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童本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拼音10.ao ou iu教学设计
执教人:杨慧
教学内容:汉语拼音第10课
教学目标:
1.学会ao、ou、iu三个复韵母的音、形及四声。2.熟练拼读声母与复韵母ao、ou、iu的音节。3.会写ao、ou、iu。教法:讲授 学法:小组合作
重点:学会ao、ou、iu三个复韵母的音、形、拼读四声。
难点:拼读音节
教学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努力创设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让孩子学得高兴、学得有趣。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拼音的学习是枯燥单调的,因此“趣味性”、“游戏性”是课堂中的调味品,只有想学才能学得好,只有乐学才能学得有效。
设计思路:
复韵母ao、ou、iu的教学,可先从观察情境图入手,指导练读相应的语境歌,借助图中的“奥、鸥、游”的读音来认读ao ou iu。教学三个复韵母的四声时可先复习复韵母的标调规则,让学生练习标下ao ou iu的调号,然后再练读它们的四声。教学声母与ao ou iu的拼读时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练习,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巩固,使学生熟练掌握。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韵母a o e i u û 和 复韵母ai ei ui,)
二、激趣引入。学习ao.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带来新的三位朋友(图一)请看第一幅图这是什么?
1.(出示奥运五环图)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生答:奥运会 奥运会的“奥”是这位新朋友的第四声读音,(边说边出示卡片ao,并粘贴)读成一声谁会?(抽生试拼)
2.请生看(课件出示从a→o快速滑动图),结合视频讲发音方法(发ao音的时候要先张大嘴巴,从a快速的滑向o,快的呀就像踩上了滑板车一样,嗖的一下就过去了,但一定要记住刹住车。)
3.师范读,请生认真看口形,仔细听老师的发音;(教读两次,请生朗读,、全班齐读)
4.记形:“那我们该怎样记住他呢?”(按生的回答,顺势板书:ao,指导书写。生书空,师强调要字母之间要写得紧凑些)
师:仔细看一看,“ao”
师:注意了吗?刚才我们说的这一句话里面有一个音节发ao,ao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个复韵母。(出示图ao)这个复韵母是由谁和谁手拉手组成的?
师:读“ao”的口型要变化,由“a”慢慢滑向“o”,“ao”示范。生跟读,多体验,掌握发音要领。指名读,齐读。
师:小组比赛开火车。嗯,都读得很认真。
师:以前我们认识了四声,据说不少小朋友的四声读得还挺不错呢!你能模仿读一读“ao”的四声吗?(出示卡片)生自由试读。
师: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们合作读一读,谁愿意?(握握手)你是我的学习伙伴,请你读“ao”的手势,三遍。(你读得好,师翘起大拇指说:你真棒!)现在我读你听,(要求对方手势)像我们这样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的学习方法,你们也来试一试吧!生合作读后,指名打乱顺序读,齐读。
三、拼音教学ao 1.过渡:ao 为了使大家更棒,于是他们各自请来了声母朋友,组成了许多新的音节。那我们先看看,复韵母宝宝ao都请来了哪些声母朋友。小组合作学习相关音节。
2.请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拼读本领。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音节)自由拼→指名拼→齐拼。(读准音节一定要看清楚声母、韵母,然后快速的碰在一起。)
四、学习ou
师:刚刚已经认识了ao现在我们来认识下一个新朋友吧!师:这是什么?(图片海鸥)
生:这是海鸥。
师:小朋友口里说得“ou”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复韵母ou(卡片)ou是由谁和谁手拉手组成的?
生:ou是由“o”和“u”手拉手组成的。(o和u组面ou)
师:你会读了吗?
生:“ou”
师:我看清了,也听清了,读“ou”时,口型首先是“o”的形状,然后滑向“u”,生跟读,体会。开火车读。
师:谁来读一读“ou”的四声,悟空的手举得高高的,我们给他一次机会吧!
师:读得真好,谁来和他比一比,争取读得比他更好。
生读ōu óu ǒu òu 师:小组比赛读。
师:现在请学习伙伴再合作读读ou的四声。(可以按顺序也可手势)
生:指名读按顺序,打乱顺序读,齐读生试读); 师讲发音方法(要及时收住)→教读两次→抽生朗读→男女生赛读。过渡: ou为了使大家更棒,于是他们各自请来了声母朋友,组成了许多新的音节。那我们先看看,复韵母宝宝 ou都请来了哪些声母朋友。
1.小组合作学习相关音节。2.请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拼读本领。(课件出示课文中的音节)
自由拼→指名拼→齐拼。(读准音节一定要看清楚声母、韵母,然后快速的碰在一起。)
五、教学iu
1.真好!同学们一下子就记住了两位新朋友,为奖励大家,我请大家欣赏一幅图(出示小鱼游泳与复韵母iu的卡片图,先露图片),问:“图上的小鱼正在干什么?”(鼓励学生要把一句话说完整);
2.游泳的‘游’读成一声,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第三位新朋友”(抽生试读)。
3.师讲发音方法(停得要干脆)→抽生朗读→男生齐读; 师:谁来读一读“iu”的四声
过渡: iu为了使大家更棒,于是他们各自请来了声母朋友,组成了许多新的音节。那我们先看看,复韵母宝宝iu都请来了哪些声母朋友。小老师教读,指名读。
4.与ui进行区别。“复韵母iu还有个双胞胎哥哥,和它长的可像了,是谁啊?”(抽生答,师顺势板书:ui)让生对比,发现他们有什么异同之处(师归纳:“小‘i’在前读作‘iu’,小‘i’在后读作‘ui’”)。
5.记形,“我们又应该怎么来写iu呢?”(根据生的回答,顺势板书:iu),请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6.课间休息 iū,iū,什么iū,语文写字得了优;
iú,iú,iú,什么iú,鱼儿鱼儿水中游;
iǔ,iǔ,什么iǔ,你是我的好朋友;
iù,iù,什么iù,上下楼梯要靠右。
7.全班齐读ao ou iu的四声读音,为巩固练习做准备。
六、小结
师问: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回答1.认识了ao ou iu 三位朋友,和认清了它的样子和名字。2.帮助声母跟他们交上好朋友,拼读准确。
七、板书设计 ao、ou、iu
第二篇:校本课教案
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原文: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把你的手放在滚热的炉子上一分钟,感觉起来像一小时。坐在一个漂亮姑娘身边整整一小时,感觉起来像一分钟。这就是相对论。
原文:Put your hand on a hot stove for a minute, and it seems like an hour.Sit with a pretty girl for an hour, and it seems like a minute.That's relativity.如果A代表一个人的成功,那么A等于x加y加z。勤奋工作是x;y是玩耍,而z是把嘴闭上。原文:If A is a success in life, then A equals x plus y plus z.Work is x;y is play;and z is keeping your mouth shut.万有引力可无法对坠入爱河的人负责。原文:Gravitation cannot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people falling in love.要打破人的偏见比崩解一个原子还难。
原文:It is harder to crack a prejudice than an atom.20世纪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并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20世纪700人(次)的诺贝尔奖颁奖历史当中,恐怕爱因斯坦获奖时引起的麻烦最多,而获奖原因更是奇怪得独此一家。很早就不断有人提名他为侯选人,但由于种种几乎无法置信的理由却一直没有成功。1922年,他才终于获得了补发的1921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09年10月,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首先提名爱因斯坦为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推荐理由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伟大贡献。以后他又于1912年、1913年再度提名爱因斯坦。那时反对相对论的势力很强,评奖委员会没有把奖给爱因斯坦情有可原。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林斯海姆推荐爱因斯坦(推荐理由还是他在相对论方面的成就)为获奖候选人时,写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我相信诺贝尔奖委员会很少有机会为一件具有类似意义的工作而颁奖。”
从后来物理学的发展来看,普林斯海姆的话非常准确。但令人遗憾和惊讶的是,诺贝尔奖委员会却千真万确地没有因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之一——相对论而颁奖给爱因斯坦。恐怕无论怎么说,这也是诺贝尔奖颁奖史上的极大缺憾。
1919年11月,英国皇家学会会长J.J.汤姆逊(190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就郑重宣称:“(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是牛顿时代以来最重要的进展,是人类思想上最高的成就之一。”当时科学界最有权威的人士之一的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在1919年9月22日写信给埃伦菲斯特说:(“日食观测的结果)是所曾得到过的对一种理论的最光辉的证实之一,而且也很适于铺设通往诺贝尔奖的道路。”甚至连一开始劝爱因斯坦“不要搞什么广义相对论,即使搞出来了也没有人信”的普朗克,也在1919年1月19日因广义相对论的成就提名爱因斯坦为获奖侯选人,理由是他迈出了超越牛顿的第一步。1921年有更多的人因广义相对论而提名爱因斯坦,但诺贝尔奖委员会因为还有不少人(但都不是一流科学家)反对相对论而犹豫不决,导致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空缺。那么多最有权威的科学家的意见,委员会都能置之不顾,由此可以想见诺贝尔委员会里的保守势力多么强大。
在1919年以前,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相对论,每年都会突然冒出一些反对意见或证实其有误的实验,而提出这些反对意见和实验结果的人,又多不是等闲之辈,有的还是非常著名的科学家(或哲学家),因而引起诺贝尔奖委员会有些犹豫也不是完全不可理解的事情。但是到了1919年英国日食远征考察队以确凿的观测证明了爱因斯坦的新引力定律后,委员会的犹豫就颇让人费解了。1919年,许多以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继续提名爱因斯坦,其中包括瓦尔堡、劳厄、普朗克等人,原因是广义相对论;瑞典的物理化学家阿列纽斯(S.A.Arrhenius)因布朗运动提名爱因斯坦为获奖后选人。但委员会最后提出的报告中却认为,“如果爱因斯坦因为统计物理学……而不是因为他的其他主要论文而获奖,那是会使学术界感到奇怪的”。意思是说爱因斯坦的统计力学论文的质量没有他的相对论方面研究的质量高;但是对于广义相对论,却又建议等到1919年5月29日的日食观测的结果出来以后再说。由于结果在1919年9月6日才正式公布(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被证实),结果1919年的物理学奖授给了“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光谱线的分裂现象”的德国的斯塔克。
1920年有更多的科学家提名爱因斯坦因广义相对论而获奖,因为1919年已经由观测日食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预言。玻尔也第一次开始提名爱因斯坦,他特别提到相对论是“第一位的和最重要的”,还说,“在这里,我们面临着物理学研究发展中最有决定性意义的进步”。委员会让阿列纽斯(一位物理化学家!)写一篇关于广义相对论的评价报告。阿列纽斯那时还一直揣摩和跟随德国科学家对爱因斯坦的意见。当德国的诺贝尔获奖者勒纳和斯塔克在大力反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时,他也极力反对爱因斯坦因为相对论获奖。他在报告中指出:红移实验尚未被实验证实;1919年日食考察的结果有许多人提出了批评、质疑;而近日点效应,阿列纽斯不幸错误地附和了德国科学家革尔克的意见。革尔克于1916年曾提出,水星近日点的进动早就由德国物理学家格伯解决了。其实,爱因斯坦在1917年就正确地分析过,格伯的理论基础以及革尔克的意见是建立在相互矛盾的假说之上。结果19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哈瑟伯格(Bernhard Hasseberg)的坚持下,授予了瑞士裔的法国一位冶金学家纪尧姆,原因是“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性以及它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物理学家包括纪尧姆自己对这一决定都大吃一惊,只有法国和瑞士人高兴。这一决定让不少人摇头。
1921年,普朗克在一封简短而有力的信中,再次提名爱因斯坦因为广义相对论的贡献为获奖后选人,还有许多著名科学家如爱丁顿、赖曼等等,都提名爱因斯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奥席恩(C.Oseen)提名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获奖。
委员会让乌普萨拉大学的眼科医学教授古尔斯特兰德(A.Gullstrand,1911年获生理学和医学奖)写一份关于广义相对论的评价报告,让阿列纽斯写一份关于光电效应的评价报告。古尔斯特兰德根本不懂物理学,更不用说相对论了,但是他偏要到物理学评选委员会来,而且自不量力地要决定物理学的评奖!古尔斯特兰德在瑞典很有权威,他以他的全部权威反对爱因斯坦获奖,他曾私下对人说:“绝对不能让爱因斯坦获奖,哪怕全世界支持他1结果可想而知:他完全是外行地严厉批评了相对论,说它们根本没有被实验严格证实。这真是应了一句中国话:“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还有一位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奖评委会成员哈瑟伯格听说有可能因为相对论而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病床上提出抗议,反对因相对论而授奖给爱因斯坦,他写道:“将猜想放在授奖的考虑之列,是极不可取的。”
瑞典科学界在20世纪早期过分注重实验物理学,而将理论轻视为纯粹的猜想。哈瑟伯格在瑞典很有权威,他一直坚持认为精确测量“是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物理定律的根本和主要条件,是走向新发现的唯一道路,是科学进步的不二法门”。这正是霍尔顿(G.Holton)所说的“实验主义”哲学。这种哲学在1900年前后在物理学界十分流行,但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前后,多数国家物理学界有了不同的看法,并且选择了不同的研究方式,但是瑞典物理学界(尤其是当权的乌普萨拉学派)的眼光仍然十分狭隘。哈瑟伯格和古尔斯特兰德等人甚至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一种“病态”物理,侵蚀了以前人们所持的正确的信念,与西方文明的古希腊传统的真、善、美观念完全相反。他们认为爱因斯坦没有做过任何实验,他的理论不是由实验归纳出来的;他修改基本假设,将不同的物理领域归纳成为一个统一的理论。这对他们这些实验物理学家来说简直是形而上学的工作,不是科学的一部分,是科学中的达达主义(dadaism)的表现。是可忍,孰不可忍!?
阿列纽斯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以前他因自己提出的电离理论受过乌普萨拉大学的压制,因此并不满意哈瑟伯格和古尔斯特兰德那种过分偏爱实验的狭隘态度,但是他对于爱因斯坦获奖仍然持不支持的态度。他说,1918年普朗克刚刚因为量子论获奖,再紧接着因量子论颁奖给爱因斯坦,不妥;如果真要因光电效应颁奖,就应该给予实验物理学家。他还建议,1921年干脆不颁发物理学奖。结果,1921年真的没颁奖给物理学,而其他4项奖照常颁发(当时还没有经济奖)。这也是诺贝尔奖史上的一次非常奇特的行为。
1922年,推荐信又陆续寄到了委员会,推荐爱因斯坦的著名科学家越来越多。法国物理学家布里渊甚至在信上写道:“试想:如果诺贝尔获奖者的名单上没有爱因斯坦的名字,那50年代以后人们的意见将会是怎样。”这时,形势已经不再是爱因斯坦盼望得诺贝尔奖,而是诺贝尔委员会非得以某种授奖原因把诺贝尔奖授予爱因斯坦了。因为,爱因斯坦在科学界的名声如日中天。有些人认为,如果爱因斯坦不先得奖,再无法考虑其他候选人;有些人还说,爱因斯坦的威望已经比诺贝尔奖还要高。
普朗克建议,1921年的物理学奖补发给爱因斯坦,1922年的给玻尔。
委员会又让古尔斯特兰德写关于相对论的报告,其结果可想而知;但幸亏委员会这次让理论物理学家奥席恩(而不是物理化学家阿列纽斯!)来写光电效应的报告。这时哈瑟伯格已经去世,委员会的空缺由奥席恩填补,因此他的意见将会受到比以前更多的重视。奥席恩懂得理论物理学,虽然古尔斯特兰德仍然错误地坚持认为“为相对论辩是一个信仰问题”,但是没有人看重他的意见了;而且古尔斯特兰德知道奥席恩很懂得理论物理,也不敢挑战奥席恩的推荐。而奥席恩则充分显示出策略大师的水平。他采用两条策略:一,将授奖原因限制在光电效应定律上,不谈“理论”(即光子理论,当时很少人相信它);二,指出爱因斯坦的成就,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兴趣,这就避免光电效应不如相对论重要而又引起争论。对爱因斯坦更有利的是阿列纽斯到1922年转而支持爱因斯坦。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他到柏林亲自会见了爱因斯坦,亲眼看到柏林科学界对爱因斯坦的尊敬和爱戴;而原先他十分敬重的勒纳和斯塔克已经名望尽失,受到德国科学界主流的鄙视。
于是,委员会决定绕过相对论这个“争论太多”的障碍,直接以光电效应定律的贡献把1921年空缺下来的物理学奖授予爱因斯坦,而将1922年的授予玻尔。
1922年,大约是9月18日,诺贝尔奖物理学委员会主席阿列纽斯给爱因斯坦写的信中说:“你很有可能在12月份应该到斯德哥尔摩。如果那时您在日本,可能不太合适。”同一天,劳厄也写了一封信给爱因斯坦:“根据我昨天得到的可靠消息,11月份将着手诺贝尔奖的推选工作,因此12月份你最好呆在欧洲。”
可这时,爱因斯坦已经与日本《改造社》签订了合同,他不能违背合同。他于9月22日给阿列纽斯回信说:“合同已经使我非去日本不可,我不可能推迟我的旅行日期。……希望不要因此取消对我的邀请,但我延后一段时间可以前往瑞典。”
在大势所趋的形势下,爱因斯坦终于在1922年得到了1921年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委员会虽然留下了种种遗憾和可供指责的地方,但是他们终于正确地把诺贝尔奖授给了最应该得到它的人。也许让爱因斯坦感到好笑的是,当他看到授奖通知时上面特别指出:他在获奖演说时仅限于正式的授奖理由,而不得提到相对论。上帝保佑,由于爱因斯坦要到日本作学术演讲,躲过了12月的正式授奖典礼。
到次年7月去瑞典的哥德堡做演讲时,阿列纽斯却暗示说:“人们肯定会因相对论演讲而感谢您。”7月11日,爱因斯坦在2000名听众面前作了题为《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问题》的报告。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也在座聆听。
爱因斯坦的同事们都将他视做一个“时代错误”。当同时代的科学家都热衷于分裂原子、制造原子弹和发现新粒子时,爱因斯坦却重新修订起更加高深莫测的“统一场论”来。对于许多物理学家同事们来说,统一场论太高深了,与他们的研究并不相干。
爱因斯坦对范图娃说:“物理学家们说我是一个数学家,而数学家们又说我是一个物理学家。在科学界,我是一个找不到同伴的人,尽管每一个人都认识我,但我却仍是这么孤独。几乎没有人真正了解我。”
1955年4月18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因据美联社和《星期日泰晤士报》25日报道,在50年前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约翰娜·凡托娃是众人公认的爱因斯坦最后的女友,她替他理发,与他一起外出划船,一齐参加音乐会。爱因斯坦给她写了众多信件和诗歌,并且每周要给她打好几次电话。
爱因斯坦1955年去世,享年76岁;凡托娃则死于1981年,终年80岁。谁也不知道的是,凡托娃曾在一本私人日记中默默记下了爱因斯坦晚年生涯中的一言一行和喜怒哀乐,直到日前,这本珍贵的日记才被普林斯顿大学燧石图书馆的专家发现。
据报道,这本日记长达62页,从1953年10月一直记到1955年4月爱因斯坦去世为止,它向人们逼真描述了一个真实普通的老年爱因斯坦。燧石图书馆手稿馆馆长唐纳德·斯凯默博士道∶“令人惊异的是,从这本日记中我们读不到爱因斯坦对于物理学的丝毫见解,日记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作为普通人的爱因斯坦。”
常装病拒客 日记披露,老年爱因斯坦将自己比喻成一辆老车,身上每一个地方都出了毛病,爱因斯坦经常抱怨他的记忆力开始变差,抱怨他家中会来太多的访问者和仰慕者。每当有访问者或仰慕者到来时,他们经常要求爱因斯坦摆好姿势供他们拍照或者合影留念。不忍拒人美意的爱因斯坦就这样在一批又一批访问者之间疲于应付,后来实在不堪其扰,他就想出了一个主意:装病。每当有大量访问者到来、而他又不想当“照相道具”时,他就往床上一躺,盖上被子,装出无精打采的样子。这样一来,再虔诚的访问者也不好意思将一个“病人”从床上拉下来拍照了。
日记披露,由于爱因斯坦太有名了,以至于世界各地的陌生人都纷纷向他写信,爱因斯坦也经常回信给这些陌生人。一次,一名女人写信向爱因斯坦索要7个他的亲笔签名,因为她要给她的每个孩子都留下一个珍藏,爱因斯坦于是亲切地写了一封回信,并在信纸上署下了7个签名。
不过,还有一些人总是在信中不停地苦劝爱因斯坦皈依他们所属的宗教,这让爱因斯坦感到相当苦恼,他对凡托娃道:“现在我感到仿佛世界上所有疯子都在给我写信似的。”
爱给鹦鹉讲笑话
1954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度过了75岁生日,当时他收到了世界各地寄来的各种礼物,其中包括一只由某医学协会邮寄来的鹦鹉。爱因斯坦对这只鹦鹉如获至宝,为它取名“比波”。一开始,这只鸟并不理睬爱因斯坦,总是郁郁寡欢,爱因斯坦认为它得了忧郁症,于是想方设法试图让它高兴起来,他总是不停地给鹦鹉讲蹩脚的笑话,想把鹦鹉“逗乐”。
晚年相当寂寞
日记披露,爱因斯坦晚年时感到相当寂寞,因为他的同事们都将他看做是一个“时代错误”。当同时代的科学家都热衷于分裂原子、制造原子弹和发现新粒子时,爱因斯坦却重新修订起更加高深莫测的“统一场论”来,对于许多物理学家同事们来说,“统一场论”与他们太不相干了。
爱因斯坦对凡托娃道:“物理学家们说我是一个数学家,而数学家们又说我是一个物理学家。在科学界,我是一个找不到同伴的人,尽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认识我,我却仍是这么孤独。几乎没有人真正了解我。”木子
《扬子晚报》2004年4月26日
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
第三篇:园本课 教案
中班游戏活动:玩绳圈
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幼儿应大胆的进行各种身体运动,喜欢和小伙伴进行玩耍。绳圈又柔软又结实,安全性高,很适合孩子们游戏。绳圈又能让孩子们一物多玩如:跳房子、拔河等等。因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希望利用绳圈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发展幼儿肩部、腰部和腿部力量及身体的平衡能力。
活动目标:1.利用绳圈创设出各种玩法进行一物多玩游戏,培养幼儿敢于尝试、探索的精神。
2、发展幼儿腰部和腿部力量及身体的平衡能力。
3、体验玩民间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绳圈、沙包若干、场地布置(绳圈两排摆好)活动过程:
一、热身。
教师和幼儿听音乐走到场地上做绳圈操(小鱼游、高抬腿、跳圈、绕圈跑、踩绳走、站圈走、原地踏步舒展身体各部分,尤其使手腕和腿部、脚关节得到充分活动。
二、开始上课。
(一)探索绳圈的玩法。
1、请幼儿发挥想象与创造力用各种方法玩绳圈。教师:我们可以用绳圈玩很多游戏,可以一个人玩,可以几个人合作,看哪些小朋友花样玩得又多又好。
2、(听哨音集合,站成半圆)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用绳圈是怎么玩的,请3~4人说出并示范玩法,教师给予肯定。
3、教师表演幼儿没玩过的玩法。(玩法:单脚跳、拔河、揪尾巴、炒黄豆等)鼓励其幼儿敢于大胆尝试,师幼一起体验各种玩法。
4、教师小结。
(二)游戏1:拉绳
1、老师介绍拉绳玩法:两两一组,幼儿套在绳圈里背对背站立,将绳圈放置腰间,手握住绳圈,事先在每个人的前方二米处,各放一沙包,等信号发出后,各自用力向前拉绳子,尽力去抓沙包,先拿到沙包者为胜。(教师示范,强调绳圈放置在身体的腰部,等信号发出才能各自用力向前拉绳子,尽力去抓沙包)
2、幼儿两两自由组合进行练习,老师观察指导。
3、游戏:“拉绳比赛”
4、教师小结:表扬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并坚持到底的幼儿。
(三)游戏2:找家
请小朋友将圈放在地上当作“家”,老师拿掉一个圈,跟随音乐小朋友学各种小动物的动作,鸟飞、小兔跳等,音乐一停马上跳进绳圈回“家”,哪个小朋友找不到“家”就要停止游戏给其他小朋友加油,小朋友玩的时候注意:不能互相碰撞。
四、放松运动
听音乐做钻山洞游戏放松身体,手拿绳圈变成方向盘,开小车回班级。
第四篇:本课教案请
本课教案请“返回本课”后浏览。
刘艳芬: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5 ALet’s read第三课时,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在转变教师角色的同时,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本次教学学情分析:本次教学使用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一定的句篇理解能力,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积极,爱模仿,好表现,对英语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对新知的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多采用了以学生为主的方式。
知识目标:a.能听说认读Let’sread部分的对话,完成相应的活动。b.能够熟练掌握操练句型:Whatdoes„do? He/She is a/ an „ c.能够认读理解:Howexciting!Hong Kong, TV reporter 能力目标: a.可以用所学句型对朋友家人工作情况进行问答。b.可以运用所学句型,提高交际能力。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尊重不同岗位的工作者。下面说一下教具的安排和使用:
依据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利用了录音、多媒体设计教学,让学生通过看幻灯片、表演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Step1 课前热身
1)师生进行对话交流,缓解紧张气氛。
2)师生合唱歌曲《My Family》,活跃课堂气氛,并且从歌词中复习学过的表示职业的单词。
3)以屏幕快速闪现单词,让学生抢答,复习旧词,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Step 2 1)提出任务:
教师出示女演员杨幂的照片,学生们喜闻乐见,教师提出问题:Who is she?____She is Yangmi,接着问:Whatdoes she do?—She is an actress这也是本节课的任务。2)接着出示名人:毕福剑、冯巩等几幅照片以及他们上班所要使用的交通工具,让生用Who ?What?How?来对话造句,为学课文奠定基础。在引导的同时,我故意表现非常激动兴奋的样子大声说:How exciting?教授学生读学。
3)我利用填空的形式设计任务,让生听录音完成,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中的难点击破。
Step 3.课件出示课文对话图片,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跟读。Step 4.巩固补充练习
让学生用: “How? What? Where?”三个疑问词提问有关问题,教师进行回答,这是对本节课所学句型的复习巩固,然后呈现文本,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因为本节课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因此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Step5.运用环节Make a survey 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发给每个小组一个调查表,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最后每小组选一人进行汇报。整节课围绕职业这一话题对家人进行介绍这个任务展开教学,从提出任务到处理任务再到任务结束,拓展任务,始终以一条主线为主,但在细节上我认为还要继续进行改进,谢谢大家,希望大家可以提出更多更好的宝贵意见。按照课前观课分工情况: 1.围绕主题创设情景的有效性
观课老师: 黄运花 曹洁雯 董晓伟 冯娟 胡燕玲 2.任务型教学完成情况 观课老师: 贾全景 李可 李娟 刘培婷 马红梅 3.拓展活动的有效达成度 观课老师:邢爱景 孙明俭 吴雪兰 张艳红 4.课堂结构与时间分配情况 观课老师: 范丁娟 张红菊 仪帆 吕国钦
黄运花:根据我的观察记录,刘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进行设计,教学目标明确,设计合理,能循序渐进,由浅到深,教学重点突出,难点能击破,教学效果较好。值得肯定的是刘老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且通过唱歌,竞赛,设计任务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英语,用英语,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教学理念。本单元的主题是:WhatDoes She Do?所以本节课刘老师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不同职业而展开。在:Make a survey环节中,学生利用调查表,用学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调查,在完成任务的调查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也多次使用激励性语言,对每个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最后作业的设计有针对性,让学生及时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提一点建议:在课堂上,由于少部分学生过于拘谨,没能真正放开,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本节课有点美中不足。如果老师能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那么,这将会是一节十分成功的课。
贾全景:任务目标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歌谣的呈现,朗朗上口,即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建议能快速导入文本。选择的任务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参与面广,体现在男生女生对读,同桌之间互问互答等活动,使所有学生在原有不同基础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学生任务执行中的指导很到位。在讲课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指导纠正。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所学语言,使大部分学生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效果不错,学生乐于参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语言的输出很不错。刘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针对性强,使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学以致用,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有很大的提高。邢爱景:通过课堂观察,我认为刘老师的这节课很成功,基于语言的学习,密切联系教学内容,拓展活动情景设计合理,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大部分学生的都参与其中,提高了参与度。培养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
刘老师让展示明星的照片,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让大多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基于语言学习,不仅学会了课本知识,同时还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尊重他人劳动。各种职业是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课堂上还放了一首,让同学上了轻轻松松的一堂课。另外,课堂上的练习,及时检验了学生的掌握情况。是本堂课的一个升华!作业设计环节:调查同学家人的职业情况,是课堂的一个总结,既复习了课本知识,又给同学们的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拓展非常成功。
范丁娟:本节课我是从四个方面进行观课的,现做一下总结 1.快速进入文本方面:
刘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进行chant,然后利用课件出示有关职业的图片和词汇,师生共同复习词汇,教师出示学生们所熟知的明星的照片并介绍他们的职业从而进入文本学习,利用接近3分钟的时间进入文本,过度自然。
2.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在实际情景中整体理解文本,并鼓励思维及语言 创新.教师利用介绍明星的照片导入课本,让学生在学习完文本之后并对所学习句型有所回忆。
3.设计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拓展活动,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根据教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方面:
文本内容主要是介绍明星们的职业以及工作方式的,教师的设计中首先是介绍他们自己所熟知的明星们的职业以及工作方式,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整堂课都是围绕文本内容进行,给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境。
第五篇:校本课折纸教案
2014—2015学校本折纸课工作总结
绥芬河市第三小学 刘颖
折纸是众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也是孩子喜爱的一项活动。本学期的折纸兴趣教学工作已经顺利结束了。在活动中,我主要让学生学习千纸鹤、小鱼、小猪、青蛙、百合花、孔雀、狐狸等手工制作,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创造精神。学生对这项活动很感兴趣,在活动中他们的积极性很高,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学得也非常认真,都有很大的收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在活动中他们体会到了手工制作的乐趣,所以对手工的兴趣更浓了。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切身体会到了这一点,每次活动,他们做出的手工都很出乎我的意料。
2、学生的动手能力比以前都有明显的提高,他们现在都能自己动手折一些作品等。
3、在活动中我还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给他们感悟艺术品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价,他们的审美能力比以前也有很大的提高。
4、在活动中我还注意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当他们有不会的时候旁边的同学就会主动帮助他们,现在小组中的学生都已形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5、精讲多练,保证动手时间,要在有限的30分钟之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惜时如金,妥善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制作。教师的精讲力求浅显易懂,措词得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要演示制作方法。演示的可见程度要大,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本学期的折纸兴趣小组活动中有收获,也有很多的不足:如有的学生在活动时会不注意卫生,把一些碎纸、课上的不良作品等东西扔到地上;有的学生在活动前不能把活动所需要的东西准备好;还有的学生做手工比较粗心,做出来的作品质量不高等等。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加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