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代文学史阅读书目(作品部分)
宋代文学史阅读书目(作品部分):
1.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宋诗钞》,中华书局,1986 2.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宋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陈衍《宋诗精华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5.厉鹗《宋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2009 7.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8.俞平伯《唐宋词选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0.鲁迅《唐宋传奇集》,齐鲁书社,1997 11.王禹偁《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商务印书馆,2003 12.王仲荦《西昆酬唱集注》,中华书局,1980 13.梅尧臣《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6 14.苏舜钦《苏舜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5.欧阳修《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6.王安石《王荆文公诗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7.王令《王令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8.苏轼《苏轼诗集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9.黄庭坚《黄庭坚诗集注》,中华书局,2003 20.陈师道《后山诗注补笺》,中华书局,1995 21.陈与义《陈与义集》,中华书局,2007 22.陆游《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3.杨万里《杨万里诗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24.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5.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6.赵崇祚《花间集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7.李璟、李煜《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华书局,2011 28.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温韦冯词新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9.柳永《乐章集校注》,中华书局,2012 30.晏殊、晏几道《二晏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1.苏轼《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7 32.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3.周邦彦《清真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4.李清照《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5.朱敦儒《樵歌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6.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7.姜夔《姜白石词笺注》,中华书局,2009 38.蒋捷《蒋捷词校注》,中华书局,2010 39.唐圭璋《宋词纪事》,中华书局,2008 40.苏轼《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 41.严羽《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2.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中华书局,2003
第二篇:宋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部分)授课教案
彭玉平
第一讲
宋代文学概说
1.陈寅恪说:“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学是宋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
2.宋代社会的特点:宋代从960-1279年,共319年,其中以1127年为界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其社会特点可概括为:(1)对外关系特别软弱;(2)内部政权特别稳定;(3)文官制度相当成熟;(4)城市经济相当发达。
3.宋代文人的特点:(1)官吏与文人的结合;(2)社会责任感强;(3)兼擅多种文学样式。
4.宋代文学的特点:(1)主题上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2)讲究理趣,好发议论;(3)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4)浪漫主义精神减少了,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恢宏雄健的气概削弱了,而深入细致的钻研精神则大大增强了。
5.宋代文学的分体特点:(1)宋诗的成就可以与宋词相提并论,但风格与唐诗和宋词不同,整体上含蓄、深沉,以文为诗成为基本风气;(2)宋词被称为“一代之文学”,词人与词作众多,风格总体上偏于艳科,特别讲究抒情性与音乐性,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3)宋文在思想内容上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总体风格是平易自然、流畅婉转;(4)俗文学如说话、杂剧、南戏也较有成就。
第二讲
宋初诗文革新运动
1.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1)白居易体—浅俗平易。代表人物是徐铉与王禹偁。徐铉作有《柳枝辞》,近似民歌。王禹偁早年作有不少讽谕诗,如《对雪》等。(2)贾岛、姚合体—境界狭仄,语言工巧。代表人物是林逋、潘阆以及“九僧”。林逋的代表作是《山园小梅》。(3)李商隐体—绵密富丽。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其唱和诗集名《西昆酬唱集》。
2.宋初散文的创作特色及其理论:大致分两类:(1)重道的一派,以柳开、穆修为代表,主张通过复兴古文来复兴儒道。(2)重文的一派,以王禹偁为代表,主张在内容上“传道”与“明心”结合,艺术上讲究自由流畅、亦骈亦散的风格。
第三讲
北宋前中期的词
1.晏殊
字同叔。少以神童应召,受到真宗的赏识,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宰相。爱好文学,发现并提拔了一批政治和文学方面的人才。晏殊的词集名《珠玉集》,代表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他的词主要受冯延巳的影响,语言清淡自然,以白描为主,不失精巧之美。内容上以表达他对人生的思索及孤独感为主。
2.张先
字子野。生性浪漫。有“张三中”、“张三影”之称。词集名《张子野词》。他的 词多写长调,风格也逐渐背离婉约的传统,趋于明白爽快、铺张详尽。
3.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前中期的文坛领袖。他的词主要受到冯延巳的影响。词集名《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篇》等,存词240多首。其词的总体风格是典雅,擅长用平常的景象和普通的语言,描绘出悠远的意境,如《踏莎行》(侯馆梅残)等,即为代表。除此之外,欧阳修的词也有俚俗化的风格,这类词主要继承了唐代民间词的传统。
4.晏几道
字叔原,号小山。其词与父亲晏殊齐名,并称“二晏”,都属婉约一派。晏几道的性格为人,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概括为“四痴”。其词集初名《乐府补亡》,后以《小山词》为名行世。晏几道的词以写爱情为主,在深沉中露出奔放,在温柔中显示真率。在创作方式上以追忆为主要特色。
5.宋代前中期词的共同特色:(1)在体制上以小令、中调为主,长调较少。(2)在题材上主要写男女相思、感时伤别,较为狭窄。(3)在语言上以典雅精巧、清丽流畅为主要特色。(4)在表现手法上,以委婉细腻、含蓄温柔为主。
第四讲
柳
永
1.柳永的生平与家世
柳永先祖原籍河东(今属山西省),后迁居福建崇安。柳永家族自唐代以来即为书香世家。柳永早年为应科举考试而长期滞留京城,留连于青楼楚馆之间,渐以词名,但也应词名太盛而影响到科举考试的成功。考中进士后又因此而影响到仕途的升迁。
2.柳永对词的内容方面的贡献
柳永的词集名《乐章集》,存词200多首,堪称是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他对词史的贡献,就内容而言,主要表现在:(1)多描写具有现实感情和现实环境中的女性。(2)擅长写作描写离别与羁旅之情的词。(3)描写城市风物的词也颇具特色。
3.柳永对词的艺术方面的贡献
(1)发展了慢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力。(2)语言上雅俗结合。(3)音调优美,格律考究。
4.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1)直接影响到当时和北宋中后期的词风。(2)“凡有井水饮处,辄能歌柳词。”(3)“掩众制而尽其妙。”(4)其俗词上承敦煌词的传统,下启金元散曲谐俗语言风格的开端。
第五讲
欧阳修与北宋中期的诗文革新运动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特点:(1)该运动在北宋初年即已开始,但在理论上和创作上未能取得明显成就。欧阳修的参与并领导,使该运动迅速走向成功。(2)宋诗的特点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宋代散文也在这一时期确立其正宗的地位。(3)这一运动主要是针对晚唐五代和北宋初年的不良文风而展开的,提倡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风格。其复古与革新都有很深的现实背景。
2.欧阳修的生平与政治思想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人。他四岁时,父亲去世,主要由母亲进行启蒙教育。后偶尔读到韩愈的文集,遂以之为师。欧阳修的政治态度前期较开明,而后期则较为保守。曾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等职。
3.欧阳修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并取得成功的原因:(1)依靠政权的力量自上而下推进文风变革。(2)欧阳修善于发现和团结一批有创作力的人才,形成某种集团性的力量。(3)有一套相对合理的创作主张。(4)欧阳修自身的创作为其理论作出了典范。
4.欧阳修的散文创作。欧阳修在文学上和政治上的先进性都主要是通过散文体现出来的。他的散文可分为三类:(1)论道之文。代表作有《答吴充秀才书》等,体现了他论道而兼重实际的文风。(2)论政之文。代表作有《朋党论》、《与高司谏书》等,在洞达世情的同时,体现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3)抒情之文。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作者将抒情与叙事、议论结合起来,使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欧阳修散文的主流艺术特色是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
5.欧阳修的诗歌创作。内容上可分三类:(1)反映人民生活和军国大事的诗歌。代表作有《食糟民》、《边户》等。(2)表现自己仕途中的各种遭遇,抒发自己的坦荡胸怀和旷达精神。代表作有《戏答元珍》等。(3)反映民风民俗以及咏物的诗歌。其诗歌总体艺术特色是:风格以平淡为主,但含意深婉,脉络细密;也有浓烈的议论化和散文化倾向。
第六讲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续)
1.梅尧臣与苏舜钦并称“苏梅”,在诗文革新运动中,欧阳修的贡献主要在散文方面,而“苏梅”的贡献则主要在诗歌方面。后代学者称赞他们开创了宋诗的新格局。
2.梅尧臣,字圣俞,安徽宣城人。曾任尚书都官员外郎。有《宛陵先生集》,存诗8200多首。梅尧臣在诗歌风格上推崇平淡古雅,但要求以创新为基本前提。他的大部分诗歌以琐碎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从中往往加进一些哲理性的内容,朝思理深密方向发展,创造出一种内敛的、令人心境平静的美。
3.苏舜卿,字子美,河南开封人。与改革派范仲淹等时相过从,政治上亦受其影响。晚年被削职为民。他以诗歌创作驰名,所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雄健,语言畅达,代表作有《城南感怀呈永叔》。另有一些写景小诗,也别具韵味,如《淮中晚泊犊头》等。
4.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主要以政治家的身份驰名。他的散文以政论文为主,代表作有《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答司马谏议书》等,散文的艺术特点是:逻辑性强,论证严密,立意新颖,语言简朴有力,气势不凡。其诗歌的成就总体上要超过散文,从内容上可分为4类:政治诗,怀古诗,咏怀诗,写景诗。怀古诗的代表作有《明妃曲二首》等,写景诗有《泊船瓜洲》等,艺术上以“雅丽精绝”著称。
5.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以散文驰名,以“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而自成一家。代表作有《墨池记》、《醒心亭记》等。
6.苏洵与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著有《嘉祐集》,其文学成就主要在政论文方面,有战国策士之风,代表作有《六国论》等。
7.苏辙著有《栾城集》,其散文以“论事精确,修辞简严”著称,代表作有《上枢密韩太尉 书》、《黄州快哉亭记》等。
第七讲
苏
轼
1.苏轼的生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19岁考中进士,因与改革派的矛盾,仕途颇为曲折。后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晚年更被贬至琼州。从政治上看,苏轼也许是个失败者,但他的人格是端正伟大的。
2.苏轼的思想与性格。苏轼的思想特点是:主儒术而不迂腐,参佛老而不沉溺。儒家的忠君爱民、道家的因任自然、佛家的自我解脱都在不同的时候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维护着苏轼的完整人生。苏轼的性格也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一个耿介正直、坦率真挚、宁失其意不失其正的人,故性格中有极认真极执着的一面;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随缘自适、处逆如顺的人,故性格中又有极随便、极通脱、极放达的一面。
3.苏轼的散文创作。可分三类:(1)论述文(包括政论文与史论文)。代表作有《留侯论》与《教战守策》等。(2)叙事记游之文。代表作有《喜雨亭记》、《超然台记》、《赤壁赋》等。(3)书札、序跋和杂文。苏轼散文的主要风格是:自由畅达,随物赋形。
4.苏轼的诗歌创作。苏轼的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数量最多,达2700多首,内容题材多样,无论是表现自我、反映现实、歌颂山河,还是品评艺术、描写风俗,都是佳作纷陈。苏轼的最大特色就是善于从自然中体悟人生哲理,如《和子由渑池怀旧》、《题西林壁》等。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是(1)讲究才学,重视才气与学问。(2)多发议论。(3)善用比喻。(4)时有雅谑。
第八讲
苏
轼(续)
1.苏轼的词。苏轼是北宋继柳永之后第二位对词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词人。但他的词在当时引发了两种绝然不同的争论:一方面,有人充分肯定其对词的开拓和革新之功;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他“以诗为词”,要非本色。
2.苏轼词在内容方面的突破。苏轼的词被称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的词可分为三类:(1)抒情词。苏轼的抒情词具有严肃博大的特点,具体包括从政之情、爱国之情、怀古之情、人伦之情等。(2)咏物词。苏轼词中约有30首咏物词。他的咏物词形神兼备,富有寄托,代表作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和《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等。(3)农村词。苏轼的农村词约有10多首,代表作为《浣溪沙》五首,时作者在徐州任上。
3.苏轼词在风格上的突破。苏轼词风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3)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第九讲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1.黄庭坚的生平与思想。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他生长在一个文学氛围特别浓厚的家族。并与苏轼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在思想上也与苏轼接近,以儒家为本位,圆融佛、道两家,因此内心洞达世事,外表和光同尘。
2.黄庭坚的文学主张。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黄庭坚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诗歌理论:(1)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2)追求格韵高绝的境界,好用拗律,押险韵。(3)好用奇字僻典,刻意苦吟。总之,黄庭坚的文学主张,主要侧重在创作技巧方面,对宋诗的艺术作出了贡献;但因为比较忽视现实生活,所以作品的思想价值相当有限。
3.黄庭坚的诗歌创作。黄庭坚著有《豫章黄先生集》,存诗近2000首,其中律诗的成就较高。代表作有《寄黄几复》等。前人评论黄庭坚的诗歌“清新奇崛”、“自出己意以为诗”。黄庭坚的诗学地位也由此奠定。
4.江西诗派的由来与发展。由于黄庭坚的诗歌在当时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诗人都追随他的诗风,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派宗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下附诗人20余人,江西诗派的名称由此而来。元代方回又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为“三宗”,明确提出“一祖三宗”之说,揭示了江西诗派的源流。
第十讲
周邦彦与北宋后期的词
1.黄庭坚的词。黄庭坚的词集名《山谷琴趣外篇》,一名《山谷词》,存词180多首。黄庭坚的词在当时与秦观并称“秦七黄九”,但实际上黄庭坚的词并未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黄庭坚作词先学柳永,后学苏轼。他的一些婉约词颇有晏殊、欧阳修的风格,如《清平乐》(春归何处)等,一向受到后人的好评。
2.秦观的词。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其词则在“四学士”中影响最大。秦观年轻时即受到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赏识,他的一生也因为与苏轼的关系而沉浮不定,后人称他为“古之伤心人”。其词集名《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早年的词主要写客游汴京、扬州时与歌妓情感往还之事。秦观也写了不少羁旅行役之作,如《踏莎行》(雾失楼台)等。他的小令则将感伤写得细腻生动,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秦观还有一些感情相对亮丽的词,如《鹊桥仙》(纤云弄巧)等。
3.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擅长描绘凄迷感伤的意境,将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结合起来,极具艺术感染力。(2)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写景、抒情更为形象生动。(3)语言精美而平易,遣词典雅凝练,雅俗共赏。其不足是风格较弱,缺少力量之美。
4.贺铸的词。贺铸字方回,著有《东山词》,为贺铸自行编定。贺铸出身较好,个性倔犟,有侠客之风。其词风多样,张耒在《东山词集序》中概括贺铸词有盛丽、妖冶、幽洁、悲壮四种风格,总体上具备刚柔相济的特点。他词的主导风格是继承了传统的婉约词风,代表作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等。贺铸词的艺术特点是:(1)意象重叠。(2)注重锻炼字面,善于点化前人语句入词。
第十一讲
周邦彦与北宋后期的词(续)
1.周邦彦的生平。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青年时代读书广博,但生性放浪。后在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而为宋神宗赏识,由太学生提拔为太学正。徽宗时,因精通音乐,善作词,提举大晟府。
2.周邦彦的词集名《清真集》,一名《片玉词》,存词200余首。他的词在内容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反而抽掉了柳永词中的市民情趣,擅长用精致的语言和形式描写一般士人的情感,但在艺术上,把北宋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被后人誉为“结北开南”的重要人物。
3.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1)善于铺叙,结构谨严;描摹物态,曲尽其妙。(2)句法奇警,辞气高华,造语精工,风格浑厚和雅。(3)精于声律,音韵优美。
第十二讲 李清照与南宋前期的词
1.李清照的生平。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苏轼。李清照在少女时代即兼擅多艺。18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两人极为恩爱。后因北宋新、旧党争,而回到家乡度过了近十年时光。南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辗转流浪于浙江金华与临安一带,郁郁而终。
2.李清照词的情感基调。李清照的词集名《漱玉词》,存词40余首。她的词在情感上以“愁”为主,可以北宋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围绕自己的闺阁生活来写,以闺愁和夫妇别离之愁为主;后期词的“愁”情则以家国之思为主。
3.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1)善于捕捉细小而生动的形象,来表达自己难以言传的感受和情感上的微妙变化。(2)语言精工自然,雅俗共赏。
4.李清照词的影响。李清照的词在南宋初年即开始流传,并被宋人誉为南宋女词人之首,明清两代学者誉其词为婉约派的典范。
第十三讲 李清照与南宋前期的词(续)
1.张元干,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福建永福人。著有《芦川词》。曾作《贺新郎》词送给因主战而被贬的胡诠,以明心志。除了悲悼中州沦丧、志士流放以外,也表现了他们由来已久的深情厚谊。其词作风格在慷慨悲凉之外,也有清丽婉转的一面。
2.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安徽和县人。曾与奸相秦桧结怨,屡受打击。他积极支持张浚北伐。著有《于湖居士长短句》,存词220余首。代表作有《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和《念奴娇》(洞庭青草)等,其词风明显受到苏轼的影响,他是从苏轼到辛弃疾豪放词派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第十四讲 陆游与南宋前中期的诗歌
1.南宋前中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即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均以诗歌擅名天下。其中陆游影响最大,杨万里、范成大二家次之,尤袤作品则较少。
2.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因与韩侂胄政见不合,隐居十五年不出,最后忧愤成疾而终。他著有《诚斋集》,存诗4200多首。他早年学诗,始学江西诗派、王安石等,继而学唐人绝句,最终深悟学即病,转以自然为师。所作诗歌构思新颖奇特,善于表现人物情态和稍纵即逝的场景;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被称为“诚斋体”。代表作有《小池》、《闲居初夏午睡二绝句》等,情趣与理趣兼备。
3.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人。与杨万里为同榜进士,但范成大仕途畅达,官至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因名其集为《石湖集》,存诗近2000首。他作诗师法众家,但能自出风格,兼有“清新妩媚”和“奔逸隽伟”的特点。他的诗歌注意揭露社会问题,代表作有《催租行》和72首“使金诗”等;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则集古代田园诗之大成,体现出诗人独特的胸襟。
第十五讲 陆游与南宋前中期的诗歌(续)
1.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浙江绍兴人。他生活在一个有良好文学氛围的家庭。早年历经**,培养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他的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1)19岁—44岁,为成家、应试及第一次被贬时期。(2)45岁—53岁,为从军及第二次被贬时期。(3)53岁—85岁,为第三次被贬及闲居时期。
2.陆游诗歌的创作主题。陆游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其诗集名《剑南诗稿》,存诗9300多首。其诗歌主题分为三个方面:(1)表现自己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迈理想以及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代表作有《书愤》、《金错刀行》等。(2)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歌,代表作有《游山西村》、《小园》等。(3)爱情诗,代表作有《沈园二首》等。
3.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1)渊源各家,风格多样,众体皆工。(2)高度的抒情性与强烈的感染力。(3)对偶工整,语言精致。
4.陆游的词,风格多样,既有表现忧愤之情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也有表现其精神气质的《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还有表现自己爱情经历的《钗头风》(红酥手),等等。
第十六课讲 辛弃疾及其豪放词派
1.辛弃疾的生平与思想。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济南)人。辛弃疾早年受祖父辛赞影响,培育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他20多岁时,曾组织了一支抗金义军。并受当时义军统帅耿京的派遣,与南宋朝廷联系,试图里应外合,协同作战。后南下,任江阴签判,在此后四十余年的生涯中,他除了有一半时间辗转在江西、福建等地任地方官外,大部分时间赋闲在家。作为一个主战派,他有勇有谋,但生不逢时,郁郁而终。
2.辛弃疾词的分类。辛弃疾的词集名《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是宋代存词最多的词人。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1)爱国词。主要追忆当年的抗金生活,抒发自己的报国壮志,7 表达对于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投降派的愤懑之情。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2)农村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以化解现实中的痛苦。代表作有《清平乐》(茅檐低小)等。(3)闲适词与言情词。代表作有《西江月·遣兴》和《祝英台近》(宝钗分)等。辛弃疾词的内容虽有差别,但都贯串着爱国主义的英雄情怀。
3.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1)以苍凉、雄奇、沉郁为主导风格,但不拘一格。(2)意境开阔,气势飞动。(3)多用比兴,博征典故,语言繁富。
4.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相同之处:两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不同之处:(1)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2)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
5.辛派词人。在辛弃疾爱国情怀和豪放风格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风格相近的词人,如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被称为辛派词人。
第十七讲 姜夔与宋末格律词派
1.随着宋末社会和议之风的盛行,文人士大夫的报国热情慢慢下降,意志消沉的伤感弥漫文坛,艺术化的文人生活重新流行。从词体的发展来看,宋词也到了总结和集成的时期。宋末的词人一方面大力纠正辛派词人的粗疏,另一方面对词的语言技巧、形式等方面作了新的开掘和总结,逐渐形成了所谓“格律词派”,其代表人物是姜夔、吴文英、史达祖、王沂孙、周密和张炎等。
2.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属江西省)人。一生未入仕途,游幕于萧德藻、张鉴等人,晚年贫困而死。姜夔精通音乐,兼擅多艺,以词的成就最高,著有词集《白石道人歌曲》,存词80余首。他的词有感叹国事的内容,但在表达上低回深沉,如《扬州慢》(淮左名都)等;也有不少咏物词,仅咏梅的就有28首,其中代表作是《暗香》、《疏影》二首。
3.姜夔词的风格特点是“清空”,这一评价最初是由张炎提出的。“清空”的主要内涵是:(1)词中的情感,多属于文人士大夫那种高洁清雅的意趣。(2)在表现手法上,多追求言外之意和空灵的的神韵。(3)词中的语言、意象偏向淡雅素净。(4)词的意境以疏朗开阔为主,结构上有跳跃性。
第十八讲 姜夔与宋末格律词派(续)
1.吴文英,号梦窗,别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以布衣游幕终生。词集名《梦窗甲乙丙丁稿》,后易为《梦窗词集》,存词340多首。他的词风以密丽取胜,代表作有《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等。吴文英的词在艺术上注意锻炼字面,意旨幽深,结构跳荡。宋末张炎曾拟之如“七宝楼台”。自清代中期以来,梦窗词一直受到尊崇。
2.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京(今河南开封)人。著有《梅溪词》一卷,存词100余首。他的词情景交融,咏物、节序之作尤为人称道。代表作有《双双燕·咏燕》等。
3.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著有《花外集》,一名《碧山乐府》,8 存词50余首。他的词在语言上注意雕琢,故国之感深沉,清代常州词派列学词四家,尊王沂孙为一宗,代表作有《眉妩·新月》。
4.张炎,字叔夏,号玉田。著有《词源》二卷,上卷论音律,下卷论作法。词集名《山中白云词》,存词300余首。清代浙西词派奉为宗师之一。他的词以咏物著称,代表作有《解连环·孤雁》等。
第十九讲 南宋后期的诗歌
1.“四灵诗人”是指南宋后期生长在浙江永嘉的四个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因为这四个诗人的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所以称为“四灵”,也称“永嘉四灵”。他们在思想方面,漠视功名富贵,安于贫贱,以陶渊明为师。他们的诗歌在内容方面着重表现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和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艺术上追慕晚唐隐逸诗风,崇尚平淡自然的风格,语言精炼,以白描为主要表现手法。
2.江湖诗派是指在南宋后期以江湖游士为主要成员,以献诗卖文为生活,基本上依附于权贵的一个文人群体,主要成员有范成大、戴复古等。杭州书商陈起于1225年把以江湖诗人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汇刻为《江湖集》,江湖诗派因而得名。他们的诗歌题材以平民生活和世俗人情为主,风格率真自然,感情直露。
第二十讲 宋代话本
1.话本在宋代是指新体白话小说,也称为“平话”,它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说话”相当于今之“说书”,它起源于唐代,到宋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说话”主要在勾栏、瓦舍中进行。宋代“说话”主要有三家:小说,讲史,说经。话本的体制包括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六个部分。
2.现存宋代话本,小说类有《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等,讲史类有《大宋宣和遗事》、《新编五代史平话》等,说经类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
3.话本塑造了不少市民形象,揭示了他们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斗争,特别是表现了他们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压迫的民主思想。讲史类话本则体现了当时民众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新的评价。话本在艺术上以通俗性和生动性为主要特征,特别是在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上更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4.话本,特别是讲史话本的出现,为后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在著作形式和故事情节方面对收到宋代话本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部分)任课教师简介:
彭玉平,男,1964年生,江苏常州人。199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中山大学中文系。1997年晋升副教授,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古代诗文和诗文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著作主要有:《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国诗学》、《唐宋名家词导读》、《宋辽金元文学史》等,发表论文主要有:《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刊《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魏晋清谈与论体文之关系》(刊《中国社会 9 科学》2001年第2期)等近40篇,曾获教学奖和科研奖多种。
第三篇:宋代文学阅读书目(论著部分)
宋代文学史阅读书目(论著部分):
1.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孙望、常国武《宋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3.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宋辽金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许总《宋诗史》,重庆出版社,1992
5.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东方出版中心,2008
6.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7.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8.前野直彬《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9.吉川幸次郎《宋元明诗概说》,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10.许总《宋诗:以新变造辉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1.木斋《宋诗流变》,京华出版社,1999
12.木斋《中国古代诗歌流变》,京华出版社,1999
13.杨庆存《宋代散文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14.祝尚书《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5.何寄澎《北宋的古文运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6.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7.杨海明《唐宋词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18.村上哲见《宋词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9.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0.王兆鹏《唐宋词史的还原与建构》,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21.陶尔夫《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2.陶尔夫《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3.木斋《唐宋词流变》,京华出版社,1997
24.木斋《宋词体演变史》,中华书局,2008
25.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6.欧阳代发《话本小说史》,武汉出版社,1994
27.薛洪绩《传奇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28.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
29.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宋金元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0.沈松勤《宋代文学与政治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
31.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1998
32.沈松勤《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2007
33.赵敏《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巴蜀书社,2008
34.张明华《西昆体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5.傅蓉蓉《西昆体与宋型诗建构》,文汇出版社,2004
36.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
37.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中华书局,1995
38.赵平《永嘉四灵诗派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9.木斋《苏东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第四篇: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论
一.时代背景
1.北宋王朝的建立——陈桥兵变,崇文抑武(杯酒释兵权,解除部分兵权,封节度使)
重用文臣,优礼读书人 2.政治特点
(1)儒臣治军
中央集权空前集中
(2)内部稳定
以弄为本,追逐工商贸结合,商业繁荣
(3)宋代文人环境、心境
言路宽松、待遇优厚 强化知识分子对君权的依赖、思想束缚
二、宋代文学的特点
1、文人与政治的关系密切
2、学者化与娱乐性
3、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
4、宋代文学承前代而革新(宋文、宋诗:爱发议论、富于理趣、呈现出与唐诗完全不一样的风貌、宋词、批评理论)
第二章 宋词
第一节 宋词概论
在唐五代时,词用于宴作,成为伶工之词,南宋转为士大夫之词
一、分期
(1)北宋:初中期承袭唐五代的创作,以小令为主,内容单薄,以离愁别恨、男女情爱为主,艺术上以白描为主,代表人物:欧阳修、范仲淹。北宋后期以词的诗化为主,代表人物:柳永、苏轼
南宋:前期—爱国主义,李清照
后期:爱国主义,离愁别恨:辛派词人
艺术上更侧重精雕细琢
二、风格:
(1)吟风弄月、儿女情怀(二晏:晏殊、晏几道、秦观)恪守词的传统,精益求精,意境委婉、风格细腻——体现出词的本色特点、精美合律
(2)打破诗词界限 不被音律拘束,内容丰富、形式多变,打破了雅俗的界限,使词失去了原本精致的特色(如苏轼)
词的发展:a 保持传统 精致细腻
b 不断突破传统
第二节
北宋初中期的词
一、范仲淹(穷塞主之词)
《渔家傲》 边塞词的首创 视野开阔 内容和风格影响深远
二、晏殊(江西抚州)
词纯净雅致 略去对女性容貌的描写,着重表现抒发主人公的恋情,情调雍容和缓,其中带点淡淡的忧愁,洗去了五代词的脂粉气,语言变得温润秀洁,清丽淡雅,但内容狭隘。诗中有对生命哲理的反思,构成了晏殊词词中有诗,情中有思的特点。
三、欧阳修:字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肩负革新文风的领导责任 主编《新唐文》《新五代史》 词他有两个版本: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 前者风格较为温柔宽厚,后者靡靡 词的创作特点:
(一)内容上的开拓:公开讴歌男女爱情《踏莎行》《蝶恋花》
(二)多种题材随意入词
(1)抒发仕途失意的感慨、时光流逝的哀伤或旷达爽朗的胸襟(2)描写山川景物的小词,在景物中表现乐观心态(3)咏史(是北宋较早将咏史写入词的词人)(4)描写歌舞升平的都市繁华生活
(三)个性张扬的艺术特征(敢于将自己的个性在恋词中呈现)
(1)对女子愁肠的描写更深刻,情感更细腻,擅长描写人物的心境,深化抒情议论效果(2)改变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以对话为主题,大胆运用白话语言上的谐音双关,通俗而富有生活气息
疏俊开子瞻,深婉开少游(苏轼、陆游)
北宋词如晏殊、欧阳修都据有安宁、雍容,心态舒缓、语言深婉含蓄的共同特点,视野开拓 多种题材 接受南唐词人的影响
第三节 柳永的词风与历史地位
一、蹉跎困顿的一生
初名三变 字景庄 后改名永
后当屯田小官 世称柳屯用
二、求新求变的创作(创作方向由雅传俗,迎合满足市民大众)李清照的《词论》评价他“变旧声作新声”
1、形式上的新创造
词调最多的词人 现存213首诗,用133个调
a民间词 b教坊曲 c变旧声作新声 d自创新声
最长慢词达212字《戚氏》
词至柳永体制完备 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有其对慢词的探索创造才有《水调歌头》等辉煌的慢词
2、内容上的开拓
(1)轻视功名,牢骚不满《鹤冲天》
(2)世俗女性的生活情态,反映他的追求稳定生活的愿望《定**》 《倾杯》借女人这个意象来表现他对功名的积极之心(3)大胆泼辣的女性爱情意识
(4)羁旅行愁(与恋情相交织在一起)(5)行役 都市风光 《望海潮》《东京梦华录》
(6)谀圣词 歌功颂德为博得皇帝欢心却适得其反。歌功颂德这类本是以诗文为主,却以小词承载了如此大的内容,从而揭开了词的地位,对此柳永具有开拓的作用
三、艺术上的新进展
五代小令的字数较少,表达含蓄不尽,有余韵,而慢词更能表现其内容,柳永的慢词通过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将写景抒情融于一体,铺叙展衍。备无不足,如《雨霖铃》 1. 铺叙
作品选16—17 2. 点染
3. 结构(善于…文学史37)
4. 白描(写景状物…文学史37)
5. 语言俚俗 受大众喜爱却不被当时大多词人看好(36)a 大胆吸收口语,俗语入词
b 根据内容需要,善于提炼书面语言,融化前人诗句入词
c 注重词曲之间声情相宜,音调谐美(注重双声叠韵、注重去声上升相连、领子的运用加强语气)
d 双音节词增多
第三章 苏轼
一、生平经历
字子瞻,一名和仲
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
二、“以诗为词”的变革
1、以诗为词革新的原因
首先,是词的内部创作积累的一个过程 其次,是文学发展求新求变规律之必然结果
第三,是苏轼个人的作用 把诗文革新精神带到词坛上来的是苏轼
2、以诗为词革新的成果(1)以诗的内容与题材入词
首先,苏轼以词抒写了爱国的豪情壮志《江城子.密州出猎》
其次,苏轼词多侧面地再现了农村生活,第一个把农村生活纳入词这一领域。《浣溪沙》 再次,苏轼词揭示了复杂的内心世界,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比较完整地表现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第四,苏轼词诉说了真挚的亲朋情感,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意境《木兰花令》《沁园春》 第五,苏轼词展现了清新秀丽的水光山色《虞美人》(2)以诗的风格意境入词
词中景物,气象宏伟,气魄宏大、清雄旷达《念奴娇》《水调歌头》 苏轼词意境显得优美,人物人事鲜明,表现作者的理想壮志
西晋潘岳悼亡词 《江城子.记梦》 感情之深、极尽变化、心潮起伏、语言爽快、白描(3)形式技巧的诗化
① 反映诗的内容 保持了词的韵味和特点 ②以诗歌的创作技巧与手法入词 a 以议论入词
b 用题序——缘事而发,因情而作
c 用典——一种替代、浓缩性的叙事方式
第四章 秦观
一、生平个性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 淮海居士 著《淮海集》以小令居多 作品:清新妩丽、柔弱,哀怨忧伤、缠绵悱恻,纤细幽微
二、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前期作品:有希望 缠绵婉转(词风)语意婉丽清新(格调)《满庭芳》《鹊桥仙:赞美牛郎织女真纯爱情,寄予作者进步的爱情观》
后期作品:绝望的哀伤 深愁悲苦
凄厉哀婉《踏莎行》:上片孤独处境 下片被贬的愤恨 秦观之词较纯情,自怨自怜 自我伤感,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在这角度超越柳永,词富有个人真情实感,形成哀愁《踏莎行》
三、艺术特色:情韵兼胜 为倚声家一作手
“纯净、专情、深挚、感人”深得词的特质美——具有浓厚女性文学特点,在表现阴柔美方面成达到较高境界。秦观本身的个性使他体会到词的飘渺之感。《浣溪沙》:把抽象情感用细腻的感情表现出来,把飞花比喻“梦”,丝雨比喻愁,比喻新颖,构成凄清、婉美的画面 写作特点:1.善于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感伤的情绪,从而有一种婷婷袅袅的精致,借景抒情,亦景亦情,虚实并列2.机构赋予变化,根据情感需要,极富情致3.语言清丽婉转、追求典雅、词情相称
四、成就
在词史上有独特地位,对周邦彦和李清照都有重要影响,秦观词语言清丽淡雅,周邦彦得其丽而发展为精雕细琢和典雅富丽;李清照地其清而朝更加本色自然的方向发展
第五章
一、周邦彦
题材多为:羁旅行役
艺术特点:1.在作词时,注重规范,注意章法句法
2.善于融化前人的诗句入词,主要体现在音律方面,音律特点:调美、律严、字工 3.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和谐统一《苏幕遮》
二、贺铸94 人“贺鬼头”,“贺梅子”,其词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青玉案》
第六章 李清照
一、生平个性 南渡词人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她的一生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苦难
前期:词爽朗明快,善于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爱情生活离情别意,后期思想怀旧、凄苦哀伤 A 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别是一家:指词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
B 在创作上,李清照生动地站想了的她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一)前期创作
1、少女浪漫情怀的表露《如梦令.尝纪溪序日暮》
2、闺中淡淡的寂寞、寂寞情绪的表达《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3、婚后离情别思的抒发《一剪梅》(略带苦涩幽怨)《醉花阴》
前期作品大多写传统题材,是写自己亲身感受,词显得真挚细腻,委婉动人,以女性细腻的笔法加以修饰,别有情致。
(二)后期创造——悲令悼昔《声声慢》 内容:国破家亡、凄苦 风格:悲怆凄婉
南渡之前,写出离愁苦,但悲伤中有期盼,冷凄中有热切,一言一行都想团聚;南渡之后写的都是死别的悲苦,人生了无趣味,生不如死的煎熬。
三、易安体(词别是一家《词论》)
(一)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来作词
1、精心锤炼,以一种浅易自然的面貌出现
2、雅俗兼用,既有典雅语言的趣味,又有生活气息,易懂。把鄙俗的语言用得很雅致
(二)家国之痛,身世之悲相融合,凄婉悲怆
善于捕捉细小生动形象,情思微妙变化,塑造鲜明的自我形象,情感直率动人
(四)既有女性的温柔灵慧,又有一般女性缺乏的俊爽开朗,柔中带刚《渔家傲》 《词论》103
辛弃疾
一、生平(1140-1027)字幼安,号稼轩 把用仕意志写入词中 慷慨激昂
南归初仕(23)——带湖隐居(42)——二仕福建(53)——飘泉再隐(55)——三仕浙东、京口(64)——归老铅山
二、词作的思想内涵
1.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
2.军人勇毅、豪迈自信的情调 3.对勇于报国志士的赞美、对无所作为官僚的讽刺 4.表现难以忍受的苦闷,悲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5.在乡居生活中寻求排除苦闷的途径《清平乐》
三、艺术成就
1、英雄豪情和悲愤交织扭结“横绝六合,扫空万丈”
2、意象使用,大量使用引进军事意象
3、艺术风格随内容、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摸鱼儿》
4、语言:以文为词
以散文的表现手法表现词,多用议论对话(1)语言的形式更自由,变化无端
(2)广泛引用经史子集的典故,前人诗词《永遇乐》
四、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肝肠如火,色貌如花”?如:《摸鱼儿》
1、这首词直接继承了美人香草的比兴手法,用男女之情隐喻现实斗争,并构成整体性的象征意蕴,上片以残春来隐喻南宋政局,借惜春、留春、怨春,把对南宋时局的忧虑失望,力图挽回又感到时事难有作为的心情,层层展开,表现了他对南宋爱亦深恨的情感,下片以陈皇后比况自己的现实处境,以玉环飞燕预示小人的结局,在美人遭妒,佳期无望比喻抗战派在权歼群小的打击下,申诉无门的悲愤忧伤,作者用象征比兴的手法,寄托遥深,令人回味;
2、此次善于运用步步转折,层层深入的手法;
3、体现了新词摧刚为柔的特点,以雄豪劲健的阳刚之气驱遣美人香草的柔美之意,组织成温柔缠绵的次长,将政治上的难言之隐曲折地传达出来,表面上是凄眼婉媚,实际上是沉郁悲壮,形式上是婉约旧体,骨子里是有力如虎,可谓是肝肠似火,色貌如花。词中既有对时间流逝,建功立业的佳期被一误再误的悲情,又有对嫉贤害能,不以国事为重者的怒斥,拟人化与典故的运动恰到好处,全词笔致婉典 辛派词人:指和辛弃疾一起以词唱和的陈亮、张孝祥和在词风中明显受到辛弃疾的影响的词人,形成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他们用词交友,发出感慨,具有共同的思想倾向,同时把词进一步推向议论化,散文化,他们喜欢用带有古诗和散文的长调,语言恣肆,整体风格阳刚豪放,但由于才情的限制,不少篇章逐入有余而韵味不足。
格律词派:南宋一些词人逃避现实,学习周邦彦注重词的艺术技巧,炼字琢句,审音度律,追求高雅,讲究辞藻,刻意求工,追求高雅脱俗的意境,内容上以咏物为主,寄托情感。代表人物:姜夔、吴文英
第七章 宋诗概说
宋诗是唐诗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宋以后就没有诗再超越唐宋
一、特点
1、主题:爱国主义
2、以文为诗:诗歌的散文化
以议论为诗:在诗中插议论 发感慨
以才学为诗:用典、生僻字、用逆向化组合使词陌生化(黄庭坚)
3、美学风格——以平淡为美,俚语入诗
唐诗的美学风范:以丰华清韵为特征,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内容主要是描写日常生活显得世俗化,这样显得平易近人,多采用俚语、俗语入诗,显然是对唐诗的深刻改革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则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二、发展轨迹
(一)北宋初期诗坛 三体:
白体、又称香山体——效仿白居易,风格平易通俗、朴素流畅、现实主义—《村行》王禹偁 晚唐体——贾岛、姚合,抒发清苦,境界狭小—林逋
(宋末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自白体、西昆体、晚唐体)西昆体——李商隐,盛世的点缀,缺乏思想内容和时代精神 九僧:希昼、文兆、行肇、简长、惟凤…… 林逋:隐逸之事,一方面模仿贾岛字斟句酌,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 寇准:晚唐体盟主
(二)北宋中期的诗坛
“诗文改革运动”
由模仿转为独创,欧阳修(平易流畅、真率自然)是主帅,在这整个转变中起决定性作用,导向作用,苏舜卿(雄放轩昂)、梅尧臣(平淡深远),是宋诗的开山之主,王安石发展和巩固,苏轼成就最高,宋诗趋于完整。“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和发展唐代古文运动的一次诗歌和散文的改革,起于宋仁宗天圣年间,完成于苏轼。这次改革以欧阳修为领袖,苏、梅为辅佐,王安石、三苏、曾巩为中间力量,革新对象为宋初风靡一时的西昆体、时文,提倡的是反映现实,自然质朴的诗风和内容充实的韩柳散文,这是为适应北宋中叶政治改革而兴起的文学改革运动
1、欧阳修
《边户》——反映现实社会 《戏答元珍》——表现个人意志 《画眉鸟》——描写日常事物
2、王安石 以退居江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重教化):议事议政——《河北民》 以诗歌为工具抒发政治见解,以议趣见取
咏史诗——勇于翻案,见解新颖
在散文化的古体中运用典故,体现了宋诗的特点“以文为诗” 后期(重审美):写景抒情诗 新颖别致 雅丽精工——近体诗 王荆公体、半山体——后期写景抒情的绝句:
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有,以封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像唐诗的富瑰,同时又因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又有生硬奇崛处而成为江西派的先驱
《明妃曲》
3、苏轼(成熟、完型)
四伟诗人: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
1、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原诗》叶燮 A 反映现实,干预现实、批评现实——政治诗-B 表现自我——抒怀诗
C 歌咏自然——景物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D 因物寓理——理趣诗《题西林壁》 E 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 F 和陶诗
2、主旨深刻,富有理趣——寓物说理而不腐
表现:哲理:自然意象、咏物、叙事,日常生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禅理:写景直接表现或通过禅理本身的虚实、哲学性质来表现《琴诗》
3、风格多样——天生健笔一支,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答之隐,无难显之情 A 打通各种文体,以文为诗,散文化、议论化,用典用故,以古体写今体 B 构思新颖,想象奇幻,比喻新巧《新城道中》 C 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D 兼备各种体式,尤以七言诸体为妙
(三)北宋后期诗坛概况73 A 黄庭坚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1、生平与苏轼很要好
2、诗歌理论
(1)论诗以杜甫为余,以学杜来反对学李商隐的西昆体(2)主张创新,曰“文章最忘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即使是借鉴前人,也要“以故为新”,在创作方法上强调以才学为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 学习方法: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目的是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
4、诗歌特点
(1)内容题材:主要是抒写自己的个人经历,抒发怀抱,由于《神余录》引发的文字狱,他写的很谨慎,于是以一种间接、曲折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愤懑与不平,透出一种奇崛的诗歌风格,从一种精神或哲学这样一个-角度来表现日常生活题材,使得平常的日常生活翻出新意。另一方面,他的诗歌题材也很内敛,更倾向于个人文化生活的表达。
(2)艺术风貌:具有打破唐诗繁迷界限二具有创造性的特点 A 构思出人表意
B 意象新奇别致,且善于利用意象跳跃和连缀来展开脉络
C 善于点化前人的诗句,善于设事用典,甚至用很多冷僻的词 《寄黄几复》用4个典故 D 在声律方面,声调奇崛,常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造成打破平仄平衡的效果,给人以奇崛之感
以上四点造成黄在诗歌上追求陌生感,追求奇崛,整体形成一种生新瘦硬,兀傲峭拔的个性特征
(五)南宋前期
江西诗派:此名称来源于吕本中《江西诗派宗社图》,由于他们都崇尚黄庭坚、陈师道(一祖:杜甫、三余: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他们主张以杜甫为余,诗作或深或浅地受到黄的影响。在题材的取向和风格倾向上比较接近,他们过分强调形式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善用拗律、险韵、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形成一种生新瘦硬,奇峭艰涩的诗风,江西词派是两宋之交最为流行,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其影响甚至远及晚清的诗派
(六)南宋中期诗坛概况
出现繁杂状况,被称为宋诗的中兴期,涌现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形成宋诗创作的第二次高峰。A 杨万里
早期模仿江西诗派,后过渡时期学习晚唐诗人的绝句,王安石的半山体来变革诗风,最后跳出江西诗派的范畴,师法自然自成一体,形成独具面目的诚斋体 诗歌特点:(1)从日常平凡景物中提取新形象
(2)把自己的主观情感与体悟融入自然景物或生活景观中,因此,他笔下的大自然不仅生机盎然还和人类情意相通,富有哲思与理趣(3)想象奇特丰富,如《小雨》
(4)善于在诗歌中插科打诨。使作品充满幽默诙谐的情趣,显得俏皮可爱,如《闲居初夏午睡起》
(5)语言清新自然,善于提炼俗语,俚语入诗 B 范成大 石湖居士
1、诗歌内容充实
(1)如《催租行》和《后催租行》这类诗歌继承了“元白”(元稹、白居易)新题乐府的传统,将农民题材提高到一个层面(2)反映爱国情感,如《州桥》
(3)田园诗 影响最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描绘江南乡村的风土人情,同时揭露农民生活的悲惨状态
2、田园诗 其中以《四时田园杂兴》最为著名,这组诗共60首七言绝句,每12首为一组,分咏春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
a 把田园风光描写与悯农忧民的情怀结合在一起,赋予田园诗新的生命,提高了田园诗的境地与价值
b 以大型系统的组诗方式表现
c 以朴实自然的语言和生活真实的细节描写把田园生活表达的亲切动人,并形成一种清新典雅的风格,从而大大开拓了田园诗 C 陆游
字务观 号放翁
一、生平1、45岁之前——第一时期 2、45岁到60岁,入蜀从军,写了《入蜀记》六卷,此间,写了许多慷慨激昂的诗篇,如《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3、60岁之后退隐农村闲居20年
二、创作道路
1、爱国主义基调形成(第一时期)
2、成熟期、高峰期,形成自己博大宏肆、雄浑苍劲的诗风
3、田园生活,农村风光的主题,趋于闲适自然,古朴平淡的风格
三、思想内容
1、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
2、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
四、诗歌艺术特点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既有现实主义精神又有浪漫主义的色调,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其诗全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所以其诗被称为“一代诗史”,不重情节画面,常常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中,着重描写自身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同时又通过绮丽的梦境和幻想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肆,极力地突出自我形象,情感炙热,神采飞扬,被称为“小太白”。他的梦境与幻想多与抗金爱国有关,有种悲壮豪迈之美,这点比李白的诗歌具有更充实的社会内涵和更激烈的战斗精神
2、诗风既沉郁悲壮又恢弘雄放,通过丰富多彩的寄梦诗,构成飘逸奔放的特点
3、体式上:“无体不备,各体皆工”,尤其擅长七言诗的创作
4、语言风格不拘一格,爱国诗雄壮豪放,田园诗清新明朗,农村诗的古朴,但共同的特点是明朗晓畅,精炼自然。其农村诗作代表:《游山西村》,爱国诗代表《关山月》)
(六)南宋后期诗坛
“四灵诗派”
“江湖诗派”
文天祥:遗民诗人
“永嘉四灵”指: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四人出于叶适之门,个人的字中带一个灵字,所以叶适把他们合称“四灵”)亦称四灵诗派
A 作品内容较为单薄,多以抒发个人胸臆,吟咏田园、流逝山水为主,很少有关注现实的作品
B 艺术上精雕细琢,极少用典,多用白描,诗风偏向野逸清瘦,他们贬斥江西诗派而崇尚晚唐,尤其是崇尚贾岛、姚合,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江西诗派末流的弊病,抵制了理学诗的泛滥,并成为江湖诗派的先驱,但取经太小,格局太小,终不免破碎尖酸的弊端 “江湖诗派”:与四灵诗派相比,他们师法广泛,风格多样,格局开朗,题材来源比较丰富,既有歌功颂德的干渴酬唱,又有叹老嗟卑的个人抒情,也有清新工丽的写景诗,豪宕磊落的爱国诗人,代表:刘亮庄
“汪元量”的诗歌被称为宋亡之史诗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177页
元代文学
一、元代文学和社会环境
(一)社会特点
1、a疆域是中国历史上最广阔的 b 国力强盛,没有边患
c 经济发达,开支小,人民压力减轻 d 民族自豪感强
2、文化政策宽松(元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0
3、浓郁的艺术氛围(女乐随行)
4、阶级矛盾(奉行民族压迫政策,国名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
5、文化多元、信仰多元
(二)元代文学概述
元曲:
1、杂剧:戏曲(北曲、南戏)
2、散曲:清唱曲(小令、套数)
诗文继承唐代的基础上发展,元诗以中唐为主,元词整体呈衰弱趋势
二、元杂剧的渊源
(一)历史渊源 上古:“巫”和“优”的表演,已具备了戏曲的雏形——秦汉:角抵戏(百戏)人兽斗——南北朝:歌舞戏——唐代:参军戏(以滑稽的内容议朝政、讽刺社会现象)——宋杂剧(艳缎、正杂戏、杂扮)戏曲最早形式,说唱结合 宋元:金陵本
诸宫调(代言成分)——说唱——叙事体
元杂剧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吸收了诸宫调的说唱文学形式的成就,形成的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活动形式:北方戏剧圈大都长江以北,元曲四大家,绚丽多彩的风格
南方戏剧圈:浙江永嘉
(二)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1、剧本结构:一本四折一楔子,句末有题目正名(一折为一出戏,四折之间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楔子是四折之外的过场戏的通称,与小说中作为引首的楔子不同,位置不固定,或列剧首,或处折与者之间,亦有置于剧末的,起介绍人物,加强情节联系作用)关汉卿《窦娥冤》
2、演唱体制:一折一宫调不重复 元杂剧五宫四调
每一折由构成不同宫调的曲牌组成 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末本
旦本
3、演唱角色:旦末净杂
4、宾白:如某某人“云”
说白分为散白(口语)和韵白(诗句:上场诗、下场诗)
5、科范:人物动作,音响效果
三、关汉卿与《窦娥冤》
关汉卿是推动元杂剧脱离宋金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
(一)生平
《录鬼簿》
《一枝花》
(二)创作:18种分三类
1、揭露社会黑暗和官场腐朽,歌颂民众反抗的作品——公案剧(4种)《窦娥冤》
2、反映妇女婚姻爱情剧,赞美敢于追求爱情女子——婚姻爱情剧(7种)
3、弘扬正气、歌颂历史英雄——历史剧(7种)
(三)《窦娥冤》
1、创作背景
2、内容:
1、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剧中,她对天地的指责,实际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诅咒,塑造了一个善良正直,至死不屈的妇女形象,表达了对当时广大人民对统治者的强烈憎恨。
2、三桩誓愿: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借用东海孝妇的典故 A 表明自己清白无辜
B 表明是人间冤狱,社会不公
C 矛头指向官府,官吏无心执政,希望惩戒残暴官府,像东海孝妇一样沉冤得雪
三桩誓愿的意义:是窦娥反抗的结果,她以强烈的反抗行动和以进攻的心态,像残酷的社会现实提出挑战,表现对罪恶社会的报复和惩罚,表现强烈复仇和抗争意识,显示抗争精神发展到了顶点,通过女性形象塑造,作者寄寓了封建时代人民受压迫的抗争精神和美好的理想愿望坚强不屈
3、艺术表现 A、形象塑造
(1)丰富性:作者成功塑造了窦娥的形象,写出了她的形象的丰富性,有两方面:一是善良忠贞、温顺孝顺,舍己为人;另一方面是刚强倔强,不畏邪恶,使她成为下层女性的典范(2)流动性:忍受——抗争+觉醒的发展过程。前期安分守己,把一切归于命运,寄希望于官吏,后期开始反抗,不在逆来顺受,用三桩誓愿为自己讨回公道 B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超现实的幻想性的描写
C 剧本矛盾高度集中,情节紧扣,结构紧连,剧情发展层次分明,剧情跌宕起伏 以窦娥命运为中心,塑造形形色色的冲突:窦与张驴儿(恶势力)、与蔡婆、官府 D 语言平易通俗、明快洗练
四、关汉卿我杂剧与艺术特点
1、戏剧结构完整 四折之间联系紧密,开头不拖沓,结尾不松懈《单刀赴会》
2、注重舞台演出效果 情节曲折 结尾设置悬念
3、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4、语言本色 元曲本色派之祖,个性化强 通俗易懂 元代戏曲:系列性:采用一系列的话来塑造形象
写景在人耳目 写情沁人心脾 叙述如从口出
五、王实甫与《西厢记》 现存剧目14种,有剧本3种
(一)生平创作
(二)《西厢记》的故事创作源流
1、唐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是《西厢记》的源头
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目的是维护封建礼教,为自己的行为开脱(有人认为是元稹的自传小说)爱情与负情是主要矛盾,深情与薄义
2、《西厢记》诸宫调——变化、贡献 董解元
主题发生变化,打破之前“始乱终弃”的情节,主题是争取婚姻自由 性格冲突、结局变化,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董西厢》成就了一个大胆追求婚姻自由为基调,充满乐观进取精神的爱情故事,它是热情歌颂爱情,颂扬男女青年对礼教的反抗。
3、王实甫《西厢记》 杂剧(打破了一本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变成五本二十一折)
六、《西厢记》
(一)演唱体制变化
(二)思想内容:将一个始乱终弃的悲剧改为男女自由婚姻战胜了封建礼教的喜剧,主人公坚贞不渝,终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并且获得成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充分肯定,对人性正常权利的肯定,突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
这个主题体现作者观点:
1、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冲破门第、财产束缚。
2、歌颂了自由恋爱、自主终身的方式
3、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
(三)人物塑造 形象更加鲜明更有个性
1、崔莺莺:美丽大胆、多情、离经叛道、外冷内热、贞静、情感丰富、受礼教束缚(1)朦胧期——青春郁闷 对爱情追求的愿望(2)发展期——痛苦挣扎 忐忑
(3)成熟期——坚定地感情
努力摆脱内心与外部的束缚
2、张生:痴情、机灵、才气、忠诚、叛逆、呆、傻、轻狂不油滑
3、红娘:泼辣、有正义感、善良、机智、有同情心、有胆有识、聪慧 老妇人
(四)艺术手法
更加精美成熟
1、宏大精密的戏剧结构和起伏变化的戏剧节奏
(1)围绕主要线索,层层展开矛盾:正反面人物冲突:封建叛逆者和封建家长制、卫道者
正面人物误会性冲突:顾忌、猜疑、矜持(2)戏剧冲突节奏鲜明,悬念丛生,情节起伏
2、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A 情节随人物性格的变化而变化
B 成功的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梦境、景物烘托
C 个性化的语言
3、本色语言——文采派语言特色
(1)语言文雅绮丽,化用前人诗句——抒情美 诗意美 骚人之躯(2)雅中有俗、自然流畅、吸收大量民间口语(3)语言个性化
(五)历史评价 与《牡丹亭》、《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三大爱情作品 四大爱情喜剧:《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西厢记》 四大悲剧:《梧桐雨》、《赵氏孤儿》、《汉宫秋》、《窦娥冤》
《录鬼簿》作者锺嗣成,为那些名不见经传却又有才华的人立传 元曲四大家:马致远(曲状元)、白朴、关汉卿、王实甫
七、元代散曲
(一)散曲的特点与体制
1、定义:是一种新诗体,具有音乐性,又称“北曲”
诗词的民间化、地方化、灵活多变,口语化、散文化,趣味酣畅淋漓
2、特点
(1)多用衬字
(2)分类:小令(一段 句句押韵)
套数:在同一宫调下的数支曲子组成,一韵到底,有尾声
小类:代过体:介于两者间,小令的变体,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不多于3首,无尾声(3)抒情直入
3、作家作品
本色派:质朴、直率、俚俗——关汉卿 张养浩
文采派:文采华美,辞藻绮丽、追求典雅:百、王、马、乔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 短——长 浪漫不羁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秋思之主 张养浩:《山坡羊》豪放
催景臣: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绝伦,用村民的口吻来讽刺 乔吉:《水仙子》
第五篇:英美文学史推荐书目
英美文学史推荐书目
1《现代美国小说史》 王长荣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现代英国小说史》侯维瑞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1版 1996 2版 3 《英美意识流小说》 李维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4《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上,中,下,鲁宾斯塔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5 5《英国小说的黄金时代》 朱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6《超越传统的新起点》文美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7《现代主义浪潮下》黄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8《现代主义之后:写实与实验》 陆建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9《自由与传统:二十世纪英国文化》吴浩 东方出版社 1999
10《梦想与尘世:二十世纪美国文化》 黄明哲 东方出版社 1999 11《当代英国文学论文集》 张中载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6
12《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 Morris Dickstein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3《流放者的归来——二十年代的文学流浪生涯》Malcolm Cowley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4《一八九零年代的美国——迷惘的一代人的岁月》larzer ziff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5《处女地——作为象征和神话的美国西部》Henry nash Smith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6《激进的理想与美国之梦——大萧条岁月中的文化和社会思想》Richard H Pells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7《华盛顿欧文的世界》Van Wyck Brooks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8《爱国者之血——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文学》Edmund Wilson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著》Robert E Spiller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美国文学背景观》史志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1《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慨观》 李维屏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2《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史》阮炜 徐文博 曹亚军 青岛出版社 1999 23《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杨仁敬青岛出版社 1999
24《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导论》 李公昭 朱荣杰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5《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导论》 李公昭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6《的球两面的文学——中美当代文学及其比较》陈辽 张子清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7《美国当代小说家论》钱满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9《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钱满素三联出版社 1996 30《美国文艺书话》冯亦代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1《当代美国文学》上 下 丹尼尔霍夫曼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
32《美国文学简介》 Fred Mednick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33《当代美国小说研究》黄铁池学林出版社2000 6
34《英国诗史》王佐良 译林出版社1997
34《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孙致礼 译林出版社1996
35《二十世纪美国诗歌史》张子清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36《美国文学源流》鲁宾斯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1998
37《英国诗选》王佐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38《现代美国时诗选》赵毅衡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5
39《美国文学选读》 一 二 三册杨岂深 龙文佩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40西方文论选》(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有旧版可用); 41《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42《西方20世纪文论选》(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43《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
44[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
45[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另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版本,书名译名有别);
46[荷]佛克马、易布斯:《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8年版;
47[英]杰弗森等:《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另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版本,书名译名有别);
48盛宁:《二十世纪美国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9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0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三联书店1997年版; 51王宁:《后现代主义之后》,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52袁可嘉 《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53瞿世镜 《意识流小说理论》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9
Bruce A Ronda 《the discourse of American literature-culture and expression from Colonizaition to Present》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1 1996
刘岩 《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9
彭予《二十世纪美国诗歌》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56袁可嘉《现代派论,英美诗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57董衡巽 《美国现代小说家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58刘海平《中美文化的互动与关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59钱青《美国文学名著精选》上下 商务印书馆 1997
董衡巽 朱虹 李文俊《美国文学简史》上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61李赋宁 《英国中古时期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2王佐良 何其莘《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3吴景荣 刘意青 《英国十八世纪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4王佐良 周钰良《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A Recommended Reading List of novels
English literatureKINGSLEY AMISLUCKY JIM金斯利艾米斯幸运的吉姆JANE AUSTENPRIDE AND PREJUDICEARNOLD BENNETTTHE OLD WIVES’TALE阿诺德贝奈特老妇谭 4 ELIZABETH BOWENTHE DEATH OF THE HEART伊丽莎白 鲍恩 心之死CHARLOTTE BRONTEJANE EYREANTHONY BURGESSA CLOCKWORK ORANGE安东尼伯吉斯带发条的桔子SAMUEL BULTERTHE WAY OF ALL FLESH塞 勃特勒众生之路 8 A.S.BYATTPOSSESSION拜厄特占有LEWIS CARROLL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路易斯卡罗尔艾丽斯漫游奇境记ANGELA CARTERTHE COMPANY OF WOLVES安吉拉 卡特 狼群 11 AGATHA CHRISTIE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阿加莎克里斯的 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IVY COMPTON-BURNETTA FAMILY AND A FORTUNE艾薇康普顿伯内特家庭和财富JOSEPH CONRADHEART OF DARKNESS;LORD JIMDANIEL DEFOEROBINSON CRUSOECHARLES DICKENSDAVID COPPERFIELDSIR ARTHUR C.DOYLETHE ADVENTURES OF SHERLOCKS HOLMES阿瑟 柯南 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选MARGARET DRABBLETHE WATERFALL玛格丽特 德拉布尔水榭 18 DAPHNE DU MAURIERREBECCA 达芬尼 杜穆里埃吕蓓卡 19 GEORGE ELIOTMIDDLEMARCH米尔德玛契E.M.FORSTERHOWARDSEND;A PASSAGE TO INDIA 爱摩福斯特 霍华兹庄园 通往印度之路JOHN FOWLES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约翰福尔斯 法国中尉的女人J0HN GALSWORTHYTHE MAN OF PROPERTY 约翰高尔斯华绥有产业的人WILLIAM GOLDINGLORD OF THE FLIES 威廉戈尔丁蝇王GRAHAM GREENETHE HUNAN FACTOR格雷厄姆 格林人的因素 25 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JUDE THE OBSCUREALDOUS HUXLEYAFTERMANYASUMMER DIES THE SWAN 奥尔德斯赫胥黎几度寒暑天鹅死JAMES JOYCE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28 CHARLES LAMBTALES FROMSHAKEPEARED.H LAWRENCESONS AND LOVERS;WOMAN IN LOVE;RAINBOW 30 PETER CAREY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从寒带来的间谍
DORIS LESSINGTHE GRASS IS SINGING多丽斯莱辛、野草在歌唱 32DAVID LODGENICE WORK 戴维洛奇好作品
W.SOMERSET MAUGHAMTHE MOON AND SIXPENCE;OF HUMAN BONDGE威廉塞摩斯特 毛姆 人性的枷锁
IRIS MURDOCHTHE BLACK PRINCE
35GEORGE ORWELLNINETEEN EIGHTY-FOUR一九八四
SALMAN RUSHDIEMIDNIGHT CHILDREN萨尔曼拉什迪 午夜诞生的孩子The satanic verses
SIR WALTER SCOTTIVANHOE
C P SNOWTHE AFFAIR 查博斯诺 事件
MURIEL SPARKTHE PEIME OF MISS JEAN BRODIE穆里尔斯巴克 吉恩布劳迪小姐的盛期
ROBERT LOUIS STEVENSONTREASURE ISLAND
JONATHAN SWIFTGULLIVER’S TRAVELS
42WILLIAM.M.THACKERAYVANITY FAIR
EVELYN WAUGHA HANDFUL OF DUST 伊夫林沃 一捧尘土44 H.G.WELLSTHE INVISIBLE MAN
OSCAR WILDE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VIRGINIA WOOLFMRS DALLOWAY;TO THE LIGHTHOUSE 47 WUTHERING HEIGHTSEMILY BRONTE
TOM JONES ,A FOUNDLINGH.FIELDING
WILLIAM SHAKESPEARE’S WORKS
American literature
1Sherwood AndersonWinesburg, Ohio 俄亥俄州的瓦恩斯堡
2James Baldwin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 向苍天呼吁
3Saul Bellowseize the day 只争朝夕;Henderson the rain king
4William S Burroughsthe naked lunch
5Willa Cathermy Antonia
6Kate Chopinthe awakening
7Stephen Cranethe red badge of courageTheodore Dreisersister carrie;an American tragedyRalph Ellisoninvisible manWilliam Faulknergo down, moses;the sound and the furyScott 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Alex HaleyrootsNathaniel Hawthornethe scarlet letterJoseph Hellercatch –22Ernest Hemingwaythe sun also rises;the old man and the seaJames Jonesfrom here to eternity
17Maxine Hong Kingstonthe woman warriorkurt vonnegutSlaughter-house fiveSinclair Lewismain streetJack Londonthe call of the wild;martin edenNorman Mailerthe naked and the deadCarson Mccullers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John updikeRabbit,run;Rabbit redux;Rabbit is rich;Rabbit at restMargaret Nitchellgone with the windToni Morrisonthe bluest eyeVladimir NabokovlolitaFrank Norristhe octopusJ D Slingerthe catcher in the ryeErich Segalman ,woman and child30 Upton Sinclairthe jungle
John Steinbeckthe grapes o f wrath 32 Harriet Beecher Stoweuncle tom’s cabin 33 William Styronsophie’s choice
Mark Twain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35 Alice Walkerthe color purple
Penn Warrenall the king’s men
Edith Whartonthe age of innocence 38 John barththe floating opera
Thomas Wolfelook homeward ,angel 40 Herman Woukthe winds of war
Richard Wrightnative son
Herman Melvillemoby d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