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的一些体会

时间:2019-05-13 03:0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的一些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的一些体会》。

第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的一些体会

浅谈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的一点体会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关于作文批改的一点体会。

长期以来,作文批改,既是语文教师繁重的工作任务,又是一项徒劳无功的劳作。一叠叠作文簿像一座座山,压得教师“苦不堪言”。改变这一现状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企求而未能得到的。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 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是卓有成效的。

一、“冷热法”,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由于其作文经常获得教师的好评和同学的赞扬,心中往往产生骄满之情,久而久之,轻狂态度流于笔端。对于这类学生必须使其清醒、冷静,这就是所谓的“冷”。如一学生在《社会现象随感》中写道:“当今社会由于金钱万能而私欲横流,特权阶层的腐败,使百姓怨声载道„„”。这篇“随感”辞锋之犀利,言语之激烈,是学生作文中不多见的。从中也反映出该学生看问题偏激,思想方法片面,所以必须严肃给予批评。为此我作了这样的眉批:“何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小片乌云难道能永远遮住太阳的万丈光芒?切不可以偏概全。”总批是:“本文立意有误,不要陷入政治思想上的盲区,要学一点唯物辩证法,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事后,这位学生在“练笔”中写道:“老师,您深刻而尖锐的批评使我警醒;您中肯而善意的教导使我受益匪浅;您一针见血的‘立意有误说’使我终生难忘。我要求重写一篇观点正确的文章。”这一反馈,使我欣喜地看到了这位学生不仅懂得了“文章之道,立意是本”的道理,还使我看到了一个政治上不成熟的孩子正在走向成熟。如果说批评脑子发热的学生的思想错误是一种“冷”,那么指出一篇较好作文中的不足也同样是一种“冷”。它使习作者能在教师的点评中看到自己的毛病,从而使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而对于另一类写作质量比较差的学生则相反,批改的思路应为“冷则热之”。因为这类学生写作的水平长期偏低,已失去了对作文的热情和自信心。教师如能很好地利用评价——批改这一重要手段,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他们的作文水平必定会有提高。针对这类学生中的不同情况,具体做法也应有所不同。如一篇作文写得平平淡淡,其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错别字与病句,过渡也不自然,小毛病不少,但从总体上看, 还像一篇完整的作文,则给予“习作写得有头有尾,主体部分清楚”等一类肯定的评语。如一篇作文从总体上看连这样的质量也达不到的话,那么就从作文的局部——段来寻找其成功之处,给某一段以较高的评价,可用:“本段记叙较具体,描写较生动”;“本段写得条理清楚,用词恰当”等评语。如是一篇更次等的作文,则也要从更小的角度挖掘出它的“闪光点”。如某一句写得好,某一词用得准确,可在其下面画上醒目的红圈,并写上一个“好”字,外加一个“!”号。总之,对这类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要偏爱一点。评价时,决不要吝啬,应多使用一些赞语,千方百计激发出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迸发出写作的热情,让他们在获得低层面上的喜悦后,获得高一层次的成功。

二、面批法,作为一般常用的书面批改法,尽管教师常常费尽心思,力图指正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但教师良苦用心的批改未必会被每一个学生真正理解。因此,作为书面批改形式的补充——当着学生的面,对其作文进行边分析边批改的面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这种面批法,学生也是十分欢迎的。因为他们觉得受益良多,进步快。面批法在实施时,有两种做法:1.一对一,即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可以对某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全面进行诊治,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而学生在平等对话中,能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中发展个性,让个性趋于优良化。结果表明,面批法能在亲和融洽的气氛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正,更容易理解教师的评判。2.一对几,即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应事先把全体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每批以四、五个学生为宜)。如第一批学生语言啰嗦、不简洁,就着重指出他们的啰嗦、不简洁的原因及如何克服;第二批学生说话前后脱节,就着重指出他们的失于照应;第三批学生逻辑思维有错误,就着重指出他们的逻辑思维错误;„„这种批改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教师的批改能牢记于心,以后不再重犯类似的毛病。当然,批改的着重点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缺点克服了,别的缺点还存在,或出现新的缺点。因此,过一阶段要重新排列组合,进行新一轮的分类面批,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三、互改法,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互改,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方法。它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能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内动力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同时,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能饶有兴味地吸收他人的长处,在直言不讳指出他人短处时,对自身也是一个教训,能成为前车之鉴。而学生用自己的学生腔语言为同学批改,可能更容易为同样是学生的被批改者所理解。只要学生批改得大体正确,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具体操作时,可以四人为一组,每人先浏览一遍其他三篇作文,然后确定一篇自以为能改出点“名堂”来的作文进行批改。四人批改完毕后,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这一步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在争论答辩中发展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总之,通过语言的交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待意见一致后,再交教师审批。而教师在审批时,除对有明显不当的批改加以纠正外,都应予以充分肯定,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可提高学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让作文批改成为写法交流的阵地作文的批改有很多的方法,自批、互批,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有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就是说,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却把握不起来,明知这样写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此时教师就应给与适当的点拨,引导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比如有一次, 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我故意布置了一片老掉牙的作文题——秋天。其中有一个同学在作文自批中写道:“本文围绕秋天写了几组秋天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与凉爽,秋天的丰收与繁忙,但又写到了秋雨中树叶的绿,似与要求不符,但这确实是我的所观所感。”而在互批中也这样写:“本文抓住秋写了不少景象,语言很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秋,文中却出现了不少绿,好象给人以春天的感觉。”从学生的批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类作文的写作方法认识有误差,竟以为写秋天时颜色必是黄,而不能用绿。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其实,秋天时写绿未尝不可,关键是写出秋天中的绿与春夏中绿的不同之处来。例如,春天中的绿是新绿,夏天中的绿是墨绿,而秋天中的绿是黄绿,绿中泛出黄点。所以写景作文重点是把握住景物特征,把看似相似的东西写出一个与众不同来。”如此以来,既纠正了学生批改中的失误,又指导了写作方法,正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二、让作文批改成为思想交流的阵地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自以为是大人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又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在作文中便能很大程度的体现出来。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迎接市教学规范化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文中把为迎接验收,老师精心备课,学校全面打扫卫生等写的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措辞相当激烈。他在自批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互批中这样写:“本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其实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将学校平时的工作和验收时的工作作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难道老师平时就没精心备课?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深刻的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能简单的把一事物定为好或坏„„”那次作文之后,我曾作过追踪调查,我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很感欣慰。

三、让作文批改成为情感交流的阵地中学生受生活实际和阅读范围的限制,作文取材较窄,纯粹胡编乱造就会漏洞百出,所以学生作文选材多是围绕身边发生的事或亲身经历展开。尤其是我强调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所以从学生作文中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适当处理。这种作文批改方法不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是满足了学生对作文的期待心理,因为自己写出来的作文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了,这会大大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方法,又有了兴趣,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不是一个大难题了。我认为,学生批改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各尽其力,各长其才。批改前师生共同商定标准,让学生批改有据可依,我的方法是这样的:

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与作文评改的几方面相对应,组内有几位同学,便批改几篇作文。每位同学批改一方面。例如:作文水平差的学生批改字体和标点,作文水平好的学生批改语言、内容、创意等。根据“作文批改标准”,给作文下自己的评语。这样,每篇作文被批改达六七遍,优点与不足也就完全显露出来了。同时,批改者通过批改,提高了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再与自己的作文相比较,也明白了自己写作的优劣得失。各类学生皆得其所,写作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批改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写生。

其次,对学生批改后的作文,教师不能采取不闻不问的“放羊式”的方法,因为毕竟学生的写作能力、赏析能力、批改能力尚浅,所以,教师应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参考学生的批语,再次批改。教师的批语应尊重学生的观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不宜对学生的作文内容和批语作较大的改动,以防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作文批改中要注意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艺术,不能重总批、轻旁批,要对遣词造句、表现手法等提出意见或建议,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练习,做到批、练结合。调动学生批改作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程序化训练,以期能真正学会改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利于学生水平的发挥,实践证明,要让学生批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一“练”。初期的作文批改训练,不妨把有关提示与要求定得具体详细些,以期学生能明确训练重点,并且较顺利完成一篇文章,获得初步的成功感。二 “评”。一般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这种表达效果如何,却不像数理化学科那样有客观的标准答案,要加以评判,可选几篇典型的范文来参考对照。因此,每次批改作文后,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体会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使技巧训练更具体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慢慢掌握标准。三“改”。在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当让学生实际操作一番,所以可组织学生评改作文,由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组负责批改四篇作文,要求小组成员在读完各篇作文后,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四“赏”。佳作展示与推荐发表,在教室墙壁上开辟“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优秀的作文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也激活了其他同学的情感因素,增强了他们的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推荐到校作文报或一些期刊的中学生园地发表,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写作也由课内到课外扩展了。这样,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而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作文批改的艺术性就尤为重要。

第二篇:语文作业批改的体会

语文作业批改的体会

郭建华

批改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作业批改情况不仅反应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繁忙,特别是中高段语文作业种类多、批改任务重等因素,致使多数教师作业批改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作用。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增强教学效果,并以此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人在平时的语文作业批改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想从以下三方面作一些交流:

一、丰富作业批改方式

除了最基本的全批全改外,我还尝试了多种多样的作业批改方法,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选择,以便发挥作业的实效。

1.变换批改地点

作业批改一般都在办公室,有时可以尽量利用一些自习课、早上或午间课前十几分钟时间在教室里批改,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和学生打成一片,亲其师而信其道,还可以让学生看到教师工作的辛苦,用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进行感化。

2.注重当堂批改 因为上课时间有限,对于课堂作业可以经常选择有点难度的题目进行轮流批改,这次改班级左边的一半同学,下次改右边的一半。在批改时,对做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同学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发现问题,及时指正。也便于及时从学生作业中发现问题,反馈发现教学中不足,对于个别问题因材施教,大范围出现的错误可以当堂改正,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学生订正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3.适当自批自改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评意识,有些作业做完后,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先作出判断,认真检查,发现错误立即作上记号并及时改正。比如听写词语、组词、按课文内容填空等一些基础知识类的作业,都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批自改,然后教师再进行二度评判和点拨。而教师在二度评判时要赏罚分明,对于批改仔细、改正认真的学生作业成绩升一级,批改马虎,未能及时发现或改正错误的则作业成绩降一级,以此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认真的作业习惯。

4.尝试互批互改

互批互改可分两种:一是同桌互批,即同桌学生先将作业相互交换,相互判断对错,并要求学生在错误之处批上记号,然后还给本人,同桌相互讨论错误的原因,及时改正。二是小组互批,批改小组通常四人为宜,即前后桌组合。作业批改时,教师提出批改要求,由组长主持,先以某一人的作业做“示范作业”,大家逐题研究,集体批改。这一过程是明确正确答案,集体进行反思的过程。批完“示范作业”,然后逐个自批、互查。无论是同桌互批还是小组互批,最后教师都要全面了解学生“批”和“改”的情况。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作业的责任心。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使教师及时而全面地掌握信息。

二、丰富作业批改符号

“√”和“×”是教师批改作业中最常用的符号。还可以尝试着用一些其他的符号来提醒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如:(?、————)

三、丰富作业批改语言

评语,是语文作业批改中一种常见的批阅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将评语引入语文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及时用恰当的评语委婉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地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书写认真,但格式正确吗?”等。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做得又快又好,除了打上“☆”外,还可加上各种评语展开竞赛。如“你真棒!”“太出色了!”对于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使其学习语文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当然,写评语时,语言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小学作文批改的几点体会

小学作文批改的几点体会

联棚小学吴昌军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检验学生语文能力强弱的关键,特别是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早已占据了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教师、学生、家长都不敢大意,千方百计的想从作文上捞分,以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于是乎出现了高考中考生“背优秀习作”的怪异现象。其实,并不怪异——许多学生就是从小学一路“背”过来的。这是传统作文教学和小学作文教学的失败。但毫无疑问,作文的确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事儿。从某一种角度来说,作文已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拦路虎,或许也正是它过早的浇灭了孩子走向文学殿堂的热情。试想,小孩子哪一个不爱听故事、讲故事,以至于后来自己读故事,这是多么好的习惯哪!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语文的进一步学习,多数孩子的这种好习惯不但没有得到发扬,反而丢失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最基层的语文教师看的最清楚:作文难使他们丧失了学语文的兴趣。

为了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无数语文教师和教育专家冥思苦想,掀起了作文教改的热潮,许多先进的作文教学法应运而生,让我们看到了作文教学的希望。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要写,教师也要改,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与此同时,我们要不要培养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能力,看法就不一致了。首先,有领导不赞成: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其次,有学生家长也不同意:这个老师责任心太差,作业都不改!最后,学生也有意见:老师,您太偏心!老师,您工作不负责!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让我们普通教师不敢在作文批改上有所动作,因为我们承担不起“工作不认真”这个责任。当然,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有效方法,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批改能力。过去,老师改出了许多优秀作文,甚至改出了“大作家”,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也有许多的人没有条件进学堂,无缘得遇良师,他们靠刻苦自学、多读勤写,自思自悟、自批自改,却也能够无师自通,写出大量的好作品。由此看来,无论什么形式,只要有效就是好方法。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一线工作了这些年,我对小学作文批改方法也有了自己的几点体会,或许当初也是想减轻一下工作负担,但我从实践中,从许多优秀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专家那里得到了证实,这些体会都是有效地好方法。

教师批改——面批。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这种方法使教师疲于奔命,当然,如果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我们也甘愿,这毕竟也是我们的工作,可关键是这种方法毫无意义,学生受益甚微。教师坐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干,圈点批划;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塞入书包,了事,根本没有领会此次习作的优劣,教师的一番辛苦全付诸东流。况且,这种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就算认真的同学能细心阅读老师的评语,面对那些空乏的红色文字,不知他又能领会多少,还不说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是可以用笔写在学生作文本上的。因此,面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教师批改时,把学生叫到身边,当着学生的面边讲边改,甚至让学生执笔,对其作文进行边分

析边批改,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教师对某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到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全面进行“修剪”。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接对话,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内心想法,使批改更有针对性。而学生在这种亲切平等的对话中,能获得被关爱的满足,使他们学习起来更认真,更愿意阐述自己的思维发展变化。实践证明这种面批法,学生也是十分欢迎的,因为他们觉得受益良多,进步快。当然,这种方法存在一个工作量大的问题,特别是班级学生数较多的时候,但我们可以采用分层面批的办法来解决,每次抽取好、中、差几名学生进行批改,只要注意轮换维护学生心理平衡就行了。

教师批改——分层。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批改的总体原则是以鼓励为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针对学生的不同作文水平进行分层,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由于长期获得教师的好评和同学的赞扬,往往心生自满之情。对于这类学生必须提出更高要求,大胆指出其作文中的问题,使其清醒、冷静,使其永远处于上进之中。而对于另一类写作质量比较差的学生则相反,批改的思路应为赞誉﹢鼓励。因为这类学生写作的水平长期偏低,已失去了对作文的自信心。教师如能很好地利用批改这一重要手段,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他们的作文水平必定会有所提高。批阅这类学生的作文,我们要极力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总之,要偏爱一点。评价时,决不要吝惜誉美之词,使他们迸发出写作的热情,让他们在获得低层面上的喜悦后,获得高一层次的成功。

学生批改――自批。学生自批主要体现在两种情况下:

一、学生习作完成后,通过反复阅读,进行“言语不通、乱用标点、用词不当”等方面的批改,主要是让学生养成自我阅读批改的良好习惯,加强作文基本功训练;

二、在老师提出了明确的批改要求后,学生进行自我批改。主要是检查学生是否准确把握了本次习作的要点,或者是否掌握了老师所讲授的写作技巧。

学生批改――互批。让学生互相修改也是一种很好的批改方法。首先是纠正了大多数学生不敢将自己的作文提供给他人阅读的不良习惯,让他们能大胆的主动地把作文交给同学,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而且经过多次互批练习,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会理解得越来越深刻。要做好学生互批的工作,老师一定要精心组织,提出明确的批改要求,切不可放任自流。刚开始,可以从书写、标点、字词等方面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能力的增强,再从语言生动、文章结构、材料组织、内容中心、修辞手法等方面要求。

学生批改――小组批改。成立批改小组,几个同学围坐在一起,轮流执笔,共同讨论,逐一批改四人作文或他人作文。先一人或轮流诵读文章,疏通文句,然后按老师要求进行批改,写出评语。为了体现激励政策,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学生批改,教师应要求学生写评语时,至少为每个同学写出三条优点,指出问题用“建议”。

类似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扩展到“家长批改”,比如说,学生的假期作文,教师无法及时批阅,如果家长有能力,我们为何不能利用一

下了。

当然,我们这样做也不是没有问题。比如,起初一些学生受传统批改方法的影响,不愿意自改,甚至认为这是老师偷懒;自改时,往往有学生不听从安排,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的;一些学生态度不认真或能力不够,自改质量较差;有的学生家长也反对等等。但对于这些问题,只要我们积极想办法,认真工作,假以时日,我想都是可以慢慢解决的。

2009.12.28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体会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体会

前苏联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可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师地位,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能力训练等,很少挖掘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师生之间更是很少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课文本身就文质兼美、富含丰富的情感,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师若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优势,用情感人、以情悟文,用情促知,课堂就会变得轻松、活跃,教学定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作者通过亲身的教学经历,谈谈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教学效果的显现。

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渗透的前提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特别是情感间的交流。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认知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统治整堂课的,学生只有写和记的份,根本不可能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要完全服从于教师的领导。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造成了学生思维僵化,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做到与学生的关系为朋友式的、亲人式的。学生所喜欢的老师是“能言善辩”的,是既庄重又有幽默感的,既严肃又不失活泼的,既是师长又能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不仅能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能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用真诚和爱心感染每一名学生,肯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面带微笑,用真诚的目光与学生交流。学生从教师肯定的目光中读出了关心与爱护,更增添了一份学习的动力。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感受,对学生积极的情感与学习态度要给予热情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情感态度,促进他们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二、创设情感渗透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所创设引发情感的氛围,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关键所在,通过创设与文章内容相近的情境,能够有效地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使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调动各种积极情感,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创设情感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能够亲身体验,仔细揣摩,把作者的写作情感转变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真正地懂得了文章的内涵,从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创设情感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通过多媒体素材来渲染气氛,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从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等。总之,教师要用心去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不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真正地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

托尔斯泰曾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也体验

到这些感情。”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细心钻研、耐心品味与揣摩,挖掘作品蕴涵的思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真情实感,为学生创造出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如果学生能够被课文的言辞美和人情美所感动,他们就会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大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

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分析、研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经验本是学习知识的沃土。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当学生贮藏的生活经验被激活后,他们便能够与文章形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联系,完全融入到作品当中。这样,对于文本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其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与品味。

五、给学生自信的评价,让其快乐成长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树立起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理念,评价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在不同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评价。一个赞许的眼神、一番表扬的语言、一个真心的微笑,都会让学生充满惊喜和感激,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内外,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尽心尽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真爱的付出,学生也会“报之以桃李”——尊敬、爱戴老师,并把这份感激之情转移到学习中,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也就这样在评价中得到激励,在评价中获得了升华。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参考文献: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三路”问题必须得到重视,理清“三路”,使其畅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三路”

通畅

在教师队伍中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我个人认为就是说,只要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因人因事而宜,不必千篇一律,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过,照优选越法的观点看,从某地出发,通向罗马的捷径,也就是距离最短,最省时,耗力最少,抵达却是最早的毕竟只有一条。讲一篇课文一定要选取一条这样的捷径,以下就这个问题,结合学生的状况及本人的教学体会,试作些粗论。

在语文教学中“三路”必须通畅。我说的“三路”是指文章的文路,学生的学路和老师的教路。所谓文路就是作者的思路,即文章的线索。而字、词、句、篇则是文路的铺路石,要把这些铺路石巧妙地串联在文路上,文章才会泛出光彩。所谓学路,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的整个思路。学路对头与否,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教路则是指教师在对文路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素质,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学生思维作准备,以便能迅速有效的将学生引入文路,进而理解文章的字、词、句、篇,为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艺术匠心铺述捷径。

假想一下,如果教师始终没有把学生及时引入文路,亦或让学生的学路和文路相交;亦或让学生的学路与文路平行;亦或绕路太远才迟迟进入文路;亦或让学生的学路与文路时合时离,左右徘徊。那么,即使把文章的中心抽象得再怎么完整,或是最完整的把写作特点列举得最详尽,把词语解释得最规范,其教学效果很难说是最理想的。

可以看出,学路与文路是否能有机汇合和通畅,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但是,学路与文路能否有机的汇合又取决于教师教路的铺设。有位教师在讲《故乡的榕树》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九十年代初期,海外华人在香港举行的“我最喜爱的唐诗”评选中,李白的 《静夜思》倍受青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写的是作客他乡的诗人短梦初回的情景,寂廖的庭院,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照在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乍眼望去,在迷离恍惚的视线里,真好像是在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定睛一看,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举头望月,秋夜的太宝是如此明净!凝望月亮,最容易触动的旅思愁怀涌上心头,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亲人,诗人的头渐渐低了下去,完全沉浸在对故乡的怀念之中了。“人至天涯皆游子,相思难剪故园情。”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篇曾经轰动海外的乡愁散文,作者是一位旅居海外三十多年的华侨,在一个夏季的黄昏,作者在门前的一棵榕树下与儿子嬉戏,无意中吹出了一曲笛,竟刹那间不能自己,心儿就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的大榕树下,这篇文章见报后,喜好散文的读者爱不释手,报刊上的评论文章交口称赞,都说它如诗如画,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堪称散文创作之精品。现在我们一道来欣赏它吧!教路里有这样的安排,虽然浪费了大篇口舌来导入,但难说它是不经济的。故乡难离,古今皆同,思乡之愁,人之常情。教者在考虑导语时,着意融入了这样的思想,选择李白的 《静夜思》意在创造与课文情调相称的氛围,使学生心灵受到感染,情思上产生共鸣,学路自然被引入了文路,而且导语中引用的评语,也激发了学生迫切要读下去的愿望,这样的导语,轻易地把文章的灵魂即思乡在学生头脑中注入了,这时他们精神集中,好奇心激起的兴趣迫使他们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学目的也就不难达到了。

由以上可以得出:影响教学效果最关键因素是“三路”的畅通和巧妙连接,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做呢?

老师们碰在一起时,谈论最多是学生,但谈论更多的是埋怨学生如何顽劣,如何捣蛋,这反映出老师在正确等待学生,认识学生的问题上存在着不足,教师要从心理和现阶段状况出发,去研究学生心理,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充分理解并明确文章的文路,以便查找相关资料,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文路总是围绕并指归文章中心的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选自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中心是父母对子女两种不同的爱,即是这篇课文文路。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迟取了面对自己七、八岁时写的第一首诗,父亲和母亲的态度,以及父母之间微妙的冲突,意在让学生明 2

白,在生活中,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父母的爱。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次赛课活动中,我听到了一位参赛老师在课前与学生聊天时如是说:“希望同学们配合老师把课上好,把你们最棒的一面展示给在座的评委和老师看„„”乍听起来,这样的话是那样熟悉。曾几何时,自己在上公开课前也是这样鼓励学生;而作为听课者,也听不少教者说过类似的话。现在这样的话再次在耳边响起,心中不禁升腾起一个问号:在新课程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仍说这样的话,符合课改的理念吗?

由“配合老师把课上好”这句话,我又不禁想到了在执教公开课前某些老师所作的“充分’,的准备:老师事先在同年级的平行班中试教了几次,反复修改教案,甚至在自己的班中先预演一遍,把生字、新词先让学生们都预习好,词典查好,课文先背诵好,上课要提的问题先让学生们知道答案,完全成了一个文艺节目的彩排。到了真正上课时,老师一提问题,大部分同学都举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还专门请一些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问题,生怕一些学生的回答不正确而影响了原定的教学安排和课堂教学效果。整堂课都沿着老师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看起来非常成功。这样的课,学生的确是“配合老师把课上好”了。老师在公开课结束后也会愉悦地对学生说:“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在教学公开课上,到底是学生配合老师,还是老师配合学生?时至今日,“教是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谁都会说的理念。但其实在教师思想深处并未得到真正的认同。不少教师并不讳言:学生如果在公开课堂上亦步亦趋地跟着自己走,自己心里便觉得十分踏实;反之,学生异想天开,畅所欲言,反而心里没底。由此折射出这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未跳出传统的教学本位的藩篱。

传统的教学,完全是预设的产物: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预设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写出教案,然后在课堂上按照预设开展活动。如果是公开课,教师预设得就更周密、更精心,小至每一教学环节的导语、提问都作细致的推敲,甚至对学生的回答都作了设想。这样充分预设好的公开课,在我们听课者看来,往往有声有色、精彩纷呈、高潮迭起、顺利圆满。

用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去观照这样的公开课,我们不禁要问:一堂公开课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备课的时候就能完全了然于胸、把握在手吗?公开课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堂课。在公开课上,学生本身应该获得发展,得到 3

锻炼,个性得到张扬,而不仅仅是为了帮助教师展示其教学技艺、自身风采而配合教师教学。一堂“学生与教师配合得很好”的看似非常成功的公开课并不一定成功,因为它可能掩盖了一个巨大的缺憾:学生没有真实地学。而一堂“学生与教师配合得不好”的看似不成功的公开课却有可能恰恰让学生学得非常真实和自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果公开课上,教师帮助了一个从来不敢在公开课堂上发言的孩子树立了信心,让一个一直读课文结巴的孩子通顺地读完一段话;让孩子们历炼了学习的过程,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合理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思维真正被激活,认知得到了提升,哪怕不顺利,那也必定是一堂有价值的好课。

其次,教师要注重在文路上设置几个“问题点”,面对一篇文章,要设计出几十个问题并非难事,但有资格成为“问题点”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这些“问题点”必须是文路的指路标,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作者是谁?巴迪是怎样一个人?这样的问题就构不成文路的指路标,而“作者为什么会说他越来越体会到自己当初是多么幸运!”和“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两种声音指什么”、“交织在我耳际是指什么?”则是典型的问题点。

第二,不能太难,但一定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太简单了,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动因;太难了,超越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思维只能“静止”。

第三,“问题点”不应是孤立、单一片面的,而应具有系统性、联系性。第四,“问题点”须具有新奇感,因为新奇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诱因。明确了文路,设置了问题点,理清了学路与文路,那么教路的铺设和“三路”的畅通也就蕴然其中了。

如想在教育教学中取得好的成绩,须得狠下功夫去总结、探索,语文课教学中的“三路”畅通尚在探索之中,它是否算得上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还有待于今后的实践证明。

参考文献:

[1]《故乡的榕树》选自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2] 李白《静夜思》选自小学语文第三册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选自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下载浅谈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的一些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的一些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批改的几点看法(最终五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批改的几点看法 摘要:作业是教学的一个环节,它包括完成作业和评价作业。完成作业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评价作业则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一项融知识,能......

    作文批改中的几点尝试(合集)

    作文批改中的几点尝试 启良中学邵云霞 批改作业是教学的常规工作,它能让学生获得学习指导,弥补学习缺漏;能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所以作业的批改在教......

    语文作文批改评语范文(五篇模版)

    语文作文批改评语范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语文作文批改评语范例》的内容,具体内容:在语文的作文写作中,作文评语一般是如何写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

    语文教师作文批改常用评语集锦

    作文评语 作品的构思是巧妙的,文笔也是简洁流畅。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 想象力较丰富,极具新意。开头自我介绍,引入下文,另外,文章语言简明扼要,风......

    语文教师作文批改常用评语集锦

    作文评语 作品的构思是巧妙的,文笔也是简洁流畅。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 想象力较丰富,极具新意。开头自我介绍,引入下文,另外,文章语言简明扼要,风......

    小学语文作文批改符号

    小学作文批改符号 作文批改是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目标之一,但这一点却常被大家忽略。人们都认为,作文批改是教师的工作,小学生懂什么,先学会写,将作文写通顺。可是,我们应该注意......

    语文教师作文批改常用评语集锦

    语文教师作文批改常用评语集锦 查看此文本列表 第1页/共5页 下一页> WiseMedia 预览: 作品的构思是巧妙的,文笔也是简洁流畅。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

    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从事高中教学已经有几年了,从高一走到高三,感慨颇多,现就作文教学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探讨一下。 作文课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如何指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