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03:5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第一篇: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小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师生互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还不够完善,还存在许多误区。这些都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体现。我们就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寻找合作学习中师生间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新模式,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必须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会冒出绚丽的火花,而他们的思维也会给别人以启迪。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

3.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本课题重点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面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4、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备课组活动中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小组讨论实效性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合作学习主题的确定,主题明确,才能有效开展合作活动,主题不明确或者缺少主题,或者主题不适合开展工作合作学习,合作时就会导致空话连天。这一点在研究必须作为一个重点来处理,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

2、合作氛围的创设,这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让不同班级,不同情况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主题中来,没有相应措施是断然不行的,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相应形式创设合作的情境,调动学生热情参与。

3、采取科学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这是促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保证,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尝试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使本年级的语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把握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准确把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理念,为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打好理论基础。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调查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如对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组织现状等方面展开调查)。

4、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教师论文,形成成果。

四、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2012年8月是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认真学习了学校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2、根据学校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制定了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3、根据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了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4、御用问卷法,了解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2012年9月-2013年6月是课题实施和正式实施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如何科学分组,相对稳定地对合作小组进行分组。在座位编排上根据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异,将学生分成8----12个学习小组。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每小组四4----6人,有组长一人,负责小组讨论、学习,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以好带差,取长补短。

2、课题组成员在组内针对单元专题观察和发现,每个人发表自己对上这节课的看法。讨论出可行的办法,使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体现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合作精神。比如:简单一些的内容、问题同桌之间交流,较难一些的内容、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难或有争议的内容,全班进行讨论,找到满意的答案。

3、参加教研组组织的课题训练活动和信校长的校本教研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合作学习方面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对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4、开展活动,创新合作内容: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中提高合作能力

5、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进行反思,提出整改意见,找出“小组怎样合作才最有效”的方法。提出语文学科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6、对一学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检测从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兴趣;②学习行为;③学习水平;④合作精神;⑤表达能力。测检方法:①课堂观察;②对学生行为采取小组集体评价的方法;③对学习水平检测采用测验法;④采用与学生谈话,口语测试等自由方法。

五、小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组建了合理有效的合作小组。

1.小组的组建。教师根据班级中学生学习的能力、兴趣、性别、学习水平差异等几个因素,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选取一个成绩优秀、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安排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等。

2.切中重点,有序动作。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合作伊始,就应围绕“示疑内容”抓住重点。交流的内容要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主题要明确、清楚,要有思考价值。凡是自主探索已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合作交流。要根据题目内容调控好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发表见解时,可以补充、更正、辩论;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3.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好胜是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了解竞争与合作的相融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正确实施合作学习的问题策略。

1、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教学目标,特别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2、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

3、问题设计要合理。苍白、直露、难度过高的问题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要评价教学效果,更注重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小组行为,更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评价。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让小组合作教学走向成功。

(三)、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是:激趣→质疑→自学→合作→交流。

1、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第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学生以自尊,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发言。即使错了,也不会刺伤其自尊心,而是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三、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2、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研究中我们发现,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质疑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学什么”的问题。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综述

小课题结题报告

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小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师生互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还不够完善,还存在许多误区。这些都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体现。我们就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寻找合作学习中师生间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新模式,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必须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会冒出绚丽的火花,而他们的思维也会给别人以启迪。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

3.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本课题重点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面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4、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备课组活动中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小组讨论实效性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合作学习主题的确定,主题明确,才能有效开展合作活动,主题不明确或者缺少主题,或者主题不适合开展工作合作学习,合作时就会导致空话连天。这一点在研究必须作为一个重点来处理,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

2、合作氛围的创设,这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让不同班级,不同情况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主题中来,没有相应措施是断然不行的,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相应形式创设合作的情境,调动学生热情参与。

3、采取科学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这是促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保证,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尝试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使本年级的语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把握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准确把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理念,为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打好理论基础。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调查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如对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组织现状等方面展开调查)。

4、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教师论文,形成成果。

四、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2012年8月是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认真学习了学校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2、根据学校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制定了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3、根据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了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4、御用问卷法,了解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2012年9月-2013年6月是课题实施和正式实施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如何科学分组,相对稳定地对合作小组进行分组。在座位编排上根据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异,将学生分成8----12个学习小组。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每小组四4----6人,有组长一人,负责小组讨论、学习,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以好带差,取长补短。

2、课题组成员在组内针对单元专题观察和发现,每个人发表自己对上这节课的看法。讨论出可行的办法,使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体现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合作精神。比如:简单一些的内容、问题同桌之间交流,较难一些的内容、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难或有争议的内容,全班进行讨论,找到满意的答案。

3、参加教研组组织的课题训练活动和信校长的校本教研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合作学习方面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对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4、开展活动,创新合作内容: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中提高合作能力

5、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进行反思,提出整改意见,找出“小组怎样合作才最有效”的方法。提出语文学科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6、对一学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检测从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兴趣;②学习行为;③学习水平;④合作精神;⑤表达能力。测检方法:①课堂观察;②对学生行为采取小组集体评价的方法;③对学习水平检测采用测验法;④采用与学生谈话,口语测试等自由方法。

五、小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组建了合理有效的合作小组。

1.小组的组建。教师根据班级中学生学习的能力、兴趣、性别、学习水平差异等几个因素,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选取一个成绩优秀、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安排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等。

2.切中重点,有序动作。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合作伊始,就应围绕“示疑内容”抓住重点。交流的内容要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主题要明确、清楚,要有思考价值。凡是自主探索已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合作交流。要根据题目内容调控好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发表见解时,可以补充、更正、辩论;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3.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好胜是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了解竞争与合作的相融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正确实施合作学习的问题策略。

1、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教学目标,特别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2、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

3、问题设计要合理。苍白、直露、难度过高的问题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要评价教学效果,更注重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小组行为,更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评价。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让小组合作教学走向成功。

(三)、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是:激趣→质疑→自学→合作→交流。

1、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第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学生以自尊,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发言。即使错了,也不会刺伤其自尊心,而是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三、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2、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研究中我们发现,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质疑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学什么”的问题。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学生的质疑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A、.尊重学生的情感——乐问的前提。

小学生天真、单纯、幼稚、自尊心强,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总担心自己问得太简单或是问错了被同学、老师取笑。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地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B、.激发学生的兴趣——乐问的动力。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争强好胜,我们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前后桌四人为一组,优、困生搭配,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每周评出最佳质疑能手并给予表扬。为了能在小组中当个最佳质疑能手,他们就得读熟、读透课文。为了能提出疑问,他们必须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才能发现问题,提问题,并期待着解决问题。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学生也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

C.创设质疑的情境——乐问的关键。

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造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能使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3、自主阅读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掌握读书的规律,从而形成“自能读书”的能力,这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的训练,实际上是一种理解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的综合训练,学生具备了“自能读书”的能力,便能独立阅读有关书籍,以较快的速度较准确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1)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智活动,学生只有经过自已的内化吸收,才能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白,读书不能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应该边读边思。例如,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利用词典尽可能扫除文字障碍,划出自己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仍然弄不懂的词语和句了。接着把课文的字读正确,句了读通畅,带着课后的问题,边读边思,运用已有的知识试着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并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包括课后思考题,我所布置的预习作业必读课文五遍,并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课文大意。

(2)、探索读文,深入理解。再读课文时,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回答。可设计这样的问题: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你从课中知道了什么或了解到什么,懂得了什么?这一问题答案不是唯一,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回答。

(3)、检查读文,解决问题。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方面巩固获得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读来发现文章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我又提出了这次读课文的要求,看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哪些疑问的也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应该承认学生阅读能力是有差异的,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交流,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学生自读自悟,找出问题后,就将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提出自己疑难问题,相互合作,尝试解答,组长应归纳出本组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由组长代表本组向全班同学质疑,教师可按字、词、句、篇几个方面向学生答得问题进行梳理,整理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解答。(4)、回味诵读,感悟积累。有些文章,文质兼美。有些段落,句子,没有必要作过多过碎的分析,那会破坏文章的整体美,应该让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设计这样的问题,找出自已认为写得特别优美的段落,句子,先自己有感情地练读几遍,然后读给大家听。从读中领悟感情,从读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读中受到教育。

以上读书的步骤符合“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阅读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较科学读书的方法。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上述步骤进行自读训练,就能渐渐掌握读书方法,形成“自能读书”的能力。

4、以合作为手段,积极尝试小组学习途径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合作”二字,而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要使小组学习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以下做法:

(1)、改变以前四人学习的方式,可自找学习合作伙伴,组成6~8人一组。(2)、培养好小组长,提高小组学习效率。(3)、每节课安排10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学习。(4)、安排好小组学习的基本程序。小课题研究人员名单

负责人:章静

成员:王玉萍、张庆玲、李艳玲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方案文档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师生互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还不够完善,还存在许多误区。这些都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体现。我们就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寻找合作学习中师生间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新模式,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必须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会冒出绚丽的火花,而他们的思维也会给别人以启迪。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

3.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本课题重点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面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4、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备课组活动中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小组讨论实效性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合作学习主题的确定,主题明确,才能有效开展合作活动,主题不明确

或者缺少主题,或者主题不适合开展工作合作学习,合作时就会导致空话连天。这一点在研究必须作为一个重点来处理,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

2、合作氛围的创设,这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让不同班级,不同情况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主题中来,没有相应措施是断然不行的,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相应形式创设合作的情境,调动学生热情参与。

3、采取科学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这是促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保证,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尝试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研究方法、原则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使本年级的语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把握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准确把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理念,为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打好理论基础。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调查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如对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组织现状等方面展开调查)。

4、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教师论文,形成成果。

(二)、研究原则

1、开放性原则

学生合作学习,不能限于语文课的小课堂,还必须课外实践,总结方法。语文教学必然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采用开放的、灵活的方式方法,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用结合。”

2、主体性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空间。

3、前瞻性原则

语文教学不可能把未来所需要的一切知识、技能都教给学生,只有教给学生终生学习所需的知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广泛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

4、活动性原则

陶行知说,学生的意义即“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生活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学生的人生活动,在人生活动中体悟生活,学与做合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离开了活动性就没有生活化。

5、创新性原则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前进,学生也无时无刻不在发展,有发展就有创新,有创新才能不断前进,与时俱进。本课题的研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充分挖掘、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4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5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周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织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6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极为重视,业务校长亲自抓,不仅组织全体课题成员进行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和相关理论学习,还有专款专项作为研究经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插上有力的双翼。这些都为我年级完成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工作,每周的教学教研氛围浓厚,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课题研究骨干。我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勤学、苦干、肯干,更能巧干,在各级观摩课及论文评选中获奖,这都为本次课题研究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3、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拥有多媒体的教室。我们能很好地开展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观摩活动,这些都为我校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4、课题审请人章静,小学一级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一线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育思想先进,有开拓进取意识,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带动着全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所撰写的论文《让阅读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等几篇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所参与的县级立项课题《低年级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有效方法的研究》在2012年结题。

《语文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四年级组 2012.9.10

第四篇: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

性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显著特征,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课堂和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正好顺应了这一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方式更多样,形式更丰富,学生的活动性、参与性越来越强,这样,就带来了学生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之间的转轨与转化。传统的课堂只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将学习定位于学生个体对知识的领悟与记忆,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交流。而新课程则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与合作能力,组织并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有效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它不仅强调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更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意发展,追求学生完整人格的形式,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氛围、创造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环境、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形成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在国外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实践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教师没有对合作学习作深刻的探讨、研究,所以合作学习常常只是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如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流于形式,合作中学优生是小组的代言人处于权威的角色,学困生没有参与的欲望,他们处在旁观者的位置,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倾听、不分享等;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课堂上教师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新课程的潮流,在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时,让进行小组讨论,造成学生无话说;有的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混乱局面,讨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研究内容

1.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2.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三、研究目标

1.分析我校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

2.探索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3.深入研究合作学习,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4.培养学生参与、互助、合作、竞争、交往等意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探索学习的全过程。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合作学习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法:运用观察、访问、交谈等方式,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经验总结法:依据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出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

五、研究措施

1.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分组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在分组时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小组的规模、分组的原则、小组成员的角色搭配、任务分工以及教学环境的改变等。分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尽量考虑小组成员的多样性:性别、性格特征、学业成绩、能力特长、学习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规模以4——5人为宜;在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应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总结员和汇报人等,一定时间后,角色进行互换。

2.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1)安全的心理环境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用各种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把学生当作朋友,让学生敢说。(2)充裕的时空环境

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的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说、会说。(3)热情的帮助环境

在合作中,免不了因组长组织能力偏低、组内成员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展开合作、展开讨论,教师要及时地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这个小组的学习中。(4)真情的激励环境

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从而产生合作的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小组中由一人先汇报自己的见解,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在组内讨论,组长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3)学会表达

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合作交流离不开表达,合作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小组长要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更换小组长。(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不失时机地对每位学生和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4.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在该用的时候运用,在适宜的时候运用才会收到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1)动手操作、探究问题的时候

在教材中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来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组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2)突破重点难点的时候

在教学重点问题或难点问题时,教师一遍一遍地讲,反反复复地强调,学生总是会记不牢。如果通过组织讨论,再加上老师点拨,学生的思路就会茅塞顿开,比如,学习某些数学公式,定义的时候。(3)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

单个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经历不够丰富,思维的开阔性也有限,学习中如果让学生相互启发,问题的解决或许会变得相对容易,尤其是解决一些与实践联系紧密的问题,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会很有效。(4)学生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所以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往往不同,在遇到某些问题时难免产生分歧。如果教师硬生生地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学生有可能仍然一头“雾水”,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时候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补充修正,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八、研究过程

1、研究时间:2014年9月-----2015年7月

2、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实施时间为:(2014年9月-----2014年11月)学习理论书籍,搜集相关资料,制定合理的实验实施方案,完成课题课题开题报告。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3月)组织问卷调查,分析我校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做好前测工作。

(3)第三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通过观察记录、实验笔记、组织研讨等形式,收集客观、现实的研究资料,并依据实际情况和资料分析,调整实验思路,使实验得以扎实有效地开展。实施第二次调查,分析数据,形成研究结论。

(4)第四阶段实施时间为:(2015年7月)课题成果鉴定、交流。

七、条件保障

1、关于本课题,在这之前许多的报刊杂志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阐述,这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2、本人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市县获奖,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同时本人还担任过县级、市级、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3、我校正开展小班化课题的研究,也为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的许多便利条件。

八、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3.刘效萍、张承英《合作学习的取向》杭州〔J〕《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7-8月 4.李碧锋《浅谈小组合作学习》〔J〕《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1-2月 5.赵艺平《走出合作学习误区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1-2月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其参与团队的合作程度,只有与团队成员充分的合作,才能实现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和交流应用。而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与方法,除了集体合作学习以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然而,由于受到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我们一年多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展示交流环节所应起到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存在着效率较低、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力度不够等问题,亟待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改进。另外,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成果较少,还没有专门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详细的探讨,只是在一些学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中零零散散的提到这一问题,这就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了更大的价值。

课题界定:在课堂教学,几乎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成为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

1、调查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的调查研究。

运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

2、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的分析研究。

对调查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通过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教师访谈、课后交流反思等方法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成因。

3、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

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实施有效的组织;学生应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技能,树立自信心,大胆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预设成果:通解决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的相应的完善建议,形成最终的研究论文。成果形式:包括主件和附件

主件:课题研究报告

附件:

(1)、“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实验经验汇编;

(2)、“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优质课例汇编;

(3)、“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

(4)、“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实验报告;

二、研究情况

1、调查情况,学习相关理论,转变师生观念。

在宣传动员阶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论坛讨论等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需求,喜欢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特点。结果我们发现,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75%左右的学生在合作中愿意承担部分任务,也有8%的学生仍愿意处于听众的地位。学生提出每周开展3次左右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佳。有了这些数据,就更加坚定我们把这个科研课题搞下去的决心。接下来我们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差异教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了,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个比较客观和理性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我建议老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渗透和传授小组合作的理念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准备阶段,我们重在思想意识的准备。经多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在2013年3—5月中,预定的几个参与实验的班级的学生和主要任课教师都已经在心理上,思想上等各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充分的准备,并对此报以极大的热情和期待。与此同时,我们把兄弟学校班级作为平行对比实验班级,分别顾启云、吴云飞、龚卫芹负责。

2、对比试验,开展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从2013年9月初,我们正式启动了这个科研课题的对比试验部分。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其中包括:分组的人数差异研究(3人组,5人组,7人组,10人组进行对比);分组的成分差异研究(成绩上中下均衡分组、感情友谊分组、特长搭配分组进行对比);分组与授课类型的关系研究(理论型新授课各组状态、知识型新授课各组状态、习题课各组状态、复习课各组状态、阶段小测试各组状态的对比)以及分组的动力与持久性研究等等。到目前为止,以上这些研究内容仍在进行当中,个别项目已经接近尾声。

3、收集反馈信息,归纳总结,及时调整。

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实验的全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每学期进行一次调查问卷,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话了解各种反馈信息。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到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的进行调整,比如:在第一学期,应学生要求把3个班级的10人编组改为4人编组,实践证明分组人数越多,越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从学生的反馈意见上来看,不是什么课都适合分组合作的,所以我们决定一些有难度,特别抽象的理论性新授课程不再进行小组合作形式的实验。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

三、取得的阶段成果

主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附件:

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总: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 周祖连 县一等奖

浅谈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实施 许丽霞 县二等奖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蒋春晓 县二等奖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 韩海涛 县三等奖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龚卫芹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 吴云飞 县三等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乔 春 县三等奖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杜海芹 县三等奖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 冯春红 县三等奖浅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小的实效性 化爱平县三等奖

四、疑难困惑

(1)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很短,正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很明显,合作并没有结束,学生仍然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这样的合作不但不能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相反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刚刚体会到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感便被时间熄灭了。要跳出教案的框框,切记不要担心这节课教学任务完不成,影响进度教学计划而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的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

(2)小组合作学习泛滥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时连很简单的问题也要通过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好像一有问题都要必须让学生合作探讨才能完成一样。我们要弄明白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把握好合作的契机和合作的内容,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是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验、完成。不要让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新负担,不要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障碍。

(3)小组合作学习自由化

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乱说,教师缺乏必要的计划不能很好的组织学生,控制学生的讨论局面。这样的讨论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自由化”的现象。教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的东瞧西看,或忙于在各小组之间巡视、赶场,但很难看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悬浮于表,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崛起的新生事物,在合作学习环境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合作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的任务,目标,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合作中不仅要参与合作与学生共同探讨,对于合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及时发现和及时补漏。有的放矢。在合作之后学生汇报时老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避免虎头蛇尾的现象。

由于我们这个课题组正处于试验阶段,所以实施起来肯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坚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一定是有出路的、一定会有成绩的。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我们不要对这种方法产生怀疑,而要想到或许是在某些方面没有做到位,做得不够精细而造成的,重点是怎么来解决问题呢?我们每个月召开一次例会,集大家的智慧肯定能想到解决办法。通过边实验边摸索,在经历一个阶段后回过头来看看,大家肯定都会有一套适合自己年级、自己学科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了。

五、后段设想

2013年下半年,上观摩课、推广经验,宣布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针对问题规划与调整课题研究内容与方向。不断总结研究成果与经验。

2014年上半年,课题组成员研究成果结集,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举行专题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举行课题成果展示,鉴定结题。

主要措施:

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责任心及专题理论的学习;

不断构建课堂内外实践研究与网络化研究的平台;

争取经费支持,外出培训与学习;

加强对实验班学生的深入研究与调查,有效调控研究方向;

邀请专家领导来课题组指导工作。

下载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