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数学《数列》课堂成果展示教学设计
“自主交流、整体建构”模式下
《数列成果展示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黄冈中学高效课堂数学课题组“自主交流、整体建构”教学模式下的一节学生学习成果展示课。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本章是通过一般数列的研究,转入到两类特殊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研究。本节课是在学生充分自学教材、小组合作探讨完成学案,外加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的基础上,在课堂上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示学案中的问题探究成果,从而获得对数列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以及数学思维的整体构建。
二、教学目标设置
课程目标是依据“自主交流、整体建构”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展示学案中的问题的解答,完成对“数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归纳。为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构建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图
2.探索并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及其推导方法。3.探究并归纳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
4.通过本段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经历数学公式的发现与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5.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让学生体验到作为课堂主人翁的愉悦和激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探究并归纳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思路的获得,函数思想、类比思想、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前期已经自学了课本上数列整章知识,并且完成了课本上的习题,练习,因此对本章的知识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上一节课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完成“关于数列的知识和方法归纳”的学案,并在课后把学生做的学案收上来批阅,对其中完成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们在本节课能主动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但是,在此之前我们的老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学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课堂,因此在进行展示时,学生对问题的讲解,不可能像老师那样流畅。因此如何让全体同学在同学展示的课堂中,到达高效的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中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表达的机会以及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通过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共享学习成果,体念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有效落实,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因此本课要求学生依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导学案,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础上,利用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展示本人或学习小组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同学们在充分自学课本数列整章知识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完成了学案上设计的问题,今天我们请同学们来展示本人和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
(二)学生展示交流
问题
1构建本章的知识网络图。
【设计意图】“自主交流,整体构建”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首先自学课本整章内容,完成课本上的练习、习题,小组合作讨论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对本章重点概念、公式、性质、思想方法等主要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该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网络。
问题
2数列是一种函数,这种函数有什么特殊性吗?对数列与函数的关系你是怎样理解的?
【设计意图】体会数列是由一系列孤立的点组成,体会数列是一类离散函数的特点。理解数列作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问题
3用递推公式描述等差数列的定义,并说明其通项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学习公式的过程中总结规律,提炼方法,并运用到新问题的解决中。
问题
4用递推公式描述等比数列的定义,并说明其通项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设计意图】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概念的类比。推导公式时方法上的类比。问题
5在学习过程中,你认为等差数列有哪些运算性质,试探究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类比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得到等比数列的哪些性质?
【设计意图】类比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提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用类比的方法记忆知识、解决问题。利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可以简化某些数列计算问题。问题6
你知道求123100?的高斯的算法吗?这种方法能够推广到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吗?请写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对高斯算法的分析,得出求一般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思路。
问题7
尝试用不同方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说明这些方法还可以用来计算通项公式为哪种类型的数列求和问题?
【设计意图】“错位相减法”是研究数列求和的一个重要方法。而且这种求和的思路在解决某些求和问题时经常用到,应使学生掌握。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交流、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呢?
【设计意图】学生讨论、交流,加深对数列基本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体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这里老师给大家总结一下:这节课你们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主角。我们老师是你们亲密的战友,只是起到合作者,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一切都为同学们服务。所以你们要有很强的自学的意识,自学习惯。要不等不靠,自己去探索、去总结归纳、获取新知、形成能力。只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学习,学习出来的知识,记忆的比较牢固,应用也比较自如。
六、教学设计的思考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生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习需要感知),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做深入的思考,那么学习也就是只能是浮于表面或流于形式。有鉴于此,本节课将课本中关于数列的主要概念,公式,性质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出来,要求学生在精读课本,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高质量的完成学案上的问题,并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当然,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这一模式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参与展示的学生面不广,部分学生展示欲望不强,教学效率不高等现象。因此为了使成果展示的课堂高效,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情况,让学生展示紧扣基础知识、典型方法。在编制学案时,力求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思考有感悟、有兴趣。在学生或学习小组展示了它们的研究成果后,必需对展示的成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对正确、独特的展示,教师和学生要用语言进行肯定和表扬,错误、有缺陷的展示也要挖掘琪闪光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促进学生勇于展示、积极展示。
附录 成果展示第二课时设计的问题
问题8 探究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的性质?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通过对前n和性质的研究,可以加强对数列性质的运用和掌握。不过这个问题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深刻性要求较高,可以大胆鼓励每个学习小组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借助课外辅导书探究。问题9 如何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大值?
【设计意图】该问题实际上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一个应用:即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特征求解。也可以从通项公式的特点出发,即数列的所有正数项之和最大。
9问题10 如何根据数列通项an求最大项或最小项?比如ann2试求,10an的最大值?
【设计意图】考查根据通项公式判断数列的单调性的方法,进而求数列中的最大项或最小项。
问题11 试写出数列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并说明如何根据前n项和Sn求通项an?在求通项表达式是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n2时,anSnSn1,利用该关系,可以根据任意数列的Sn来确定an,但最后要验证首项a1是否满足已求出的an.问题12 归纳由数列通项an求其前n项和Sn的方法?并就每种方法设计一道对应的例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归纳、拓展数列求和的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问题13 试归纳由数列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几种方法?并就每种方法设计一道对应的例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归纳、拓展求数列通项的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问题14 等差与等比数列与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相关?请举例说明。【设计意图】体会数列问题存在于生活当中,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n
第二篇:成果展示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成果展示
一、背景分析
本课以“成果展示”为活动主题,这个学期初我们开展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此为情境让学生生成研究课题,掌握研究方法:设计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实践活动课程都有极大的兴趣,关键是动手的能力比较低,在设计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部分时,生成问题质量不高,需要老师加以点拨。但是成果展示因为有前期学习的铺垫,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成果展示非常成功。
三、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怎样美化环境。
3.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
四、活动重点
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会自我展示。
五、活动难点
学生利用ppt进行成果展示
六、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小组内团结合作方法
七、教学资源
ppt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谈话导入引出成果展示(板书课题:成果展示)
(二)学习探究
师:前期我们一直在进行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经过这么长的时间的实践活动,今天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刻---成果展示。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各组进行成果展示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以及刚才大家激烈的点评,老师看到了大家收获满满,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1.如何去保护环境。2.如何去美化环境。3.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
(四)板书设计
成果展示
保护环境 美化环境 团结合作
第三篇:高二数学数列教学反思
高二数学数列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数学数列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数学数列教学反思1一、教学内容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为载体,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如在棋盘中用数对表示棋子的位置、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五子棋对弈情境引入;利用座位这一真实的情境学习排和列;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利用数对的相关知识解决,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
二、有效设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本节课中,注重了向学生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无论是通过将“小红坐在从左数第4列从前数第3行”简化成用数对来表示,还是把人物图简化成点子图再到方格图,都力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的设置,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从玩中学的教学设想。
高二数学数列教学反思2高二复习课以其庞大的容量让奋战在一线的老师们吃尽苦头,每位老师都有课时拮据的感叹!而资料中涉及的知识和原有内容冲突时,学生无所适从,参与探究获得知识的机会偏少,老师传授总显得相当匆忙,课堂更多成了教师的`表演与独白,每当我反省学生究竟学会了那些东西时,总会汗颜;课程是按时完成了,但其有效性有多少?
该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探究中体验知识的联系,那怕一节课只学会一两种题型的解决策略,也比满堂灌,最终什么都没学到强多了。而资料中涉及的知识和原有内容冲突时,学生更是无所适从,如何把资料和课本更好结合,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重视的。
在《数列求和》的内容中我最初设计了两课时,讲分组求和法、倒序相加法、裂项相消法,并引申出求通项公式的迭加(乘)法,乘比错位相减法,并补充求通项公式的待定系数法。
当我重新审视教学设计和资料时,发现资料中的裂项法和拆项法与我前面所讲的有冲突,如何能减小冲突,且多留时间给学生思考,取得更好的效果,于是决定改变资料教学内容,裂项法是重要的求和方法,不仅渗透了化归的重要思想,而且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从最简单的题目入手,循序渐进,或者会有不可估计的收获吧。
高二数学数列教学反思3数列整个中学数学内容中,处于一个知识汇合点的地位,很多知识都与数列有着密切联系,过去学过的数、式、方程、函数、简易逻辑等知识在这一章均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应用,尤其是加深了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来研究数列问题,使对数列的认识更深入一步;而学习数列又为后面学习数学归纳法等内容作了铺垫。同时数列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数列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好题材,自始至终贯穿着观察、分析、归纳、类比、递推、运算、概括、猜想应用等能力的培养,不仅如此,数列还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推理等基本训练、综合训练的重要题材。因此学好数列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本堂课的教学,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的有机结合中,有序和谐、民主平等地展开。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概念,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经历观察归纳、探索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收获新知和方法,提高数学素养。教学过程中通过环环相扣、设置得当的问题链,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热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整堂课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看得专心、听得认真、做得投入、说得流畅、合作得愉快。
另外,本节课在指导学生进行反思上也做了一定工作,反思可以说是学生认知水平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一个主要环节,所谓反思也是解决问题后自问几个为什么,为下次解决问题获得有用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真正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以达到优化学生认知结构,促使学生思维升华,由此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之目的。
本节课设计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用问题牵着学生走,而是设置情境,让问题呼之欲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一点在采用“问题导引,自主探究”这一方式的教学中都应注意。
第四篇:走进春节成果展示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走进春节》成果展示教学设计
固安第四小学
洪梅
一、活动意义和主题的产生:
过春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仅仅停留在感性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节这种社会现象,及它涉及自然界的发展变更、民族风俗、历史文化等内容,我们班确立了《走进春节》这一综合实践的主题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借助于学生对春节的向往和对春节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探索社会文化现象及其根源的能力和善于质疑的能力。同时也继续巩固学生对资料的收集能力、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春节的由来、诗词歌谣、庆典活动、习俗、食俗等,知道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春节知识的探究,培养他们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
2、让学生学会用多种途径对春节进行研究,并学习用交流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探究,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图书和上网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的能力。
4、通过小组自主参与活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整体思路:
这次实践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的:
一、确立主题,整理归纳子主题;
二、制定活动计划;
三、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指导;
四、总结交流,成果展示。本环节是第四阶段总结交流,成果展示。
四、活动时间安排:本次实践活动历时一个半月。
五、活动准备:
1、学生通过调查、采访、上网、查阅资料等搜集有关信息
2、教师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深入了解春节来历、习俗等。
3、将调查所获得的部分资料制作成演示文稿
六、活动重、难点: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采用不同方式搜集信息,进一步了解春节由来、习俗、食俗、诗词歌谣、庆典活动等。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活动流程:
创设情景,引出活动主题——前期活动简单回顾——小组汇报(学生自主汇报、教师适当点评)——教师总结,活动延伸。
1、创设情景,引出活动主题
幻灯片显示春节红红火火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欢乐气氛(师:随着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我们再一次走进春节)。
2、前期活动简单回顾
师: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已经进行一个半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活动方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现在每个小组的材料袋都是鼓鼓的,你们想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出来吗?
师: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研究的子课题
生:春节的由来。
生: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生:春节有哪些食俗?
师:还有呢?
生:春节的诗歌或歌谣有哪些?
生:春节有哪些庆典活动?
3、成果展示
(1)由来小组(春节由来)
我们组通过查阅有关书籍、上网搜集,了解了春节的由来,并做了手抄报供大家阅读。(由来小组展示成果)
师:其他小组对由来小组的汇报有什么建议或评价吗?(学生补充春节由来)
师:下面哪个组来展示?(2)习俗小组(春节习俗)
听奶奶念叨的顺口溜“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了解了人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准备过春节了。
通过亲身体验知道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对联、年画、福字、窗花,并拍摄了照片向大家展示。
初一晚辈的要走家串户去给长辈拜年,现场表演展示给大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通过上网查阅给压岁钱的意义,并对一些同学进行调查如何利用压岁钱,制作的调查表展示给大家,同时向大家发出合理利用压岁钱的倡议。
通过亲身体验和询问身边人知道了过年的食俗,并拍了照片向大家展示。
师:其他小组有什么建议或评价吗?(学生评价展示形式丰富多样,拜年现场表演活灵活现)(3)诗词小组(诗词歌谣)
查阅资料,上网搜集并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用视频展示给大家。(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庆典活动小组(春节庆典活动)
我们组采访了文化局的负责人员,了解了春节庆典活动的安排,录了视频,并借阅了一些照片向大家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或作出评价)
4、交流与评价
通过刚才大家的汇报,相信你们对春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果同学们还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可以离开座位,和其他小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最后别忘了把你的小红星投给准备最充分,合作最默契,表现最精彩的小组。(学生活动,与人交流,送小星星)
师:有请我们的小组长,看看哪组得到的星星最多。各小组长谈自己的感想。
由来组:我们组上网搜集的资料较多,整理归纳起来难度大,归纳的不够精准,下次活动中一定注意。
习俗组:我们组研究的子课题是春节的习俗,设计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分工明确,成果展示形式经过多次讨论才达成一致,我们组的每个成员责任心强是我们成功的关键所在。
食俗组:我们组进行了亲手包饺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共同鼓励,快乐完成了任务,并品尝了劳动的果实,感觉很快乐。
庆典组:我们组虽然落后于习俗组,但是我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锻炼了我们的胆量(比如在采访文化局张叔叔时,大家比较紧张,开始都不愿做小记者起采访,后来我们克服了心理障碍,采访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采访很成功)我们感受了成功的体验,感觉也很快乐。
诗歌组:我们组向大家展示成果的形式比较单一,以后我们要向习俗组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协作能力,多研究多讨论,给大家带来更丰富更有价值的知识。
师:各小组长都谈了活动过程中的成与败,得与失,通过这次活动可以看出各个小组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同学们认真的态度让老师感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更好地锻练自己,发展自己。
5、总结 师小结:同学们搜集的信息很全面,展示形式也很多样,我们做一个春节专题小展览,把你们搜集的信息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
拓展:关于走进春节,你们还想了解什么,还想做些什么?
生:我想了解春节人们都穿什么服饰。生:我想了解春节各地的服饰有什么不同。生:我想知道春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生:我想知道少数民族怎样过春节。
七、活动收获与反思:
我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 “走进春节”,因为即将过春节,便于学生在享受过春节快乐的同时,能根据亲身体验和其他各种方式进一步了解了春节的风俗、来历、庆典活动等,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的能力。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经常给学生一些口头的、即时的评价,我希望再一次通过终结性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自我、他人、整个活动进行个性化的评定和鉴赏,在反思中成长。课堂中学生表现也非常的出色,回答问题头头是道,展示的成果都比较完满。展示的形式,主要有语言、图片、现场情景再现(录象视频、表演)等。关于过年拜年内容采用了学生现场表演的形式,活灵活现动作和语言都很形象地向其它组再现了过年拜年时的欢快气氛,并通过现场提问提出了红包怎么利用的建议。现场气氛也很活跃。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增长了知识,对于表演的学生来讲也是提高了表演的技巧,增加了自信。当然,整个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1、个别同学缺乏主见。活动主题确立后选择活动子课题时从众心理强,侧重点不是自己喜欢研究的主题内容。
2、同学们调查到春节习俗的知识很多,但归纳整理时不够规范。
3、我自身的知识面太窄,使得在开展活动时给予学生的指导不充分。在成果展示中学生也存在一点问题,表达能力的欠缺,总结能力的欠缺等。在以后的活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总之,在每一次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与学生同实践、共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喜欢、参与、快乐”的内涵,我坚信,只要有付出一定有收获!
第五篇:小班化教学成果展示(精选)
小班化教学的尝试
兴参镇中学
玄锡梅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必然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未来的劳动者对素质的要求要高于对知识的需求,而小班化教育站在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统一的前列,着力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办学模式,凸现人的主体意识,彰显人的创新能力。
所谓小班化教育,是指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较少班额(不超过30人)的教学班级之内,按照其特有的内在价值和教育教学规律采取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育形式。在课程设置上,它强调人文精神,重视统编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统一,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统一,为学生构建起多元化、生活化、体验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新场景。
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是为了充分利用小班班级容量小、师生交往空间大的优势,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从而体现小班化教育特点所采取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主人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作用是从小班的特点出发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的方法和步骤。
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方向,如何更好的实施小班化教学也成为一个欠缺的领域和大家应该积极涉足的研究课题。我理解的小班化教学,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锻炼能力的机会、发言的机会、被表扬的机会、为小组奋战的机会,最主要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成功的体验,这样孩子才能变要他学为他要学,他爱学。
我作为一名农村的班主任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小班化教学条件。每班学生不超过25人,班级紧凑集中,便于开展小班化教学。
我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方式是:
1、我班学生共24人,分六个小组,每组4人。组内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不同由高到低分出1、2、3、4号学生,1号学生担任本组的组长,监管组内帮扶、监督工作,4号学生能力水平最低,需要在教学中格外的予以关注。
2、课堂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1)在导入课文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自主学习相关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边看边找出答案。本环节给予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充分锻炼孩子的自学能力,此环节也为学生正常、高效的继续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他们更有自信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自信心。俗话说有准备的人才更自信。
(2)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组内进行交流,确
定所有学生所得答案是一致的。组内的汇报方式是:先有4号学生发言,再3号、2号学生,1号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如果全组汇报后仍有未解决的问题,组内合作之后,全班同学研究,如还是不行,则由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整理出正确的答案。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尤其让4号、3号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各组有共同的疑问未解决,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思考,最后达到解决疑问的目的。(3)因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全是本课当中要求掌握的常识性知识,所以,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环节后,给学生5分钟时间进行识记,达到堂堂清的效果。当然这样做也会有另外一个非常好的作用,为之后综合探究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有了这些知识的支撑,孩子更能分析出深层次的知识,也更容易让孩子们理解较难的知识。
(4)在综合探究学习的环节中,创设了和本节课相关,但需要前后联系思考的问题,较有深度和难度,靠个人的力量较难解决,此环节依然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组内个人各发自己的观点,最后由组长整理归纳,形成较规范的语言。通过小组共同汇报的方式进行探究成果展示,组长组织好组内个人回答的问题。在展示答案的同时,更展示出组内的团结一心的意志。
(5)最后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深化课文主题,达到
升华的作用。
3、在整个的教学环节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小组评价的综合考核加分制度。对于学生个人或者小组的精彩回答、精彩补充予以充分的肯定。在加分上,根据学生编号不同他们所加的分数也是不相同的。如1、2号回答加2分,3号回答加2.5分,4号学生回答加3分,一次方式激励组内3、4号同学多发言,多为小组积分,也激励组长更好的辅导帮助4号学生,使其成长进步,在相互帮助、激励的集体内,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越开越高,学习气氛也就越浓,在这种情况下,达到百分之百的课堂参与率是很可能的。4,本人的教学经验告诉自己,好的课堂效果离不开合理的情境创设,孩子只有设身处地的感受,才能有共鸣出现,也更能还原事实的真相。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在实施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方法,现在的使用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也必须承认其中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不断地尝试、反思、再尝试,也希望各位同仁能够给予指点,交流经验,让小班化教学更好的开展下去,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