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时间:2019-05-12 23:5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第一篇: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学习内容: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教学目标:

1、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影响降水的因素 学习重难点

重点: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难点: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教学方法:演示、分析、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一、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判读 那么,如何绘制某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呢? 课件演示: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练习:根据活动中的数据,把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绘制完整。

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分析这儿降水的变化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方法: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可以认为较多,如7、8、9三个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方法:月降水量低于20毫米,可以认为较少,如12、1、2三个月)

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方法:找出多的月和少的月,分析各属于哪个季节)

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承转)从刚才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降水差异很大,那么,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想一想,我们曾用什么方法表示过世界气温的分布?与气温相似,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用年等降水量线表示。观察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独立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2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纬度位置)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1000~2000毫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2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和内陆少——海陆位置)

3.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方法:以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为例来说明)(大陆东岸和西岸多,内陆地区少)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

4.找出世界的雨极和干极,读阅读材料,了解雨极和干极。“雨极”──乞拉朋齐

“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5.补充介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

第二篇: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_教学设计_教案-3.3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 :降水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然后教师进行描述,让学生判断。

雨滴下落时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小雨)

雨滴下落时连续成线,落到地面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地面积水较多。(中雨)

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溅的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很多。(大雨)

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地面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暴雨)

3.让学生阅读课本P54活动1,以第一项给出的影响案例做参照,讨论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教师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在各组讨论形成共同意见后,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评价点拨后承转:无论是人类的生产还是生活活动,都受降水的影响。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板书 :降水量的测量

5.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量的测定

雨量器画面1 依次展示储水筒、储水瓶、漏斗、盛水器,并组装成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及量杯,说明雨量器的构成和测量单位(毫米)。

画面2 用降水动画,并配以降水声,雨水通过漏斗进入储水瓶,再倒入雨量杯,从而测出降水量。并依次显示某天上午8时的降水量知晚上20时的降水量,指导学生会测、会记录、会计算日降水量。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6.在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

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7.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转入降水的季节变化。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教师说明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1)显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

(2)画面显示一个长方形图(指导学生要把握图幅的大小,不要过小或过大)。

(3)画面显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指导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

(4)画面显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指导学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如本资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个刻度就应确定为30毫米或50毫米,总刻度从0至200毫米就行了)。

(5)画面逐月显示12根柱形,说明12根柱形表示12个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导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画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学生每根柱要画在横坐标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细)。

3.学生画好图后,鼠标点击读图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该地降水在一年的季节变化情况。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7、8、9月份)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1、2、3、4、11、12月份)

(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约749毫米)

(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该地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4.根据以上分析,总结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先让1~2名学生谈谈,大家补充,最后归纳: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5.多媒体展示反馈练习。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某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问题(或让各小组自选、抽题都可以),然后各小组根据问题找出相应的图组织讨论(如第1小组 ②题→E图→讨论)

根据A~E几个地方的全年各月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各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1)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多少毫米?(B图所在的地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约200毫米)。

(2)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都很少?少到什么程度?(E图所在的地方全年少雨,少到连续几个月不降一滴水)

(3)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冬季多,夏季少?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D图所在的地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年降水量约850毫米)

(4)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适中,分布比较均匀?各月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左右?(C图所在的地方雨量适中,各月降水量分配比较均匀,而且大致都在50毫米左右)

(5)哪个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多少毫米以上?(A图所在的地方各月降水都很多,最多的10月份降水量达到400毫米以上)

6.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承转: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如A地,(指图)有的地方少,如E地,(指图)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三、降水的分布

1.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多媒体展示课本P56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为底图,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读图要求,边得出结论。

(1)画面显示用红色勾勒出赤道,并闪烁。对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一问的结论: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画面显示用蓝色虚线勾勒出南、北极圈,并闪烁。对两极地区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二问的结论: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画面显示用绿色虚线勾勒出南、北回归线,并闪烁。然后用黑色块分别闪烁回归线东西两侧的降水量,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三问的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画面分别显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南回归线和南极圈,让学生指出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带)然后对温带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四问的结论: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画面分别显示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所在地方及降水量,并闪烁。让学生从两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问的结论: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

4.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板书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5.让学生回忆影响世界各地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的因素有哪些?(纬度、海陆、地形)同样,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素影响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6.多媒体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1)画面显示山体。

(2)画面显示暖湿气流,并沿坡爬升,闪现云层、降雨。

(3)让1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哪是迎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多)哪是背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少)大家评判补充,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教师并给学生说明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板书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四、活动与探究

1.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思考学校所在地的一年之中,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为什么?

2.阅读课本P56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思考下列问题。

(1)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在哪些大洲的什么位置?(非洲的中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南美洲的北部和中部)

(2)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主要在哪些大洲的什么位置?(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部和中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中部)

(3)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的有哪几个大洲?(南美洲、欧洲)

第三篇: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阅读降水柱状图,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

【课前准备】

1.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教师搜集: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

4.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童谣《小松树,快长大》:“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发新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优美的音乐告诉我们:小松树的长大,必需的自然条件是什么?——阳光、雨露(及肥沃的土壤等)。雨露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

讲授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的概念

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如果我们把洗干净的湿衣服晾在阳台外面,过不了多会儿,衣服就干了,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的讨论结果有很多种,教师归纳:衣服上的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

教师: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接着讨论另一种现象。

活动2:冬天的清晨,当你的父亲开车送你去上学的路上,车厢内必须开暖风,否则过一会儿,玻璃就模糊而看不清窗外了,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玻璃为什么会模糊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的讨论结果有很多种,教师归纳:车厢内的水汽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就会凝结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

教师:如果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会凝结成小水滴吗?那就是雨吗?

(学生讨论)

活动3: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气温降低也会凝结产生降水: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资料,找出降水的概念及其降水的各种形式。

学生回答: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教师归纳: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如:雨)和固态水(如:雪、冰雹等),除了有雨、雪、冰雹外,还有霰等,一般把近地气层中水汽直接凝于物体上的霜(如:秋末冬初时草叶上有一层白色的物质)、露(如:夏季的清晨植物叶子上的小水滴)也作为降水物统计于降水量中。(强调加点字的内容)

教师:在一年中,我们通常感觉到北京市的降水以哪一种形式为主?

学生: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教师:肯定会有同学问这样的问题:云和雾是降水吗?

学生:(回答的结果不一致。)(略)

教师归纳:云和雾都是空气中水汽的凝结物,云悬浮在高空,不与地面接触,雾则与地面相连,悬浮在近地面的空中,没有降落到地面,所以它们不是降水。

教师补充资料进一步解释:

大气降水,如果温度在0℃以上即为雨;温度在0℃以下是雪;空气强烈抬升,则可以形成冰雹,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多余的水汽就要凝结为雾或云。

霰: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团体降水,直径约2—5毫米。由过冷水滴碰在冰晶(或雪花)上冻结所致,通常在温度近于0℃时降落,常见于下雨之前或与阵性雨雪同时降落。

雹:透明的球形或略成圆锥形的冰状降水现象。小冰雹直径约2—5毫米,冰雹直径大于5毫米。它是发展的特别快的积雨云的产物,持续时间不长,降落的范围也不大,但由于从几千米的高空降落,冲击力很大。因此往往损坏房屋、果树、庄稼,伤害人畜,是灾害性天气之一。

2.降雨的等级

教师:在炎热的夏季,我们经常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里经历不同的雨,你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描述一次你经历过的雨吗?属于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中的哪一种?你是怎样理解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

学生:描述的内容各不相同。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描述内容。教师归纳后,并把气象部门划分的雨的等级告诉学生,然后要求学生说一说哪位学生的描述与气象部门的划分最接近: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降雨等级

24小时降水量

降雨状况

小雨

0.1—9.9毫米

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

10.0—24.9毫米

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

25.0—49.9毫米

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

50.0以上毫米

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积水形成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3.降水的观测

教师:每一次降水的形式不同,降水的多少也不同,人们是怎样进行观测的呢?

活动1:观看录像“降水的测量”(视频链接:降水量观测和记录)

活动2:课前(后)进行一次实地观测降雨或降雪,让学生亲身感受降水量的测量。

具体要求:①、请同学们关注每一天和近

期的天气预报,及时作好测量准备;②、下雨(雪)时,用雨量器和量杯及时记录降水量。

4.降水对人类的影响

教师:我们了解了降水的及其观测,那么人们为什么专门建立气象组织来观测降水呢?你能举例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形式的降水对你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学生:从服装、交通、农业、工业、军事、建筑等方面说出很多例子。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了解降水对我们的影响:

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观察了吗?在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有: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观察这些图片或照片,你能告诉同学们,这些建筑形式在我国哪些地区最合适,为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

新疆等北方的很多地区——平顶房:降水少,干燥,风多而且风速大。

南方很多地区——尖顶房:降水多。

福建客家——大土楼:降水多,另外适宜客家人聚族而居。

云南等地的热带雨林区——竹楼、高架屋:上层住人,风大凉爽,避免潮湿。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窑洞:降水相对少,气候干燥。

活动2:阅读教材提供的活动

1)在每张小卡片上写出每一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2)说一说你“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理解。

(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年内时间变化)

活动1:与同学讨论后,简单地分析:学校所在地在一年之中哪些月份降水比较多,哪些月份降水比较少?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能简单地说一说为什么吗?

学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教师: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盛行偏南季风,湿润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

教师:怎样表示降水?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我们把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的图叫做降水量柱状图(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

活动2:阅读教材提供的“A、B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说一说不同的地方一年内的降水季节分布情况有差异。

师生:A地:降水多,季节变化不大;B地:降水少,季节变化大。)

活动3:阅读教材提供的“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问题:

1)降水较多的月份是哪些?(10—3月);

2)降水较少的月份是哪些?(4—9月);

3)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活动4:阅读教材提供的“A、B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及“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请学生讨论归纳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主要步骤。

师生共同归纳: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上降水量的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数据用长方形柱状标注出来,再着上相同的颜色或斜线。

(4)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

活动5:根据下表提供的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资料,绘制这一地区年降水量柱状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单位:毫米)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降水量

43.2

61.8

79.3

105.4

123.5

159.9

月份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降水量

135.6

128

154.5

68.0

47.5

38.6

(注:纵坐标以50毫米为单位)

1.这一地区哪几个月降水最多?

2.这一地区哪几个月降水较少?

3.这一地区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板书设计】

1.降水的概念

2.降水的主要形式

3.雨的等级

第四篇:201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教学难点:

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课前准备: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 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汽后变成了水汽进入大气中)

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

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

板书:

二、降水量的测定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8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有实物更好:图3.21已经画得十分清楚。通过阅读、看图。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某年每日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讲完以上知识点,老师带领同学进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大组)完成活动。活动内容:写出如果出现这种降水情况可能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一组回答:阴雨连绵一个月 第二组回答:有两个月没下雨 第三组回答:某城市下了大雨

这时老师要加以引导回忆春天、秋天、冬天的天气,同学们讨论会更热烈,三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宣读本组的结论。也让别的组的同学加以补充。

这时老师要给予同学们鼓励:不要求说得多么完整,能说出三个方面就不错了,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加深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

拓展探究题: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老师:哪位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举手发言。

老师可以把课堂气氛调动得热烈一些,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老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一年当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回答:略

老师:由此导入降水季节变化,并让同学观看课本第59页(图3.22)板书:

三、降水的季节变化

老师:前面已经学过气温,同学们对降水柱状图,应该理解。

学生读图以后可以得出结论,让学生总结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地方降水季节差异很大。读图3.22回答了书上提出的问题后,让学生完成59页活动题,老师指导绘图步骤.画出一幅水量柱状图,可以让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模拟老师的画法练习。

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们知道了世界各地的降水是不一样的,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板书:

四、世界的降水分布

老师:指导学生读书课本第60页图3.2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问题。(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干旱的地区各分布中哪里?

老师:这时要给同学们说明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的因素与气温一样,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

板书: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新加坡、印尼)。(2)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印度,迎风坡,属于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区,即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第五篇: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用降水资料,绘制年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断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某地年降水量柱状图,说出该地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类型。

2、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初步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差异,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教会学生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熟练阅读降水量柱状图。采取提问法,阅读法,练习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对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判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时间:1-2节课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复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引入新课

(二)新课

1、读P56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1)、降水的形式(2)、降水的季节变化用什么来表示(3)、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在书上绘制)(4)、根据图表回答P57的问题

2、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个地点的降水量柱状图,了解该地降水季节变化。读图时要抓住两点:①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②哪个城市全年较多,哪个全年较少或比较均匀?

3、读P57,图4.11,完成58页表格。

4、“降水的形成”阅读,运用多媒体演示地形雨形成的过程。

5、读P59第一段(1)、了解等降水量线(2)、读图P59图4.12 回答1-5问 归纳:赤道----多雨两极----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雨西岸----少雨;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地区----少雨

6:世界雨极-----印度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五)板书设计

1.降水的主要形式:包括雨、雪、冰雹、雾等

2.季节的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3.降水的变化降水的类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

年降水量的变化:同一个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不一样 4.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三多三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六、教学反思: 备完这一节课的教案后,反复看了几次,觉得还可以,自认为比较注重教材,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在上了这一节课后,才发觉自己设计当中的优缺点。优点:注重教材内容,充分利用书上的图,让学生动手动脑,重难点体现得较好,但是以下几点在设计中根本没想到,1、在让学生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时,由于是在书上,是画好的坐标图,所以没有想到应该教给学生绘制柱状图的一般方法,实际上在友情提示里就有,只是临时讲了一下。

2、“降水的形成”只想到了让学生看书上图片,如果用课件演示一下,效果会更好,只看书上图片直观性差了一点。

3、在归纳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后,应与前面的气温分布规律进行比较,总结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的共同点,幸好上课的时候不自觉的就进行了比较,实际上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这一点,这样,在上后面的两节内容就可以节省时间了。以后在备课设计教案的时候要多方面考虑,尽量使课堂效果达到完美。

下载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常见的降水形式、降水的不同等级。能够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

    《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降水、降水量的测定。 知道降水的季节变化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初步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并能......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精选5篇)

    第3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前一节的气温分布有类似的地方,可以利用前一节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变化——降水的......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教学设计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二课时:降水和干湿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干湿区的分布及特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降水及其变化》粤人版专题

    降水及其分布教学设计 赣州三中 罗奕奕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运用降水资源,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合集)

    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 主备人:班级:小组:姓名: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的降水形式以及降水的不同等级。 2.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并能从图中获取......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样例5)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设计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课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