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天津教科院 王敏勤
【摘要】和谐教学倡导整体建构,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去学习知识,让每一知识都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貌出现,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在学期初,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段或整册书的知识结构;每学完一节教材都要及时回归到知识的上位系统。
【关键词】教学实验;知识系统;和谐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整体建构
【作者简介】王敏勤,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天津 300191)
根据系统论的原理,和谐教学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不同的学段和学科教学的具体模式不同,但整体建构的和谐教学有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具体说明如下:(1)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教师在导入新课后,要按照新课程所提倡的“三维”的课程目标,向学生出示或说明这堂课三维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目标不是三个目标,是三个维度、三个方面,要尽量具体,具有可操作性。(2)
2.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上课一开始,教师首先提出自学的要求,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先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如文科教学,先通过速读课文复述课文的大意和主要故事情节,归纳出课文的主题思想,字词和分段的问题然后再解决。理科教学,要让学生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先解决主要问题和核心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的自学。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可借助纲要信号理清课文的主要结构和解决主要问题。
3.检查点拨,探寻规律
教师在检查学生自学结果时,不仅要看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语文教学,不同的文体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和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数学教学,代数和几何、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和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要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教材的分析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就是新课程提倡的“过程与方法”的问题。学生一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就很容易掌握,不需要教师反复的讲解。
“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是形容人们解决问题时苦于找不到好的切入点。只要找准了切入点,思维方式正确,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不同的学科要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教材内容其学习的方法也不同,但毕竟有一些共性的规律。比如语文中的小说、童话、故事,其中都有人物或人物的化身,我把他叫做“角色”,如一个人,一个动物,一颗植物,都是角色。文章无非就是写这些角色在做什么,他们之间相互是什么关系。
如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这是篇寓言故事,就是说青蛙和小鸟这两个角色的关系,只要把它们的关系搞清楚了,这篇课文的主要任务就完成了。教师一开始就把主要问题交给学生,而不是一点一点的交给学生,学生就要用整体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在学生读第一遍课文时或听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就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本文的主要角色是谁?它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它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它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在读课文时就要整体思考这些问题,而不是读一遍解决一个问题,读四遍才能解决这四个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切入点就是搞清各种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结合自己设计的纲要信号相互讨论,也可以师生共同讨论。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如《坐井观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设计出如下纲要信号:
有些课文没有角色,也能找到规律。比如初中语文《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是报告文学,里面没有角色,写的是罗布泊的变化史,从罗布泊的变化史切入思考就能整体把握课文,至于一些细节的描写一开始不要考虑,先把握整体,后考虑部分。根据这个思路可设计成如下纲要信号:
数学也是如此,学生首先要寻找问题的变化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而不是急于做题。如:初中代数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公式中的a或b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单项式、多项式,可以表示房子、汽车等万事万物。首先要把a或者b看作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字母或数字,明白了这个道理,把这个式子扩展成几组字母都是一样。
比如扩展成(a+b+c+d)2,可以把(a+b)看作一项,(c+d)看作一项,还可把(a+c)看作一项,(b+d)看作一项,万变不离其宗,都是把一个或若干事物看作a 或b,只要加上括号,多少个数字或物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a或b。这就是找到一个切入点,一种思维方式,一个通用工具,学生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举一反三,一通百通了。
4.深入探究,回归系统 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包括教师的点拨),初步找到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然后运用这一规律和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分析教材,完善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方法。
比如语文课,本着先整体后部分的原则,学生对课文的主题和大意有了基本的把握以后,可以再分析段意和重点分析某些段落。字词的问题要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的习惯。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和例子,要开发课程资源,使学生拓展提高。理科教材,要让学生根据找到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变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编一些题来做,做到举一反三。根据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教学原则,有些在前边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这时解决。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本着因材施教、差异教学的原则,对后进的学生还要个别辅导,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大至宇宙,小至细胞,都是一个系统,系统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学段的一门学科是一个系统(如初中三年的语文),一本教材是一个系统,一个单元是一个系统,一节教材也是一个系统。要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把小的系统放到更大的系统中去,所以每学完一节教材,都要把这一节教材及时回归到上位系统中(如单元系统、整本书的系统等),学生才能从更大的整体、更高的层次看问题,也才能不断的把学到的知识系统化。
每一学科的知识都有系统性,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某一篇课文某一节教材时要整体建构,还要运用纲要信号把这一章节的知识及时纳入更大的知识体系中去。师生要站在系统的高度去教学和学习知识,让每个知识都是以系统中知识的面貌出现。这就如同一片树叶,如果把树叶摘下来交给学生,这片树叶很快就会枯死,学生手里只是一片枯萎的、孤零零的树叶。而现在是让学生学习树上的一片树叶,这片树叶是整棵大树的一部分,永远充满生命的绿色。
这种先整体后部分的认识观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要学生先整体感知和理解教材,然后再深入学习关键部分,先解决主要矛盾,后解决次要矛盾。许多识字教学的经验也证明:小学生在最初学习汉字时,并不一定是笔画少的先学会,笔画多的后学会,有时候笔画多的字先记住了,而笔画少的字反而没有记住,这与字的结构有关系,孩子在认字时是整体感知,而不是一个笔画一个偏旁的去记。我们到新的城市,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对这个城市的布局有所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拿到这个城市的地图,看地图就是整体感知和把握事物,头脑中有了这个整体印象再走到某一条马路和某一个单位,在脑海中就清楚的知道它在这个城市的哪个方位,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不会迷路和糊涂。学习也是一样,一开始对教材有了整体的把握,教材中的某一部分就很容易理解了,教师也没有必要一部分一部分的分析和讲解了。
以上是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模式。另外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思想,还提倡在学段初、学期初老师给学生上一节综合课,把本门学科这一个学段的知识结构和一本书的知识结构告诉学生,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知识。当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段时,如小学、初中、高中等,教师在教一门课的时候,首先要上一堂综合课,把本门学科在这一学段的知识结构给学生讲清。如小学语文老师,就要借助知识树(纲要信号的一种形式),把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的编排顺序、知识结构讲给学生,让学生在一年级就要知道在整个小学六年的时间要学习哪些知识。别的学科也是一样。
当学生学习一本新教材时,教师首先要上一堂综合课,结合知识树或纲要信号图表把这本书的知识结构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全书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一册教材可以画成知识树,知识树可以挂到教室的墙上,学生一入学就要让他学习这棵知识树,让他知道在小学阶段或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或数学学科要学习哪些知识,要学习的每一部分知识都是这棵知识树上的一个分枝、一个叶片、一个果实。学生一开始不懂不要紧,因为他还没有学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认识这棵知识树,把学的每一部分知识都回归到知识树上来,一个学期结束,一册教材的知识树在学生心中早已生根开花结果。
知识树就如同地图,一个学段的知识是中国行政区图,一本书的知识是一个省的行政区图,一章或一个单元的内容是一个地市的行政区图,一篇课文或一节内容是一个县区的行政区图,学生虽然还没有走出本县,但要让他学习全国的地图和全省的地图,心中要有一个整体知识的轮廓,学习每一部分知识都要及时把它回归到大的知识树上来,就如同把本县本省的地图放到中国的大地图上来一样。(3)
第二篇:尝试“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有感
尝试“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有感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和中心工作。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最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几年来我不断到处寻找良方,幸运的是本学期我在阜阳参加安徽中小学教育管理高端培训时学习到了山东即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我如获至宝,回来后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把尝试中的有关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要解放思想
“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传统教学与高校课堂的对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敢于放手,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将时间权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要少讲,一般不超过15分钟,大部分时间让学生互助提高;要将学习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将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尽量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将教学权还给学生,在班里组成师友互助小组,首先是学友讲,如果学友遇到不会的问题,师傅就负责把学友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学友,如果师傅们都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
二、科学地安排好师友并做好培训工作 “和谐互助”课堂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如果学友遇到不会的问题,师傅负责把学友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学友。教师提问,师友共同起立,由学友先回答,如遇困难,师傅帮助回答,如果师傅都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这样,通过学生帮助学生,兵教兵,亦师亦友,实现师友双赢。课堂上,教师以学定教,根据课堂上学生互助的具体学情进行巡视点拨、引导,当学生遇到共性的问题时,教师才走向讲台讲解。所以教师首先要确立学习单元组。这里班主任要首先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选好师友,同桌两人为小组,师友互助为特征。谁是小师傅,谁是小学友,不单凭考试成绩来确定的。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性格品行逐一进行了解,粗线条地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弱。优秀与一般为一组,良好与较弱为一组,同位之中,一个成绩优秀些,是为小师傅;一个成绩比较弱,就是小学友。确立好单元组后要征求任课教师意见。
当然,师傅、学友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动态管理。经过一段时间,个别师傅会因为胜任不了而被调整为学友,而有的学友会因为进步较大升为师傅。一个班级由班主任负责,协调任课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可对师徒做一些微调。
实行“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前首先要对学生集中培训。利用2节课时间对“师傅”进行培训。“和谐互助”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不但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还要对“小师傅”进行培训,让他们会讲,善讲,成为名副其实的师傅。明确师傅的权利和义务,实行兵教兵策略。班主任的培训方式:
第一、课堂培训。课堂培训又分集体培训和个别培训两种情况。集体培训一般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学生当堂讲题,其他同学补充、纠正、点评,统一认识后,再给自己的学友讲。个别培训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培训。在学生互助学习过程中,老师要不停地巡视,或者参与学生的互助活动,了解学生如何讲题,方法、路子是否正确,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纠正,并适时鼓励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第二、课后专题培训。老师利用课间或其他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培训。如:重点培训几个“高明”的师傅,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最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双赢。
三、实施好“五步十环节”教学过程
“和谐互助”的课堂以师徒互助贯穿始终,即“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教师要把自己变成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调控者。
“交流预习”时学生先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案自学自查,再师友相互检查,重点看学友的预习情况,然后老师组织在全班交流易错、疑惑点。
“互助探究”时,师徒共同学习知识点、例题。之后,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习题,师徒各自独立做题,互相纠错,学友会的先让学友讲,学友不会时师傅给学友讲,学友会了再给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师傅向其他师傅请教后给学友讲。教师点拨。
“分层提高”环节,教师出示不同难度变式题,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1—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难题。之后,集体交流,订正答案,基础题让学友讲给师傅听,学友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经老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
“总结归纳”时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学生集体交流,教师点评、提升。课堂最后环节“巩固反馈”,老师出示两个典型题,让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并让师徒互批,教师总结提升。
“巩固提高”环节要重点把握课外,师傅要每天检查好科任教师布置的各科作业,学友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教会,并及时把检查情况汇报给任课教师。
四、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到“和谐互助”课堂。
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鼓励表扬,对学生的优点点评到位,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课堂上一直处于亢奋状态。通过模块检测,各学科每月发个本子,盖上奖章。学友有了较大的进步,师傅、学友都受奖。师徒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互助学习也就更投入了。其次,班级每月开展“班级和谐互助之星”和“名师”活动,班主任通过“日汇总,周总结,月评比”的方式,协调任课教师对师徒课堂表现和学习进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和素质评定手册之中,每月评比班级“优秀师傅”、“优秀学友”。还让“学友”们在“师傅”中民主评选班级“名师”,那些讲题水平高、责任心强、帮助学友进步大的“师傅”成了“名师”。级部开展“级部和谐互助之星”,每学期评一次,经过自主申报、审核遴选、舆论宣传、竞选演说、民主投票、公开表彰等环节,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互助教育场”,影响带动了一大批明星师徒。
第三篇:和谐互助教学模式
即墨二十八中语文“和谐互助”教学模式
[来源:本站 | 作者:原创 | 日期:2012年6月11日 | 浏览319 次] 字体:[大 中 小]
一、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知识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建构,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即知识的获得是个人主动建构的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吧“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作为协作学习的一种——和谐互助学习,是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学生两人之间的互助,在互助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应,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广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他反对“教师滔滔不绝讲,学生默默聆受”的教学策略,反对“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主张教师在课堂上不应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应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尝试理解”、“揣摩”在前,教师的“帮助”(学生揣摩不出之后的帮助)在后的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也正是现代教育思想中学生主体观的体现。
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上述理论而构建的,其实质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和谐参与,互帮互助,共荣共进,有力的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二、功能目标
“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精神和合作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师友互助,在读书、思考、切磋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不急于向学生明了结果,而是在适当的时机(如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给予帮助,进行知识的提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3、授课过程中采用一对一跟进式的帮教形式,设立捆绑式的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自学、会学、乐学的好习惯。
三、结构程序
本模式的教学程序分为“五步十环节”: A、语文“和谐互助”新授课教学策略
(一)交流感知
1、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友讨论交流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教师出示预习提纲→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学生根据提纲自查 → 师友相互检查(重点看学友的预习情况)→老师组织全班交流易错点。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师傅先说,学友后说,不足之处师傅补充)→全班交流。
(二)研读共品
1、教师出示研读提纲(包括选读语段、问题设计及学法指导等)→学生先根据提纲自己独立研读课文内容 →师友互议(可以师傅先说,学友后说,师傅补充修正;也可以师傅直接提问学友检查学友的自学情况,并帮助学友完善答题思路和要点。)
2、品读文章中精美的段落、句子,赏析语言的美点、妙点和文章的写作技巧。
(1)教师出示问题组→学生独立精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和段落并赏析。→师友相互交流(师傅可先给学友举例示范,交给学友赏析的方法,然后再让学友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和段落并赏析,师傅帮助学友 找出赏析中的疏漏之处并告诉他改正的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品读效果)。
(2)全班交流,教师先检查学友的掌握情况,不足之处让师傅补充。→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概括写作技巧。
(三)相互释疑
1、师友相互质疑,问题共同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疑难点进行记录。→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2、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原则主要采取“生问生答”的形式,学友能解答的尽量让学友说,学友解答不了的再由师父说;学生能解答的尽量让学生相互解答,老师只做必要的提示和补充。)
(四)巩固拓展
1、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1)教师出示训练内容。→学生当堂训练。→师友相互批改。
(2)教师组织在全班交流,→重点看学友的掌握情况,学友不足,师傅补充。→教师对重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强调。
2、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教师选取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师友共同研读,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出示与课文有关联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全班交流心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总结提高
1、师友相互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全班交流→教师归纳知识体系,再次强调重点。)
2、师友互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全班交流→教师最后点拨提升→教师出示下节课的预习提纲。
B、语文“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巩固基础
1、师友相互交流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组织在全班交流,明确本节课的复习要点。
2、教师出示基础训练题组→一名学友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练习→师友互批纠错→教师对个别问题进行强调。
(二)深化阅读
1、理清阅读思路,明确阅读技巧。
(1)师友各自阅读文本,总结该类文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师友相互交流先让学友说,师傅补充。
(2)全班交流阅读技巧 → 教师补充知识要点。
2、深化阅读,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
(1)教师出示课内复习题组→进行学法指导或举例示范答题思路。(2)学生先独立完成习题→师友相互检查复习情况→全班交流→教师强调重、难点和易错点。
(三)拓展提高
1、教师根据本节知识重点出示拓展性练习题→学生独立思考作答。
2、师友相互交流答案→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强调
(四)互助释疑
1、师友共同讨论并解答复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
2、全班交流释疑→教师重点讲解集中存在的问题。
(五)总结归纳
1、师友相互谈本节课的收获→全班交流复习心得。
2、教师出示知识体系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学生补充笔记→教师评价师友表现。
C、语文“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讲评课(作文)教学模式
(一)美文品读
1、美点欣赏:师友根据作文要求讨论选出所批改文章中好的片段或句子→师友共赏文中的亮点→师傅要发现学友文章中的精彩句子或片段→教师巡视。
2、美文交流: 教师选出优秀文章或师友推荐批阅时发现的美文→美文作者自己诵读
→师友相互点评文中的亮点→全班共评→教师点拨(重点看学友的收获)
(二)互助探究
1、师友找出所批改文章中的错别字、病句、语法修辞等存在的问题,用符号标记出来→师友之间共同讨论病因及修改意见。
2、教师出示病文片段或师友推荐批阅中发现的病文片断→师友互相研究病因,讨论修改意见,合作批改。→全班交流修改意见,找出病因,进行批改。
(三)反思完善
1、学生重新品析自己的作文,根据批注进一步挖掘闪光点,反思存在的不足。
2、是有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
(四)总结归纳
1、师友交流本次讲评课的收获,以学友为主,师傅提醒、补充为辅。
2、全班交流收获。→教师总结写作技巧。
(五)拓展提高
1、教师根据训练重点,当堂进行相应的片段练笔。
2、师友交换批改各自文章,找出优点,发现不足,用符号标记出来并加上批注。→教师巡视,精选佳作。→全班共赏文中亮点。
D、语文“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讲评课(检测)教学模式
(一)检查纠错
1、师友先自己改正卷子中出现的错误,找出错误原因。→师友交换试卷互相检查。→师友交流对方试卷中错误的改正情况。
2、师傅先把自己试卷中错误给学友讲一讲,要讲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思路。→学友讲解自己卷子中出错的地方,不准确的地方师父补充并纠正。
(二)互助共评
1、教师将试卷中的试题逐一分配给各组。→师友根据题目交流此题的考点,分析答题技巧及答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2、师友全班交流、点评试卷。
(三)交流质疑
1、师友就各自试卷中存在的疑问,互相质疑并解答,对共同解答不了的问题标记出来。
2、全班交流试卷中的疑问,先由学友问学友答,学友不会或回答有误、师傅
(四)巩固拓展
1、师友各自巩固试卷上的各类知识点,重点是试卷上错题,错题及改正都要记录在纠错本上。→师友互相提问检查巩固情况,先由师傅提问检查学友,再由学友提问检查师傅。
2、师友根据试卷中的重点错题再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进行拓展性训练,互相考查对方,完成后并互相检查批改找出原因并纠错。→全班交流先让学友回答,再让师傅补充。→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强调重点。
(五)总结提高
1、师友互相谈本节讲评课的收获,以学友说为主。
2、全班交流收获。→教师点拨总结、提升。
四、教学策略
“和谐互助”是一种由学生和谐参与,互帮互助的新的教学策略,其构建必须以培养学生自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必须体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以下几个教与学的策略:一是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寻求发展的策略。二是师傅学友互帮互助、激活潜能的策略。三是引导学生在理解也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的策略。总之,这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过程,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多元互动的过程,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具体讲,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其程序分为“五步十环节”。
1、“交流感知”。通过师友互检互查,整体感知,互助交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研读共品”是“五步十环节”的一个关键内容,要求学生互助交流赏析,教师精讲引导,提高学习方法和协作技巧能力。这里的互助,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是为了同达一个目标而进行的精诚合作。
3、“互助释疑”是师友互助释疑,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释疑,旨在鼓励学生用于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4、“巩固发展”。巩固知识,互助批改评析,拓展延伸,体验反思,这是学以致用、运用知识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提高”是形成知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这种模式的归纳总结,并不是教师的单向总结,而是融进了交流,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所以,这种归纳总结就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评价
(1)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课堂上,学生不但是学的主体,也是教的主题,不是师教生,而是生教生。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既解决了教师课堂视野覆盖率小的问题,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学生能主动交流、主动探究、主动学习,这种课堂真正成了师友互相学习的舞台。“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例题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
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讲。老师只讲那些学生费尽心思而学不会的内容。
这种课堂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自主探索精神,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延长。
课堂上学生先自学,然后由“师傅”负责把自己的“学友”教会,体现了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相结合原则。如果师傅们都不会,由老师讲解。这就把老师的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使集体教学和个体教学相融合,实现了点对面和点对点的结合。
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有教无类”的原则,不仅避免了两极分化,还可以发挥优秀生的才能去教会学闲生,极大的增加了课堂有效学习的时间,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师友实施动态管理,这又极大的调动了师友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堂上最大可能的减少了学习的旁观者。实现了师友双赢。
(3)学生的合作、思维、交流、表达等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
“和谐互助”充分彰显了合作精神的巨大作用,这是得益于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的生生交流。
“师傅”要教会“学友”,必须了解“学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必须要因材施教,这就使得“师傅”必须在自身理解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思维敏锐度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友”也要把自己的问题准确地转达给“师傅”,以便于“师傅”讲解。
师友在交流中互助,在互助中交流,在互相尊重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日积月累的互助学习中,学生的表达、倾听等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教师评价
教师不再是教材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管理者,而是转变为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调控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合作者、参与者。
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满堂灌,口若悬河、唱独角戏,而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真正起到点拨、总结、提升的作用。
3、学生评价
评价方法、内容上增加了,对师友进行有效评价,采取课堂上鼓励评价,适时鼓励表扬,对学生点评到位、鼓励到位。找出不足,树立典型,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昂奋状态;采取捆绑式评价,将师友两人学习、纪律等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捆绑式评价,师友两人一荣俱荣;采取师友互评,班级内师友间互相挑战,相互评比,评出“”优秀师傅“”优秀学友“”优秀师友等等。
第四篇:习作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习作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习作模式:激趣引入——明确习作要求——话题交流——自主习作——典型评讲——习作修改——改后誊写——教师批改。
二、具体操作:
(一)激趣引入:结合习作要求,用故事、谜语、图片、影像、实物、积累材料等引入本次习作。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
2、解读交流。(审题、交流点拨)
(三)话题交流:
1、自主构建:内容、结构、主旨、标题、重点片断(人物特写、开头、过程、结尾等)。
2、交流(小组或集体):师生共议,点灵感火花,围绕中心组织材料。
3、活动类作文:要求——活动——交流——习作。(或:要求——活动、交流、习作)
(四)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掌握典型,适时点拨指导。
(五)典型评讲:
1、选择优秀和存在问题的典型案例进行评议。
2、在评议过程中教给修改方法。
(六)习作修改:
1、自读自改。结合习作要求,师生评议,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读自改。
2、互读互改。结合习作要求,师生评议,对同学的习作进行读、赏、改、评。
3、再自读自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七)改后誊写。要求书写规范、整洁。
(八)教师批改。有旁批、总批……
第五篇:271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要求
“271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要求
教师方面: 1.精心编写导学稿
(1)导学稿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前提,所以导学稿的编制要高度负责,下工夫,大胆整合教材,精心研究课标要求和知识能力的要求,重点突出,难易适中,设计好ABC分层,满足不同学生的具体要求,实现分层达标。
(2)导学稿的编制一定要走程序,指定的编制老师要提前一周开始编制,中间备课组集体研究两次,讨论修改。定稿后印发给每位教师,电子稿上传至教导处,实现资源共享。
(3)导学稿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针对训练、当堂检测、学习反思等。(不同内容到导学稿应有所侧重);训练导学稿要分层次设计,有适当迁移扩展,归纳小结,注重限时训练。
(4)导学稿编制体例要规范,要设计编制人,审核人、包括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学生姓名、评价等级等内容。
(5)导学稿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有收有发,有评有纠。3.切实搞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1)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准备集体备课材料:认真研究课标要求、教材知识及挖掘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研究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策略与方法,设计教学环节,预想课堂新生成问题及解决对策,设计课堂需要教师点拨的内容,设计培训小组长及培训的内容等,形成详实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材料。
(2)集体备课时首先每个学案研究小组组长要对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进行说课,要说明本节课的知识技能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然后主备人对课堂过程进行说课,对学习目标的设计,对重点讨论 1 问题、如何讨论,对重点展示内容、如何展示、展示学生的层次,对点评要点、如何点评、点评学生的层次,以及教师点拨提升的问题和拓展内容、课堂中可能新生成的问题都要进行详实地说明,把整堂课的设计思路有一个完整的呈现;对每一名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如何检测目标的达成等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确保课堂学习中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保证课堂高效。最后,组长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拿出指导性意见,其他教师作补充发言,广采博纳,汲取众人的长处和智慧,研究出一个高效、实用、可行的课堂设计。
4、精心准备个人教学设计。
(1)教师要设计好课前预习目标,让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及达成什么目标。要设计好对学习小组长和学习小组的培训方法和培训目标,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2)老师在自己的备课活页上认真对班级内每一层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立体设计,要精心安排实现目标的过程及检查评价。要有对讨论、展示、点评、总结等课堂环节紧凑而高效的时间安排。要大胆创新展示方式,彰显生命力,但一定要保证展示高效。
(3)要有预设问题的准备及设计,尤其是时间的预设,保证既解决了新生成的问题,又使课堂紧凑高效。
(4)教师除了精心备教材背后所承载的能力,更重要的还要组织课堂实施过程,实行立体化教学,让每名学生时时有事做。
5、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充分预习是“271特色课堂”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对教材预习越充分,对导学案越熟悉,课堂效果就越好。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课前15分钟左右的时间自主学习,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静心思考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导学稿。不会的问题用红色的笔标出,找出难点和疑点,明确课堂学习重 2 点,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预习过程中,小组长要做好调控,组织同学进行简单讨论,认真检查每名同学的学案,确保自学效果。
6、课前培训学习小组及小组长
(1)教师要在课前培训组长,让其了解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目标要求,如何组织小组讨论,讨论哪些重要问题,小组推选哪位同学展示和点评等。课前培训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老师要高度重视,确保每节课前都要有培训且培训效果好。
(2)任课老师要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少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3)课前培训的前提首先是自己备好课才能有的放矢,但也不否认在培训期间接受学生好的建议,及时修改与调整自己的备课。
(4)小组长组织组员搞好讨论,讨论哪些重要问题,安排同学展示,充分发挥小组长的领头羊作用。
7、用好学习目标。引导课堂方向。
教师按照新课标要求设计三维学习目标。上课要把学习目标板书在黑板上,向学生简要解读,让学生真正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要注意情感目标的体现,并且各个学习环节都要紧扣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全力以赴、积极思维、迅速行动,注意力没有一丝一毫的时间游离于课堂之外。课堂结束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对重要知识加以强化和落实。
8、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这是学生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最重要的是让每名学生都提出不同的观点,交流思想,碰撞智慧。教师全面掌控讨论过程,让每名学生明确讨论的内容、要求和分层目标。小组长负责具体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坚持分层讨论原则,现在三个不同层次中一对一讨论,在打破层次界限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对小组内部不能 3 解决的问题要提交全班讨论解决。任课教师要深入到每位学习小组,调控讨论过程,坚决克服低效讨论或不专心讨论、讨论不分层或层次不明显、不能落实分层达标的问题,确保讨论高效、有深度。
9、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展示和点评是“271高效课堂”最关键的环节,教师要精心准备。
(1)老师备课时要设计好学生展示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展示不同难度问题,确保展示有针对性。
(2)要求学生主动展示、主动点评,严禁教师点名,老师可提前帮助做好展示和点评的准备。
(3)学生尽量书面展示,充分利用前后黑板,多个小组同时展示,板书认真工整,点评规范大方。
(4)保证脱稿展示和点评,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形式多样。展示要有深度和价值,展示的内容对其他同学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可以是正确过程,也可以是错误教训,可以是总结沉淀的方法规律,也可以是题目的扩展提升。(5)展示和点评全员参与,严防课堂变成几名同学的独角戏。展示的问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班级要创设一种安全环境,让每一名同学敢于展示,敢于点评,不怕说错。
(6)学生点评时,老师要聆听每句话,关注每个细节,根据情况给予恰当帮助,可以在学生争论不休时给出一个背定结论;可以帮助学生修正完善答案并总结方法技巧;可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联想质疑,也可以就某个问题启发学生拓展深化并提炼出规律性结论。
(7)老师要在点评过程中进行及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
(8)及时评价时,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肢体语言是否 4 合适、声音是否洪亮、评议表达是否准确等。
(9)课堂要注意知识的生成过程,人概念、规律、原理、公式、定理事件,注重突破原有的认识,注重核心观念的梳理和方法的落实,注重挖掘教学内容的社会价值和技能。
(10)老师的点拨、强调要从效果出发,点重点,点规律方法,点透,点到位,注重整合,要有单元整体教学思想。
10、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1)要组织学生认真反刍刍堂学习内容,构建清晰的课堂知识网络,当堂内容清出底子,迅速、独立完成当堂检测。
(2)组织学习班长对学习内容和学习小组成员课堂表现的进行总结性评价,评选出课堂表现最佳学习个人和最佳学习小组。
每一节课后,教师都要发下新的导学案或者训练学案,对下一节课的组学内容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明确完成学案的时间、内容,分层布置作业,督促小组长收齐并及时上交。
11、加强对年轻教师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1)集体备课不走形式,讲求实效。主备人要先说课,然后组长进行补充,提出建设性、指导性意见,老教师再进行补充,最后年轻教师提出疑问,组长和老老茧师范进行答疑。
(2)学案定粕,年轻教师要提前演练,提出修改意见,找出疑难点,在集体备课时提出疑问。
(3)统一课件。课件上要有明确学习目标,要有问题讨论、展示点评、知识点总结等几个重要环节,每位教师再根据个人情况完善发挥。
(4)在平时,要对年轻教师多关心,不断跟他们多交流教学和管理学生的经验心得,帮他们尽快成长起来,让他们成为“271高效课堂”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