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思考点滴

时间:2019-05-13 04:2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思考点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思考点滴》。

第一篇:关于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思考点滴

关于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思考点滴

小班化教育始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程学习中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等,通过探求、摸索、借鉴、吸收,我校创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25”模式,旨在通过对教学形式中量的强化,来实现最优化教育,从而达到质的飞跃,使小班化教学在实践中更富有操作性。

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它的核心在于情感、自主、探究、合作等方面,与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内涵具有一致性。那么小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学生的参与度与师生课堂有效互动频率是否大为增多,是否实现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课堂上是否充满个体之间激情的燃烧,智慧的碰撞。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而课堂要创新必须充分调动课堂中的一切因素,互动是课堂创新教学的基础。传统教学观强调的是师道尊严和教学上的自上而下不可逆转的教学方向,漠视鲜活的生命的个体存在,体现在课堂上整齐划一,严重缺乏互动,而以小班化教学观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双边互动可利用的空间与频率、密度都大大加强,活动的双方激情燃烧起来。整个课堂摆脱静止,呈现动态。

课堂中的互动是多种多样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互动等等。师生互动,体现的是师生间的平等、民主,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非“知识的传授为本”,要切实做到师生互动,教师要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尊严,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学生的需求、学习的自主等等。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大胆提问,甚至异想天开,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与空间,哪怕是打乱了课前的教学设计,哪怕是教师回答不上来。因为学生提问的本身就是课堂的闪光点,教师就课堂实际情况要学会随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就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争论其中、乱在其中、乐在其中。“乱”之时往往是思维碰撞渐入佳境的时候。生生互动,即是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思想的过程,体现在相互讨论、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身心放松状态,不用担心自己说话的正确与否,为学生们建立了一个“七嘴八舌、各抒已见”的宽松的环境来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真切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问题的思考与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高寻疑、质疑、解疑的能力,学生在交流之中学会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学会分享,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情感互动,即是师生的积极心态的相互影响,良好的情感互动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情感的互动是以民主和谐为基础,共同交流,教师要耐心倾听。另外,教师还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课前备课可以按照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素养和要求,分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建设性的学习方法以及课堂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差异教学、个别教学,教师有条件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一系列弹性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水平来选择,教师实现面批,师生间信息反馈更迅速、更直接,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这些过程中双方的情感共鸣是关键,任何单方面的情感是不够的,只有达到共鸣才能发挥双边的最大效应。

二、师生课堂互动交往距离是否缩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是否大为提高,师生情感是否融洽

“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内心都是希望平等地对待学生,期待学生获得全面的提高。但是庞大的班级无形地把学生分成若干区域,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视野只能监控到28人左右(教师关注的最大值),对于视野之外的学生监控明显降低,学生易分心、搞小动作,听课效率差,甚至扰乱课堂秩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就大打折扣。而在小班中,学生可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教师的每一天的期望,让每一个学生自我的优异特质均能充分地展示出来。多年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把知识和智力作为人的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而忽视了人的内在动力情绪的变异,也就是情感,情感问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情感教学既是一种策略,又是在课堂上动态发展的过程。如何实施与把握?如何调动学生参与都需要我们在课堂中去实践、去灵活运用。

1.营造课堂宽松愉悦的情感氛围

学习是一个艰辛努力的过程,因此更需要以积极的心理情感氛围去支撑,而学生的良好的情感氛围大都源于教师的调动以及学习过程的追求。教师要以愉快的心情走进课堂,“你无法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一个真诚的微笑,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是一片阳光。让这片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学生自然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教师对待学习的态度应该是尊重、平等、真诚。“教师应该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和蔼而不放纵,严峻而不冷酯,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要力求倾注真挚、流露关爱,教师内心丰富的情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持久而广博。

2.随时关注学生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在学识上是广博的,在情感的研究上也应该是有所造诣的。在学生面前,要善于表现自己的情感,所表达的情感应该是真实的,切忌遮遮掩掩的,教师也是平凡而普通的人,也有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教书育人不是正襟危坐,没有人之常情,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同欢乐、共甘苦,给学生以真实之感、可信之态。“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向学生传递情感信息、爱的语言,如鼓励的眼神、欣赏的语气、热烈的掌声、真诚的拥抱、甚至可以亲吻学生的额头„„这一切都在向学生表达一种信息,那就是“我爱你们,可爱的同学”。有良好的情感交流作为基石,课堂的气氛定然是活跃的,教师从中可收获到快乐与成就感,学生也能实现期望值。

3.善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学会释放自己的情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我们必须懂得爱,我们必须教会爱、创造爱、预测爱”,我们从事情感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广阔而又深厚的爱。现在独生子女,拥有一份爱心越来越难以寻觅,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是体会不到别人的爱,更不会去爱父母、爱家庭、爱同学、爱师长、爱好些不认识而需要爱的人。通过强化爱的教育来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心、值得爱的人。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察言观色判断学生的情绪。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情绪的变化也是“朝辉夕阴”,因此教师要及时准确掌握学生情绪,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情绪变化并加以引导。

小班化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同时也拓展了德育的时空。实验研究表明,在人数较少的班级里,由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密切交往,有利于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优质的言传身教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小班化更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将教育的目标、内容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

三、学生课堂训练、动手探索研究时间是否增加,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是否得到真正的提高

增加当堂训练、探究动手能力的时间,其实质就是运用优化教学时间管理的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效率。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首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固有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先决条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等。其次,要指导学生确立目标,为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学生可以与老师一起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制定学习进度,调动智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倾注情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次,指导学生学会列自学提纲并作为一项学习常规来制定,要求内容体现目标、结构体现层次,问题要有指向性。其中“师生共同探讨”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它包含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等,这种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同探讨是高密度的交互,不只是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是深层次情感体验的过程。

四、课外作业完成时间是否减少,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是否明显高于普通班级,学生鲜活生命价值是否得以体现

我校小班化教学的开展是以个性化教育理论、生命交往理论及其他相关的教育理论为支撑点,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完成的时间,正是小班化教育中生命交往理论的一种重视和体验。我国中小学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是一种法定的带有强制的教育,学生完成法定的课业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法定的课业应该是学生能够承受的合理的学习负担。当学习能够合乎人的生命本性方式的时候,能够完整、和谐地运用和发挥学习主体的潜能,学习就不成为一种负担。

在小班中应采用全体施教与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给学生以适度的压力,让压力变为内在的学习动机。通过量的变化达到质的效果。缩短时间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更重要地思考从结构与性质上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作为一种不断自我发展、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的活动,应该是学习主体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不能让学生产生生命冲动的教学是不成功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建立适合学生心发展的环境,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其精髓也在于此。减少课外作业时间,首先要求教须要更新教育观念,要须知这个时代所要求的是教育的个性化,培养的是创新人才。落实的关键是抓住课堂40分钟的效益,教师在选择练习的内容时要有周密的计划,根据练习难易程度,对不同特质的人分配以不同练习时间和次数,以确保练习的质量。教师在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捡查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保证作业的质量,以求达到巩固知识、锻炼能力的效果。

江油市坚勇实小 唐晓建

2015年6月

第二篇:研究日记-关于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

研究日记: 2013年5月16日 晴

关于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

肃南二中 柴达虎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学生数的减少,小班化教学模式凭借其巨大的优势性悄然取代了老式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现结合本学期以来我校五年级开展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及个人在参与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经历,谈谈自己的对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

一、小班化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

课堂上,老师常常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弯下腰来与学生一起探究、交流、讨论、合作,学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心灵受到震撼与激发,学习兴致提高了,参与的热情也有了。这样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小班化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班级人数的减少,老师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而有的放矢,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班级学生平均分为六组,每组6位同学按照成绩进行编号。这样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的成员,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要求,并按学生的不同水平区别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能达到相应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师就给予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使之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

而且高层学生带动低层学生,低层学生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双重关注,从而又在组内形成了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保证了小组协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小班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小班化教学中尤其对学生听和说能力培养与提高的作用较大。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首先必须学会聆听,在听后做出思考,质疑,并且能够用“我(们组)的看法是„„”或者“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们认为„„”的句式进行表达。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当然除了这些优点外,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也存在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合作不一定需要“合坐”。小班化教学模式和杜郎口教学模式应该是两种模式,他们之间确实有着相似点,可以相互借鉴,但绝不是武断的和二唯一。比如说学生的座位问题,这样的座位安排本来的目的是方便学生的合作交流,但也应声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作业抄袭、自习课纪律较差、课堂注意力分散等等。

(二)过分注重合作,忽视了独立思考。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过分关注合作的形式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导致课堂热闹有余,而冷静不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总会有这样一个环节:品读文章,赏析语言。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沉入文本,细心品味语言,表达自己对于美的认识和理解。而有时课堂上老师为了体现合作交流,也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对美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而一味交流讨论只会阻碍学生个性思考、个性思维。

(三)合作的形式单一。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合作仅限于小组讨论。其实长期以往使学生形成了课堂学习浮躁虚夸,华而不实,肤浅不深入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并且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方法的指导,名为合作学习,实际上也就是成了少数优生的个人论坛,交流发言也就变成了个别人的主观认为。

第三篇:小班化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小班化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它的核心在于情感、自主、探究、合作等方面,与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内涵具有一致性。那么小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学生课堂训练、动手探索研究时间是否增加,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是否得到真正的提高

增加当堂训练、探究动手能力的时间,其实质就是运用优化教学时间管理的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效率。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首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固有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先决条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等。其次,要指导学生确立目标,为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学生可以与老师一起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制定学习进度,调动智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倾注情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次,指导学生学会列自学提纲并作为一项学习常规来制定,要求内容体现目标、结构体现层次,问题要有指向性。其中“师生共同探讨”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它包含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等,这种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同探讨是高密度的交互,不只是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是深层次情感体验的过程。

二、课外作业完成时间是否减少,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是否明显高于普通班级,学生鲜活生命价值是否得以体现

我校小班化教学的开展是以个性化教育理论、生命交往理论及其他相关的教育理论为支撑点,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完成的时间,正是小班化教育中生命交往理论的一种重视和体验。我国中小学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是一种法定的带有强制的教育,学生完成法定的课业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法定的课业应该是学生能够承受的合理的学习负担。当学习能够合乎人的生命本性方式的时候,能够完整、和谐地运用和发挥学习主体的潜能,学习就不成为一种负担。

4在小班中应采用全体施教与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给学生以适度的压力,让压力变为内在的学习动机。通过量的变化达到质的效果。缩短时间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更重要地思考从结构与性质上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作为一种不断自我发展、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的活动,应该是学习主体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不能让学生产生生命冲动的教学是不成功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建立适合学生心发展的环境,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其精髓也在于此。

减少课外作业时间,首先要求教须要更新教育观念,要须知这个时代所要求的是教育的个性化,培养的是创新人才。落实的关键是抓住课堂40分钟的效益,教师在选择练习的内容时要有周密的计划,根据练习难易程度,对不同特质的人分配以不同练习时间和次数,以确保练习的质量。教师在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保证作业的质量,以求达到巩固知识、锻炼能力的效果。

第四篇:有效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

有效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

张春香

一、对课改理念的思考与运用

对“教会学生学习”的理解

今天,新课程理念日益普及和深入人心,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思考和实践促成我们反思意识的增多,于是我们分明地察觉到我们曾经实践着的并津津乐道的“教会学生学习”的缺憾和不足,我们也愈益明确了“教会学生学习”的应有之意。其一,即便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也绝非只是教材内容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上的交往、交流、对话和合作中不断地生成着新的知识,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其二,我们丝毫没有理由要求学生用整齐划一的方法去学习。将这种学习“格式化”,教师理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在学习方法上绝不能搞“一刀切”。教师可以介绍学习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对自己适宜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任何试图强求一致的做法,无论这种做法多么科学,终究是徒劳无益的。正如我们学校正在施行的历史学科教学模式,激情引趣——自主合作——精讲释疑——巩固拓展——以知导行,后面我将详细阐述。这种模式也只是适应新授课型,而对于活动课和复习课则不太适应了。其三,“教会学生学习”不应只局限在学习方法的范畴。只讲技巧、方法的学习有用,也有限,所以并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切不可有意无意地把“教会学生学习”变成了“教会学生考试”。教会学生学习,不能不从思想上、观念上着眼,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的需要和意识,以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其四,即便是“教方法”,也要明确掌握方法不能只靠“教”,而应该设法让学生多体验、多感悟。经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掌握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的。其五,“教会学生学习”不能停留在只是使学生接受教材提供的现成知识的水平上,不能过多地局限在知识、技能目标的层次上,不能片面地简单化地理解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应该促使学生发现、提出、研究、解决问题,使“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伴随着情感方面目标的真正实现。

学生“学”的方式的变化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再发现”、“再创造”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在老师的组织下通过亲自动手体验、1

理解知识。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谈自己所学、聊自己所不懂、在交流中充实自己,在交流中体验过程,学会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在新理念的支配下,学生的这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例子很多,随处可见。而且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闪现了许多的亮点,同时,老师也从中受益不少。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新课程标准》是我发展的一个新平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比以往更多了辩论与争鸣,合作与探究,课堂上多了动感与鲜活,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在课改推进初期,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一般会见到历史课堂上有小组讨论、历史剧、历史视频短片等形式,好像没有这些,就不是新课程。教师怕别人说自己是“灌输式教学”,害怕压抑学生的个性。

我自己也开始变得比从前更善于思考与反思。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探究活动时,纪律调控不太顺意,“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一部分学生在“玩”的同时,忘记了老师,忘记了课堂,忘记了这节课的“玩”的目的。

2、在小组发言时,学生们个个激动,不能控制自己,很想张扬自己,不容易养成“倾听”的习惯。这样反应慢一点的同学就始终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满足了反应慢的同学吧,那些优等生又受到一些压抑。

3、学生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有些孩子喜欢探究,在参与式教学中更加活跃,更聪明了,可有些孩子不好学,动手操作只知道玩,不会归纳,不会迁移,小组讨论时总干一些不相干的事儿,或听别人的,人云亦云,学的东西不扎实,更谈不上体验成功的喜悦了。

教材“用”的方式的变化

教材有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教材本身的变化,不再是枯燥的乏味的简单陈诉,而且渗透了许多人文思想在里面,“试一试”、“看一看”、“做一做”“每课一得”,这样的问题形式和阅读内容,它贴近生活,体现有用的历史,有价值的历史。它没有像传统的教材给固定的模式,这样易于学生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新教材注重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大胆地思维、猜想、探索,又让老师和学生的思维得到尽可能的延伸,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思维并利用和重新组织已有经验、已有知识,有效地进行问题解决,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起主导作用的内驱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喜悦。

一旦打破教材的传统统治地位,教师的创造空间无疑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看看公开课上的设计,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种新的资源观于教师的教学改革有多么重要。可是,另一种现象引人忧虑:不成功的“改造”不如“不改造”。说 2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人是需要专业底气的。能够真正超越教材编写者这支专业队伍的教师毕竟只有少数。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教材纵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底线。当然新理念要求使用教材时,不盲目地崇拜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教”。充分发挥教材的“导向性”和教师与学生的“能动性”。

三维目标问题

新课程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对“三维目标”充满了兴趣,大家开始认真思考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无论如何,知识与技能都是基础、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涉及的是教学方式,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涉及的学生的情绪倾向、兴趣、观念等。很显然,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注重“过程”,都让学生去探究,这是很不切合实际的。我们在教学实践和思考的结果,便是学会从一个更长的时段而不是一节课来理解三维目标的实现。如果不能从学科的整体来对可以讲究“过程”的内容进行取舍,那么三维目标就不可能成为日常课堂的自觉选择。由此出发,我们可以推论到的一种现象就是:多数时候,教师或许只能“讲授”;发现式学习只能用于精心选择的少量主题。这便是时间与现实条件过滤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沉淀。

翻开我们的备课本,教学目标的设置已经改成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挖掘,但细观教学流程,依然是复习旧知、学习新知、巩固小结、练习的传统模式。尽管我们的课堂上丢掉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我们往往还是忽视了很多课堂上被认为是“节外生枝”的生成性资源,而还是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设计来完成教学流程。我们有意无意的忘记了学生不是为我们的教学表演服务的,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说教师角色的转变,倒不如说是教师服务意识的树立。

二、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践

(一)对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阐释

激情引趣——自主合作——精讲释疑——巩固拓展——以知导行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师生平等交流,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当然,每个教学环节的实际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每节课都有固定的这五个环节,实际的运用要结合教学课时的具体情况。课外综合延伸这一环节的反馈要另辟时间了。

我所阐述的教学模式是指常规课堂的模式,一般地说,常规教学是以教室为地点,在4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的。如果是“活动课”或该课的活动性很强,也可基本采用这种模式,把阅读、梳理知识、释疑、知识巩固等环节省去或合并到合作交流探究环节中去。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各种教学模式不断出现,有很多 3

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各有千秋,但要结合学生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方向。我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多的不足,自己也是在实践中努力改进,力求更好。我想,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一切是从学生出发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探索;忽视以人为本的思想,脱离实际的做法,曲解新课程的理念都是不可取的。

(二)对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

1.教材重组,用好、用活教材。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起初只是一种教育意识,现在看来就是一种教育行为了。不是教材决定了我们怎么教,而是必须依据“课标”来教。唯有先进的理念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中,那才是真的理念。让我们坚持它,并且维护它。所有的重组,都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现实,我也在摸索,怎样让他们更轻松,更自然地接受书本的知识,让学习成为他们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负担。

2.教学流程设计,精于心,简于形。套用一句广告语就是:简约不简单。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内容挖掘的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注重目标的达成,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四十年来画竹枝,白日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待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这首题画诗给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这样的启示:要花大力气去提炼教学主线,抓重点、带一般,去枝叶、留主干,删繁就简、以约驭博,深入浅出、以少胜多,追求课堂设计的简约美。

听一些高级老师的课,我们会发出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感慨。他们的课堂,基本没有现代教育手段,但也能能把精彩的历史演绎出来。所以教学材料是历史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的载体,是活动的物质基础。

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大多数都是线型设计,教师按着这个流程一步步地往下赶,都是按着事先的设计好的路子往下走,这样的线型设计也有着自己的优势:教师上课不吃力,方向对了,课上总体不会出大乱子。

我看过一些资料,有人提出了教学设计要从线性设计转变为板块设计,我认为很有道理。每个教学环节应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是分支式的,一问有多答,一项任务可能出现不同的努力方向和解决路径,这样的板块设计,教学过程简化自然,转承自如。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板块和板块之间的跨度非常大,每个板块都留足了充裕的时间,就为精彩的生成提供了无限可能。

3.教学目标,情感的达成润物无声。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都有很多有效的途径,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都可以应用的游刃有余。但我在实践过程中总是感觉情感目标的达成往往是最困难的。有的 4

时候,我总是在思考,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何在?就是对学生进行历史常识的普及吗?应该远非如此吧。我想,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学生历史情感的实现,多去思索这种“润物无声”的途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尽量选取那些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易于在学生心灵深处激起感情浪花的手段。

教师富有魅力的讲述,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面,能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嘉言懿行。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

角色扮演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历史教师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摸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使其身临其境,置身于历史之中,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

创设“生成情境”, 升华学生感情一一实施情感教学的落脚点。学生从对丰富生动的历史感知中产生的情感是不稳定的,必须发展成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深厚的、坚实的高级情感才成为一种稳定的情感,并能进一步升华成为情操。促使情感实现发展“升华”的好途径就是在情感教学中设置“情境”。就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在听讲的同时,有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余地,学生在思索中求理解,消化中求巩固,在发展思维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和感情被激发,逐步得到升华一一从情绪到情感,最后再上升到情操和意志。

总之,情感教学在历史课中的运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如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可见,历史教师必须注重情感教学艺术在历史课中的运用,只要教师控制好情感在每一个阶段的收敛,把握好情感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体现,就可以使历史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4.课堂评价,撬动生命的杠杆。

评价是撬动生命的杠杠,是每个生命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力量。科学的评价机制既是一种评价手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打破原来“功能窄化”只为少数学生服务的评价模式,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充分激励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和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动态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本文所选用的例子,是“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学习主题中的核心内容,在世界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评价设计中针对学生的层次差异,进行了合理的调整,采取“整体认知——畅谈和平,感悟暴力——总结规律”的模式,设计了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和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并便于进行时时观察与评价。

通过多种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5.资源挖掘和媒体选择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这个特点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增加了难度,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历史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做到视听并用,从而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学习。历史课堂教学面目焕然一新将开端于现代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及剖析历史,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影音资料的选择一定要恰当和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最初的时候,我多半是用与教材配套的影音资料,但这套资料里面绝大部分是讲述性的,而且画面效果多是照片而确实真实感和动感,学生并不喜欢看。后来我刻意去寻找一些比较新的资料。

四、开拓新的教师反思的有效途径

虽然反思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它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话题。著名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要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其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在实践中感悟教学合理性,为新的教学实践提供计划和行动的依据,是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特征。

记得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既有所思,若不许他传之他人,那么,他就觉得不满足,甚至感到痛苦,而对于他人也无价值可言了。”但是,从历史教师的地位和教育体制上来说,我们很少有机会在教育局或者学校开的教研会上或者公开课的观课议课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就是有机会的时候说话也是慎重加小心的。说得严重点,有些真实的想法往往说不出来。反思是教师成长与提高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教学反思途径是写反思日记、写教学随笔等。但我个人认为这些途径有它的好处,但是缺乏交互性。教师把课堂教学的所得、所失记录下来也只能是自己思考与借鉴,而网络时代给了我们更加有效的途径:论坛、博客、QQ空间、QQ群。这种低成本、零技术、个人性的工具,让教师的反思有了共享性与互动性。这些形式可以独立自由控制,发表的内容、文体可以自由随意、不拘一格;链接的知识信息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随意添加、删除,对别人的留言也可以依据自己的观点回复等等。这些形式就是一个开放的私人空间,正契合了教师自由表达的需求,当更多的教师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时,教学也就变得生机盎然了。

第五篇: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是灵活多样的,简单地用一种模式或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近年来,我校吸收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精髓的同时,立足朝鲜族教育实际,予以取舍和创新,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倡导的“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检查为手段、合作为平台”的教学模式,它较之传统的课堂主要有两种变革:一是改革备课模式,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备课和课堂模式的变革,创设了各学科“平等、和谐、开放”的教学局面,实现了有意义,有系统,规范的科学建构。

一、“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科学界定 我校“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第一个“三”是指教学过程“三步骤”:即:课前延伸——准备导学案,课内探究—— 五个环节,课后提升——作业检查。“五”是指课堂教学“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提升——当堂检测。第二个“三”是指课堂上“三次检查和反馈”,即自主学习、展示提升、课堂检测后的学情检查和反馈矫正。

(一)课前延伸: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导学案”,并设计出指导课堂教学的方案。

(二)课内探究:“五环”是沿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进行构建的。即情境激思——定向质疑,自学指导——自主建构,引导探究——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展示交流,达标测评——巩固提升。

1.创设情境:情境激思——定向质疑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情景刺激使学生身临其景,激活想象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合理的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明显的意义。情境可以以教材内容创设,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

2.自主学习:自学指导——自主建构

自主学习是该教学模式操作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和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尤其要加强“学困生”的个别指导。

3.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学习小组可依托导学案上教师的预设讨论解决问题,然后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4.展示提升:精讲点拨——展示交流

此环节旨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进行知识的运用迁移,提升学习的目标,拓展出更多的相关内容。这是一个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的过程。各小组通过对自学成果的展示、其他小组的点评和教师的点拨实现提升。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5.当堂检测:达标测评——巩固提升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三查”:了解学情,反馈矫正。

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矫正形式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信息反馈,可以实现检测,矫正和调控教学的目的。

“一查”,自主学习后进行。主要是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了解学生本知识点的理解情况;“二查”,展示提升后进行。主要检测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应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练习速度,倾听学生答题思路,发现学生的难点、疑点。“三查”,当堂检测后进行,主要在检查当堂所学新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应用情况下注重反馈。

(三)课后提升:按层次性原则精选作业,或布置实践性、实验性、查找资料等作业进行拓展训练。

总之,我校“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概括地讲有以下内涵:“以人为本,共生一生”本模式的重要教育理念,“先学后教,教学合一”是本模式的教学思想;“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自学、交流、训练”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展示、检查、反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达标”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模式图(略)

二、“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理念

在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将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总结出了基于“以人为本,共生一生”教育理念和“先学后教,教学合一”教学思想的“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我校提倡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它包涵着三层涵义,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只有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对已有教育原理和实践经验进行整合的教育资源,才能适应教育发展,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共生一生”的教育理念

我校提倡的“共生一生”的教育理念,是生命关怀的基本理想,它包涵着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立足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把学生培养成“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人。”

从我校“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可以推理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三个能力”,即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而这三个能力分别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这足以证明我校“三五三”模式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相吻合。

(三)“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 教育家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和基础,要准确确定教学起点,就是要通过学生先学,指导学生通过“自读――自练――自评”的先学过程,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为学习新知所作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了解学生先学结果与新课目标间的差距,从而确定课堂教学从何处入手。“先学后教”,学习的重心是学生,教师只起到“设计——引导——点拨——提升”的作用,和学生一道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中的首席。

(四)“教学合一”的教学思想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为批判传统单一的教授法,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陶先生提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从我校“三五三”模式的教学思想中可以推理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爱好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自主学习者。传统教学强调“授人以鱼”,即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现代教育则强调“授人以渔”,即把捕鱼方法传授给学生。这与新课程改革和新教育理念注重的“引导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要求相吻合。

下载关于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思考点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思考点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从广义上讲,教学模式是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必须遵守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

    小班化课堂教学建议

    小班化课堂教学建议 1、 给学生科学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课堂最主要的一种形式,学生的分组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任务的落实和教学的效益,教师应事先对每一名学......

    小班化课堂教学研讨

    小班化课堂教学研讨 我们郭岗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和一个学前班,在校学生81人,最大的班级20人,最小的班级10人。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给小班化教学带来了先天的条件。 在小班化的教......

    小班化课堂教学案例 (大全)

    小班化课堂教学案例————《记承天寺夜游》扬州市江都区砖桥中学 闵思妹 【课标解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课......

    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浅析

    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浅析 开远市第一中学 高二语文组 杨万雄 摘要:小班化可以说是有班级教育以来的又一次大的变革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的一些经验。本文拟结合教学实际......

    小班化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浅谈小班化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金坛市河头中学 汤荣良 我市于今年秋学期正式启动为期五年的试点实验工作。我校成为全市首批小班化教育的试点学校。小班化的教学已成为我......

    农村初中科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初中科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班化教学的探索和尝试正在兴起。小班化教学不仅仅是班级人数的减少,更是一种教育理......

    对小班化中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汇编)

    “小班化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世界性发展趋势和实施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强调要让每个学生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怎样有效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