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 机遇, 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 业技能培训, 都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是,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 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 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 业需求存在错位。究其本质原因, 除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之 外,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努力阶段, 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 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 即教学效益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本课题主 要以中职学校选修课为切入点, 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 探索提高中职学校选修课 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 这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 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越来越理 性化, 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原因, 使得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岗位变化 需求, 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因此, 中职学校应当加快 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以符合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岗位技术 的变化,避免人才培养质量的‘偏移’和教学实效的‘失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开展,需要中职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 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 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不容乐观, 而且参差不齐。为了有效 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 从总体上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 必须积极推 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 许多中职学校的 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绝大部分 学校采用的还是“演示性”的方式,追求的还是普通教育的教育手法和模式,这 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 阻碍了教学的效果体现和职业教育的健 康发展。
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 由于内容选择上的缺陷, 使得教学内容的职业
教育特征也不明显, 职业性和实践性不强, 教学内容还基本沿用了学科体系下的 教学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践知识的学习, 更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和 毕业后就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同时, 由于缺乏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 理论性较 强, 使得学生的实习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出现困难。本课题的研究对于转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并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于师资培训和队 伍建设。但实际上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技能水平不强的缺陷, 对师资实 施培训的效果也不尽理想, 例如教师的职称愈来愈高移, 而技能水平却没有明显 提升。同时,一些具有相当丰富实践经验的、具有“双师型”特质的教师由于忙 于自己搞项目, 但未能将项目实施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结果承接任务过 多而自己分身无术,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因此, 教学实 效性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本质体现,是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心, 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核心环节。教学的内涵众说纷 云, 至今理论界对教学一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有的人将教学看成一个联合 词, 它是指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 有的人则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 相当于 教师的“教”。在分析的多种语义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其中一种定义作为 引义, 即,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 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 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形成一定 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著名的教育哲学 家杜威说过“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 [1]教和学就象卖和买一样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虽然教主要是一种外化过程, 学主要是一种内化过程, 但两者互相 依赖、互为基础、互为方向。随着教学观念的逐步更新, 教与学出现融合性趋势, 教如同学,学如同教,两者相融为一个整体。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教学的特征和实效性研究, 特别是职业教育界,近年来针 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对教育 教学、课堂教学及教学有效性、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可见的文 献资
料有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校本研究方案”、“教学常规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提高韵律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网络资源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有效性 研究”等。从职业教育领域来看,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 势, 对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是日益丰富, 其中不乏很多关于职业教 育教学的研究,例如, “职业教育现代教学特点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取 向”、“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产生、发展与现状研究”、“我国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推 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专项研究”等。但不可 否认,对职教教学的研究更多的是涉及教学改革、教学特点等中观层面的研究, 散见一些关于教学有效性或实效性的微观层面的研究。
在国外,对教育教学、课堂教学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例如,国 外从 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 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1996年欧盟委员会发表了《教与学:迈向 学习化社会》 , 指出为适应信息化社会、贸易国际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 要转变观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加强企校结合,发展各种形式的欧洲学 徒制培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对于我国的教学研究而言, 国外的教学及其有效性研究、教学策略研究更 为成熟和先进, 理论体系和实践进程都比较完善, 它们的研究领域虽然更多的是 涉及普通教育领域, 但也有较多的研究是针对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 而且, 很多 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研究对职业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可见的文献 资料比较多, 诸如 “论二战后国外的教学研究”、“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 趋势”、“国外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探微”、“国外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国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国外阅读理解教学与 研究中的‘出声思考法’探析”、“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研究”、“德国‘四阶 段教学法’ 在中职实训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的理论与实践”、“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方法”、“美国中小学教学中的 PBI 模式研
究”、“美国中小学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述评”、“现代美国市场营销教学 与研究”、“美国对按能力分班(组 教学效果的研究”、“英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整合的个案研究”、“澳大利亚体裁教学法述评”、“试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 研究形态——兼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等等。
长期以来, 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学基本上搬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因此, 我 们必须探索和研究适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效率不高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因此, 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 无论对于理论构建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
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将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 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基础, 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 以服 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 将达到以下几个 具体研究目标。一是疏理出我校经贸大类专业目前课堂教学现状、特征、问题;二是理清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特别是国外的先进经验或模式;三 是提出适应我校经贸大类专业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四是提出进一步提高专 业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设想。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能对切实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并最终促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我校经贸大类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现状研究
主要对目前我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现状, 包括与教学紧密相关的 各个环节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地分析与描述, 疏理出我校教学改革的特征、教学 过程
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等,以及由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引起的一系列矛盾。2.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经验探索和特征研究
借鉴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国外教育相对发达的一些国家进行 的相关研究以及其它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模式以及教育新思路和新理 念。
3.中职学校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研究(以经贸大类为例
在摸清现状并对国内外教学的有益经验进行探索的基础上, 提出针对我校专 业特点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设计教学实效性策略框架或体系, 这些策略并不 仅仅局限于教学环节,还针对与教学环节紧密相关的其他环节,如资源、专业、课程、师资、教材、评价等等。
4.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建议
对实际运用这些教学策略的和谐度和可持续性提出战略性设想与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原则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梳理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中国的港澳台及内陆地区开展通识教育的 历史与现状, 理清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目标, 并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 在的问题出发, 深入分析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 结合终极关怀的教育精 神, 研究高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高职通识教育的模式提出自己的见 解, 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 以通识教育——素质拓展训练营为基地进行 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提升,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和个案参 考。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认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尽其 才、人人成才”。基于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通过通识教育,提高高职学生 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品德和基础技能, 帮助高职学生确 立自信,树立自尊,找到希望,看到成功。
2.整体性原则。通识教育要以整体和谐为目标,做到全员、全程、全面育 人。全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程: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突破 重点;全面:面向全体,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爱好、需求和愿望;要以就业为导向, 以市场需求为依托, 根据企业的发展和需求, 有的放矢地进行 教育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强化素质教育, 坚持以职业能力培 养为主线,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 较法、定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定 量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研究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的
基本现状。比较法主要用于研究国内外教学改革先进模式与经验探索, 并根据各 国的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等背景, 选取可供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所借鉴的部 分。专家咨询法主要用于课题研究的后期, 通过对职业教育界一些专家的咨询访 问,取得专家们的指导与建议,使得该课题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六、研究过程及成果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构思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 证, 不断积累创新, 保证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前期工作:(2014年 3月
1.选定研究课题, 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 通过全组的学习讨论和调查研 究, 摸清了中职经贸大类课堂教学的现状, 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本阶段主要采 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
2.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并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3.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 请学校领导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修改 方案, 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 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本阶段 主要采用讨论法。
具体实施阶段 :(2014年 4月—— 2015年 3月 第一阶段:(2014年 3月
召开全组成员会议, 审议开题报告, 并进一步论证、完善了课题的研究方案, 提出课堂实施初步策略。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法及行动研究法。第二阶段:(2014年 6月—— 2014年 8月
1.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展开活动,并对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效果进行互动点 评和反思, 对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 法。
2.如开全组会议,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 检验前期成果, 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 最后大组整体探研。本阶段主要采用行 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2014年 9月—— 2014年 11月
课题组成员为全镇教师作了示范课, 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心得, 受到了与会教 师的一致好评。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成果总结阶段:(2015年 1月—— 2015年 3月 召开课题组会议, 商讨结题 工作。课题组全体成员着手整理资料。总结经验:(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 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 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要提升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主要从以下 3个方面入手:
1.开端引趣
在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对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 主要着眼于从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超潜能的发挥,怪不得说:“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这是教育界中公认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 天,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应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成为我们职业教育无可 推卸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由新课导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 方面做了尝试:(1 巧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 追求的浓厚兴趣。
(2 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视频,动漫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3 故事激趣导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 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 教者 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把枯燥的专业课本知识寓于有趣的 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运用猜想导入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 “猜想引入” 以它独有的魅力, 很快地扣住学生的 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路,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 地。
2.参与竞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中, 由
于中职学校学生好胜好强, 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 如 “看谁回答得快又对” , “看谁的表达能力强” , 等, 都能使学生 “大显身手”。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 之中参加竞争。
3.刻意求新
刻意求新, 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 好奇更是青少年 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老师教得千篇一律,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抓住学生求新心理, 不断 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 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 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 性脑力劳动, 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 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使教学有新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 带着微笑进课堂, 给 学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蔼、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 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对话, 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个 体存在的价值, 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 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 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
(2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经贸 大类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 提高学校的教 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 施新课程
改革中, 必须建立和强化课程资源意识,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经贸大 类课程资源, 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力争为学生的成长 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具体地我们要从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方 面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 产生的功能表现, 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层次, 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 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人的发展水平高低的根本尺度, 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 要标志。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面 向全体, 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主体, 学生是客体。即在教师的 “ 教 ” 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 生的 “ 学 ” 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 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以真挚的情感, 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 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 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让学生一起制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 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 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 学活动联系起来, 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 越强, 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 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 去实现确定的目 标, 变 “ 要我这样学 ” 为 “ 我要这样学 ” , 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 教育的可接受性也 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 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 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 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
条, 既有民主又有集中, 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 该静的时候控制 得住。我们都知道, 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 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 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 实践 ”。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 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在工作实践中, 我们采取了以 下方法:(1.给学生制定合适的规矩,使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有规可循,让学生知道 规矩意味着什么。
(2.在目标、要求明确的情况下,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 思维来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3.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专心学习或集中精力做事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 的心情才会自然平静下来,自觉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一次活动。
(4.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不断调整要求, 分类提一些明确统一的规则。(5.提供经过认真设计的挑战, 鼓励学生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而庆贺。(6.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努力和学习的过程上,而非成绩上。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就能轻松地、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 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 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 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 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 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 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 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 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 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 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问学问,又 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和善 于提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做: 首先,是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学必须实行民主化的原则, 对学生的回答不要一锤定音, 只要有合理的一面, 就应该肯定。对有主见的敢于 跟教师争辩的同学更要大力表扬, 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教师一旦放下架
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浓的民主气氛,学生就一定会活跃起来,敢于质疑课本和 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会有力地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善问。鼓励学生多疑 多问,并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乱问,而是要讲究实效。让学生在质疑提问过程 中更深入理解各方面内容,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不迷信 权威,努力探索真理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多疑多问,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这是学生的强烈愿望,是提高教学 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2.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 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 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 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 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效果分析 1.形成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2.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 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 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 师发展。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12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 对新课程改革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 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 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新课 程改革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 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 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 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们虽然确立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到宏观层面提炼,再指导实践,再 去提炼”这一研究思路,但近一年的课题研究还过多的停留在微观实践层面,策 略提炼工作突出不够。2.课题研究的关注点还没有最终回归与学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课 堂教学中操作的有效性。今后的设想: 1.进一步做好微观层面的实践,突出与教材有关的操作素材体例的构建工 作。2.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性成果。3.加强课堂教学中有效操作的评价研究。丽水旅游学校 吴 贵 二〇一五年四月 13
第二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都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错位。究其本质原因,除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之外,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努力阶段,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效益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本课题主要以中职学校选修课为切入点,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探索提高中职学校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这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越来越理性化,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岗位变化需求,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符合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岗位技术的变化,避免人才培养质量的‘偏移’和教学实效的‘失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开展,需要中职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不容乐观,而且参差不齐。为了有效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从总体上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必须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绝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还是“演示性”的方式,追求的还是普通教育的教育手法和模式,这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阻碍了教学的效果体现和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由于内容选择上的缺陷,使得教学内容的职业
教育特征也不明显,职业性和实践性不强,教学内容还基本沿用了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践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和毕业后就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理论性较强,使得学生的实习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出现困难。本课题的研究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并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于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但实际上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技能水平不强的缺陷,对师资实施培训的效果也不尽理想,例如教师的职称愈来愈高移,而技能水平却没有明显提升。同时,一些具有相当丰富实践经验的、具有“双师型”特质的教师由于忙于自己搞项目,但未能将项目实施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承接任务过多而自己分身无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因此,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本质体现,是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心,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核心环节。教学的内涵众说纷云,至今理论界对教学一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人将教学看成一个联合词,它是指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有的人则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相当于教师的“教”。在分析的多种语义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其中一种定义作为引义,即,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杜威说过“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1]教和学就象卖和买一样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虽然教主要是一种外化过程,学主要是一种内化过程,但两者互相依赖、互为基础、互为方向。随着教学观念的逐步更新,教与学出现融合性趋势,教如同学,学如同教,两者相融为一个整体。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教学的特征和实效性研究,特别是职业教育界,近年来针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对教育教学、课堂教学及教学有效性、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可见的文献资料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校本研究方案”、“教学常规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提高韵律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网络资源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研究”等。从职业教育领域来看,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对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是日益丰富,其中不乏很多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例如,“职业教育现代教学特点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取向”、“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产生、发展与现状研究”、“我国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专项研究”等。但不可否认,对职教教学的研究更多的是涉及教学改革、教学特点等中观层面的研究,散见一些关于教学有效性或实效性的微观层面的研究。
在国外,对教育教学、课堂教学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例如,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1996年欧盟委员会发表了《教与学:迈向学习化社会》,指出为适应信息化社会、贸易国际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要转变观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加强企校结合,发展各种形式的欧洲学徒制培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对于我国的教学研究而言,国外的教学及其有效性研究、教学策略研究更为成熟和先进,理论体系和实践进程都比较完善,它们的研究领域虽然更多的是涉及普通教育领域,但也有较多的研究是针对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而且,很多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研究对职业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可见的文献资料比较多,诸如“论二战后国外的教学研究”、“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外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探微”、“国外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国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国外阅读理解教学与研究中的‘出声思考法’探析”、“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研究”、“德国‘四阶段教学法’在中职实训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方法”、“美国中小学教学中的PBI模式研究”、“美国中小学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述评”、“现代美国市场营销教学与研究”、“美国对按能力分班(组)教学效果的研究”、“英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个案研究”、“澳大利亚体裁教学法述评”、“试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态——兼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等等。
长期以来,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学基本上搬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和研究适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效率不高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无论对于理论构建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
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将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将达到以下几个具体研究目标。一是疏理出我校经贸大类专业目前课堂教学现状、特征、问题;二是理清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特别是国外的先进经验或模式;三是提出适应我校经贸大类专业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四是提出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设想。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并最终促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我校经贸大类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现状研究
主要对目前我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现状,包括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各个环节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地分析与描述,疏理出我校教学改革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等,以及由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引起的一系列矛盾。
2.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经验探索和特征研究
借鉴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国外教育相对发达的一些国家进行的相关研究以及其它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模式以及教育新思路和新理念。
3.中职学校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研究(以经贸大类为例)
在摸清现状并对国内外教学的有益经验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我校专业特点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设计教学实效性策略框架或体系,这些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环节,还针对与教学环节紧密相关的其他环节,如资源、专业、课程、师资、教材、评价等等。
4.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建议
对实际运用这些教学策略的和谐度和可持续性提出战略性设想与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原则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梳理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中国的港澳台及内陆地区开展通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理清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目标,并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分析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结合终极关怀的教育精神,研究高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高职通识教育的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以通识教育——素质拓展训练营为基地进行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提升,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和个案参考。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认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尽其才、人人成才”。基于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通过通识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品德和基础技能,帮助高职学生确立自信,树立自尊,找到希望,看到成功。
2.整体性原则。通识教育要以整体和谐为目标,做到全员、全程、全面育人。全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程: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突破重点;全面:面向全体,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爱好、需求和愿望;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托,根据企业的发展和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强化素质教育,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定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研究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的
基本现状。比较法主要用于研究国内外教学改革先进模式与经验探索,并根据各国的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等背景,选取可供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所借鉴的部分。专家咨询法主要用于课题研究的后期,通过对职业教育界一些专家的咨询访问,取得专家们的指导与建议,使得该课题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六、研究过程及成果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构思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不断积累创新,保证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前期工作:(2014年3月)
1.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全组的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摸清了中职经贸大类课堂教学的现状,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
2.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并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3.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请学校领导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5年3月)第一阶段:(2014年3月)
召开全组成员会议,审议开题报告,并进一步论证、完善了课题的研究方案,提出课堂实施初步策略。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法及行动研究法。第二阶段:(2014年6月——2014年8月)
1.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展开活动,并对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效果进行互动点评和反思,对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2.如开全组会议,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最后大组整体探研。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课题组成员为全镇教师作了示范课,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心得,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成果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召开课题组会议,商讨结题工作。课题组全体成员着手整理资料。总结经验:
(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开端引趣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着眼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超潜能的发挥,怪不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中公认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应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我们职业教育无可推卸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由新课导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1)巧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2)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视频,动漫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3)故事激趣导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把枯燥的专业课本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运用猜想导入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路,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2.参与竞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中,由
于中职学校学生好胜好强,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回答得快又对”,“看谁的表达能力强”,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3.刻意求新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老师教得千篇一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使教学有新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带着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蔼、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对话,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2)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经贸大类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必须建立和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经贸大类课程资源,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力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具体地我们要从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人的发展水平高低的根本尺度,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制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给学生制定合适的规矩,使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有规可循,让学生知道规矩意味着什么。
(2).在目标、要求明确的情况下,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来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3).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专心学习或集中精力做事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心情才会自然平静下来,自觉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一次活动。
(4). 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不断调整要求,分类提一些明确统一的规则。(5). 提供经过认真设计的挑战,鼓励学生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而庆贺。(6).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努力和学习的过程上,而非成绩上。
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就能轻松地、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做:
首先,是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学必须实行民主化的原则,对学生的回答不要一锤定音,只要有合理的一面,就应该肯定。对有主见的敢于跟教师争辩的同学更要大力表扬,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教师一旦放下架
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浓的民主气氛,学生就一定会活跃起来,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会有力地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善问。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并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乱问,而是要讲究实效。让学生在质疑提问过程中更深入理解各方面内容,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不迷信权威,努力探索真理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多疑多问,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这是学生的强烈愿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2.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效果分析
1.形成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新课程改革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们虽然确立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到宏观层面提炼,再指导实践,再去提炼”这一研究思路,但近一年的课题研究还过多的停留在微观实践层面,策略提炼工作突出不够。
2.课题研究的关注点还没有最终回归与学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课堂教学中操作的有效性。今后的设想:
1.进一步做好微观层面的实践,突出与教材有关的操作素材体例的构建工作。
2.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性成果。3.加强课堂教学中有效操作的评价研究。
丽水旅游学校
吴 贵 二〇一五年四月
第三篇: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化学
2013XKT立项号 ZXHX087 负责人 结题报告 化学教学 关键词 廖战军 所在单位 课题名称
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研究 西安经发学校
校本研修
编写校本教材
小课题的研究,使得我校化学教学工作在研究与实践等多个方面有 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既增强了理论的指导性,又增多了教学实践中 的操作性; 既是一次探索与研究的过程,也是一次实践与总结的过程。通过小课题的研究,不仅使我们每个参与者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技 结题 能,提升了个人业务能力,更使我校化学备课组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 报告 力,为我们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摘要 通过一年的研究和全组的努力,我们成功的编写并使用了中考复习备考的《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资料》,探索并实践了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这次小课题的研究是成功的、及时的、必要的,当然,更重要 的是这次研究是高效的。《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 开题工作,整个探索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 结 实践,真正做到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用到教学第一线,真正使教学策略在提 题 高教育质量上发挥了作用。在学校教研处的指导下,在全体备课组教师的共 报 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学校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 告 作用。现将课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努力改善教学活动,探索教师有效教学的 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升教师教 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
3、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 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 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文献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2013.6~2013.8)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课题组成员培训、交流,收集资料;研究文献综述;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制定总的课题研究 方案,开题报告。参与人员:廖战军、来智超、任佳、田力
(二)、第一阶段:(2013.9~2013.11)负责人:田力 主体目标: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有效性的探究(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9月-10月, a、培养九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与课前预习习惯,用时一个月,并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努力改善教学活动,探索教师有效教学的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
3、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文献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2013.6~2013.8)
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课题组成员培训、交流,收集资料;研究文献综述;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制定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参与人员:廖战军、来智超、任佳、田力
(二)、第一阶段:(2013.9~2013.11)负责人:田力
主体目标: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有效性的探究
(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9月-10月,a、培养九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与课前预习习惯,用时一个月,并随堂检查;
b、强化作业规范化,通过不定期的优秀作业的评比和展示,加强训练,提高化学素养。
C、培养科学完成随堂笔记、课后整理笔记的方法、能力。撰写实施报告。
(3)11月调查了解当前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教师负责设计调查问卷,在九年级全年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汇总统计,撰写调查报告。
(4)整理教学中,对学生强化记忆的教学案例,总结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与原因,完成实施报告。
(5)定期,进行汇总。
第二阶段:(2013.12~2014.2)负责人:来智超
主体目标:对化学知识教法有效性的探究
以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教研活动为依托,在教学中,对知识规律化、框架化、体系化,韵味口诀、顺口溜,技巧化等方法的探究。
开展 “如何有效导课”、“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等的探究。
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2014.3~2014.5))负责人:廖战军
主题目标:对“还课堂于学生,实施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
(1)对照前期的课题研究,进行自查自纠。
(2)通过“我要做老师”活动,完成对“记中说,说中练”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开展“设立梯度性、探究性问题情境”的课堂探究活动。
(4)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进行汇总,撰写实施报告。
(三)、研究总结阶段(2014.4~2014.5)
(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并展示研究成果,组织现场展示活动。
(2)申请结题验收,出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例光盘等。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在研究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的围绕“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这一目标,通过运用大量的经典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然后再进行反思,再进行课堂实践,再对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一年来的研究和探索,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了随意性、盲目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一共撰写了五篇较高质量的论文,分别获得了省、市、县的各级奖励。获奖情况如下:
教学设计:《制取氧气》田力
《金属的化学性质》来智超
《溶液的酸碱性》廖战军
《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如何促进课堂教学》任佳
《自制教具在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任佳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一轮校本资料》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二轮校本资料》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三轮校本资料》
《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要求》
作者:风林雪海【来自于网络】
化学家不在沉默——央视科教片《化学的秘密》
《论化学问题解决》
参作者:夏本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文作者:王延芳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4).献《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透视》
作者:张克龙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9).《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沈幼波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7).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第四篇: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化学
2013XKT-立项号
ZXHX087 负责人 结题报告 廖战军
所在单位 课题名称
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研究 西安经发学校
化学教学
校本研修
编写校本教材
关键词
小课题的研究,使得我校化学教学工作在研究与实践等多个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既增强了理论的指导性,又增多了教学实践中的操作性;既是一次探索与研究的过程,也是一次实践与总结的过程。
通过小课题的研究,不仅使我们每个参与者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技结题
能,提升了个人业务能力,更使我校化学备课组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报告
力,为我们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摘要
通过一年的研究和全组的努力,我们成功的编写并使用了中考复习备考的《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资料》,探索并实践了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这次小课题的研究是成功的、及时的、必要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次研究是高效的。
《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探索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结实践,真正做到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用到教学第一线,真正使教学策略在提题高教育质量上发挥了作用。在学校教研处的指导下,在全体备课组教师的共报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学校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告
作用。现将课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努力改善教学活动,探索教师有效教学的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
3、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文献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2013.6~2013.8)
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课题组成员培训、交流,收集资料;研究文献综述;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制定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参与人员:廖战军、来智超、任佳、田力
(二)、第一阶段:(2013.9~2013.11)负责人:田力
主体目标: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有效性的探究
(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9月-10月,a、培养九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与课前预习习惯,用时一个月,并随堂检查;
b、强化作业规范化,通过不定期的优秀作业的评比和展示,加强训练,提高化学素养。
C、培养科学完成随堂笔记、课后整理笔记的方法、能力。撰写实施报告。
(3)11月调查了解当前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教师负责设计调查问卷,在九年级全年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汇总统计,撰写调查报告。
(4)整理教学中,对学生强化记忆的教学案例,总结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与原因,完成实施报告。
(5)定期,进行汇总。
第二阶段:(2013.12~2014.2)负责人:来智超
主体目标:对化学知识教法有效性的探究
以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教研活动为依托,在教学中,对知识规律化、框架化、体系化,韵味口诀、顺口溜,技巧化等方法的探究。开展 “如何有效导课”、“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等的探究。
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2014.3~2014.5))负责人:廖战军
主题目标:对“还课堂于学生,实施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
(1)对照前期的课题研究,进行自查自纠。
(2)通过“我要做老师”活动,完成对“记中说,说中练”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开展“设立梯度性、探究性问题情境”的课堂探究活动。
(4)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进行汇总,撰写实施报告。
(三)、研究总结阶段(2014.4~2014.5)
(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并展示研究成果,组织现场展示活动。
(2)申请结题验收,出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例光盘等。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在研究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的围绕“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这一目标,通过运用大量的经典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然后再进行反思,再进行课堂实践,再对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一年来的研究和探索,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了随意性、盲目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一共撰写了五篇较高质量的论文,分别获得了省、市、县的各级奖励。获奖情况如下:
教学设计:《制取氧气》
田力
《金属的化学性质》
来智超
《溶液的酸碱性》
廖战军
《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如何促进课堂教学》
任
佳
《自制教具在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任
佳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一轮校本资料》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二轮校本资料》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三轮校本资料》
《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要求》
作者:风林雪海【来自于网络】
化学家不在沉默——央视科教片《化学的秘密》
《论化学问题解决》
参
作者:夏本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文
作者:王延芳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4).献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透视》
作者:张克龙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9).《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沈幼波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7).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第五篇: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搞好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然而,纵观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等现象一直 “相伴相生”,如影随形。课堂教学似乎陷入了一个难以摆脱的魔咒,总也无法逃出。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这一现象似乎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然而,当我们撇去浮华,静心体会时才发现:一些新问题、新困惑又开始浮出了水面,这些问题和困惑时常干扰着我们的小语课堂教学,并且由于这些“干扰”,当前的小语课堂教学已经出现了诸多的误区。
“有效才是硬道理!”“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它是检阅教学质量是否成功的一把尺子。当前,我们农村小学小语课堂中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十分普遍,关注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已成了我们今天最应该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学的优劣也应从效益角度来衡量。当前,小语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非常普遍,农村小学尤为突出。据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试图探寻出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途径。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
1.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出当前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2.通过理论学习和总结反思,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分析形成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原因;
3.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4.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5、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过程与措施
(一)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2007年9月申报,10月批准为如皋市级备案课题,2007年10月正式启动研究,2008年6月结题。主要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2007年9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研究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2)填写课题申报表;(3)拟定研究方案,展开对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形成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2月)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工作有:(1)理论学习,分析调查结果;(2)制定实验假设方案,开展行动研究;(3)总结阶段成果;
第三阶段(2008年2月—2008年4月)
这一阶段是深入研究阶段,主要工作有:(1)进行课题的中期小结,撰写教学论文,交流经验;(2)进一步提炼完善研究成果,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及时整理。
第四阶段(2008年5月)
这一阶段为课题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有:(1)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分析研究的效果、撰写研究报告;(2)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二)研究的措施(1)推进备课改革
首先,我们在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两块,显然这是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其次,以往的校内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实施了合作备课。由一
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富有成效的。
(2)改进研讨课
为了使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①主题研讨。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如语文教学的研讨主题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关注学情”、“课堂问题的设计”、“朗读训练的多层性”等。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②一课多教。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③同课异教。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课异教。通过大家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3)提倡互动评课
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评课中,我们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
(三)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健全组织,完善方案。
课题组成立了以邹晓明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对研究方案的设计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并组织了对课题组成员的专题培训和辅导,形成共识。
2.制订常规,严格制度。
建立一系列教科研规章制度,将科研、教研工作紧密结合,规定课题组成员每月撰写二页理论学习笔记、二篇教学反思,每学期设计一份好教案、上好一堂研究课、写好一篇研究论文。落实教科研奖惩制度,调动课题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构建平台,以研促研。
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构建各种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以此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促进课题组成员不断提升专业水平。(1)学习的平台。(2)交流的平台。(3)展示的平台。
三、解决问题的目标和策略
(一)对低效教学的理性反思与追因分析。
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况,显然包括负效、无效、低效、高效这几个层面。根据对我校近几年课堂教学的观察,我们感到有许多课堂属于低效教学的范畴。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课堂教学过分追求形式,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落实
新课程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的交往互动,但有的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只注重“形似”,忽视“神似”,不能形神兼备;有的过多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不能坚持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综合和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致使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而教学目标常常落实不到位。
2.教学方法过分强调讲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
传统教学因为过分强调讲授,使课堂变成了“教”堂,而学生在课堂中往往局限于被动听讲和记录,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缺乏问题意识,仅仅把学习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未能看到学习其实还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让学习止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习起于提出新问题;缺乏情感意识,忽略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培养;学生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
3.超负荷练习压迫学生,及时矫正不能到位
练习只满足于布置,且布置的练习多而繁,缺乏针对性,又往往忽视检查和批改,不能做到精选精练、及时反馈矫正,导致练习的效率低下。
4.过分强调教的计划的完成,忽视学的效果的落实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仍然满足于教的任务的完成,盲目地追赶进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程度和效度,以致于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深、不透,更加拉大了学生间的学习差距。
5.多媒体辅助作用发挥不当,传统板书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但有些课电教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宰,替代了师生的板书和语言。其实,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集成块,集教材编者的编路、课文作者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有助于师生的教和学。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感到本课题的研究肩负着一种强烈的责任。如何依托课题团结一批教师,解决一些问题,拓展一些发展的空间?我们感到: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抓起,从帮助教师克服以往的教学弊病抓起,从教师执行的每一堂课抓起。
(二)寻求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
“有效教学”是一个大课题,相关的教学理论也是不胜枚举。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务必理清研究的思路,寻求一个具有统率意义又简洁明了的核心理念。综观有效教学的各种论述,我们把关键字定位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八个字上。
“以学定教”,反映教的依据是学,即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学”不是静态的学生,而是发展的学生,是差异的学生。我们要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教的起点,学生的发展目标即教的方向。有了起点和方向,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实践“以学定教”,务必非常重视学情分析以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寻求适合学情的教学方式。
“以教促学”,反映了教的目的。第一,教不是单纯的教,而是促进教学互动的教,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提高的教;第二,“以教促学”更高层次是指向于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策略性地改变教师的教,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第三,针对小学生不同学段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以教促学”强调创造性地教,顺应学情地教,不任意拔高教学的要求。
(三)关注课堂教学的几个要点。1.学科特点
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课程,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正确“理解”和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掌握“语言”这一工具,进行有效的阅读、沟通与表达,是语文学科“独当其任的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语文教学较多的采用“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即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时总喜欢在课文内容上纠缠不清,教学过程也总是从“内容的初步感知”到“内容的深入理解”中打转。对“语言表达形式”关注不够。我们的“语言”学习应该经历体验、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的完整过程。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中应该紧扣“语言文字”进行教学,“语言文字”既是教学的抓手,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2.年段特点
现实教学中,可能是由于考查教学效果方式的缘故,我们常常低估现在学生的水平,到小学中年级仍然将课文“咀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笔者认为,到小学四年级下半学期,应该选择一些足以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对学生更放手些。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春日偶成》这首诗时,请学生把古诗读准读通以后,笔者就提出一个直奔作者写诗动机的大问题: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找到“乐”字。“乐”是这首诗的灵魂,于是在“乐”的笼罩下,学生开始“乐在诗中”地寻找能让诗人“乐”的美景,开始“乐此不疲”地在诗中寻找能让诗人偷着乐的理由,最终体会到原来是作者是在美丽的春景中自得其乐。学生在强烈的自觉探究中,心理图式和文本图式之间畅通地连。学生学古诗学得乐呵呵,这乐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
3.文本特点——因文而异
苏教版四年级《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是文本特色之一。笔者根据这一文本特色,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出示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对话,但标点没有——学生想要读通读顺这段话,首先就需要为这些对话加上标点;加上标点后,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体会人物说话时心情,感受人物这样说话的动机,读着读着,学生觉得加上一些提示语后,读起来更过瘾。有了提示语作为坐标,学生投入到积极还原体验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读为主要抓手的训练中,慢慢地,触及人物内在的品质,人物的精神变得看得见、听得出、说得准、读得好、写得活,甚至诸如“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这样大而空的问题也由于对人物对话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学结束时迎刃而解了。无须赘言或抄下标准答案死记硬背,学生自己的语言尽管幼稚,但都是出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解;尽管不太流畅,但是经历了思维碰撞和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过程。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真可谓“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知于自知”。而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紧扣文本特色,深入地挖掘文本背后合情合理的“工具性”,为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中的“人文性”而服务,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4.教学特点——多边互动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多边互动的过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教师主引”、“学生主学”和“文本是凭借”的关系。教师一定要对自己、学生和文本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使三者有效互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引领,就必须有先进理念的引领、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底,进行合理教学设计的功夫,平等、尊重、热爱学生的胸怀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不断地充实和修炼自己,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实效。
(四)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
课改专家崔允漷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这里,我结合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谈几点有效性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如教学《最佳路径》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片断,创设情境,介绍迪斯尼乐园在世界上的影响,同时结合课文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插图来告诉学生,本文叙述的正是孩子们喜爱的迪斯尼乐园的有关故事,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情境,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优的教学效益。
2.给足时间,拓展阅读
语文是一个特别的学科,需要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那么这种自我理解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己的阅读。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保证好学生的阅读时间和质量。一堂语文课不可能也不允许有较长时间安排学生自由阅
读,学校的图书室,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但是,单单靠学生自己借阅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的,所以学校还要定时安排向学生开放图书室,或借助班级图书角,学生阅读时间才能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学生真的去读了吗?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我们应该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去图书室进行阅读?其实,我们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许多东西,学生都可以去图书室查阅相关的内容的。如《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事情,学生对诸葛亮很熟悉,但是对于他的一生却是了解很少,而在练习2里,出现的成语里,讲的恰恰是诸葛亮一生的经历,于是在上完课文后,老师让学生们去查阅诸葛亮的生平经历。学生们去查阅后,对诸葛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再给学生上成语,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并且能说出一些相关的故事来。这样的阅读,是教师引导性的阅读,在阅读的质量上能得到保障,并且能及时检验他们的所得,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值得一试的方式。
3.抓住契机,深化阅读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现在不少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课后小练笔,那么,如何把这些小练笔真正落实到实处。在小练笔时,学生的思维常常停留在课文里的,写出来的小练笔常常是不如人意的,所以,对于学生写的小练笔,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时对他们不足的地方予以补充。然后再让学生动手修改,把它当作作文来写,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练”的作用。如《天安门广场》中,由于部分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方位不太理解,所以老师安排了一个介绍景物方位的小练笔,交上来后,发现个别学生介绍的地方,让人看了不明白,于是我就让他们进行交流,指导学生一定按照方位顺序介绍景物,如《我的小房间》、《我家的客厅》等,学生的兴趣来了,话也多了。说话也有条理了,经过修改他们的习作都有了很大进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也使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得到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弥补了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不足。
4.加强调控,促进生成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控制、主导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好的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需要教师适时地应用调控的技术。首先,教师应充分而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让学生的眼动起来,手勤起来,耳灵起来,口读起来,脑活起来,逐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教师应关注教学的进程作适当调控,如对有效资源的开发,对问题深层的引领,对思考方向的纠偏等。再次,教师应适度调控好教学的节奏变化。一是尊重学生的注意规律,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为了实现系统效果的最优化,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把握“因学设教,顺学而导”的调控策略。有时顺水推舟,不露声色;有时旁敲侧击,迂回前进;有时抓住机遇,生成资源;有时主动出击,积极控制。学生在教师巧妙的调控与不着痕迹的引领之下渐入妙境,智慧的清泉不断涌流,在层出不穷的精彩生成中,课堂走向着灵动与丰盈。
四、实践成效分析
1.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课改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
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五、问题和思考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学习培训和跟踪指导,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不断为课程改革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