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镇西尹小学“四步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4:2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驿镇西尹小学“四步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驿镇西尹小学“四步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第一篇:古驿镇西尹小学“四步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古驿镇西尹小学

“四步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三生”课堂是以“会学”和“乐学”为二元目标。根据“三生”课堂的导学——互动——展示——评价四大教学流程,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主探究”的六大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其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出示目标→自学尝试→讨论交流→精讲互动→训练反馈→总结测标。其优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教师容易接受,掌握和运用,它可以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满堂灌”,并能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具体的从程序上可分为以下六个环节:

(一)明确学习目标。(1-2分钟)

1、巧设导语,创设学习情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每节课的开头,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导语,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出示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后,立即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生清楚本节课要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有时,也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初步感知学习内容,自定学习目标。

(二)定向自学,互动解疑,交流展示(15-18分钟)

1、凭借教材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自学,并尝试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探”,引导学生“各自为战”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激发探索问题的主动性,让学生始终围绕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同桌商量互助,或“分组分群”讨论、或全班“你一言、我一语”等多种讨论形式、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的相互启发,消化个体疑点,教师迅速准确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

(三)精讲点拨,归纳总结(5分钟)

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深入其间获取反馈信息,适时个别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抓住要点伺机引导,使讨论围绕目标步步深入、层层展开,一语道破天机,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率。

(四)当堂达标,迁移训练(5-7分钟)

实践课堂教学目标,并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过程。

1、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出示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2、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补充补偿练习,给学生针对性训练的机会;

3、设计适量有梯度的作业。

(五)回扣目标,课堂小结(3分钟)

课的结尾,教师要引导学生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来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并将新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能让学生归纳的让学生归纳总结。

做到:重点内容,概括归纳,梳理成线,加深学生印象; 指出:易疏忽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六)课堂测标(5分钟)

教师围绕本节知识重点内容设计适量测试题,检测学生当堂接收情况,当堂接收率力求达到80-85%以上。

总之,“自主探究”新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二篇:古驿镇西尹小学地震消防应急演练方案

古驿镇西尹小学地震消防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通过地震应急演练,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内容:

(1)防震安全知识培训(2)应急避震暨防踩踏室外演练

2、对象:全体学生。

3、时间:2013年3月22日

三、演练准备

1、演练前召开动员大会,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分析应急避震的环境条件,阐述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意义,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地震谣传。

2、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四、演练要求

1、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4、演练两次:第一次地震演练;第二次消防演练,每位同学准备一条毛巾或者其他替代物。

五、演练组织机构设置

1、领导小组 组 长:张朝会

副组长: 尹涛 张心庶 王国礼

成 员:郝建理 鄢红菊 鄢从朝 王艳勤

张 波 赵新亮 尹红林

2、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分工:

尹涛:负责指挥监督防震防火演练全过程。

鄢从朝:负责协调演练中的各项安全事务,二楼指挥长,岗位二楼楼梯口。

王国礼:负责安排各班级安全疏散路线,一楼指挥长。张心庶:后勤保障及救护,岗位一楼楼梯口。鄢从朝:教学楼内安全指挥。

各班班主任: 给学生讲解防震、防火知识,正确的避震防火方法,引导学生按照疏通路线迅速离开教室,到达室外指定安全地点清查人数。班主任要自始至终跟队,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信号员:张朝会 拍 照:尹涛

集合点负责人:学校操场:张朝会 尹涛

六、各班级安全疏散路线和顺序安排:

1、二楼演练各班撤离路线和顺序:

按照五年级、四年级(2)班、四年级(1)班、三年级(2)班的顺序沿楼梯下至学校操场东半区集合。

2、一楼演练各班撤离路线和顺序:

按照二年级(1)班、二年级(2)班、三年级(1)班的顺序从各班教室直接撤离到学校操场西半区。

3、学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后,各班要清点人数,并将统计数据报告集结点负责人尹涛除汇总填表,演练结束后集结点负责人向指挥部汇总交表。

4、集结点: 负责人 张朝会 尹涛

七、教师安全岗位职责安排:

1、班主任职责:给学生讲解防震知识,正确的避震方法,引导学生按照疏通路线迅速离开教室,到达室外指定安全地点清查人数。

(1)“地震警报”发出后,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

(2)“地震警报”解除后,带领学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带”。

(3)学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后,各班清点人数,统计伤亡情况,并将统计数据报告演练指挥部汇总。

(4)班主任要自始至终跟队,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2、各楼层疏散组织人员职责:

①合理调节学生疏散的进度,特别是防止过度拥挤造成踩踏事故。

②处理学生疏散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八、演练程序(一)启动程序

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学,古驿镇西尹小学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马上就要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各就各位。请班主任重申演练程序和演练要求。(5分钟)

(二)教室内应急避震演练

1、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广播声。

2、上课教师(演练时为班主任)立即停止授课,转而成为教室演练负责人,立即告知学生“地震了,保持镇静,不要慌”,并指挥学 3 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演练时间为1分钟。3、10秒后,信号员发出解除“地震警报”信号——口哨声

4、第二次警报:学习进行应急疏散防踩踏室外演练。(假想发生地震后,师生应急避险结束,开始有序疏散)。(1)听到疏散信号后,所有参演教师按分工到指定位置(各楼梯转角、各楼层楼梯口均应有教师),任课教师或班长立即把门打开,任课教师指挥学生分组有序地按疏散路线疏散,教师在教师门口控制疏散速度,并保证学生以纵向2队撤离。

疏散过程中,前后学生应保持一臂间距,以双手护头,以防被砸(第二次演练:消防疏散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窒息,弯腰避开烟雾)。

(2)在楼梯撤离时,应保证队伍靠两侧,留出中间应急通道(避开摔倒学生)。在撤离途中,如发现拥挤、摔倒,在摔倒或拥挤后面的学生或老师应大声喊:“站住”,同时停止不动,教师招呼本班学生停下,等险情排出后,再招呼学生按顺序撤出。

(3)到达操场的班级,班长迅速组织好本班队伍并清点人数,清点完毕后向本班班主任报告,班主任向尹校长报告,汇总填表。

学生全部撤离到操场,应急疏散防踩踏室外演练结束。总指挥长进行总结和安全教育,宣布全部演练结束。

古驿镇西尹小学 2013年3月21日

古驿镇西尹小学地震应急预案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地震应急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师生伤亡。

1.2 编制依据

依据《襄州区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预案。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活动。1. 4 工作原则

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学校在本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本预案实施地震应急。

发生地震灾害事件,学校组织教师、学生避震及校内疏散,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及本级政府报告师生伤亡和校舍受损情况,并按照本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受伤师生的送治和学生的安置工作。

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是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基础。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发生地震灾害,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如下:

指挥长:张朝会

副指挥长:尹涛 张心庶 王国礼 成员:郝建理 鄢红菊 鄢从朝 王艳勤

张 波 赵新亮 尹红林

校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职责:组织学校师生按照地震应急预案进行避震和疏散,组织灾后自救互救,了解地震趋势,统计并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及政府报告学校地震灾情和抗震救灾情况,协助到学校的应急队伍抢险救灾,按照上级要求安置转移学生。应急准备 3.1 避震和疏散方案

根据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次生灾害源情况,确定如下避震疏散方案:

疏散目的地:操场

疏散顺序:二楼顺序:五年级→四(2)班→四(1)班→三(2)班

一楼顺序:二(1)班→二(2)班→三(1)班

3.2 地震知识普及

学校每年安排1——2学时学习地震知识、防震避震和疏散常识、紧急救护知识,采用橱窗、墙报、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并适时开展地震应急演习,提高学生防震减灾的意识和应急能力。

3.3 物质储备

学校后勤处(小卖部、食堂)储备必要的饮用水和食品,医务室储备一定的救护药品。

应急响应 4.1 启动预案

当发生有感地震时,自动启动本预案。4.2 紧急避震

地震发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就近避震,躲在课桌下、讲桌下、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旁、坚实稳定的大件物体旁,注意避开玻璃门窗、天花板上的悬挂物、不稳物体及易碎、危险化学物品等。

防止学生因慌乱盲目逃逸;制止跳楼、翻窗、拥挤等危险行为。4.3 人员疏散

当地震震动结束后,校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发出疏散指令,当课教师听从指令按照本预案的疏散方案组织学生行疏散。

各层楼梯口的疏导员,负责本层楼梯口的疏散秩序,防止学生推挤、倒地和掉队。各层楼梯口的疏导员由本层第一个疏散班级的当课老师担任。整栋教学楼内的学生全部撤离后,各层疏导员方可撤离。

疏散到操场后,立即清点师生人数。学生以班为单位由当课老师清点人数,教师以办公室为单位由校领导清点人数;后勤、医务、保卫等部门由其负责人清点人数。并将情况报校抗震救灾指挥部。4.4 紧急处置

发现有人受伤立即组织学校医务人员给予临时救治,伤势严重者立即送往附近医院。确定有师生未撤出时,立即组织学校教职员工实施营救。营救埋压人员按现场营救工作程序实施:(1)成立营救小组:根据建筑物内埋压人员数量,成立营救小组。(2)行动,进入营救地点,设置警戒范围,在教师的指导下,迅速准确判定埋压位置。(3)营救行动,采用挖掘、手抬、手剔等方式使受难者迅速脱离险境,适时向校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营救进展,必要时及时向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请求支援。营救过程中,注意避免破坏被埋压者的生存环境。(4)救护行动:对营救出的受难者由学校医护人员临时处理,伤势严重者迅速送往附近医院。

4.5 灾情报告

校抗震救灾指挥部要组织教职员工迅速核实灾情,及时将灾情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

上报的主要内容包括:

1、灾情情况;人员伤亡情况(附伤亡名单);建筑物破坏情况;次生灾害情况,如;火灾、供排水管破裂等;通往学校道路损坏情况。

2、救援进展情况及面临的问题。

3、支援请求及下一步应急工作安排。

4.6 人员抢救

校抗震救灾指挥部视情况组织师生自救互救,应急救援队伍到达学校后,学校派熟悉情况的教师协助营救被埋压人员。

4.7 学生安置

学校要及时向上级了解地震趋势意见,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好师生安置工作。

学校要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到校接走学生,确保学生被安全接走。对留置师生,学校统一安排食宿,集中分发食品、饮用水和日用品。

校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置留师生所需物品的种类和数量,所需物品由教育部门协调民政部门予以解决。

4.8 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的条件:人员抢救工作结束;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全体师生得到妥善安置。达到上述条件,由校抗震救灾指挥部宣布地震应急和救援工作结束,并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地震应急结束前,学校要安排专人检查学校财物、锁紧门窗、关掉水源、切断电源。必要时,安排专人加强学校值勤。

若学校被当地政府选定为地震临时避难场所,学校要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派人参与临时避难场所的建设,为避难群众提供用水、供电保障。

第三篇:西河镇小学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西河镇小学

“三段式” 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地处铜梁县南端,是一所位于铜梁永川交界处的农村边远学校。全校共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40岁以上的12人,平均年龄42岁。全校共有小学生404人,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较差,家庭经济、和谐温暖状况也不理;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不爱动脑不肯动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了改变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县教委“三化一提高”工程实施意见要求和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教学思想

以激发学习内动力为前提,以强化组织教学为保证,以优化教学程序为重点,以激活课堂互动为关键,以落实学习环节为抓手,以迁移知识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面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预习:

预习是“三段式”模式的关键环节,学生预习到位,课堂就成功了一半。预习可在课上,也可在课下或家庭,但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老师要把原来学生做作业的时间置换为学生预习的时间,逐步把学生的作业本更换为学生的预习笔记。预习可按下列步骤操作:

1.教师上课前两周集体完成教学案设计,集体讨论,轮流执笔,并由骨干教师把关审核,形成共案。这样做既培养新教师,又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最大化的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案栏目有:学案设计、教学案例(交流案

例)、媒体展示、效果检测、扩展资料。

2.学案设计要把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三维目标、老师推荐的学习方法等设计细致,立足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操作。学案设计提前交给学生(黑板抄写、媒体打出或材料发放),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课前预习。

3.每位学生每个学科建立一个预习笔记,设置预习方案、疑难问题、预习收获、亮点共享等栏目。预习倡导自主探究,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走进教室;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练笔习惯的形成;鼓励学生把预习中的创新做法说出来、写出来,享受与大家共享的快乐。

4.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的预习作适当的指导。重点是学案设计,教学案例简单化,以流程图的形式即可,教学案例当中细致化的内容可以是这节课中疑难问题的讲解(方法至关重要)以及学生出现不同情况的预期活动。

5.上课前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也可分小组检查,组长汇报给老师),了解课前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教学。

交流:

交流是“三段式”模式的中心部分,根据交流形式可分为:班级交流、组内交流、个别交流。交流时可采用口头、文本、媒体投影、展示等多种方法。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交流的主要环节:小组检查(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共同讨论(较容易的问题)-教师讲解(疑难问题)。

2.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同伴互助解决,互助方式一般采用“2-4-8-n”的方式,即先与同桌讨论,再有问题在四人小组讨论,还有问题由八人大组解决,最后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一起解决。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成员的发言代表整个小组的意见。

反馈:

反馈是检验“预习”和“交流”效果的一个环节,是落实学校“堂堂清、日日清”和减负不减效的重要保证,是教师在课堂上查缺补漏的信息通道。反馈环节要把握住“堂堂清”、“步步赢”两个环节,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1.堂堂清就是根据预习方案的要求,每堂课的任务要当堂课完成,课堂达标率要达

95%以上。步步赢就是单元达标,单元达标率在90%以上。

2.教师在超前集体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效果检测题目(课堂检测和单元检测),检测题目要分普及题和提高题两类,普及题依据预习方案要求设计,人人都做,检测课堂达标以普及题为准,提高题在预习方案要求基础上适当拔高,供同学选做,鼓励学生冒尖。

3.课堂检测的方法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口头、书面、提问、组内互检等,要多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单元检测方法以书面为主,可用竞赛方式进行。

4.基本检测反馈程序

检测—组内反馈交流—疑难问题上交--集体排难

四、教学策略

1.从学困生抓起。给予学困生最大的关心辅导,是教师转化学困生的最好时机。2.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要本着能不讲的坚决不讲,能少讲的绝不多讲,讲解时也要追求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能合作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干预,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要对学生的创新想法和做法给予鼓励。

3.面向全体。课堂上学生参与交流的比率越大越好,教师要面向全体,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搞好课堂的即时评价,积极倡导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

五、教学评价

教学模式注重过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并且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标准,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

教学时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要具体、准确地实行课堂评价。评价的形式不局限于语言上的呈现,还可以通过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鼓励性的手式,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充满爱意的抚摸等。这些体态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能更充分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六、教学实例

梯 形

一、预习

1.自学书上第100-101页的例1和例2,知道什么是梯形和梯形的上底、下底、腰和高。

2.想办法做一个梯形,标一标上底、下底和腰。

3.量出试一试中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填在书上。

二、交流

(一)、交流预习作业

1、出示平行四边形的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

演示操作,沿直线剪去它的一个角,猜猜会是一个什么图形?结合学生回答说明这样的图形是梯形。

出示例1的挂图。提问:图中有梯形吗? 2.描一描梯形,记一记。

观察,交流(互相在书中的图上指梯形)。揭示课题并板书:认识梯形

(二)、交流梯形特征的探索

1.小组交流做法、操作、交流作品。互相交流自己的做法。

展示做的梯形。比比哪个小组做的梯形多(巡视)。展示学生作品,组织交流。2.小组讨论

互相交流(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梯形与我们前面学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呢?小组讨论(巡视、参与其中),指名汇报,补充(结合回答板书)。

3.观察、分析,交流。

独立操作,交流画图和测量的方法。(梯形的高有无数条„„)学生尝试独立画高,教师巡视。提问:梯形的高有多少条?为什么? 4.自由阅读,互相交流。

再次交流有关梯形各部分名称的知识。

阅读100-101页。提问:什么是梯形的上底、下底、腰和高? 结合回答在黑板上梯形的相应位置板书

三、反馈

(一)、完成102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1.看图、独立判断并交流。

指出上底、下底、腰并交流。独立画高,交流检查 2.分组活动,交流找到的梯形。小组活动,集体交流。3.独立操作。互相交流,检查订正。

4.讨论、交流,理解题目意思。

独立操作,互相交流:底(上底、下底)高以及它们的长度。比较、交流。

(二)、补充题(独立完成,组内交流,小结)

1.你能在七巧板拼成的小船中你能找到梯形吗? 比比谁找的多? 2.出示题目,提出画图要求。

①在梯形里画一条线,使分割成的图形中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 ②在梯形里画一条线,把它分割成两个梯形。3.出示题目,你从题目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你画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不同? 4.用这两个梯形能拼成哪些图形?组织交流。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篇:中山街小学“一线四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中山街中心小学

“一线四步”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标》同时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实质上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通过广泛而深入地阅读,学生一点一滴地吸纳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逐步内化积淀起厚实的语文素养。我们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以培养学生语感为核心,以指导学生读书为“经”,以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训练为“纬”,求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建、协同发展。为了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和积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出了 “读为主线”:“自读积累——导读达标——读写训练——阅读推荐”的“一线四步”教学模式。其中“导读达标”部分可分为“初读——精读——美读——诵读”四个环节。

一、模式结构图

二、意义释要:

1、该模式是根据一篇阅读课文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分为四个教学环节,遵循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语感必须经历循序渐进训练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从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感知——理解——品评——运用——再积累”的过程中逐步积淀深厚的语文素养,以达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的目标。(见图B)

2、该模式特别强调把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置于语文教学的中心地位,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布置学生广泛自主阅读,积累语言,授新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导读达标”环节以课文为范本在“四读”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良好语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情感的熏陶。“读写训练” 环节通过对字词句段篇及写作方法的迁移训练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凸显语文工具性的特点。“阅读推荐”强化了课内阅读,通过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片段强化课内阅读,扩大阅读量,提升语文素养。(见图A)

3、该模式强调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三主”原则,阅读实践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多向信息交流,注重方法指导,发展语言的内涵(见图C)。“导读”应该是“导”与“读”、“教”与“学”互相渗透,相得益彰的统一体,同时也充分体现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交流和多角度全方面的信息反馈。教师要认真贯彻“三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4、该模式只是一个基本模式,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程式。由于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不同,课文的类型也不一样,因而在实施中对有关步骤和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或删减。教师对基本式运用熟练以后,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不同的课文构建若干变 2 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形成灵活多变、新颖的教学风格。

二、操作提示: 第一课时:

(一)、自读积累(5分钟)

(此环节为课前活动,可根据讲课内容适当增减)

要求每生备有积累本,课前预习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背诵与本册或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名言警句、成语、谚语、古诗、优美片段、上节课所积累的好词佳句等,课前组织背诵比赛。

(二)、导读达标(25分钟)

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3分钟)

教师通过故事、儿歌、谜语、歌曲、图画、视频动画等引出课题。指导学生紧扣课题质疑。根据课前预设梳理有价值的问题,引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口述或出示。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具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

2、范读引路,初步感知。(3分钟左右)

师范读,或播放课文录音,生圈画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听读后汇报“知道了什么”(结合课前质疑),在听读中初步感知文本大意。

3、自读自学,扫清障碍。(5分钟)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等方法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读通句子,同时提出问题:“读完课文后你还知道了什么?”教师巡视指导,生自学后汇报。在此基础上做好重点字词的训练。

4、互读评议,理清思路。(9分钟)

(1)师出示自学提纲,(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3 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来记叙?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划出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

(2)同桌间、小组间围绕自学提纲自学圈画,合作交流,尝试解答,选派代表汇报自学收获。

(3)指名当众朗读,教师点评,在点评中重点做好自学提纲的反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的大意和主要故事情节。

5、熟读质疑,梳理问题。(5分钟)

给学生充分时间熟读课文,抓主要章节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第二课时教学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教学重难点)。为第二课时教学打好基础。

(三)读写训练(10分钟)

1、生字新词的训练。

2、熟读课文。

3、阅读推荐。(课外)

第二课时

(一)、自读积累(5分钟)

(此环节为课前活动,可根据讲课内容适当增减)

要求每生备有积累本,课前预习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背诵与本册或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名言警句、成语、谚语、古诗、优美片段、上节课所积累的好词佳句等,课前组织背诵比赛。

(二)、导读达标(25分钟)

1、温故知新,引出目标。(3分钟左右)

通过设计简明扼要的问题(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结合第一课时梳理出的能体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凝练问题巧妙设疑导入。)借助挂图、多媒体课件创 设生动情境等途径,帮助学生快速复习旧知,引出新知,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口述或出示。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具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

2、精读品味,感悟语言。(14分钟)

结合导课时所梳理的问题,教师科学设置能凸显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凝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汇报交流。自学前进行学法指导。可根据课文体裁和结构特点灵活变换课堂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同桌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学感悟。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悟其意、感其情、品其味、得其法。可采取比较、揣摩、赏析的方法,经过一番增删、调换的推敲,体会遣词造句的规律,有的可对某些结构相似的段落进行归纳,领悟共同的表达规律,有的可用“改读”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原文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然后进行两种表达的比较,或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或区别表达的优劣,学生从中领悟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丰富性,逐步养成创新学习的能力。通过创设情景、心理揣摩、角色变换,凭借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在朗读、品味中体验语言的魅力,得到情感的熏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本领在于善点化,而不是授与。(这一环节切忌面面俱到,逐段分析讲解,应根据教学重难点对教材进行详略得当的取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感悟。)

3、美读欣赏,再现语言。(3分钟)

指导重点段落的感情朗读,做好评价。可通过播放视频,给视频配旁白等形式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4、诵读积累,丰富语言。

(5分钟)

对于名篇佳作或课文中学生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要给足时间,通过熟读成诵,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此外,这“三读”不是截然分开的,可以根据课文体裁或内容的不同合并、穿插进行。如在精读时指导美读,在美读中指导背诵,在精读中相机进行写法训练等。

(三)读写训练(5分钟)

根据课文写法要点通过达标测试题,说话练习、片断写作等方式进行读写训练。如:说明文可设计说明方法的模仿练习,写人的文章可安排人物片段描写,写景的文章可安排修辞手法及构段方式的仿写,叙事文章可安排复述、缩写、改写、叙写等。低年级以联系社会生活进行说话练习和词、句练习为主,中高年级以片段训练为主。要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必须加大运用语言的训练力度。听说读写都是语言技能训练,我们不仅要切实完成教材安排的运用语言的任务,而且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拓宽和延伸,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扩写、缩写、复述,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进行仿说、仿写,写读书笔记等,5—9年级更要以读、写为重点,特别是写,要低起点严要求,从写好字,写通一句话,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要重视练习的价值判断,少机械性、填空式的练习,多设计发挥学生创新精神的练习,切实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

(四)推荐阅读(5分钟)

选取与课文联系紧密的同类题材或写法的课外读物指导运用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内拓展阅读,设计精当的问题,交流读书心得,扩大阅读量。(可与《自读课本》、《资源学案》结合,做好课内拓展阅读指导。对于较长篇幅须用三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读写训练和推荐阅读环节可安排在第三课时集中训练。)

第五篇:古驿镇第二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古驿镇第二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为贯彻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按照襄州区教体局的部署,决定开展三至五年级在校学生古隆中研学旅行活动。

由于事前准备充分,筹备周密,各项活动安排有序,因此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后期反馈

1、为了及时总结本次研学旅行的成功得失,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写一篇研学旅行随记,由语文教师筛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评比,要求每个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人和事,加深学生对此次研学的印象。

2、每个班级上报几幅最能体现本人或本班此次研学旅行精髓的照片。

二、研学旅行感想与收获

1、既能寓教于乐,也能激励学生。

2、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3、增进了与教师和同学之间情感。

4、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

五、存在问题

1、社会公德意识有待加强:学生随手乱扔垃圾现象还随处可见。

2、部分学生重娱乐性节目,轻知识性展览:有不少学生还是认为研

学旅行就是玩,对景区的参观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认真听导游的解说,导致吸收效果欠佳。

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安全、顺利、圆满,收获颇丰。走出校园,让师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了解了社会、亲近了自然;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学们展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文明有序、互帮互助、永不放弃、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质。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特殊的教育与挑战,一次不平凡的体验与成长。

下载古驿镇西尹小学“四步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驿镇西尹小学“四步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