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汪镇小学举行课堂教学模式展示课活动
张汪镇小学举行课堂教学模式展示课活动
为深化小学课程改革工作,交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实效,张汪镇小学教研室于6月9日组织了小学名师课堂教学模式展示课研讨活动。
此次展示课由本学期历次优质课评选中获镇级一等奖的 8位教师担任。活动按教研协作区为单位组织,8位教师分四个组到异校进行送教展示,各协作区分别组织相应学科教师共计100余人进行观摩。展示课研讨活动分课堂展示、课前执教者说课、课后听课者议课三个环节进行,通过活动,为全体教师开拓思路,起到了学习借鉴、典型引路的作用。
活动最后,教研室包点教研员就我镇小学“三级”建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对进一步深入开展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实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教委办孔德龙主任巡视了各点的活动情况,并在活动间隙讲话时强调: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改革,目前的形势下强势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建设非常重要,并勉励教师们认真研究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成功经验,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中来。
(小学教研室)
第二篇:城厢街道举行美术新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城厢街道举行美术新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5月8日,萧山区城厢中心学校举行美术新教师课堂教学汇报展示活动,来自城厢街道所属中小学、高桥小学教育集团成员学校的40多名美术教师汇聚高桥小学,听取新教师课堂教学汇报、交流微课程研发经验、观摩名师专业引领课。城厢中心学校副校长来春霞到场全程指导。
在汇报展示环节,高桥小学的丁意恬和湘师实验小学的郭丽分别执教了小学三年级的《跳舞的点和线》一课。新教师丁意恬以“用点和线表现音乐”的游戏导入,在学生初步尝试“让点和线跳起舞来”中,引发思考;通过欣赏吴冠中的《春风桃柳》等作品赏析,感受点和线的趣味变化;通过教师示范和欣赏同龄人作品,引导学生探索点、线构成,进而人人创作出了富有创意的点线构成的彩墨作品。
新教师郭丽执教的第2课时的《跳舞的点和线》,则是由一滴墨滴入水中呈现的美妙线条开始,老师便让学生们不断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展开了从墨池法习得新的水墨技巧、将其运用到灯罩上,从造型表现延伸到设计与应用的快乐合作探索之旅,新奇的浸染、挥洒的点线、水墨韵味的灯罩,让学生感受了美术活动带来的欢乐。
在专业引领环节,省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高桥小学校长李国芳奉献了欣赏课《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吴冠中》。上课伊始,李老师出示的《狮子林》,以其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了抽象雕塑般的奇幻世界。又辅以“猜拍卖价”的方法,更增强学生对欣赏内容的吸引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赏析《奔流》、《梯田》、《双燕》、《忆江南》等系列作品,让学生充分地品味和体验,大胆地表达出不同的看法和结论。在“谁是首席鉴定师”的游戏中,让学生用课上所学的知识来鉴定吴冠中的作品,真正让学生走近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的点和线的世界、真情领略艺术风采、艺术人生。课堂上学生的妙语连连,博得了师生的喝彩。
据了解,“走进艺术大师”系列是李国芳老师近年来主要研究的欣赏课题之一,立足于新当代艺术大师,把美术课程标准提到的美术具有人文性、艺术性、审美性等加以实践和阐释。其中《艺术大师齐白石作品欣赏》曾于2013年4月8日在浙派名师暨全国小学美术美术经典课堂教学展示中精彩亮相。
回澜小学徐晶老师则进行了研发《走进青花》微课程交流。她从“课程的缘起——美术课堂获得灵感”说起,介绍了“课程的行进——师生探究丰富课程”,盘点了“课程的收获——且行且思共享成长”。徐老师从激发孩子的兴趣入手,从易操作的部分入手,而且从形式上不断拓展,始终保持孩子的兴趣,再一点点地往深处涉及,从普及走向深入。分享成功的案例,让在座教师深受启发。
城厢中心学校来春霞副校长高度评价“展示汇报”和“专业引领”的教师的同时,对陆玲琴为组长的街道美术教研组、各校的美术教研团队、“师徒结对”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
据悉,本次美术新教师课堂教学汇报展示活动也是城厢街道前阶段美术新教师培养的总结和展示。近年来,街道所属中小学通过推门听课、“青蓝工程”、师徒结对、集体备课、制定发展规划等形式,大力培养美术新教师。不少青年教师在这种教师文化的感染下迅速站稳讲台,快速成长,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吴章新)
图片1新教师丁意恬展示课《跳舞的点和线》 2新教师郭丽展示课《跳舞的点和线》 3 快乐的美术课堂
4省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李国芳引领学生走近吴冠中 5 徐晶老师进行研发《走进青花》微课程交流 6城厢中心学校来春霞副校长作总结
第三篇:参加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有感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参加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有感
文 章来源
课件 w w 5 k J.Om 9 参加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有感
——善于思考 形成主张
5月9日,我有幸参加首届“xx市小学数学教师(非青年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从上午9:00到下午4:30,听了四节一等奖的展示课和一个市教研员杨xx老师做的专题讲座,一天下来,累,但收获着。
这一次的课例展示,与往常所听的课有所不同:所有参赛老师要先进行教学主张的阐述,再进行教学展示,而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和实施教学主张。四位老师都是36岁以上的骨干教师,非科组长即校长,她们的课堂都是值得我们——特别是年轻老师——思考和学习的。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便是她们在岁月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并能用自己的教学主张指导课堂,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实施教学主张。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下面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围绕“教学主张”,结合杨建辉老师的讲座,谈谈以下三点:
一、何谓“教学主张”?
教学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产生或形成某个或某些零散的观点。
教学思想:对问题系统的、深刻的、清晰的思考和见解,具有稳定性和统领性。
教学主张:是教学思想的具体化、个性化和科学化,是教学经验的提炼、概括和提升,也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是表现教学自觉的程度,也是教学是否成熟、是否优质有效的标志。
在我所听的四节课中,老师们的教学主张和实施分别是这样的:
1、黄浦区荔园小学古晓兰老师。她主张要在数学课堂上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她在执教《三角形的分类》中,渗透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先要明确分类的标准(按角分和按边分),然后在分类中思考如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在分类活动中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归纳建构知识网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络,增强思维的缜密性,提高解题能力,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学得轻松又扎实。
2、增城市荔江小学的熊红妹老师,她认为教学就像做菜,要选好材,把握火候,调好味。她在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中,确实很好的落实了这三点:
选好材——利用学生画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几何画板数学软件。
把握火候——验证内角和是180°的方法有量(最直接的办法,先看老师演示再动手)、撕、拼(更好的办法,让三个学生上黑板拼)、几何画板演示(更科学的办法,看老师演示几何画板)等,她没有让每一个学生充分经历验证的过程,但是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了验证方法的多样性和结论的正确性。
调好味——让学生充分感受验证方法的多样性,例如量(最直接的办法,先看老师演示再动手)、撕、拼(更好的办法,让三个学生上黑板拼)、几何画板演示(更科学的办法,看老师演示几何画板);同时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
3、最精彩的是萝岗区黄陂小学庄琪老师,说她最精彩,一是因为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她的语言很有亲和力和感染力,二是她教学主张鲜明而且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她主张教师要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其中有一句话我特别欣赏“知识是学来的,智慧是生成的”,在她执教的《抽屉原理
(一)》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从简单的“3支笔放进2个盒子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提出“枚举法”;再改变数据,用假设法验证规律:只要笔的数量比盒子的数量多1或多2,那么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2支笔。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经历规律得到的过程,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最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最精彩的部分:笔的数量比盒子的数量少会怎样?一样呢?如果是2倍3倍呢?……这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平台。
4、最具数学魅力的是龙口西小学岳敏副校长,她的语言和提问句句体现出了一位数学老师该具备的素质——严谨性,她的教学也处处体现了一节数学课的特质——思维性。她主张教学要有活动,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在她执教的《抽屉原理
(一)》中,与庄琪老师不一样的是,她没有让所有的学生去动手操作,而是以思维代替操作,或让学生代表板演,或让学生独立画,或让学生思考,或让学生小组讨论,或让学生说;在这样的画、思、讨论、说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并解释规律,在感悟中应用规律。
二、为什么一节课要有教学主张?从以上四位优秀老师的课例中,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不难发现“为什么一节课要有教学主张?”。在我看来,有教学主张的课就是有内涵有灵魂的课,这样的课才能让学生一课一得,课课有得。
三、如何设计或确立教学主张?
1、推敲课型及内容,精心选择主张。
2、科学设计及取舍,力求实施主张。
3、注意反思及提炼,不断完善主张。
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要形成教学主张,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自觉思考,勤于思考,敢于思考,善于思考,让学生一课一得,课课有得。文 章来源
课件 w w 5 k J.Om 9
第四篇:安溪镇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安溪镇小学 “教学合一”教学模式改革
实施方案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县教委“规范+特色” 的办学要求和“三化一提高”工程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 “教学合一”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我校教学模式改革主要分两大块:第一块是改革传统备课模式,实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第二块是改革课外辅导方式,由课外转向课内,不订辅导资料,课堂外停止为学生补课,实行“周周清”。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办好新时期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治学方略,加强管理,强化指导,深化科研,以科学的精神、研究的态度,扎实、有效地推进基础教育课改实验,积极构建素质教育体系下的育人模式,努力开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整体发展、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新局面。
二:改革备课模式,推行“讲学稿”。
1、讲学稿的具体做法,实行教师超前备课(即在假期内)、集体备课,教师轮流执笔,骨干教师把关审核,形成共案,把教案、学案和分层次评价作业结合在一起,用纸印好(正反面),每节课的课前1天发下去。学生预习完成学案中规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在上课前检查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讲学稿”发给学生后,一般教师要收回两次,第一次是上课前检查预习情况,第二次是检查当堂训练情况,并结合课后培优补差的时间进行辅导,实现日日清、周周清。2.使用“讲学稿”的好处:“讲学稿”要求提前备课,集体讨论,轮流执笔,并由骨干教师把关审核,既培养了新教师,又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最大化的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讲学稿”大容量的训练体现了教学“精讲多练”的精神,对于常态生源下的教学质量提高尤其重要。这种训练不是刻板机械的复制,而是在师生大面积活动中完成的。
“讲学稿”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课前预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讲学稿”完全替代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课辅资料,减少了学生课堂书写笔记的时间,增加了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减轻了书包,却提高了效率。真正体现了“辛苦教师一人,解放学生一片”。“讲学稿”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正是倡导了“发展和提高”的新教师观和学生观,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讲学稿”中的练习安排,分普及题(人人要做)和提高题(供同学选做),较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的分层教学思想,使得学习后进的学生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同样得到锻炼和提高。
3、“讲学稿”的编写要求
编写“讲学稿”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据此提出了较为宽泛的要求:首先是“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的学习目标;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第五,注意“讲学稿”与一般教案和讲义的区别,不能把“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第六,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大体上说,“讲学稿”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4、“讲学稿”的使用原则
首先是针对学生实际提出使用要求:(1)、根据“讲学稿”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讲学稿”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在使用”讲学稿”时坚持三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2)、课堂上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讲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3)、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对教师使用“讲学稿”的要求:
1、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讲学稿”,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多少酌情而定),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三:由课外转向课内,改革课外辅导方式,实行“周周清”。
为防止穿鞋走老路,防止教师囿于旧思维、老办法,在动态中把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转变到位,紧接着实施了配套改革措施:废除两项管理制度,确立一项新的课外辅导方式实行 “周周清”。
1、停止补课,从2011年秋期起,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集中上下学,杜绝放学“开小灶”,那种“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思想没有了温床,迫使教师改变思路,探究如何在课内做文章;学生的手和脑被解放出来,许多课外活动得以全面开展。
2、不办竞赛辅导班,不设竞赛辅导班,竞赛辅导由课外转向课内,由集中辅导转向日常教学之中,这是“讲学稿”中能力题、层次题的设计要求之一,它既体现了竞赛辅导的要求,又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一试身手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采取“周周清”的课外辅导方式,“周周清”采取面批、个别辅导以及补标测试的弥补形式。其特点是以个别辅导为主,集中讲授为辅;以学生自我纠错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适用对象是当周学习内容不能过关的学生。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10——2012.2)准备阶段
制定计划、学习动员,课改启动阶段。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案例,为改革实施做好准备;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尝试。
(1)加强课改理论培训,全面、系统介绍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外地先进学校的课堂改革经验,提高全体教师的课改意识。(2)学生动员,让学生
理解学校和教师的课改意图,积极进行配合。(3)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系列活动,营造课改的氛围,初步探索课改模式。(4)组织部分教师到课改较好的学校观摩学习。
第二阶段:(2012.3——2012.12)课改实验阶段。
借鉴外校经验,尝试构建“讲学稿’’“周周清”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师、学生小组长等不同层次人员的系列培训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课改的艰巨性、复杂性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程序,树立全体师生的改革勇气,各班级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踊跃发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2012年6月份开展全校第一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活动。教师人人参与、人人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课堂教学经验交流、反馈,每次课后,教师要写一份教学反思,体现真实感受,反馈真实信息并与同行交流、总结、形成理性认识。
第三阶段:(2013.1--)总结阶段。
经过不断进行改进实验,并总结形成经验材料。备课组、教师个人进行分类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汇集研究成果编写论文集。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全校各年级教学质量普遍提高,课改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第四阶段:推广阶段(2013年2月后)
在我校所有学科中推行“教学合一”课堂教学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具体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把课改落到实处,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组长:夏大胜(校长)副组长:夏瑞红(副校长)成员:余业奇 裴方 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
(二)、继续实施教师“培养工程”。
骨干教师的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骨干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水平。我校启动本学期的教师培养工程,制定具体的教师培养方案,促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提高各科组的研讨实效,全面提高各学科的教学效率。
(1)深化校本教研平台建设,本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滚雪球”的听课活动。要求组内每人开有一节交流课,提倡跨学科听课,改被动式随堂听课为主动性的请人诊课,起到同伴互助的作用。第二层面是以教研大组为单位,定时间、定内容、有计划地安排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
(2)根据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实施方案,本学期继续开展相应的后续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科研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重视教师的教育理论的学习班,组织教师做好完成校本培训工作,着力在教师开展“讲学稿”,“周周清”。
(3)各学科教学要依据各科课程标准,缩短新理念与教学行为上的差距,探索自主学习班、体验学习班、探究学习班、合作学习及有效的接受性学习班等教学方式,注重研究学科教学的评价问题。教师教学力争有个性,出特色,自觉遵守教学规范,养成反思习惯,勤做教学安全、教育随笔、教学日记,学会在教育叙事研究、教育行动研究中不断改进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加强各类听课的听课频度和指导力度。本学期行政随堂听课以年级为单位每周进行,全面了解各班、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情况。听课时随机检查当节课的备课情况,及时填写听课评价表。教导处定期向全体教师反馈各年级新的教学模式推进与实施情况。
(四)、本学期把教师分成四大学科组: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各科组继续深入对常态课堂的研究,力求有所突破。各科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科组在有效课堂方面要努力的方向,制定阶段性的目标,通过科组建设和教研活动,共同研讨,力求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各科组公开课的课型力求多样化,如:活动课、新授课、复习课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形成自己组内的教学资源库。同时要积极利用学校网站等网络技术平台,组织教师和学生善于利用资源并能积极参与交流。学校将在学期末评选出“安溪小学教学明星”。
铜梁县安溪镇小学
2012年3月2日
第五篇:2014年张溪镇汪坡小学庆六一儿童节活动
2014年张溪镇汪坡小学庆六一儿童节活动
安全应急预案
在第65个“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节日中快乐地展现自我,体验成功,感悟成长,我校定于5月29日在本校举行庆“六一”系列活动。鉴于近阶段安全工作的严峻形势,经过多方面考虑,确定本安全活动预案。
一、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安全领导及成员名单:
组 长:汪孔肇(校长)
副组长:江纯明(总务主任)、李长生(教导主任)成员:各班班主任、门卫、及其他授课教师 具体活动场地及项目安全负责人见以下安排
二、预案流程:
活动时间:5月29日7:30——11:20 7:00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全体到位,排查安全隐患,何泽满老师及汪双全老师监控学校大门
7:00——11:20何泽满老师及汪双全老师实时监控 活动期间随时提高安全警惕,上报机制如下:
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各部分安全负责人在保护学生安全情况下及时有机处理,并上报学校领导组,学校领导组立即上报中心校,在明确事故大小情况后上报派出所及公安机关
三、主要活动及安全负责人:校长、总务主任、教导主任及各班班主任
四、大门值勤:何泽满、汪双全
五、医务、卫生:傅拥军(临时邀请)、方基胜
六、注意事项:
1、讲安全:服从负责老师的安排,按要求活动。
2、讲文明:自觉排队,不乱挤,礼貌谦让。
3、讲卫生:搞好个人卫生,不乱丢果壳、纸屑、包装袋等废弃物,并能主动收拾身边垃圾。活动结束后,打扫干净活动场所。学校将组织检查评比(值勤人员由危家亮老师安排,6月2日公布值勤情况)。
4、讲纪律:统一校服着装(天热,着夏装;天凉,着秋装),戴红领巾,遵守学校各项规定,有事要先向班主任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