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科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初中科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班化教学的探索和尝试正在兴起。小班化教学不仅仅是班级人数的减少,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小班化的前提下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教学优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特长。在我们农村初中,随着优秀学生的不断流失,学生的整体状况越来越差,加之学校的教学设施都已经陈旧不堪,不能及时更新,因此,农村学校的教学成绩一直都不太理想,但随着小班化教学的实施,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小班化教学在农村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上的优势越来越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
农村初中
科学课堂教学优势
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学科,其任务是探索未知,而小班化教学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开放、合作、创新”。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县小班化教学的大力推进,给我们科学老师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在小班化教学的摸索过程中,我们的思想正在经历着熏陶和洗礼,我们的教学行为也正在经历着“蜕变”,从教育思想到教育理念、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我们欣喜的看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行为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也在不断地凸显。
一、小班化教学的因材施教
国外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视野关注的范围一般不超过25个学生,而传统的大班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再加上农村学校优秀学生的流失,教师上课往往只是关注中等及偏上的学生,而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会时常被忽略掉。小班化教学由于人数少,每个学生能更多地得到教师的关注和指导,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教师能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确立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为他们进行最合适的小组建设,不仅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辅导,而且小组各成员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助互补,帮助和促进每个学生进行主动探索,有效地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小班化教学的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如果对某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努力地参与这项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地开动脑筋,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从而进一步改进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受到教师关注的机会明显增多,从而拉近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也为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利用谈话式、小组合作、分层学习、感悟体会等多种形式,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活力,把爱的阳光雨露洒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位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和关爱,从而在师生心理相容、思想沟通中激发创新兴趣。
案例:在八年级下进行化学式计算教学时,由于都是有关量的计算,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也比较单一,学生往往会在上课时出现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排斥课堂听课等现象。实行小班化教学之后,我采用了小组讨论教学的方式,通过课前学生预习的效果,采用小组内部组长授课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授课。在小组讨论时,教师经常坐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讨论;有时走到讨论得不太热烈的小组中间插上几句,启发点拨;学生有不同意见,教师大大加以赞许;学生指出错误,教师会积极采纳,并对这位同学表示真诚感谢等等。在教师融进学生小组的时候,不仅与成绩好的学生有了交流,同时还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了交流。时间一久,学生就觉得能够在课堂上实现自我,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幅度提高并持之以恒。
三、小班化教学的实验探究
在大班额的班级里,由于农村初中实验员素质相对较低及实验条件的不够完善,想要很好很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性研究是比较困难的。如此一来,一些动手能力强但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不能得以体现,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压制。而小班化教学则不同,由于学生人数较少,不仅可以较全面的开展探究实验,甚至一些演示实验也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小组探究实验。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多实施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给予了较多的探究活动,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自己获取知识。这样一来,学生能通过努力自己发现新知识,掌握新知识;通过对探究过程的亲历和感悟,能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通过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展示,提高学习科学的激情。同时因为小班化人数少,学生可以以个人、或结对、或小组,来进行探讨,在互动中更容易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灵感,更高效的进行科学探究及创新。
比如我在上九年级复习课《电功和电功率》时,进行小组合作式教学,给每组学生两盏额定电压相同但额定功率已经模糊不清的小灯泡和其他电学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行实验,进而确定哪盏灯的额定功率大。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探讨研究,不同的小组设计出了不同的方案,甚至有些小组还设计出了多种方案,像有的小组设计出了:分别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比较大小;还有的小组设计出了:将两盏小灯泡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将两盏小灯泡并联在同一电路中;将两盏小灯泡接入额定电压电路中,比较小灯泡的亮度确定额定功率的那盏灯大。然后进行小组间的成果交流和展示,如此一来,不仅复习了电功率的计算和测量实验,还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了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特点。由于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自己动手完成的实验、自己亲自给其他学生进行的讲解,所以学生对这块内容记忆非常深刻,掌握也较好。同时复习课中引见了实验,让学生也改变了“复习课枯燥乏味”的认识,积极性也大有提高,所以这节课课堂效果非常好。
四、小班化教学的效率提高
一般一堂课只有45分钟,老师备课时已将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好了,信息量大、活动多的课,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据国外心理学家统计,初中生可使注意力稳定30分钟,然而农村学校的学生知识基础往往都比较差,个人学习素质也不高,很多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水平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在大班上课时,由于一个人的视线总是有限的,关注了前三排就势必要忽视后三排,面向了左边,右边就照顾不到。因此对学生的关注不能面面俱到到,这时就总会有学生走神,开小差,上课时分心、走神的现象比较普遍。小班化上课时,学生人数少,教师很容易控制课堂纪律,学生不容易开小差,或是说没有开小差的机会。因为通常只要有同学注意力分散了,教师都能马上发现,及时给予适当的提醒,况且由于进行了小组的建设,以小组为单位的小集体荣誉感大为增强,开小差的同学也会受到组内其他成员的监督,课堂纪律有了很大的提升。
总之,小班化教学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乐学,提高学习兴趣;保障互动教学的实施,发挥群体效应。我们面对小班化教学的这些优点,下定课改的决心,不断加强学习、创新,积累更多的经验,形成小班化教学独特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梁春涛.关于小班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天津教育,2000(2)[2]刘儒德.高效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5 [3] 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6
第二篇: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小班化课堂教学”已经推广,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热点,其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村老百姓外出经商、务工人数逐年增多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我校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现象。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家长的意识也在不断的进步,许多家长希望子女在学校生活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流,得到教师的更多的个性化教学。
我校初中生源较少,13个班,每班内人数平均35人。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从容的关注每一位学生,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有利于每个学生充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小班化教育最大优势。
二、发现的问题
目前,教师“重教不重学”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
1、本校没有成为高中优质生源基地。
2、本校中老年教师相对较多,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很多教师只凭老经验教学,跟不上课堂改革发展的要求,上级的课改要求在老教师群体中实施有难度。
3、本校青年教师相对较少,尤其近几年新分配的大学生很少,课题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最好在青年教师身上,所以学校上下要改变思想作风,鼓励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给青年教师拥有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
4、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有序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性等方面有待加强。
课改是什么?就是改变传统的课堂上只有传授,极少思考的教学局面,让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直面当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挑战,面对初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精办初中,质量优先”的发展思路,坚持“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学校明天做好准备”的办学理念,要站在为“教学生一天,育学生一生”负责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树立“学生为本、高效课堂”的旗帜,课改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力求构建《初中小班化“学生课前预习、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力争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理论依据:
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理论。“小班化教学”是初中办学从形式到内容的一次变革。“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于两千多年前对教育提出的精辟论断,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家的高度重视。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同样提出了“因材施教”。而“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少这一特征,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课堂教学,使孔子的这一理论落到实处。
2、教育机会均等理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是学校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志。小班化教育则是针对目前学生数减少的形势而提出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这一举措已经开始实验并得到了认可:在美国,在法国,墨西哥,英国,在日本,小学与初中每班人数降至35人以下甚至更少;在国内,21世纪初,北京、上海、杭州等对实施小班化教学进行了专题研究,已经取得了研究成果和经验。
四、初中发展优势
1、成绩优势
马庄初中虽然地处诸城的西北角,但是论教学质量还是骄傲的。我校近几年中考升学率都在50%以上。我校在农村,学生父母去城里打工的很多,导致有较多的留守儿童,即使这样,2013年的全市中考,我校化学和历史两科全市第一、生物第四、物理第六。
2、师资优势
本校有传承多年的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职业理念以及热爱学生、严谨笃学的职业风尚。教师队伍中有领军带头人。有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35人、潍坊市教学能手3人,潍坊优秀班主任2人,诸城市级别的荣誉更多,教师兢兢业业、有爱心、有责任感。
3、硬件优势
从教学设施上来说,教室、计算机设备、多媒体、实验室条件等学校硬件条件满足教学的需要。
4、小班优势
实施“小班化教育”将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发展。一方面,它是课堂教学领域的教育现代化的一项体现,是当代优质教育、发达教育的一种象征与发展趋势。在中学阶段实施小班化教育将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寻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和实现形式。进入新的世纪,人们教育民主化的愿望将会更加强烈,家长希望孩子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平等的教育成功的机会,小班化教育为每一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教育平等的机会,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小班化教育”的提出为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既可以提高教育标准化、现代化的程度,又可以有效地保护教育资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五、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4月)
通过看书、上网、查阅资料,收听了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报告、衡水中学校长的报告,给了我特别大的启迪。
校长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领导班子多次坐下来分析本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次研究,一致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决定先在本校的青年优秀教师中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
2013年4月末,召开了“课改教学改革会议”,宗旨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积极行动,落实贯彻。为“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统一了思想。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创造高效课堂,要把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一有意义:要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有良好的、主动的情感体验,越来越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有效率:要让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三有生成性:在课堂中,要有学生和教师情感、智慧、精力和思维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
教学一定要与科研相结合。教师只有通过科研工作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实际教学制定详细计划,进行校本课题研究。以“小班化、分组探究”教研为突破口,以“学生先带问题预习,老师后点拨讲授”为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导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探索高效课堂,立足自身实际,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做到:八个研究即(1)研究考纲。(2)研究学案。(3)研究教材。(4)研究学情。(5)研究教法。(6)研究作业。(7)研究辅导。(8)研究考试。目的是让教师有针对性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把培养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动机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引导,解决让学生想学、会学的问题,尽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通过分组在课堂上高效地合作交流,给每一位学生思考提供一个足够的空间,创建和谐、民主、高效的课堂,让每位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再就是研究方法、实施途径等运作方式做了具体阐述,为全面实施《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5月——7月)
学校先后组织了“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开展了全体教师参与的《小班化自主教学研讨课》活动、优秀青年教师的《小班化“自主学习”研究》课堂竞赛活动。5月初,邀请了市教研员等专家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和调研,同时我们还根据上级要求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外地名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科研工作经验。老师们去了诸城市龙源学校参观学习,学习了“和谐高效,分组联动”课堂是怎样构建的?学习了“三大理念、四大要素、五大板块”。我们通过学习、参观和教研员之间的互动:“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感悟到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获得了宝贵的课改经验。同时,校领导先后出台了《初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中教师职称评审教务处考核项目评定办法》、《初中“自主学习”课堂评价标准》、《初中教育教学奖励方案》、《初中学生星级评比》、《初中学生成长手册》等运行机制。
为了使课改工作取得有效性进展,40岁以下的青年老师做了一节“小班化课堂报告”,课前要求进行集体备课活动,严格按学校《集体备课制度》,认真组织备课,极大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大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领导思想达成一致,深入课堂,与教师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据统计,上学期校领导班子听课评课次数达到200次以上,通过一阶段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框架搭建。具体如下:
1、老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老师通过编制和引用导学案,给学生设定预习的范围、方法和提纲,给学生确定重点、难点,做好预习笔记。分为总体预习、单课预习和单元预习等。
总体预习:老师指导学生了解教科书的编排体系、内容安排,并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项目为主线,通过任务型活动和完成项目来达到教学目标。
单元预习:老师引领学生浏览本单元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框架的感知,再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其次,指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课预习:老师指导学生预习本课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通过做习题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听课时能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
2、老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要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教师给各组明确每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给每班安装了2块大黑板,把学生按学习情况合理搭配分成6—7个小组,每组4-5人。每组设有组长和副组长,起协调管理作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探究活动。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察言观色、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的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成为学生的点拨者,对学生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
在时间上,实施“10+35”时间模式,即教师点拨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不少于35分钟。实施学生先预习,老师后点拨,当堂训练,当堂达标。老师要注意活动过程中对各小组的指导,尤其要重视对那些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组成的小组的指导工作。
老师要以激励为主,如果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就要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3、老师指导学生自主作业
老师指导学生自主作业一定要做到“三个并重”学习困难的、中间的、即好的学生并重;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并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社会教育并重。“四个学会”即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学会生活。
学生作业要有针对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中等生、优等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时效性:以强化和巩固当堂或一单元内所授重点、难点知识为主。有适量性:不布置大量重复抄写、机械性作业,防止学生陷入题海。
第三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阶段(2013年9月——11月)
1、教师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完成自选题目,进一步加深理解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高起来的有效活动形式。
3、通过课后自主作业,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渐形成学生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4、力争达到教师会教、善教、乐教,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目的。
5、教学课堂由“静”变“动”,由“教”变“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方面
学生课前能够积极主动预习,课上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课后主动拓展知识视野,学生把学习建立在积极主动参与和促进其能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突出表现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学习困难、中间的、好的的各类学生得以关注,处处有平等参与的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综合逻辑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一部分学生绘画、演讲、书法、合唱等比赛中得到了展示。
一个学生说:“以前我在课堂上最多发一两次言,现在我每节课都要有很多次的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胆子也变大了。”反思课的演讲,尽情展示着学生的才能,他们发自内心的大声说出:我能行!
老师方面
通过《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的研究,我们的教师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反思的目光看自己,老师都相信“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老师们在课改教学过程中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欣赏,不再吝惜赞扬,不再高高在上,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而民主。平时只要学生有闪光点,老师都会不惜笔墨的大加鼓励,让每个孩子的心中充满自信、快乐。老师们能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让师生之间获得更多的交流。
年轻教师迅速脱颖而出,成为课改教学骨干,教师的学习意识、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六、思考
魏书生说过: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要守住我们自己的优点,改革是为了解放学生,更是解放自己,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教师的教学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超过自己,老师由主演变成导演,由师长变成朋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要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问题。
今后,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实验研究,探索《以学生为主、当堂达标》有效课堂之路,坚持“精办初中,质量优先”的发展思路,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幸福的高质量、现代化、特色化名校,为马庄的父老乡亲做贡献。
七、2013年4—11月主要成果:
4月:校名师到龙源学校做诸城市初一复习观摩课1节。
5月:校教研组研讨《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并做示范课10节。6月,青年教师在校开展《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汇报课20节,听课人数223人次。6月17日到28日学校开展全校“教学开放日”活动,开设老师观摩课12节,听课人数215人次。
7月校名师到龙源学校做诸城市小班化教学示范课1节。9—11月:
班主任做晨读课、晨跑课、读书课共计800多节。
每位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谈话共计1000次以上。学生做反思观摩课10节。
根据教育局提出的海量阅读,学生自编自导《我爱读书,书香校园》活动。参与率:初一100%,初100%,获奖率90%。
第三篇:初中科学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初探.
初中科学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初探
[摘要]:在当今深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发展”的代名词。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扩大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照顾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如今,我市小班化教学的适时推开,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可能,本文通过笔者在初中科学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阐述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关键词] 小班化 科学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小班化教学为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境交互创设了最佳的时空,它在特定的范围内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合理配置,有助于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开发的最大化,更为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小班化教学由于时空的重组,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频度大大加强,为教学的合作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小班化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生生互动活动,培养他们之间健康的互动情感,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竞争,在合作中发展。而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竞争,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情感上,在合作技能上,互相理解、尊重、宽容,以及互相学习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小班化合作学习的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小班化合作小组的建立是学生学习能力资源的整合,而并非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划分。在一个小组中包含了各种能力的学生,使各小组学生的学习、实践、探究能力总体水平达到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科学学科特点,可以采用按座位就近组合和以任务为中心组合两种形式。
1、按座位就近组合
按座位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位,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根据具体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随时组合,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无需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位,因此操作起来比较简便。这种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分组讨论,一般在课内的活动就可采用这种组合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2、按学生的群体来组合
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群体”,由于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
0 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学生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
3、按任务为中心来组合
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一般以2至6人为宜。以这种方式组合而成的学习小组往往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更有利于高效地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这种小组组合方式往往是被用以课外的合作学习。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有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多样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进行“赵家镇香榧资源的探究”、“东溪水电站能量转化探究”等课题研究时,我就是以自由小组合作形式利用课外时间分头从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资料、调查和相互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这既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或以合作形式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在“做中学”的原则,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小班化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一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决策者、学习调控者:例如,为使合作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和学习情况,并及时发现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要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合作学习尤其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应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欢乐、激奋和成功。因此教师必须走进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例如教学“物质的溶解性”,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得出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应巡视小组合作学习情况,了解学习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参与小组学习,有目的地帮助学困生,激励优秀生,及时发现合作交流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作适当地引导,通过教师的参与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均能有所发展。同时通过教师的参与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当然作为合作者,教师应做到学生能表达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同时,为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交流,营造一个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合作环境。
三、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组织
1、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之后,组成的小组就可以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
1 攻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实现信息在小组的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学习,尝试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在讨论时,可以有小组长指定一位学生做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也可以是各组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经过争论、比较,最后优化出答案;更可以由各位组员依次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在讲授《水的浮力》一课,我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证明浮和沉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学生用牙膏皮、橡皮泥、小瓶都得出结论。空瓶加盖放入水中是浮状态,拧松盖让水进入瓶子则变为沉状态;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状态,捏成薄片或船形、盒形则变为浮状态;铝片平放入水中是浮状态,捏成一团竖放水中则变为沉状态。整节课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有许多标新立异的想法和做法。再如教学第五册《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时,我取了锌、铁、铜三种金属和盐酸、硫酸二种酸类,围绕“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个主题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合作小组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按学生逻辑思路教学设计开展主题探究:两种典型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氢气→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跟酸反应生成氢气呢?(问题一)→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何排列呢?请同学设计实验检验一下?你是依据什么来判断它们的强弱呢?(问题二)→又如何来排列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呢?你又是依据什么来判定这些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设计实验来验证(问题三)→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2、适当点拨、交流学习
小组成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课上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这时学生对于问题还不能深入下去的时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的时候要认真的观察,仔细的聆听,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程度作到心中有数。当学生在什么地方卡住时,教师要含蓄的提醒,微妙的暗示,甚至是告诉学生原因,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当学生的认识有了偏差的时候,教师通过反驳式的点拨可以及时地拨正学生的学习方向,防止学习的偏差。例如:教学《杠杆》一课时,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动手积极,大胆发表意见,通过实验了解了杠杆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学生更透彻、更灵活地掌握知识,并能在实际中去运用它,可把学生带到户外,拿撬棍搬石头,用杆秤称物体,用扫帚扫地,用钓鱼杆钓鱼,用剪刀、钉锤等等。在事实面前,学生不仅对杠杆应用理解更深,而且学会了生产技能,此时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用力的感受,讲讲这是什么道理。让学生了解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这样,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学会了这些生产工具的使用,学会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3、及时总结、反馈结果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暂告一个段落的时候,要做一个适当的信息反馈。教师要充分肯定合作的成果时,还要让学生讲述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发表的意见要代表本小组的共同智
2 慧,不能以个人的意见为中心。如有些问题经过讨论,学生发表的答案模糊不清,教师要引导学生经过辨析比较,找到最佳答案;有些问题的答案呈现多样性,要引导学生讲述思维的过程。
四、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中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能否达到某个小组目标,而且关键在于它能否提高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成绩。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激发每个小组成员最大潜力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否则合作学习应有的教学效果就难以体现出来。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同时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对小组过程学习的评价可以通过填写小组情况反馈表,就能较好的反映出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可采取个人评估和集体奖励相结合且以集体奖励为主的方法,鼓励组与组之间开展竞争。例如,一次实验、一份报告、一篇文章、一次练习、一份表格的完成或一组问题的解答,小组成员接受同样的分数;或对小组每一成员的学习结果进行单独检测,对测验较好的成员以及平均分较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应逐步加强。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了搜集资料、学会了讨论问题、学会了表达观点、学会了竞争合作。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在初中科学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创造性活动。从中也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兰:《合作学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坦:合作学习简论 《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1期。3.《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肖川
4.《教学行为策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年1月 时绮等译
3
第四篇:对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石丁梅)
对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岩头寨九年制学校
石丁梅
一、“小班化教育”问题的提出
“小班化教育”指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小数额班级中,发挥其优势,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形式,使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优质教育。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大部分学生择校读书,导致我校学生人数的急剧下降。而要发展,必须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子,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为了把自身的劣势转变为优势,实行“小班化教育”是一种必然趋势。学校决定开展“小班化教育”(人数在36人以内)的实验研究。在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立足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小班教学有其优势,但它毕竟仍属于班级授课制。但是目前我们农村初级中学,教师的群体没有变化,传授式的教学模式与习惯势力仍然左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初中小班课堂教学要形成自己特有的新模式和教学方法需要艰苦的探索、实践才能成功。我校经过小班课堂教学的实践,推出了“参与、探索、合作、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的小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二、关于大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分析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评定一堂课的效果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评价表主要内容的设计是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方法的适切度,教学即时效果有效度以及教师基本功的成熟反映度;它集中反映的是教师的学识水平程度与教学组织能力表现,它特别重视的是双基知识特别是学科知识点的落实。而新课程课堂教学最大特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所以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应是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教”。
因此,为使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在课堂上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对传统教学评价内容必须进行改革。“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出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的状况。所以我们重点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评价内容加入到评价表中,具体的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完善;
1、我们设计了教师自我评价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表和同行教师评价表,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后反思调整,有利于推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
2、增加了小班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评价内容,引导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积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3、增加对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资源的组合利用,板书的减少甚至没有等等,推动小班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总之,在小班课堂教学方式的推进中,教师的作用从“演员”地位到 “导演”的 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迷津指点者,甚至成为学习中的拐杖。
三、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表的种类与设计
我们在小班课堂教学评价中采用的主要形式依然是课堂教学评价表,而要让小班教育走进课堂并变得精彩,必须克服传统的大班教育的弊端,故我们根据学校推行小班课堂教学的要求,选择、设计了小班课堂教学同行评价记录表,小班课堂教学教师自我评价记录表,小班课堂教学学生评价记录表等三种课堂教学评价表,它们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重点体现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学生的参与度、交往度、思维度和生成度等。
2、强调小班课堂教学评价应在原有课堂教学评价基础上的完善,因为即便是小班课堂教学,其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没有根本区别。
3、强调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要使所有学生的能力普遍提高;二要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三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必需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同时评价要体现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几方面都获得发展。还要看是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4、强调施教者与学生的共同参与评价,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评价者一方的评价(当然这是很重要的权威的一方),但也不能忽略另外两者的加入,它有助于教师自我的反思调节,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投入等。
四、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功能
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我校小班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它主要表现为以下4点:
1、导向提高功能
初中小班化教育是农村城郊地区没有办法的选择,这种课堂教学的变革目前是摸着石子过河,在我们这样一个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的传统教育环境中探索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需要我们不断地引导教师学习小班理念,走进小班教学。我们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表的改革,引导教师改变习惯了的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教学和发现法教学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不仅关注自己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评价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评价学的行为、教的行为,以激励师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逐步形成具有小班特色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评价起着这样的导向和提高作用。
2、诊断激励功能
通过适时的小班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一定的检验,判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是可取的学教行为,哪些是不可取的学教行为,通过教师的主动参与,自我分析,和同行、学生的评价,激发教师自我改变、自我完善的欲望和热情,激励和促使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水平,适应小班化的教学模式。
3、互动促进功能
让学生愉快的主动的有收获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法。我们的设想是提倡“参与、探究、合作、活动”的小班课堂教学方式,其核心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在评价表中加进入小班课堂教学的一些教学行为、方法标准,然后通过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的方法,促进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间的交流,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调节,矫正不良的,不利于现代课堂教学的行为,从而完善,优化并提高小班课堂教学。
4、记录反思功能
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不是某一个人说变就会变的,所以在推进初中小班化教育评价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逐步转变自己老的教学理念,从而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我们爱实践实践总结提炼的基础上,逐步调整才形成了小班课堂教学的“参与、探究、合作、活动”模式的。同时我们又组织教研组对于小班课堂教学的有关评价表进行定期的记录研究,进一步明确小班化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是具有个性的,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有着不同的形态,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寻找到更适合小班教学,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总之,要想让小班化课堂教学真正走近学生,走进课堂,变得真正精彩,不是一个人能做好的,也不是做好一件事就能实现的。它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依靠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去完成。单就课堂教学本身来说,展示小班教育的课堂魅力、焕发小班教育的课堂活力、突现小班教育的课堂效力这三者相互结合并共同发挥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篇: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初中科学是初中的一门综合学科,强调让学生了解科学概貌,感悟科学探究过程,认识观察实验方法。在科学教学时,要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中,用丰富的科学事实带给学生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喜欢科学,会利用科学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本文结合自己过去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对初中科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科学 课堂教学 学生兴趣 有效性
一、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在课程设置上,科学课程设置在6~7年级,它是小学1~5年级的自然科学启蒙教育走向初中8~9年级的分科(物理、化学、生物)科学教育的准备和过渡。在内容上,它是小学1~5年级自然科学的延续,又与接下来8~9年级的分科(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相关联。在教学中,要把握它的承上启下作用,不让学生感觉到仅仅是对小学自然科学的重复,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又不使教学难度化,让学生失去学习科学的信心。基于此,需要教师明确科学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做到准确把控,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所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二、依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六七年级的学生一般12~13岁,正处在儿童向青年过渡的少年时期。他们生气勃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中学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鲜、快乐。但进入中学后,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接受一些直观、感性的知识,而要通过识记和运用把这些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为更加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使学生成为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清楚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比如学习光年时,练习册上有道题目问:四光年相当于多少千米。这里计算是9.46×1012=3.78×1013,而很多同学写的答案却是:37.8×1012。不清楚他们怎么会这样错,这就是基本的科学记数法呀。带着不解我向数学老师请教,得知科学记数法还没有学,但接下来的数学课就会学到。于是在等待他们数学课上学过这个内容后,我再安排让学生订正练习册,这次大多数学生都是做正确了。所以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特点,碰到学生不懂的内容,可在教学中进行适当补充或对教学内容适当的调整。
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尽量用学生可接受的方式,把知识呈现出来。如在学习《海底世界》一节时,课本上用一个表格来说明“无论纬度的高低,海底表层的温度都在5度以下,都是非常寒冷。”若把整张表格直接呈现,大部分同学读起都会有些困难。于是我就对表格进行了拆分,先从引导学生看懂表头开始,再逐渐呈现不同纬度的温度,让学生一一回答。这样一来,学生们很容易就得得出结论了。再比如在《循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课本上心脏的结构图较为复杂(如图一),学生学习时抓不住重点,难以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对心脏结构的直观认识,我绘制了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二)。通过示意图,直观的展现了心脏的结构,学生也就不再感觉这个知识点复杂难懂了。运用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让教学处于“最近发展区”之中。这样通过给一些难点知识铺设“台阶”,让学生感觉到“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新的知识,不但激发学生的热情,又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
三、注重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是学生积极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有效解决教学任务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习的自主性和多样性,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获得乐趣和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养成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1、精心设计科学的第一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级教师于琦也曾说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因此在科学入门的第一节课,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第一节课就尝试把一些重要而有趣的科学实验带入课堂,便是一种有效的做法。例如现场配置淀粉溶液,然后滴加碘液,让学生感受如“魔术般”的颜色变化;再利用课前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把带火星的木条放进去,让学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