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从事高中教学已经有几年了,从高一走到高三,感慨颇多,现就作文教学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探讨一下。
作文课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如何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得当的讲评,即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高中语文教师的重任。对于学生本身来说,只要作文写好了,他的语文成绩也就保证了。记得刚刚毕业时,初出茅庐,满腔激情,从网上下载很多历年高考满分作文、优秀作文、范文、例文。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文章的结构、写作的模式、开头和结尾的写法等等。把文章的模板给学生列好,然后叫他们往里面填充内容。老师讲的是满腔热情,学生也听的是津津有味,但是一轮到到让他们自已动笔写作文,还是不会写,费了很大的劲,但结果却是事倍功半。我很苦恼,这个问题一直伴随我到教高二,不能说是学生没有用心学,也不能说我没有用心去教。
过后的两年中,由于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我就还是沿用自己以前的方法,平时还下载一些高考满分作文,贴到教室后边的墙上,让学生没事的时候看看。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发现贴到教室后边的优秀例文被学生撕掉扔到了地上,更可气的是有人居然拿它垫凳子坐。我当时十分生气,就在教室里说了这个事情,也训了学生。下课之后有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你不用那么生气,我们不是不看,而是看了之后,心里很受打击,不管怎样我们不会写出那样水平的作文,那对于我们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所以我们只是随便看看,甚至都不想看。”我自己想了想,觉得这个学生说得很有道理,对他们的要求太高了,反倒激不起他们的斗志了。就像是你把一串葡萄挂在一个很高的屋子的房顶,让猴子去摘,它可能是抬头看看就走了,因为他明白不管如何努力都是吃不到的。
于是我就想换一种方式试试,不再要求他们按照优秀作文的模式去写作,而是让他们放手去写,而后我先不评他们的作文,而是让学生自已评。我把学生的作文分成等级,分成四等(当然不是按照高考的评分标准,而是按照班级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文章进行分等):一等作文是得分在50分以上,二等作文是45分到49分之间的,三等作文是40分到44分之间的,四等是40分到30分之间的。每次评作文不再是老师一个人在上面讲,而学生都坐在下面听,而是把作文得分在40分以上的学生名单及分数写到黑板上,老师单独给50分以上的学生辅导,让得分在45分到50分之间的学生看得分在50分以上学生的作文,让得分在40分到45分之间的学生看得分在45分到50分之间学生的作文,得分在40分以下的学生看得分在40分到45分之间的学生的作文。在他们看之前,我会告诉他们这些问题:第一,如果你认为有比你分数高但是没有你写得好的情况你可以提出来,在班里大家共同探讨,在学术上充分给学生自由;第二,你除了看比自己分数高的学生作文外还可以看和自己分数一样高的学生作文;第三,大家看完之后,你看谁的文章就和谁交流探讨。写出你认可的这篇文章的优点和缺点;第四,让得分高的学生在老师指导完之后一起探讨,大家互相吸取对方的优点,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学生看的同时,老师在教室里面转转辅导学生。随时解答学生在看作文的过程出现的问题。
这样做了之后,我发现因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所以积极性非常高。并且在看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得分一样的作文在构思和立意上有很大的差别,一类的立意当然只有一个,但是它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可以从正面肯定,也可以从反面进行抨击,也可二者兼顾偏重一方。比如:我在评讲他们写的高考07年全国语文二套从飞的那个材料的时候,这样确定分数:写我们要知道知恩图报的情况是50分以上,抨击当代人不知道感恩的情况也是50以上。而如果写的立意是既知道感恩但又能抨击不感恩就可以得到55分了。这样学生就可以一下子看到立意上的差别。之后我再引导学生面对材料时如何审题立意,如何理清材料的思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找出材料的切入点。
他们看完之后,我会叫学生站起来说他们看的文章得分为什么要高于自已的得分的时候,得分在45分到50分的学生往往就会说,人家开头和结尾用了修辞显得很有文采,文章结构很严谨,有过渡段、论据排列很有层次性。也有人说人家的语言很优美,人家文章标题命得很诗意,人家的论点非常突出。之后,我就开始这样总结:一篇好的文章必定要有一点给改卷老师留下了好的印象。要么你有文采,要么你结构很严谨,要么你论点很突出,论据新颖。我就问学生这些条件哪些不好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就说是文采。我就说我们应该在结构严谨上和突出论点上功夫,这样见效快。那么结构严谨呢?他们就说要有过渡段落,论据排列要有层次性,按照古今中外的顺序进行排列。那么我就要求他们在下次作文的时候把论据排列好,让文章有层次点。然后我在问他们为什么得分高的作文中心重心会显得突出?他们就会说人家总是在每一个论据结束的时候点一下中心。这时我就要求他们在每一段结束的时候也点一下中心。其实,我们老师是怎么突出课堂重点的,不是靠一遍遍的重复吗?我感觉作文也是一样的。在提高文章文采方面,我每天早上都要求他们背一些仿写句子,特别是运用到比喻、拟人、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句子,学习别人的写法,多看一些优秀文章。这样不仅能有助于提高他们作文的文采,还有助于提高他们语言应用题中仿写句子的能力。
而得分在40分到44分之间的学生往往会说他们看到作文材料丰富,条理清晰,人家文章的论点往往在开头就提出来了,皆为呼应很好。我就要求他们把这些学生的论据摘抄下来,下次他们自己写作文的时候用上。让字数不够学生背论据,下次争取把字数写够。
我感觉这样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的作文教学法很好,既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不足,又使他们又不至于因为目标离他们太远而失去动力,自暴自弃。
在每次评讲完作文后,我都会再拿出类似的材料让学生立意,找出这几个材料的异同,见多才会识广,只有多进行审题训练,学生见到材料立意时敏感度才会提高。
这样进行了几次作文课后,我发现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上课讨论的气氛也很热烈,都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时,脸上那欲掩又露的得意的表情常常让我在心里笑开了花。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方法受到肯定更让人快乐的了,当老师真好,特别是语文老师!
这同时也给了我这样的启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能只看到眼前,应该顾及到以后的教学。好多学生作文不好,原因很多,但结构是很容易就学会的,而审题立意和语言功力及材料的积累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和完成的。因此我感觉高一高二的语文作文教学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到文章的结构和技巧上,而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品质的提高和材料的积累。换句话就是说语文老师应该教学生作文有思想有内容,让学生以后有啥写,结构和技巧性的东西到高三练习几次就掌握了,而语言的运用是很难提高的。特别是现在高考考试材料作文,就要求学生有好的阅读品质,才能有较好的立意。
以上是我几年教学来一点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内容摘要
在几年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单一的老师评讲效果不好,所以我就尝试性地采用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的办法。
此文中首先谈到我最初使用的以高考满分作文为模式的套作式方法,最终失败的经历;之后谈到开始尝试让学生看比自己水平稍高一点的学生的作文,学习其长长处,找出其不足,共同提高。再找出自己的不足,提出修正意见;下一层谈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及为完成这跳起一步的提高而需要采取的不同措施;最后谈关于这样教作文的可取之点和我的感受。
第二篇:作文教学中的点点体会
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陕西省紫阳县双桥镇中心小学 李 勤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十一年了。2009年的下年,我带的三年级一班,开始接触作文。虽然从一、二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用词造句,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但是当学生把一篇篇作文递交上来时,我懵了:作文课上,别人怎么说,他也怎么说,没有自己的见解;别人怎么写,他也怎么写,缺乏自己的创意。写人一个模、写事一个过程、写景一个风景、状物一个样„„完全一个模式,一个套路。文章中口语特别多,找不到特别精彩的句、段,有的甚至是病句一大篇,文章从头到尾只有个句号。如果长此下去,学生的作文水平可想而知。从这时起,我就经常翻阅有关作文教学的书籍,平时反复思考总结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得与失。近两年来我班的作文水平在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四年级后的效果特别明显。现在,我来谈谈自己平常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我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和素材
从书中获取语言是积累的最好方式。现在好多学生不喜欢读书,替代书的是电视、光碟、电脑。为了提高学生看书的兴趣,我搜集了《喜羊羊与灰太狼》、《铠甲勇士》、《成龙历险记》等动画版书籍;《脑筋急转弯》、《谜语》、《绕口令》等益智类书籍;再慢慢引导学生看其他类书籍,学生逐渐养成了看书的习惯。看书的目的是为了积累,我要求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一些名言名句、古诗词、儿童诗歌等,并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定期检查。
平时学校、班队开展“读书交流会”,“诗歌朗诵比赛”,“美好生活、感受春天”作文比赛,“争做文明学生”黑板报,“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手抄报,“文化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活动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再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资料,谁找的谁完成制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加深了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另外,我经常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自觉学习习惯,教他们从生活中领悟,在生活中积累。引导他们在互联网上查资料,做一些小制作,学会咨询别人。在平时玩耍或外出留心观察并记录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二、我平时注重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并教给他们作文的方法
作文是写出来的。因此我坚持天天让学生写一篇日记。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在日记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从“小”入手,如写“小制作、小见闻、小秘密、小发现、小体会、小事情、小植物、小动物”等等。这样学生的作文对象就集中了,不会存在作文内容盲目,无边无际,与主题毫无关联的情况了。我班有一名学生写了一篇日记《一个梨子》,文中写到“黄澄澄的梨被同桌拿在手中,梨香吸引了我,我看着同桌张开小嘴咬了一口,那又香又甜的梨汁,流了他一嘴,我抿抿嘴,咽了咽口水,一直看着同桌把那个梨吃完。我真想吃一口,你们看到也想吃吧!”这篇日记所描写的对象很“小”并不是那种有着大起大落情节的素材,也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把小孩子看到别人吃东西时那种垂涎三尺的情景写的十分逼真。这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小素材,因为她仔细观察了,有了亲身体会,所以写的时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另外,我坚持每天把班中写的好的日记读给学生听,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拓展自己的思维,这样写出来的日记内容就不再是千篇一律了。所以,我现在每天早晨期待的就是看学生的日记。
三、我注重作文的修改与点评
作文的修改与点评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作文修改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学生自己先修改、小组讨论修改、我再批改、最后点评的方法。
在学生自己进行修改作文前我先进行指导,交给学生方法。首先对照题目,看自己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其次,让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结构、详略的处理、中心材料是否真实有价值。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的准确与否。学生就按照方法自己先修改。
学生自己修改后,我特别注重小组评改,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表看法和见解,展开讨论。别人在评价时,让写作者发现自己的不足,受到启发,然后再多角度的去思考对作文做进一步的修改。同时相互借鉴,吸取别人的优点。小组评议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改作文的习惯,又让学生在改作文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辨别能力。
在我批改的基础上特别注重点评。我班一名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我班的“色狼”》,内容是这样的:“我班有一位“色狼”叫罗志友,今天临上课前,罗志友趁金绪伟没注意啵的一下亲在他脸上,唾沫也留在了金绪伟的脸上,金绪伟火了,一脚踹在了罗志友的身上,罗志友没还手”。当我看到这篇作文时我的第一感觉是真实,但又有一些担心,担心的是这些词语会不会与他们的思想意识有关?一些亲昵的动作会不会给四年级的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怎样才能做到既点评了作文又能对全班同学进行思想教育?这时,我把这篇作文拿到班内读了,学生的反应是好笑。然后针对这篇作文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个学生说:“老师她这篇作文很真实。”一个学生说:“她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强。”因为这篇作文搞笑所以好多同学并没有去发现作文的不足,我说:“同学们,刚才你们说了这篇作文的很多优点,老师也认为很好,可是有没有同学认为有不好的地方呢?”一个同学说:“他没有把金绪伟受到同学取笑后的心情写出来。”另一个同学反驳道:“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写罗志友。”说完后教室里鸦雀无声了,我又启发道:“有没有同学发现这篇作文有用词不当之处,这时一个同学举手说:“我认为‘色狼 ’这个词用词不当,因为‘色狼’一般指的是行为很坏的人,罗志友和金绪伟只是逗着好玩,我认为用‘恶作剧’‘调皮鬼 ’更恰当,这样更能突出罗志友活泼、调皮、好动的性格。”学生在我的启发下说的非常好,这也是我要点评这篇作文的重点,但让学生自己说出来,更有利于接受。最后在全班同学的一致同意下,把这篇作文改为《爱搞恶作剧的男孩》,内容也进行了修改,这篇作文就显得更加生动、有趣、文明健康了。我还顺势对学生进行了文明行为、文明语言、安全方面的教育,教会他们如何礼貌待人。
我深知自己以后面临的作文教学之路会更艰难,但我坚信只要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积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走下去,学生会喜欢作文,会把作文写好的。
第三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乾县城关镇赵后庙完小 刘婉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1、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小学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运用"迁移"培养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的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和他们用的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律文教授在比较中外学生差异时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美籍华人反映:美国的大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常有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却四平入稳,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
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什么是求异思维?吉尔福特对求异思维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来源中产生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纪,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定势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如《为"王婆"辩屈》(源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开卷本必有益人》、《卫生所不卫生》等。
三、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
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四、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步行街呼唤文明》、《"三国"卡热潮》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因地制宜的运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作文创新能力(1)引导求异、求新思维。学生作文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读精课文,分析、探讨作者的学作技巧,获得与他人和前人不同的独特的见解,形成求异思维品质。学生作文中只要有一点求异思维的思路、语言,教师应该给予分析指点、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要特别重视学生作文中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独树一帜的见解,这是学生形成主见意识的幼芽,教师应该加以保护和培植。
(2)设立自主自能作文。进行作文的自我训练是学生自我建设、独立奋斗、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感知、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智力品质得到发展,首创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自主作文,通常可以用日记(周记)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自主的选题、选材,取各自想写、好写、乐写的内容,各展所长,发挥各自优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极具特色,而且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3)拓展观察思考空间。生活是作文之源,要想作文创新,文章本体的材料必须向生活提取。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而,指导学生作文创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幅射、导向、延伸功能,把
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主见思路。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松和谐的评述氛围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的是有个性、有特长、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应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教育必须从单一的选择性教育变为发展性教育、从求平(全都考100分)转向承认差异,加强基础、发展个性、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能够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各尽其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根据对我县部分小学现状的调查,现在每学期表彰鼓励面窄、量小,学校班级对鼓励表扬控制很严,“三好学生”的比例只在15%左右,且大多集中在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身上,班级中约10%的学生几乎年年有份,而绝大多数的学生与表彰奖励无缘,这种奖励制度对激励后进生、挖掘其潜力作用不大。学校、教师平时对学生只抓学习,抓学习也只重视求同、补差,教学方法落后,没有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到重要地位。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多给学生创造施展各种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通过学生个性发展来重新建构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从成功走向辉煌。如何做到发展学生个性?我们可以做以下一些尝试:建立县、乡、校、班评价“学生个性特长”项目体系,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提供展示平台,活动项目体系化,评价组织网络化、评价标准科学化、个性化、公开化,评定奖励定期化。整个评价体系分为四级:县级、乡镇级、校级、班级。班级项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自己申报项目,班主任老师审核,只要合情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都可以立项。校级项目根据各年级立项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校级项目。各校的立项、汇总到乡(镇),中心校根据本乡镇民情、校情,选取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为镇级特长项目。县级项目则根据县情选定一些特长项目。学生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特长项目,在不同层次发挥自己的特长,有了更多的成功机会,这样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张扬个性,发现、发展特长,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长期的实践,能得到以下五点体会: 1.特长得到发现(包括自己显现),经过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各方面培养,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由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培养,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进而使学生对文化学习有新的认识,学习的自觉性得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得到大幅度提高。3.全体学生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都有了自己的特长爱好,学校的学风、校风得到进一步优化,这种影响力是无形而巨大的。4.学校、教师通过对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视、培养,学生能从悲观情绪中摆脱出来,在每次成功的喜悦中,使他们对于生活充满自信,还能逐步纠正部分学生心理偏差。5.通过这项活动能进一步沟通师生的心理,情感关系,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正确处理好几
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与学好功课的关系。作为小学生学好功课是前提,是个性特长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个性特长的良好发展,会促进个性心理品质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各门功课。二者辩证统一,并非完全对立。第二,处理好学生自主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关系。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学校正确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选择科学的特长项目,并教育学生要持之以恒,鼓励学生不怕艰难险阻,去克服困难,争取胜利。在活动中学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并传授一定的防护知识和技能。第三,正确处理好学校教师中人才短缺与社会人才引进的关系。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中具有各类特长的人才非常少,限于多方条件自己培养难以做到。因此要想方设同时加强对本校人才培养,以解决特长师资问题。
第四篇: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要 兴趣是写作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就有了写作的热情,学生的作文才会有创新、有活力。因此,“调动兴趣和热情”就不失为一种适应学生写作心理,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好办法。
关键词 中学语文 作文教学 心得体会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长期以来,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和学生们。在数年的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大胆尝试,获得了一些体会。
一、让学生作文走进生活,捕捉真情灵感
写作需要灵感,灵感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品味生活,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再对素材进行精巧构思,然后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一篇佳作。笔者认为,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可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起到心理上的激发和诱导作用。例如,指导学生写游记,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去游览本地的名胜古迹。在游览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好游踪路线,记好具有特色的景物建筑及碑石等;在游览过程中,教师可介绍与山水景物有关的故事传说、人物事件,引起学生联想、想象;在游览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些古人游览此地的奇闻异事及相关的佳词妙作,以拨动学生的感情之弦,从而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如:去年秋末一场风雪不期而至,因住校生中许多学生没带足够的御寒衣服,教学楼前陆续来了许多家长给学生送衣服。笔者在办公室看到此情景,想起自己当年上学时的情形,不禁潸然泪下。我随即将学生带出教室,让他们用心去看,然后写一篇作文。学生在作文中真情流淌,感动了我。可见,一个眼神、一颗老树、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瞬间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从而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继而使真情在学生的笔尖流淌。
二、作文训练,也需调动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写作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就有了写作的热情,学生的作文才会有创新、有活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其自我意识和自主心理都日益增强,不希望再像过去那样过多地依赖和听命于老师,尤其对不切自己生活实际和感情体验的命题作文更感厌烦。因此,“调动兴趣和热情”就不失为一种适应学生写作心理,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好办法。
在作文命题上,应变统一命题为师生共同命题。或教师命“范围”,学生命“题目”;或学生讨论命题,教师从中筛选;或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由命讲,既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又可以写随笔、诗歌、小小说;就表达方式来说,既写书面作文,也练口头作文;就篇章结构来讲,既写完整的作文,又写片段作文。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倡导“走出去,请进来”。首先,参观游览,做社会调查。其次,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谈创作体会。再次,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或作文比赛以激发兴趣。这样不仅给了学生作文的乐趣及自由选择的余地,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最大潜能。还有,给予学生写作的主动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让学生自由展示一方真实的天地。例如,笔者每次在作文训练时都安排最少五个主题供学生滚动选择交流,这样学生的信息交流量就大,多角度探讨问题的机会随之增多,创造性的构思就比较活跃,学生的成就感逐渐增强,写作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
三、作文教学,何不从加强阅读、广取博览做起
笔者认为,要想文章写得好,首先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其次就是广取博览。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阐明的正是这个道理。因为在广泛的阅读中,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领略到不同观点、不同情思、不同意境、不同美感的作品,并且通过比较、鉴别、取舍、中和,从而体味出写作的真谛,掌握写作的规律。这较之教师在写作课上喋喋不休地讲写作之方法、写作之要领、写作之秘诀岂不是要好得多?
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多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多看报刊杂志,并学会做读书笔记(摘抄好的词语、句子、段落),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例如,笔者在高一就让学生读内容精悍的千字文和《读者》、《意林》等刊物,并把《读者》、《意林》中的美文摘抄下来。另外,始终坚持个性化阅读和推荐阅读相结合的阅读训练,每次读书课还可以留一些时间交流,以此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不管课内阅读还是课外积累,都要让学生做主人,逐渐养成自觉思考、摘抄、分析、写读书笔记等习惯,使学生达到锻炼、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然后再辅之以精讲点拨,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较快的提高。
四、作文评改也要细雕,从而唤醒学生的作品意识
按照传统习惯,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总要精批细改,即使教师将学生作文改的密密麻麻一片红,甚至改得面目全非,也会认为是工作认真负责而受到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称赞。然而这种做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由于批改作文时间长,信息反馈不及时,作文讲评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叶圣陶曾说:“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的关键:一是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二是唤醒学生的作品意识。
1.发挥教师的师范作用。教师在引导和指点时,让学生明白修改的意义和方法。笔者的做法是:首先当面修改给学生看,并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这样,学生就知道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如此反复修改三四次,直到学生的文章大为改观为止。其次,教师修改后,让学生比较文章修改前后有何不同,从中学习修改方法。
2.唤醒学生的作品意识。笔者的做法是,唤醒学生的作家意识和作品意识,使他们将自己的文章视为心血之作,而非潦草应付的作业,从而进行精心修改。同时,充分发挥博客的开放性,将教师变成读者,也使学生交流变得方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评论并分享别人的写作经验。如此坚持下去,学生的自改能力和修改能力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
五、给学生创设展示发表的平台,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一个人取得多大成就不是取决于他拥有多少潜能,而是发挥了多少潜能。笔者所做的是,给学生提供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评互改、沟通见解、分享感受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展示发表作品的欲望和热情。例如,让学生在假期将自己整个学期的佳作制成集子在班级展示。当发现有好作品时,及时指导修改,并推荐给有关刊物;若有作品发表,笔者就抓住时机对作者大力表扬,并在班级朗读这些作品,还请作者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与全班分享,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六、结束语
总之,笔者认为教师要解放自我,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作文教学方法,以打破作文教学被动沉闷的局面。同时,调动教师作文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以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已迫在眉睫。
第五篇: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四营学校朱桂兰
小学生往往怕作文,把作文看成是苦事,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作文水平,我十分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使学生作文写得好,关键的一条是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激发求知欲与创造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把“老师要我学,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学,我要写。”可见,兴趣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它可以转化为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我有几点体会:
1.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鼓励,实际上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哪怕是学习差一点的学生,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老师鼓励学生就等于在拨动学生创造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
2.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能力的特点设计并开展活动,让活动充满情趣,诱发学生内在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形成固化的思维结晶,形成个性化习作。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举行完一次体育运动会,或放长假期,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经历的过程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会使学生的语言不断得到积累。
4.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写好作文,我除了运用大小作文结合练习以外,又设计了一项“写作训练”,让学生每天写一段话,长期坚持,颇有效果。同学们对此项作业很感兴趣,每天写一段,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这项练习文字篇幅不长,但一定要写成中心明确的段话。教师批阅后进行讲评,很有成效,在这一辅导练习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扩散
思维能力训练与培养。“口语交际”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将“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效果也是很好的。
5.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出了题目后学生能否写好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指导。在写作的指导中,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在于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在于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此,教师可以先来一番“口头作文”表演,学生受到了教育“口头作文”的感染,兴之所至也就跃跃欲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就完成了一次作文。在教师有声有色的“口头作文”中,自然有关于“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部分,只不过没有专门指出来罢了,一旦“口头作文”结束,只要稍加提示或说明,学生对这些写作方法就会心领神会了,这样做,比孤立地抽象地讲写作方法,效果自然好得多。6.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