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3:0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常见的降水形式、降水的不同等级。能够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过程与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学生学习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知道了什么是气温、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等知识及学法对这节课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降水量的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难点:绘图和读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上一节课中,学习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从什么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气温、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气温这一节课的内容。那么我们以类似的思路来学习“降水变化与分布”这一节的内容。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学前热身

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图片引导出学生对于“降水是什么?”的认识。(直观展示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1、阅读教材58页1-2段课文回答课件展示的问题。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注意区分:露、霜、雾与降水的不同。

归纳: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那么我们如何来衡量降水的多少呢?阅读P58阅读材料,自我总结。汇报自学体会。(通过自学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自学能力)

降雨的大小怎样表示? 课件展示

分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等不同等级。课件展示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课件展示降水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关系。

三、合作探究 降水的时间变化

课件展示北京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数据表认识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

互动一:

分组讨论:分析a,b地区的降水柱状图,回答以下问题:

1、b地区哪几个月降水最多?

2、b地区那几个月降水最少?

3、b地区降水的特征?a地区的降水特征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4、生活中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有没有差别?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归纳: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通常用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此外,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互助互学,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识图分析地理事物的综合能力。)

互动二:

自主学习:P59活动题。自主学习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自主完成未完成的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小组组员之间可以互助。

通过课件演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和过程。总结: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

根据绘制的图3.23,回答下列问题。组内交流后学生抢答(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的绘图技能,通过学生读图抢答的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课件演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和过程突破难点,提高识图分析地理事物的技能。)

互动三:拓展训练 课件展示:北半球不同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总结出4种不同的降水特征:①全年多雨②全年湿润③冬季多雨④全年少雨。(注意区分南半球的降水量柱状图与北半球的有何不同?)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既是对学生阅读降水柱状图技能的训练考察,也为下一课时学习降水的空间变化打下基础。)

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养成每节课都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

五、质疑解惑:询问有没有疑惑。师生共同解决。(答疑解惑,使学生养成有疑惑马上解决的学习习惯。)

六、作业练习:整理完善p59“活动”问题。地图册P29一、二题。

(通过作业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绘图识图技能的目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七、板书

一、降水的时间变化

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分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等 降水量柱状图

一地各月降水量有差别;不同年份的降水量有差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举例说明降水的时间变化。那么降水的空间是如何变化的呢?

降水的空间变化

二、引导合作探究 互动一:

教师引导:我们前面学过很多等值线,如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那么与之类似,什么叫做等降水量线呢?

(学生回答:把降水量相同的地区连接成线叫做等降水量线)首先肯定学生对前面学习的扎实,但这个等降水量线更加要强调出是:“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互动二: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讨 论:

1、你知道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什么吗?

2、什么颜色代表降水量大,什么颜色代表降水量少?

互动三:(分组自学合作互助)

1、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线图

讨论:赤道附近是什么颜色?代表的是多还是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附近呢?由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2、小结:纬度因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互动四: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组自学合作互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1、找到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地区和位于东岸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标记箭头,请同学们总结出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的规律。并从其他大陆南北回归线附近验证。

(海陆因素: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2、找到中纬度地区,亚欧大陆上沿海和内陆,标记箭头。得出规律。

(海陆因素:②在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小结: 海陆因素: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②在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互动五: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组自学合作互助)

1、在图中找出世界上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

2、阅读世界雨极的资料,你知道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吗?(地形因素: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迎风坡上。)

3、阅读世界干极有关资料,了解其原因。

三、练一练p61读图3.24回答系列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多少毫米?

3、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四、内容小结

设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们学到哪些知识呢?

五、质疑解惑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师生共同解决)

六、作业: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规律?

七、板书设计:

一、降水的时间变化(降水量柱状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地各月降水量有差别;不同年份的降水量有差别。

二、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1.纬度因素: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2.海陆因素:①南北回归线附近,东岸多,西岸少

②中纬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

教学反思:部分学生对降水柱状图的绘制出现困难,通过小组互帮互助和课件动画演示解决了问题。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降水及其变化》粤人版专题

降水及其分布教学设计

赣州三中 罗奕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运用降水资源,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通过授课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如对比分析寻找规律。3.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降水的多少对植被景观、人类活动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情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了《气温及其变化》两课学习方法有相似之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迁移基础

三、教材地位

本课选自粤人版七年级上册,书中图较多,总结性语言较少,需要老师引导探索规律,为后面气候的学习做准备。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降水柱状图的绘制与降水时间变化特点 2)教学难点

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五、多媒体辅助

互联网雷达图、希沃白板

5、希沃小助手

六、教学设计

【导入】展示一幅实时雷达图,关注云中总水量,思考总水量越多有可能有什么天气现象?

推出课题:降水及其分布。

(过渡)你们对降水有多少了解?降水就是下雨吗,认真看视频,回答视频中提到了降水三种形式是什么?思考降水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一、降水和降水形成的条件

1)【看视频】根据视频的内容思考:

1、降水的三种形式,2、降水就是下雨吗?

3、降水形成的三个条件

2)【互动】分组思考,分析以下四种情况是否满足降水形成的条件,满足则将各条件拖到

对应的位置,并解释原因。目的是了解三种降水方式。

3)【过渡】利用赣州市暴雨红色预警,引出降水量,及降水量的测量

4)【实验】用花洒模拟一次降水,时间:一分钟。用直读式雨量器测得该次降水量,举一反三,得出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5)【过渡】为了指导农事活动,我们光知道一个地方降水总量还不够,还需要知道降水的时

间变化规律,因此我们会用表格记录每个月的降水资料。但表格不够直观,为了 直观反映降水的季节变化,我们会利用降水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4)【看微课】提前录制微课,讲解降水柱状图的绘制方法。

二、降水的时间变化

1)【绘制降水柱状图】将全班分为5组,分别给每小组北京(夏雨型)、罗马(冬雨型)、卡宴(年雨型)、阿斯旺(少雨型)和伦敦(湿润型)的降水资料,要求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完成提示练习。目的:掌握降水柱状图的绘制,通过看月降水量及降水的季节分配选用合适的词汇描述降水特点。

2)【希沃互动】派代表上台描述本组所绘城市,哪个季节降水多,属于哪种降雨类型。将对应的降雨类型拖到气温降水图中。思考:不同的降雨类型对植被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降水的空间变化

1)【希沃互动】出示降水空间分布图,指导学生看图例,明白不同颜色所代表的降水量,利用希沃软件超强的互动功能,请学生拖动表示降水多的水滴和降水少的干燥符号,标识出降水多的地区和降水少的地区。由老师提示总结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如用红线描画出赤道,学生立刻能得出规律:①赤道地区降水多。再用红色虚线描绘南北极圈,学生得出规律:②两极地区降水少。用红色虚线描绘南北回归线,整理好东西岸代表降水多少的符号,得出规律:③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内陆降水少。最后,用红色虚线描绘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得出规律:④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四、练习和总结

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复习本节课主要内容

四、教学反思

1.亮点——始终围绕有效且高效突破重难点上做文章

1)教学内容设计上:通过介绍降水的三大条件,学习三种重要的降雨类型,即学即用,一举两得,提高教学效率。

2)素材选取上:提前录制微课,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节约课堂时间,为学生实践绘

制降水柱状图留下更充足的时间。

3)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了分组教学,有竞争更有合作。

4)教学方法选择上: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充足探索素材,创设有效的探究环境。5)教具选择上:有效利用希沃白板的交互性,并利用多样的多媒体素材,建立了高效的

师生互动。

2.不足——理性思维训练有余,直观现象展现不足

限于本人对本课内容的驾驭能力和教学形式的约束,本节内容更多还是停留在信息提取,逻辑推导等的应试能力训练上,而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第三篇: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阅读降水柱状图,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

【课前准备】

1.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教师搜集: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

4.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童谣《小松树,快长大》:“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发新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优美的音乐告诉我们:小松树的长大,必需的自然条件是什么?——阳光、雨露(及肥沃的土壤等)。雨露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

讲授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的概念

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如果我们把洗干净的湿衣服晾在阳台外面,过不了多会儿,衣服就干了,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的讨论结果有很多种,教师归纳:衣服上的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

教师: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接着讨论另一种现象。

活动2:冬天的清晨,当你的父亲开车送你去上学的路上,车厢内必须开暖风,否则过一会儿,玻璃就模糊而看不清窗外了,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玻璃为什么会模糊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的讨论结果有很多种,教师归纳:车厢内的水汽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就会凝结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

教师:如果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会凝结成小水滴吗?那就是雨吗?

(学生讨论)

活动3: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气温降低也会凝结产生降水: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资料,找出降水的概念及其降水的各种形式。

学生回答: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教师归纳: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如:雨)和固态水(如:雪、冰雹等),除了有雨、雪、冰雹外,还有霰等,一般把近地气层中水汽直接凝于物体上的霜(如:秋末冬初时草叶上有一层白色的物质)、露(如:夏季的清晨植物叶子上的小水滴)也作为降水物统计于降水量中。(强调加点字的内容)

教师:在一年中,我们通常感觉到北京市的降水以哪一种形式为主?

学生: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教师:肯定会有同学问这样的问题:云和雾是降水吗?

学生:(回答的结果不一致。)(略)

教师归纳:云和雾都是空气中水汽的凝结物,云悬浮在高空,不与地面接触,雾则与地面相连,悬浮在近地面的空中,没有降落到地面,所以它们不是降水。

教师补充资料进一步解释:

大气降水,如果温度在0℃以上即为雨;温度在0℃以下是雪;空气强烈抬升,则可以形成冰雹,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多余的水汽就要凝结为雾或云。

霰: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团体降水,直径约2—5毫米。由过冷水滴碰在冰晶(或雪花)上冻结所致,通常在温度近于0℃时降落,常见于下雨之前或与阵性雨雪同时降落。

雹:透明的球形或略成圆锥形的冰状降水现象。小冰雹直径约2—5毫米,冰雹直径大于5毫米。它是发展的特别快的积雨云的产物,持续时间不长,降落的范围也不大,但由于从几千米的高空降落,冲击力很大。因此往往损坏房屋、果树、庄稼,伤害人畜,是灾害性天气之一。

2.降雨的等级

教师:在炎热的夏季,我们经常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里经历不同的雨,你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描述一次你经历过的雨吗?属于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中的哪一种?你是怎样理解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

学生:描述的内容各不相同。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描述内容。教师归纳后,并把气象部门划分的雨的等级告诉学生,然后要求学生说一说哪位学生的描述与气象部门的划分最接近: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降雨等级

24小时降水量

降雨状况

小雨

0.1—9.9毫米

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

10.0—24.9毫米

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

25.0—49.9毫米

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

50.0以上毫米

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积水形成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3.降水的观测

教师:每一次降水的形式不同,降水的多少也不同,人们是怎样进行观测的呢?

活动1:观看录像“降水的测量”(视频链接:降水量观测和记录)

活动2:课前(后)进行一次实地观测降雨或降雪,让学生亲身感受降水量的测量。

具体要求:①、请同学们关注每一天和近

期的天气预报,及时作好测量准备;②、下雨(雪)时,用雨量器和量杯及时记录降水量。

4.降水对人类的影响

教师:我们了解了降水的及其观测,那么人们为什么专门建立气象组织来观测降水呢?你能举例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形式的降水对你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学生:从服装、交通、农业、工业、军事、建筑等方面说出很多例子。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了解降水对我们的影响:

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观察了吗?在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有: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观察这些图片或照片,你能告诉同学们,这些建筑形式在我国哪些地区最合适,为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

新疆等北方的很多地区——平顶房:降水少,干燥,风多而且风速大。

南方很多地区——尖顶房:降水多。

福建客家——大土楼:降水多,另外适宜客家人聚族而居。

云南等地的热带雨林区——竹楼、高架屋:上层住人,风大凉爽,避免潮湿。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窑洞:降水相对少,气候干燥。

活动2:阅读教材提供的活动

1)在每张小卡片上写出每一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2)说一说你“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理解。

(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年内时间变化)

活动1:与同学讨论后,简单地分析:学校所在地在一年之中哪些月份降水比较多,哪些月份降水比较少?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能简单地说一说为什么吗?

学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教师: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盛行偏南季风,湿润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

教师:怎样表示降水?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我们把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的图叫做降水量柱状图(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

活动2:阅读教材提供的“A、B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说一说不同的地方一年内的降水季节分布情况有差异。

师生:A地:降水多,季节变化不大;B地:降水少,季节变化大。)

活动3:阅读教材提供的“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问题:

1)降水较多的月份是哪些?(10—3月);

2)降水较少的月份是哪些?(4—9月);

3)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活动4:阅读教材提供的“A、B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及“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请学生讨论归纳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主要步骤。

师生共同归纳: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上降水量的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数据用长方形柱状标注出来,再着上相同的颜色或斜线。

(4)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

活动5:根据下表提供的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资料,绘制这一地区年降水量柱状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单位:毫米)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降水量

43.2

61.8

79.3

105.4

123.5

159.9

月份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降水量

135.6

128

154.5

68.0

47.5

38.6

(注:纵坐标以50毫米为单位)

1.这一地区哪几个月降水最多?

2.这一地区哪几个月降水较少?

3.这一地区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板书设计】

1.降水的概念

2.降水的主要形式

3.雨的等级

第四篇: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用降水资料,绘制年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断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某地年降水量柱状图,说出该地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类型。

2、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初步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差异,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教会学生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熟练阅读降水量柱状图。采取提问法,阅读法,练习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对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判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时间:1-2节课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复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引入新课

(二)新课

1、读P56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1)、降水的形式(2)、降水的季节变化用什么来表示(3)、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在书上绘制)(4)、根据图表回答P57的问题

2、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个地点的降水量柱状图,了解该地降水季节变化。读图时要抓住两点:①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②哪个城市全年较多,哪个全年较少或比较均匀?

3、读P57,图4.11,完成58页表格。

4、“降水的形成”阅读,运用多媒体演示地形雨形成的过程。

5、读P59第一段(1)、了解等降水量线(2)、读图P59图4.12 回答1-5问 归纳:赤道----多雨两极----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雨西岸----少雨;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地区----少雨

6:世界雨极-----印度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五)板书设计

1.降水的主要形式:包括雨、雪、冰雹、雾等

2.季节的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3.降水的变化降水的类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

年降水量的变化:同一个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不一样 4.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三多三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六、教学反思: 备完这一节课的教案后,反复看了几次,觉得还可以,自认为比较注重教材,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在上了这一节课后,才发觉自己设计当中的优缺点。优点:注重教材内容,充分利用书上的图,让学生动手动脑,重难点体现得较好,但是以下几点在设计中根本没想到,1、在让学生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时,由于是在书上,是画好的坐标图,所以没有想到应该教给学生绘制柱状图的一般方法,实际上在友情提示里就有,只是临时讲了一下。

2、“降水的形成”只想到了让学生看书上图片,如果用课件演示一下,效果会更好,只看书上图片直观性差了一点。

3、在归纳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后,应与前面的气温分布规律进行比较,总结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的共同点,幸好上课的时候不自觉的就进行了比较,实际上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这一点,这样,在上后面的两节内容就可以节省时间了。以后在备课设计教案的时候要多方面考虑,尽量使课堂效果达到完美。

第五篇:《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地理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降水的季节变化。

2、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三、教法

1、小组交流讨论法

2、谈话法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多媒体展示)雨、雪、冰雹三种降水的形式,引出降水的定义。

(一)降水和降水的测定:

1、降水的定义(多媒体展示):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测定:(多媒体展示)单位及测定的仪器。

降水量的计算:(多媒体展示)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设问)不同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3、降水对人类和生活的影响

(学生活动见教材)分成3组,每组讨论其中的一项,由代表发言,然后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多媒体展示降水对人们的影响,两组图片,共8张)

总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

(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时期的降水量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的学习和分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多媒体展示)降水的季节变化可用柱状图表示

1、问题:我们所处的北方地区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2、读柱状图(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知道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以用柱状图表示。通过读图比较各月降水量得出结论: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均匀,有的地方季节差异很大。

(学生活动一)多媒体展示:依次3个问题:

①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多?(10、11)

②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少?(6、7、8)

③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3、(多媒体展示)(学生活动二)用教材55页表中的降水量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注意:因为学生是7年级的学生,对坐标系还不太熟悉,所以教师应简单介绍一下绘制的方法及步骤,然后根据绘制情况选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做评价,鼓励学生,使其树立自信心。

(过渡)通过对世界各地降水量的测定,发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降水的世界分布。

(三)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

让学生回忆什么是等高线,等温线,通过比较说明等降水量线的定义。(多媒体展示)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多媒体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讲解:一个地方的年降水量的多少,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根据降水的世界分布图提出四个问题

(学生活动三)(多媒体展示)四个问题:

①赤道附近的降水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②两极附近的降水,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

③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④中纬度地区,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多媒体展示)

① 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②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④温带地区(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3、简介世界的“雨极”和“干极”

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在印度,位于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沙漠,年降水量小雨0.1毫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能看明显的规律,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六、课外作业

通过查阅资料、天气预报、上网等形式查询:

1、我国北方与南方、东部与西部的降水量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2、我们所处的邢台市一年四季的降水有什么变化?

七、教后反思

重难点突出,多媒体展示比较直观,课堂容量比较大。图表的讲解比较到位,相应的学生活动较贴合学生的实际。

通过对降水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降水与生活、生产之间的重要关系;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学会绘制降水柱状图;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得不够深入,也不够细致,因此在表达时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故,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慢慢培养。

下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