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常态教学中iPad的作用

时间:2019-05-13 04:3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语文常态教学中iPad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语文常态教学中iPad的作用》。

第一篇:在语文常态教学中iPad的作用

在语文常态教学中iPad的作用

来源: 中国期刊网

更新时间:2014-12-10

点击数:2036

推荐阅读:

对信息技术与中职物理教学融合的研究

摘 要:作为一种学习工具,iPad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iPad的引入使人和学习设备结合并一起发挥作用,取代了传统以人为主的授课方式。这也是现在人们认知和驾驭社会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所以它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本文结合作者近三年的iPad课堂教学应用实践,从语文学科的视角,在反思和总结iPad与语文学科融合的作用及其在语文学科常态教学使用方式的基础上,对教师、学生发展以及语文学科教学方式变革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以供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变革,作用,iPad,语文常态教学,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博士实施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是支撑北京平板电脑教学应用实践的研究课题,在理论与实践的迭代过程中试图探究基于Pad有效应用的新型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该课题与北京一线学校进行合作,本校在这一课题中进行了深入参与。自 2012年底启动课题研究工作,团队在平板电脑教学应用方式、平板电脑教学学校层面的推进方式、平板电脑教学应用的模式、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应用的有效性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笔者在这一过程中将语文学科与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应用进行融合与探索。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iPad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的学习,它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学习工具,参与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生认知、探究、巩固、积淀的全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改变的不仅仅是语文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观念、评价体系变革等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利用iPad提高常规训练的密度与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1]。因此学生应该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并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学科中,听写、默写、背诵应该说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日常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说,字词的掌握和积累,只有在每天的练习中不断地进行巩固,才能有所提高。

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iPad中的iTeach平台对学生进行听写,学生使用iPad的手写功能输入教师听写的内容。根据教师事先在后台设置的答案,学生提交听写后,师生马上就可以即时获得听写完成情况,节省了教师批阅的时间,学生也可以自行核对答案,识记词语。

语文的背诵、默写可是让教师和学生都很头痛的事情。在语文常规训练中,笔者将默写与练习打字结合起来,既提高了打字的速度,又进行了默写的练习,使学生从抵触默写,变得喜欢默写。

将iPad运用到语文常规训练中来,教师变换不同的巩固方式,采用多样的评价激励措施来落实语文基本知识的巩固,降低了常规练习的枯燥乏味,学生的兴趣高,其学习质量自然提高。同时,iPad中平台的及时反馈和统计功能也减少了教师逐一批阅的时间,使教师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钻研和设计教学。

利用iPad关注学生的思维及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找到学生的思维误区,发现学生思维的瓶颈,从而解决学生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三年级语文《画杨桃》一课中,教师利用iPad电子书中提供的杨桃不同角度的图片,以及让学生利用照相工具直接切屏展示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让取笑“我”的同学轮流到我的座位观察的用心,并通过交互式的反馈方式,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

又如,在五年级语文《猫》一课中,教师利用iPad中的思维导图软件,让学生绘制这篇课文的思维导图,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而呈现出的不同样式的思维导图,实际上也呈现了学生理解的独特的思维轨迹[2]。这就为教师深入理解学生思维过程,调整教学策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活动都是关注学生思维和学习过程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对结论式的目标达成进行反馈和调控,更加关注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的教学是深入的,这样的课堂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精彩课堂。

利用iPad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也以指数曲线趋势膨胀。在40分钟的课堂里,只学一篇课文、只做几道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获得无限的发展,才是当今智慧课堂的一种追求。iPad学习工具引入课堂,仿佛为课堂实效性的提高注入了活力,使高密度、高质量的课堂有了呈现的可能。

1.电子书的使用丰厚了课堂知识的容量,增加了学习的深度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第一条中就明确提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3]在使用iPad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iBooks软件将教材进行重新设计和组合,可以说电子教材为教师创造性地研究和使用教材提供了平台。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对课文的理解要基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所以语文课上我们强调学生阅读、强调学生感悟、强调学生想象。但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部分内容是学生不易联想或不易理解的,这就需要一些媒体资源的适当辅助,帮助学生丰富想象,加深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在使用iBooks制作电子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加入丰富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源,让这些资源在学生自学时、理解有困难时发挥作用。比如语文《翠鸟》一课,有关于翠鸟这种动物的科学介绍,针对第1自然段翠鸟的外形特点,有相应的图片资源;第2自然段翠鸟下水捕鱼的过程学生不容易产生直观印象,电子教材中配备了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来丰富文本。

在数字化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基于教材,适当补充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内拓展阅读,在丰富文本的同时,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语文《探索者1号》一课,在第三自然段旁除了有相关的图片资料,还进行了一些相关资料的补充,通过课内拓展阅读,使文本所述内容更有说服力,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在第二自然段旁边,设计了一道拖曳练习,这既是对文本内容的补白,又是落实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进行表达这一目标的训练。

一本本精美的电子书,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源,深入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课内的拓展阅读和即时反馈的练习,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与提高起到了作用,真正为有限的课堂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2.利用 iPad软件平台的即时反馈功能,及时调控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实效

传统的课堂中,教材是教材,练习是练习。在数字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与练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软件设计交互式的练习,实现对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的即时反馈,以便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拓展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iPad的电子书中可以设计制作选择题、判断题、图片拖曳等形式的反馈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核对答案,并通过重新作答修改答案;在题组练习中,可以直接生成题组完成情况的评价和反馈。这种全员参与的即时反馈操作节省了教师批阅的时间,改变了传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自己核对答案和重新作答的功能节省了全班交流反馈的时间。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还可以实现针对不同学情的分层教学。比如,在三年级语文《古诗二首》一课的电子教材后,不仅拓展了描写春天的诗句,还为学生在教材中设计了5道随堂测试题目,涉及诗句的理解、重点词语的理解、表达情感的理解以及写作背景的掌握,等等。

此外,iPad中iTeach平台的运用也可以实现学习过程中对全体学生的即时评价反馈,便于教师有效依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iExam平台的开发,更是将考试内容简单化,通过软件实现对测查内容的简易、高速反馈。

3.多种软件的组合使用搭建了自主探究的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舍得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心,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知识的活动。将iPad中丰富的软件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就可以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语文课《假如我可以变》和《动物的互惠互助》等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文本,小组合作在Pages软件中填写表格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组织概括的能力。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文字,所以语文教学中,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对于中年级的写作教学来说,写景状物的作文是一个难点,难在学生缺乏观察的亲身体验,不能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顺序,缺少独特的观察视角。甚至于有些孩子有感受、有想法,却不知道如何用文字有条理地表达。

在数字课堂中,习作最明显的变化是可以与实践相结合,作品可以呈现图文并茂、音视频并用,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在平时句式、段式方法训练的基础上,学生不仅有内容可写,也可以写得很好。比如,四年级的习作课《迷人的秋色》一课。教师们带领四年级的学生走出了校园,到丰台花园开展了一次“寻找秋天”的习作综合实践活动。师生们运用iPad将自己观察到的美景拍摄成静态的图片、动态的视频短片。在搜集素材、讨论记录、分享点评后,迎着暖暖的秋日阳光,孩子们使用iPad中的Keynote软件,进行自己的文学创作。在此次活动中,iPad成为了集照相机、摄像机、笔记本、分享终端、展示平台为一体的学习媒体。美丽如画的秋景和新颖的习作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自己现场拍摄的照片和录制的短片丰富了习作的内容,课前段式训练和观察方法的指导也很好地发挥了作用,使学生们写出的文章条理清楚,将以往枯燥乏味的写作变得真实而有趣。更加可贵的是,学生们使用iPad进行创作的过程,使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收集、学会分享。特别是后期,学生登录网络,自己从 WiKi中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源,并合理地利用和整合资源制作幻灯片或用iMover制作视频短片,体现孩子们学习和接受能力之强。

4.一对一的操作和反馈方式,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传统的教学,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面对全体学生,很难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而iPad学习工具的使用,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撑。比如,在 iBooks电子书中的重点词语画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并需要的词语进行积累,自动生成词语卡片。学生可根据学习掌握的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卡片,实现了依据学情的积累和巩固。

5.利用iPad丰富评价内容,便于成果记录

iPad的使用让学生的学习成果丰富起来,便于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形成情况。同时,也便于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电子书中的画批写注、练习答题等,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记录。学生使用“Keynote”制作的幻灯片,在“Docas”或“Pages”中的表格和文字材料等都可以进行长久的保存。如果将学生作文本和周记本上的习作进行整理,即可形成班级的作文文集。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书籍的时候,那种喜悦不言而喻,这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利用iPad实现多学科、多形式的融合

随着新课程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培养的转变,旧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推行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科整合落实在课堂中[4]。通过各学科内容之间相互贯通,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5]。iPad强大的软件开发功能,涉及数学、语文、英语、美术、音乐等多种学科的内容,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学科整合提供了便利。比如,语文课《画杨桃》,为了深入把握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最后设计一道拖曳的题目,将看到的画面与图画相对应,这就是语文与美术的融合。

借助iPad的软件功能,不仅实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还可以多角度地融合多种练习形式,提高习题设置的综合性。比如,语文综合实践课《制作科技小报》一课中,融合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习作创编乃至美术的排版、设计欣赏水平等多方面的内容。这种综合性的练习和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起到很大作用。

总结

在使用iPad学习工具的语文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变得爱学、乐学。一对一的学习环境也给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让不同学情的学生均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同时,设备的使用也给教师施展才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造性空间,通过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他们由活动的主导者变为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这样多重资源的整合利用下,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在不断提高,其语文的综合素养也在日益积淀和提升;在利用资源整合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也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和研究水平。

第二篇: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当前,以多媒体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并成为课堂教学创新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之所以备受人们的青睐,就在于它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但众所周知,任何一项技术的采用,都要以适中为主,为此才令您的教学锦上添花,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关键字:多媒体教学,语文,兴趣

回顾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的。这样课堂的容量小,形式单调,因此,传统教学方法是陈旧的,效率是低下的。它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这里所指的“淘汰”并非指全部被替代。)放眼世界,多媒体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多媒体手段的最大特质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传统教学的教学内容一般都限制于课本和教师积累的课外知识。学生的可读量十分有限,但多媒体却可以补足传统教学的这一缺陷,它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能快而准呈现我们所需的信息或资料。但是多媒体教学课件也不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不是应用了多媒体课件的课就是妙笔生花、美不胜收,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一面双刃剑,在教学中它的一些弊端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现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

记得《心理学》一书中对兴趣进行如下描述: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

由于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它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到“蜂蝶飞过花丛”,也能让学生欣赏到“泉水流过山谷”,还可观望世界屋脊的雄姿,同时也能看清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以前,人们把读书生活比作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那么,今天这个比喻已变成了现实。学生在欣赏课文的同时,不仅能饱览一幅幅与之相适应的画面,还能听到一曲曲与之相谐调的乐章,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以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一课为例,按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感受“文本”(读书)------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而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课前告知学生“明天我们学习《绿色蝈蝈》一课,让我们一同去寻找蝈蝈,看谁找的那只最漂亮。”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大有和老师一比高低的架势。看见孩子们如此举动,我也不敢怠慢。回到家里,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去研究。花了好长时间在网上寻找蝈蝈,并在大量的图片中筛选出一只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和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课堂上,孩子们拿出自己寻找的蝈蝈------图片、标本、玩具等等。而我却出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鲜艳、清新、翠色欲滴的蝈蝈在优美的大自然音乐的映衬下显的更加可爱,迷人。课件好似给学生们注射了“兴奋剂”,大家注意力集中仔细观看。教室一片宁静之后,不知是谁情不自禁的喊起来“太棒了!”霎时赢得孩子们的一片喝彩。学生们还戏称“大眼睛”为蝈蝈王。实际上,授课前师生就已经共同走近了“文本”,探究了“文本”。兴趣导学,自然课上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

(二)、多媒体教学能够突破重点、难点,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的传达授课者所要传输的信息,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我们生活的事物本相,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例如在教学《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其中最震撼人心的场面是老斑羚和青壮年斑羚分成两队,老少斑羚先后起跳,在老斑羚将要下落的一瞬,小斑羚踩在老斑羚的背上,借力跳到对岸的悬崖上,而老斑羚却坠入万丈深渊。对于没有学过力学的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也很难领会斑羚为了种族的延续而甘愿牺牲的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心,突破难点,用动画形式将这一场面展现,当老斑羚被小斑羚一踩,像树叶一样坠下悬崖,这一场景极具震撼力,增添了悲壮的色彩。学生沉浸在这种悲哀的氛围中 为老斑羚惋惜,为小斑庆幸,也为捕猎者惭愧,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例如在文体知识的梳理中,学生对一些分类往往记不清楚。运用多媒体课件以树状结构在学生大脑中构建知识网络。把文体做成树的主杆,用动画形式长出四根枝杆,分别是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小说”又分别长出三个小枝条,分别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在“人物”这个枝条上又分别长出四个小叶片,分别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依次类推,用动画的动态效果表现其发展与分类,将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

(三)、多媒体教学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实现课堂教学开放

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形成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直观思维的积极性,加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祖国现代桥梁事业取得的成就,我向学生播放了一段录像。通过一组动画,向学生展示了我国不同历史年代桥梁建设的成就。桥的种类很多,有石桥、铁桥、高架桥、立交桥、吊桥等,让学生领略到了千姿百态的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卢沟桥柱头上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以往教学,任教师有十八般武艺也不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今天利用课件展示,学生便对“交头接耳”、“倾听水声”、“母子相抱”的千姿百态的狮姿有了形象的认识。

(四)、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是对语言信息输入(听、读)和输出(读、写)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本教科书。情景单一,老师授课的基本方式是讲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视野必然受到影响。听读的机会少了,读写的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多媒体课件能贮存大量的信息资料,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现,快速反馈。学生听的看的多了,就必然有利于说和写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课件创造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提高了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和窗口,使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灵通方便的交互界面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花费教师大量时间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容易使教学教师放松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多媒体教学的种种功能设置,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教师为了使画面漂亮些,文字富于变化些,往往在一项设置上需反复设置、反复运行演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课件的设计付出太多,教师往往就无力再去钻研教材教法了。

(二)固定模式,束缚思维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的进行,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的设计都早已安排好,上课时,教师只是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各个教学步骤,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朝着课件指示的思路走下去,不敢越雷池一步,致使学生难以打开思维,只能仰着脖子看画面,竖起耳朵听答案,时间一长,什么思考、创新都没有了,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严重束缚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课堂讨论中,学生的思维有新的亮点,电脑就无法发挥作用,一旦发现问题有偏离也无法及时纠正。

(三)、多媒体教学不利于课堂师生情感的交流

多媒体的应用使板书相对减少,师生忙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学生没有思考的间隙,教师将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课堂由原来的被教师把持着、控制着,到现在的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着,不能不说是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教师也不应该只是多媒体的一个操纵者,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加入多媒体后,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死盯屏幕的现象,“媒体”充其量只是一个“热闹”的工具,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

综上所述,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强大的优势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多媒体网络这一教学新模式中,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体,多媒体网络只是辅助教学。所以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能混肴三者之间的关系。若不能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挖掘知识的内涵,而是迷信多媒体网络,整课堂被它所左右,利用它来演示教学内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这里想说,这只不过将往日教育中的“人灌”变成美丽的“机灌”。

【参考文献】:

1、陶波

《浅谈多媒体教学利弊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6.102、刘铁芳 《关于教育可说的与不可说的》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7.113、上官子木《我的教育生涯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与:2007.12

第三篇:辩论赛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辩论赛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高二(1)王金枝

辩论,作为语文课本必修四“表达交流”中的一个知识介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能只是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很少组织相关辩论活动。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辩论是一种很好的组织语文学习的形式。

本学期刚开始的时候,班主任组织了一场“分层教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邀请我这个语文老师担任评委。通过这次做评委,我看到了学生对辩论赛的热情,但同时,也暴露出,学生应急反应能力不够强,课外知识储备不够丰富。

这让我萌生了一个念头,以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开展辩论赛,试图让学生在辩论赛中训练思维,拓宽知识面。

如今一个学期结束了,我所教的班,进行了四次辩论赛,通过分析学生的赛后总结以及我的观察,我发现辩论赛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除了我预期的之外,还有很多是我所没有想到的。下面,我从辩论赛的三个阶段总结辩论赛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赛前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有三件事情需要去做。一是,确定辩题;二是人员确定;三是,围绕辩题搜集相关资料。

辩题的确定,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科长组织成员一起讨论,根据他们对生活的了解,确定出一个最佳辩题;然后展示出各小组报上来的辩题,组织学生投票,最终确定比赛的题目;题目确定了,再由学生们自愿报名参赛,确定出正反方辩手,主持人、评委和点评嘉宾。

搜集资料,是以正反方为单位,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上网搜集资料,或是利用上阅读课的时间,在阅览室搜集资料。搜集资料及准备时间一般是一个星期左右。在这期间,我会指导他们正反方内部各进行一次模拟辩论,然后再次补充资料。

据学生总结反映,准备阶段会让他们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并拓展视野。

(二)比赛阶段

在这一阶段得到锻炼的,不仅是正反方的辩手,还有主持人和点评嘉宾以及观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要在辩论场上,占得优势,语言的条理性,感染力和幽默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一开始,这一块学生做得可能还不够好,但是随着辩论次数的增多,这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强。

2.提升思维能力。

辩论时,不仅要陈述己方观点,还要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那么,思维的敏捷性,就很重要。实战比赛会让学生们自己意识到这一点,部分同学还会在赛后有针对地阅读一些杂志书籍,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思维敏捷性。

3.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不仅需要合作意识,更需要合作智慧。经过辩论赛,他们会思考,各自的队员,擅长所在,作为一个辩论团体,他们会尝试取长补短,取得效率的最大化。

4.彰显自我,提升自信。

参加辩论赛的,有一贯胆子比较大、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同时,也有一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在辩论赛中,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往往能在激烈的比赛氛围中突破自己,取得让同学刮目相看的效果,这对参赛者自身和观看的同学都是一种促进。

随着辩论赛的开展,我发现,他们会把一些重要的角色(如一辩或四辩),让一些平时表现不是很突出的同学担任,让他们能在这个平台得到更好的锻炼。每每碰到这样的情况,我都在赛后不失时机地对此予以表扬,肯定他们更重能力锻炼和整体提升的成熟表现。一些想参加,而又不敢参加的同学,通过观摩比赛,不断的提升自信,给自己打气,争取今后的辩论机会。参加比赛但是表现欠佳的同学也会关注到自己的进步以及与他人的差距,形成良好的竞争心态。

5.思考人生,提升内涵。一些好的辩论题目,不仅带给同学们辩论赛时的激情,也会带给他们辩论赛之后的深层次思考。

在辩论“做人是高调还是低调”的时候,不仅选手们辩论激烈,观众们也非常关注。辩论比赛结束了,他们还意犹未尽,围绕做人是高调还是低调,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次辩论赛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但是辩论赛带给他们的思想冲击,却远远没有结束。

(三)赛后总结阶段。

每次辩论赛之后,我都会要求所有学生,写一篇总结。辩手,总结的时候更多的是着眼于技巧上的得失。观众的总结,更多的是谈自己对辩题的思考,对同学的进一步认识,对自己的反思。如此一来,这一阶段,辩论赛的作用起码有三点:

1.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2.促进自我审视。3.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这个学期组织的四次辩论赛,每一次比赛,我都看到了学生的进步。这更加坚定了我在语文教学中,借助辩论赛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总结中,还反复提到辩论赛,可以舒缓学习压力,希望老师继续开展,多开展。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这不正是,我们教师所期望的吗!

第四篇: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本站推荐)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以一种崭新的教学形态加以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结构。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进行探讨。证明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 深化改革 多媒体教学 提高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以异常绚丽的姿态登上了教学舞台,随即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教学形态。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结构,使现代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多媒体教学包括幻灯、电脑、投影、录音机等资源,借助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的融合把生动有趣的课堂呈现出来,它优点是:可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单调和枯燥的教学过程,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引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凭借他们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的感知、思考、意会和创造。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形象性,结合课文内容,巧 设情境,让学生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栩栩如生的画面,动静结合,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环节。先播放一段属于清晨大自然的声音:树木里有无数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唱着,有鸟儿梳理羽毛时发出的扑扑声,还有鸟儿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清晨的树林是多么美妙。接着通过显示屏,放映树林里各种动态鸟儿的图片,把声音和图片融为一体。观看后,我让学生一起对“天堂”进行认识,你觉得鸟儿们的生活快乐吗?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呀?它的天堂会是怎么样的呢?作者是怎样描述鸟的天堂的?通过顺势导入,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带着好奇主动地阅读起课文来。

二、利用多媒体使阅读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多媒体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是辅助教师在课堂上突破难点的一种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难题上,还能形象表现出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就以阅读教学为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小学生具有年龄小,缺乏想象力等特点,往往是同一篇课文,有的同学能读能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的同学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情感,加上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文章所描绘的情感,大都远离学生生活,没有亲身经历,也很少有那样的体验,不易直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堂朗 读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教学软件,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同时,可以把音乐和图片配合进来,渲染气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这一课的朗读我就配着音乐和图片,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音乐中加入了子弹偶尔穿梭树林的“嗖嗖”声,时而紧张,时而高亢,使人感受到战争的激烈,感受到五壮士的顽强不屈,为人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通过音乐、画面、声音的辅助手段,无形中使阅读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可见借助多媒体创设相应的情境,能使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乃至情感升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使知识练习得到巩固

练习是获取语文知识和培养技能的有效途径,是语文教师最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利用多媒体编写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好,它能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在多媒体练习中可出示各种形式的习题,如在课后练习“我会读”的部分,我采用了Flash,制作了灰太狼被食人鱼咬住屁股的画面,而这些“鱼”就是要求练习的词语,学生每读对一条“鱼”,“鱼”就松口掉回河里;要是读错了,“鱼”会掉下去但又会重新跳上来继续咬住灰太狼的尾巴,直到学生读对为止,老师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这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利用这种方法既 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在信息发展的今天,多媒体给教学的各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合理地运用,还要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动态,防止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和厌烦情绪,这样才能使教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卫玲玲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9人。通过前两年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有所进步。我发现在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内容不够具体,语言不够规范,用词不准确等等。这主要是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够扎实造成的,所以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要很下功夫,需要加强训练。

二、教学内容分析:

在语文园地中安排八次。习作内容分别是:家乡的景物;关于保护环境;自我介绍,展示一个真实的你;学会一项本领中的趣事和体会;父母的爱;未来的……;自由习作;假如我会变。习作在编排上努力为学生自由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是提出一个内容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以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学生把想写的写下来,有题目也行,没有题目也行。在语文园地七安排了一次不限制内容的作文,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此外,本册专门安排了两次写想象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怎么想就怎么写,对想象的合理的要求不必提过高。要求教师在讲评时,注意表扬想象合理的,对不太合理的想象做正面引导,不要批评。

三、教学目标:

1、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计划下册: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及程度和要求的差异,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衔接。

四、教学措施:

1、制定激励措施,每次作文都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利用晨读晨说相互交流,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使作文课堂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更有意义。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并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欣赏,使学生在得到精神满足的同时,感到写作文原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2、利用好看图写话课本,上好看图写话课十分必要,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认真观察和思维的好习惯。

3、认真上好阅读课,在阅读教学中,重在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

4、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让学生听说,教师要加强指导,同学互相评价、学习,让学生学会听说的方法,并且多加练习。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自由表达,大胆放手,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在老师看来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在教学中可以更放开一些,对教材的安排可以更灵活地处理,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有更适合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范围,完全可以修改教材里习作的安排。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注意好的作品对习作的引导作用。教材中不少地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有些话题,如“说说我自己”,是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动笔的机会,要重视利用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的习作。

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合作写作。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多创造一些学生习作交流的机会。

这是重要的再现生活的能力。在指导时要重视一点: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能够把看到的事物写得像,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要注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再现生活的能力,练就表达的基本功。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孙耀先

一、教材分析 一)、结构体系 1.卷首语 2.识字:两个单元 3.课文:五个单元

4.综合性学习:两次(风景名胜展、用音序查字法查字)5.口语交际:五个话题(做好准备去春游、过生日、向伙伴介绍自己、装扮我们的教室、夸夸我的家里人)6.积累与运用:七次

7.附录:我认识的字,我会写的字 二)、阶段目标

第四册是低段(1-2年级)的最后一学期,在教学中应该在把握阶段目标的基础上掌握本册目标,在完成本册目标的基础上达成阶段目标。

低段目标要点 1.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低段重点;认写分流,不加负担;认要记住,写要规范;写字姿势,正确好看;巩固拼音,能查字典;独立识字,方显能干。

2.阅读

喜欢阅读,培养语感;读通读顺,体验情感;学习默读,发展语言;主动提问,大胆发言;积累词句,养成习惯。3.写话

写有兴趣,乐用词语;学用标点,错了不急。4.口语交际

学会倾听,了解要点;交谈有礼,自信自然;积极讨论,乐表意见。5.综合性学习

培养好奇心,提问共讨论;勤看勤活动,表达不拘形;课内外结合,注重探究性。三.教学建议

(1)把握本册教材的识字类型。看图识字:图文对应,形象识字。词串识字:诵读词串,轻松识字。韵文识字:熟读成诵,自然识字。谜语识字:猜猜玩玩,趣味识字。短语识字:品读短语,感悟识字。课文识字:自读课文,语境识字。自主识字:运用方法,独立识字。

会认的字:读准字音,认识模样,巧记识记。会写的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工整书写。(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新课改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思想,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获取知识。我们倡导,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引导学生自己做,包括想、说、写、改等,教师负责任地“懒”一点,学生就会“勤”一点。

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每个单元都编排了“自主识字园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这些学习资源,着实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3)适当运用识字游戏。

争当小老师,开火车,找朋友,猜字,转魔方,名片交朋友,盖楼房,拆字合字,编顺口溜,送信,跨栏,摘果子。教学中,许多实验教师还挖掘了教材的“渗透”特点,不失时机地创造性地开展“每日一读”“识字快车”“扑克擂台”

(四)阅读 1.教材特点

(1)主题组元,关注生命,视点新颖。

本册教材围绕5个主题精选了琅琅上口的文章共28篇,其视点新颖,风格各异,充溢着鲜活的生命与高尚的情怀,体现了语文丰富的人文精神与审美内涵。

二单元:亲近自然 三单元:亲情友情 五单元:儿童天地 六单元:科技创新 七单元:学会做人

(2)内容鲜活,题材新颖,文质兼美。具体表现如下:

①感受真情关爱:《天蓝色的钮扣》(第61页);《谁住顶楼》(第56页)。②凸现地域风情:《看黄果树瀑布》(第23页)。③充满童真童趣:《等我也长了胡子》(第92页)。

④感受生命神奇:《谁跟小羚羊去避暑》(第96页);《骑“白马”的苍耳》(第133页)。

⑤歌颂名人伟人:《少年邓小平》(第149页);《歌唱二小放牛郎》(第163页);《装满昆虫的口袋》(第157页)。⑥展现科技发明:《玩出来的发明》(第119页);《充气房子》(第138页)。

⑦吟诵古诗脍炙人口:《咏柳》(第40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142页)等古诗。(3)重视基础,开启思维,激励自主。

每篇课文后设计了开放性的基础练习题和拓展题,其目的在于:

①夯实基础,注重品读积累:每课后练习朗诵,背诵,积累词语,造句,近义词,反义词等,注意勾画、圈点的技能训练。

②根植文本,关注儿童生活:如《天蓝色的纽扣》(第61页)。《等我也长了胡子》(第92页)。

③多维引导,留有创新空间:如《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你想给卖火柴的小女孩送什么?试着写一写。”(第69页)④方式灵活,体现学科联系。

课后练习题还注意承上启下。朗读、背诵为首项,安排默读先指导,要求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重视汉字的规范书字的指导,如描描写写。加强语言训练,抄写句子,为写话打好基础。注意学科融合,体现大语文观。

《湖》读句子,画画面。(美术)《猜谜语》说自己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自然)《数水果》为植物编一支歌。(音乐)《二小放牛郎》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

下载在语文常态教学中iPad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语文常态教学中iPad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以绝对优势被广大教师所共认。多......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已经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我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年来的教学......

    浅谈板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板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既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又是一种思想教育的方式。如果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更......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我们现在的各门课程教学中,语文课堂上德育的契机往往更多,这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以及语文教学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所决定的。正是由于语文学......

    浅谈图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图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邯郸市磁县黄沙镇中学 张兴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卷面上的高分吗?是背会很多首的古诗吗?是会用很多种的修辞吗?我想不是的,我觉......

    浅谈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泰来农场学校 林青明 摘要: 当今的语文教学忽略背诵。背诵在语文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充实我们的语言仓库;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培养我......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等特点,提醒我们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获得这门学科的正确的价值观。因此,......

    朗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朗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很重视朗诵(也有称朗读的),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几乎每位老师都会在教学环节上设计学生朗读,要求学生在早读或课堂上朗读课文,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