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一书心得体会
读《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一书心得体会
临江市光华中学 崔秀艳
最近几天我拜读了李明高老师的《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一书,这是一部对我们教学一线教师帮助很大的好书,它除了有典型的理论内容之外,还能够将其紧贴教育教学的实际,把一些枯燥乏味的教育教学命题变得生动活泼,而且容易理解,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书中每谈一个修炼,首先是精辟的理论分析,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一定高度和深度的理论基础上;紧接着就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操作点化,这部分内容指导我们如何做到之前的理论对教师的要求,而且操作性非常强;第三部分就是一些生动的案例剖析和点评,不仅给读者提供了与前面理论相对照的实际情况,同时也附上点评,让读者对该内容有了更立体认识,书中每谈一个修炼,都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慨,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项修炼,即“教师如何上好课”,第四项修炼“聆听他人的智慧——教师如何听课更有效”。
课堂是我们教师主阵地,长期以来,我们课堂一直以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适当、教学基本功好等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殊不知,这样的评价体系早已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那么,今天的课堂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此书中提到,我们的课堂不应是“沉重”的,而应是“生动”的;不应是“枯燥”的,而应是“灵趣”的;不应是“痛苦”的,而应是“享受”的;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是一座智慧的王国,是一片诗意的栖居地。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构建一堂好课呢,此书给我们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一要树立“三生”意识,即生命意识,生活意识,生成意识。生命意识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体,尊重生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生活意识,要求我们走出课堂这一狭小的天地,将学生引入缤纷灿烂的社会生活中去,实现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有机贯通。生成意识,强调课堂应该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课堂上师生相互研究与切磋,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演绎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话剧。此书提出的第二点建议是课堂要实现六大转变。即从“向师”到“向生”、从“蓝本”到“文本”、从“听话”到“对话”、从“经验”到“体验”、从“独作”到“合作”、从“单极”到“多极”。第三点建议是课堂中要强化五个“关注”,即关注参与的程度,关注情感体验,关注合作交流,关注个性差异,关注生成状态。
有位哲人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够学习别人的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听课正是教师吸纳别人长处的聪明举措,也是提升自我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我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听过不少的课,也从中领会和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但是看了这本书中关于听课的修炼之后,感觉自己的修炼还不到家,之前所学到和体会到的应该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如果改变以往的这些做法,我想听课效果会大大加强,收获也会大大增加。
一、听课带什么。
以往听课,基本上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把听课笔记写好,就算完成了任务。但是《修炼》告诉我们,听课不光要记笔记,还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思考的脑袋和研究的眼光去听课,才能更好地达到听课的效果。首先,欣赏的眼光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欣赏授课者处理教材的艺术、驾驭课堂的艺术和语言表达的艺术,从中学习到自己不具备的特质,成就自己、提升自己。第二,带着思考的脑袋去听课。要求我们看授课教师是如何处理类似问题,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行为,再通过比较,找出差异,积极寻求改进的措施,生成新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超越。同时,带着思考的脑袋听课,能促进听课者改变原来那种“旁观者”的身份,以积极“参与者”的角色深入课堂,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程度,并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从而在问题求解中主动听课,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第三,带着研究的眼光听课。听课的时候,不仅仅只是学习和聆听,同时也要把自己当成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及时进行评价,并且与其他听课者研究课的内容,利于我们在集体中吸收更多的智慧,更快地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
二、听课记什么。
以往听课,一般都是带着听课记录去把所听的内容一一像流水账一样记录下来,主要记录授课者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做了什么。课听完了,也就记录完了,之后再也不会去翻开来看了,好像完成了一个任务似的。而《修炼》中提醒我们,听课要记录的不仅仅是流水账,应该记的有:①施教者的成功之处——可以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一个巧妙的教学设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某一问题的独特处理技巧、一个意外事件巧妙处理、一个巧妙的引人过渡承转、独具匠心的留白甚至是一句实用的话、一个贴切的词语;②施教者的不足之处——将这些记录下来之后,可以吸取教训,做重新思考设计,以便在以后自己教学时得以改进和提高;③学生的体验见解——学生的学在现代课堂中的重要性不必多说,而他们在课堂上的反应也是听课者应该关注的,比如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有哪些情绪反应?学生乐于参与哪些思考、活动?学生是否主动地提出问题?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创新的火花?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表现、态度和习惯等,这些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作为以后提升教学质量珍贵的材料;④学生的困惑疑难——记录学生的困惑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关注这些问题,引起自己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的思考;⑤听课者的灵感闪现——在听课过程中,很可能受当时环境的启发,产生瞬间的灵感,如不及时记下,很可能稍纵即逝,留下遗憾。所以及时地记录会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三、听完课做什么。
以往听完课,都觉得任务已经完成,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了,但是在《修炼》中强调,在完成听课后要重视及时反思,取长补短。仔细思考一下,也的确如此,如果听完课不对课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和整理,那么这节课听的就不完整,也就没有真正达到听课的效果和目标。所以,听完课之后及时进行反思,也是听课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个步骤,不可忽略。具体做法可以是:第一,听完课之后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一下授课教师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从中找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并且及时把这些思考记录下来,以利于自己在类似课堂上作为参考。第二,要善于体察授课教师的思想。在听完课之后,要思索授课教师在这节课上的整体安排是怎样的,他(她)是带着怎样的思想在设计和教授这节课的,他(她)的这种思想是否符合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否达到了之前预设好的教学目标,是否生成了新的内涵等等。第三,要善于对授课者教学效果和下一步的教学安排做推想和预测。教学是否有效是整节课最关键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者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达到了怎样的教学效果,也是我们必须要反思的,尤其是为什么这个手段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总是跟前后的知识点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而如何使本节课与下节课进行衔接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听完课后也有必要思考到这一步:下一步的教学会是怎样的?这样可使我们的思考更具完整性。
总之,课堂,作为学生精神的居所,理应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学生走进课堂应该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建设好这一美丽的精神家园,让心灵惬意地栖居,让生命自由地徜徉。
第二篇:读《教师最关键的十八项修炼》有感
读《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有感
辛街乡杜家小学韩巧云
最近,我拜读了李明高先生的《教师最关键的十八项修炼》一书,书中详细的讲述了如何当好一名小学教师的方法,让我读后受益良多,下面就写写我读书后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感想,希望能和大家共同交流。
本书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立意新颖。从书名中的“18项修炼”到每项修炼标题的提炼,都非常耐读。他把被教育学教科书上谈论得枯燥乏味的教育教学命题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着生命的灵动。书里的文字都是作者有感而发,视角独特,灵动鲜活,文质优美,音韵和谐,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书中处处显现出实践的智慧、思考的力量、文化的魅力,读这样的书不仅让人受益匪浅,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李明高先生的《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是一部既谈出了做教师的门道,又紧贴实际,而且充满了理论思考的意味的著作,从而读来能让人对如何做教师充满怀想。品读李明高先生的《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使我明白了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是多么的重要,要想上好课,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不可缺少的。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教师如果没有对学生的了解而仅仅通过专业教育,可能会使学生成为一种机器。一名教师要想做到了解学生的动机和幻想,就必须懂得有关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技巧。李明高先生用温暖诗化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幅理想的教书育人图,他认为教师备课是影视导演编写脚本,说课要说出自己的才气,讲课要讲出诗情画意,听课是一种精神遨游,评课是一种推动教育质量提高的对话场……李先生所阐述的这18种修养被他饱含激情地层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所描绘的境界令我向往不已。
对照李明高先生的阐述,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形象:备课是否突出了重难点,讲授是否深入浅出,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是否传授了学习的方法,是否注重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
读李明高先生关于教师修炼的书后,备课方面,我顿开茅塞,突出重难点的意识强化了,李先生的观点深深影响着我,“课堂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教师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生命润泽生命……”为此,在教学中我从繁复的词句分析中走出来,学会了设计精要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李明高先生说“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幸福的体验”,为此,当学生做完练习,我都精批细改,还给学生的作业评分,给学生的作业写评语,“你好棒!”“你是我的骄傲”“努力吧,你会成功的!”“我好欣赏你!”“我被你感动了!”我是想用这些方式,让学生看看自己成功了,以此在他们的心里激起一次次成功的喜悦,让全班同学分享这些喜悦。
书中的第十项修炼——“在孩子的心上弹琴,”论述的是有关班主任工作。在这一章里,作者系统地论述了如何建立班主任的良好形象、提高素养和班主任工作艺术的细节,还列举了“魏书生育人九诀”和“王立华班主任工作特色”两个案例,理论联系实际,给读者以指导和启迪。只要你有过做班主任的经历,就不能不与之产生共鸣。在这个章节中,最精要的内容为班主任工作的“操作点化”,每一条、每一点无不折射出作者浓浓的人文关怀和深刻宝贵的实践经验,他强调要了解、尊重、相信和依靠每一个学生,要友爱、教好和学习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带着强烈的责任心,以“博爱” 的胸怀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在与学生心
灵的碰撞中升华自我在与学生的思想的对话中悦纳他人也悦纳自我,在与学生的合作与探索中发展并成熟着自我。
第十八项修炼:为精彩人生打好“底色”中有这样三句话:经验是成长的财富,但是成才绝不是经验的简单相加;反思是成长的途经,但只一味的反思而不去扎扎实实干也不可取;苦干的精神,令人感动,但苦干经常会带有盲目性。由此我想到了,老师们在平时的教育中,对问题学生,要求他们写检讨,为什么多数学生今后还是屡教不改;只是少数学生有点起色,这部分学生能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监督,让他们触动了自我的灵魂,找到自己迷失的方向,确定了前行的目标。我认为少数学生,在其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阶段性成功;多是他的聪明和适合他的方法,在实践中勤奋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培养了他的耐心和良好的习惯。让他受用一时。而多数学生为何言行不一?原因种种,教师应指导他们如何落实检讨的执行力,当然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做到以理服人,一次解决一件事,最后,让他们是发自内心地去惩罚自己,此时,老师和同学不要去嘲笑,反而,要鼓励他们,让他们真正做到知错就改。或许这个过程比较长,再加上期间他们最大的依赖就是老师。对于老师来说,此时此刻,要有更大的耐心和智慧。这样,老师就有了“底色”。在不断的实践中夯实了自己的专业底气。
书上说得好: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够学习别人的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我们老师工作中,经常要参加一些听课活动,这些活动的本身目的就是要扬长避短,使教育的质量提高。如果我们听课时漫无目的,对课堂毫无思索,有的甚至还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对照自我,我在听课时往往要先看看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看看本堂课的目标是什么,听课时我能做到注意力集中,专心听授课者上课,听到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会及时捕捉并记录下来。原先认为我这样听课应该是符合听课要求了,可现在我看了“聆听他人的智慧”这一修炼,才知道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注意和改进。首先,在听课前我们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其中学识上的准备最为重要,听课前,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有关学科的教改信息和新的教育理论;熟悉课程标准,充分把握教材,甚至可以先预设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在听课时与授课的教学设计作对比,看看人家的教学设计的优点和缺点在哪,自己的教学设计哪些比较好,那些还需要改进的。另外,听课时心理上要做到虚心、诚心、专心、细心、公心。其次,在听课时要学会观看、倾听和记录。听课时,我们要观察教师的精神面貌是否饱满、教学仪态是否自然;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学习状态是否积极;班级的学习气氛是否浓厚、课堂秩序是否井然。教育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倾听。作为听课时的一个学习者,我们老师也必须是一位忠实的倾听者,才能从中有所思、有所得。听课就像读书,我们应该将课堂上精彩的环节记录下来,课后才能根据记录进行反思、交流。听课时要记下授课者巧妙的设计、新颖的思维方式、独具匠心的引入过渡、对某一问题的独特的处理技巧、对一意外事件的巧妙处理,另外还要记录下教学过程中的疏漏失误之处,以此为借鉴,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少犯或不犯同类错误,减少失误,提高水平。再次,听课结束后,要积极做好听课反思,以便促进自我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要善于在别人的课堂中发现其长处,来补己之短处,那么,才能更快的提升自我素养、更好的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
修炼的路很长,很长,李明高老师的情怀、思想,必定会在我心中开花结果,必会有助于我走好修炼之路,助我修炼教师真身。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三篇:读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有感
《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编著 李明高
本书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立意新颖,而且充满意味。从书名中的“18项修炼”,到每项修炼标题的提炼,都非常耐读。他把教育学教科书上谈的枯燥乏味的教育教学命题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生命的气息。总之,这部著作,是师范生和年青教师走上专业化之路的基础读物,是对老教师总结自己的经验业极有启发意义的好书。
第一修炼:教学不应拒绝预设——教师如何精心备课„„
第二项修炼:说出你的底气、才气河灵气——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第三项修炼:课堂,让生命诗意地——教师如何上好课„„ 第四项修炼:聆听他人的智慧——教师如何听课更有效„„
第五项修炼: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教师如何成为评课的能手„„
第六项修炼:作业应成为学生幸福的体验——教师如何设计何必改作业„„
第七项修炼:让考试成为学生美丽的向往——教师如何把握命题的艺术„„
第八项修炼:笔尖,应该流淌着思想的声音——教师如何写好教研论文„„
第九项修炼:享受课题研究的乐趣——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第十项修炼:在孩子的心上弹琴——教师如何做好班主任„„ 第十一项:魅力的班级是这样形成的——教师如何创建优秀的班集体„„
第十二项:营造生命成长的温馨空间——教师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第十三项:班会——献给学生的精神大餐——教师如何开好主题班会„„
第十四项:搭建好学生发展的舞台——教师如何开展好班级活动„„
第十五项:架起家校联系的金桥——教师如何把握家访的艺术„„ 第十六项:家长会可以这样开——教师如何开好家长会„„
第十七项:品评语,把透心的温暖和期盼传递——教师如何写好操行评语„„
第十八项修炼:为精彩人生打好“底色”——教师如何有效提升专业素养„„
第四篇:《教师最关键的十八项修炼》——读书心得
《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读书心得
读了《教师的心灵独白》一书,书中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调皮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倦怠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爱好的培养,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聪明的火花。没有爱好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
“追求知识的愿望,是靠儿童的虽不轻松然而快乐的、诱人的、出于自愿劳动所创造的千万条根须日以继夜、不知疲劳的工作来滋养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一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努力所达到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培养自豪也就会意味着在儿童心灵中树立一种要成为思考者的愿望。”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假如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爱好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爱好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爱好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爱好,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楚,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爱好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爱好,只要有爱好,才能学好数学。因为爱好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爱好。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熟悉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的不到的,没有观察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去思考,逐步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爱好关系密切,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热爱学习与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爱好,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把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爱好,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练习,使学生把握求知识的钥匙,可以增添学习爱好。
第五篇:读《教师21项修炼》一书有感
读《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有感
我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了这一本由郭元祥教授所著的《教师的20项修炼》,从一名教师的出发点,结合对照自己的现状,仔细地研读了该书,不禁有醍醐灌顶之感。
作者郭元祥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课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他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原理、基础教育改革、学校文化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先后主持省部级教育科研项目8项,另有学术论文、著作等身,硕果累累。《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是郭教授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一部著作,他在该书中率先提出了引领教师体悟“教育人生”的主张,从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画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被赞誉为是一本从事教育事业的所有教师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在此,我将从以下若干方面详细阐述本人读完这本书之后的几点感受:
(一)细节决定品质,态度决定一切
中国有句俗话有言:人靠衣装马靠鞍,恰如其分地强调了服饰对人的重要性。尤其作为女教师,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议论着我们的衣着与发型。现在的学生有朝气,有个性,有热情,对老师们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对环境视听各方面的变化也是非常敏感的。其实教师服饰最大的功能不是通过衣着把自己打扮得漂亮,而是提高自身的自信魅力,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服饰应该简洁而庄重、明快而得体,符合教师的职业规范。普卢塔克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教师服饰的许多细节影响着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还记得学期初,我一身学生时代的打扮走进教室,在座的学生只当是一个邻家姐姐模样的人,因此,老师的威严感荡然无存。而后,在诸多老师的建议下,我慢慢改变了穿衣风格,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再次赢得了学生们敬畏的目光。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让外表给自己的教学加分。
(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严师出高徒”几乎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总想靠着自己的怒颜和大嗓门,甚至是一些严厉的批评言语震慑住学生。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做法着实是不合理的。和我们打交道的都是一些只有十几岁左右的“未完成的人”,他们绝大多数心地纯良,天真可爱,生活经验的缺失,调皮活泼的天性,天资能力的差异是他们最显著的特点。身为老师,如果总是盯着他们的不足看,不把他们批驳得体无完肤就誓不罢休,那么,失态的,将会是自己的言行。
古话说,厚德载物,为人如此,为人师更应有宽大的胸怀。对学生的宽容不是让他们自身自灭,而是对他们的身心特点的正视,是对他们偶尔也会像大人一样犯错的正视,是对他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的正视。宽容学生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犯错误的学生,而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诚恳为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如沐春风,从而督促其改正;教会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对待挫折,让学生在成长中体味一种人生哲理,这样教师并不会因为宽容而失去威信,相反,这更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与人格感召力。
(三)机遇从来都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自从当老师后,只要跨入学校大门,神经每时每刻都像是拉紧的弦,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备课、上课、改作业、找问题学生谈话等等,往往下班还得继续工作,甚至节假日也无法清闲的脱离工作,好好放松休息。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日子从指缝间快速地溜走,有时候不免深感迷茫,为什么生活得这般碌碌无为,毫无成就感与幸福感可言。不仅如此,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我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只“刺猬”。面对班级上的一些繁琐的小事,面对一群不懂事的调皮孩子,总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有一些言语脱口而出,而转过身自己又懊悔万分:我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细细反思,不禁感叹,这还是原来的我吗?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豁然开朗,自己之所有产生这种困惑,是因为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工作做过好好的规划,没有学会正常调整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弄得自己既累又没有成就感。于是明白,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作规划是多么的重要。在日复一日繁冗琐碎的工作中,应该努力做到主动学习,形成自己的教育知识;善于思考,成为思考的实践者,实践的思考者;勤于动笔,提高科研能力。早有谚语告诫我们:机遇从来都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因此,我们亟需拥有一个专业发展规划,不
要抱怨自己没机会,往往是我们自己没把握住机会,它只是溜走了而已。
(四)吾日三省吾身
我们教师被要求每课时撰写一篇教学反思,起初心里是不大情愿的,认为这是给我们的超额任务。读完这本书,发现反思是教师日常生活中极重要的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炼。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十分简洁的归纳出教师的成长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人自我觉悟的过程,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当前教师专业研究和教师教育实践中,造就“反思型教师”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首先要反思的是自己的教育观念,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回答自己是怎样看待学生的,如何设计和分解教学目标、怎样处理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品德等方面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反思,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反思贵在坚持,适时总结,时时反思,持之以恒,才能体会到反思的作用。反思要有深度,要注意把握问题的核心和实质,突出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反思,有助于反思的深刻性。连写了几篇下来,我也发现了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做及时改进。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一种能力。通过反思,不断觉醒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方式,锻炼教育教学艺术。反思,还需要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成长。作者向每一个读者提出了“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这样的要求,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在反思和实践中思考,在反思和批判中成长,把自己的每天的教育生活当作一种学术行为——始终以一种研究和探索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让自己获得真正的专业提升。一个成熟的教师便是在不断的反思种成长起来的。
(五)感动常在心间
现代的社会和教育要求教师不能把教育仅仅作为一门职业、一种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与处理。谨以此言勉励自己:教师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师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
有句教育谚语:“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不能感动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不能感动学生的学校不是好学校。只有感动生命,教育才有魅力。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感动自己生命的体验,何来力量去推动、摇动和唤醒学生,诱发他们的生命感动呢?没有生命感
动的教育难以走远。教育者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可施教!“只有先感动自己的生命,才可以谈论和实施教育。”感动是教育,也是生命最动人的节拍,是教育得以发生的精神引线。只有感动生命,教育才有魅力。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感动自己生命的体验,何来力量去推动、摇动和唤醒学生,诱发他们的生命感动呢? 作为新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只有把感动自己生命的体验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这样才能不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殊荣。我深爱我的工作,我愿终身在这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