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它要求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随着教育公平化的逐渐落实,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地区的综合教育水平,但同时生源的落差也在逐渐加大,个体差异明显。在数学的学习方面分化较为明显,一方面是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有差异;另一方面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拓展能力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导致了数学水平的分化。如果还是沿用以往的“一刀切”的教法,忽视学生的个体的差异,用相同的教案,相同的方法来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相同的目标,则势必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将使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不但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显得尤其重要。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若干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优的发展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的教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根据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知识内容、教学形式评价考核上区别对待,使每位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都有所收获。分层教学是集体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结合,是因材施教原则的良好体现,它立足于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一: 分层教学的实施
1: 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测试与评估,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成绩差异、效率高低将学生大致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不佳的同学,B层是成绩中等,但学习上比较自觉,有一定上进心的同学,C层是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能主动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在经过一段学习后,再根据学生的成绩与能力,把学生调整到适合他们的层次,激发学生的目标意识和竞争意识。
2: 目标分层
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根据此目标设计相应的有梯度的教学内容,技能训练等让每位同学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为识记、掌握、理解、应用四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也是不同的。例如:在讲“韦达定理”时,A层的要求是能熟记公式,并能利用此公式进行简单运算,B层的要求是能理解公式的推导并能熟练运用,C层的要求是能独立推导公式,并能灵活运用解决较复杂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问题。
3: 授课分层
3.1 讲课分层
在努力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都学有所得。在实际授课时,以B层同学为基准,兼顾A、C两层,中速推进。对于基础知识集体讲解,保证全体同学能掌握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对于特征知识的个别讲解,保证A层同学能懂,B层同学会用,C层同学会迁移。如对于k=±1的直线,A层需掌握它们与坐标轴的夹角为45?,B层需掌握它们能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C层可告诉他们=-1的两直线垂直。A、B、C三层同学各取所需各有所得,A层“吃得了”,C层“吃得饱”。
3.2 问题设计分层
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和启发性,让问题结论成为“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得到的桃子”,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较简单的问题让A层同学回答,让他们有表现和交流的机会,感受成功感,B层同学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而C层则要回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在讲解平面上两点间距离时可设计如下:
(1)点(0,8)与(0,-6)的距离?(4,8)与(4,-6)呢?
(2)点(0,8)与(-6,0)的距离?
(3)点(4,8)与(-6,2)的距离?
(4)点与的距离?
(5)在直线y=2x-1上,且与点P(3,4)的距离为5的点?
然后让A层回答(1)(2)(3),B层回答(4),C层回答(5)。
3.3 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把新课讲解后的巩固练习分为不同的层次,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去完成,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练习的反馈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引导或纠正,提高教学效率。对练习也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和直接运用,为必做部分,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分析讲解释疑,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体讲,主要对象是A、B层同学。第二层次为简单综合题,主要对象为B层同学。第三层次为较复杂的综合题,主要针对C层同学。后两层次题目为选做部分,这样分层练习既可使A层有联系的机会,也使B、C两层有发挥的余地。在完成本层次的联系后,则鼓励向高层次递进,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4 分层作业 作业分层就是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题量不等的练习,而以往的“一刀切”作业,往往会造成A层吃不消,C层吃不饱。为此,课后作业一般也可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可仿照课上第一、二层次的练习稍作变化;第二层次是在基础题上略有提升,C层是极少量基础题加上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作业量不宜过多,一般在半小时以内能完成,在作业批改时特别关注A、B两层同学的作业,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不断向高层次递进。
3.5 辅导分层
辅导分为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在课内辅导中主要以A、B两层同学为主,对他们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讲解,在课外辅导中,对A、B层同学尽可能面对面地辅导,查漏补缺,对C层同学可开展数学知识竞赛,并推荐一些数学科普读物,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并鼓励他们积极帮助A、B两层同学,尤其是A层同学,达到共同进步。
3.6 分层评价
为了考察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在“最近发展区”获得了发展,分层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分层考核的方法。测验卷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基本技能的简单运用,选做题即为附加题,它强调知识间的综合与能力的发挥,要求较高。这样分层评价,有利于A层同学取得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获取学习的动力,对B、C层同学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感悟到“学无止境”。
二:分层教学的效果及评价
笔者所在学校的生源较复杂,所以更需要积极尝试。分层教学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各层次的学生通过符合自己的学习基础、能力、目标的学习更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而当学习成为一名学生的主动行为和要求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 分层教学的问题及反思
虽然分层教学较以往的集体授课制存在着较多优势,但其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也较以往要高,只有对此存在的问题多加研究,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从实施情况来看,目前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分层的量化依据
怎样对学生来分层,不能仅通过一次考试来决定,而应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效率、学习态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并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性情况,注重科学性、客观性,不能只重成绩,轻视能力。
2: 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指导
切忌将分层等同于快慢分班,以防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客观宣传分层教学的优势,明确分层教学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成绩,培养能力,以得到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要以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作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3: 提高对教师的要求
在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技术、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针对学生的分层,教师的教案也要分层,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样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细微变化,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进步”。
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师学生“教与学”效率的提高,只要我们能认真研究不断改进分层教学,克服重重困难,就一定能使分层教学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发挥更大的优势。
第二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读书笔记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读书笔记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遵循这一教学新理念,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探索.
一、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着个体差异:
1、智力差异。每个学生因为遗传基因的不同,智力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钝,有的人形象思维强,有的逻辑思维强,有的人记忆力超人,但推理能力较差,有的人记忆力较差,却推理能力过人。
2、学习基础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小学的数学状况不一样,有的学生数学十 分优秀,有的学生数学学习基本还没入门,两极分化相当严重。
3、学习品质差异。有的学生学习数学十分认真,有一套自己的数学学习方
法,学得轻松愉快;而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入门,数学学得十分艰难,部分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
正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这些个体差异,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给我们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课堂上要求太高差生跟不上,要求太低优生又吃不饱,教师处于一种“首尾不能兼顾”的两难尴尬境地。所以我们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接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
二、分层教学实验的基本原则
学生分层原则。学生分层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习状况和学生分层自愿。我们首先按学生成绩给予所有学生排序,分出理论上的abc三层,然后每个学生填写分层自愿,并说出其理由,我们将理论分层与学生自愿不相符的学生征求原科任教师意见,进行必要调整。通过权衡,对不能按自愿给予调整的同学,及时耐心地做好其思想工作。分层教学动机。分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
己的位置,各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让每个同学都有进步。对a层学生突出了个“扶”字,让他们学会学数学,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对b层学生突出一个“推”字,推他一把,让他在数学学习上尽快上路;对c层学生突出一个“激”字,激励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教师配备原则。分层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快慢班办学理念,即用最优秀的老
师教最好的学生,最差的老师教最差的学生。三个层次的学生得到的教育应该是平等的,他们在数学上求进步的要求应该得到平等的满足。因此我们根据三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以及实验组三个教师的优势进行配备。一般安排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富有管理经验的老师任教a层学生,安排对课本知识研究较深且善于带优生的老师任教c层学生,二者兼而有之的老师任教b层学生。这样既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也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课堂标高设置。因为学生层次不同,数学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标高不可能一样,每个教师悉心研究所教层次的状况(即层情),再确定每节课的标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对a层学生主攻基础,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并不可怕,自己原来也能学好数学;对b层学生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其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c层学生打好基础仍是关键,但重点是培养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无论哪个层次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上具有相同的创新精神,是课堂的最高追求。
动态管理原则。学生所在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由学生申请,每个实验组三个教师协商,对学生所在层次随时进行调整。其目的有二:一是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把学生尽量调整到他比较满意的层次,二是在实验中形成竞争机制,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抑制学生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心理。
三、理论上的分层探究
数学是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大部分的数学问题是答案唯一,不可更改的。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给学生以经典、神圣、庄严甚至显得“神秘莫测“的感觉;给人以至臻完美、无一缺陷的姿态,对只有少量数学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它显得高深。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数学知识经验差异较大,智商,数学学习的努力层度,学科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产生了数学成绩、能力的优良学生,中等生,后进生,所谓优良、中等,后进生是相对的,可以改变的,理论上说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变成优良生,也可以全部变为后进生,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教学的目标是:减少后进生数量,提升优良数量和层次,全体学生学有所获,人人有进步。这里的“分层”不是把学生分成好,中,后进的班级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优良、中等,后进三部分,分的结果不向学生公布,只由教师自己掌握。如果向学生公布那会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更有圣者认为老师歧视他们,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不赞成分好、差班进行教学,分好、差班一般是按学生的各科的总成绩进行的分班。好班的教学从深度到广度都要进行拓展,好班中有因偏科数学成绩不好或不太好的,他们跟不上好班的节奏而变成了新的后进生,笔者经历过的三次以分好、差班进行的教学后进班的学生一半以上2 伤失学习积极性,少数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因为分到差班而更差,这是很多做班主任工作优秀的班主任都难以解决的问题。
四、实施的步骤和方法
1、分层: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考试成绩等情况对所教班学生分为优良、中等、后进三个层次,此分层不向学生公布,教师自己清楚就行了,这个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的成绩和平时解答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划分的标准为:优良层:学生不但能模仿,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应用、数学知识、问题的能力,少数学生有一定探究能力;中等层:能模仿,有一定的解题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够强;后进层:不能模仿,或只能模仿,谈不上有数学能力。
2、教学设计
这种分层最难就是教学关,怎么教,三部分学生都要顾及是不易设计的。
①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课堂设计以课本为主体,不拔高要求设置疑问,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作眼点,面向全体学生,中等学会,后进生基本学会为前提条件。
②课堂设疑分层次:简单型,较难型,少许难度型,不搞齐答,分类对应抽答,优先超越层次答题(如后进生优先答较难型题目等),给中等、后进生更多机会,更多的表扬,赞许落在他(她)们身上。
③课堂练习题目分层:分简易题(基础题目),较难题(有一点深度),少许难度题(探究类)。做哪一个层次的题目教师不硬性规定,考虑课堂容量有很多时候不设置探究类题目,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④合作学习:优良学生间相互参与,研讨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中等生,后进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数学技能要进行检查,其办法是由中等生检查后生,或后进生互相检查,不会的要讲解,到会为止,达成互相学习的氛围和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对后进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必须落到实处,检查时间既可以先课堂上,也可以是课后进行。
3、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是一堂课的核心,数学教育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置,驾御、调节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问题设置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的积极投身参与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来,严格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
4、课后作业,分三个层次,简单类,较难类,有时也有难度类。学生可自主选择布置作业中的题目,较难题有记号,可全选简单类,也可全选较难类,还可以选一样选作一点,对降低层次解答题目的学生要时时予以纠正,作业题目不在多,而在精选,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困乏,昏昏沉沉,从而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反感情绪。
5、课后辅导练习
以落实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优良学生要加大训练其深度和3 广度,对优生要给予有一定难度和研讨类问题,以拓宽这部分学生的视野。
6、张扬个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注重一题多解,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一些共性和个性,从而探索出解决数学问题一些规律。一位大学生在参加英语演讲时两次忘记了本以记熟的演讲稿评委没有给分数,他伤心之极,演讲完毕后,当评委的一位教授给了这位演讲者一次机会,他精彩的演讲获得听众喝彩,他虽然没有分数,但他战胜困难,获得了自信心,同样,老师要给学生增强自信心的机会。
五、教学中我的具体实施方案:
我以前的教学是采取‘抓中间,促两头’的教学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中等生的教学上,认为只要中等生和尖子生能听懂就行,备课时,抱着提高中等生的成绩而进行,各种教学设计都是围绕中等生的状况而设计,忽视对尖子生和后进生的培养,以至于尖子生上课没事做,差生没办法跟上来,班上的整体成绩总跃不上去。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变为‘抓两头,促中间’,教学侧重于对尖子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提高上。在教学中,我发现这种方法比较适用:在我培养尖子生的时候,中等生不服气,开始主动出击,在学习上下的工夫明显多了,因为他们也想成为老师关注的对象,也想成为尖子生,更想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在我辅导后进生,给他们开小灶的时候,不少中等生有些担忧,害怕那些后进生赶上来,而将自己拉下去,于是也鼓足劲认真学习。于是,在我班的数学学习中,出现了一股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班上的整体成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中,我班由第八名而一举跃升到第二名。
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了三个学习大组,„„‘攻尖组、创优组、发展组’。攻尖组是指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在数学学习上有钻劲,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创优组是指那些学习成绩比较稳定但又不拔尖,在数学学习上有矛盾、课堂上‘刚刚好’的学生;发展组是指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在数学学习上有困难、缺乏主动性、课堂上‘吃不了’的学生。然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选择,每一位学生必须而且只能选择一个组,第一次自由分组,走向攻尖组的有二十六位同学,选择发展组的有十五位同学,多数人钟情于创优组。(按:如此看来,这个班至少有67个学生!)
我对攻尖组的要求是:每个人必须在两周之内学会自学的基本方法(当然,我得面向全体学生传授自学方法),然后,在每堂课前必须自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又要求他们拓深自学内容,基本也经常给予必要的指点。在课堂上他们只须听一些难点就行,对于他们已经懂了的内容,他们又可以自由安排学习内容,不至于闲着。对创优组的要求是:每个人必须在本期内学会自学的基本方法,每堂课前必须预习,上课必须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课堂上提问,他们组的学生是回答的主要力量,在练习上,他们必须如数完成。对发展组的要求是:每个学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上课必须认真听课,在备课时,4 我经常针对他们而设计一些题目,让他们与其他组的学生一起上黑板演练,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
我让各组内部产生竞争,每个大组设立一正二副三位组长,这三个是由学习综合成绩的高低来,学习综合成绩是指学生的课堂作业(按:疑为‘课外作业’之误)、课堂练习、单元检测、快速训练的正确率以及考试成绩来确定的,第一名当选正组长,第二名、第三名当选副组长,正组长任期一个月,副组长任期一周。
对三个大组的竞争我采取升降级制,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即每个大组的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学生的学习状态而改变的,每组在月综合考评中的最后三至五名学生要降组,而每组的前三名至五名学生则升组。
在一个月重新分组后,为了稳定升降组的学生的情绪,我分别找他们谈心,对升组的学生讲明形势,让他们„„通过努力使自己在这一组中生存下来;对降组的学生,我先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然后引导他们找出原因,寻求改正的路子,不让他们因此而沉沦下去。
经过两个月的实验,学生的学习面貌已大大改观,攻尖组已有了35个学生,而发展组只剩下8个学生了。这时,我感到攻尖组人数有些多,也不利于一部分尖子生的发展,于是又分出一个翱翔组,把攻尖组的前十名列入这个组,而这十名学生成了班上学习的领头羊。”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同学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基础的不同只能代表昨天,今天的奋斗更加重要。只要同学们正视自我把握好机会,我们在座的老师的努力,相信不论那班那层,都能将后进生培养成为既有综合素质又有特色的当代大学生二十一世纪的成功人士。
第三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零陵区实验中学
唐电照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遵循这一教学新理念,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探索.
1、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着个体差异: 1.1智力差异。每个学生因为遗传基因的不同,智力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钝,有的人形象思维强,有的逻辑思维强,有的人记忆力超人,但推理能力较差,有的人记忆力较差,却推理能力过人。1.2学习基础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小学的数学状况不一样,有的学生数学十 分优秀,有的学生数学学习基本还没入门,两极分化相当严重。1.3学习品质差异。有的学生学习数学十分认真,有一套自己的数学学习方 法,学得轻松愉快;而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入门,数学学得十分艰难,部分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正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这些个体差异,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给我们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课堂上要求太高差生跟不上,要求太低优生又吃不饱,教师处于一种“首尾不能兼顾”的两难尴尬境地。所以我们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接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我们实施的数学分层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班内分层,而是打破行政班的限制,跨越班级教学模式进行分层教学。我们每三个班分成一个实验组,每个组将学生分成三层:提高层为C层、中间层为B层、基础层为A层,各层自成一个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同时在指定的不同教室上数学课。
2、分层教学实验的基本原则 学生分层原则。学生分层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习状况和学生分层自愿。我们 首先按学生成绩给予所有学生排序,分出理论上的ABC三层,然后每个学生填写分层自愿,并说出其理由,我们将理论分层与学生自愿不相符的学生征求原科任教师意见,进行必要调整。通过权衡,对不能按自愿给予调整的同学,及时耐心地做好其思想工作。分层教学动机。分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 己的位置,各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让每个同学都有进步。对A层学生突出了个“扶”字,让他们学会学数学,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对B层学生突出一个“推”字,推他一把,让他在数学学习上尽快上路;对C层学生突出一个“激”字,激励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教师配备原则。分层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快慢班办学理念,即用最优秀的老 师教最好的学生,最差的老师教最差的学生。三个层次的学生得到的教育应该是平等的,他们在数学上求进步的要求应该得到平等的满足。因此我们根据三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以及实验组三个教师的优势进行配备。一般安排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富有管理经验的老师任教A层学生,安排对课本知识研究较深且善于带优生的老师任教C层学生,二者兼而有之的老师任教B层学生。这样既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也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课堂标高设置。因为学生层次不同,数学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标高不可能一样,每个教师悉心研究所教层次的状况(即层情),再确定每节课的标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对A层学生主攻基础,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并不可怕,自己原来也能学好数学;对B层学生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其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C层学生打好基础仍是关键,但重点是培养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无论哪个层次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上具有相同的创新精神,是课堂的最高追求。动态管理原则。学生所在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由学生申请,每个实验组三个教师协商,对学生所在层次随时进行调整。其目的有二:一是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把学生尽量调整到他比较满意的层次,二是在实验中形成竞争机制,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抑制学生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心理。
3、分层教学实验的实践过程 我们在高坝洲中学于一九九九年春开始实施数学分层教改实验,从二000年春季学期至秋季学期为实验探索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一年级九个班分成三个实验小组开展分层教学实验。没有经验,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了一些分层教学的基本思路。但由于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A层学生的自卑心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抑制,自抱自弃、破罐子破摔的风气在A层蔓延,加之对实验教师的考核也不够合理,未能激发出教师参与教改实验的热情,实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这一阶段的实验探索为分层教学实验闯开了一条血路,构建了一个基本模式,获取了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和值得吸取的教训。可以说没有这些教训,就没有后期工作思路的调整。二00一年春,我们按照调整后的思路对三年级六个进行数学分层教学实验。在分层前,我们在学生和老师中做了大量的前期宣传工作,让广大教师从理论上了解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思路和发展前景,弄清前一阶段实验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今后改进的方向;让学生大胆提出对分层教学的想法,从学生的想法中我们了解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在临近分层前,我们学校领导、年级组长、课题组长集中召集所有学生,宣讲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观前景,解答学生对分层教学的疑虑,讲解分层教学过程中的纪律要求,基本达到了学生既有信心、又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参与分层教改实验之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参与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我们打破以前的教师考核惯例,每个实验小组的三个教师按一个教师进
行考核,作为三个教师的平均得分,再加上该教师的其他成效得分,作为该教师的学期考核结果。这个办法将每个组的三名教师牢牢地绑在了一起,三个教师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通力协作、互相配合、通过共同努力完成实验任务。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我们每两周召集部分学生代表座谈,代表名额虽然不多,但可以涵盖三个层次的学生。学生看到了我们搞分实验的诚意,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提供各个层次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我们还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用较少的文字介绍了实验的进展情况,在问卷中提出了诸如:“分层教学实验后你的学习态度有了一些什么变化”“你觉得分层教学实验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等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起到了一定作用。通过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空前高涨,数学课堂的沉闷气氛被打破了,就连公认的学习习惯最差的A层学生上课也变得积极了,他们积极发言、急不可耐地争相上台演排的场面让人难以想象自己正置身于A层课堂。分层教学实验终于向老师和学生展现了它不一般的魅力,老师和同学们忽然发现,数学教和学原来可以如此的轻松。二00一年秋至二00三年春我们继续进行了两个学的分层教学实验,突破了分层教学前两个学期成效不错、第三个学期效果急速下滑的瓶颈,连续两个学获得成功,各项指标不断拉大与对比班的差距,其成效得到了教师和学生普遍认可。二00一年秋季学期分层教学实验对比分析表
高分率 及格率 低分率 分层前 实验班 0 7.9 53.9 对比班 0.128 10.9 48.1 分层后 实验班 7.9 15.79 46.1 对比班 2.56 11.5 51.9
4、实验后的思考 通过三年的数学分层教学实验,我们切身感受到它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是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模糊走向清醒;二是打破了“优生差生一锅煮、优生差生无法在课堂兼顾”的教学困境,每个层次都可以根据本层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课堂教学标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不同的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懂、吃得饱,为每个同学都创造了进步的机会;三是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可以把不同类型的老师安排到适应其教学特点的层次,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特长;四是促进了教师在教学中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提高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精神。我们最深的体会是,分层教学可以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觉得轻松,而且学生进步明显,学习情趣高昂。基本达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目标。分层教学实验也是风险较大的教学改革,很多学校都尝试过分层教学实验,但大多只停留在班内分层教学的水平,即使采用了本文模式,失败者也十有八九。要保证实验成功,一是要精心进行教师配置,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教师考核方案;二是要精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真心实意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充分发挥学生因素的作用。我们三年的实践证明,只要扎实地做好以上两点,实验成功是非常有把握的。
第四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走向属于自己的成才之路。分层次教学使学生能够各尽所能,各尽其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让学生可以拥有一技之长,成为一个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的人。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以人为本;个体差异
分层次教学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动起来,思考起来,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在课堂上有一定的成就感。这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成就感,从而促进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我所教的两个教学班进行了分层次教学实践,分析和对比学生在分层次教学前后的表现和成绩,我发现分层次教学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更大的促进作用。下面结合本人的分层次教学实践谈一下我对于分层次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分层次教学的含义
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次教学就是以学生的进步为前提,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让同一层次的学生可以相互竞争和学习。通过他们的竞争和学习,再加上教师的辅导和点拨,学生的学习目标就会很容易实现。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的研究,以目标分类为基础,以形成性评价为动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
二、分层次教学的作用
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有了主人翁意识。在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说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会有事可做,思考起来。分层次教学让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把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2.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感受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快乐,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它做到了保尖、促中、补差,从而减少了学生的流失。就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够回答出教师那些最基础、最根本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可以思考起来。
三、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班级学生分层
在本人所施教的两个教学班中,我根据学生的成绩把分数在90~100之间的学生定为优等生,把分数在80~90之间的学生定为中等生,把其他成绩的学生定为后进生。刚开始实施分层次教学时,两个班级的学生只有12%的学生被定为优等生;48%的学生为中等生,也就是大部分学生都是中等生;后进生也占到了40%的比率,可以说是相当大的比率。给学生定好位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再给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内都应该有相应比率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就保证了组间实力相当,方便了教师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活动。
2.教学目标分层
在分层次教学中,学生的基础是不同的,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给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优等生基础好,学习知识快,接受能力强,教师就要给这部分学生定高一点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扩展一些练习让学生能够见多识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中等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完成教学目标,并且向优等生靠拢;后进生学习习惯不好,做题没有掌握规律和技巧,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让这部分学生能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完成教师所设定的基本目标,主要是抓基础,掌握课本知识。
总之,分层次教学实施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都会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和活动的主体,让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生机勃勃。最重要的是分层次教学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同时减小了学生间的差距,让学生能够共同进步,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郭明洋.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实施[J].中学生阅读,2009(9).(作者单位 常州武进湖塘实验中学)
编辑 孙玲娟
第五篇: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
摘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关键词: 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即:分层教学!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农村的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较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偏低,运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就不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达到教学教学目标。如果采用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要求,区别对待,那么就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对分层教学进行研究,探索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层教学是指在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无疑是对数学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也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近年来,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模式的操作谈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样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中考升学(一级达标高中)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甚至越来越严重。而且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三、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
1、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注意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C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层次目标:
A层:能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B层: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问题;
C层: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3、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4、课堂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分层次选编基础巩固性练习,拓展延伸性练习,综合运用性练习,对低、中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低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基础巩固性练习,鼓励选做书中章节习题,中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基础巩固性练习,和书中章节习题,选做拓展延伸性练习,高层学生另外增加综合运用性练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配制练习,有利于低层学生巩固基础,中层学生略有提高,高层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4x+4;(2)25a2+10ab+b2;(3)(x+y)2+10(x+y)+25;(4)(a+b)4-18(a+b)2+81。学生训练时,老师不宜明确指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组,A层次的学生选做(2)(3)题时,老师应及时点拨,允许部份学生集体讨论完成第(4)题。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这样在学生习中形成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5、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如在“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后,分别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①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
②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
③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④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求△AOB斜边上的高。
要求:A层次同学要完成全部题;
B层次同学要完成①、②、③题;
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①、②两题。
6、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如在考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时,设计:
A层次: ; B层次: ; C层次:。
7、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对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程度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对学习的要求也提高了,课堂上也“吃得饱”了。同时由于分层的不固定,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在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觉到了诸多的不足,如:分层评价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实现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层,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等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最终评价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评价方式对C组的同学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打击较大,因为他们总是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中考的压力,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
总之,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与每位学生面对面的讲解、沟通,为形成相通、相融、充满民主氛围的宽敞自由的人际心理空间创造了条件。良好的心理气氛胜过任何教育技能。感情的共鸣,信念的确定,行为的顺应,目标的认同,达到教学活动的同频共振,在教学这个复杂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属于决定地位的主体,谁赢得了学生,谁就赢得了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2.孔庆邮 《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中学数学教学 2002年第1期;
3.付海峰 《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997年第10期;
4.马忠林 魏超群 《数学教育评价》
广西教育出版社; 5.曹才翰 章建跃 《数学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