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目标定位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目标定位
平溪小学 周光丽
古诗词文质兼美、意蕴深远,而且兼具音韵之美,是我国几千年文明代代相传的凭借与标志之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古诗词与现代白话文有着显著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与理解古诗词时有一定困难,再加上应试教育着眼考试的需要,把朗读、背诵、默写作为古诗词教学的仅有目标,以至于小学六年下来,学生虽背了一肚子的古诗词,却是首首生吞活剥,鲜有收获。
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古诗词教学的价值与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合理的定位,进而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如果说在小学低年级,我们教学古诗词还可以仅着眼于“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到了中高年级,我们就应把古诗词教学目标定位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也为古诗词教学指明了方向。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除了简单的“读背默”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入境、移情、品味。
一、入境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是古代诗人智慧的产物。古诗词的创作讲究心物感应、情景相生。新课标提出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我们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走入古诗词描绘之境。唐代诗人王昌龄所提出诗歌三境:物境、情境和意境。物境最浅,情境次之,而意境最深,对于学生的理解难易来说,也是如此。我们一旦把入境作为教学目标,就可以由浅入深,依次引导学生由物境再到情境,最后进入意境,如此才是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最佳路径,也是他们理解与感悟古诗词的最有效方法。
二、移情
之所以要把“移情”作为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因为相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高年级学生在前期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词,有了一定量的积累。这些积累对学生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他们可以将其作为垫脚石从而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对教师而言这些积累将会避免在教学中出现 对牛弹琴式的无奈,让移情成为可能。此外移情是入境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入境达到一定程度,学生就会通过想像把自我情感移入到对象之中,产生代入感,达到我非我的境界,从而实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这就实现了移情。对古诗词教学来说,能不能引导学生实现移情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对该首古诗词教学的最终效果。
三、品味
我们教学古诗词是为了使学生学为所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所以学生仅实现了入境与移情,达到我非我的境界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引导他们跳出古诗词,达到我还是我的境界,以便回头认真审视与品味这首古诗词。
品味是对所学古诗词的一种回味与赏析,它包括对古诗词中字词、韵律之美的品味,如教学《望洞庭》时,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品味:你觉得这首词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说它用得好?当然,品味还包括对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之美的品味,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创作这首古诗词的主旨进行品味:你觉得作者通过这首词想向我们表达什么?对古诗词表达主旨的品味通常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多了解一些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甚至是前人对这一古诗词的评述等,只要我们引导有方,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有所体察。
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只有真正引导学生去品味了它,才可能达成教学目标的全部要求。因而,我们确立“入境”“移情”“品味”这三大过程与方法性目标,并努力去达成它们,就是为了能在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达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应如何定位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应如何定位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教学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和建塑。一提到历史课,学生的印象就是一大堆过去了的人和事,学历史就是要死记硬背,学历史的目的就是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不仅背离了历史教育的宗旨,影响了学生的历史观,制约了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而且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相违背。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反思历史教学的育人目标,弄清楚中学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然后再从方法上加以改进。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时期历史教学的目标也必须以此为基点。笔者认为,历史教学要想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赢得生命,赢得学生、赢得未来,就必须重新定位,高举做人的大旗,在人格教育、公民教育、知识分子教育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从个体发展来讲,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教育的本质所在,而中学时代是一个人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中学历史教育又是塑造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最佳课程。因此中学历史教学的总任务必须限定在“基础教育”的范畴,即增进知识、培养技能、陶冶理想,使人的身心全面而协调发展,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并实现人的全面价值。未来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和学习化的社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即个体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稳重坚定的行为习惯,勇于抗挫、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和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交往水平等优良的人格特征。这些优秀的品质仅靠应试教育那种灌输和题海战术的机械训练是无法培养出来的。为此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思想,从一点一滴的历史知识中深入挖掘德育因素,并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实践,才能逐渐养成。在人格养成教育方面,历史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学生往往崇拜名人、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历史上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加以熏陶。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就可以发挥其特有而深刻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感悟人格的震撼,从而为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打下坚实的思想认知基础。
从社会发展来讲,历史是一门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的普及教育。培养健全的公民,是世界各国教育的重要目标。历史教学和公民教育密切相关,有了“历史认同”才能产生“民族认同”或“国家认同”,所以中国古代学者有“国可亡、史不可亡”的警语。从国家和民族利益角度讲,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具有全球意识和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的基本目标应该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而不是把取得好成绩作为第一追求。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良好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和公民意识,有一种理解当今世界价值观和制度的能力,能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正确地看待历史,站在历史的高度认识现实、理解现实、善待人生。
“高山仰止,景行行之”。从教育的理想角度讲,应该培养每个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气节、有文化、有修养、有理想、有抱负,把知识作为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途径,而不仅仅是把知识当作实现个人目的的真正知识分子。随着大学教育的逐步普及,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会进入大学深造,承担起改造社会,促进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大业。如果大学生丧失了忧国忧民的意识,丧失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的知识分子气节,那么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将会一片黑暗。如果说,知识分子有区别于芸芸大众之处的话,那就是知识分子对真理(或相对真理)的追求,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和特有的独立思考精神。真正的知识分子首先是高尚的人格,其次是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知识分子最基本的特点是知书达理,最大的优点是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宝贵的品质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另外,知识分子的光辉品格还在于坚持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求真态度;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心;在于“达则兼济天下,独则穷善其身”的豁达;在于“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坚贞;在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自由人格;在于经世致用,积极进取的做人原则。可以说在知识分子身上凝聚了人类理想的做人原则。中国要想复兴,就必须培养一大批真正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培养必须从一点一滴的教育入手,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就是由知识分子延续下来的,未来的文明创造也必须由知识分子来承担。在世界多元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快餐化的时代,培养和鼓励学生养成一种潜心治学,独立思考,坚持正义,追求真理的风气和价值取向,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国际教育基金会总裁石峻昊博士曾中肯地指出:“在你们追求更高的学术与科技教育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青年人的人格教育,否则你们将会重复西方人的严重错误,由于这些错误,西方得到的是犯罪、道德败坏、家庭的崩溃和其他种种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是科技的失败,而是最基本的教育的失败”。我想,这句话应该引起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历史教师和其它人文学科教师的重视。也许,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羁绊,但在每个历史教师心中一定要高扬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养浩然之正气,育兴国之英才”,在教学中始终以追问历史对于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使学生真正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成为祖国和人民期待的“四有”新人。否则我们就会愧对历史、愧对未来,愧对祖国和人民。
第三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板块目标定位与教学实施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板块目标定位与教学实施
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学校小学部
【摘要】词汇教学在整个小学英语教学中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作为当代一线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真研读小学英语教材,明确词汇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够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将词汇教学的目标定位准确,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探究了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板块的目标定位和教学实施。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词汇教学 目标定位 教学实施
英语是一门语言,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因为师生都必须要认识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认真研读小学英语教科书,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定位词汇教学板块的目标。课堂上,教师是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使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下文中,笔者探究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板块的目标定位和教学实施。
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板块目标定位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教材词汇的基本读音。
(2)了解教材词汇的基本词形。
(3)了解教材中词汇的基本语义和常见语义。
(4)掌握教材中词汇的基本用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理解探究词汇的发音、词形,学会根据音标读词汇的方法和步骤。
(2)通过看,总结出教材中某单词的用法,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学,能够将词汇归类,形成词汇体系。
(4)通过比,能够说出词形相近的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对比相近词汇,使学生发掘英语词汇的奥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感悟能力。
(2)通过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实施
1.复习提问。知识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课前,教师可以先就上章节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回答问题,复习之前学过的词汇,同时还能够引出当前要学习的词汇。提出问题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语气,还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使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看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就词汇的音、形、义、用四个方面的情况。
2.新课导入。导入是否得当,对于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词汇教学板块教学时,教师不要脱离教课书具体内容,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如“设疑”、“歌曲”、“视频”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够使学生明确当堂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现象出现。
3.新课教学。
(1)词汇的音、形。英语词汇就相当于汉语中的词语,这里的“音”是指词汇的“读音”、“音标”,“形”是指词汇的“字母组成”。词汇板块出现的每个单词、短语都想对应的音标,且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生词,因此教师要通过音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给出正确的读音。如课堂上教师可以如此做:
师:“sad”之前学习过,其音标,那么“map”的音标为“”,大声读出单词“map”
(学生都可以读出正确的读音)
师:对比“sad”与“map”的音标,又想什么相同点?
生:都出现“”
师:“”的读音是什么?
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的。
(2)词汇的义。英语词汇往往有很多语义,大致可以分为常见语义与基本语义。因此,在就“义”进行学习时,不要将英语教科书作为唯一的教具,而是要整个各种教学资源,将词汇至于具体的文本、语句中,通过师生、生生讨论,明确词汇的“义”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具体的内容,发生些微改变。简单来讲,基本掌握单词后,就要将其置放于语句中,甚至文本中进行学习。
对于有些形似义异或同音义异的词,学生容易混肴,用时更是张冠李戴,对此,可采取以下方法:
游戏设计师
(一)Letter ___changing Game(辞旧迎新)
house wish bag hat cook pool toy bear
sun bed ten class out see buy sing
(3)词汇的用。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分类学过的词汇,指导记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用”。
4.课堂总结。
5.课堂巩固练习。
6.课后作业设置。
三、结语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词汇教学应该从“音”、“行”、“义”以及“用”四个方面着手施教,且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定位目标,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实施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杏云.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谈如何指导学生记忆单词[J].考试(教研版).2012(08).[2]陈燕燕.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4).
第四篇:目标定位 论文
准确定位目标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摘要】:教师缺乏明确的目标意识,所组织的教学教学活动必定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 目标 明确 依据性 科学性 适量
在我们现在的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因教学目标不明确而造成的教学随意性、盲目性现象仍然较为普遍。有的教师对讲授的课文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讲到哪里算哪里,随意性很大;有的教师的教学目标大而无当,多而繁杂,导致目标紊乱,重点不突出。教学环节设计不够精当,课堂结构松散。
听过一位老师教学《会走路的树》(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这是低年级的课文,充满了童趣,说是以识字为主的低年级课堂吧,整节课没见识一个字,教师只是让学生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说是一节以阅读为主的课堂吧,整节课又不知教者到底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小鸟与小鹿之间的友谊?可是学生根本就没体会到。让学生表演读吧,可学生根本记不住词,下面的学生也是乱哄哄的,你演你的,我玩我的;„„看似热热闹闹的教学活动,究竟想干什么?让人摸不着头脑,一节课下来,我不明白老师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教师缺乏明确的目标意识,所组织的教学教学活动必定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一、目标定位要明确——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首先应做到“明确” 薛法根老师曾说教学内容决定“教什么学什么”,那么教学目标则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
在一堂课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它既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时间的限制。一堂语文课,要向学生传授几个知识点,培养哪种能力,使他们受到什么教育,必须有一定的确定性。
那么明确的目标哪里来?最首要的一条还是认真钻研教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把如何上好一节课还重点放在钻研好文本,了解好学生等课前备课上,于老师说,“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仍以《会走路的树》课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为例,教者在教学设计时把让学生体会小鹿和小鸟的友情和理解“会走路的树”上,而忽视了低年级段的最重要的一个重点:识字和写字。没有写字的阅读教学不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课上只重视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课文,当一节课结束时还没来得及识字写字。试问,这样的低年级阅读课合格吗?低段的教学目标何在,教学有效性何在?
二、目标定位有依据——教学目标定位还应建立在把握好教材价值上 教材价值从实际上规定了一篇课文的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薛法根老师也谈到过备课的问题:要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
许多老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往往直扑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学《掌声》一课时,我也是一直在课文中来回打转,总觉得掌声的含义该体会,小英的忧郁也应该感悟,在内容分析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在同行的点拨下,我最终把主要目标定位在第二学段课程目标的一项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具体到这节课,就是: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教学目标必须体现一篇课文实质上的教学价值,没有教学价值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与恰当运用现有的语文教材,对每一篇课文做深入的研读,以发现每篇课文独有的语文教学价值,从而提炼出合宜、精当的教学内容。确定了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习需要,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及向光的语文学习活动。
三、目标定有科学性——明确而恰切的目标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以生为本,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全体,关注学生素质发展 2 的全面,难易要适中,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摒弃教学的功利性,关注学生知识的积淀及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课文,其教学目标的定位必定会有差异,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一篇课文,可以教的内容有很多,因此可以作为教学目标的也很多,但真正需要学生理解、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多,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学生的实际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教学目标应基于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过高,强人所难,教学目标过低,低水平重复。课前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了解,看你所面对的学生在这节课中需要学到哪些知识,不同的学生在一节课中的需求是不同的,学习比较轻松的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马上就能理解消化,因而他们就需要继续提高。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需要不断巩固。因而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学设计要既满足一部分学生提高的需求,设计一些有高度,有深度的习题,又要考虑到另一部分学生,设计一些基础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就像我在教学一篇课文前事先会让学生预习,预习的时候有很多简单的知识点,一些基本的内容都已经会了,当我正式上课时完全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如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呢,发生了哪些事呢这样的问题在导入的时候就会问学生,其实学生通过预习已经知道是谁了还要设计这样的导语干什么呢?这就是教学层次的低下,不能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不会的,不能教”,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考虑学情,是我们定位教学目标时必须做的一项工作。
四、目标定位要适量——有所选择的设定目标
教学目标不宜多,而宜精。不宜宽泛而宜集中。所以我提两个关键词:第一教学目标要做到明确。也就是老师你走上讲台的时候,你心里面有非常清楚,你想干什么?你想学生干什么。要明确,不能模糊。你一模糊学生就糊涂。语文教学可以模糊一点,但是你不能模糊,因为你模糊了学生就糊涂了。好学生一糊涂了,这堂课不知道在学什么了。如果说正确的教学内容决定教什么,学什么,那么明确的教学目标则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
《小露珠》这篇课文当中,有一个造句,“越来越……”造句。它有两个例句:
“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第二句:
“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越来越轻。”
老师设计教案的时候,都写用“越来越…”造句。那么这个造句造到什么程度?一个老师课堂上这么教,读一读这两句话,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两句话当中有一个词,越来越…,越来越…表示什么,表示变化。很好。然后老师说,谁能用越来越说句话。
“天气越来越热,雨越下越大。”孩子这样说,老师说,很好,坐下。你看都会用了嘛!
如果孩子这样造句,老师们教学目标明确吗?达到要求了吗?显然,“雨越下越大,天气越来越热”,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说,这个叫已有的语言水平。你如果课堂上这样训练,那叫低水平重复,思考没有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而这两个例句,它有明确的目标。
第一,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它用了两个“越来越”,这两个“越来越”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明同一个事物发展了变化,越来越大是它的形状,越来越亮是它的光泽,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小变。显然它有两个方面,不是雨越下越大,完了。
第二个,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越来越轻。看看这两个“越来越”,它是前一个事物变化了,后面一个事物也会跟着发生变化,这两个“越来越”是用在两个不同的有内在联系的事物身上的。你说说看,它的要求高嘛。很高的。它不是叫你说“雨越下越大,天气越来越热”这么简单的,这时候你这个造句训练,就有要求了吧。你这样造句训练学生就有能力的发展了嘛。那么有的老师说你怎么造啊,有一个老师造得很好啊。
说请一个班级朗读水平比较差的孩子,站起来,读这两句话,这一遍读声音又轻,读的又不流畅。老师说听我读一遍,你跟着读。因为听老师读书,所以他第二遍读得流畅,问孩子,第二遍比第一遍读得有什么变化,“流畅”。第三次让孩子再读,注意啊,两个越来越。孩子一读唉,感情出来了,干什么,有感情 4
了。第三次再让孩子读,这孩子读得有信心,所以声音很响亮,有什么变化,声音响亮。
老师说:“ 谁能现在用“越来越”来说说刚才这位同学,读了四遍句子他的变化?”孩子读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某某同学读得越来越流利,越来越有感情,声音越来越响亮。再看看他越来越自信,是不是。不是吗?你看,这四个越来越都是形容他一个人的,从不同的方面来形容他的。好。语言能力发展了吧,发展了。
那么,老师问,他这个“越来越好”,是什么原因啊,和谁有关?老师有关,老师怎么指导,老师指导的怎么样,越来越细致。给他的机会越来越多。对不对啊,好了那你现在讲讲啦,老师指导得越来越细致,这个孩子读得越来越怎么样,越来越怎么样。老师和学生是不是有内在联系变化。这时候所有的孩子知道,造句不仅仅是说说话,而是要用来描写,用来记叙我们生活当中看到的事物发展变化的现象。
生活当中哪些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有内在联系的。那学生都会说了,你自己有没有,为什么你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为什么。你练得时间越长,你当然字写得越漂亮了。你看,把目光关注到孩子自身的变化,生活当中变化的现象。这时候你教学的目标定位,就是明确的。这样的训练才是有效的,否则低水平重复,谁不会,谁都会。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是前进的旗帜。教学目标确定的是否准确,可操作,可检测将直接关系课堂效果的好坏。我们只有定位好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1年10月
第五篇:瞄准目标定位
瞄准目标定位,聚力追赶超越
——心得交流材料
余新生
金秋九月,我们又走进了新的学期。开学伊始,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树立教师队伍追赶超越意识,9月8日下午,我校召开了“强化师德素养,助力追赶超越”师德教育活动。通过学校组织强化师德素养,助力追赶超越教育的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期的素质要求。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
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作为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 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