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小论文

时间:2019-05-13 04:4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词教学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词教学小论文》。

第一篇:古诗词教学小论文

古诗词教学小论文

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有的是为了赶进度,往往是抓住三个字,那就是“读、译、背”,因而一两节课就可解决诗词单元;就各种类型考试试题而言,诗词也常常不登大雅之堂。我认为,诗词在文学中不仅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是文学中的精华部分,又有漫长的历史渊源,从诗词的数量就相当可观,仅宋代诗人陆游一人就有近万首之多。可见,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要让子孙后代继承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诗词宝贵遗产,就要让我们现在的孩子了解诗词的常用知识,吸取其中有益的营养。对初中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为此,试就如何引导学生想象,产生兴趣,培养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说说自己的一点体会。

意境应是诗歌内容教学的中心,因而,怎样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意境,体会一首诗的诗情画意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也是教者最伤脑筋的事。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采用下列方法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其思维能力。

一、设问要巧,兴趣要高

课堂教学提问要“巧”。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上,教师若能做到“大智若愚”,在学生易混淆的问题上装一点糊涂,借糊涂之机,诱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去观察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独立思考,也可以算是一“巧”了。

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进京》开头两句写的北风卷地,八月飞雪,而三四句却写的是梨花盛开,春风和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我提问:“前面写北风狂吼,百草摧折,接着又怎么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春天呢?可能是作者写错了吧?”学生一听说写错了,兴趣立刻来了,反应灵敏的学生争着说:“没错,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时我顺势发问:“你怎么知道是比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学生就准确地说:“从‘如’字上可以知道,这样写突出了北国的美丽雪景。”此时,我也恍然大悟地说:“噢,原来是这样,作者把寒冷的西北描写得绮丽多姿,暖意洋洋,真美!”又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句,我问:“胡琴等都是北方民族的乐器,这些乐器是赠送武判官的礼物吧?”通过这些诱导,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明白饯别时的真挚而热情的氛围了。

用简洁的话提问,启迪学生想象,体味诗人的情感,可以算是又一“巧”了。比如苏东坡《浣溪沙》词的第一句“簌簌衣巾落枣花”,从字面上译是“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如果让学生透过字面深入一步加以想象,就产生另一境界了:“枣花盛开是什么时候?诗人谢雨归来沿途经过了什么地方?如若你是诗人,感觉怎样?心情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有部分学生回答说:“春末夏初时节,诗人喜气洋洋地走在枣花盛开的路上,微风拂面,枣花纷纷洒落在他的袍服和头巾上。嗅到枣花的清香,该是多么愉快啊!”

二、温故知新

《论语》有句话是“温故而知新”,在诗词教学中如何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学过的知识,也是诱发想象,领略诗人作品思想脉络的较好方法。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尾联“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谓同工异曲了。在讲解时,先让学生回忆李白的这首送别友人的诗,再体会其异同,尤其是相同之处:诗人送别,不是一般的客离主归。设想,你家来了一位和你父亲平常感情至深,关系至密,久别多年的客人,经过再三挽留,仍不能留下,在饯别时,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想送却又不能再送的情况下,又遇到大雨天气,试想你父亲的心里该是什么滋味。由此可知,朋友之间的友情何止是“桃花潭水深千尺”。在此基础上学生心里获得的感受加深了。这时诗人伫立风雪路口,举目遥望武判官一地远走之际的心情怎样?武判官心情又是怎样?学生会将“雪人”、“拭泪”、“转悲为喜”等词用在主、客二人身上了。此时此刻,再诱导学生回顾一下岑参的另一首思乡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那种戍边将士的复杂心情,学生的感受也许更深,较为具体地感觉到诗歌词语的高度凝练,蕴含着作者及其丰富的情感,从诗句中发现诗人将不尽之情溢于言表之外的门道。

激发情感,诱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样的。诸如运用板书直观手段引导想象,加强表情朗读,展示图画,看录像、听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时要密切配合交换使用,有时要根据客观条件、文章体裁灵活选用,以达到殊途同归的预期效果。

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思考

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思考

江苏 泰州 ●张 瑜

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遗产,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浩若烟海。传统教育一直非常重视诗词知识的传授,这也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展。古典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进入新时代,“国学热”等现象给小学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笔者在此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简单谈谈对当下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原则的思考

古典诗词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足以体现出了古典诗词教学在我国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是提高学生传统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基本途径,直接影响到初、高中阶段语文素养的培养。根据小学阶段的教学特点,小学语文的古典诗词教学应该坚持以下的教学原则。

1.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现阶段,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坚持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认真备课,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会古典诗词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找感兴趣的古典诗词进行阅读欣赏。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才可以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2.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小学生因其年龄的特殊性,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选用。小学生自制力差、精力充沛,上课很难做到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小动作不断、走神的现象在小学课堂中非常普遍。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坚持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通过集中教学,消除小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恐惧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基础知识学习与人文素养提升相结合

小学生处在古典诗词的启蒙阶段,直观思维比抽象思维发达,再加上古典诗词有自己的特色,语言、语法与日常语言有很大区别,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小学生对古典诗词接受上存在困难。针对上述情况,教师授课时要热爱、关注学生,耐心地讲解知识。同时,引入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古典诗词蕴涵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的思考 小学古诗教学“四法”

银光小学 马兰芳

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遗产,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浩若烟海。传统教育一直非常重视诗词知识的传授,这也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展。古典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进入新时代,“国学热”等现象给小学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

教学是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和教学环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意义重大。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在古典诗词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诵读法”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思想感情对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反复地进行大声朗读,这是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经过大声诵读,直观地了解到诗词的内容,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更好地理解诗词表达的思想内涵。在诵读中强化创造性思维,通过小学生丰富的联想,将艺术的魅力内化;最后,通过有节奏地诵读可以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律美,使孩子们的情操得以陶冶。

2.鉴赏法

“鉴赏法”是指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增强对古典诗词之美的感悟和体会。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从而获取审美上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骆宾王《咏鹅》这一课,可以鼓励学生拿起画笔,描绘出诗中的意境,感悟画面美。古典诗词韵律整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古诗新唱”,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美。

3.探究法

“探究法”是指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自主能力比较差,需要教师耐心指导。作为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创办诗词板报或小报,定期举办诗词填充大赛,激发小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也可在学生充分理解诗词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改诗为文,既能增加对该诗词的理解,又能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对于传承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第二篇:古诗词教学论文

古诗词教学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因古诗的作者距今年代久远,其社会历史背景学生不易理解,故在体会“诗情”方面颇有难度,不少古诗课都上得死气沉沉,从理解诗意到背诵到默写,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不过是机械地“操作”过程,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诗意。

在近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对古诗是情有独钟的,每次课上学生也是反应热烈。因此,我愿将自己教学古诗的一些体会在这里与各位同行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我所选用的教材是第11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古诗三首》,三首诗分别是《暮江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

一、兴趣,从预习开始

课堂教学应是在师生的协作中达到其目的,学生课前的预习则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兴趣,往往从这里开始。安排预习内容要使学生感到有新意,因此,我采取了“中央扩散”的方式。所谓中央,即是教材的核心,我要做的就是在预习中让学生初步接近核心,而后带着这种初步的认识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我安排的预习题是:

1、《暮江吟》中哪两句是写景的,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哪两句是抒情的,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我为诗确定的核心是:借景抒情)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两句诗经常为人们所传诵,请指出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思乡之情)

3、《赠汪伦》中有两句用了对比的方法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情谊,请问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显而易见,对三首诗的核心处理各不相同,《暮江吟》侧重于诗的风格,《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旨在突出情感,《赠汪伦》则偏向于写作手法。这样做一方面是扣住诗的特点,另一方面则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考虑的。让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去预习三首诗,当然比让学生用“理解诗句”这一种方法预习三首诗有趣得多。

二、设问引入,妙趣横生

在学习《暮江吟》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小明是个喜欢文学的孩子,他非常喜欢唐诗。小红同样是个文学爱好者,所以两人常在一起聊天。有一天小明对小红说:“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成就最高的,其中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代表。今天,我讲一个李白和白居易赛诗的故事……”这时,小红打断了小明的话:“对不起,你弄错了!”请问,小明错在哪儿呢?

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的是两位诗人的生辰、卒年这些细节问题,所以多数学生恐怕答不上来,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然而,故事性的叙述及设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悬念在这里发挥了作用。这时我再告诉他们答案: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死于公元762年。白居易则于公元772年才出生,两人生活在两个时代,是见不着面的。之后再引出《暮江吟》。

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是这样引入的:小明在小红的帮助下纠正了自己知识上的错误,知道李白与白居易不在一个时代,于是他又接着说:“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不过比起杜甫来,他就不行了。杜甫多才多艺,不仅能作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他的诗和画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时,小红又指出了小明话中的错误。同学们,小明错在哪里了?(“杜甫”应改为“王维”)这样做,一改作者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介绍照本宣科的架式,使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

三、改变形式,激发兴趣。

给古诗配以优美的旋律,在指导朗读、背诵环节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示,变背诵古诗为歌唱古诗,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

第三篇:古诗词论文

姓名: 学号:

科目:古代诗词鉴赏 论白居易的讽喻诗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 他一生创作的诗歌有二千六百多首, 其中被称为“讽喻诗”的有172 首。白居易向来以“儒家”自命, 他的讽喻诗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

一、白居易所处的政治历史环境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 卒于武宗会昌六年, 经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诸朝。白居易于宪宗元和一年被召为翰林学士, 到元和十年则被贬为江州司马,他的讽喻诗主要创作于这一段时间。这个时期, 地方藩镇不断制造摩擦, 宫内宦官日益弄权, 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 民不聊生。但唐宪宗还不失为一个有所作为的明君。《新唐书》说: “宪宗刚明果断, 自初即位, 概然发慎, 志平潜叛, 能用忠谋, 不惑群议, 卒收成功。自吴元济诛, 强藩悍将皆欲悔过而效顺。”出身低微的白居易被破格提拔, 感激涕零, 发誓要有所以报宪宗的知遇之恩(见《旧唐书·白居易传》)。《旧唐书》记载, 白居易在被任命为左拾遗之时, 上书说: “万一事有不便于时者, 陛下岂不欲闻之乎? 万一政有不合乎道者, 陛下岂不欲知之乎? 倘陛下言动之际, 诏会之间, 小有阙遗, 稍阙损益, 臣必密陈所见, 潜献所闻, 但在圣心裁断而已。”白居易往往犯颜直谏, 此时尚有圣明之君的虚怀纳谏心胸的宪宗, 对白居易的规谏也常常能够接纳。因此, 白居易在政治上可谓“称心如意”。他的讽喻诗创作可以说是他“报君恩”的方式之一, 目的就是让君王了解民生疾苦, 然后英明治理国家, 创造一个治平的世界。“见便于言说之时弊, 则以谏书君奏之;见难于言说之时弊, 则咏歌以冀稍稍进闻之。”白居易在《寄唐生》中表达了这个动机: “非求宫律高, 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 愿得天子知。”在《与元九书》中又说: “仆志在兼济, 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 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诗, 兼济之志也。”他写诗是出乎“兼济之志”。在《新乐府序》中, 白居易指出: “总而言之,为君, 为臣, 为民, 为物, 为事而作, 不为文而作。”这就更明白 地强调了讽喻诗的政教功用目的。

二、白居易的讽喻诗创作

对白居易的讽喻诗, 不妨就按他所说的“为君, 为臣, 为民,为物,为事而作”,将其分成4 类: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一是为君。在白居易的讽喻诗中, 有不少是咏史的。这些 咏史诗无一例外都是为君王提供历史借鉴。如“美拨乱, 陈王业”的《七德舞》,“美列圣, 正化声”的《发曲》,“美圣谟而诮边将”的《城盐州》等, 通过歌颂前代君王的丰功伟绩, 为当代君王树立榜样, 激励当代君王努力向他们学习, 好好治理国家。再如“愍怨旷”的《上阳白发人》,“戒近习”的《胡旋女》,“戒边功”的《新丰折臂翁》,“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的《太行路》,以及《读汉书》“寄言为国者, 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 可以鉴 于斯”,这些是通过反面的例子, 为当代君王提供历史教训, 希望不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说咏史诗说的是过去的事, 其讽喻功能有隔靴搔痒的嫌疑的话, 那么, 白居易讽喻诗中吟咏时事之作则更具直接性和实时性。《贺雨》描述的是元和三年的事, 其时, 天旱成灾, 皇帝心忧万民, 下了一道罪己诏, 采取了一系列利民措施, 感动了上天, 降下三昼夜甘雨。白居易在诗中不遗余力地称赞皇帝“上心念万民”,同时又满怀希望给予勉励: “敢贺有其始, 亦 愿有其终”。与《贺雨》相反, 白居易在《春雪》这首诗中通过对“寒燠苟反常”的春雪的描述, 认为“兹雪今如何, 信美非时节”,是不合时令的, 这样的情况意味着政教的不得其宜, 希望“上将儆政教, 下以防灾孽”。白居易还通过寓言诗的形式来讽谏皇帝, 使皇帝明白为 政之要。如“戒艳色”的《古冢狐》写道: “狐假女妖害犹浅, 一朝一夕迷人眼。女为狐媚害即深, 日长月增溺人心。”希望皇帝以褒妲这两个美色亡国的教训为鉴, 不给美色以害国的机会。

在讽喻诗中, 白居易也在为皇帝出谋划策。《放鹰》为皇帝提供驾御臣下的方法: “明驭英雄, 其术亦如斯”;《采诗官》则是希望皇帝恢复先秦采诗官的制度, 以便对下层的 “兴谕规刺”之言了然于胸, 不被奸臣所蒙蔽。为此, 白居易大声疾呼:“君兮君兮愿听此, 欲开雍蔽达人情, 先向歌诗求讽刺。”二是为臣。在白居易的172 首讽喻诗中, 有关“为臣”的诗是最多的。笔者以为这大概是因为白居易自己身为臣下, 所接触的大多也是为人臣者, 因此他思考得最多的必然是为臣之道, 他最了解的也是为臣者的从政、交友以及生活的状况。对论 白 居 易 的 讽 喻 诗那些有才能的贤人志士, 他希望他们能为当朝所用, 有所作为;对那些得志小人, 他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的憎恨、讨厌和鄙视的感情。白居易认为, 为臣者当知进退。老而朽者, 久居高位, 既不合乎礼法;又因贪图荣华富贵, 多因循守旧, 于朝政无益。他高度赞扬功成身退的汉“四皓”和“二疏”。说“贤哉汉二疏”,“何必长隐逸, 何必长济时”。称赞“年虽未老”的高仆射的所作所为, “惟有高仆射, 七十悬车盖”,合乎圣人之道。白居易自己为官廉洁奉公, 清刚正直。他为母守孝居渭村时, 穷困潦倒, 靠元稹等好友接济度日, 即是一例。因此, 他对那些贪官污吏、得志小人, 深恶痛绝, 无情鞭鞑。在《重赋》中,白居易沉痛地揭露了枉法的贪吏, 为了赢得皇帝的恩宠, 而敛索无度, 使得生民“幼者形不蔽, 老者体无温。悲喘与寒气, 并入鼻中辛”。在《紫藤》和《有木诗八首》中, 白居易揭穿了那些靠佞谀得志的小人的本质。“为树信可玩, 论材何所施”,“鸟啄子难成, 风来枝莫住”,“实成及是枳, 臭苦不堪食”,表面上可供玩乐, 事实上并非可用之材。在《感鹤》中, 白居易感叹鹤的品性高洁, “饥不啄腐鼠, 渴不饮盗泉”,然而因为“一兴嗜欲念”却改变本性, 变得与群鸡争食, 无论腥膻。“一饱尚如此, 况乘大夫轩。”很明白地告诉我们, 作者是在鄙视那些为了获得官场中的某些利益, 而不惜变节的丑恶嘴脸们。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过, 在白居易看来, 贪官污吏也好, 佞谀小人也罢, 一定得当心, 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 他们是一定会遭到天谴的。《和古社》讲的是妖狐与饥雕、老犬狼狈为奸, 无恶不作, 在一天夜里, “风拔树跟出, 雷劈社坛开, 飞电化为火, 妖狐烧作灰”,从此“天明至其所, 清旷无氛埃。旧地葺村落, 新田辟荒菜”。真所谓“勿谓神默默, 勿谓天恢恢”!要使一个国家政道清明, 惩恶的背面, 当然是扬善, 即招贤纳能。白居易一方面对高节之士大加赞扬。如《和送树》,把松树和槐树进行对比, 称赞松树, “彼如君子心, 秉操贯冰霜”;讽刺槐树, “此如小人面, 变态随炎凉”。又说松树, “尚可以斧斤, 伐之为栋梁。杀身获其所, 为君构明堂”,认为高节之士是栋梁之才, 可以为君王为国家所用。另一方面, 白居易对贤能之士遭受贬谪表示深深的惋惜。如在《薛中丞》中, 作者涕泪交加: “以我惜贤心, 五年如旦暮。况闻善人命, 长短系运数。今我一涕零, 岂为中丞故。”对贤才不得用而深深叹息。在《哭孔戡》中, 作者泫然流涕: “或望居谏司, 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宪府, 有邪戡必弹。惜哉两不谐, 没齿为闲官。”对不得志的生活悲惨的贤人, 他表示深深的同情。在《寄唐生》中, 作者一连用了5 个“哭”字,5 个“悲”字, 来表达内心沉痛的感情, 并对造成贤人不得志这种社会现实的原因进行探索, 对不平等的门阀制度进行抨击: “唐生者何人, 五十寒且饥。不悲口无食, 不悲身无衣。所悲忠与义, 悲甚则哭之。”《续古诗十首》中的“春旦日初出, 瞳瞳耀晨辉……”暗寓的大意是君王为小人所惑, 而贤人不得起用。《寄隐者》“由来君臣间, 宠辱在朝暮”,直接将矛头指向君王, 认为都是君心反复的缘故。《悲哉行》通过儒者和乳臭儿的对比, 找到的原因是“山苗与涧松, 地势随高卑”,就是门阀制度使然。真是一语中的, 却又饱含多少无奈与辛酸啊!三是为民。白居易写作讽喻诗并非只为“匡君”,其根本目的是为民。白居易的讽喻诗有很多写到了民, 表达了作者对民悲惨生活或悲惨遭遇的发自内心的情。《观刈麦》中的贫妇人, 《采地黄者》中的灾民, 《缚戎人》中的戎人, 《陵园妾》和《上 阳白发人》中的宫女, 《新丰折臂翁》、《卖碳翁》和《杜陵叟》中的老翁, 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 犹令读者为之黯然。白居易同样思考了给民带来灾祸的缘由。有天灾, 因此有了《夏旱》;更多的是人祸, 因此有了《纳粟》忧重赋, 《卖炭翁》苦官市, 《新丰折臂翁》戒边功, 《黑潭龙》疾贪吏, 《阴山道》疾贪虏, 等等。还有少数诗作表达了作者的愧疚之情和兼济天下之志, 前者如《村居苦寒》,后者如《新制布裘》。“安得万里裘, 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 天下无寒人。”多好的想法!多好的志向!后人因此常把它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屁天下寒士俱欢颜”进行比较, 两者都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在白居易“为民”的讽喻诗中, 还有少数是关系到风教的,如《慈乌夜啼》和《燕诗示刘叟》以及《蜀路石妇》,主题是倡导孝;《井底引银瓶》的本意是止淫奔;《青石》是为了激励忠列。四是为物为事。这一类诗作多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时事进行鞭鞑, 如《海漫漫》戒求仙, 《梦求仙者》为求仙者的荒唐之举而叹息, 《立部伎》讥刺雅乐之替, 《两朱阁》讽刺佛寺越来越多, 《草茫茫》惩戒厚葬。由于这一类诗所占的比重较少, 这里不着重论述。

三、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一)语言质朴、直切, 主旨鲜明

据说白居易每创作一首诗, 即念给家里的老媪听, 直到其听懂, 方才不再改动。无论这则故事是真是假, 白居易的讽喻诗容易理解是事实。这首先在于他在创作时, 不用难字, 僻字;少用典故, 更不用僻典。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 “首句标其目, 卒章显其志, 《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 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 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 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 可以播于乐章也。”这正是白居易所孜孜以求, 且基本达到了的理想目标。另一方面, 在于白居易不仅对事情进行详尽的描述, 而且还往往在篇末点明其讽喻之意。新乐府五十首, 更是在每一首的标题之后就标明该章之主旨。在白居易的一百多首讽喻诗中, 有咏物诗和寓言诗约五十首, 这些本可以是蕴涵较深、表达较含蓄的诗作, 但创作这些诗歌,白居易也秉承了他一贯的作风, 好像生怕读者不懂似的, 在结尾来一番寓意的说明。综观白居易所有的咏物诗和寓言诗, 作者真正以冷静的笔调一味地诉诸物象的诗作至多20 首, 仅为全部讽喻诗的百分之十二左右。(二)善于在强烈的对比中揭示事情的本质

白居易特别擅长在强烈的对比中揭示事情的本质, 揭露时政的腐败。这对于那些腐败者而言, 无异于雷霆一击。《议婚》就是这类诗歌中的一首。在诗中, 作者把贫家女和富家女进行了多方的对比: 家境的贫与富, 衣着打扮的坏与好, 道德品质的孝与不贤。然而, 不贤的富家女的婚事根本不用家里担忧, 早早就有人上门求聘;孝顺姑舅的贫家女二十好几了, 却还是无人问津。这难道不是上天的不公, 社会的不公吗!另一典型的例子是《轻肥》。“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那群贪官污吏是多么的志得意满, 骄横跋扈。“尊罍溢九酝, 水陆罗八 珍。果擘洞庭橘, 脍切天池鳞。”他们过的又是多么奢侈腐朽的生活!与此同时, 在遭受旱灾的江南, 灾民无饭可吃, 饿得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这样两个骇人镜头的切换, 给读者带来震撼人心的效果, 从而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许多灾祸与其说是天灾, 不如说是人祸。(三)感慨议论

后世论诗者总爱把白居易和杜甫进行比较。两位伟大诗人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继承了《诗经》和《乐府》的写实传统, 而杜甫的这类诗侧重描写事实, 作者较少在诗中发表自己 的观点和看法;白居易也铺叙事实, 在此之后则尤其爱发感慨, 爱议论事情的缘由, 爱把自己的见解和盘托出。这和杜甫的冷静与沉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白居易的《夜宿紫阁山北 村》:“晨游紫阁峰, 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 为余开一尊。”作者在山中游玩, 和一村老一见如故, 但尚未来得及把酒言欢,“暴卒来入门。紫衣狭刀斧, 草草十余人。夺我席上酒, 掣我盘中飨……”这伙人为什么可以这样蛮横不讲理呢? 作者马上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主人慎勿语, 中尉正承恩。”原来, 这伙人是借着皇帝的恩宠, 打着皇帝的旗号, 在招摇撞骗!(四)刻画形象

在白居易的一百多首讽喻诗中, 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赫赫至君王, 丑恶嘴脸至贪官污吏无耻小人, 坚贞高洁至贤臣信士, 贫苦凄凉至灾民死囚, 无所不有, 无所不包。如果单从这一方面来讲, 白居易的讽喻诗要优于杜甫的“三吏”和“三别”。《轻肥》中的贪官污吏和《夜宿紫阁山北村》中的蛮横士卒, 前文已经提过。再如《紫藤》中的紫藤, 显然是指佞谀小人。这类人往往给人以美好的视觉印象: “藤花紫蒙茸, 藤叶青扶疏。”紫色的花毛茸茸的, 绿色的叶疏疏的, 正如佞谀小人永远的脸堆微笑, 和颜悦色。“下如蛇屈盘, 上若绳萦纡。”正如佞谀小人总是屁颠屁颠地在权贵身前身后卑躬屈膝。“柔蔓不自胜, 袅袅挂空虚。”正如佞谀小人为迷惑权贵, 讨权贵欢心, 总要伪装出美好的形象。刻画得多么神似, 多么入骨!再如《蛤蟆》,其中的蛤蟆显然是指得志小人。作者把其得意忘形之态刻画到了极端, 以致于到了“往往蚀明月, 遣君无奈何”的地步。

四、白居易讽喻诗对儒家诗学的取与舍白居易内怀儒家“兼济天下”之志, 外遇“虚怀纳谏”的明主宪宗, 欲尽心竭力报答其破格提拔之恩。因此, 庭诤之外, 把诗也当作了“谏书”来写。他的一百多首讽喻诗, 从内容的角度来分析, 是完全合乎儒家诗学之政教功用的目的的。唐末皮日休是较早认可这一点的著名诗人, 他把白居易的诗列为七种最爱之一, 作诗也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学习白居易。五代的齐己更是对白居易十分神往, 他在《谢可准上人远寄诗集》和《贺行军太傅得〈白乐天集〉》中, 反复地称赞白居易的诗为“风雅”。这种称颂白居易讽喻诗的政教功用的做法, 到了唐末张为可谓达到极端。据记载, 张为作“诗人主客图”,设“广大教化门”,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对于张为的这种做法, 吴融也深表赞同。吴融在《贯休堂禅月集序》中说: “国朝能为歌为诗者不少, 独李太白为称首。盖气骨高举, 不失颂美风刺之道焉。厥后白乐天《讽谏》五十篇, 亦一时之奇逸极言。昔张为作诗图五层, 以白氏为广德大教化主, 不错矣。”

白居易的讽喻诗为后人称颂的同时, 也为一些人所批评。究其根由, 在于白居易的大部分讽喻诗, 从艺术特色角度看, 语言既直切、质朴, 描述既详尽, 形象既鲜明, 又往往自己说明作诗的主旨, 因此有写得过于周详浅露, 缺少凝炼含蓄, 存在余味不足的缺憾。这一点,白居易自己也意识到了。他在《和答诗十首序》中对元稹说: “顷者在科试间,常与足下同笔砚。每下笔时辄相顾,共患其意太切而理太周。故理太周则辞繁,意太切则言激。然与足下为文,所长在于此,所病亦在于此。”白居易不仅指出了自己诗作的毛病之所在, 更说明了产生这种毛病的原因,“故理太周则辞繁, 意太切则言激”。结合前文, 我们不难明白,白居易这句话中所谓的 “意”, 当指报答宪宗越级提拔之恩之意, 希望宪宗了解民生疾苦好好治理国家之意, 告诫贪官污吏为恶多端必遭天谴之意。正因为这样的“意”(想法)太迫切, 生怕为君王者不了解自己的苦心, 生怕为人臣者不能及时醒悟改过自新,那么,何不把一切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呢!结合儒家诗学, 我们可以知道, 在艺术表达这一方面, 白居易的讽喻诗和儒家经典之一的《诗经》倒有几分相似。《诗经》中的《硕鼠》不也直截了当地讽刺剥削者为硕鼠吗!但是,和孔子及汉儒的诗学观念相比较, 就有所不同了。这样的“直”,这样的“尽”,这样的“详”,这样的“激”,和孔子的“中和”说, 《诗大序》的“橘谏”说等, 都有所区别。在古人中, 持此观点的大有人在。胡震亨曾说: “白诗祖乐府, 务欲风俗之用。元与白同志。白意古词俗, 元词古意俗。按乐府古与俗正可无论, 患在易晓易尽, 失风人微婉义耳。”所谓“失风人微婉义”,即与儒家诗学背道之处。钟惺与胡震亨持相同的观点, 他曾说: “白居易《和微之大嘴乌》诗, 写到可笑可哭处, 极痛极快, 物无遁情,然风刺深微之体索然矣。”这一观点, 也被许多现代研究者所赞同。王运熙和顾易生先生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就说:“但他的一部分诗篇, 写得过于周详浅露, 缺少凝炼含蓄, 使人读起来有余味不足之感。”又说: “白居易的‘意激而言质’的诗风, 违背了儒家所标举的‘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诗说, 而赋予更积极的批判意义。”笔者以为, 这正是恰如其分的评价。

摘自----论白居易的讽喻诗_李再新

第四篇:教学论文古诗词赏析

学科:初中语文

题目:如何教学生应对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的阅读赏析 作者:株洲湘渌实验学校

刘 新

内容提要:株洲中考语文卷从2009年开始,加进了对课外古诗词的阅读赏析,一般设有两个小题目,分值为3-4分。如果学生平时不加以训练,要想在中考中较好地完成这两个阅读赏析题,获得满分,有些难度。我个人认为教给学生阅读赏析的方法是突破古诗词阅读赏析的重要途径。本人采取的方法是第一步课前打下阅读赏析古诗词的知识基础;第二步是课中掌握阅读赏析古诗词的赏析方法。

关键词:课外古诗词

阅读

赏析

方法

从2009年开始,株洲市初中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卷中增加了一道题: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设计有两个小题(通常是第27、28小题),分值为3-4分。记得2009年担任初三语文教学的我收到这个中考信息时,可“急坏”了,因为我们平时忽视了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对古诗词的教学只注重了学生的背诵和默写,“赏析”这一块做的工作很少。怎么办?在那些复习的日子里,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我试着摸索着为学生补上这一课,这一补还真有成效,以致到现在我都沿用了以下的训练方法教学生阅读赏析古诗词,送走了又几届初三学生,他们也在中考语文中取得了好的成绩。我的训练方法是:

第一步 课前帮助学生打下古诗词阅读赏析的知识基础

我每教一届学生都会从初一起逐渐输入学生脑子里作为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初浅的诗歌知识。如:

1、诗歌的种类:①写景诗 ②咏物诗 ③咏史诗

2、诗歌的语言:①清新 ②平淡 ③绚丽 ④明朗 ⑤含蓄 ⑥简洁

3、诗歌的形象:①叙事诗塑造的是人物形象;②抒情诗,往往是作者自己;

③其它的诗描写景和物。

4、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情感和诗歌中描述的图象的有机结合。

5、思想内容:①主题思想 ②作者感情 ③社会意义 ④作品情调 诗歌的特点

6、抒情方式:①借景抒情 ②借物抒情 ③寓情于景 ④直接抒情

7、表现手法:①托物言志 ②对比烘托 ③借用典故 ④虚实结合 ⑤善用象征

8、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要求学生了解它们的作用和效果即可。

自己将这些知识归类给学生,要求学生识记好。学生有了诗歌知识作基础,再讲方法,就易于掌握。

第二步 课中教会学生掌握古诗词阅读赏析的方法

中考虽然考的是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但赏析能力是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去培养,2009年以后我在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时不但注重背和默,更注重教学生赏析。如:

1、教会学生从阅读对象中捕捉信息,由物象推知意象。

如了解作者、背景、关键性的词句。捕捉到所需的信息后,就能从物象特征推知一些意象之蕴意。由信息到大意,由大意到主旨。举纲便可张目,也就基本上把握了所读诗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而初中古诗鉴赏,考诗歌的主要内容,是重要的考点。有了这个基础,回答这个问题也就不难了。

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答: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 2 “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以上的考题,学生如果有了善于捕捉阅读信息的能力,这两道题是可以完成好的。

2、教会学生选好阅读的角度,找准赏析点。

找到欣赏本首诗歌的切入点,根据阅读对象准确合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如抓住阅读对象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这两个方面来阅读,搞清作者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多提出几个问题,开拓阅读思路,为鉴赏好诗歌作铺垫。

如: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答: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以上两个小题就既考了思想内容,又考了艺术特色。

3、教会学生分析近些年的全国各地中考古诗词赏析题,把握中考古诗词常考的知识点,对点进行训练。如:

常考古诗词的相关文学常识、关键词语的理解、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诗歌意境的把握、诗歌内容的评价等。

针对所考知识点,教学生赏析步骤:

第一、读懂考题要求,弄清诗歌写了什么。

从内容方面看诗歌的意境和意象。诗中的“意”指思想感情,“境”指生活画面。

如: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明确:诗是田园诗。其妙在:记叙的虽是平凡的人、事、景物,却表现了一种朴素的、平淡的、恬静的美。特别是颔联,描写了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昂。

第二、读懂考题要求,弄清诗歌是怎样写的。

从表达技巧方面看诗歌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

如:赏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断肠人在天涯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第三、读懂考题要求,弄清诗歌写得怎么样。

从语言方面看语言的运用、风格。如赏析: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像奇特。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第四、读懂考题要求,运用想象,合理补充。

要求学生多角度、多侧面调动多种经验、知识去理解、认识诗歌内容。如2011年株洲中考语文是阅读赏析赵师秀的《约客》,其中要求赏析修辞手法和第四句诗。这些内容在课堂上我下足了功夫,所以我学生完成非常好。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精品,“匠人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也不能靠某一招一式,还需要平时课堂内外的积累和训练,最后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相信只要你平时教会了学生古诗词的阅读赏析知识和方法,应对中考中这类考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附:2009-2012年株洲中考语文卷中的古诗词阅读赏析题 2009年:

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时人:指普通的人。

②凌云:直冲云霄。

③始道:才说。27.“刺头”准确地勾勒出小松的外形特点,也写出了小松

顽强不屈或自强不息等的精神。

28.联系韩愈的《马说》,诗中“时人不识凌云木”意为时人不识 人才 2010年:

(三)塞上听吹曲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7、“雪”、“胡天”、“月明”、“羌笛”、“戍楼”勾勒出一幅(塞外春天牧马晚归)图景。

28、守关的军士在没有刀光剑影的戍楼间,吹奏着《梅花》乐曲,乐间如同真的梅花一样,借风飞遍关山,这种竟境表达了诗人(无法排遣的对家乡思念的)愿望。2011年:

(三)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7.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 对偶 修辞手法,描写了夏季江南特有的景色。28.请你自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

写出诗人久等朋友不至的寂寞心情。2012年:

(三)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第五篇:论文《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古诗词的教学

孝昌县农庄小学胡晓凤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语文 古诗文

教学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呢?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及其重要地位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祖先们沉重的生活;它抒情真挚、感人肺腑,道不能道之景,抒难抒之情;它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引人遥看“西岭千秋雪”,注目“万里送秋雁”,听得“十里蛙鸣”,闻到“十里荷香”。故而,古诗词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原则 1、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段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强调要有一个对古诗文阅读记诵的“过程”。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古诗词教学要欣赏意境,创设情境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⑴ 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⑵ 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赏析诗的语言:

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 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换词对比,体会意境。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来了。

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⑶ 以图配诗,感受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

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预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⑷.启发想象,入境悟情。

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要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情要靠“象”去显。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

例如在教两首春天的诗——《春晓》和《村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描述诗意,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后,再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勃勃生机时,启发学生想:“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感受古诗意境之美。

因此,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⒊ 古诗词教学要不求甚解亦无妨

古诗词中的谴词造句,有很多是为了追求韵律美,形式美不得不为之的。例如通假,倒装等现象,这在现代白话中已基本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知其然即可。还有如古诗词中押韵,平仄等,除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需深入探究外,一般学生不求甚解亦无妨。4.古诗词教学要朦朦胧胧更是美

在学生“明诗意”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注意让学生用现代白话来翻译诗词的意思。但是,如果直译的话,译句非常生硬,枯燥乏味。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描述大体的意思。怎么说都可以,倒也并不需要像释字环节般的字字落实。如《宿新市徐公店》中:“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句里的“无处寻”,究竟是儿童天真无奈地无处可寻呢?还是余兴未尽的欲寻无处?让学生争论或保留自己的观点都比落实了更好。有时,古诗词字义的浅出,还可让学生领会到意境的深入。

因而,作为中华传统的古典诗词,应该纳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在教材之中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编排。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感悟,让古典文学的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让他们的生命因古诗而充满灵秀!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

参考文献:

(1)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教育评论》 2001年 第2期(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下载古诗词教学小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词教学小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鉴赏论文123

    色彩是生命的外部象征,能给人强烈直觉,丰富人的想象,激发人的感情。古人做诗,很善于运用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明亮轻快的色泽,充溢着诗人愉悦的感情;凝重灰暗的......

    古诗词鉴赏论文

    古诗词鉴赏在高考试题中的比重,越来越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我们看看下面的古诗词鉴赏论文吧!古诗词鉴赏论文摘要: 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应在诗词的意想、形象、语言、技......

    古诗词论文[5篇材料]

    一、初中语文中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1)新课标更加强调语文素养。在初中阶段强化古诗词教学,能够起到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美学理念和素养的作用,同时可以将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经典......

    教学小论文

    浅议课堂教学 绥棱县四海店镇林海小学-------赵春红 过去,教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上课就是执行教案,教师期待的是学生按教案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

    小语古诗词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平......

    浅谈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白山市二十六中学 梁晓华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古诗词教学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

    古诗词教学

    透过英美“新批评”方法,初探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内容提要】 新批评方法认为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意思表达,是含糊的,任何明确的表达都有相对的不确定。不仅意思是多重的,情感也是......

    浅谈古诗词教学范文大全

    第 1 页 共 1 页 化年青古教宝的少诗学中库高年,略一居每,遭及而歌充意国中尚奋都谈、易一因遇写具的分境是熠情发是点探说首此作作体吟了的诗熠操有历个究:“诗,一特了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