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名称:《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数学中计算能力教学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计算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计算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研究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计算教学研究的内容(口算、笔算、估算、简算)和形式。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计算教学的原则。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计算教学中教师的作用。4.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计算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口算既是笔算、估算、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算需建立在口算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确计算,笔算也能促进口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估算实际上就是一种无须获得精确结果的口算,它更是对口算、笔算的一种验证,而简算又是优化的体现。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五、研究方法及措施: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1.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计算算方法的兴趣。(文献查阅法)
2.通过教学,让学生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
3.精心安排,教好口算的基本方法。(经验总结法)4.通过对以上各问题的研究探索计算教学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文献查阅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研究方式。
六、实验对象及实施
1.参与课题人员经过认真讨论,制定课题计划并做好具体分工:
党华明: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调整研究计划,实施方案设计,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结题论文汇总和撰写。
刘 娟:课题组成员 负责理论学习,方向引导,方法指导,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论文,整理各种材料,根据自身优势积极负责计算教学的研究。
2.利用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理论水平,并定期写好个人心得体会。
3.认真组织上研究课题课,沟通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4.定期做阶段性总结,反思。5.精心备课,注重观课议课: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计算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观课时着重听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计算练习的,单周写出计算题的设计及计算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计算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计算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计算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七、研究成果展示形式:
1.通过教学与研究,首先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其次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数学。
2.通过为期一年半的实验与研究,使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高,计算成绩逐渐上升。
3.在研究过程中,形成教学论文。
4.通过研究,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率达到90%以上.八、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召开家长会,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学习氛围、家长辅导家庭作业的概率等。(2)调查摸底数学课堂中学生计算知识能力的现状。(3)制定课题组活动计划。
(4)以口算设计的方法为主开展研究。十月份:
(1)学习关于课堂教学中有效口算的论文著作,拓宽我们的研究思路,提升课题研究水平。(2)利用口算教学卡片在课前五分钟训练学生的口算,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回答,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做好每位学生口算时的记录,记载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成长资料。(4)参加教研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十一月份:
(1)观看学习有关口算教学的课堂实录并做好反思。(2)利用口算教学卡片在课前五分钟训练学生的口算,以提高计算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4)结合学生实际理解水平,及时总结适合学生知识理解的教学方法,及时记下教学中的 得失。
(5)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十二月份:
(1)举行口算知识竞赛,及时记下活动资料,写好活动总结
(2)对课前五分钟的口算练习在学生中展开调查并总结、反思。(3)家访。
(4)写好第一阶段课题研究总结。三月份:(1)召开家长会,总结第一阶段的教学研究工作,做好家校联络工作。
(2)召开教研组会议,做好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3)调查摸底数学课堂中学生计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知识能力的现状。
(4)以计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设计的方法为主开展研究。四月份:
(1)学习关于课堂教学中有效计算的论文著作,拓宽我们的研究思路,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2)利用计算教学卡片在课前五分钟训练学生的竖式计算,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3)培养学生大胆回答,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做好每位学 生计算时的记录,记载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成长资料。(4)参加教研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5)做好实验中期研究报告。五月份:
(1)观看学习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堂实录并做好反思。(2)利用计算教学卡片在课前五分钟训练学生的计算,以提
高计算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4)结合学生实际理解水平,及时总结适合学生知识理解的教学方法,及时记下教学中的得失。
(5)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六月份:
(1)举行计算知识竞赛,及时记下活动资料,写好活动总结
(2)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生中展开调查并总结、反思。(3)家访。
(4)写好第二阶段课题研究总结。九月份:
(1)撰写课题小结,交流小结。(2)整理相关资料。
西湖乡安康小学数学组 2011年9月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
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题研究的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研究方法及措施:
研究方法: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具体措施:
1、全体参与课题人员经过认真讨论,制定课题计划并做好具体分工:
肖艳峥 课题负责人 负责制定、调整研究计划,实施方案设计,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结题论文汇总和撰写。
王 磊 课题组成员 负责理论学习,方向引导,方法指导,整理各种材料。
王丽萍 课题组成员 负责资料采编与积累,收集整理材料。
王艳利 课题组成员 协助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论文,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有效练习的研究。
2、利用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理论水平,并定期写好个人心得体会。
3、认真组织上研究课题课,沟通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4、定期做阶段性总结,反思。
5、精心备课,注重观课议课: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观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研究成果展示形式:
调查问卷 论文 课例 资料展示
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课题组活动计划。
(2)学习关于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的论文著作,拓宽我们的研究思路,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3)以练习设计的方法为主开展研究。
(4)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十月份:
(1)学习相关理论资料,在教学中收集相关材料。
(2)及时记下教学中的得失,认真反思,总结经验。
(3)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十一月份:
(1)学习有关有效练习的课堂实录并做好反思。
(2)完成课题研究案例,随笔。
(3)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十二月份:
(1)课题组成员做一节相关数学课并总结、反思。
(2)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元月份:
(1)撰写课题小结,交流小结。
(2)整理相关资料。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
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题研究的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研究方法及措施:
研究方法: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
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具体措施:
1、全体参与课题人员经过认真讨论,制定课题计划并做好具体分工:
肖艳峥 课题负责人 负责制定、调整研究计划,实施方案设计,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结题论文汇总和撰写。
王 磊 课题组成员 负责理论学习,方向引导,方法指导,整理各种材料。
王丽萍 课题组成员 负责资料采编与积累,收集整理材料。
王艳利 课题组成员 协助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论文,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有效练习的研究。
2、利用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理论水平,并定期写好个人心得体会。
3、认真组织上研究课题课,沟通
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4、定期做阶段性总结,反思。
5、精心备课,注重观课议课: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观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研究成果展示形式:
调查问卷 论文 课例 资料展示
活动安排:
九月份:
制定课题组活动计划。
学习关于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的论文著作,拓宽我们的研究思路,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以练习设计的方法为主开展研究。
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十月份:
学习相关理论资料,在教学中收集相关材料。
及时记下教学中的得失,认真反思,总结经验。
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十一月份:
学习有关有效练习的课堂实录并做好反思。
完成课题研究案例,随笔。
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十二月份:
课题组成员做一节相关数学课并
总结、反思。
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元月份:
撰写课题小结,交流小结。
整理相关资料。出处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2008.3----2009.1)
数学课堂新授部分有效提问的研究
玉泉河南小学 叶长生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研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提问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具体还表现的在以下几方面:a: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设置疑问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b: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c: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启而不发”的局面;d:课堂上大多数是教师问,学生答,缺少学生问,教师答的场面。为此,分析数学课堂提问的特点,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出发,必须解决课堂提问中存在不良的现象。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①围绕“重点”设计问题;
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问题;
③突出数学学科特点设计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法:
①掌握问的方法。
②把握问的时机。
③重视答问评价。
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仅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
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育科研必须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本研究是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来,必须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是本项研究的基本方法。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第五篇:加强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加强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王明华
我校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全校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课题研究已经小有成效,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下去,现将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仅仅围绕课程改革,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校本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标
1、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收集资料;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策略。
2、根据制定的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有序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总结、边收集成果,形成数学学科特色。
3、逐步提高本组教师课题研究理论水平、课堂教学水平和撰写论文、经验总结的能力。
4、积极参加各级培训活动
三、主要工作:
1、本学年首先集中课题组成员学习本学期课题研究活动计划,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向。
2、紧扣课题研究,定期开展理论学习。
3、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交流研讨活动,由该组教师在课题组织的协调下,定主题、定内容、定形式主持活动。课题组长收集整理一系列活动材料。
4、期末每位课题组教师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组长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并召开会议,逐步形成一套阶段性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3月——2013年8月)
1、制订本学期课题计划。
2、准备资料。
第二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0月)
1、课题组理论学习。
2、公开课活动。
3、教学常规交流。
第三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2月)
1、实验教师优秀教案评比。
第四阶段(2013年2月-2013年5月)
阶段交流小结
第五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
1、本学年课题研究工作情况反思,组员完成工作小结、组长完成阶段性总结。
2、收集、整理相关研究工作材料。
3、做好相关资料的建档工作,收交课例、案例、论文及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