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宗教学概论部分题目解答
一、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具有群众性、民族性、长期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点。
二、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当时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原始宗教的产生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状态极差。人类对于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了解又很少,常常出现当时人类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或者生理现象。出自生命的本能反应,便产生了对自然的畏惧,对死亡的困惑,而人类初始阶段的自我意识却不足以解决这些畏惧和困惑。为了给予这些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以及为了人类自身的考虑,趋利避害,自然的人格化便随之出现,从而产生了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是宗教的初期阶段,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对一些现象的感性认识。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增强了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勇气,再也不是一味地服从自然的神威。第二,维护了部落的团结秩序,有利于人类社会整体地向前发展。第三,丰富了人类文化艺术,英雄神话传说以及各种各样的雕塑、绘画图案等工艺美术形式来阐发代表某种意义的图腾崇拜,形成了特殊的宗教文学艺术。第四,积累了探索世界的经验,原始宗教是原始人类对世界的一个初步的感性的探索,为人类后来进行深层次的抽象的探索提供了基础。第五,促进了人类思维的进步。原始宗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发现的一种体现,是人类从纯粹的自发唯物主义到表象概念形成的一种结果,而且并将继续刺激着人们进行更为抽象的思维逻辑想象。
三、图腾崇拜作为祖先崇拜的原始形式,在来源上与祖先崇拜有什么区别? 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都是发生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原始宗教信仰的一种表现。
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最初源于鄂吉布瓦(Ojibwa)印第安人的方言Totem,意为“他的亲属”和“他的标记”。所谓图腾崇拜,就是把某一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作为一个氏族的共同祖先的信仰体系,相信图腾物与人有着血缘关系,并对图腾物顶礼膜拜。图腾崇拜是表示某一氏族全体与某一特种动植物全体在血缘上的集团性关系。祖先崇拜是对有死者崇拜的发展,基于同一氏族的死去的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仍然会影响到现世,并且对子孙的生存状态有影响的信仰。对死亡现象和死者的宗教态度,只是由于相应的社会条件的产生,即由于最年长者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才能变成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在来源上的区别是:一般认为图腾崇拜属于自然崇拜范畴,而祖先崇拜是从死者的亡灵崇拜发展而来。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两种崇拜形式都有,不过前者是对本氏族最原始的祖先的崇拜,后者则是对家族的近期祖先的崇拜。在前一种形式中,氏族祖先常常直接起源于某种神圣的动植物,而且氏族祖先常常具有半人半兽的形象;而在后一种形式中,氏族制社会多半已瓦解为个体的家庭,形成家族制或家支制的社会结构。我国古代的华夏民族以及现今的彝族等少数民族都存在此种情况。这就是说,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的区别,并不完全表现为自然物崇拜与亡灵崇拜的区别,而且也表现为始祖崇拜与近祖崇拜的差异。
四、宗教学概论上的宗教包括哪些基本因素? 宗教学概论上的宗教包括的基本因素有:宗教观念、宗教感情、宗教行为、宗教组织和制度。宗教观念:宗教观念是宗教信仰的解释体系,是宗教信仰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如灵魂观念、神灵观念、神性观念。宗教感情:宗教感情是宗教信仰者特有的、同宗教信仰和宗教观念相关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如敬畏感、依赖感、神秘感。宗教行为:宗教行为是宗教组织向人们灌输宗教观念,强化宗教意识的手段,如巫术、禁忌、礼仪等。
宗教组织和制度:宗教组织是宗教徒在其中依据宗教观念过宗教生活,并通过它进行宗教活动的机构或团体,是宗教行为的组织者和规范者,如寺庙、教会;而宗教制度是使宗教组织得以维系和运转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如“科层制”。
科学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还有人信教? 1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宗教依然是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2宗教信仰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使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的阶级对抗、自然与社会的诸多问题没有解决,宗教存在的土壤依然存在。宗教体现的是一种终极关怀,是阶级对抗社会里的精神麻醉剂,对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在理论上、道德上和感情上起着论证和辩解的作用,被剥削阶级由于无力同剥削阶级进行斗争,必然会产生对死后的幸福生活的憧憬。
3宗教信仰是相信有超自然的精神实体存在,并以这种超自然的精神实体作为现实世界和人生的终极根源;科学则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等各种现实过程的知识体系,它不承认任何在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超自然的世界。宗教与科学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生成的联系;从共时性的角度,它们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相互的渗透。
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对立构成了二者关系的主要内容。宗教与科学正是在这种对立关系中表现出自己的特质,二者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的对立有着逻辑的必然性。但宗教与科学的对立也不全是消极的,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中共存,这是宗教与科学得以形成其他一切关系的先决条件。
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必然形成解释周围世界的需要。宗教和科学都是这种需要的产物,它们都为世界提供了某种解释。在社会生活中互相补充,这是宗教与科学彼此联系中更为深刻的一面。宗教与科学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中形成的两种世界观体系。由于各自的最终目的和运用的方法不同,它们各有自己的适用层次范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合的。二者之间常常在重合的这部分中发生直接的对立和冲突;同时,它们又可以在不相重合的领域中互相并存和互相补充。这一点决定了宗教与科学之间必然形成错综复杂的联系。
宗教的体验是真实的吗 不真实。狭义的经验是指直接的感性经验,即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广义的经验:还包括了主体从各种心理活动中得到的感受,即对于内部世界的感知,包括了痛苦和欢乐等内省体验,带有极强的主体性和情感性。宗教经验属于广义概念上的经验,是宗教信仰者对于神圣物(神、神圣力量、神性物)的某种内心感受和精神体验。获得宗教经验的过程就是体验和认识神灵的过程。
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非人间的力量的形式。”科学的宗教学不承认任何神和神性物的存在,因而也不承认它是宗教经验的原因和对象。经验的真实性,以其是否符合于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而定。任何一种思想和观念如果没有作为其最终源泉的感官对象,就不可能是具有客观内容的感觉经验,而只是个人的主观幻想。“宗教经验” 并没有任何存在于感官之外的客观对象作为它的源泉。如果坚持宗教神学关于神是超经验存在物的神灵观,那么,宗教经验就是没有真实对象的主观幻想;如果坚持宗教经验是具有客观对象的真实经验,则所经验的神便是经验的对象而不是超经验的神。宗教经验者关于人神际遇的神秘体验,便只能是一种主观幻觉,他们体验到的神圣对象只能是主观观念的对象化。人对于神的种种宗教感情或宗教经验不过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活动。关于神的心理幻影对象化而变成了宗教信仰的神圣对象,常常是由主观的观念、信念和意见本身激发起来的。宗教体验不过是长期信仰而造成的心理幻象,和宗教信仰者的信仰内容有直接关系的。它们受到传统文化背景和社会舆论、道德、宗教的影响很大。
宗教的神是社会和人的投影,人格化的神灵在信仰者的心目中虽然是个被认为“真实”的现实,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异化的产物。这种异化使人所创造的物变成人的统治者。
体会 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宗教学研究包括研究宗教的本质、要素及其逻辑结构、宗教的观念与思想、宗教的经验、宗教的行为、宗教的组织与制度等。在学习中我们既要在尊重宗教信仰者的信仰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他们的信仰;同时,又要避免盲目迷信的信仰主义。判断对宗教进行研究是否理性的标准,不在于有无宗教信仰本身,而是在于他们是否因此而影响宗教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宗教的产生与发展决定于社会历史条件,它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社会结构有力地影响着宗教系统,同时这些社会的结构又受到它们所包围的宗教的改变。只有把宗教同社会和文化联系起来,我们才能够科学地认识宗教。
收获
1、学习宗教学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于宗教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
2、学习和研究宗教学可以锻炼和提高我的理论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宗教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个各种信仰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我分析、批判认识宗教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全面了解历史、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
5、培养科学的世界观,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6、对各种具体的宗教现象、宗教史的研究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
7、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宗教有关的国际国内政治、稳定社会秩序。
第二篇: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宗教学概论 A Survey of the Study of Religion 课程编码:Z211206 总学时/总学分:54/3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54/3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0 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
2.课程目的:宗教学是以宗教一般为研究对象,以存在于社会、历史之中的宗教现象为客体,考察其观念、行为、组织的形式和内容,研究其起源与演变的过程及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并探索其性质、规律和社会作用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如何在人的现实需要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从一般的角度认识宗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正确认识我国对宗教的态度和政策。
3.具体要求:
使学生了解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如何在人的现实需要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从一般的角度认识宗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正确认识我国对宗教的态度和政策。增进大学生对宗教问题的了解,使大学生们有能力在掌握宗教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分析和认识各种宗教现象,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宗教问题,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 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 5学时 ●宗教学的诞生
●宗教学的分支学科与发展
●宗教的界定
●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在讲述本课的过程中,应指出中国宗教学研究和世界宗教学研究的渊源、联系以及存在的重大差距;尤其要引导学生对宗教学定义进行灵活的把握与理解。
2.掌握宗教学起源与发展;宗教学定义;宗教学分支学科;我国宗教学研究 3.难点是宗教学定义
进一步阅读书目
麦克斯·缪勒:《宗教学导论》,陈观胜、李培茱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导言部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
陈麟书:《宗教学原理》,绪论部分,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1999年版。
卓新平:《西方宗教学研究导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0年。
思考题
1.宗教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2.西方宗教学是由谁奠基的?中国宗教学近20年来的发展情况如何? 3.“宗教四要素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已有的各种宗教定义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界定宗教的?
第二讲 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二讲 5学时
●原始宗教的产生
●宗教与神话
●宗教与崇拜
●宗教与巫术
●原始宗教的特点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通过讲授“宗教”一词在中国文化语境和外国语境中的不同的来源,加强学生对宗教本质、宗教特征、宗教定义以及宗教与迷信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正确的理解与把握。2.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注意灵活把握宗教的定义,不可拘泥于一种固定定义。3.区别宗教与迷信
进一步阅读书目
弗雷泽:《金叶》,《金枝》选译本,汪培基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
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李安宅译,中国民间出版社,1986年 怕林德:《非洲传统宗教》,张治强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 马昌仪:《中国灵魂信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思考题
1.宗教有无起源? 2.灵魂观念对于宗教的产生与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3.原始宗教产生的经济基础和认识论根源是什么? 4.原始宗教有哪些基本特点?
第三讲 古代民族宗教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三讲 5学时
●主要民族宗教的形成●古代埃及宗教
●古代巴比伦宗教
●古代中国宗教
●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发展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世界性宗教。
2.把握古埃及语巴比伦宗教的特点。3.重点掌握中国宗教的特点。进一步阅读书目
牟钟鉴:《中国宗教与文化》,巴蜀书社,1989年。于殿利、郑殿华:《巴比伦古文化探研》,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张荣明:《中国的国教——从上古到东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李铁匠:《长河落日——巴比伦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思考题:
1.原始宗教进入古代文明社会以后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2.世界宗教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宗教有哪些? 3.国家宗教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中国宗教法性传统宗教起着什么样的历史作用? 5.在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主要因素 在起作用?
第四讲 宗教与古代哲学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四讲 5学时
●宗教与希腊哲学的起源
●神灵观念的理性化与希腊理性神学 ●希腊化时期的宗教与哲学 ●基督教接纳希腊哲学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希腊哲学的起源。
2.把握希腊化时期的宗教与哲学的关系。3.重点掌握基督教 进一步阅读书目
范明生:《柏拉图哲学述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范明生:《晚期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王晓朝:《希腊宗教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王晓朝:射申秘与理性的交融》,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思考题
1.宗教对于希腊哲学的诞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2.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希腊哲学家对希腊宗教的批判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3.为什么说西方理性神学源于希腊哲学家对神的思考? 4.希腊哲学与基督教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五讲 佛教基本知识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五讲 5学时
●佛教的创立与发展
●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经典
●佛教的主要礼仪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佛教的起源。
2.把握佛教的基本教义。
3.重点掌握主要佛典的内容。
进一步阅读书目
方立天著:《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8年。
陈兵、邓子美著:《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民族出版社,北京,2001年。思考题 1.“佛”或“佛陀”是什么意思? 2.“四圣谛”指的是什么? 3.如何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 4.佛教传人中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第六讲 基督教基本知识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六讲 5学时 ●基督教的前身
●基督教的诞生与发展
●基督教的经典
●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与基本礼仪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基督教的发展史。
2.把握基督教的圣典——《圣经》-主要内容。3.重点掌握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与基本礼仪。进一步阅读书目
【英】罗伯逊:《基督教的起源》,宋桂煌译,三联书店,北京,1958年。【德】大卫.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耶稣转》,商务印书馆,北京,1981年。【英】约翰。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北京,1982年。【英】穆尔:《基督教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81年版。
【美】沃尔克:《基督教会史》,孙善玲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北京。王晓朝:《罗马帝国文化转型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北京。思考题:
1.基督教有哪三大主要派别? 2.基督教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3.基督教的基本信仰是什么?
第七讲 伊斯兰教基本知识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七讲 5学时
●伊斯兰教的诞生与发展
●伊斯兰教基本信条
●伊斯兰教的礼仪
●伊斯兰教的经典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伊斯兰教的诞生与发展史。2.把握《古兰经》的主要内容。
3.重点掌握伊斯兰教基本信条与礼仪 进一步阅读书目(略)
第八讲 宗教的基本要素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八讲 5学时 ●宗教意识
●宗教组织
●宗教礼仪
●宗教器物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宗教的主要礼仪。2.把握宗教的组织结构。
3.重点掌握器物性宗教。进一步阅读书目
张志刚:《宗教文化学导论》,东方出版社,北京,1996年。
王晓朝:《罗马帝国文化转型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1年。思考题:
1.宗教文化研究与一般文化研究是什么关系? 2.包括宗教传播在内的文化传播有哪些规律性? 3.什么叫外来宗教本土化? 4.为什么外来宗教本土化是一种必然现象?
第九讲 宗教与道德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九讲 5学时
●宗教与道德在文化系统中的不对称
●以信仰为中介把握宗教与道德的关系
●宗教伦理的共通准则
●发挥宗教道德在现时代的积极作用
●倡导和平与宽容的伦理原则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宗教与道德的关系。2.把握伦理道德的内涵。
3.重点掌握宗教伦理的共通准则。进一步阅读书目
[美]坎默著,王苏平译:《基督教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美1罗斯特著,赵稀方译:《黄金法则》,华夏出版社,2000年。
[德)fL汉思、库舍尔著,何光沪译:《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1997年。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商务印书馆,2001年。王月清:《中国佛教伦理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王作安、卓新平主编:《宗教:关切世界和平》,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董群:《禅宗伦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思考题:
1.为什么说“道德金律”可以成为最基本的人类道德共识? 2.全球伦理的有什么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3.中国维护宗教信仰自由原则有哪些成功经验? 4.积极开展宗教间对话对于促进世界和平有什么重要作用?
第十讲 宗教与科学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十讲 5学时 ●原始时代的融为一体
●古代的分化与分立
●近代的矛盾与冲突
●现代的调适与共存
●二者关系的若干种模式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西方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宗教。2.把握宗教中的科学如何绽出。
3.反省东方文化为什么不能孕育出科学。进一步阅读书目
霍伊卡:《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 李申主编:《高科技与宗教》,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罗素:《宗教与科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彼得斯、王丕盛、本纳德编:《科学与宗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思考题:
1.在古代社会,科学为何被包含在宗教之中?
2.在西方近代社会,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和对立原因何在? 3.宗教神学与自然科学从思维方式上考察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异? 4.当代宗教与科学应当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之中?
第十一讲 宗教与中国文化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十一讲 4学时
●中国文化的整体结构 ●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动态互补 ●中国民间宗教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中国文化的特性。
2.把握宗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3.跟踪中国宗教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阅读书目 牟钟鉴:《中国宗教与文化》,巴蜀书社,1989年。
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8年。张志刚:《宗教文化学导论》,东方出版社,北京,1996年。参考题:
1.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2.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宗教性?
3.为什么说本土化是外来宗教融人中国文化的惟一通道?
4.中国民间宗教有哪两种发展趋势?
三、参考教材
(使用教材)吕大吉:《宗教学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主要参考书目):
1、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2.吕大吉:《宗教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7月。3.吕大吉:《宗教学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吕大吉:《西方宗教学说史》,中国社会科学,1994。5.从哲学到宗教学:吕大吉学术论文选集/吕大吉著.-2002,6.陈麟书《宗教学原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月出新版修订本。7.宗教观的历史·理论·现实 [专著]/陈麟书主编.-1996.7 8.陈麟书《世界七大宗教》
9.罗竹风:<宗教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0.麦克斯·缪勒:《宗教学导论》
11.时光、王岚:《宗教学引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12.张志刚:《宗教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13.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与方法/张志刚著.-1995.12,14.宗教学基础十五讲/王晓朝著.2003,B920/W37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四、学习要求
学生学习要有一定的计划。学习计划要突出重点,理清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及自己的薄弱环节。学习应积极主动,掌握老师教学进度,应主动课前自学,课上记笔记,课后复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作业。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老师同学联系,寻求辅导和帮助。通过定期浏览网络,及时了解时政,加深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10%, 期中成绩30%,期末笔试60%。
大纲制定者:孙业成
大纲审定者:
制定时间: 2010年5月
营销部新员工实习报告
员工姓名:
递交报告日期:
实习部门:
实习日期:
报告内容:
第三篇:毛概课后部分题目解答
第一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8.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克思主义? 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展。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第三,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
第三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然之路。
第一,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第二,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农村是中国革命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问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毛泽东认为,这些原因和条件,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
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人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因此,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六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6.如何理解“总体上的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两者的联系表现为:同处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战略阶段,同处于小康阶段。
两者的区别体现在:其一,“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其二,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第七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第一,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第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答: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以更加积极地姿态走向世界。
第八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已经提出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这一精辟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传统的思想束缚。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
第二,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题。
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避免可能引发的社会问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九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民可以统一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
(3)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十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2)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诱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各种腐朽文化思想也会沉渣泛起。
(4)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
(3)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4)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第十一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奋斗。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三,坚持改革开放。
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6.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1.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是我 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2.民生经济的提升,推进改革就更加深入民心,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3.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必然增强广泛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第十二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境。
5、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答: 第一,两岸同胞要团结起来,坚决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为两岸开展各项交流创造良好的环
第二,祖国大陆方面将继续支持和鼓励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第三,两岸青年代表着两岸的未来和希望,是推动和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
第十三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的中心任务。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始终是中国政府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
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
5.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第三,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四,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五,谋求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六,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四篇:法学概论题目
《法学概论》小试牛刀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法:法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维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法的适用:是指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现,即法律规范在人们行为中的具体落实。
3、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4、违法:是指违反法律规范,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具备条件:违法的客体,违法的客观方面,违法的主体,违法的主观方面。
违法的种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
5、宪法:是确认国家民主制度,通过规范和控制国家权利以保障公民权利,具有最高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
政权的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基本形式。
6、国体:即国家性质,亦即国家的阶级属性,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我国的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我国的阶级基础,爱国统一战线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特征。
7、政体:是指拥有国家主权的统治阶级实现其国家主权的宏观体制。是对政权组织形式的抽象和概括。我国的政体共和制。
8、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民族自治大方和自治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治权,依法管理本地方民族的内部事务的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15、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16、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17、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法律制度。
18、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9、四项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构成了完整的财产所有权的四项权能。
20、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
21、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特点:强制性,财产性,补偿性。
22、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3、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款,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24、违约责任:又称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25、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通过国家立法程序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6、犯罪: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且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基本特征:具有社会危害性;具有刑事违法性;具有刑罚处罚性。
27、犯罪构成及其要件: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其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
28、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29、犯罪预备、犯罪终止、犯罪未遂: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行为。犯罪终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反之的一种反之停止形态。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停止形态。
30、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要件: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在客观上各个犯罪分子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各个犯罪分子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犯罪故意。共同犯罪的形式是指两人以上共同犯罪的结构,或者是指共同犯罪人之间结合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标准看,共同犯罪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按共同犯罪习惯难为的分工来划分,分为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按共同犯罪人主观联系的习惯拟制和程度,可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团。
31、刑罚及其特征:刑罚是指统治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刑罚特征:只能对犯罪分子适用;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只能有国家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决定。
32、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33、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34、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分为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内,又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和特别累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
35、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法律所保护的另以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P112
36、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强制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但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行为。
37、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8、转继承:又叫再继承,是指继承人在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应集成的遗产份额转归他的继承人继承的一项法律制度。
39、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法律制裁方法。
40、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向第三人(又称相对人)独立为意思表示,其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一种法律制度。
41、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犯罪。
二、填空题(每空1分,44分)_ 1.在法产生的初级阶段,(习惯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2.制定法又称(成文法),是现代国家主要的法的渊源,即指由特定的享有法律创制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
3.法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生效以及法律对其颁布实施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
4.(国家)的产生是法产生的第一标志。
5.目前对世界各国法律制度影响比较大的法系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6.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7.(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8.构成违法行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违法的(主体)、(客体)、(主观)和(客观)。9.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10.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现代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单一制)和(联邦制);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1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我国这样的单一制国家内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13.我国《选举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选举制度的(普遍性)原则。
14.《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这些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15.我国的国家机关分为(权利)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16.(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它受全国人大的监督,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17、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18、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19、民法调整对象为,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20、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互适应的民事活动;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21、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2、我国合同法规定,因一方当事人违反约定,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到损害方有权选择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承担侵权责任。
23、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4、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有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其他形式。
25、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就是受要约人同意的意思表示。
26、在当事人既约定了违约金,又约定了定金的情况下,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并且只能够择一适用。
28、因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侵犯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
29、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婚龄,即男子不得早于22周岁,女子不得早于20周岁。30、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31、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的,须得军人同意,但是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32、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够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33、对正在进行 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 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正当防卫,造成不法侵害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惟有(C)的实施,才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A.道德习俗
B、宗教信条 C.法律
D、社会章程
2.公民的通信自由权是公民(C)的一项重要内容。A.人格权
B、言论自由权
C.个人自由
D、建议控告权
3.危害行为只能表现为不作为一种形式的犯罪是(A)。A.遗弃罪
B、抢劫罪 C.故意杀人罪
D、强奸罪
4.男女双方领取了结婚证但尚未同居的(D)。A.其婚姻关系尚未成立
B、可通过申请撤销婚姻登记来解除婚姻关系
C.想婚姻登记机关送交结婚证,婚姻关系即可解除 D、必须办理离婚手续,才能解除婚姻关系
5.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经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是(D)。A.离婚案件和解除收养关系案件
B.解除收养关系案件和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 C.离婚案件和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 D.离婚案件和商业秘密案件
6.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受害人(A)。A.可以向产品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生产者要求赔偿
B.应先向产品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拒绝赔偿的,方可向产品生产者要求赔偿 C.只能向产品销售者要求赔偿 D.只能向产品生产者要求赔偿
7.著作权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客体中的(C)。A.行为——作为
B、行为——不作为 C.智力成果
D、物 8.在我国,“公民”是指(D)。
A.在我国领域内出生的一切人
B、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的人
C.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并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D、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9.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养子女和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D)。A.继续存在B、缩小范围 C.中止
D、解除
10、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C)。A.6个月
B、1年 C.2年
D、4年
11.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C)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A、18周岁B、40周岁 C、45周岁D、55周岁
四、不定项选择题:
1、法的效力包括(ABC)P7 A、对象效力 B、时间效力 C、空间效力
D、域外效力
2、以下属于我国法的渊源有(ABC)P6 A、宪法 B、行政规章 C、法学专家观点
D、国际条约
3、依据法律责任内容的不同,我国通常将法律责任分为(ABCD)P11 A、违宪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民事责任
4、法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动态过程,包括以下(ABCD)环节P12 A、法律制定
B、法律遵守 C、法律执行
D、法律适用
5、民事权力的诉讼时效(2年),涉外4年。
6、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7、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8、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
9、我国的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政协不是)
10、刑罚的种类(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
11、我国民法中的债包括什么?债的发生,债的担保,债的消灭。
12、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
13、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社会经济权利4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5人身权利和自由6宗教信仰自由7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14、法的特征: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是规定人们权利义务的规范。
15、合同订立的两个阶段(要约、承诺)
16、商标的保持期(10年)
17、有关共同犯罪构成(收赃并帮助运输)构成要件: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在客观上各个犯罪分子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各个犯罪分子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犯罪故意。
18、以下属于民法的基本原则的有(ACD)
A、平等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
19、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有(ABCD)
A、要有违法行为存在 B、损害事实的存在 C、行为人主观上要有过错 D、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20、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ABC)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违法责任原则
21、民事责任的例外主要有(ABC)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不可抗力
D、醉后闹事
22、根据委托产生的根据不同,可将代理分为(ABC)A、委托代理 B、法定代理
C、指定代理
D、表见代理
23、有效的承诺,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有(ABCD)P86 A、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发出;
B、承诺必须是对要约明确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 C、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D、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相一致,但对非实质性的内容作出更改,可不影响合同的成立
24、以下关于要约邀请说法正确的有(ABC)P85 A、要约邀请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B、要约邀请一般包括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 C、但是,如果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的规定,视为要约 D、要约与要约邀请是同一回事
25、当事人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可申请变更和撤消合同?(ABCD)P89 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B、订立的合同显失公平
C、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D、一方以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
26、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主要有(ABCD)P96-98 A、继续履行
B、采取补救措施 C、赔偿损失
D、支付违约金
27、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要约有下列哪些情形的导致失效(ABCD)A、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B、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C、要约人依法撤消要约
D、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28、无效婚姻包括(ABCD)
A、重婚 B、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C、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D、未达到法定婚龄的
29、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女方有以下哪些情形,男方不得提出离婚(ABC)A、怀孕期间 B、分娩后1年内 C、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
D、分娩后6个月内 30、以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有(AD)
A、丈夫在单位领取的住房公积金
B、妻子因为工伤而获得的财产补助金 C、丈夫在结婚前继承的财产
D、妻子因为转让出版权获得的财产
31、离婚损害赔偿的要件(ABCD)
A、一方有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的行为 B、离婚损害赔偿以离婚为原因,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不得提起 C、受害方受到损害。损害包括精神损害、人身伤害和物质损害 D、请求方无过错
32、根据我国继承法,下列哪些人可以以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身份参与继承(ABCD)A、配偶
B、子女
C、父母
D、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
五、简答题
1、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4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5人身权利和自由6宗教信仰自由7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2、犯罪及特征?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犯罪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且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构成要件: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
3、合同生效的要件?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产生法律效力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当事人须有缔约能力,即缔约主体要合格;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4、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什么?我国《民法通则》对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怎样规定的?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我国《民法通则》根据自然人的具体情况,按照年龄、智力及精神健康情况,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
5、正当防卫及构成的条件。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实行防卫;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危害。
6、共同犯罪人的种类。主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从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胁从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教唆犯,指用引诱、怂恿、收买、威吓等手段,故意唆使他人实行犯罪的人。
7、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特征P36 主体地位平等;强调自由意志;等价有偿
8、简述宣告失踪的条件和法律后果P43-44(1)条件
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两年;经过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失踪(2)法律后果
财产由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或者朋友代管。失踪人所欠的税款和债务和应当负责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被宣告失踪人重新出现或者确切知道他的下落,经过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消对他的失踪宣告。失踪宣告被撤消后,代管人应当向失踪人交还代管的财产,并且向失踪人保管财产代管的情况。
9、简述法人的成立条件P49 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0、简述无效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情形P56(1)无效法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但是不具备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从而不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2)种类
主体不合格;意思表示不真实;行为内容违法
11、有效的承诺,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发出;承诺必须是对要约明确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相一致,但对非实质性的内容作出更改,可不影响合同的成立
12、继承人在哪些情形下丧失继承权P125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13、民法的基本原则?
答:①、民法基本原则,是反应整个民法的基本精神,对具体民法规范的制定、解释、适用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也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具有以下功能:立法准则功能、行为准则功能、法律补充功能。
②、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基本原则有: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等价有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14、自首及成立的条件?
答: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它罪行的,以自首论。对自首的犯罪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15、法的本质和特征? 答:
(一)本质: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一种社会规范,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出现的社会规范。国家政权由统治阶级掌握,因此法首先和主要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2、法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但统治阶级意志本身并不能直接形成为法,只有以国家意志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意志才是法。所以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
(二)特征:
1、法是一个行为的规范。
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3、法反应国家意志
4、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5、法以实现一定社会秩序为目的。
6、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16、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答: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7、犯罪未遂构成的法律要件有哪些? 答: 犯罪未遂构成的法律要件有: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犯罪行为实际接触或者接近犯罪对象,对犯罪的直接客体造成了威胁,并且能够直接引起危害后果的发生。行为人是否“已经着手”,是区别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根本标志。
18、构成共同犯罪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答:构成共同犯罪的主要条件是:
1.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若犯罪主体虽然是两个人,但是其中一个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具有或者丧失了刑事责任能力,就不构成共同犯罪。
2.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也就是犯罪人都认识到自己不是单独犯罪,而是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对犯罪行为和结果具有统一的意愿和要求,他们互相联系,产生了共同危害社会的结果。否则,就不能构成共同犯罪。
3.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行为。也就是在实施犯罪时.各个犯罪人的实施行为都指向同一目标。而且是互相结合,互相联系,互为条件的。
六、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试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之间的关系。犯罪客体不同于犯罪对象,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对象只是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物)或者社会关系的主体和参加者,它本身不是社会关系,是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的人或物。(4分)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区别的概念,其联系表现在:犯罪行为就是通过对犯罪对象即具体的人或物来侵犯刑法所保护的一定社会关系即犯罪客体。(4分)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6分)
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则不决定犯罪性质。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没有犯罪客体就没有犯罪的存在,而犯罪对象则并不是一切犯罪的必备要件。
3)任何犯罪都必然使犯罪客体受到侵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侵害。2.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一概不负刑事责任。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实施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的人,只要其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构成犯罪,就应当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
七、案例题
1、赵某孤身一人,因外出打工,将一祖传古董交由邻居钱某保管,钱某由于结婚用钱,情急之下,谎称该古董为自己所有,卖给了古董收藏商孙某,得款一万元。孙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李某借款两万元,双方约定将该古董押给李某,如孙某到期不赎回,古董归李某所有。在赵某外出打工期间,其住房有倒塌危险,因此房与钱某的房屋相邻,如该房屋倒塌,有危急钱某房屋之虞,钱某遂请施工队修缮赵某的房屋,并约定施工费用待赵某回来后,又赵某付款。房屋修缮以后,因遭百年不遇的台风而倒塌。年末赵某回村,因古董与房屋修缮款与钱某发生纠纷。
(1)钱某与孙某之间的买卖合同效力如何?为什么?(2)孙某将古董卖给李某,形成合同法律关系吗?(3)孙某能否取得改古董的所有权?为什么?
(4)孙某与李某之间的约定——孙某到期不赎回,古董归李某所有——该约定效力如何?为什么?
(5)钱某请施工队加固赵某的房屋这一事实在赵某与钱某之间形成何法律关系?
2、张某在一风景区旅游,爬到山顶后,见一女子孤身站在山顶悬崖边上,目光异样,即心生疑惑,该女子见有人来,便向悬崖下跳去,张某情急中拉住女子的衣服,将女子救上来。张某在救人过程中,随身携带的价值2000元的相机被损坏,手臂被擦伤,女子的头也被碰伤,衣服被撕破。张某将该女子送到山下医院为其支付各种费用将近2000元,并为包扎自己的伤口用去20元。当晚,张某住在医院的招待所,但已身无分文,只好向服务员借了100元,用于支付食宿费。次日,轻生女子的家人赶到医院向张某致谢。(1)张某与女子之间存在何种民事法律纠纷?
(2)相机损坏,治疗伤口的费用应否偿付?为什么?
(3)张某为女子支付的医疗等费用能否请女子偿还?为什么?(4)张某向服务员借的100元应由谁偿付?为什么?(5)张某能否请求女子支付一定的报酬?为什么?(6)张某应否赔偿女子衣服的费用?为什么?
3、中学生余某想将家里的一套5万元的音响出卖。后来,作为余某托人认识了李某,与李某签订了音响买卖合同并且约定在一个月后才来取货。不久,余某父亲发现了这个事情。分析
(1)该音响合同的效力如何?P54 P41 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因为作为中学生余某属于相对民事行为能力人,合同生效与否,必须经过法定代理人的追认。
(2)针对这种措施,并结合我国的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李某和余某的父亲能够采取哪种措施?P54-55 作为余某的父亲可以拒绝承认,或者是在一个月内不追认,该合同也同时视为拒绝。当然,作为李某也也可在追认前进行撤消。
4、被告人丁某,女,15 岁。丁某一日骑自行车回家,行至一坡路时,因车速快,撞着同方向行走的李某左脚的左侧。丁从自行车上摔下,将李压倒在身下。丁即将李送往医院。但李因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丁某应否对其行为负刑事责任?为什么? 答案:(1)丁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2)因为丁某未满16周岁,我国刑法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才应负刑事责任,丁某的行为不属于上列情况,不应负刑事责任。
第五篇:工商行政管理概论题目整理
一、单选
1.对管理最准确的理解应该是(D)
A、对人员配置和组织结构所进行的整体安排
B、对财务经营状况的协调和控制
C、对经营行为的一种纪律约束
D、对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2.在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A)
A、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B、明确工商行政管理的对象
C、确定工商行政管理的人事制度D、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3.商标所有人申请续展注册的,提出申请的时间应在注册商标有效期满前的(C)
A、2年内B、1年内C、6个月内D、3个月内
4.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理权限划分,选择分权还是集权的主要依据是(A)
A、管理的效率高低B、管理的内容多少
C、管辖的区域大小D、管理政策的统一性
5.某企业在其产品展示会期间,对到会的采购人员表示凡订货量达到一定数量可给予相应的折扣,后经采购人员要求改为把相应的折扣款给企业采购人员作为中间人佣金,大部分采购人员都是私营企业派出的职员。针对上述事实,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该企业一开始给予的折扣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改变后的属不正当竞争行为
B.该企业一开始给予的折扣就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c.改变后给予的“中间人佣金”不属于商业贿赂
D.采购人员要求中间人佣金是正当行为
6.我国商标取得采用的原则是(B)。
A.使用在先原则B.注册原则
C.混合原则D.使用原则
7.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客体的特定条件是(A)
A.在市场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B.必须要有一定资金数额的财产c.有合法的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D.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8.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监督管理与执法中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这是从(D)来分析的。
A.管理领域B,管理内容
C.管理对策D.管理手段
9.营业登记审查的主要内容是(B)。
A.企业法人资格B.从事经营活动的条件
c.是否具有独立财产D.是否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
10.注册资金是指企业的全部实有资产。因经营状况随时变化,增减超过(A)时须办理
变更登记。
A.20%B.25%
C.30%D.50%
11.企业法人具备生产经营主体资格的具体证明是(A)。
A.登记注明B,发放营业执照
C,验资报告D.企业章程
12.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
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的,(D)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
A.县一级B.县级及县级以上
C.地区一级或地区以上D.省级或设区的市
13.各类市场的内部营运规范属于(A)规则。
A.市场组织B.市场进出
C.市场竞争D.市场管理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是(B)。
A.法律B.行政法规
C,规章D.其他规范性文件
15.明确工商行政管理过程特点的意义在于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应具有(A)观念。
A.系统管理B.信息反馈
C.自我约束D.协调服务
16.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交换不为行政条件所割裂,按照商品经济内在联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供求和竞争规律,顺畅地流通周转。它表明市场体系的(B)。A,系统性B.统一性
c.有机联系性D.有序性
17.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干部实行(C)体
制。
A.条块结合,以块为主B.条块结合,以条为主
C,双重管理D.垂直领导
18.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的特点之一是(A)。
A.依法具有自由裁量权B.在执法中不必接受监督
c.必须有执法请求D.快捷便利,不受固定执法程序的限制
19.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贯彻(C)的主要部
门。
A.宏观调控政策B.微观经济政策
C.竞争政策D.产业政策
20.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确定的消费者,即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
或接受服务的(C)
A.公民个人
B.生产经营单位
D.公民个人和单位
D.公民个人和社会团体
2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督管理的主要方法是(C)。
A.行政方法B.法律方法C.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D.经济方法
22.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机关有关登记管辖的基本原则是A
A.地域登记管辖B.级别登记管辖C.指定登记管辖D.授权登记管辖
23.消费者在展销会购买商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且展销会已经结束的,消费者可以
依法向(A)要求赔偿。
A.展销会举办者B.展销会监管者C.展销会场地提供者D.展销会批准单位 24.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
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A)。
A.一倍B.二倍C.三倍D.四倍
25.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
满(B)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A.二B.十C.十五D.二十
26.“罚款”是广告违法主体承担的一种(C)。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赔偿责任
27.依据《公司法》规定,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
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B),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A.审计机关B.公司登记机关C.财政机关D.税务机关
28.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记机关(B)。
A.解散公司B.吊销营业执照C.责令改正D.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9.目前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是:A
A.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B.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C.监督管理集贸市场的交易秩序D.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30.因产品存在缺陷而造成损害的受害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_B后,便丧失了起诉权。
A.1年B.2年C.4年D.10年
31.企业产权转让秩序属于:D
A.市场进入秩序B.市场行为秩序C.市场结构秩序D.市场退出秩序
32.我国<<公司法>>规定,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额为:C
A.50万元B.30万元C.10万元D.1000万元
33.某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为1000万美元,则其注册资本至少应为_B万美元以上。如
追加投资400万美元,则其注册资本至少应在__万美元以上。
A.500,720.B.500,710C.400,610D.400,600
34.外商投资企业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设立登记时,不需要提交的文件为D
A.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文B.合用、章程及审批机关批文和证书
C.投资者资信证明和合法开业证明D.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35.发行公司债券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资产额不得低于_C万元人民币。
A.1000B.3000C.6000D.5000
36.下列各项中,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特点的是(C)
A.不告不理B.一般应经当事人申请
C.无须执法请求D.和司法机关执法程序相同
37.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时所具有的自由裁量权是指(C)
A.对处罚等行政行为可根据实际情况超过规定的幅度和范围
B.执法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C.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自行决定执法的内容或形式
D.根据上级机关的意见确定行政执法的内容或形式
38.用于企业生产的某一类商品上,以区别于该企业生产的其他类商品的商标是(D)
A.商标别商标 B.联合商标C.组合商标D.商标群商标
39.24.无论企业的性质如何,其登记注册事项都应包括(D)
A.法定代表人和注册资本B.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
C.法定代表人和企业名称 D.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
E. 多选
1.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有(CD)
A、国防B、治安C、基础教育D、收费公路E、体育比赛
2.认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应当依据(ABCD)。
A.该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以及相关市场的竞争状况
B.该经营者控制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的能力
C.该经营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D.其他经营者对该经营者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
3.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
害人残疾的,应支付(ABC)等费用。
A.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B.生活补助费C.残疾赔偿金D.残疾者学习、生活费
4.关于我国的消费者协会,叙述正确的是:ABD
A. 它的成立需同级人民政府批准B. 它的设立需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
C. 它具有广泛的行政权D. 它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E. 是工商部门的派出机构
5.我国商标的实质性审查包括:ACD
A. 商标是否具备法定构成要素B. 商标是否具备实用性C. 商标是否具备显著性
D. 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否与在先权利冲突E. 商标是否具备新颖性
6.市场缺陷的表现形式有:ABCD
A.市场的不完全性B.市场的外部性C.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
D.分配的不公正性E.市场主体竞争的无序性
7.产品瑕疵是指:CDE
A.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因素的B.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而不符合该标准的C.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D.不符合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E.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8.工商行政管理组织职能作用的内容包括:ABD
A.建立市场经济秩序规范B.建立工商行政管理组织管理系统
C.合理配置工商行政管理要素D.制止各种不正当市场竞争E.协调社会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9.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协会的职能是ABCE
10.A.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B.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和检
查
C.受理消费者投诉D.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代表经营者给予赔偿 E.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媒介予以揭露批评
11.企业法人的主要特征是(ABC
A.必须符合法定条件,经核准登记注册成立B.以从事营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为目的C.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D.具有自然人的全部属性
E.不具有独立的财产和完善的组织机构
F. 判断
1.工商行政管理内容的综合性,是由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这一工商行政管理目标所决定的。(对)
2.商标不得使用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对)
3.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处罚可以用行政复议程序处理。(错)
4.独资企业不能取得法人资格,而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企业可以依法取得法人资格。(错)
5.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的注销登记,应提交公司清算组织负责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对)
6.私营企业名称一经被核准登记后,就在其所冠行政区划名称这个范围内享有专用权,并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准别的任何企业冒用或混同。因此,私营企业名称具有排他性和专用性。(对)
7.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具有中国法人资格。外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在中国境内进行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对)
8.个人独资企业不得设立分支机构。(错)
9.独资企业解散,由投资人自行清算或者由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对)
10.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作价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错)
11.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的,均应依法通知债权人并予以公告.(错)
12.子公司的经营范围不得超越母公司的经营范围。(错)
G. 填空
1.对商品和服务的管理,主要包括对商品进入市场 和 服务的质量 的监督检查,对特殊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的限制,对某些产品的 流通渠道的管理等。
2.工商行政管理学所指的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 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
H. 论述
(2012年考的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袁思和 物业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