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堂作文课的启示
一堂作文课的启示
今天,老师在作文课上神秘兮兮地说:“给你们考一考智力题吧!”我们一听到可以考智力,一蹦三尺高。我又想:万一题目很难,怎么办啊„„不容我多想,智力游戏开始了。题目如下:南村村口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南北走向的独木桥,很窄很窄,只有一人宽。今天村外北边有一个集市,大家都想去赶集。一大早,桥头上挤满了人,究竟该怎样才能让这么多人安全、迅速地过桥呢?
我想:一个一个地走不就好了嘛!可老师又拿出小黑板,网友的答案五花八门。这不可能像我想的那样简单!我的答案太土了,人家的答案多有创意啊!我托着腮帮子想了想,不久,我的过桥方式诞生了:
林式过桥法1——“大人背小孩法”: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像大人背小孩一样,陆续过河。
林式过桥法2——“猴子‘捞月’法”:一部分人拉着树枝,助跑、起跳,注意:树枝别弄断了!另一部分的人正常走独木桥。
我们都像老师汇报了自己的答案,老师听了,笑了笑。我以为老师满意了,谁知老师说:“你们都被耍了!”我全身一凉,惊讶地问老师:“怎么会呢?”老师解释道:“你们看题目,人们要走的方向是由南到北,都是去北村赶集的,只要用‘逐一过桥法’——一个一个地走不就好了吗?那要那么复杂呢?”我想了想,对啊!刚才那都是不自信惹的祸啊!
这节课,老师让我悟出了一点道理:做题要认真审题,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改变人生观,只要相信自己,信任自己,就是对的!
第二篇:一堂作文课给我带来的启示
一堂作文课带来的思考
大公中学张祖莲
作文在语文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但是,作文的辅导却是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不是我们不愿对学生进行辅导,而是我们实在不知道怎样辅导。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感兴趣的事情不同、知识的层次不同,所以,他们头脑中的积累的写作素材也不同,而这些东西我们老师又无从知晓。但是,作文不训练又是不行的。怎么办呢?
又到了一堂作文训练课的时间了,我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从其他方面调动一下同学们的作文积极性呢?俗话说:功夫在课外吗?这样一想,我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上课以前,我想请你们帮老师完成一个作业。”听我这么一说,有些学生的脸上显出了疑惑的神情,“什么,老师也有作业啊。”“是啊,题目还挺难。”“什么题目?”学生们的兴趣明显的被调动起来了,“不是具体的题目,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至少二十种。”“怎么多?”看着同学们吃惊的表情,我故意放慢了速度。这时,有几个平时喜欢偷懒的同学说:“算了,老师都不会做,我们肯定也不会,不要让脑细胞白死了。”但是,大部分同学却跃跃欲试:“老师,说说看。”我清了清嗓子,说到“前面有一条河,我们要过河,有什么办法?”话音刚落,教室里象开了锅一样。一只只手在我眼前伸起,仿佛森林般茂密。我让学生把各自的答案写在黑板上,黑板上马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游过去、跳过去、建一座桥、抽干水、飞过去、轻功、潜水、踩高跷、借一条船、用土填河、找一只大乌龟帮忙等等,各种各样的答案显示了同学们各自的兴趣和爱好。我总结说:“你们已经给了我很多答案了,为了实现过河的目的,各种各样的方法都可以用。这就像写作文,为了达到目的,也可以从各个方面了进行写。比如,今天我们要写一个人,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写,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但最主要的是有一个亮点。”这些话其实以前我也说过,但是多不如今天来的直接。同学们仿佛是一个个充了电的机器人,兴趣高昂、热情澎湃。以后交上来的作业也和我的预想差不多,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没想到这一节课的效果竞出奇的好。
我想:怎样上课真是一件永无止境的工作。我们尤其经常抱怨同学们素质差、接受能力差,还不如动动脑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我们的想法尽快被学生接受。这大概就是“主动、有效”课的宗旨。
第三篇:一堂生动作文课
一堂生动作文课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丰富多彩的小学时光像五彩斑斓的贝壳,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让我留恋。尤其是生动有趣的课堂,使我受益匪浅。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赤日炎炎,加上窗外蝉的吵闹声,使同学们都头昏脑涨、无精打采。正巧第一堂课是语文课,李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对同学们说:”今天这堂是作文课。”同学们一听,浑身就像散了架似的,因为有好多同学一听”作文”两字便会头疼,不是没材料写,就是写不具体。
这时,只见沈老师神秘地笑了笑,从讲台下拎出一只装有小球的袋子,拿出一块小黑板和一张纸,同学们一瞧,个个纳闷了:“咦,不是说写作文吗?怎么弄这些东西来?”同学们都疑惑了。沈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今天,我们来做几个游戏吧!„掘地雷‟、„破迷宫‟、还有„找错误‟!”同学们一听做游戏,顿时高兴得欢呼起来。李老师把袋子里的小球扔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大家看看自己附近有没有球,如果有,把它拾起来,到上面来!”沈老师说。这时,班上的差生李芳拿着球,来到了台上,只见那球上有一个小纸条,老师对她说:”纸条上有一句病句,你读出来并改正。”于是,李芳读出了那句话:”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读完,她呆在那儿,改不出来,后来,经过老师的解释和同学们的提示,她终于改出来了:”新旧两个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后来,又有许多同学都掘到了”地雷”,并一一把它们消灭。
“掘地雷”的游戏刚做完,又迎来了破迷宫。沈老师把小黑板挂了出来,小黑板上画了一条通道,在入口处有一只迷路的小白兔,你看它多着急啊!在通道里边,有好多题目,真让人眼花缭乱。在出口处有一只母兔,大概就是小白兔的母亲吧,她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她的小宝贝。看来小白兔回家非要走过通道不可,但迷宫里的”魔鬼”太凶恶了,张牙舞爪地等着小白兔快快成为自己的美餐。这时,同学们都决心把小白兔安全地带到兔妈妈的身边。迷宫里有成语接龙、谜语、排列段落等许多难题,最后同学们齐心协力,一一把困难给克服了。看着小白兔安全回了家,我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最后是”找错误”游戏,我们要把小马虎写的一篇牛头不对马嘴的作文修改好。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修改,这篇作文成了篇具体生动的文章。
游戏快要结束时,”叮呤呤……”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觉得这堂课很生动,让我们在笑声中得到了知识。这时,沈老师说:”今天的回家作业是把这节课的内容写成一篇作文,要注意写生动!”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不愁写不好了,都非常高兴。
这是一堂多么生动的语文习作课啊!
第四篇:一堂作文课教学设计
作文课教学设计
岷县麻子川学区引大希望学校
六年级语文
王小琴
知识与技能
1、学生学写下雪前天气变化的片断;
2、学生自由发挥下雪时的情景。
3、学生学写下雪后景物描写的片断;
4、学生联系课文《荷塘旧事》孩子们相互击水那段,描写雪中打雪仗的情景;
5、由下雪时的玩闹进行的联想;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引导与学生自由写作相结合;
2、教师和学生对学生的描写进行点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雪中玩闹,让学生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教学重难点
教学生联系《荷塘旧事》课文中孩子们相互击水的情景,从而仿写打雪仗的情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的学习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很多的客人,将和同学们一起 度过愉快的40分钟,同学们愿意吗?好,我们一起来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同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上好好表现,发挥我们最好的水平好吗?
二、与学生共同探讨下雪前的天气情况
1、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这个季节对于我们北方来说,会有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
2、雪,是我们一到冬天就常见到的现象,但无风不起浪,同学们能不能描写一下下雪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吗?
3、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学生作品,教师适当的作以点评,也可以叫学生们点评。
三、与学生共同探讨下雪时的情景
1、终于盼来了雪,那么,你们能不能说说雪花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很像呢?(学生自由说)
2、雪纷纷扬扬的越下越大,现在,请同学们闭着眼睛,假如我们现在就处在雪中,我们会用什么来形容这漫天飞舞的雪呢?
3、引导学生说,教师适当指导
四、与学生共同探讨雪后的景色
1、雪终于停了,我们一个个穿的像棉花包似的走出家门,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2、引导学生们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描写景物。
3、雪后的景色好美啊!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才所说的写下来吧!
4、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读自己作品
6、师生互相点评。
五、与学生共同探讨雪后打雪仗的情景
1、课间活动好不容易来临了,同学们一窝蜂似的冲出教室来到操场上,大家该会干什么呢?
2、引导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挥)
3、同学们刚才说的好热闹啊!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把它写出来呢?但操场上有那么多的同学在玩闹,我们不可能把它们都写出来吧,怎么做呢!在这儿我给同学们教一个好方法: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也就是我们要详写的内容;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也就是略写的内容。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4、让学生写打雪仗的情景。
5、教师对个别学生巡回指导。
6、学生读自己的作品。
7、教师与学生进行点评
8、出示《荷塘旧事》这篇文章中孩子们相互击水这一段。简单讲解之后可以让同学们与自己的作品相对照,看看自己该学些什么。
9、与学生谈话:其实,作文并不难写,关键是我们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认真观察事物,学习课文时,经常地去想一想,如果让我们也写类似的文章,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呢?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们也可以试着写写类似的文章。
9、谈论《第一场雪》这篇课文(这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11册中的一篇课文,现在选入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单元)。这篇课文对下雪前天气的描写,雪后景物的描写都特别的好,同学们下去之后把这篇课文找出来好好的看一下,写作时,课文中能用的句子、段落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成为自己的东西。
六、扩展引申
1、同学们,当我们在雪中快乐的玩闹时,我们会想到什么呢?曾经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她冻死在了雪中,而且是在大年夜,谁也不曾真正的了解,她死前都经历过什么,想想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那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2、学生自由说。
3、教师总结。
七、板书设计
雪
下雪前天气变化 下雪时的景象 下雪后的景色
雪中玩闹——打雪仗(点面结合)
八、布置作业
以《雪》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五篇:一堂作文课的反思
一堂作文课的反思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实际;写法指导;评价赏析
从教十几年,对于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可以信手拈来,但谈到作文课的教学真有点“谈文色变”,不知如何指导。总是找来几篇类似题目要求的范文,读给学生听,然后叫学生仿着写。于是,学生的作文虚情假意,语言干巴巴,没有真情实感,缺乏生命力,怀着试一试的心情,我接受了教研组长的安排。于是,翻遍了语文书,终于找到了自认为比较好上的课题――《秋天的景色》,因为此时正是深秋。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一堂课出炉了。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观察体会,感受秋天的美丽;
二、畅所欲言,描绘秋天的特点;
三、精心构思,谱写秋天的旋律;
四、佳作欣赏,品味秋天的美丽。”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了很多的好词佳句。星期五的第一节课,我在很多人的期待中上完了这一节课,我傻眼了。课堂的效果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学生一头雾水,不知该如何下笔,写出的作文凌乱无比,散得无边无际。我的心不再平静。后来,很多老师谈了他们的感受。我也静下心来,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实际
在我用苏轼的古诗名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引入新课后,就直接让学生欣赏了一组从网上收集的“秋天的景色”的图片,这就给了孩子们一种明示:秋天就在这些图片上,而没有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其实,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虽然没有见过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但他们是最接近大自然的,秋天那金色的田野、开满野菊的山坡、硕果累累的果园等都是他们放眼就能得来的材料。而我在这堂课中却没有让学生把从生活中得来的东西展示出来,几张图片就束缚了学生展示的平台。作文的取材来源于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觉得学生是农村的孩子没有见识、知识面窄,作文不好指导。其实不然,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农家新居美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
二、作文的写法指导不到位
在这一堂课中,我只让学生说说秋天的特点,没注意让学生对这些特点进行详细的描述。比如,当学生说“秋天的色彩美”时,他们只说到秋天有金色的稻谷、火红的枫叶、金灿灿的野菊花等,我就认为他们说得不错了,而没有更深一层地去挖掘,如该怎样加入自己的一些想象,把这些事物叙述得更加具体等都没有进行指导,只走马观花似的轻描淡写了秋天的特点,也没有指导学生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说,就叫学生开始写作文了。很多学生都无从下手,一些学生则将准备好的好词佳句东一句西一句糅合在一起,一篇文章写好后,表面看语句优美、辞藻华丽,细细一读,作文散乱,一会儿大雁,一会儿菊花,一会儿枫叶,一会儿果园,你都不知道他们重点在哪儿,真是糟糕透了!下课后收来学生的作文,我陷入了沉思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之以渔则解一生之需。送人鱼,饱一餐;教人渔,益终身。
三、评价赏析的方法指导不明确
对于第一次上作文课的我来说,没上课之前的确不知道该如何去教学生评价一篇作文的好坏。平时的作文评析课常常是先叫学生将错别字改过来,语句不通顺的修改一下就行了,对于写得好的作文就念给学生听一听,让学生学着写就完了。在这一堂课中,我首先找了一位学生读了自己的作文,我对这篇作文做了一个简单的评价,说他的作文写得不错,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来写,运用了好词佳句等,然后就叫其他学生来念自己写的作文,没有给学生明确地指出该从哪些方面去评价,导致学生都不知道该怎样评价作文。
四、佳作欣赏朗读指导不够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迷人的季节,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在“佳作欣赏,品味秋天的美丽”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朗读没有感情,没有让人感觉到秋天的美丽和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朗读即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品味语言的魅力,触摸作者的情感。通过不断朗读达到背诵,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文思如涌,挥洒自如。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因此,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多读多背绝不能少,这样才能将书面语转化为内在语言,从而在写作中运用语言文字,形成写作能力。
一堂作文课,让我懂得了不少知识,自己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也成长了。叶圣陶先生指出:“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作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倾吐他们内心想说、爱说的事物,学生才能笔下生花、文思泉涌。习作教学这条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想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快更好地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我相信,只要自己肯钻研,作文课也会像识字、阅读课那样信手拈来,不会“谈文色变”。
参考文献:
[1]高明霞.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领学生反思性学习[J].新课程导学,2013(18).[2]李元会.浅议小学作文教学[J].新课程,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