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教师怎样驾驭课堂》体会
读《教师怎样驾驭课堂》体会
《教师怎样驾驭课堂》,这本书是分专题介绍的,每专题都有相关案例指导。从各个方面诠释了该教师该如何驾驭课堂。不同的课堂应如何处理,怎样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引导学生有计划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有计划的学习要比无计划的学习好得多。有些学生学习毫无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到有计划学习的重要性。高尔基曾说过“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首先确定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保障。目标可分为短期和长期,先制定短期目标,在短时间内可完成的一个小目标,然后再制定长期目标,让自己的学习一步步从小目标走向大目标;其次引导学生恰当地安排多项任务,使学习有序的进行。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不断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优势继续发扬,劣势进行克服,长期以往,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习习惯就会养成。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做到有条不紊、有序有章。学习也是一样,有了计划,我们就会按计划进行学习,就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这样,我们的学习就不会盲目,学习效率就不会低下,学习成绩也会大大提高。
于漪老师曾提出“语文教材应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沃土”,这实在是一个精彩的比喻。植物生长需要从土地汲取水分和养料,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也离不开语文教材。好的语文教材蕴含知识、思想、情感、审美等丰富的养料,学生学好语文教材,自然可以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如果语文教材没有丰富的养料,而是一片贫瘠,学生也难以获得知识和精神的滋养。所以要发挥语文教材的功能,首先要让语文教材成为沃土,然后要让学生植根于语文教材,发挥语文教材的功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一直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但是要切实做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首先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能否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认识,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不能走形式,不能刻意追求课堂气氛的火暴热烈。课堂是师生思维火花碰撞的场所,一切的发展都应顺其自然。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真正引领学生探索思考的、牵着学生思绪走的还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问题”要集中体现本节课内容的主体和生成背景,通过引导启发、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其次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还应该提升课堂教学的高度。教师只有恰当地提升教学的高度,才能促进学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思考问题,也就是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从面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真正做到厚积薄发!其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时刻以学生为本,因势利导,充分挖掘教材,把探究的权利教师教学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改的灵魂。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策略、方法,将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针对不同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了尝试,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发现,学生通过读书很快就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当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他们才能明白教师提出问题的意思,有了反复阅读,理解,形成印象,学生更容易解决问题,即便是遇到难题,鼓励学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在探究中,学生很快抓住文中重点。这样通过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点拨,学生也在课上发挥了自主性。交给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语文素养。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但是要依据自己的课堂需要重新整合课件内容,形成新的、能够满足自己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生生关系,使自主学习更好的实施。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情感、思想、信息的双向交流,教与学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学中的沟通和合作,互动与交往是教学的互动性的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通信息、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角色,而是具有主观能动的人。教学并不是教师将已经掌握了的知识通过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不断交往、建构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广泛参与、形式多样、及时反馈。另外,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样可以促使自主学习得以更好进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建立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平等和谐、互尊互爱有利于营造一个能激励学生探索的良好气氛,让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敢想、敢说、敢问,也有利于创新教育成为可能和事实。
作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十分重要。只有教师善于组织课堂教学环节,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新颖有趣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精彩会随时出现,学生会乐在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教师怎样驾驭课堂》学习心得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 学习心得
—— 同利娟
这学期我读了《教师如何驾驭课堂》这本书,这本书是分专题介绍的,每个专题都有相关案例指导。接下来我讲一下我看完这本书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1、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指导教师采用恰当的开课技巧,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全班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主要做法和要求是:(1)组织好教学情境。上课准备铃响,要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上课铃响,教师立即登上讲台,此时要环视全班学生,检查有无缺席,情绪怎样,同时也以自己的饱满的精神状态为示范,暗示学生要振作精神,尽快进入教学情境之中;(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感的氛围。教师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及对教材的情感,尽快融入教学的情感中,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促使他们表现出与老师配合的积极性;(3)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开课技巧。
2、抓好课堂纪律的管理。管理好课堂秩序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有助于师生教学情绪的稳定,有助于师生双方信息的交流。课堂纪律管理的做法和要求是:(1)创设好合理的课堂情境;(2)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3)调节控制好学生的学习焦虑;(4)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5)采用适当的制止手段,排除各种干扰。课堂纪律管理需注意的是:(1)始终明确纪律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教育才是根本;(2)要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3)当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已出现或已干扰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要把学生看成教学的合作者。
3、运用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调控教学情绪,以平衡教学活动。这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利用反馈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表情、动作等)排除干扰,调节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以求得教学活动的平衡。教师运用语言信息控制教学情绪的做法和要求是:(1)教师输出的语言信息要准确、清晰,有启发性;(2)要善于借用声调、音量、速度等辅助性语言信息吸引学生;(3)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给予学生恰当的认可和鼓励;(4)控制好语言信息的量度;(5)借用语言信息的输出控制好教学节奏;(6)适当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7)对于外来干扰信息,可采用指令性或辅助性语言信息加以排除。
4、运用注意规律,把学生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有效地唤起和组织学生的“注意”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本条件。运用注意规律驾驭课堂教学的做法和要求是:(1)掌握注意规律的分类,一般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类;(2)掌握唤起学生“不随意注意”的方法;(3)掌握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的方法;(4)掌握唤起“随意后注意”的方法,这是由随意注意发展而来的高级的注意形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着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学生学会学习;(5)通过设计问题,控制与引导学生的注意。
5、运用教育机智,随时调节控制好课堂教学情境,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育机智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而是建立在观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教育经验的结果,属教师的一种特殊的智力定向能力。教师运用教育机智排除课堂干扰的做法和要求是:(1)树立教师必要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产生向老师模仿的意向。这种威信使教师在采取有效措施,排除课堂干扰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2)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观察学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透过学生外在的表现,找出其心理原因,以使自己具有正确估计情势的能力。(3)把握和控制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4)掌握排除课堂干扰的方法。
6、运用小结、布置作业等手段做好一堂课的结束工作。指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结束前,为继续维持好良好的教学气氛,以做好课的结束工作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一堂课的结束环节十分重要,一般做法与要求是:(1)小结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加以整理归纳,突出重点,理出学习内容的层次结构,使之条理化;(2)做好课外作业的布置工作。结合学习的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且能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的作业布置给学生;(3)讲究课堂结束时的艺术。如结束前留下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思考,或给学生留下一个含蓄结尾,以“言尽而意未尽”的魅力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或在总结本节课所讲的内容之后提出与下节课有关的新问题,造成悬念,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等等;(4)要按时结束一堂课,做到准时下课,不可提前,也不可拖堂。
7、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以保证学习气氛的轻松、和谐。
做法和要求是:(1)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2)在学生中享有威信;(3)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4)树立正确的学生观;(5)善于建立以教师高尚师德为主体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6)善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集体;(7)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并认可他们提出的不同意见,创设一种谅解、宽容的教学气氛;(8)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9)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10)对学生能作出客观而又公正的评价;(11)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12)要求教师具有人际交往的技巧,通晓青少年社会心理学;(13)要扮演好心理顾问或知心朋友的角色;(14)在教学中创设使学生畅所欲言的情境和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为荣的气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用于探索和尝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要不断地学习,扩大知识面,多参与实践,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并且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善于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交流经验,不断完善、充实自己以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第三篇:如何驾驭课堂
如何驾驭课堂
西乡塘区大塘小学 黄云霏 当我们备完课、写完教案之后,无论我们教什么课,我们都要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实施我们的备课方案、落实我们的教学目标。这个过程与我们备课、写教案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一样的,因为写教案的时候,我们的眼睛看的是书本,而心里备的是学生,我们在课堂上落实教学目标的时候,眼睛看的是学生,而心里想的却是我们拟定的教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驾驭课堂,使我们辛辛苦苦准备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得以落实,使教学目标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课堂预定的目标呢?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专题:如何驾驭课堂。
一、把握学生情绪,驾驭课堂教学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搞好课堂教学工作的根本。
列·尼·托尔斯泰在这方面有过著名的论述,他说:“如果教师只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父母一样的爱,那么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不爱教育事业、又不爱儿童的教师好。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所以,只要我们有充满对教育事业之爱,充满对我们所教的学生之爱,那么,在课堂上才会有充满爱的语言,才会表现对学生充满爱的行为。而一句充满爱的语言,一个充满爱的行为,就会产生一个充满爱的课堂。第二、要善于用自身高涨的情绪感染学生
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当我们遇到烦心事的时候,从早晨一起床就不高兴,进入教室还高兴不起来,于是,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表情呆板,语调低沉。我想,这节课学生的情绪恐怕也很难调动。即使这节课没有学生违反纪律,课堂也可能是安静的。但我们也不能说你驾驭了课堂。因为,驾驭课堂的标志,应该是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如果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我们要努力调节自己的心情,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使自己在进入教室之前,有一个良好的心境,有一个高涨的热情。我记得在上三年级乙班的《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曲时,我上得特别投入,我忘了很多影响我发挥的因素,尽情的演示,尽情的做师范给学生看,边唱边舞,接着学生会在我情绪的感染下,自己创编舞蹈,那时学生根本也来不及在乎男女界限了,都在忙着自娱自乐.大家都不亦乐乎。验证了罗马诗人贺拉斯说的话:“只有唯一的方式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被打动,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你自己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而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个双向交流活动,它是知识与情感的交流传递过程。充满激情的教学(如饱满的精神和和蔼可亲的表情,慈祥的眼神,或赋予感情的语言,大方得体的教态)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渲染,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因为教师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个国外学者总结了这么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有声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人在交流谈话的过程中,音调占重要地位,面部表情占主要地位。而面部表情又是受人的情绪制约的。因此,调整好自身的情绪,也会使课堂气氛得到调制,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第三、课堂上要善于使用激励理论。
所谓激励理论,就是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某一目标的手段。激励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此外还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验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还有进步需要,兴趣需要。在这些需要当中,学生更需要是:尊重需要,进步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激励学生,表扬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及时的说一声“不错”、“真棒”、“不简单”、“很聪明”之类的激励语言。平时在课堂上,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我会这么来一句英语方式的表扬:oh,you are good girl,或you are good boy,或者you are clever girl;you are clever boy,往往这个时候高年级同学会问我“老师你也会说英语啊?”我说“是呀,有什么奇怪?谁说教音乐只懂音乐?教数学就只懂数学呢?我希望你们每个人尽可能都要让自己全面发展,多学习,让自己各方面不断提高。”这个时候我感到他们是用那种意味深长的眼光注视着我,敬佩也好,感激也好,满足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注意力突然一下子集中了。而低年级听到我用英语表扬他们时,会问我是什么意思,我就翻译给他们听:这就是赞扬你们是个聪明的男孩,聪明的女孩。听后,他们唱歌特别起劲,大声得有时候你自己都忍不住想笑,其实一句很平常的表扬,我们是感到没什么,而学生当众受到教师的表扬后,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因为有时,教师的一句表扬,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二、驾驭课堂重在讲究教学艺术
(一)教学艺术的特征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就是一种“说来使人愉快的艺术”。我们之所以要讲究教学艺术,是因为教学艺术具有以下五个性质: 第一、教学艺术具有吸引性
可以说,凡是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总能给人愉悦的美的享受。教学艺术也是一样,它经过教师的攻璞琢玉,形成一种教学美,从而吸引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当我们形成了一种教学美的教学风格之后,学生也会越学越美,如坐春风,乐此不疲。此时,知识就会象涓涓流水,进入学生的心田。第二、教学艺术具有诱导性
教学艺术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施展的。如果教师具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本领,就是教学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本身就体现了教学艺术的诱导性。第三、教学艺术具有综合性
教师如果能够合理使用课堂45分钟,这是时间艺术;教师讲课时语言准确周密、简洁生动、幽默诙谐、有张有弛、抑扬顿挫、深入浅出,把无声无息的书本知识讲的有纲有目、有条有理、有声有色。这是教师的语言艺术。也是学生的听觉艺术。而条理明快,正整规范、布局合理、娴熟形象的板书或既有“观赏性、提要性、美观性”的多媒体教学设计,也会给学生带来视觉艺术的享受,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启发思考的哲理美都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在课堂上,如果没有这些艺术完美的综合就没有教学艺术,而没有教学艺术的课堂就一定不是好的课堂。第四、教学艺术具有独特性
教学艺术隶属于教学造诣独特的教师,教学本身是一种神圣的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只能由教师个体去自由创造,可以说一百个教师应该有一百种教学艺术。那么教师就得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不断摸索教学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第五、教学艺术具有效果性
上课具有教学艺术,必然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是正比例关系。教学运用了精湛的教学艺术,学生就会乐学、上进,因此说,教学艺术具有效果性。
(二)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
古人写文章讲究的是“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而无波无澜,是文学艺术创作之大忌。教师要设计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时,如果能做到:既绵绵有序,又起伏有致,课堂教学就会良性运行。心理学家认为:“一堂课中,学生的思维状态呈现三个阶段变化:即思维水平逐渐集中阶段,最佳思维水平阶段和思维水平逐渐下降阶段。”我们在设计教学结构时务必考虑学生思维的这一特点,由此而论,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成“凤头—驼峰—豹尾”的形式,也就是,一节课应该是由精彩夺人的导课,引人入胜的高潮,耐人寻味的结尾三部分构成的“抛物线式”的课堂结构。
高尔基说过:“开头第一句话是最困难的,好象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课堂教学的引入也是一样。好的引入导课如高手对弈,第一招就为胜利铺垫了基础。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如果一堂课开始就教的索然无味,如同嚼蜡,那么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结尾的设计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封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高明的教师都很讲究结课的艺术技巧,显示出各自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结课的艺术有多种,如:精彩归纳,画龙点睛;释疑解惑,练中有结;留设悬念,含蓄深远等等。但我们不论采用何种技巧,都应给学生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的感觉。有一位名人说过这么一句话:“美与不美,区别就在于原来零散的因素是否结合成统一体。”课堂的导课艺术;设计课堂高潮的艺术;结课艺术铸成浑然一体,才是一节臻于完美的课堂教学。而一节臻于完美的课堂教学,如同一首主题鲜明的诗,凝练隽永,回味悠长。也如同一首和谐明快的歌,旋律流畅,荡气回肠。还象一幅构思不凡的画,精彩纷呈,美不胜收。让我们追求完美,为尽快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教师而努力。
三、驾驭课堂,不疏管理
要驾驭好课堂,除了要精心备课,精彩讲课之外,课堂管理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管理又称组织教学,而组织教学仍然要靠教师的语言艺术。有句俗话说: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才磨一张嘴。意思是说,语言能力的提高比练硬胳膊腿更加困难。然而,教师就是吃语言饭的,有人把教师的职业比做“舌耕”,(舌头的舌,耕耘的耕)就是说教育教学工作就是教师用舌头在耕耘。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语言文学知识,多看书,勤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当然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只靠贴切的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讲究管理方面的技巧。当你讲课时,难免有个别同学定睛走神,这时你如果直接批评他,不但会影响他的情绪,也会影响大家的情绪,破坏讲课氛围。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说:有一位同学两眼发直,二目无神,一幅若有所思的样子。请问:你在想什么呢?如此的提醒,就是高明之举。还有的同学上课时,就象屁股上长了钉子,手上长了钩子,脚下踩着轮子,一点也不老实。遇到这种情况,你可边讲课边走到他跟前摸一下他的头给他一个提示,他会立即改正。此外,对那些严重违纪的学生,教师要学会适度发火,一来表示自己对他所犯错误的气愤,二来可以警示别人,让学生知道你敢发火、很厉害,以起到敲山震虎、杀鸡给猴看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管理之大忌是:当众讽刺挖苦学生,甚至口出脏话。这样做,不但有违师德,而且会遭到大多数同学的反感,降低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有时还会出现家长参与的现象,结果家长不依不饶,后患无穷。在批评学生时,我们要注意,动之以情,情在言先,晓之以理,理在言中。对某些犯错误的学生,有时春雨无声比夏雨发聩的效果好,而对某些犯错误的学生(如很调皮的学生)教师采用夏雨发聩的态度,又优于春雨无声的方法。
在管理课堂,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坚持“严”字当头,但要切记: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正所谓无严不成师,严师出高徒。但是,在严的侧面,我们还要注意对学生要严而有度,严而有理,严而有法。不该严的时候严,效果会适得其反,这个尺度有时候真的很难把握,以我自己为例吧,每次上课在进入教室之前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满面春风的,但是一看到吵哄哄的课堂,情绪就会不自主的低落,虽然自己还是在极度的掩饰,课后也进行了总结,可是下次出现此类情况的时候还是差不多这个样子,比较困难扭转这种局面。其实大多数教学上的道理很多时候很多教师也都懂,但是执行起来却比较困难,更别说持之以恒了,因为我觉得这样习惯的养成也是需要不断的历练以及教学过程中一步步慢慢的进行摸索进而形成的。驾驭课堂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教法可改,教学模式可变,而驾驭课堂的艺术水平是教学对我们永恒的要求。有人说:古人之所以写出好诗,功夫在诗外;演员之所以演出好戏,功夫在戏外;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当然功夫在课外。
教育是不分主副的,孩子们受教育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教育,改变我们自己的观点才是重要的。而身为教师的我们,要尽力做到的就是课外努力,课内成功。这样我想要达到学生和教师同时想要达到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也就不难了。所以在我们前行的一路上,我们不断努力吧。
第四篇:教师怎样读经典
教师怎样读经典
1271篇:教师怎样读经典 逍遥行者
2015年12月24日
众所周知,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自从参加教育工作之后,我一直是在经典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近几年来,我逐渐喜欢上了阅读中外教育家教育经典著作,也陆续地购买了几百册教育家的专著,特别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等人的著作,我几乎全部都买到了。在阅读教育经典的过程中,也写下了许多篇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在此,我想同青年教师朋友们谈一下阅读教育经典的方法。
1、阅读教育经典要注意选择。教育经典卷帙浩繁,而且有的距今时间久远,写作的背景与今天也大不相同,要想进行阅读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特别是我们一线教师的读书时间确实有限,因此,在阅读时必须对教育经典进行选择。除去为了作专门的研究之外,阅读教育经典不必追求系统性,但要注重实用。为了节省阅读时间,最好围绕一个专题进行阅读。为了研究一个专题,就要把一位或几位教育家的有关著作和文章找来集中阅读,以取得最好佳的阅读效果。
2、阅读经典要先阅读导读或介绍的文章。目前介绍教育经典的著作或文章也非常多,它们或介绍了经典的主要内容,或介绍了经典的写作背景,或介绍了阅读经典注意的问题,因此,先阅读“解读”或“导读”这一类有关教育经典的入门读物,会有助于一线教师产生阅读教育经典的兴趣,减少对阅读教育经典的“恐惧”。由于教育经典内容很多,而且有的教育经典理论性很强,读者一接触,往往不能入门。有关教育经典的“解读”或“导读”文章,可以说是帮助我们打开经典之门的钥匙。但必须注意,这些文章并不能代替阅读教育经典的全部,要想获得真正的阅读效果,必须阅读经典原著。
3、阅读经典可以使用一些阅读拐杖。比如,你要了解先秦文学,你可以先读一读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你要了解孔子,你可以先读一读于丹的《论语·感悟》;你要了解尼采,你可以先读一读刘国平的《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还比如你要了解西方哲学,可能不知道先读哪个哲学家的书,你可以找一本写得好的哲学史看看,例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或者美国学者梯利写的《西方哲学史》,看后觉得对哪个哲学家感兴趣,再去找那个哲学家的原著去读。还可以参照译文来读懂原文。但你不能停留在看辅助读物上,要尽快甩掉拐杖,直接进入原著。
4、要与一些相关理论书籍结合起来。现在研究教育家经典著作的文章或书籍也非常多,在阅读教育经典时可以结合读一些与这位教育家相关的读物。例如,要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与教育思想情况,可参阅《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等书;要想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可参阅《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等书;要想了解叶圣陶先生一生的教育经历,可参阅叶至善编写的《父亲长长的一生》等书。这样比我们直接阅读陶他们的原著再去提炼教育理论要好得多。
5、提倡有坡度地阅读。有坡度地阅读,这是杭州市建新学校校长闫学倡导的教师阅读经典的要求(《给教师的读书建议》第119页),她说:“有坡度的阅读,是指书目的选择必须对自己具有挑战性。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应该犹如爬坡,不费相当大的力气就不能到达顶峰,甚至费了相当大的力气也不一定能到达顶峰。这样的阅读就是有坡度的阅读,也只有有坡度的阅读才能真正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用。”教师要选择有一定难度、具有挑战性的经典来进行阅读,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6、要做好摘记和写好心得体会。这是阅读教育经典最关键的一点。在阅读教育经典时最好能做一些摘记,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写一些阅读体会。这样,我们就能慢慢地领悟到阅读教育经典的甜头,逐渐养成阅读教育经典的习惯。我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时,对里面闪耀着教育智慧的精华观点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归纳,专门辑录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观点摘录》的专题,以后在撰写文章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时,只要打开摘录内容,即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近10年来,我通过阅读教育经典,写下了近1200篇教育日记,其中很多就是阅读教育经典的心得体会。阅读教育经典,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提升了生命质量。
另外,根据自己多年阅读的经验,教师在进行经典阅读时,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读经典著作就要读大家著作。大家的著作,是经得住实践与历史的考验的。教数学的老师可以读一读笛卡尔、罗素的著作,如罗素的《数学原则》;搞外语的要读一读语言学专著,教语言的要理解语言;理化教师应该读近现代科学史的大家著作,把它作为学科的思想资源;教语文的要想教学到位,一定要认真研读吕淑湘、叶圣陶的学术论著,深刻了解他们的语文教育观。
2、要阅读第一流的经典书籍。最近网络上流行着一篇文章:新东方的创始人之一王强在一次演讲中倡导:人生最大的捷径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第一流的书籍。是的,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面对浩如烟海的经典书籍,我们不可能全部读完,只能进行选择,这个选择的标准就是好书,“第一流的书籍”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经典书籍。当然,选择怎样的经典书籍进行阅读,这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特点,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书籍来阅读。
3、经典要反复阅读。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说过:“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现的航行。经典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很容易将时下的兴趣所在降格为背景噪音。”有些重要的经典书籍,阅读一遍远远不能发现其精髓,要反复阅读,有些经典篇段要熟读成诵。北宋宰相赵普靠半部《论语》来治理天下,看来他对《论语》精读是非常深刻的。
4、教师要注重多从原理上进行阅读。一位教师要注重多从原理上进行阅读,学养才丰厚,形成扎实功底。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浮其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负其大翼也无力。在学科上唯有经过经典的原理性的学习,才能形成较渊博的学识,在本学科才有居高临下的视野,就能克服肤浅的弊端,也不会轻易跟风。
5、要有做学问式的阅读态度。现在不少教师受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能坐下来认真读书的越来越少了。快餐式的文化,来的快走的也快,没什么根底,对此教师应该有所不为。“板凳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做学问讲求精益求精,“吹尽黄沙始到金”,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应该励志。学不长进,一是疏懒,二是找借口,这种毛病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为人师表,教师应该做出好学求问的榜样。
6、要努力扩大教师的学术宽度。知识面太窄,发展有限,也会影响深度。学文科的教师要学一下数理逻辑、科学史、技术发展方面的知识;学理科的教师,更不能有人文缺失,提高文字能力、提高阅读能力,能直接影响教学效应。进一步说,无论那一科教师,都应该学习教育哲学。作为一个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常常能作一些哲学思考,这是极有修养的表现。
7、努力追求经典的精力力量。我们阅读经典,总希望能够有所收获,最关键的还是经典的精神力量。教育家朱小蔓教授在其讲话《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人为什么要读书,知识分子为什么渴求读学术精品,究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因为学术精品中具有强大的文化的力量。”这份文化的力量,就是促进我们不断成长的精神力量。
为什么要读经典?易中天说得好,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因此,我们应当每天没有不看书的时候,没有不接触经典的时候,否则就觉得怅然若失,缺少了根基,没了底气,丢了自信。亲爱的教师朋友们,让我们捧起教育经典,从教育经典中采下教育智慧的蜂蜜吧!
第五篇:浅论语文教师如何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浅论语文教师如何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连云港市中云中学 张艳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何驾驭好课堂是每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语文教师要驾驭好课堂,就要做到:妙设巧问,妙语引题,真诚赞赏,善用提问,适时小结,注重自身形象,①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巧问 引题 赞赏 提问 克服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中心环节,如何驾驭好课堂是每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语文教师要驾驭好课堂,就要在“问、引、赞、提、结、克”六个字上下功夫、使实劲、求突破,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妙设巧问,增强课堂的诱导性
②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设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技能。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会不会设问,设问水平的高低,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别于“注入式”、“填鸭式”教育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好课堂上的设问。
设问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引导式。就是在讲课开始,根据授课内容,提出一些思考题,激发学生阅读教材、认真听讲和热烈讨论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老山界》时,就可以这样提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不长征行不行?长征为什么不走大路,而是爬雪山、过草地?这些问题一提出来,学生就急切想知道答案,就会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听课,就会达到教育的目的。二是矛盾式。就是把有些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从中引出矛盾的方法,让学生去争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争论是非。比如我们讲《孟母三迁》时,为反对这种观点,就可以让学生去争论,也可以举这样的例子,“温度能使鸡蛋孵化成小鸡,为什么石头却不能变成小鸡”这样的设问,一下子就可以把学生对环境(外因)的不可抗拒性的认识扭转到主观能动性(内因)上来,然后进一步去探讨孟子为什么能够成才的道理,并提出更深层次的提问,有的同学说我们的家庭条件不好,或者学校教育不好,这是不是学习不好的理由呢?最后得出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内因)是人变化的根本这样的结论,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能够成才,能学习好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三是悬念式。就是提出只问不解的问题,教给学生一些学习和分析问题的原则、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做出结论,这是一种引而不发的设问,主要运用于承上启下的内容上。比如讲《统筹方法》,这些方法,本身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有些错误的做法,表面上看却有成功的实事;有些正确的做法,实际中却常有失败。到底怎样呢?教师自己不表态,只是做故事性叙述,然后让学生去讨论,去辩论,去座谈,或通过墙报、黑板报去争鸣,等到真理快显现时,教师再做结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抽象、概括和综合问题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自我总结,提高思想觉悟,这种效果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四是比喻式。就是在教学中,抛开事物本身,运用某些能启发人思考的比喻,去开拓学生的思维,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二、妙语引题,强化课堂的优先效应
讲课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在讲课的过程中居于显要的地位。一次语文课能否成功,往往在于开头的几句话能否吸引学生。开头的作用是: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联系;创造宜人的课堂气氛,为全堂课的效果定下基调;能打开局面,引人入胜;能点明要旨,抓住全体学生的心。这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认为,是优先效应在起作用,就是教育者最先留给人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如何讲好开场白呢?应该说形式是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从一些老教育工作者的经验看,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从课文的题目开头。这样可以吸引学生,使人感到自然流畅,愿意听到“下文分解”。二是从教育目的开头。使学生弄清本课的来龙去脉,从而增强参与意识。三是从提问开头。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兴趣,把精力集中起来。四是可以从名言警句开头。以特殊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等等。无论怎样情况,形式都要别致,内容都要有趣,语言都要特别考究,教师的精神面貌,都要激昂向上,给人以信心。
三、真诚赞赏,缩短教与学之间的感情距离
③及时、真诚地赞赏,都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是教师驾驭课堂的最好方式之一,它比批评的作用更有效。教师的赞美,能使学生从正面教育中得到奋发向上的力量,从而更加乐意遵守课堂纪律,心情愉快地接受知识。法国的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说:“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赞美能令人愉快。“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人,男人、女人,甚至最骄傲的人都有某种‘自卑感’。漂亮的人怀疑自己的智慧,强有力的人怀疑自己的魅力。向一个人指出他浑然不知或忽略了的可爱之处,是一件十分令人快乐的事情。听到热烈的赞美,腼腆忧郁的女子会像阳光照耀下的花儿一般心花怒放,男人爱听奉承话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更多。驾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运用赞美的手段。台下学生的一次主动的发言,一次成功的回答问题,哪怕是端正的坐姿,都可以给以赞美,加以肯定。即使某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得一无是处,也要在更正问题时,对其思考问题的方式或什么优点给以及时鼓励。这样做,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缩短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消除或减弱因年龄、地位等差异形成的隔膜。
四、善用提问,让学生多思考、多活动
提问和设问,是两种具有本质区别的教学技法。提问则不同,提问的对象是个别人,所提的问题是根据课堂效果的需要出发的,并且具有随机性。提问有自己的特殊性。④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通过提问,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问的方式:一是导入式引题。对那些容易引起认识分歧的内容,要多用导入式。就是教育者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在讲述容易引起认识分歧的内容时,特意提问思想觉悟比较高,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用少部分学生的正确认识来否定其它学生不正确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教师听取回答后,除了给予充分肯定外,还要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答案,使持有其它不正确认识的学生,自觉放弃自己的观点。二是暗示式喻题。有些问题,已经提出了论点,也罗列了论据,但有意识把结论留给学生,让他们回答结论。这种提问虽然很简单,一语就能中的,但让那些学习一般的学生来回答,能使他们获取鼓励,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三是描述式说题。有时提问的内容也和生活体验有关系,为了避免正确提问带来的副作用,有意识对问题描述一番,以激发其回答问题的热情。比如议论文《俭以养德》,就可让学生大胆地说出亲身感受来。四是连续式扣题。有些问题是由若干个小问题组成的,问题之间是递进关系,回答了第一层问题后,接着就下一个问题再提出来。或者,如果对其中一个问题回答不上来时,可以接着提问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的下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回答问题的人同样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五是散花式启题。为了检验对某一教育内容的效果,同一问题可以让若干学生来准备答案,并一一提问,让大家各抒已见,即使后者与先前回答者的意见一致,也要求其复述一遍,这样,既可以引起更多人集中精力分析问题,又检验了学习结果,还会因答案五花八门、千奇百态,调节了课堂的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五、适时小结,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⑤教师要注重课标中三维目标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意识,有时受制于认知能力。如果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某些思想和知识缺乏认同,课堂上就坐不住,就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课中适时小结,就能够引导学生跟进思考,从而提高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认知能力。而这种认知能力越强,学习的自觉性就越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小结的方法可以有这几种:一是经验交流法。在讲授某些与人生感悟有联系的内容时,要善于把自身的经验教训拿出来,去证明某些观点,这样能强化理论的真实性。特别是在解剖自己的同时,再用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加以证明,效果就更好。二是系统概括法。一个问题讲完以后,要及时地把主要观点的含义及彼此间的联系,串起来分析一遍,最后提出比较准确的结论。课堂教学最忌讳“猴子搬包谷”式的作法,讲了一大堆的知识,由于缺乏系统概括,使学生不知所云,抓不住重点。三是对比深化法。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因此,讲正面的东西,换个角度从反面去总结,或者讲反面的东西时,从正面去总结,都有利于把规律性的东西揭示得更深刻,更形象,更能吸引人。
六、克服痼癖,深化效果,美化形象
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受到教师世界观、道德面貌、思想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克服教师在讲台上的痼癖行为,努力美化师者形象,十分重要。这个问题既属于个人修养范畴,同时,又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个重要技能。教师的痼癖集中有三类:一是用行政手段来维护课堂秩序。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用行政手段批评不良行为,看起来,教师十分认真,其实,这是驾驭课堂的一大忌讳。从教师方面看,这种行为一方面容易中断教学思路,导致教育效果降低,另一方面占用了大量的信息传播时间,实质是喧宾夺主;从学生的方面看,“一人害病,全班吃药”,课堂充满火药味,既使学生信息输入受阻,又容易导致对立情绪的产生,甚至激化矛盾。二是讲台行为随便。主要表现在语言不利索,多用家乡土话,甚至出现脏话脏字;形态随便,要么站着不动,给人一种呆板感,要么左摇右晃,给人一种心神不宁感,要么双手撑桌面,给人疲劳感。另外就是有刺激性动作。有的在讲课时,挖耳屎,掏鼻子,拔胡子,引起学生的反感。三是拖堂。已经到了下课时间,却不能三言两语结束,全不顾广播声和饭堂里飘出来的气味的干扰,闷着头往下讲,其实,这时学生的心情早已到课堂之外了。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产生条件反射,下次讲课,无论你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学生就会立即联想到你课堂上的某些痼癖动作,使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
另外,为检验学生接受教育的实际状况,深化学习效果,适当地进行反馈练习不失为驾驭课堂又一种好形式。同时,这也是给学习较不自觉的学生形成压力,提高沉重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更能改善“满堂灌”带来的沉闷气氛,调节学习情绪。反馈练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点名提问,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与大多数人之间的差别,可以书面作业,用简短语言概括某些认识和体会,使人人都有动脑思考问题的机会;也可以阅读某些参考资料,如指定教材的某些章节,使引导与自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当然,反馈练习只是一个环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分量不要太大,难易程度要适当,次数不宜太多,要根据课堂效果来把握。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做到妙设巧问、妙语引题、真诚赞赏、善用提问、适时小结等各个环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就一定能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取得的成绩也会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