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复式教学潜在优势对语文教学的启发
复式教学潜在优势对语文教学的启发
石城县教育局教研室 温根洪
内容摘要:复式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难度大,教师精力分散,学生接受教学时间少,办学硬件差,生源起点低。因此,可以想象其质量应是低下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复式教学质量居然有时超过了单式教学,这就使人难以理解。但究其原因,又是情理之中的事,复式教学在众多的不利因素之下,也潜在着许多优势,而且这些优势很值得单式教学借鉴。那么借鉴什么?怎样借鉴?这是本文着力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复式教学 单式教学 语文教学
一、解读复式教学
(一)什么是复式教学
目前,我国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单式教学,一种是复式教学。“同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在教室里,教师只对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叫单式教学。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个教师同时对这几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就叫复式教学。”⑴
据考证复式教学源于德国。“早在1854年,德国就颁布实施了‘单人教师学校’。‘单人教师学校’即由一位教师、一间教室、两个及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群体组成的复式教学班(校)。”⑵我国的复式教学是从日本引进的。“光绪二十九年(一九0三年),侯鸿鉴(葆三)老先生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在江苏无锡办了单级小学校,这是我国最早的复式班。”⑶
历时百年,复式教学这种形式依然存在,也从未间断。这是根据我国农村居住状况、经济条件、人口出生率和小学生年龄等因素决定的。我国广大农村,多数是几十户、上百户人家聚居为一个自然村。一个村庄里的学龄儿童,一般只有二、三十个,分成几个年级,每个年级的学生就只有几个或十几个。如果都要把他们按年级编成单式班来进行教学,就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学校的教室和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教师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把几个村庄中同一年级的学生集中到一处,特别是把一、二年级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编成单式班进行教学,学生上学路远,家长不放心,就会造成入学率低或流生多的现象。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要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就不能没有复式教学。然而,与单式教学相比,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又具有明显的不足,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是教育资源投入与回报的一个折中的办法。
(二)复式教学的负面因素
一是教学组织工作难度大。在一个教学班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学生群体,他们在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思维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群体性的较大差异。这给教学组织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是教师精力分散。单式班教师一般只教一个年级的一门学科,手中只有一本教材,而复式班教师要担任几个年级的几门学科教学,手中的教材多达十几本。三是教学干扰大。由于复式班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组成的,教师在给其中一个年级上课时,就必然影响到其他年级正在自动作业的学生,产生干扰。
四是直接教学时间少。复式班与单式班的教学内容相同,数量相等,而且必须在同一时间完成(因为同时开学和放假)。这样,复式班就得压缩直接教学时间。也就是说单式班的40分钟全部是自己的,而二级复式的40分钟只有二分之一是自己的。
五是办学硬件差。大多数复式教学是在极其简单的设备中进行的,没有丰富的图书资料,没有齐全的音体美器材,更谈不上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基本上是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原始基础上。
六是生源起点低。很多单式班的学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好,在上一年级前就已经接受了学前教育,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基础,而复式班的学生几乎没有。
复式教学难教,这是不争的事实,其教学质量低下也应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我县每年的教学成绩统计中多次发现复式班成绩高于单式班,如1996—199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全县单式班1—3年级语文、数学六科人平总和为394.3分,而复式班达到了428.6分,复式班竟高于单式班34.3分。
这一似乎反常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复式班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其成绩居然能高于单式班,原因何在?其实,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复式教学在众多的不利因素下,也潜在着许多有利因素。
(三)复式教学的潜在优势
1.打破了“满堂灌”的现象。单式班由于直接教学时间多,“满堂讲”“满堂灌”现象比比皆是。教师以为讲得多,学生学到的也多。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复式班由于直接教学时间少,教师想“满堂讲”“满堂灌”也办不到,迫使其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择其精要实施教学,余下的时间则安排学生实践活动,这样就打破了“满堂灌”的现象。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次全教会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复式班优于单式班。因为教师在给一个年级讲课时,不可能让另一个年级的学生静静地等待。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练习或自学内容,让学生去动口、动脑、动手,这样复式班学生的实践机会、时间多于单式班,便于其能力的形成。
3.有利于因材施教。在复式班中,每一个年级的学生人数都比较少,几个年级的学生加在一起,也比单式班少,这就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了解学生需求,进行个别辅导,实施因材施教。
4.有利于教师掌握教材,把握年段要求。由于复式班教师要同时教几个年级的课,同时钻研几个年级的教材,在教材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有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要求的阶段性。如用“喜欢”一词造句,单式班一年级学生说“我喜欢小白兔”可以,二年级学生说“我喜欢小白兔”也好,因为二年级教师不知道他们在一年级已说过。而复式班教师则不同,一年级学生说“我喜欢小白兔”可以,二年级学生说“我喜欢小白兔”就不满意了,会给学生再提高要求——喜欢什么样的小白兔?为什么喜欢小白兔?因为教师熟悉教材,注意了年级特点。
5.有利于跨越式互补学习。复式教学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程度的学生群体组成,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虽然给组织教学带来难度,但也有利于跨越式互补学习。一方面,通过“以大带小”,低年级学生能够从高年级学生身上学到许多好的行为习惯或方法,便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对于已学过的内容有遗忘时,能从低年级的教学中得到补偿。6.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复式教学中,学生自学的时间多,这就促使教师要重视教给其自学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一般来说,教师直接讲课前要安排自学,这就相当于单式班的课前预习。单式班的预习多数在课外进行,随意性大。而复式班的预习一般在课内进行,针对性强,学生态度认真,其效果也较好。这样学生在长期的自学实践训练中,逐步提高了能力。
二、复式教学潜在优势对语文教学的启发
与单式教学相比,复式教学客观地存在着许多缺陷。乍看起来,它实在不是理想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但是“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事物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分清精华与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⑷透过复式教学这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负面,我们也看到了它潜在着的许多优势。这些优势很值得单式教学借鉴,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从中受到不少有益的启发。
(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近年来,为了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曾深入学校听课300余节,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缺乏灵性。主要表现在:
1.过分依赖教参,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把教参当成了“圣旨”,不敢有丝毫怀疑和变更。于是不问青红皂白,照搬照抄教参。如《太阳》一课的板书,教师在“远、大、热”之前冠之以“太阳的特点”,殊不知,“大、热”是太阳的特点,而“远”却不是太阳自身的特点。当提出这一点与之商榷时,教师振振有词:“教参是这么写的”。一份资料上写到“几个孩子不同意老师对巴金的文章解释,他们的解释老师又不赞成,孩子们写信给巴金,巴金支持孩子们的观点,但老师还是坚持原来的那一套,因为教学参考书就是这样说的。”上海师范大学的薛毅在《文学教育的悲哀——一次演讲》中说到:“在这个岗位上,没有多少自由发挥的余地,也不需要什么文学感悟力、想象力,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就是一切,你必须按照上面的要求来讲,不能有任何不同,要不然,领导不愿意,学生和家长也不会放心,以后会考、高考出问题了怎么办?”⑸ 2.对教材内容面面俱到地讲。他们不分轻重,不敢有舍弃,从第一段讲到最后一段,从第一句讲到最后一句,从上课讲到下课。例如,有位教师上《三只白鹤》一课就是这样。课文说的是三只白鹤捉了许多鱼,一时吃不光,把一条大鱼埋起来明天吃,但要记住埋在什么地方,于是教师就依次提问:第一只白鹤记住埋在什么地方呀?答:埋在太阳底下。教师即板书:第一只。旁边还画上太阳。接着又问第二只、第三只,学生照答:白云底下和柳树底下。教师也照写、照画。就这样把浅显的内容依次提问、板书,没有舍弃一点点内容。
3.对不同的教材采用同一种呆板的方法教学。他们不是“直木适作梁,弯木适作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而是千篇一律。正如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赵学谦说的一样——我教了25年的小学语文,我是很苦恼的,为什么?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教。到现在,大面积的教法叫“问答法”,就是老师问一句,学生说一句。比如《刘胡兰》这篇课文,教师一开始就问:“这篇文章是写谁的?”学生举手说:“是写刘胡兰的。”老师又问:“你怎么知道?”“题目就是刘胡兰。”老师接着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1947年1月4日。”“你怎么知道?”“课文第一句就这么写的。”就这样按着课文内容一句一句往下问。我不知道这样问到底有什么作用?我从自己25年的教学得出结论:语文教学非改不可。⑹
相比较,复式班教师在处理教材上,显得大胆而有创意。他们知道对教材作一番剪裁,取其重点讲,取其精华讲,而不是面面俱到地讲。与单式班教师相比,复式班教师先进得多。当然这种先进不一定是他们认识上和思想上的先进,也许是“形势”所逼的产物,然而这种有主见、打破常规、富有创意地使用教材的做法的确具有先进性,它符合三个需要。
一是符合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就必须有创造型的教师。“托兰斯的研究发现,那些在创造动机及好奇心项目的测验中成绩在中等以上的教师,他们的学生的创造性写作能力在三个月中有显著提高,而那些成绩在中等以下的教师,其学生便没有进步。”⑺可见,创造型教师对于培养创造性学生关系极大。
二是符合教师转变角色的需要。以前,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为了确保其“准确性”,过分依赖于教科书和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而现在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转变角色。“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再只是一个执行者。”⑻
三是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教师在这种情境中能够体验到理性释放的愉悦和创造性冲动的欣喜”。⑼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少著名特级教师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我们能从中受到启发。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既改革教学方法,更重视改革语文教学内容。他对教材通过“增”(增讲学生喜欢的文章:人物传记,名篇时文;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文章,及国外教育状况,国内教改先进经验等;增讲学习方法,国内外科技动态,相关学科的文章;增加写日记、办班报等训练项目)、“减”(减少不必要且加重学生负担的练习)、“调”(调整课时计划,让学生提前自学)、“并”(使语文知识系统化、明朗化,如画知识树)等方法,改革语文教学内容,使其变得生动、活泼、条理、精要、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⑽
浙江特级教师纪育华处理教材的方法也值得借鉴,他认为“教材内容是教学的原始材料,它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作一番剪裁。该取则取,该舍则舍,择其精华实施教学。”⑾如教学《开国大典》这篇长课文,纪老师认为可从理解课题入手,整体感知大典盛况,理清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即“会场—典礼—阅兵式—游行”,在这基础上,选择两个语段为范例进行精读指导。之后,利用语例的组合和表达方式,作一些模仿的练习,使语例及其规律通过个体的实践得以巩固。对未选入的语段,有的可以读代讲,一读带过,有的可放手让学生自行阅读共同讨论。让学生在自行阅读中去发现,去感悟,去质疑。
笔者在教学《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时,一改过去的讲读法,采用让学生当评论员,去评价教学挂图与课本插图谁优谁劣的方法学习课文。因教学挂图画得与课文内容不相吻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到教学挂图把“深蓝的天空”画成了“淡紫色的天空”,把“捏”画成了“握”,把“圆月”画成了“半月”。在肯定了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后,又就“圆月”画成了“半月”进行了商讨。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其学习积极性极高,效果很好。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也是教师和学生实施教与学的一个工具。既然是工具,暂且把它等同于另一个工具——交通工具之一的摩托车,这一工具在不同人的手中能产生不同的效用,在一般人手里,只是代步的工具,但在富有胆识和智慧的人的手中,它还可以成为艺术表演的工具。同样,教材在不同人的手中也能产生不同的效用,但愿我们的老师要富有胆识和智慧。
(二)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难以顾及大面积学生。主要表现在:
一是上课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几个好学生身上,以他们为参照物,调控自己的教学进程,从而忽视了中下生。尤其是在上各种观摩课时,教师怕中下生卡壳而耽误时间影响进度,所以提问专拣好学生叫。这样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之好,又可以抓紧时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果一堂观摩课能顺顺当当地进行下来,教师松了一口气,领导和听课者也满意了,大家皆大欢喜,然而却丢下了一大片学生。
二是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布置作业,提出学习要求,评判学习结果等也是以好学生为参照物,以致中下学生学得吃力,逐渐丧失信心。
学生一旦丧失了学习信心,那是很可怕的事,他们会想到逃学、辍学。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要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就不能忽视中下生。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或是一对矛盾,即如何对待班上的好差学生的问题。教师如果注意了大面积就会忽视好学生的特长发展,注意了好学生就会扔下一大片。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浙江大学的朱作仁教授有一个很好的观点,就是要提倡教师搞积极平衡,不要搞消极平衡。所谓“积极平衡”是指教师要充分关注学习好的学生、尖子,加以奖掖和辅导,甚至让他们“吃小灶”,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好上加好;同时也鼓励学习差的学生迎头赶上,不甘落后。所谓“消极平衡”,是指教师对好学生、尖子有所忽视,任其自发、自流,原地踏步,却花过多的时间于学习差的学生身上,企望学习差的学生很快就赶上好学生,大家一起前进。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是违反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规律。其实,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是消灭不了的。
但同一时间面对五六十个程度不一的好、中、差学生,又不能忽视某一方面,怎么办?这又使我想起了复式教学,他们面对的情况不也是这样的吗?我们能否效其做法,分层对待?答案是肯定的。
华东师大一附中由于外语教学上遇到了困难,他们采取了“复式教学”。经过二十几年的应用,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高中毕业时,达到一门外语过关,相当于大学二年级的水平。这一做法的目的,是用它来解决学生之间的“差距”,因材施教。⑿
闸北八中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式,扩大评价范围,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成功教育”创造一个支持性环境。如写作教学以前用一种尺度对全体学生评分,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灰心丧气。现在,语文教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的发展都受到了鼓励。⒀
笔者在《我的“傻”××》的作文教学中,也是渗透了这一观点。在进行了具体指导后,这样布置了作文——①上次作文69分以下的写《我的“傻”××》,内容和写法就按刚才说的。②上次作文70—79分的写《我的“傻”××》,内容和写法自己确定,力求突出一个“新”字。③上次作文80分以上的写一个人,题目、内容、写法自己确定,也力求突出一个“新”字。④需要跨越层次写作的,请先举手说明理由。⑤老师也加入你们的写作行列,写一篇作文,到时我们一起来互相评说、欣赏。这节课对基础差的学生指导得较细,写什么?怎么写?均一一作了指导,且通过口述,文章已基本成形,只要把口述的记下来即可,再差的学生也不感觉很困难。对于中等生,提高了一点要求,文题相同,材料和写法要有变化、创新。因有例子,写起来也不觉困难。对于好学生,又提高了要求,文题、材料、写法自定,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余地,真正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教师只有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多层次的施教方案,才能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需求,促使每位学生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积极主动地向前迈进。
(三)要淡化语文学习界线,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为了了解单式班和复式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曾从二年级的学习内容中出了三道简单的检测题共10分分别对20个复式班和单式班的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检测结果是:单式班人平2.1分,复式班人平4.8分。从这一结果可以说明二点:
一是语文学习需要一个环境。所测试的内容他们都没有学过,但复式班的学生虽没接受直接教学,可曾置身于那一学习环境,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他们在无意识中接受了。同样,若能尽力为学生创设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并让他们置身其中,这种渗透将发挥作用。“语文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时时学、处处学的过程,如果忽视了广阔的课外学习,无异砍掉了一只臂膀”。⒁
二是学生具有跨越学习的能力。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被一年级的学生接受了,可以说,这是一种跨越。而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谨小慎微,不是本年级的要求不敢涉及。现在,新的课程标准将改变这一现象,对每一年级的要求采用粗线条的提法,增加了弹性、灵活性,使教师具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和创造余地。有一次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有一学生提到:“文章要突出雨来是小英雄,但前面写到了雨来很调皮,他妈妈都没他的办法了,这不是矛盾吗?”我引导说:“这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叫做伏笔。伏笔是指作者在叙述、描写过程中,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这里并不是说明雨来调皮,而是要说明雨来游泳本领高,在水中能藏很久,为后来潜水逃脱日本侵略者的枪杀作了暗示,如果没有这一笔,后面的情节就不能令人信服了。”趁着学生的兴趣,又举了一些例子加以说明。后来,在一次学校包场看电影时,电影里有一处采用了伏笔的手法,学生看出来了,回校后,他们高兴地把这一发现告诉了老师,我真是喜出望外,好好地夸奖了他们一番。因此我想,语文学习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但界线不要那么明显,不要不敢越雷池一步。
(四)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
“教学”包含了“教”和“学”。“教”是教师的活动,“学”是学生的活动,所以一堂课是由师生的双边活动组成的。一般来说,教师在动,学生则静,教师动得多,学生则动得少。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教师挤占了学生的时间,而且很严重。正如上海特级教师徐根荣说的,“上起语文课来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反来复去地讲,以为老师讲得多,学生得到的知识也多,以为老师讲得全面,学生理解得就深刻。”⒂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刘锡庆说:“现在教师一般都讲得太多太细。„„打个比方说,教师应该像个足球教练,尽可能调动球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去练球踢球。而现在教师倒变成了足球运动员,学生却成了观众。或者说,上课变成了教师的口才表演,都快成说书的了。这样一来,把教学的主体——学生逐出了课堂,这不是把事儿整个弄颠倒了吗?”⒃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凭教师耐心讲,学生专心听是学不好的。一位老教师从美国来信谈语文教改时说:“学习语文和‘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一样,道理懂得再多都没用,如不练,上车就摔倒,下水就沉下。”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认为语文学习“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活动,不能用知识的讲授代替能力的训练,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⒅叶圣陶老先生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育的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⒆
复式教学与单式教学相比,复式班教师做得好,他们讲得少,讲得精,学生活动多,实践多,这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
《语文课程标准》特地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⒇目的就是希望教师重新认识自己,摆正课堂中师生各自的位置。可喜的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观念在转变。如不少观摩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得到了确定,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明显得到了体现,学生开始动起来了。但也有许多教师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现在的课堂中到底能不能讲。
课堂上教师到底能不能讲?我认为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对讲的看法是:“学生读得懂的地方不讲;学生疑难处精讲;新知、重点、延伸处理直气壮地讲。”就是说,课堂上不能没有教师的讲,但要少讲、精讲,不能像过去那样“满堂讲”,要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系统科学认为,系统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部分结合到一个预定的共同目标上来,使之构成一个完整而有机的统一整体。系统各部分是为了达到系统的一定目标而协调活动的,系统科学追求目标的最优化。”(21)为了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目标,要不断协调、改进课堂教学中的各环节。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复式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小学复式教学十讲》宋寿朝 潘家祺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第1页。
(2)《复式教学新论》 刘力田 林秀兰 牛熙然 胡钢泰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年8月第1版第1页
(3)《小学复式教学十讲》 宋寿朝 潘家祺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5年2第1版第4页
(4)《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编写组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第7版第111页(5)《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王丽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11月第1版第23页
(6)《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王丽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11月第1版第48页
(7)《教育创新论》 张武升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12月版第378页
(8)《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傅道春 徐长江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9月版第84页
(9)《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傅道春 徐长江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9月版第84、85页
(10)《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魏书生 张彬福 张鹏举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7年9月版第134页(11)《小学语文教学》 1998年第7—8期(12)《教学优秀案例分析——教师行为研究》 傅道春编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6月版第138页
(13)《教学优秀案例分析——教师行为研究》 傅道春编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6月版第139页
(14)《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王丽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11月第1版第224页
(15)《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徐根荣 《小学语文教师》百期纪念活动资料第4页
(16)《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王丽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11月第1版第78页
(17)《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王丽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11月第1版第177页
(18)《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王丽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11月第1版第217页
(19)《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王丽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11月第1版第123页
(20)《语文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第15页
(21)《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邵永良 庄允吉 童国飞主编 宁波出版社 1999年2月版第176页
wgh 最后编辑于 2011-01-10 19:26:29
第二篇:复式教学
浅议如何构建高效复式教学课堂
我国农村学龄人口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逐年减少,加之学校布局调整和生源向城镇的流动,部分班级学额数不足10人,开展复式教学在学生人数较少的农村小学中有着必然趋势。复式教学曾是我国农村小学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出现可以上溯到私塾诞生的年代,至目前仍是国际教育的常见现象。
复式教学今后在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复式教学也就自然成为课堂教学中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是农村学校的一大特色,也是摆在农村小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给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的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研究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复式教学质量工作,无论是对于推进新课改工作,还是对于搞好农村的义务教育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在2014年10月19日参加了由临洮县教体局组织实施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公益项目”中期评估及复式教学竞赛活动,我对复式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了新的认识:
一、“垂直互动”,多项交流。
所谓“垂直互动模式”,即复式教学中异年级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复式教学中单一的“动静式结构”,呈现出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年级之间封闭、静止的状态被打破,呈现出课堂行为方式的多向交流;基于年级之间、科目之间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共有的目标,在垂直互动中实现了两个年级、两个科目的融合,使课堂内呈现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这次复式教学竞赛活动中,有一位老师在四年级语文《飞向月球》和五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异级同科复式教学时,有意将两篇内容相关的课文整合在一起,搜集了月球、地球、航天英雄的多媒体图片,让两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观看,观看后让不同年级的学生交流观后感,这样四年级的学生多了解了关于地球的知识,五年级学生多了解了关于月球的知识,从而达到了资源的共享。还有异级学生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也是“垂直互动模式”的实际应用,很好地实现了多向交流。
二、“动静”交替,合理灵活。
“动”与“静”的交替是复式教学的传统教学形式,但在新课改后这种模式又有了新的含义。“动”就是在教师直接教学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活动。“静”是要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索,这也是一种认知活动。“动”“静”搭配要合理、灵活交替进行。“动”“静”交替不能太少,也不能太频繁。如果太少,“静”的那一边“静”的时间过长,不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果“动”“静”交替太频繁,两边都是蜻蜓点水,不利于学生做深入思考,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动”“静”搭配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安排。
三、先“扶”后“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在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仍然起主导作用,但在每堂课上,学生的自学时间、自动作业份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加强对自学方法的指导,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自己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
四、强化训练、逐步提高学生防干扰的能力。
复式教学课堂上教的内容不同,目标不同,往往这一边的活动干扰着那一边的教学,那一边的教学干扰着这一边的活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影响着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在复式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抗干扰能力的培养,要让他们养成能在相互干扰的环境中潜心学习的良好习惯。(1)预习中培养。教师在预习前应把预习要求向学生交代清楚。使其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如学生在预习“分数乘法”之前,教师向全年级要求:想一想整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是什么?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是什么?分数乘法又该怎样计算?预习后在后面教学中交流。有了目标,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预习了,就不会心不在焉了。(2)讲授中培养。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有价值的问题,不要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3)练习中培养。练习要有针对性、典型性,鼓励求异思维,用多种方法解题。练习尽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达到忘我的境界,身边的干扰也就无机可乘。
总之,只要我们农村小规模学校承担复式班教学的教师,在深入学习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掌握复式教学的特点,探索复式教学的方法和规律,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复式教学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将会百花争艳。
第三篇: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方法初探
关键词:复式 教学 方法
摘 要:复式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教学,在偏远的农村小学,仍然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怎样才能提高复式班课堂教学的效益呢?要使不同年级的教学系统能发挥着各自的能动性,又能使整体目标最优化,必须重视各个年级教学的独立性,同时将整个课堂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统筹安排。
复式教学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级放在同一个教室里,由同一教师同时完成两门或两门以上的教学任务。复式班教学在我国广大山区普遍存在,“一师一校”是复式班,“两师一校”有复式班,完小也有复式班,比较大的完小虽说没有复式班,但是高年级的一部分学生也是由复式班过渡来的。现在流行的分层次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复式教学。研究复式教学管理。提高复式教学效益,对提高广大山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复式教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课堂教育艺术。它是在同一教室里编排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时内完成与单式班同样多的教学任务,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今天,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融合特级教师、复式教学专家马安健老师复式班课堂教学“四步教学法”和“短动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又根据复式班教学的“动”“静”规律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取得一定的实效。本文从改进复式备课,减轻复式班教师工作负担入手,从而调动复式班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复式教学效益,大面积提高山区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探讨。
1、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现状
复式教学可以说是伴随国家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教育主管部门放开有关择校限制,旨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成为趋势之后,执行有关师生比的编制规定,在一些学生级别全、同级学生人数少、教师配备少的农村小学重新启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就目前我县农村小学实际而言,复式教学基本上还处于重新探索学习阶段。
对于接受过师范教育的老师来说,他们在教材上还算学习过复式教学的概念,但也仅仅是灌了耳音、有点印象;对于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老师来说,开始教复式班之前就连“复式教学”这个名词也没听说过。加上绝大多数农村小学实行包班制,即一人既当班主任又带该班所有课程,就连校长也是如此,对于他们来说,仓促承担起复式教学,方法不足、经验欠缺只能是边摸索边上课。
在有的二级复式课上,教师多的是一个年级用去整节课四十分钟的一半,平铺直叙,平均使用力量,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也还有的是教师频繁变换年级,一节课的四十分钟时间里,两个年级的“动”、“静”交换次数均在六、七次之上。看似花哨,实则是没有主次的秋色平分,教学效果无法有效保障。
2、农村小学复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相关探究及指导滞后。由于大家都已习惯了单式教学,而对复式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基层学区和学校基本上没有开展过对复式教学的专题研究,更很少开展过对复式教学的专题培训,对复式教学的指导和研究缺失。
2.2教学技能不能适应复式教学的需要。复式教学需要多才多艺的教师,需要教师一专多能。尤其是单人单校的复式班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可这样的师资却相对欠缺。
2.3复式班教师的负担过重。复式班教师工作辛苦是人所共知的,这一问题现在已十分突出。一位教师要教两个甚至三、四个年级的学生,学科头绪多,学生差异大,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须付出双倍、甚至数倍的努力。超负荷的工作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2.4复式班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的负担过重一般都会引起学生的负担过重,因为复式教学中师生直接活动的时间少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自觉性来保障,所以复式班学生成绩的提高是一个较大的难题。
2.5对复式教学的评估缺乏科学的依据。复式年级和单式年级使用同一种教材,缺乏科学性。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方式,使用同一个标准进行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缺乏科学依据。对复式班教师来说,既不客观也不公平。
3、提高农村小学复式教学对策
新课改倡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给复式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深入学习和贯彻领会,创造性地开展复式教学的研讨和实施,才能化不利为有利,推进复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3.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课是全部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复式教学备课应先“纵”后“横”。所谓“纵”就是先要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动作业;所谓“横”就是在分年级备课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路线,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时间及小助手的安排使用。
备课标:就是要学习课标,明确课标的要求,了解本学科所要达到的目标及所要遵循的原则;备教材,首先要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及关键点,掌握教材要做到“懂、透、化”三个字。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知道那些知识是学生已掌握,哪些是未掌握的,找出多数学生的漏缺,以便进行补救。同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心理、情感等变化,进行分类指导;备自动作业,复式教学的优势是自动作业练习的时间多,只有使学生产生求练乐练的欲望,才能使优势充分发挥。因此,设计自动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他们具有的知识情况,让学生在自动作业中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设计作业在内容上,既要基础题的坡度,又要技能题的密度和思维训练题的难度,同时,设计复式教学的教案要做到:路线清楚、一目了然;内容扼要、言简意明;动静分明、识别容易;时间明确、界线醒目;行款整齐、书写规范。
3.2组织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灵魂。每次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在课堂上,应有现有后、有主有次。“动”“静”结合,加强学法指导年纪不同,应先低年级再高年级,动静结合、有动有静,先数后语先易后难,先新授后复习。轮换次数,低年级应多于高年级。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每次注意的时间只有十分左右重的特点,又便于教师得到反馈信息,避免教师失控现象,体现教学的整体性。既充分发挥每分钟的效益,又能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要做好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教学之初,就要进行复式教学课堂运作的专项训练。开展诸如手势语、哑语的使用,抗声浪冲击、专注学习毅力的培养,自觉学习、遵守纪律习惯的培养等。
3.3、精心设计板书
复式课堂的板书,既是教师对“静”态年级的符号语言,也是教师对“动”态年级的教学内容的概括和提炼。因而,必须讲究凝练、凝聚、简洁、实用。设计板书时,一忌笔走 龙蛇、信手涂鸦,二忌分散、繁冗、单纯追求形式。设计要从各年级的实际出发,从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重点和难点出发,以新理念为支撑,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三个维度”目标。
3.4、把握好课后辅导。这是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环节,对复式教学来尤其重要。复式班教学时间短,学生自学时间长,教师只能做一些指导,教给学生一些掌握知识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法,因而,可后辅导就尤为重要。按复式教学的特点,课后辅导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为中下等学生补课,缩小差距。其次是温故知新,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联系。
3.5从事复式教学的科任教师应增强事业责任心。要根据具体教学实际设定教学主次任务,抓住重点,照顾一般,一定注意切忌一节课内平均使用力量。不断探索并开创农村复式教学的新模式。目前一些校已在运用“垂直互动”的复式教学新模式。广大一线有心教师还应不断实践探索,以归纳总结更多适应本校区实际的复式教学新模式,及时推广以服务教学。
总之,复式教学不仅其教学形式和方法独特,还蕴涵着现代化教学论的思想和规律。因而说,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局部的、阶段性的复式教学,是实现培养自主学习的好形式,虽然复式教学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但我们必须知难而进,积极探索确保其教育教学成效之路,希望通过我们的艰苦努力,能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复式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复式教学
中铺学区复式教学工作总结
复式教学作为我国边远农村小学长期采用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是广为人知。这种教学模式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复式教学不但没有被时代淘汰,反而焕发出蓬勃生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它值得我们大力推广,深入研究。
一、基本情况
中铺学区地处偏远,一部分学校又坐落在群山之中,交通甚为不便,因此学校较零散,教学点较多。在现有24所学校中,实行复式教学的就有16所之多。学区在校学生总人数为942人,接受复式教学的就有人。学区共有教师94人,从事复式教学的就有41人。
自2008年复式教学实验项目启动以来,中铺学区始终走在临洮县复式教学培训推广的前线,学区领导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组织大型的培训活动三次,培养了像马永刚、马春莲、康元才等精通复式教学的骨干教师,培训了一大批从事复式教学的一线教师,从而使复式教学转入规范化,复式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以此为契机,有力推动了学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活动开展情况
2008年9月,在临洮县中铺镇中铺小学开展了为期3天的第一轮学区复式教学培训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马永刚老师为大家解读培训教材,康元才等三位骨干教师现场展示了三节复式教学示范课。其中,康开军老师上的是三、五年级的数学,课题都是《观察物体》。在这堂课中,康老师精心设计,悉心引导,通过师生互动、同级互动、异级互动,让两个年级的同学学到了不同层次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又相互印证互补。三节课结束后,还进行了说课、评课、问卷解答等活动。
2009年4月,在临洮县中铺镇中铺小学开展了为期3天的第二轮学区复式教学培训活动。11日,由康元才、马春莲、赵祯贵三位教师做示范课,接下来进行分组评课研讨活动。12日,分组交流教学实践中运用“垂直互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收获。18日,从事复式教学的李艳萍、牟吉伟、杨莉三位教师展示的三节复式课,也达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2009年8月12日,由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办,中铺学区领导组织参与的复式教学观摩活动在临洮县中铺镇明天小学成功举行。外国专家安杰拉·W·利特尔以及来自兰州大学的教授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中铺小学李学军老师展示了一节复式课,这节课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三、活动成效
1、复式教学模式彻底转变
长期以来,中铺学区的复式教学都以动静结合为主,这种模式有其自身优点,但它的的缺点也很多,教师讲授时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不同年级学生学习中会相互影响,学生间的互动仅限于同级,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经过培训,教师们掌握了一种新型复式教学模式——垂直互动参与式教学。这种模式中,不同的教材可以整合,资源可以整合,既可以同科搭配,也可以异科搭配;课堂互动模式多样化:教师与不同年级学生互动,同级和不同级的学生也可以互动。其结果是高年级的掌握并巩固了知识,低年级掌握并拓展了知识,这也是学生之间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结果,这是传统动静模式做不到的。
2、一大批一线复式教师经过多次培训,转变了教学观念,逐渐掌握了垂直互动参与式教学模式。更有不少教师将传统动静模式与垂直互动模式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教学更为灵活,成绩尤为突出。
3、新复式教学模式的推广,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由于众多复式班教学成绩的明显进步,也带动学区总体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教师从成绩中尝到了甜头,教学热情高涨,纷纷撰写教学论文,发表者更是数不胜数。再次,复式班的教学经验给了单式班教师不少启迪,他们设计了“分层激励”的教学模式,也提高了单式班教学的效果,提高了单式班教师的专业能力。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近几年的实验,复式班的学业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但是我们从试卷上分析,学生的语文、数学各种能力还是比较差。原因首先在于复式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素质高的教师对垂直互动参与式教学模式掌握较快,在教学实践中成效明显;素质差的,不免是“穿新鞋,走老路”。其次,开展复式教学的多数是一些小型学校,或者是一些教学点,他们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课业负担过重,搞复式教学研究已是力不从心,再加上学校资金匮乏,各种教学资源一时难以购置,教师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也难以把新的教学理念、方法落到实处。再次,复式教学活动需要专门的教材和教案,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因每节课整合教材、资源而手忙脚乱,复式教师才会真正把复式课当复式课来备,复式课的教学才会进展顺利。
尽管存在上述种种问题,但复式教学功不可没,在一定时期还会长期存在,因此,复式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很有必要,也必将延续下去。今后,我学区必将进一步健全复式教学管理机制,健全复式教师培训、互动机制,为全面优化农村教育提供保障,使我学区的复式教学走在全县的最前列,成为全县教育事业的一个亮点。
第五篇: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于1902年左右从日本传入中国,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学者俞子夷先生认为“把程度不同的学生合编做一班上课的叫复式教学。——适用于复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叫做复式教学方法。”那么目前在我国农村进行的“集体授课的复式教学”可以称之为现代复式教学。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复式教学这一特殊组织形式在城市学校教学中已逐渐消失,而在中国偏远的山区复式教学却顺应了偏远地区特殊的地理地形,成为山区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这种特殊的教学点的复试教学,值得我们广大学者关注。
一、我国农村实施复式教学的教学点的现状1.教学点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1)校舍条件差。根据调查发现教学点校舍简陋、甚至课桌椅都自带,如近期引起轰动的麻城农村某小学报道。有些校舍多年失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的学校建在偏僻的山头上,山坡陡峭,学生几乎没场所进行课外活动。教师办公用房紧张,更有甚者,教师的宿办厨合一。(2)教学经费缺少。农村教学点面临经费短缺的困境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直接决定了教学点经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