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倡导沙龙式教研活动
倡导沙龙式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重庆垫江沙坪小学
周朝莲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我国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课题。实现教师专业化,无疑有很多方式和途径,但我们认为通过教研活动这种方式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尤为重要。基于这种新形势下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从2006年秋就倡导沙龙式教研模式。这种教研模式会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教师们通过讨论、争论,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各种观点互相碰撞,有时可以达成共识,有时虽然存在着分歧,但不同的意见,亦激起其他老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里面有许多自己已经想到的,也有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不拘形式地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 这样可以使自己在不同的见解中提高认识,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了确保沙龙式校本教研活动有序、高效地顺利进行,我校努力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开展培训,建立队伍
为了保证沙龙式校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领导始终把对全体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事业心、责任感、成就意识等作为重点来抓。在培养教师方面,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我校组织部分行政、教师参加市县里的校本教研培训,回校后利用星期二校本教研时间再对其他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其次,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在会上,每位教研组长就本年段组一月来开展教研活动的得失情况进行交流,相互总结经验,生成有价值的、有建设性的新见解,进而提高教研组长的组织活动的能力。同时学校每期对各教研组活动过程和效果进行考核,并评出优秀教研组予以奖励。
再次,学校还邀请了县教科的专家到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并进行沙龙式校本教研的现场指导,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二、教研活动内容丰富
学校根据各年段组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和教学实际的的需要,把这种沙龙式氛围的教研活动又确定了三个主题:即低段为引领式,中段为学习式,高段为主题式。在开学初由教研组长组织本组人员共同讨论确定符合本年段组的活动计划,其形式主要有理论学习沙龙、问题研究沙龙、课堂教学沙龙等。在理论学习沙龙上,老师们结合教学中出现的困惑,疑虑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寻找理论依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教研活动中在问题研究沙龙上以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主题,大家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比如本学期低段的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是集体备课《认识物体》。活动过程中,本年级教师就如何上好本节课进行了积极深入的研讨:在新课程理念下该内容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是什么;该课时如何按照新的理念去进行导课,传授新知,如何抓住重点、难点、教学关键在哪,如何进行课堂作业,课堂小结各个部分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合作学习,用多少时间,达到什么效果,拓展知识从哪方面才能符合学生的知识面,拓展的结果如何,各个环节的搭配时间的把握,留什么作业等。以上问题看起来容易,但在一堂课中能很好地落实下去,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合作学习的方面,如果不能把握时机去创设情境让学生探讨新知,就会形成“花架子”。通过大家的议课集千家智慧融一人之身,就完成了一份切实可行的教案。像这种问题沙龙的教研形式,有利于那些教学思想落后的老教师改变观点,在认识教学基本规律的同时掌握新的教研教改方法,提高每位教师的教研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沙龙要求教师听课后评析反思,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只唱赞歌不谈缺点,要求评课教师抓住亮点,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这个案例的积累过程,事实上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我校倡导了特色化的校本教研活动,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各抒已见、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让每位教师不断寻求新思路、新方法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短暂的两年时间我校已经建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建设了一个团结协作、和谐融洽的教研组团队。教师的身份彻底发生了转变,由以前的“旁听者”转变成“参与者”及至“领导者”。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有话说,说真话,有事做,做真事,各抒己见,各尽其才,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上学期我校举行了一次《低段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校本教研,在活动前各参与教师积极准备交流材料,在沙龙氛围的交流中,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体会到了被人帮助的愉悦、也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大家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感情。
2、锻造了一批年富力强、技艺精湛的业务精英。自开展沙龙式教研活动来,我校由于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教研新技术,突破了自己的教学瓶颈,使年轻教师更有发展才能的平台和机会,成长迅速。多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和获奖。由于教师的业务技能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3、培养了一批充满活力、潜力巨大的新教师队伍。沙龙式教研,使新教师更有发展才能的平台和机会,成长迅速。学校实行“一帮一”结对活动,要求师傅与徒弟相互听课,相互交流总结,让新教师在沙龙的氛围中快速成长。
实践证明,沙龙式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不断成长,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营造了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我们会继续在实践中扎扎实实地把沙龙式校本教研落到实处,让校本教研真正成为了教师成长的“沃土。
第二篇:教研沙龙
让开场白不再苍白 ——浅谈课堂创设情境法导入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直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语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复习旧知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直观导入、名人名言导入、释题导入、背景简介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等。
下面我们组就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导入方法中的创设情境法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一、用音乐、歌曲创设情境法
金孟加:小孩子和大人一样喜欢音乐,喜欢歌曲。所以我经常善于用音乐、歌曲创设情境。这种方法灵活多变,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他们紧张和疲劳的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学们便自然而又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我曾经在教学《开国大典》时,课前先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你知道我们国家刚成立时的情景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开国大典》。这样精心营造的教学氛围,以情激情,使学生学起来入情入境。
请问在座的各位老师谁也用过这种“用音乐、歌曲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谁愿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周瑞霞: 陈晓兰:
王秀琳: 歌曲就是流淌的艺术,不仅可以增长见闻,开拓眼界,抒发情怀,还可以和谐净化人的心灵,启迪心智。美好的音乐,让人心情舒畅,如沐春风,恰似一股清泉,流进我们的心田。在导入新课时,如果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亲耳聆听相应的歌曲,可以达到入情入境的效果。如我在教《草原》这一课时,让学生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歌唱家那圆润的歌喉,那动听的歌声,那优美的歌词;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那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
马宁:借助与课文紧密联系的歌曲作为导入途径,这种方法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又可活跃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教学《掌声》时,可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听到掌声想起来的心情怎样?再导入新课。
杨晓霞: 讲课文之前,播放一段乐曲,在情感上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用简笔画创设情境法
马宁:用简笔画导入,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图像导入新课,新颖、直观、醒目,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教《鹅》这首古诗时,教师画出红掌弄波、曲颈高歌的白鹅。无疑能吸引的孩子,使情绪兴奋,精神专注,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金孟加:用简笔画导入,新颖、直观、醒目,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图像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我在教学《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时,也是用简笔画导入的:我先在黑板上画了几座光秃秃的荒山,然后又用简单的几笔在山上画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紧接着我问:你们知道是谁把这一片荒山变成绿洲的吗?他就是81岁的一位老人—— 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他,走进这片绿洲。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胡瑛:我在教学低年级的课文时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记得我是这样导入《惊弓之鸟》的:
师:小朋友,我在黑板上画一样东西,你们看画的是什么?(老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张弓)
生:于老师画的是一张弓。
师:这叫什么呢?(师指弦。)
生:这叫弦。
(师又画了一支箭,学生作了回答)
师:大家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鸟。可是古时候,有个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十七课《惊弓之鸟》,学了这一课就明白了。
王秀琳:老师从画画入手,画弓画箭,既理解了什么是弓,什么是箭,什么是弦,又制造了悬念,引人入胜。
杨晓霞:上课伊始,在黑板上画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下课的自由状态转入到上课的专注状态。老师的绘画水平不一定要很高,只有大致像就可。
三、用情感渲染创设情境法
杨晓霞: 人是一种有血有肉的感情的动物,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一些感情强烈的文章时,可采用情感渲染法,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中,让学生入情入境,才能更深的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马宁:
四、用活动创设情境法
胡瑛: 活动导入法是指教师采用直观演示活动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如课文《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老师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讲桌上,然后慢慢往瓶子里放入小石子,让同学们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学生会发现水越来越多,水面越来越高了。老师说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喝到水的,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乌鸦喝水》这篇课文。
杨晓霞:采用直观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金孟加:采用直观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
我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贴鼻子游戏导入新课的:
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缺少鼻子的大头娃娃,然后用红领巾蒙住两个同学的眼睛,分别让他们来“贴鼻子”。结果一个学生把鼻子贴到了娃娃的嘴巴上,另一个则贴到了眉梢上。其他同学都笑得前俯后仰,课堂上乐成一团。我接着问:“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俩都贴错了?”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他们的眼睛被蒙住了,看不见呗!”我又说:“那么,蝙蝠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自由地飞行呢?飞机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安全地飞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课文将会告诉我们答案。这样借助游戏,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效果非同寻常。
杨晓霞:记得英国一位大教育家说:“只管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玩”可以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导入新课时,要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导入新课的方法,发挥他们好嬉戏、善表现的天性,使他(她)们学得开心愉快,自然而然地走进新课,达到寓教寓乐的效果。
五、用故事创设情境法
王秀琳: 教师运用一些与课文有紧密联系的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甚至自己编写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样既可引起学生注意,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尊严》这一课时,我讲述汉苏武牧羊的故事来导入。
《鲸》是一篇说明文,相对比较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海底世界的动物们要举行舞蹈大赛。小鲸知道后非常高兴,它也想参加。于是,它就来到了赛场,只见赛场门口写着‘鱼类舞蹈大赛’,门口还有两条小鲤鱼在值日。当小鲸正要进的时候,却被小鲤鱼拦住了:‘对不起,你不能参加这个比赛。’小鲸奇怪地问:‘为什么?’小鲤鱼说:‘因为你不是鱼类。’小鲸觉得十分委屈,一边哭一边往回游,它决定回去向妈妈问个究竟。同学们,你们能代小鲸的妈妈给小鲸一个满意的答案吗?”这时,学生急切地打开书本寻找鲸到底是不是鱼类的答案。
杨晓霞:
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只要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能紧扣课堂主题,亲切自然、不露痕迹,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弦,就是精彩的开头,就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一堂课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篇:教研沙龙主持词
教研沙龙:青蓝教师共议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研讨人:园外3人 —主持人:
记录人:
一、沙龙准备
1.场景准备:八把藤椅、一个吧凳。
主持人、研讨人和记录人围坐成半圆,由北向南依次是:
2.记录人要求:记录标题、关键词、发言人及发言内容;开始前播放PPT首页;参与发言;手中有主持人提纲。
3.研讨人:记录课堂观察记录表,每个活动一张表,园内老师上场前换下园服。
4.电教员:负责话筒的台上台下传递。
二、沙龙主持词:
接下来是今天活动的沙龙环节。
听课最受我们一线教师欢迎,大家每次听完课都会有许多感受,想必今天也是。下面我们就进行沙龙的第一个环节——有话要说。
我们首先把机会给台下的老师,谁有话要说?
请台上的老师每人用一句话说说你听课后最大的感受或启发。请四位执教老师每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简单的热身之后,我们进行沙龙的第二个环节——聚焦话题。
好的课堂教学就像一部影片,由许多元素构成和精彩片段呈现,作为观摩者如何进行有效课堂观察呢?聚焦一点观察能有效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今天我们聚焦的话题是教学中的回应策略。
(插播PPT2-3: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表现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教师能抓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孩子。
这里的“球”就是幼儿的应答、问题,教师的这种“接球”、“抛球”行为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响应、回答,即回应。
活动中,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怎样的回应才是有效的、高质量的?)
首先我们请结对师徒中的两位师傅简单说说自己课堂上是如何进行有效回应的?(打开两人自备的PPT,每个2分钟左右,以现场为例)接下来,我们请台上的其他老师根据课堂观察记录表从回应的有效性、回应的层次性、回应的切入点三个方面发表看法。
(插播PPT4-5)
第一个方面,回应的有效性。谁先发表看法? ……
第二个方面,回应的层次性。谁先来说? ……
第三个方面,回应的切入点。我先说说我的看法。……(记录人记录发言人、发言关键词,并随时保存)
(小结)刚才我们聚焦教学的回应策略,围绕回应的有效性、回应的层次性、回应的切入点三个方面就上午的四个活动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插播记录)我们发现——
(插播PPT6-8:回应的有效性: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抓住幼儿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人、适时、适宜、适度的回应,并使问题得以保持、展开、深入、解决,我们就会说这个回应是有效的。
回应的层次性:教学中,高水平的教师在接到幼儿的问题后会将幼儿的问题经由保持、展开、深入、解决四个层次递进,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相反回应水平较低的教师通常将幼儿的问题停留于“保持”层面,或“展开”层面,较少能将问题推向“深入”,甚至“解决”。
回应的切入点:教学中,较高水平教师的有效回应选择的切入点不同,有的立足幼儿已有经验做出拓展回应,有的根据幼儿的回答的完整度做出补充回应,有的着眼纠正幼儿答案一致或偏离答案进行纠偏回应。)
台下的老师您有话要说吗?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就这个话题或者其它话题进一步深入探讨。让我们手拉手、共成长(插播PPT9)。上午的沙龙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台上参与研讨的老师,谢谢记录的徐老师,谢谢大家的分享。
第四篇:学习材料--主题式教研活动
主题式教研活动
北市区百楼中心校 李晖
材料一: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的流程
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的流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实践,第三步反思。这项活动是否有效,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主题的确定贯彻“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是整项活动的纽带。第二步实践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是结合主题进行理论学习,第二环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实践,第三环是围绕主题对课堂实践进行点评。第二步是整项活动的灵魂,集中体现着这项活动的价值所在。第三步就是对主题确定和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反思,从中发现问题,为下一个主题的确定打下基础。材料二:“主题式教研活动”教研模式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包罗万象,但校园文化最重要的一项离不开课程文化。开展的“主题式教研活动”教研模式为:
1、教研组根据期初制定的计划和研究课题,确定本次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并落实教学内容;
2、全组教师围绕主题,备好该教学内容的课;
3、交流备课,每人特别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并落实研究的主题;
4、完成体现集体智慧(在落实研究主题下的)的新教案,推荐上课教师;
5、上课。组内听课教师分工关注教学过程中关于研究主题的体现;
6、上课教师围绕主题谈教学体会及反思,组内其他教师围绕主题谈课堂。
7、形成关于本主题的共识及非共识的意见(组长形成书面材料);
8、教师将研究主题与自己日常教学结合,反思得失,以叙事的方式写出小文章。
9、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材料三:有效教研活动的特征 教研活动:是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展开的一种学习与交流,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形式。
(一)研究主题与形式的针对性
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有两方面涵义:一是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二是对于不同教师群体需求的针对性。
任何一次教研活动,其实都有一个背景。我们能否把握住背景中本质的一面(包括客观形势与自身特点的分析),从而明确本次教研活动的意图、目标与主题,是教研活动策划的要点。不同人群所关心的话题是不同。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同时要反映对不同人群需求差异的把握。
(二)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
教研活动应该设置让参与者感到值得思考或行动的参与点,并提供参与者及时交流的机会。可参与性不仅仅体现在任务设置上,教研活动中平等、合作与分享的氛围也会影响参与性,这对组织策划者和参与者都有相应的要求。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 针对性与可参与性都是教研活动是否有“建设性”的重要基础。如果,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与进步的“扶手”,那么“蹬阶”就是活动后能否提出改进教学行为的理解与建议。
(四)研究主题的连续性与渐进性。
几次活动之间的工作过程能否亦是持续研究的一部分,可能是决定教研活动成效的关键。对某一主题的连续研究,应该体现形成共识——行为跟进——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改进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五)关注过程的生成性
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常常反映在对这种生成的敏感度、驻留度与利用度上。
(六)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
我们的目标并不在深奥的理论研究,而在于教师能讲出指导教学实践的朴素道理。教研活动是教师学习理论与应用理论的“链接”与“导引”。材料四:有效的研究方式
一旦研究活动的主题(或形式)确定后,教研活动所采取的方式(研究的过程行为)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活动目标的达成,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及相关的研究方式有:
1、以更新观念为目的专题理论学习和研讨。
专题拟定后要提前布置,具体的活动方式为“先进行分散学习,后进行集中研讨”,重点应将自己的困惑和收获进行交流和探讨,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目的。这种活动适合学科的任何一种教研组织形式的开展,但活动的频率不宜过高,因此选好共同关心的专题很重要。
2、以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为目的专题研讨。
当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实际问题而此问题又带有共性时,就应该针对此问题拟定研究方案采取系统的研究方法。其通常的做法是“确定专题→制定方案→行动研究→行为反思→行为跟进”,必要时“行动研究→行为反思→行为跟进”要重复、深入的进行。这种研究除群体要参入外,学科骨干应起引领作用,有条件的尽可能聘请相关的专家指导,以减少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如果提炼出的问题属学科共性则以教研组的形式进行研讨较好,如果是某一年级特有的问题,则可以备课组的形式进行研讨较好。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研讨中,每个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而不是少数人干,多数人看。
3、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的的教材教法研讨。
教材教法研讨应是一个很原始的话题,但如何与课改的理念融合,同时又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证明较为有效的方式是“预设性研讨、反思性研讨”,其主要的研究过程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1)备课组“预设性研讨、反思性研讨”的活动开展。
预设性研讨是指以教学周为单位,本周对下一周的主要(或重点)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的预设。其流程为:个体解读→集体交流→形成共识→个性设计。即活动前个体必须对研讨的内容进行解读,然后带着自己的思想、观念参与集体交流,交流后由活动策划人提炼出共识,活动结束后由个体依据共识、融入个性写出自己的教学设计。
反思性研讨是指对上一周经过预设性研讨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后,出现了那些和预设性研讨相比的“意外”,并对这些“意外”进行归因分析,接着再对下一周的主要(或重点)教学内容进行预设性研讨。每周按这种方式重复的滚动推进。这种研讨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在综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张扬了教师的个性发展。如果是对具体的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研讨时,在预测性研讨和反思性研讨的中间环节,也可进行“同课研究”,形成“课前预设性研讨,课中比较性研讨,课后反思性研讨”的完整体系。(2)教研组“预设性研讨、反思性研讨”的活动开展。
教研组开展“预设性研讨、反思性研讨”的活动,相比以备课组的形式开展,对教师个体的要求会更高,因为教师必须跨年级钻研教材教法。活动的基本程序与上面是相同的,区别在于①研究的内容覆盖每个年级的主要内容(在教研计划中要作具体的安排);②研究那个年级的内容就有哪个年级的教师在研究共识的基础上编写教学设计并上研讨课;③听课者和授课者一起进行反思性研究;④不一定每周进行。由于规模不大的学校大量存在,而教材教法的研讨又非常必需,因此,这种方式的推行和完善应引起策划者和参与者的高度重视。
4、以促进观点和经验动态交流的教学沙龙。
教师之间能否就教学实践展开讨论和交流是体现一个学校学习氛围的重要指标。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①策划者必须去收集教师们共性的问题;②主题可以很集中,也可相对松散。③参加沙龙的教师必须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对问题的反思与解决进行交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视人员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来确定主发言交流的人数。交流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最大的特点是“结合教学实际的观点和经验的动态交流”。
5、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载体的网络教研。
如果说其他教研活动的形式是以学校为阵地进行的群体同步研讨活动,那么,网络教研则是拓展了教研时空更张扬教师个性的异步现代教研形式。如:专业的实名教研论坛、博客、远程培训、虚拟研究室、主题学习网站等。这种研讨活动最大的特点是“时间自由、交流话题广泛、交流面宽阔”。
6、其他形式的教研活动。
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共享为目的的资源建设的研讨。这种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团队合作、共同建设的过程又是教师研究提高的锻炼过程”。
以竞赛的形式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活动。这种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亲身体验、学而即用”。
当然,教研活动的形式很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活动的形式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我们更关注的是某一形式下具体的研究方式。因为任何一种形式都具有教研活动的价值取向,而有效的研究方式则是实现教研活动价值取向的关键。在研究方式的掌控方面,基本原则是“针对教师的需求,设计教师的活动,营造研讨的氛围,关注行为的跟进”。
材料五:主题式教研活动框架 主题式教研活动
[做什么] 主题:„„ [怎么做]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有关新课程理念的理论文章,以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习后写出体会文章,以备下一次活动交流。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
各位教师集中交流自己学习后的认识及体会,并提出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讨论。第三阶段:课堂实践探索
在理论学习、体会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实践探索。
1、确定老师开出公开课供大家研究探讨。
2、要求其他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及时记录在课堂教学中策略运用的成功之处或失败的原因,形成教学案例。
第四阶段:研讨交流、同伴互助
1、上课老师进行说课,谈自己的课前设计(如何运用?为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失败原因、今后行动的方向)。
2、其余老师评课。要求说出至少
一、两点值得学习的地方,也要指出至少
一、两点值得商榷之处,并结合前一阶段的课堂实践,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第五阶段:总结、反思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他人的经验或教训,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进行认真的反思、总结和改进。要求每位老师写出一篇成功或失败的教学案例或论文。附件:教研活动的反思:
主题性校本教研活动取得的最明显的效应就是赢得老师们的热情参与。在活动过程中,一线教师敢于运用新课标的要求去审视富于灵性的教与学行为,能够以平和的心态表述各自真实感受,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创新活动,老师们真切地流露出“我们期盼的就是这样真实、实惠的教研活动”的心声。每当老师们就某一问题说“我这样认为”、“我想那么尝试”时,我想:我们的教师真正成了教研活动的主人,教研活动成了教师的一种行为自觉!从这一点上说,活动才是富有成效的。
现实中校本教研活动存在的最大不足有:一是部分教师没有真正进入角色,互动环节薄弱;二是教师反思能力有待提升,尤其是不能从一定的理论高度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反应。分析原因有二:一是有的教师或许怕“出丑”,尤其是在校外教研人员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不能投入地、坦诚地碰撞;二是教师的理论储备较为匮乏,参与行为缺乏深度。
问题研讨:
1.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关注学生)(1)熟悉课标,分析教材,确立目标。(2)设计教学,明确重点,分层突破(3)教师引导,学生活动,主动探究 2.课堂中的学生问题。(加强管理)3.教学手段的使用。(白板使用)
第五篇: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
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
〔关键词〕同伴互助;家长沙龙;青春期家庭教育
一、青春期家庭教育困惑
青少年时期个体最重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成熟和健康的自主性。自主性指的是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完全独立地作出决定。因此,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追求独立与自主性,对家长的管教容易产生逆反情绪,许多父母感到很困惑,孩子小时候是个听话的“宝贝乖乖”,怎么长大了就难以管教了呢?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常会产生挫折感与无力感。父母和青少年关于自主性问题的亲子冲突在青春期早期会变得非常普遍。约有40%的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报告有这样的体验:低自尊、生活满意感降低、焦虑和抑郁增加。
青春期亲子冲突对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和个性社会性发展影响很大。实际上,青春期亲子冲突的许多结果都是积极的,亲子冲突的解决质量与青少年个性的形成、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的发展、自我的发展等密切相关。青春期亲子冲突是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取决于对亲子冲突的管理,可以这样说,亲子冲突的管理是亲子冲突研究的核心。有效地管理亲子冲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人际适应,对青少年的生理、社会和认知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无效地管理亲子冲突,会使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增加,还会给父母及家庭带来不良影响。
然而,面对青春期的亲子冲突,家长往往依照自身原生家庭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管理,这就存在着忽略了孩子个体本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两个特征,从而不能有效管理。而中国家庭往往又只有一个孩子,这无疑又增加了青春期父母处理亲子冲突的压力,当发现自己的孩子自己管教不了时,家长常常产生无望感。当然现在许多家长也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手段,例如,参加家长学校、阅读相关教育书籍等,这可以帮助家长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变化,但是也有其局限,有些家长反映理论和实践脱节,面对自己的孩子这些方法不奏效。
因此,疏导家长在教育青春期孩子过程中的焦虑、无助情绪,增强家长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家长个性化地解决教育困惑,是我们开展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的主要目的。
二、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的内涵
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是将同伴互助在教师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家长沙龙中,由多个家长出于对教育主题共同的兴趣自愿参加组成小组,结成互帮关系,立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通过互相支持、经验交流等方式,使家长主动积极地提升解决家庭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中,家长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活动的促进者而非主导者。与一般的家长沙龙相比,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更注重家长之间的支持与互动。
三、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的开展
(一)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主题的确定和人员组成
由于我们聚焦于青春期家庭中关于自主性的亲子冲突,以及青少年独立与依赖并存的矛盾心理,我们将沙龙的主题定为“当'不放心’遇上'青春’”。
参与沙龙的家长主要是初二年级学生的家长,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参与。男生家长与女生家长的人数比例相当。
活动主持有三种分工:大组主持、小组主持和助理主持。大组主持负责整场沙龙的组织协调。小组主持则是小组进行同伴互助分享活动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助理主持担任示范、计时与观察的角色。
(二)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的实施
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的总目标是通过倾诉,宣泄家长对孩子步入青春期的焦虑感,帮助家长看到自己以及其他家长在与孩子发生矛盾时的外显状态和内在需求,参考其他家长的应对方式,给自己更多的选择,从而促进家长自我觉察和自助发展,同时感受来自同伴的支持与帮助。整个过程是依照团体动力发展的四个阶段来设计并实施的。
1.初始阶段
(1)活动目标
打破家长之间的陌生感和隔阂感,激发和增强每位参与者的投入度与归属感。
(2)活动内容
第一步:介绍主持人和活动原则
介绍大组主持和小组主持的专业背景和资历,简单介绍助理主持与嘉宾让家长认识。为了澄清沙龙与讲座的区别,着重向家长们强调活动是体验式的、参与性的,并具有保密性。
第二步:身份清空活动
运用冥想放松技巧,让家长卸下心中烦扰的工作与琐事,能专心参与投入到活动中来。
第三步:大组热身活动
所有家长均参与到热身活动中来,主要进行两个热身活动,先是“松鼠搬家”,后是“万能胶”。
“松鼠搬家”将家长分为三人一组,其中两人双手举起对撑搭成一个“树洞”,另一人扮演“松鼠”,蹲在“树洞”里。在活动过程中,家长根据主持人口令的变化,另组成一个新的三人小组。口令有三个:当听到“松鼠”时,只有扮演“松鼠”的家长动,其他人不动;当听到“树洞”时,扮演“树洞”的两位家长都要动,其他人不动;当听到“大火”时,全部都重新组合。
“万能胶”是一个粘合参与者身体任意部位的活动。当主持人说到N个身体的某部位(如,两个脑袋)时,家长们就要第一时间,用自己的该身体部位和别人的贴在一起,数量要等于N(如,两个脑袋贴在一起)。这个活动的亲密度与灵活性要比“松鼠搬家”高。同时,这还是一个分组活动,通过口令的变化,最后将一个大组分为男生家长和女生家长两个小组。
(3)设计原则
“同伴互助”是一种以彼此自愿组合、相互间的平等和信任为基础的模式。而团体刚开始时,成员容易感到焦虑、担心、陌生、缺乏安全感,甚至懊恼为何要参加沙龙活动。因此,团体在开始时要营造温馨的气氛,设计无压力状态下的相互认识活动,增进亲密感,同时要澄清成员的期待和团体的导向,拟定团体契约与运作规范,这才能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2.转换阶段
(1)活动目标
使参与者聚焦于家长沙龙活动的主题“当'不放心’遇上'青春’”,觉察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变化与成长。同时促使家长积极分享,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度。
(2)活动内容
进行男生家长给“青春男”画像和女生家长给“青春女”画像活动。
首先,家长们分组坐好后,观看大组主持呈现在墙上的两幅人物轮廓贴画,分别是“青春男”的人物轮廓和“青春女”的人物轮廓。大组主持请家长自由到贴画上添加内容,使人物形象符合他们的名称。
大组主持邀请家长上来添加内容,启发家长思考,如家里的“青春男”和“青春女”平时有怎样的口头禅、怎样的行为表现等。每位家长书写的内容,大组主持都面向大家重复一次。
(3)设计原则
经过初始阶段的活动,有些成员投入、用心、开放,这部分成员感受到团体的信任感,成员在团体中渴望学习、成长,期盼个人问题能够解决;但也有些成员冷漠、沉默、焦虑、矜持、抗拒等,防备心理强,更倾向于评价别人而少谈自己。因此,有必要设计此时此刻的分享活动,激发团体动力,设计引发成员的自我表露活动,促进成员对团体的 认同。
3.工作阶段
(1)活动目标
在平等、互助、信任的氛围中,家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教育孩子的困惑,获得来自同伴的情感上的理解与支持,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倾听小组内其他家长的教育困惑,缓解自己教育青春期孩子的焦虑,理解孩子在青春期普遍具有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给其他家长提建议,增强教育自己孩子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小组内家长们就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探讨教育青春期孩子的观念与策略。
(2)活动内容
男生家长组和女生家长组各自进行小组分享——我家的“青春男”和“青春女”。
第一步:小组主持和嘉宾老师分别入组男生家长组和女生家长组,每个小组配一位小组主持和至少一位嘉宾老师,两个小组分别在不同的房间进行讨论。小组主持组织自己的小组围圈坐好。
第二步:座位安顿好后,小组主持重申活动原则,即主动投入、真诚分享、保守秘密、彼此尊重、一个声音。
第三步:主持抛出讨论主题,“看看我们刚刚勾勒的‘青春男’(‘青春女’)的特点,请家长们分享一下进入初中后,孩子让你觉得骄傲与欣慰的成长与变化,同时也分享孩子的一个让你觉得‘最不放心’的地方。”家长逐个在小组内分享,记录员主要就“最不放心”作好记录。明确家长们普遍关心的“最不放心”的地方,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深入的探讨。
第四步:小组主持邀请嘉宾老师从教师的角度进行总结与回应。
第五步:小组主持进行小组总结,总结的重点在于肯定小组成员投入、主动、真诚分享的表现,也提出小组讨论不够充分的地方,对小组未来的发展提出期望。
(3)设计原则
同伴要能互助,首先参与者要有谦虚开放的心态,这样全体成员就能共同构建起一种民主、积极、合作互助的文化氛围。合作的、无威胁性的氛围是同伴互助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之一。这里所说的无威胁性的氛围是指参与者进行同伴互助时对同伴的观察只是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以达到效果完善的途径,不能带有评价的色彩。因此,综上所述,在设计什么样的主题最能促进家长间互助的问题上,选择了“最放心”和“最不放心”这两方面来谈。
4.结束阶段
(1)活动目标
深化家长在小组同伴互助活动中获得的积极正面的感受,进一步增强家长自我效能感,升华彼此间相互支持的感受与相互帮助的力量。
(2)活动内容
分为两个步骤来进行大组总结。
第一步:大组分享阶段。小组主持带领组员回归大组,全体成员围成一个大圆坐下。各小组代言人在大组内分享自己小组的收获,其他小组成员补充。除大组主持外的其他主持人和嘉宾谈自己的活动
收获。
第二步:鼓掌支持仪式。大组主持请全体成员离开自己的座位,手挽着手围成一个圆,请全体成员在手挽手的情况下,尝试着让自己的双手掌心相对,保持这个姿势。大组主持就活动作总结。最后全体成员一起鼓掌,宣告活动结束。
(3)设计原则
团体发展进入尾声时,成员难免会有依依不舍、如释重负或问题悬而未决等感觉,因此在活动设计上宜注重让成员有机会回溯整个团体经验,让成员彼此给予与接收反馈,让成员自我评量与团体评估,让成员互相期许祝福与增强激励,设计激励自我与承诺行动的活动,将团体活动的经验学习迁移至现实环境中。
四、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的思考
(一)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的功能
1.角色转变,实现了家长主动学习
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把创造的主动权还给家长,通过家长讲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鲜活的事例、体验和点点滴滴的成功,让其他家长受到启发,正确认识、挑战自我并突破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教育,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在谈及沙龙的收获时,许多家长都谈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一个不断反思、不断学习的心态,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
2.多边互动,为家长提供情感支持、互助合作的平台,为学校提供真诚沟通的机会
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上,既有家长之间的交流,又有家校间的互动,家长成了参与者,同时也是学习的“协作者”。每一次沙龙总有家长谈到收获时说,感觉自己参与沙龙活动后没那么焦虑了,不是只有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问题,其他孩子也有这样的问题,通过倾诉和同伴的鼓励,感受到了情感上的支持。同时,也通过与本班家长的交流,更多地了解了自己孩子所交朋友的家庭氛围,促进了对自己孩子的理解。许多班级在进行沙龙活动后,家长们又自行组织了茶话会、亲子游等多种形式的同伴互助活动,自行设置主题开展类似的沙龙活动,如“什么时候送孩子出国最合适”“手机如何管”“做一个开心的初三家长”“帮助孩子备考”等活动。学校以及班主任也通过沙龙,了解了家长教育的困惑,使得接下来开展的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
3.亲身实践,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自我效能感,使得教育具有针对性
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的主要特点为尊重、交流、共享和宽容,尊重每个家长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经验。家长共同参与,互相比较,传播先进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形成一个共享经验、挖掘潜能的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解决自己在教育子女中的困惑与苦恼,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家长通过沙龙认识到教育孩子没有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自己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要相信孩子,并在生活中开始尝试沙龙活动中学到的其他家长的管理与沟通策略。
(二)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的局限
1.成员的选择
(1)家长成员的选择
第一,总人数不宜超过24人。在我们以往的沙龙活动中,有两次家长人数超过40人,虽然我们保证了每个小组控制在8~12人,但在大组活动中分享效果不好,家长的投入度明显没有总人数24人左右的高。
第二,小组人数8~12人为宜。男生家长和女生家长的人数比例要基本相当。有两次家长沙龙,由于女生家长来得太少,不得已改成了一个大组进行,分享效果也没有分组分享的效果好。
第三,家长自愿报名参加沙龙的效果优于班主任点名参加的家长。本身自愿报名的家长就有学习与成长的欲望,而点名参加的家长主动学习的愿望不强,投入度少,收获也就相应减少。但班主任工作又有其指向性与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点名参加的家长占少数,自愿报名家长占多数的方式。
第四,参与活动的家长最好是异质性的,即既有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家长,也有孩子学习处于中间层的家长和孩子学习暂时落后的家长。当参与活动的家长都是同质性时,他们反映的问题基本都是一致的,容易思维受限、方法局限,不容易形成互相学习的氛围,反而变成倒苦水大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家长沙龙和讲座不同,它面对的是少部分的家长,而非全部家长。
(2)嘉宾老师的选择
每个小组最好有两个左右的嘉宾老师,我们通过以往的沙龙发现,语数英教师以及学校领导入组,会极大地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与信任感,但班主任入组,或嘉宾老师过早参与讨论则会破坏同伴互助的氛围,而使得气氛变为向教师请教解决
方法。
因此,邀请参加家长沙龙的教师,需要班主任和主持人事先与其作好充分沟通。
2.主持的领导技巧
同伴互助家长沙龙对于主持的领导技巧有一定的要求,主持人需要有团体辅导的经验,因此并非所有的教师都可以担任主持人,如果要把一名教师培养成大组主持,需经过其参与沙龙,从嘉宾老师开始体验活动,参与主持团队的设计方案讨论与反思,尝试助理主持、小组主持进而到大组主持的实习体验,才可自行操作这个活动。
但如果是由已经参与过这个活动的家长来主持后续的同伴互助活动则不需如此大费周章,因为家长可以凭借这个活动建立起来的互助平台开展接下来的活动。但这样的活动则不宜在校内进行。
3.活动效果
家长不可能通过参加一次活动,就马上解决自己孩子的青春期教育问题。由于时间的限制,并非每一位家长提及的问题都能在沙龙上得到解决。在沙龙活动上,家长更多地感受到情感上的支持,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学习了许多青春期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至于方法的有效性,还需要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去实践。因此,沙龙不像长期的团体治疗那样,使得团体成员产生质的成长。在我们后续的活动探索中,可以考虑如何深化沙龙活动,将其做成一个青春期教育的主题系列
活动。
(作者单位:广东实验中学,广州,510055)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