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题目

时间:2019-05-13 03:3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题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题目》。

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题目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毕业论文写作参考题目

一、教育教学

1.试论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新课程的语文教学 2.浅谈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 3.试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功能

4、试论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5、语文学习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

6、试论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

7、试论中学古诗文中人文精神

8、论蔡元培的语文教育思想

9、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10、浅谈对语文课程的认识

11、试论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12、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艺术

13、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14、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

15、浅谈教师的语言修养

16、语文美感教学的理论思考

17、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18、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

19、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陶行之创造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改革研究

21、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

22、阅读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23、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

24、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5、中学语文情感教育探究

26、中学语文教材教育思想的研究

27、阅读教学的原则

28、试论语文教学的创新

29、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途径 30、论中学语文学习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31、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初探

32、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33、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34.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 35.论阅读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二、教材教法研究

1、新教材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2、高中语文新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

3、《我与地坛》教学方法与艺术

4、浅谈《孔乙己》中的人物描写

5、浅谈《荷塘月色》的写景艺术

6、《边城》的人物性格分析

7、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与收束艺术

8、语文教师备课的艺术

9、浅谈教材处理艺术

10、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浅谈

11、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艺术

12、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学

13、中学语文教材文化的视角研究

14、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

15、浅谈阅读教学中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16、谈新教材中的审美情趣

17、浅论中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

18、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9、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20、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导读角度初探

21、中学语文听说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22、中学文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3、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研究

24、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研究

25、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研究

26、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之研究

27、浅谈新课的导入的艺术

28、试论《林黛玉进贾府》精妙绝伦的艺术特色

29、谈谈如何确定语文的教学目标 30、谈谈如何确定语文的重点

三、教育教学改革

1、口语交际的话题选择与活动组织

2、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语文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作文教学策略

4、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的思考

5、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6、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研究

7、新课标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初探

8、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9、对新课程标准下古诗文教学的思考

10、浅谈新课程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

11、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研究

12、新课程教学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

13、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14、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15、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

四、多媒体与教学

1、多媒体与阅读教学

2、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试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4、谈多媒体课件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5、中学语文阅读课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五、写作理论与作文教学

1、浅谈学生作文教学

2、作文教学之我见

3、试谈中学生创新作文写作

4、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5、口头作文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6、试论开放式作文教学

7、试论话题作文

8、命题作文研究

9、高中作文思考

10、浅谈中学作文教学

六、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2、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创造性个性

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

4、浅谈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5、班主任素质之我见

6、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

7、班风建设与班主任自身素质

8、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9、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10、班级“主题活动”的创新

11、浅谈班主任正确处理与科任教师的关系

12、赏识——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13、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程下中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创新思维 网络状态下诗歌六步自读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试论语文教学课内与课外的“衔接” 新中国中学文学教育的流变与反思 语文教育中的合作教育 高中语文新教材批判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职业中专应用文交往教学模式初探 试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作文教学模块建构 学生语文成长记录袋评价研究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教育

农村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的观照与反思——新邵县语文课程改革研究

关于我国当代中小学诗歌教学的思考 语文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研究 论中学语文诗歌教学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论语文美育与人格塑造

科学主义与中国语文教育百年改革 拓展“期待视野”发现“意义空白点” 中学语文课程价值观教育研究 中学生言语表达技能 训练模式初探

关注词语的多元文化信息 增强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后现代课程观与语文教育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诗歌教学的传统与现状及其策略 细节描写的鉴赏与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初中语文的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呈现策略的设计 “文选型”高中语文阅读教材“练习体系”的建构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 西方现代文学观和批评方法对职校文学教育的启示 论作文教学中的说写结合 现代语文教育人本论

高中写作教学困境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汉语成语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功能 对话精神与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高中生中文写作与英文写作的比较 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实现“意义建构”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中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 文本意义的阐释与建构

中学语文阅读策略与英语阅读策略教学之比较研究 言语教育观念的迷失与回归

语文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及培养策略 语感本质探求与语感培养策略研究 诵读教学法溯源与重构 用联想开启中学作文教学之门 思维训练与中学写作教学的整合 论语文民主教学观的建构

经典阅读教学研究朱自清阅读教学思想研究 语文内隐学习理论与实践

大陆、台湾九年一贯制《语文课标准(纲要)》的比较研究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中学语文阅读评价改革研究 基于网络的作文评价系统研究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学校语文教育 语文个性教育研究

语文积累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 语文人本化教材研究 语文反思性教学探索

简评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精神的贯注 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 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探 论中专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的理念与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最佳学习状态激活与维持的探究 中专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整体设计 语文信息化教学理论综述与教学探索 初中生写作语言素养的形成

现代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教学整合研究 职教语文教学现状及激活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 初中语文交往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审美教学刍议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中文科学生数学思维特点实证研究 试论语文课程中的发展性学生评价

语文情感教学初探 运用熵原理构建开放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新体系 高中语文研究性写作教学探微 在语文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数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论文参考题目

数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论文参考题目

1、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2、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4、中学数学高效率课堂练习的研究

5、数学直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6、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

7、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8、浅谈中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发

9、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演变与创新

10、小学数学中的几何思想及其应用

11、教学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2、代数的教与学的研究

13、几何的教与学的研究

14、数学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15、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16、图形在中学数学中的实践研究

17、在不等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18、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9、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初探 20、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尝试

21、数学教学中的引入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22、中(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23、中(小)学课堂数学教学案例

24、合作学习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25、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26、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27、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8、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29、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原则 30、论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31、思维与智慧的共享——从建构主义到讨论法教学

32、浅议数学课的版书设计

33、教学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34、数学概念课的特征及教学原则

35、浅谈协作机制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36、课堂标准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7、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

38、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初探与实践

39、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0、中小学数学的教学衔接与教法初探

41、数学几种课型的问题设计

42、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43、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

44、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45、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6、浅谈数学差生的转化问题

47、把握学生心理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48、论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49、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的实施途径 50、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第三篇:课程与教学论论文

数学课程论与教学

“课程是替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为在一定时期内使学生达到规定的培养目标,完成规定的教育住务而设计的教育内容”,“中学数学课程是按照社会的要求,根据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经过选择和教学祛加工的数学知识所形成的数学学科体系”。按照这种理解,中学数学课程主要包括中学教学计划、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祖中学数学教材等项目。教学计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健的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各科教学目的、各门课程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等作了明确规定。教学大纲则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方面的基本要求。教材则是根振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供教学之用的材料,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具体化。

一、今学数学课程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从中学数学教学的需要来看,中学数学课程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l、和何确定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中学数学教学目的和要求的确定主要由社会因素、数学因素和学生因素所制约。

社会因素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服务的人。中学数学课程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必然要反映这种需耍‘社会因素对数学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影响,较之其他因素要大得多,而且这种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增大.数学因素

从19世末到本世纪初,数学科学有了重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本世纪,集合论的创建,数学的更加抽象化以及电子计算机在数学领域的应用,不可遭免地影响着中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尽管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在当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还会在教材中占据主要位置,但其中一些作用不大的陈旧了的内容必演射除、精简,并且要把一些中学生可以接受的现代的数学内容、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数学课程中去。

学生因素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否达到了,最终要由教学的对象一学生学习的结果来衡量。如果我们只强调社会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但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脱离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把教学目标定得太高,就必然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教育质量钓提高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当然,教学目标定得太低,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目的和要求的确定,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同时还要受到教师、教育理论和数学课程历史等因素的制约。比较一下1963年和1987年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就不难看出这些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对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影响。”1987年的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显然,在能力培养和个性品质的形成方面,比1963年的大纲的要求更高了。

2、如何选择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学数学课程的内容丰要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能力等方面。

数学的知识

含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有些数学教材还把数学活动的方法和数学史等作为数学知识的组成部分。

数学能力

指的是运用数学知识,通过训练而形成的,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作图和推理的技能·它既包括书写、画图、测量等动作技能,也包含记忆、理解、分析等心智技能。.: 数学技能

指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

为了实现数学教学目的,在选择作为中学教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确定要求学生掌握一的技能和要形成的能力时,必然要遵循基础性、可接受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等原则。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教给学生的应是继续学习和适应社会生清与生产所需要的基础的数学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数学知识中的一部分内容需要删除、精简(例如平面几何的某些部分),同时又要适当增强一些近代和现代的数学知识(如概率、统计)。还要特别往意把现代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如用集合和数理逻辑的语言去阐述中学数学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这就是选择数学户容的基础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

指的是所选择的数学内容应聋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适应,选择数学内容不仅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同时要顾及大多数学生接受的可能性。另外,选择数学内容的时候还应注意与前后年级保持良好的衔接性。

3、如何设计中学数学的课程体系

数学课程的内容和要求确定之后设计一个便于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对保证数学教学达到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课程体系与数学科学的知识体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学科学知识体系是从公理出发,按照数学内客自然发展形成的逻辑体系。而数学课程体系则是对所选取的数学知识经过教学法加工后形成的数学知识序列,它既要考虑数学科学的知识结构,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同时还要考虑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配合。

设计课程体系首先要考虑的是课程体系形式,即是按内容分科(代数、几何等)编排·还是综合编排;是直线上升式体系(一个内容一讲到底,直达大纲确定的最高要求),还是螺旋上升式体系(一个内容经过若干次循环,逐步加深,最后达到大纲确定的最高要求)。我国现行的中学数学教材采用的是分科编排,螺旋上升式体系,这是比较切合我国当前数学教学的实际的。考虑数学知识结构时要注意使概念和命题排列顺序符合它们的真实性赖以存在的逻辑顺序;数学知识体系应从整体上组织,并渗透现代数学的统一观念,使学生能整从体上认识数学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数学各科之间的知识依赖性及各科自身的知识应用来编排教材体系。

考虑心理结构时要注意在展现课程的内容序列的过程中,体现新的学习要求和学生认识需要之间的矛盾,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课程体系连续渐进的安排,不同阶段学习的知识,应体现对思维水平的不同要求,揭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使数学知识成为一个整体,尽可能地用那些概括化程度高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贯穿知识体系,使知识围绕着某些重要的概念或特性展开,创造让学生对学过的、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反复感知、思考和应用的机会。

考虑认识结构时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体系安排要从相对具体的知识出发,逐步上升为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以此作为背景材料和理论基础,继续学习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设计上述三个结构所要遵循的诸多原则,有的是相互一致,互相补充的,有的则是相互冲突的。数学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原则要求课程内容按前因后果的逻辑顺序编排,而心理结构的连续性和层次性原则又要求按学生心理发展由低到高的层次组织。这两条原则在处理某一具体知识时常常产生矛盾,我们在设计数学课程体系时,就要对三个结构综合加以考虑。

二、中学数学课程论对数学教学的指导作用 我们从课程论所涉及的内容不难看出,用它来指导数学教学,将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产生极为积极的作用,原因是:

1、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它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

数学课程作为中学诸多教育课程之一,它所承担的任务就不单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而且应当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中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等内容。

数学作为中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它的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2一17%,加上课外活动等,学生在校几年,约有五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数学学习中度过的。这说明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课程在培养学生成材方面,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性早已成为我们的共识。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也愈来愈清楚地显示出来。反映在学校教育中,数学课程教学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其他理科的学习,而且由于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也影响学生的文科学习。

数学教学决不单纯是为了学生升学的需要,而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和方法。也就是说,数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进入社会的人的素质,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当我们对数学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的有了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我们就有可能自觉地摆脱升学教育的束缚,全面完成数学教育的任务,实现培养人才的大目标。

2、可以加深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理解

为了使数学课程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学生身心的发展,凡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教材,都是经过研究部门和编写单位在组织大量人力,广泛进行社会调查,比较研究国内外有关教材,分析当前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现状,选取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精心确定教学要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认真领会编者的意图,切忌主观随意地增删教学内容和提高、降低教学要求。对课程理解的随意性、主观性,常常是教学内容偏多,要求偏高,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影响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在我们使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3、可以帮助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作为数学课程的数学知识,是经过教学法加工,既适合学生学,又适合教师教的数学知识体系。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求的确定和系统的编排所要遵循的原则,实际就是用教学法加工数学知识的原则,当然也是确定教学方法所要遵循的原则。因此,只有当我们对这些原则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再加上对学生实际的了解和对教学条件的科学分析,才有可能选择与内容、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有助于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贯彻既面向全体师生,又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学大纲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规定了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但是为了满足知识、能力水平不同,志趣、特长不同的学生的需要,教学计划还安排了数学选修课多练习题也划分了不同的水平层次,并有和教材配套的课外习题集。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从所教班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照顾学习有困难和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进行针对性地个别辅导,使他们经过努力,能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应要求他们完成水平较高的作业,鼓励他们读选修课,对少数尖子学生,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或数学奥林匹克学校学习,以充分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真正达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5、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论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是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几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评价数学教学的时候就必须兼顾这些方面,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使教学评价真正起到正确导向,促进教学的作用。矛盾,其他各种矛盾则是这一基本矛盾在不同方面的体现。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矛盾是以教学过程的

基木矛盾为基础的,学生体现了个休认识水平,教学内容则代表着社会历史认识的内容和水平,所以说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矛盾休现了教学过程的墓木矛盾。这对矛盾实际上也就是教学过程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达尼洛夫和斯卡特金所说的:a教学过程的动力就是从教学中产生的认识任务和实践任务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智力发展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¼由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通过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所以,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矛盾在这种意义上又是学生与教学任务的矛盾的“内化”。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认为教学过程在木质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此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良好非智力因素,形成优良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从教学过程这个统一的认识过程来说,无疑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而教师尽管也存在着认识活动,如从事科研活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进行教学法的研究、认识教学对象(学生)、掌握教学规律,等等,但从教学过程这一视角来看,这些认识活动都是服务于学生的认识活动,也就是说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从事认识活动,使教师的指导更有效,如教师的科研活动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总是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这是从教学过程这一方面来说的。当然教师也承担着发展科学的职责)。在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上我们不能脱离教学过程的统一性这一基本点而分别从教的方面和学的方面来论述。

第四篇: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论文

物 理 课 程 与 教 学 论 论 文

姓名: 学号: 专业: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论文

——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做什么

本文主要写我对《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学习的心得与体会,以及从一个“准中学物理教师”的角度对中学物理教学在理论层面上的一些思考,思考了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内容主要针对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学之余两个方面教师应该做什么这一问题来阐述。

先来说教学活动这一部分。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我将从课前,课上和课后这三个过程来简要回答这个问题。

课前,教师应该做什么

课前,教师无非就是要去准备上课,准备课程内容,准备课程的设计,准备课堂需要的材料、实验器具等。

首先,教师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入的分析和深刻的认识,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等,做到将教材烂熟于心。

其次,教师要对上课的对象——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的程度,甚至还要包括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家庭环境等情况。

然后,教师要在对教材的充分分析理解以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应当注意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程。教师应多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同时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在学生的认知节点上逐步生成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当充分重视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操作实验,让学生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再应用知识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习,并体验实验的乐趣。除了做好教材中的实验,教师还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设计实验,这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物理学史的引入,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物理情操。

课上,教师应该做什么

课上,教师主要按照自己的课程设计来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课堂互动,将课堂预案逐步引向课堂实践。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倾听、认真对待、精于引导、乐于点拨,增加课堂的针对性、可变性、丰富性。

另外,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注意课堂的活跃程度,要具有掌控课堂气氛的能力,做到能放能收。同时,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及时、正确、冷静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应激性、突发性事件。

课后,教师应该做什么

课后,教师主要进行作业批改及教学反思工作。

教师要及时的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对个别学生单独辅导。教师还可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将这一信息作为笔记记下来,便于以后的教学工作。

教师还应特别注重课后的教学反思,回顾总结自己在课前的准备过程,在课堂上的上课过程,写出教学札记,主要记成功之举,记败笔之处,记教学机智,记课堂灵感,记学生新见解,记再教新举措等。

再来说教学之余这一部分。

我认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收获良好的结果,必须建立在教学之余的充分准备上,所以,教师不应当忽视这一方面。

在教学之余,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勤于学习

补充学习教师必备的知识。补充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物理学知识,物理学史知识,物理方法论知识,必要的数学知识等),补充学习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等),补充学习必要的哲学、美学、逻辑学等方面的知识。

向他人学习。向其他老师学习,多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参加教师教研交流活动,学习其他老师的经验,并分析自己的问题等。向学生学习,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新见解,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研究

多思考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经验与问题,借鉴其他老师的经验,分析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等,可写出心得体会等文字材料,来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可以多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入到物理学中,引入到课堂上,比如,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实验材料,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甚至可以带领同学亲自动手去做,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应与学生和其他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生活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与素质,做到为人师表。应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多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的困难,这都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

总之,我认为要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和教学之余这两个方面都做好。以上的内容,仅仅是我作为一个师范生的理论学习心得和理论思考,没有一定的实践基础,肯定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指正与批评,以后若有机会,我会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本文参考了《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年第12期)的部分内容。

第五篇:课程论文题目

中国目前的民生问题

收入差距拉大问题

住房问题

物价过高问题

农民增收问题

教育改革与收费负担问题,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保障问题,就业问题,司法公正问题

反腐倡廉

养老问题 安全问题(交通、工业、食品、校园、空气污染)

下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题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题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论文题目

    课程论文题目 1.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 2. 浅议企业基层执行力 3. 梅林.凯的“一家人集体”评述 4.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 5. 浅谈海尔文化 6. 谈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假设中的......

    数学课程改革论文课程与教学论论文

    数学课程改革论文课程与教学论论文 论高职项目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 摘要:本项目以电子政务专业课程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项目课程的开发以及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并从高职教育的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探究教学的研究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张天亮 136330 2013下半年,我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探究性实验的实践研究”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内容是高中生物课......

    课程与教学论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一书,把教学分成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 3.......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是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两个相对独立有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要求进行必要整合的产物。 课......

    课程与教学论.doc

    课程与方法论重点 第一章,课程的概述 19世纪60年代初,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斯宾塞就认为,......

    课程与教学论

    填空15 选择10 名词解释20 解答题30 论述题 (要明确,有解释,3个观点结合实际 ) 第一章 绪论 1、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

    上篇 当代课程理论与改革 第一章 当代课程基本理论的变革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课程、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的概念,理解影响课程的基本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