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堂音乐欣赏课给人的启示
一堂音乐欣赏课给人的启示
楚旭亮(蠡县蠡吾镇二中 河北 蠡县 07140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已全面开始推广使用,一系列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令人耳目一新且教学效果较为显著。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的欣赏课教学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前不久我给学生上了一堂音乐欣赏课,内容是人音版七年级13册新教材中的《伏尔加船夫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给人留下许多启示。在此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商讨。
1.巧用教材,巧妙设计适时激趣。
我在导入新课时,参考新教材上的设计,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幅一条蓝色的曲曲弯弯的河流图,再加上背景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巧妙提问学生画面上展示的是俄罗斯的哪条河,与这条河密切联系的一首世界著名的男低音独唱歌曲是哪首,学生顿时兴趣盎然议论纷纷,学习热情高涨,顺理成章的学生答出是伏尔加河,相应歌曲是《伏尔加船夫曲》,这样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制作的课件用flash特效让河流动起来,并且在上面跳出了许多音符,这音符随河流的宽容而变化,河窄则音符小音区低,河宽则音符大,音区较高,可谓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再加上范唱范奏,师生表演,老师激情洋溢的启发讲解,对学生的鼓励、表扬、激励等等都使学生兴奋不已,热情倍增,学习兴趣更浓,为下一步上好欣赏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综合性的体现,各科知识的密切联系。
虽然我上的是音乐欣赏,但牵涉到的知识特别多。我通过挖掘教材,充分运用了音乐、美术、文学、地理、历史、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比如:音乐方面,听录音欣赏,对歌曲的演唱、演奏,男低音独唱介绍,夏里亚宾的介绍。俄罗斯民歌介绍;美术方面,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纤夫》,河流图设计,夏里亚宾肖像展示;文学方面,提到一篇重要的文章叫《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还有必要的讲解分析总结材料等;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地理方面:俄罗斯的地理环境介绍,伏尔加河的介绍;历史方面:《伏尔加船夫曲》和美术作品《伏尔加纤夫》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表达的主题思想,俄罗斯民歌的发展概况;多媒体技术:课件制作及展示,歌乐曲播放欣赏,多方面材料的搜集整理等,就这样各科知识紧密结合融汇贯通,综合性极强,体现了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而且又都为搞好欣赏教学服务,它们能帮助学生概括歌曲的主题思想,理解歌曲的基本风格特点感受体验音乐表达的意境之美,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容量,提高其艺术审美鉴赏能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及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本节欣赏课教学中,很明显的学生由原来的过分依赖老师讲授,被动接受知识,机械似的死记硬背答案,转变为自己根据老师的提问去主动参与学习,或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整理资料,通过仔细观察、实践、讨论、合作交流、反思、听赏音乐亲自感受体验自己寻找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由原来的呆若木鸡、沉默不语、听“天书”、无所事事,或者心不在焉、答非所问,转变为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激烈辩论、各抒己见、全神贯注地欣赏的积极状态。老师也打破了原来呆板的习惯性的讲座式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大包大揽“填鸭式”的“满堂灌”变成了巧妙的点拨、引导、商讨、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师生合作模式,整节课上的是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学生自主学习,畅所欲言发挥了主体的能动作用,老师走下神圣的讲台和同学打成一片,由牧羊人变成了领头羊发生了观念的及角色的变化,充分运用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数学理念。
4.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欣赏数学中,每一个环节,我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老师的提问,留下悬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例如:我提出《伏尔加船夫曲》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什么?速度力度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要这样变化?这一连串的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先是猛地一静而后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忙得不可开交,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通过听录音、朗读分析歌词,观察图画,分析图画,结合有关文章、地理、历史、音乐常识、多媒体信息等各种渠道提供的信息认真思考、讨论,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并积极举手回答,且回答比较准确,虽说有的同学回答不够全面,但他们的思路学习态度都是好的,此时我及时地给予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多了,他们自己主动地提出问题“老师这首歌为什么用男低音独唱?纤夫们拉纤的过程和演唱中力度的变化是一致的,这是特意安排的吗?踏平世界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有什么深刻含义?”等,这些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我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反而让他们先思考看能否解决,而后我再总结讲解。另外,我还安排学生以一领众和的形式模拟演唱此歌曲的片段,并加上动作模拟表演纤夫拉纤的场景体会主导动机哎哟嗬的作用,接着又做了歌曲接龙、旋律节奏接龙的游戏同学们从游戏及各种类型的参与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又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真可谓寓教于乐,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通过本节课欣赏教学渗透了新教学理念,突出了新教材的特点,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在学习过程与方法之中,贯穿在内容的编排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科综合等等,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吃透其精神实质,大胆地积极地进行实践、探索,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那我们的音乐教学定会锦上添花,硕果累累。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二篇:引导幼儿上好一堂真正的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音乐欣赏课也存在一些问题,一直让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之困扰,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大胆尝试,努力探究,去寻找适合幼儿的欣赏方法和途径。我们深知,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可以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协调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最终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体会:
一、引导幼儿学会倾听音乐
倾听是一种有意识、有注意的“听”,需要有目的地去培养。引导幼儿学会倾听音乐,首先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幼儿易于理解的乐曲入手。如,《上学歌》《小花猫》这样的歌曲,形象有趣,容易引起幼儿结合生活联想。同时还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选择一些不同风格的歌曲。如,国外乐曲或颇具特色的民族乐、管弦乐等让幼儿倾听,以扩大幼儿的音乐视野,丰富幼儿的音乐欣赏经验。
二、引导幼儿学会感受音乐
音乐是一种抒情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时,幼儿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音乐的情绪,领悟乐曲的意境,引导幼儿去体验音乐作品中所含的情感,诸如欢乐、悲伤、雄壮、愤怒、柔美等。例如《狮王》这首乐曲,幼儿聆听后,会联想到小动物们列队欢迎狮王的情景和狮王在小动物们面前威风凛凛的情景,充分体验到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音乐艺术感染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功能得以发挥。
三、引导幼儿学会理解音乐
在引导幼儿学会理解音乐时,可以先引导幼儿理解所熟悉的歌曲和歌词。还可以通过一曲多听的方式,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在音乐中经历了什么场景,见到了什么画面,以深化幼儿对音乐内在情感的理解。此外,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节拍、力度和速度的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法,促进幼儿的音乐欣赏由情绪化欣赏向理解化欣赏迈进。
四、引导幼儿逐步掌握必要的音乐欣赏的知识技能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教师要逐步引导幼儿掌握音乐的力度(音的强弱)、节奏(音的长短及强弱)、音乐的速度(音的快慢)、旋律(音的高低)、音色以及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等知识技能,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体现音乐的思想和情感。
五、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活动
幼儿在学会了倾听、感受、理解音乐的同时,掌握了必要的音乐欣赏的知识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欣赏的感受表达即创造活动。我把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欣赏的感受表达分为肢体语言表达、口头语言表达等。
1.幼儿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就是肢体动作,可以让幼儿用动作对自己的音乐感受进行表演,而且要做与别人不同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利用口头语言进行创造。在音乐欣赏中,幼儿熟悉了乐曲,可以说一句自己的话,要和老师给的模式一样,并且用和音乐一样的声音来说。如,喳喳喳,喳喳喳,小鸟在唱歌;哗啦啦,哗啦啦,小河在唱歌。
总之,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幼儿创造一种幻觉,激发幼儿浓厚的欣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妙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给幼儿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表现的氛围。“每个孩子都是音乐的天才!”只要我们教师正确引导,就能给幼儿一片绚丽的天空,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他们成为创造的主人。
第三篇:狗给人的启示
狗给人的启示
动物中与人类最为亲近的莫过于狗,而最受人类歧视与虐待的也是狗,由此可见人类是多么的难以相处。
人类对狗的歧视从成语中可见一斑:狗急跳墙、狗血喷头、狗仗人势、狗尾续貂、狗彘不若……但也没有一种动物能像狗一样,享受来自人类的种种恩惠:丰厚的残羹冷炙,良好的生存环境,甚至与主人相匹配的地位。难怪有人放弃做人的权利,而去学做狗。
很多动物学家号召人类向动物学习,美国就有一位动物学家说:“狗给我们的启示是,不幸的事快快抛开,永远从美好的一面看人生。不管遭受过何等惨痛的欺凌与虐待,狗都很快把痛苦的经历抛于脑后,热烈地享受眼前一刻的生命,细嚼能找到的每一根骨头,或者在公园里快活地奔跑。”
他说的大概算是狗的“人生观”吧,或者称为“生活观”。是的,狗是乐观主义者,它们的人生观就是“痛并快乐着”。它们没有人类那样多的欲望,也不管主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只要有根骨头叼着,只要能够快活地奔跑。其实狗的优点还不仅于此,在它们的身上常常表现出人性的一面,比方说忠诚。狗一旦确定了主人,终身也不会背叛。如果你不幸从别墅沦落到草屋,唯一对你不离不弃的,可能只有你的那条狗。曾经有过因为主人的去世,狗把自己活活饿死的事例,足以成为忠诚的典范。
狗永远是快乐的,因为它们不会记仇,只有感到面临威胁时才会咬人。有一位朋友养过一条狗,后来又有了一条更好的狗,于是他用车载着那条老狗,开到几百公里外的荒郊野外将它抛弃。没想到一年多后,这条狗伤痕累累地出现在家门口。朋友非常害怕,认为它一定是来复仇的。可它没有,它快乐地摇着尾巴与主人亲昵。这事让朋友内疚了很久,生出许多感慨。
人类总是习惯把令人不齿的小人比做狗,这对狗是多么的不公,感到羞辱的应该是狗。人们鄙视狗的唯唯喏喏,却又喜欢它的忠诚,而这种无条件的忠诚,又常常激发出人类对其施虐的冲动。这不是狗的错,这种矛盾的心理正是人性的弱点,由此弱点而产生的一切恶劣品格,都与狗无关。正是把狗人性化后,才显现出它一些“恶劣品格”。其实对狗的一切不良认识,都是人类的株连。
值得清醒的是:狗所表现出的人性是无意识的本能,而人所表现出的狗性却绝对是个阴谋。
第四篇:鸟给人的启示(范文)
鸟给人的启示
鸟对人类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鸟类还有一种特殊的作用,这就是它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为人类探求理想的技术装置或交通工具,提供了原理和蓝图。
400多年以前,意大利人达·芬奇根据对鸟类的观察和研究,设计了扑翼机。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试验,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渴望飞上天空的理想。
鸟类的翅膀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结构,使得它们不仅善于飞行,而且会表演许多“特技”,这些特技还是目前人类的技术难以达到的。小小的蜂鸟是鸟中的“直升机”,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着飞。在吮吸花蜜时,它不像蜜蜂那样停落在花上,而是悬停于空中。这是多么巧妙的飞行啊。制造具有蜂鸟飞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飞机,已经成为许多飞机设计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候鸟的迁徙路程,短则几百公里,长则几千公里。但是,它们总能准确地到达世世代代选定的目的地。科学家们早已对这些现象展开了研究,认为鸟类所以有很好的导航本领,是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特殊感觉器官,能辨认方向,寻找迁徙路线。有的靠辨认太阳的位置,有的靠辨认星星的方位,有的靠感觉地球磁场的变化,还有的利用地球的重力场导航。弄清鸟类导航的原理之后,仿生学家和设计师就可以模仿制造各种小巧可靠的导航仪器,为发展航空、航海事业做出贡献。
鸟既是人类的朋友,又是人类的老师。为了科学的未来和人类的幸福,我们也应当好好保护鸟类。
第五篇:物理学家给人的启示
细心观察,勇于质疑(牛顿、伽利略)
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牛顿最出名的故事大概是被苹果砸,然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长期以来,牛顿认为,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存在,是这种无形的力拉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但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呢?直到有一天,当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到他的脚边时,牛顿终于获得了顿悟,他的问题也逐渐被解决了.传说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这时,一只苹果恰巧落下来,它落在牛顿的脚边.这是一个发现的瞬间,这次苹果下落与以往无数次苹果下落不同,国为它引起了牛顿的注意.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理所当然的现象中找到了苹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样.单摆周期性质的发现。伽利略由观察到教堂悬灯的摆动对摆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而与振幅大小和摆锤重量无关。这个规律的发现为此后的振动理论和机械计时器件的设计方案建立了基础。
在历史上伽利略是最早对动力学作了定量研究的人。1589—1591年,他对物体的自由下落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统治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运动观点(重物比轻物下落快),指出如忽略空气阻力,重量不同的物体在下落时同时落地,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它的重量无关。
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爱迪生、蓝光LED)
爱迪生被誉为“光明之父”、“现实中的普罗米修斯”、“发明大王”,在美国他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电影摄影机、钨丝灯泡、电话等1000多项发明专利。
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具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实验,试用了超过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超过1000多个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因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共获殊荣。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简称是LED,对于这个词,大多数国内读者应不会陌生,因为LED灯已大量应用于我国室内外照明等领域,逐步取代白炽灯、荧光灯等传统照明设备,成为节能、环保、智能化照明的代表。
今年诺奖物理学奖获得者是三位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获奖,其中后者已获得美国国籍。他们的获奖理由是“发明了高效蓝光二极管,带来了明亮而节能的白色光源”。
蓝色发光二极管为什么可获如此褒奖,现在我们手机的屏幕、电脑、彩电的屏幕都是LED彩屏。而在以前的手机都是单色屏、彩电、电脑是等离子屏或液晶屏,不仅耗能高,而且工艺复杂、性能不稳定。为什么当时不用LED,是因为早期的发光二极管(LED)只能发出红光、黄光,不能形成三原色制成彩屏,也不能制成白色的LED节能灯。今年获奖的三位探索者锲而不舍,用了近20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蓝色发光二极管的配方,于是才有了能耗低、性能稳定、甚至可转曲的彩屏,有了广泛使用的节能灯。
学为己用,推陈出新(法拉第和麦克斯韦、老汤姆生,卢瑟福,玻尔,海森堡)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他的理论成就是建立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的,在物理学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虽然法拉第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实验学家,他的数学能力与之相形就显得相当薄弱,只能计算简单的代数,甚至难以应付三角学。不过法拉第懂得使用条理清晰且简单的语言表达他科学上的想法。他的实验成果后来被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使用,并建立起了当今的电磁理论的基础方程式。
1860年,70高龄的法拉第在自己的寓所里会见了比他年轻40岁的麦克斯韦,法拉第说:“你不应该停留于用数学来解释我的观点,而应该突破它。”这句话鼓励了麦克斯韦不懈地努力,去攀登经典电磁理论的顶峰,他终于在1865年前建立起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方程。
全面发展,文理兼修(爱因斯坦、德布罗意)
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也有许多是半路出家,真正的成就与其学科的内容并不一致,比如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所学课程乃是哲学为主。另外爱因斯坦还是一位小提琴能手,有人曾说过他能够依靠拉小提琴养活自己。
德布罗意父母早逝,从小就酷爱读书。中学时代显示出文学才华,从18岁开始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历史,并且于1910年获得历史学位。1911年,他听到作为第一届索尔维物理讨论会秘书的莫里斯谈到关于光、辐射、量子性质等问题的讨论后,激起了强烈兴趣,特别是他读了庞加莱的《科学的价值》等书,他转向研究理论物理学。1913年,他获理学学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埃菲尔铁塔上的军用无线电报站服役六年,熟悉了有关无线电波的知识。他的哥哥(M·德布罗意)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是X射线方面的专家,拥有设备精良的私人实验室。从他哥哥那里德布罗意了解到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关于量子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引起了他对物理学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翻思想斗争之后,德布罗意终于放弃了已决定的研究法国历史的计划,选择了物理学的研究道路,并且希望通过物理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