过拓展训练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得到的感受与心得体会也非常丰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明确领导极其重要。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定之后,各司其职,有利于明确责任,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既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思考怎样做好。
2.做事要先做计划,再开展行动。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如果大家先做好沟通与计划,而不是急于完成各自任务,就能更快取得整体团队的胜利。
3.应学会遇到问题换位思考。在工作中,不要为表面的现象所困扰,有些印象其实是主观的臆想,需要你的耐心和智慧,通过分析、判断,充分了解它的本质,通过组织、协调达到目标,通过沟通交流,才能建立多赢的局面。
4..知识和技能还只是有形的资本,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拓展训练就是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身上,而自己却从未真正运用的力量。
在拓展培训中,老师的潜能被完全激发出来:那同事之间无私帮助的感动、那对团队巨大力量的感悟、游戏中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受、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这样的体验也许生命中只有一次,不过一次也就足够,会让人记得一辈子。
第五篇:主持体验心得
主持体验心得 经过这三次实战性的内陪,我个人觉得收获不少。前两次算是以半个观众的身份来观摩绮繁和门玥的精彩主持,而最后一次则是实践性的登上讲台,亲自感受整个流程,整个气氛。回忆这三次内陪,总结起来,我认为有以下三点是自己急需改善和加强的。
(一)注重细节
我之所以认为自己在观摩的时候是半个观众的身份是因为觉得自己观摩得还不够仔细,不够用心。我应该半个观众都不能当,我要做的是同样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主持人,全神贯注得去学习借鉴。有许多细节上的问题,如字句的斟酌,如冷场时的应对,如怎样将一则只有几个字的突如其来的通知通过妥当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怎样用眼神与台下观众交流„„我都没有足够的重视起来。而这些都恰恰是在亲自主持的现场,如一个个问号般忽然充斥着脑海,令我似乎有些应接不暇。有句话说的好,勤能补拙,我绝对赞同现场应变能力的重要性,但也深刻得认识到,如果准备足够充分,平时注重积累,考虑更周全,将细节问题解决的更彻底,身处现场也会更多一份淡定。(二)现场感
我所缺乏的是主持的现场感。对我而言现场感的一方面是主持定位和气度:从幕后到前台的角色转换,还有就是不同风格的转换,学术讲座的开场白更需要语言的精准,简练,正式,声音的大气和嘹亮。门玥在HIALL的那场主持中表现的就非常的大气而镇定,给人一种很稳的感觉,可以在三百多人的讲台上依然面色不改,落落大方,台词尽在心中,每个字都很妥当得脱口而出。现场感的另一方面则是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这方面绮繁在部门展示大会中的主持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随机应变得运用诙谐得语言,成功地调动现场气氛,并且能够掌握主动权适时得调整和改善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种智慧的确是需要在实战中进行更多磨炼的„„
(三)必要的“软实力 ”
如果说主持稿,文字上的斟酌,现场的反应能力和台风表现都算非常重要的实力硬件的话。那么和工作人员,嘉宾的交流以及讲座前吃好睡好状态好绝对算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在写主持稿期间一定要和工作人员多交流,问清楚每一个细节,这样可以有助于减少现场的手忙脚乱。和工作人员以及嘉宾的交流还可以增加合作时的默契,现场往往更多抛向你的是眼神,一个眼神能代表什么,取决于你们的相互了解似乎比取决于现场的读心术更加可靠一些。另外绝对不可忽视休息和饮食,这点我深有体会。当天没有午休,感觉脑袋晕晕的,虽然当时子彦有好心提醒再赶也要吃晚饭,很抱歉我却因为怕迟到几乎没有吃,当时感觉真的很迷糊,有些空白,很不在状态。所以也希望大家一定要吸取教训经验,好的身体精神状态才是一切的本钱!
经历过后,失误过后,收获过后,及时自我分析,汇总一下经验教训才更有利于下一次的提高,无论失败或成功,每一次经历本身对我都是一种财富,希望下一次会更好,也希望这些经验心得对于大家以后的主持工作也有一些帮助和启示^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