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彦平幼儿园听课随笔

时间:2019-05-13 04:0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彦平幼儿园听课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彦平幼儿园听课随笔》。

第一篇:周彦平幼儿园听课随笔

听课随笔心得体会

听课随笔

贾川乡中心幼儿园: 周彦平

前一段时间有幸参加了幼儿园几位老师的听课活动,这次听课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各位老师们都非常的优秀,在课堂当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让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下面我就联系我的日常教学谈一下我这次听课的收获,以及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借鉴的地方:

一、教具简洁,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

以前上公开课的时候我经常会准备比较花俏的教具,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相信很多老师们也都走入过这个误区。但是看到大班活动课《泡泡乐翻天》这节课的时候我感觉眼前一亮。这节课的执教老师从头到尾就是利用一个小小的塑料袋与孩子们游戏。比如让孩子们把塑料袋里面充满空气,把小塑料袋变成球形,并且利用捏成的物品玩耍,既激发了孩子们对小塑料气泡的兴趣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用不同身体部位移动气泡锻炼孩子们的手脚协调能力;整节课,孩子们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一直玩弄着一个小气泡,玩的既高兴,还锻炼了身体的各个部位,让人看着也很舒服。我觉的不管是在日常的教学中,还是公开课的时候我们都应遵循简洁这一原则,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让教具真正的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而不是成为摆设。

二、精选活动课题,让教育与社会挂钩:

在听课的时候有几节课的联系很强烈,一节是小班的社会《亲亲一家人》还有一节是中班的语言活动《我爱妈妈》《家》等。如何的帮我们的妈妈来分享家务活,体谅妈妈,传递对妈妈的爱,爱家人的思想。整节课上不仅孩子们活跃,就连听课的老师也听的津津有味。《亲亲一家人》这节课则选了一个传统的语言故事作为主题,由于孩子们对这个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了,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已经缺乏了新奇的想象力,故事发生的似乎理所当然。针对这一点老师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孩子,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了孩子们的叙述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也要精选上课内容,让每节课都成为孩子们发现新新世界的窗口,每节课都让孩子们兴趣盎然的进行。

三、把时间空间充分的留给孩子,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在这一天的听课当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孩子们拥有的自由,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能畅所欲言,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泡泡乐翻天》这节课上,老师发给孩子们每人一个塑料袋,让他们自己做试验,虽然到最后孩子们的试验结果是失败错误的,但是,经过老师的纠正以后相信他们一定会对正确的结果更加记忆深刻。有了这样的活动经验,孩子们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动手能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活动游戏当中所有的内容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创意,包括几怎么表示,包括什么部位,用什么部位如何来表示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创意,孩子们为自己能够给自己设计出运动机会而骄傲,要是把这份运动计划贴在自己的班级中,孩子们还会不遵循、不热爱运动吗?

四、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计好活动流程: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经常有这样的事情,有些课,孩子们上了一半好多孩子就已经没有了刚开始的兴致了。当看完了《泡泡乐翻天》和《高人走矮人走》这两节活动课的时候我觉的很有启发。我觉得之所以孩子们没有了兴致,是因为老师没有设计好活动流程。在《泡泡乐翻天》这节课上,老师就锻炼了孩子们协调和跳跃的能力,整个过程就是踢,跳跃,跑,但是孩子们整节课都玩的很尽兴,没有一个孩子有丝毫的懈怠,因为他们知道,前面有更好玩的在等待着他们。老师一步步的引导他们完成游戏,可以说每当孩子们完成了一个目标,老师就会适当的增加一下难度,因为自己上一步的成功,让孩子们自信心满满,有信心和欲望来征服下一个困难,所以这节课,孩子们的兴致很高。与此同时《高人走矮人走》这节课上,老师从听音乐,到识谱,到孩子们表演,活动过程设计的非常的流畅,老师的引导语言也非常的到位,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非常的尽兴,老师简单教,孩子轻松学,孩子们的兴趣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应注重活动流程的设计,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活动的设计上多下一些功夫,让一节简单的活动课变成孩子充满惊奇的旅程。

五、培养孩子的社会自我:

在听课的时候有节课非常的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性,是《亲亲一家人》这节课在发展孩子语言的同时,发展了孩子们的社会性。听完这节课,我觉的孩子们都很自豪自己的家,自己的名字来由,不同家庭成员的存在。很自豪自己有不同的见解,有什么问题也能主动的表达出来,同时让孩子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自己的朋友,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羞于表达,这主要是因为孩子们对自己没有良好的认识,对自己没有自信心。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孩子社会性的培养,包括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朋友、处理好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孩子民族文化的培养等。

一天的听课活动让我受益颇多,感谢各位老师给我提供这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这种学习中来,向众多在教育前线上工作的优秀教师们学习经验,交流心得,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篇:听课随笔梅江小学朱贵平

《乌塔》一课的听课感想

听了刘红红老师执教的《乌塔》一课,我们获益良多:

1、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开始展现的地图和欧洲风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作用。对课文中乌塔的言行以红线或红圈标出,较为醒目,处理较好。

2、作为一篇略读课文,老师较好地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有几个环节处理得很好: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时比较全面,既有生字新词的掌握,又有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自己的问题的提出,真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感悟乌塔时设计的“乌塔”,让学生研读课文,从细节中体会小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见,又使学生享受独立阅读的成果;而“辩一辩”环节,检查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程度和交流阅读后主观的见解,辩论中的小火花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体现;最后的课外延伸题“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起到听听家长成熟的见解的作用,是老师有意识进行指导的体现。

3、教学条理清楚,从初识乌塔到感悟乌塔,再到学习乌塔,一环紧扣一环,循序渐进,而又过渡自然。

4、整节课中可以看到老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着说的训练,从分角色的对话到什么样的乌塔,再到小辩论,都在促使学生将课本中的话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更好地突出

了教学的重难点。

5、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体现了课文的重点。

下面有一点个人的看法:

在阅读提示中有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乌塔这样做好不好?”这个问题,其实与老师板书出的“独立”二字是紧紧相关的,根据这一个问题让学生充分研读评说,独立的乌塔会更深入人心。

从老师的课堂语言中感受到的是一股柔柔的晚风,老师很温柔,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吧?从学生们的朗读中能感受到老师对学生们的潜移默化,有的学生腔调也学个十足了,足见对老师的拥戴。只是从全体学生的朗读中我感受更多的是压抑,是因为太多听课老师的缘故还是……希望学生们能以平常说话的语气来读书,读出自己的个性来。最近我们常讨论什么样的语气能更好吸引学生,是以对语言敏感点吧!

第三篇:听课反思 吕彦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七位老师的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们学习。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第一、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

七位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短片的形式导入新课,有的以做拍拍操的形式导入,有的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有的以动画片的人物的形式导入。叶超老师用了学生们喜欢的拍拍操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了图形的世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王良建老师用了“仁寿湿地公园的短片”的方式导入了《环保小卫士》,左衡老师用了“分蛋糕”的故事导入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到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第二、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在这七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左衡老师就创设了“创造分数”的情境,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还创设了广告欣赏的短片,让学生感受到分数来源于生活的美。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三、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教师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张艳梅老师的《环保小卫士》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张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语言、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四、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的目的一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为了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两天学习,共听了七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城北小学校

2016年12月19日

吕彦

第四篇:听课随笔

听课随笔

——听《认识圆》后

七东小学张分棉

今天听了高崚小学翟会如老师的课感触较深,她生动的讲课,丰富的课件,活跃的课堂气氛,给我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首先,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圆的美好,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配合较好,学生分组对折圆,发现问题,同时思考:

1、有几条直径,2、有几条半径,3、在同一个圆(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等,学生积极配合,气氛十分活跃,让学生动手做的同时学到了知识。很好。在圆上找圆心、半径、直径,找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用圆规画圆最后练习。《认识圆》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平面图形,老师把原来学习过的图形和现在的新图形放在一起比较是很好的一种方法,让学生用学具画圆,从自己画的圆上认识圆对于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有帮助。

第三,学生的课前准备比较充分

在讲到圆时,学生每人手中都有一个准备好的圆,这已经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的能力吗,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方便。如:对折圆及折痕,让学生直观的发现无论怎样对折,都会经过同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圆心O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一气呵成,翟会如老师通过学生画圆,从而发现在画圆的过程中发现了画圆遇到的困难引出圆要定点、定长,知识的引出很自然。很自然地引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通过小圆、大圆的画图工具的比较,又很自然地过渡到“什么决定圆的大小”。

总之,翟老师这节课很成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多帮助。

第五篇:听课随笔

《有余数的除法》听课随笔

我听了《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属下位学习,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分糖教学活动,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糖果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糖果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数手指的游戏、有趣的思考题等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朴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是自我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圆的认识》听课随笔

听了徐国梅老师上的《圆的认识》,感触颇深。《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及初步感知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特殊的平面图形圆(曲线图形)。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是为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及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白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同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新的领域。学生虽已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首先,可以看出张教师准备的非常充分,认真钻研了教材,准确把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合理,环环相扣,做到了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

其次教师一开始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

在探究知识这一环节,中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教师主要通过让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组交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开探究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知,这也正是我校所定的专题;“数学课堂的有效探究”的进一步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新知,掌握新知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将以引导、探究、动手操作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

《圆的面积》听课随笔

今天上午,我听了侯雪花老师的一节六年级数学课堂观摩研讨课以后,感觉受益很大。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圆的面积”。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先让学生给圆形纸片涂色,使学生感知圆形的面积,然后通过多媒体动画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把圆的面积计算演变成学生以前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因而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拼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弄清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表格填空的环节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整节课通过感知、演变、推导、巩固、应用这些环节,在引导学生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组建自己的知识,并利用多媒体动画教学手段把知识化难为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讲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关系时,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通过同桌交流探究发现知识。用线绳子量圆的周长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也体现了数学课堂的有效探究。

还有教师在教学生画圆时,先和学生一起认识做图工具圆规,再让学生尝试自主画圆,再通过示范画圆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从而掌握画圆中圆心与半径的作用,这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最后让学生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这使知识的生成过程变的顺理成章。这也是专题:“立足课堂本真、追求有效教学”的体现。

最后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教师通过拓展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亲眼看见圆的知识的应用,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总之,这节课紧紧围绕我校所定的专题;“立足课堂本真、追求有效教学”展开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课堂有效探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

外出学习听课,收获颇丰,同时也感到肩上的压力很大,很有一种危机感,一种被改革的潮流所淘汰、被其他学校所超越的危机感。

一、今年有幸参加了“武威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暨电子白板应用评选观摩活动”听完课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每一位老师都以自身诠释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每位执教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亲自听到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思维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的思考:

1、这次课整体设计很好,无论是课件的制作、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师的点拨启发还是小组的合作,都遵循着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从导入开始就紧紧围绕课要进行的话题,对旧知识的复习环节也设计得自然,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设置了很好的梯度,学生很容易自己就可以尝试新知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给学生一个阶梯,阶梯设好以后,为后面学生的自主学习扫除了障碍,学生自主合作就很容易。这是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把握不好的一点。

2、课堂的拓展部分也是关注了所有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只把学生当成容器,把自己的教案全都倾倒在容器内,而不让学生有任何其他的想法,以免节外生枝,其实这就是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一些想法有时正是学生读书过程中的难点,可这样的难点一旦忽略,不仅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而且会让学生发问的脑筋产生惰性,让我们的课堂毫无生意。新课程提倡对话,师与生对话、生与生对话、生与读本对话,这样课堂就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老师和学生都可能在课堂上创造出奇迹,唤醒潜能。

从课堂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环节中注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这也是我们老师忽略的。

2、课堂过程要有总结性评价。

3、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特别是不喜欢举手的孩子。

4、课堂上小组的展示不能过多。

5、课堂展示时一定给下面的同学一定的任务,这样大家才能认真听。

6、对作业的处理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适当的渗透,这样学生做起来较容易。

7、重视语言的输入,巧设语言的输出。

8、对本节的重点可以多一个呈现的过程。

二、根据学科班长总结,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老师习惯控制课堂,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改进方向:体会、尝试教学模式,合理安排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间。

三、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研究学习新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个老师都很清楚它的操作流程、实施要点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反思我们的教学,根据教学模式,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出自己的课堂模式,把新的理念一直贯彻下去。

《认识钟表》听课随笔

今天听了陆敏学老师上的《认识钟表》,这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 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值得我们学习的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钟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 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还通过课件演示了分针的转动是怎样引起时针的转动的。学生好初步了解了时针一天要转两圈,以便能区分钟面上的时间可以干什么事情。

《认识锐角和钝角》听课随笔

听了邓德鹏老师的《认识锐角和钝角》一课,有很多感想。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锐角和钝角,由于学生没学过这两个字,对它的字面意思理解也困难,更不用说把它用在数学中记住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了,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花费了大量时间,通过理解字义、编小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很容易就记住这一概念。

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这一节课比以往都有很大进步,评课时提出其他老师提出的优点也比缺点多,这让我有了很大的自信心,下面我就说说这节课的主要优点:

1、课前准备充分,思路清晰,课件实用,能充分帮助学生认识角。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各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

3、口齿清晰,讲解明了,语言亲切,过渡自然。

4、师生双边活动较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性,易于学生理解。

6、练习有层次性、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常常会有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灵活的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走自主探索的道路,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

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也是我教学路上的一大障碍,要服此困难,就得多练多讲,并常请老教师听课评课,这样我才能有所进步。通过这节公开课,让我深深体会到要上好一节课,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上网查阅一些教育资源,多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不断积累经验,并不断向老教师请教,提高自己。相信,我的课会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丰富起来!我也会成长起来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听课随笔

听了张雪老师上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一课,有很多感触,这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上完这节课后我有如下反思:

一、这节课比较成功的三个方面:

1、为课堂教学中的和谐、高效作初步的探索。教学设计经过反复修改,知识的迁移和不同层次的反复练习,每个教学环节的不断调整只为一个目的提高有限时间内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把老师与学生放在同一水平位置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大量的激励语言和适当的教师幽默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2、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本课的设计,没有孤立知识点,而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上,而是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算法。

3、教学时,先通过两道不同复习题的比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作充分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45×12,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上,而是让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两次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与完善。

二、这节课不足的三个方面: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我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比如:⑴ 290和145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⑵为什么145与290不用位数位对齐?)。

2、我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我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习和我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我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教学智慧的贫乏。

3、所学知识的深度拓展不够。由于时间不够,“思维训练”环节在课堂上被临时删除,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有得到发挥。

《搭配中的学问》听课随笔

听了共和街小学李巧林老师和冯雪萍老师的两堂《搭配中的学问》,我深有感触。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演绎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真正的领略到:原来同一个课题可以上出如此迥然不同的风格,而且又是同样的成功。

李巧林老师的课堂——平淡但扎实

整堂课看似平平淡淡,但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学生深刻领悟“搭配中的学问”,探索出搭配的顺序和“决窍”,一切是如此顺理成章,又是那样扎实平稳。对于这样一节有效的课堂,我想,权用三个“注重”或许可以逼进有效教学背后值得遵循的教学规律。

1.注重生动评价,强化有效引领。

李老师在上课时不仅注重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更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如指名板演衣服的搭配方法后,老师马上请这三位同学解说自己的搭配思路,随后便抓住时机问学生:“你认为她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了搭配的顺序,成全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资源、信息要素的协同促进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2.注重细节观察,强化有效建构。

在学生为搭配的衣服连线后(该生没有按顺序连,但答案是正确的),老师立即问学生:“刚刚这位小朋友在连线时出现个小问题,你们发现了吗?”,指导重新连线后还要求学生说说板演者的连线方法。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冯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她鼓励学生发现板演或回答时的细节错误,无形之中就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紧张感,使得他们更加认真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

3.注重原始创新,强化多维发展。

通过衣服实物的搭配和连线的方法,冯老师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想出了各种搭配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确实找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真正达到了探究“搭配学问”的目的。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创造”,这种“创造”源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能有效扩充、完善对“搭配学问”的独特解读。

冯雪萍老师的课堂——简约而大气

冯老师的课堂,没有丰富的情境,没有精彩的课件,但能给人一种简约的美;她不多言多语,却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体现出教学的大气。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堂课的印象:

1.教法简单,思路清晰。

老师抛开繁琐的教学形式,随意拿掉一件相同的上装或相同的下装,便很好地概括出搭配的方法,思路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值得称道的是,这样的做法自然而然地将“实物——模型——符号”的过程有机结合,展现出本色而高效的数学化过程。

2.语言简练,恰到好处。

小学数学课堂上,语言传递着老师和孩子的智慧。老师往往会通过自己充满童趣、充满激情的语言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孩子喜欢的声音,让孩子乐于倾听、乐于接受。但是,冯老师却抓住“简练”这一语言特点,表达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整堂课,冯老师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每一个提问、每一句过渡语都恰到好处地点出问题的关键,也能很简洁地总结出搭配的方法。

3.环节简洁,内容紧凑。

本堂课的教学主线是“参观上海世博会”,老师没有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而是简单地以“挑选漂亮衣服——吃营养早餐——了解参观路线”等过程,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游”向上海世博会,贴切而自然。学生在老师的鼓动下,很乐意地帮老师解决了旅游中的各种问题,获得不少新知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另外,贯穿始终的背景轻音乐,不仅舒畅了学生的心情,同时也令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中,有意无意地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

总之,两位老师都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课堂教学中都能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下载周彦平幼儿园听课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彦平幼儿园听课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彦平同志事迹材料

    附件2黑龙江省依法行政先进个人推荐表注:1、此表可复印使用,主要事迹一栏概括填写,具体事迹另附页(2000字左右),可附音像资料;2、各市(行署)、中省直各部门推荐的个人,不需填写所在地......

    画画教案设计夏彦平

    画画教案设计:大大小小的橘子 新希望民办小学:夏彦平 活动目标 1、观察不同大小、不同色彩的橘子,了解橘子的外形特征。 2、迁移已有的作画经验,探索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3......

    小学听课随笔

    小学听课随笔今天一早,我校五位老师到站街小学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站街镇中心校牵头,站街小学承办,目的是为了推动全镇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我校的杨丽老师和......

    《揠苗助长》听课随笔

    昨天,听了一位老师讲了《揠苗助长》一课,有一些想法。这是一篇短小易懂的寓言故事,教学时也要在读通读熟、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精读,进而理解内容,读懂寓意。但精读时大可不必......

    孙平听课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听课心得体会 看了一周县里组织的优秀课展示,在各位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现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现在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

    程彦平培训心得体会(5篇材料)

    聆听着 感动着 思考着 进步着 ——2017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任元汉小学 程彦平 为期五天的暑期培训结束了,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分学科培训、有学员......

    案件防控陈彦平

    近几年来,各种金融案件频频发生,发案率仍然高居不下, 应对案件事件形势严峻。纵观金融案件的发生,尽管形式各异, 但追究原因归结为一点, 主要是由于各项内控制度未履行落实到 位造......

    周平个人简介

    周平个人简介周平,男 ,1959年7月生 ,学历:大学本科,职称:高级工程师、汽车修理工高级技师。主要经历: 1978年10月—1982年7月:在福州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设备、工艺及 其自动化专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