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高中数学的有效备课
浅论高中数学的有效备课
新课程标准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也要求我们要有新的教学思维和模式。但不管如何更新课程标准,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都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而如何落实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做好备课工作。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所以提高备课实效对优化课堂教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有效备课,我认为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视备课理念
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
弄清楚备课不是为了备课而是为了上课,教师在备课时既要想好大环节也要想好每一个细微的小环节,甚至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的设计,这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课堂教学的现实又总是与教案有些差距,有时甚至会出现很大的差距都是有可能的事。因为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教师备课时,只能对自己做到充分的把握而无论如何不能百分之百地估计到全体学生,因此,上课的过程绝不可能僵化死板地背着教案走;教师上课前有必要熟悉教案,教师上课前,再次熟悉自己写的教案,一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上课的有关内容,以打有准备之仗;一是为了熟悉讲课的思路与框架,避免无的放矢。但是,熟悉教案并不等于背诵教案。熟悉教案不必花很大气力,只要把握住了讲课中的几个大环节,了解了讲课中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既不必亦步亦趋,不敢“越”教案一步,又可以超然“案”外,灵活地组织教学。熟悉教案不可死记硬背,而要灵活记忆。灵活记忆的方法很多,有图示记忆、线条式记忆、关键词记忆、环节式记忆等等。在这些记忆法里,以环节式记忆为基础,其他的几种方法都建立在其基础之上。
二、熟悉教学情境
传统备课中问题的提出、知识的导入显得机械生硬,割裂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在备课时要将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如在“函数的单调性”教学中,教师呈现2013年盐城市某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观察这张气温变化图:(1)观察图形,在6时至11时,气温随时间的增大如何变化?在14时至20时,气温随时间的增大如何变化?(2)怎样用数学语言描述“随着时间的增大气温逐渐升高”这一特征?学生:随着时间的变化,在6时至11时,气温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升高;在14时至20时,气温随着时间的增大而下降.教师引入一些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拉近知识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知识遥不可及,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可以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
三、储备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将自己置身于教材的参与者和实践者的角色,以教材为蓝本,深入钻研、细致解读文本.部分教师囿于教材,一味地照搬和接受,陷于所谓的条条框框,全然没有自己的思想,失去了思考和创新,亦步亦趋地跟从教材,使自己变成“传声筒”和“贩卖者”的角色,思想陈旧、教法僵化,课堂缺乏新意和活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用好教材,要超越教材,要摒弃本本主义,变通与学生兴趣不符、革除严重滞后的教材内容,紧跟时代节拍,关注社会发展,吸收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将之融入数学教学中.如在“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学中,笔者设计如下:要设计一张矩形
四、备练习习题
四、交流完善备课
一个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是“和而不同的”,我们要求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地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它并不妨碍教师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提倡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对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所以我们要求各位老师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要不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其实集体备课只能解决一节课中“粗枝大叶”的问题,具体的细枝末节还得靠教师本人根据学生的“学情”及自己的“教情”、“精耕细作”。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时勿忘自我,注意体现自我,发挥自身优势,要努力使教师个体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努力优化课堂教学,逐步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因此,在进行预案设计过程中,我们倡导“三问”:一问我的教学预设是否有效,二问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设计,三问对于我来说,到底怎样设计最有效。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以期在课堂教学中展现最好的自我,不断追求整个教学行为的有效与完美,提升自己生命的质量。教师只有在集体备课后能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创造性的再修改,加工,完善,提升,有的放矢地组织有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
五、注重回馈总结 在做好课前的同时,我们要求我们的组员做好课后备课,即课后抓住教学中印象深、有启发、有现设的环节,进行反思、推敲、总结,对这节课的成败做一个评价,写教学反思随笔,可长可短。
课后备课对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尤为重要。不同的人对好教师的描述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会反思。课后反思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重要手段。不善于反思的教师,可能有十年八年的教学经验,但不过是把一年的经验重复了十次八次而已。有些教师可能总是埋怨自己的工作太忙太累,忙得连认真备课都来不及,哪还有时间写什么课后反思?不知不觉地走入了一种简单的循环往复之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磨道效应”:路走了很多,实际上并没有走出很远,自身的素质并没有得到长足的提高。而善于反思的教师,他通过总结、反思与持续学习,每节课、每天、每年都会有不同的积累与提高。工作十年就会有十年的经验。而这些反思的结果是进行新一轮备课的重要资料,是论文和案例的重要的第一手材料。
我们说,师者知在先。好的备课不仅是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备教法,备反思,更重要的是备教艺,备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先进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根据自己学校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完成每一节课,认真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才有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二篇:加强高中数学集体备课
加强高中数学教师集体备课教研的探究
辽宁省绥中县利伟实验中学数学组 尚尔震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已经使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要求。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更好地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是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研究教材,个人初备
每位教师应该超前一周备课,要尽力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在教学环节上要有创新,要写出教学目标达成的具体方法。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体讨论,攻克难点。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部分学生因超前预习提出的问题。
1、理解知识点、重难点、注意点
数学教材由众多的知识点组成,每章节教学内容都有其较为独立的若干知识,需要我们准确全面予以理解与把握;教学重点是指在教材各章节中起关键作用的知识内容或问题;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基础上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或不易解决的问题;注意点是指个别知识点、重难点中易混淆的或关键的问题。找出教材中德育目标教育点、重难点、注意点,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逐一落实。
教师个人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考纲、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它的相关资料;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情,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要详备突出重点的方法和突破难点的策略,归纳注意点的方式方法,以便设计合理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方案,利于授课时切中要害,化难为易,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的防矢的进行教学。
例如:“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中教学重点为:(1)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数量积运算及其性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的求法。(3)棱柱、正棱柱和球的性质。
教学难点为:引进了空间向量,减少了“确定角、距离的位置”的论证过程,降低了探求
难度,但却提高了对问题转化能力的要求,掌握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灵活运用向量方法需要有教强的数形结合、向量运算的能力。教学注意点为:
(1)重视逻辑推理的方法,把对数形的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注意平面图形的性质与空间图形的性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章实质上是把平面几何中学过的垂直、平行、勾股定理等性质推广到空间并转化为向量表示式。(3)几何研究的一种重要思路是代数化。
本章重点学习了空间向量,把空间图形的性质代数化,用运算推理来学习几何,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用向量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上,要注意提高利用向量的代数运算进行推理的能力。
2、把握了解、理解、应用三个认知层次
了解是指对知识和问题作一般性的认识。如了解多面体的概念及其分类,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及其种类;理解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领会、解释和说明作初步的学会。如理解“排列”的基本概念,“排列”的意义。应用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分析,重新组合以及比较熟悉的进行运用。如应用排列数的计算公式,应用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等等。这三个认知层次是基于认知水平和该知识点在本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考虑提出的三级教学要求,使整体教育合理化和教育要求具体化。在每节课时教案中,不仅要一一列出各知识点,而且要分别用A、B、C注明教学认知要求,以便把握教学、练习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特别是复习间段,拟出双向细目表,以使学生全面正确掌握。
二、研讨教法,集思广益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的形式进行比较,以便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时。
1、探讨教法、学法、考法
教法、学法考法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和师生考练的方式。备课既要对课程标准“心中有数”,还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既要备教师怎么教,又要备学生怎么学,还要备考试怎么考。备教法,就是遵循大纲,驾驭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方法、板书、作业等,把教材中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即备出深度);把梯度大的知识点、重难点分散化,一步一个台阶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即备出梯度);把各知识点的精要方面和关键字句进行归纳提取分析(即备出精度);使学生获得新的教材内容中有关的知识和观念(即备出广度)。备
学法,就是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和已有知识水平及教学要求等特点,施之以有效的教法、导之以高效的学法:从课前预习、课堂阅读、听课笔记、知识记忆、分析运用,到课后训练、笔记整理、知识梳理拓展等方面都精心设计,以便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备考法,就是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注意点,并研究分析不同考纲考题,从中找出考练规律,精心创设课堂提问,设疑讨论、目标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检测、模拟训练、各类题型解析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动脑、强化学生记忆、深化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能力。
2、研究知能结合、知技结合、知行结合
知能结合,就是把认知与理解记忆、应用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相结合,如:直接法求点P的轨迹的步骤:
1、建立坐标系(建)
2、设点P(x,y)(设)
3、找出曲线满足的等式(线)
4、代入曲线满足的等式(代)
5、化简等式(化),可编为:“建设现(线)代化”五步来记忆。
知技结合,就是把认知与解题技巧相结合,比如说备“题组解题”
例:① 3个人住到4家旅店,共有几中住法?
② 3封信投到4个不同的信箱,共有几种投法?
③3个元素的集合到四个元素的集合的不同的映射个数有几个?
④3个人报志愿,有4个志愿可供选择,每人只能报一个志愿,共几种报法?
⑤3名学生走4个大门的教室,共几种不同的进法? 解:①由分步计数原理可得:共 =64种住法
② =64 ③ =64 ④ =64 ⑤ =64 在以上几题中,我们发现:题①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可谓一线串珠,多题一组,行成题链,利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归纳,找出它们的共性,从而加强了题于题之间的整合,我们把题①当作一种模型,给它一个名称,叫“住店法”,这样对掌握理解题②、③、④、⑤就比较容易了。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这一类题的解题技巧。
知行结合,就是把认知与知情转化、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结合教学内容,有机进行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只有三个领域有机结合,才能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目标,落实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知、情、意、行、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
3、注意“四个统一”
“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提倡“四个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作出合理安排。
4、主备发言
集体备课时要确定一个主备课的发言人,一般由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也要大胆启用青年教师担任备课发言人。这样做有利于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集体备课时也可邀请备课组以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来组内进行专题讲座,以开阔组内教师的视野,扩大交流的空间。集体备课时由主备课发言人说课,教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综合集体智慧,完善创新方案,使教案内容更加充实。但教案应避免千篇一律,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
建立健全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每位教师教学各有所长,个人研究成果各有所专,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主讲教师的不足,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谈到备课,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法与法宝。如: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等。如何备课,怎样才能把课备好?我认为,备好课是教好课,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基础,而且还是上好课的重中之重。备课是多年来教师们讨论的话题,这话题说了这么多年,我认为还是非常值得讨论下去与研究的必要:
一、备课要关注从大方向到小细节
大方向一是要研读课标,深刻理解新课标,特别是明确有的知识点要教还是不要教,教到什么程度等,一定要熟悉把握;二是要吃透教材,通读教材内容,熟悉教材中知识内容与前后知识上的联系,弄清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教学目标所必须的?还有补充什么?哪些内容要渗透及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三是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把握好大的方向仅仅是不够的,还应关注到课堂的小细节。也就是教师头脑中始终要有学生意识,要想学生需要什么,这样在备课时才会构思,教学是由教师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设计教案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二、备课要体现从具体到抽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有很大不同,从一节数学课的备课角度来看,最主要的体现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一般是情景引入、探索新知、解释应用、总结反思。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建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这样一个数学知识产生、发展、解释应用的数学化过程,才能真正学会数学。知道了这一点,对我们的今后的数学备课就有了更明确的思路。因此,备一节数学课,一定要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
三、有效备课的具体做法
集体备课为主,个人备课为辅;先行的个人备课要备切入点(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引入教学设计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备链接点(有承前启后的典型例、习题或知识点,对学生有点化作用)要备学生易错点(学生易错的就是他没有掌握好的);要备延伸点(对教材进行大胆、合理的再加工,再创造,富于教材以生命)
四、课后反思要及时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是教师对教学价值进行沉淀、过滤、剔除、保留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只要我们不断更新备课观念,不断研究新课程理论,教师的备课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实,越走越宽。
第三篇: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
翻开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仔细研读,感触颇多。
书中谈到教学的有效性内在地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并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都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性。
为此,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备课
1、研读课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读课程标准,用课程标准作为自己的“教学指南”。
2、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法;千教万教,教不好教材就白教。”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钻研教材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材的相对固定性,作为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分析教材,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
3、了解学生:备课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同时要 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使教材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
4、设计练习:练习的设计,应该是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而精心设计的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者综合练习。不管是哪门学科,都要做到“重要的练习、核心的内容,一定要在教师的眼皮底下过。”这样才能,保证练习的有效性。
5、撰写教案:不管是哪门学科,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之达到有效、优质的标准,必须备课于心。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认为“写教案,只是备课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不是备课的全部”,“备课于心最要紧”。
6、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同伴互助”的一种,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便捷、最持久又最现实的一种方式。在健全集体交流研讨制度的前提下,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个人深入钻研教材为基础。
二、上课:
上课是最复杂、最核心的工作。从“复杂”方面说,上课面对的是人,而做人的工作是最复杂的,更何况是众多的未成年人。从“核心”方面说,老师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上课服务、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上课而做的。因此,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益,就是在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技能是:
1、讲授技能:教师的工作要靠自己的言说去传道、授业、解惑,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讲授的能力和艺术对于教学过程的重要性。讲授,不等于注入式,它不是“注入式地讲”,不是“灌输式地讲”,而是“积 极创造性地讲”,讲在点拨、在启发,即教师在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理解力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表达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不能因此而谈“讲”色变,讲授仍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教学技能。
2.提问的技能: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能否科学地设计出新颖、巧妙、击中重点、触及难点、激发思考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3.倾听的技能:倾听学生的欲望和需求是教师倾听的重要任务,而在倾听中向学生学习是教师必要的态度,在反省自己的“倾听”的同时与对方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方共同建构出对现实的定义和理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
4.观察的技能:课堂观察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感官、思维来获得教学信息反馈的渠道,是理解学生、理解自我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教师要具有迅速而准确、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客观的观察能力。5.点拨的技能:课堂中的“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运用理清思考、排除故障的艺术手段,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的教学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点拨时,要遵循启发性、适时性、适度性、灵活性的原则。
6.情境创设技能:情境创设要站在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高度上进 行创设。有效的情境创设应具有悬疑性、生活性、真实性、复杂性、情感性和典型性。
7、课堂调控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所有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种“教育的技巧”主要是指教师的课堂调控技能。课堂调控的要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自控、调控学生、调控教学。这三个方面并非完全分割,而是统一于教学活动中。
三、听课
听课如同阅读一本活动的教育教学书。如何正确认识听课?又如何进行听课呢?必须要明白:
1.听课是当老师的开始,是老师走上讲台的基石;听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路径。为师,当从听课开始。2.听课,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听课者只有占据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去听课,才能在听课中有所感受和体验,才能听后有所收获。3.听课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所得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4.听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同要先备课后上课一样,要先备课后才能听课。准备得越充分,越能在听课中有所收获。
5、听课后要全面反思。课后,把听课笔记与备课笔记进行对照、与自己专业储备进行对照,找寻执教者教学安排、教学活动、教学智慧等背后的理论依据、思想观念;剖析其优劣得失成败,借鉴别人好的地方,错误失误尽量避免,总结他人经验教训转化为自己的素质智慧,这样“他山之石”就能“攻玉”了。
四、评课:
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一般需要做到:
1、倾听执教者反思:在组织评课前,一定要认真倾听执教者的发言,把执教者的心路历程与你所观察和记录的课堂历程以及听课思考进行比照,可能会产生新的认识,或修正、或补充、或完善、或提升原来的认识,可以使自己的思考更客观、全面、深刻。
2、多角度思考,但不面面俱到:多角度思考源于多角度观察,即对教师的观察、对学生的观察、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观察。另一方面,观察不可能面面俱到,评价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评课时,应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表达出来,切忌面面俱到。有时候,面面俱到反而会弄巧成拙,面面不到。
3、就课论理,有理有据:评课时,要以课例为依据,有理有据地评。切忌空发议论、堆砌名词、滥贴标签。
4、真诚评价:评课时,评课者应该毫不保留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第四篇:如何有效备课
如何有效备课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有很多次课,有很多内容要准备,那如何得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备课内容呢?我的意见是:博采众长,精挑细选;立足学情,由浅入深;强化细节,全盘展现;模拟课堂,精心雕琢。下面依次说明。
一、博采众长,精挑细选。在备课时,尽管知识只有那么一些,套路也是现成的,给人
感觉随便怎么备都差不多。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公开课上经过雕琢的课,在备课上都和我们一般的备课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可以多多收集下好的备课教案,进行储备,在自己要用时可选择的地方就会更多。从刚开始的买两本参考书和多听课,到后来的自己看杂志看资料,再自己琢磨吸收一些好的经验和细节,到最后自己在备课时的选择面会越来越多,从而可以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备课方案来。
二、立足学情,由浅入深。在有了很多的教学素材后,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
择最适合班上学生的教学方案。现在随着大众教育时代的到来,学生的生源素质是越来越差已成定局,在高中阶段,以前的以知识为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以学生实际为主,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东西,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案。采用低起点,小阶梯,高落足,延长知识引入时间,强化细节,缩短例题时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阶段中来,才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三、强化细节,全盘展现。课堂内容从知识上来说并不多,但其前后呈现顺序,知识点的前后衔接,知识点上的细节问题都需要考虑全面才好。在备课中,不仅仅是备知识,如果还能考虑学生的反应,对其有针对性的细节考虑,那么效果会好很多。所以在细节上,知识线、问题线、学生反应线、师生互动线都能理顺,才是一个好的备课。
四、模拟课堂,精心雕琢。一节课,只要还没开始上,那就会出现很多不可知的情况,尽管在备课中有好的体现,但上课毕竟与备课不同,它需要把备课内容体现出来,所以学会在脑海里模拟上课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如果不会,可以自己在一僻静处(如寝室里)自己小声雕琢;时间久了,可以在脑海里模拟课堂,纸上记录要点;到最后就可以脱离纸笔,自己在脑海里随时随地雕琢课堂了。
综上所述,备课只要多从学生出发,多多琢磨,时间久了自然就出效果了。如果不自己去琢磨去实践,那备课的效果始终出来不到的。
第五篇:浅谈有效备课
2011-2012教师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浅谈有效备课
为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我通过参加教师远程全员培训,学到了很多知识,并成功运用于了实践,收获很大。尤其是学习了有效备课后,更加体会到了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论能帮助我们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学好它很有必要。
什么是备课?专家告诉我们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假如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
我觉得做为一名教师,在备课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1.修炼专业,丰富备课资源。学海无涯,教无止境。教师要进一步登高望远,注重自身经常性学习。
2.共享信息,拓展备课空间。多媒体的综合运用都为人们以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提供了可能和便利3.消化吸收,贵在创新。对教学参考书既不能机械照搬,更不能喧宾夺主,应将其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依据教材内容灵活选择,科学渗透。重在消化吸收,贵在用活创新,引入教学资料中的内容应当贴近学生,贴近当前生活,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和课改方向,应对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发展有积极作用,避免陈腐、消极、过时、无用的内容重复再现。
总之,我将继续主动参加各类培训,不断充实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