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文学期末精华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
古代文学期末精华
填空
1.王禹偁 《小畜集》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堪称欧苏散文先导“元之独开有宋风气” 2.宋初复古主张 首推柳开 3.宋初 姚铉 《唐文粹》专录古文 4.“白体”效法白居易 李昉 徐铉 王禹偁
5.“晚唐体”效法 贾岛 姚合 代表 九僧(惠崇)林甫 寇准是晚唐体的盟主 6.西昆体 《西昆酬唱集》代表 杨亿 刘筠 钱惟演 推崇李商隐 兼重唐彦谦 7.晏殊 《珠玉词》 代表作《浣溪沙》被后人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8.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十首歌咏西湖的《采桑子》)9.范仲淹 豪放词的流觞(第一个写豪放词)代表作《渔家傲》 10.张先 北宋年寿最高 “张三影” “古今一大转移” 最早用题序
11.柳永 初名三变 字景庄 后改名永 字老日(上下)卿 世称“柳屯田”创用词调最多 大力创作慢词 改变了古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创造性运用了铺陈和白描
12.欧阳修 字永叔 号六一居士 晚年又号醉翁 宋代最早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13.对“西昆体”矫枉过正 形成“太学体” 14.宋代赋的代表作《秋声赋》《赤壁赋》 15.欧阳修《六一诗话》“词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
16.梅尧臣 《鲁山山行》“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 17.苏舜钦 《淮中晚泊犊头》
18.唐宋八大家: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苏洵 苏轼 苏辙 韩愈 柳宗元 19.王安石 字介甫 号半山 晚年诗风“王荆公体”
20.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以诗为词” 21.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日兆(上下)补之 张耒 22.苏们六君子:21+陈师道 李* 23.苏黄 苏轼 黄庭坚
24.黄庭坚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又号涪翁 “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25.黄陈 黄庭坚 陈师道
26.陈师道 字履常 一字无己 号后山居士 “闭门觅句”的苦吟 “朴拙” 27.苏轼的尊杜观点“一饭未尝忘君”、“集大成”说 28.黄庭坚 “点铁成金”说
29.两宋之际 追随黄庭坚形成江西诗派 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首恶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黄庭坚为诗派之祖 30.方回 “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 陈师道 陈与义 31.吕本中是江西诗派后期重要的诗论家 提出“活法”说
32.吕本中 曾几是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 陈与义是江西诗派有渊源关系的南宋最杰出诗人 代表作《伤春》
33.元祐词人:苏轼 黄庭坚 晏几道 秦观 贺铸 *补之 周邦彦
34.苏门词人群:苏轼为领袖 黄庭坚 秦观 *补之 陈师道 李之仪 赵令畤平滂 35.大晟词人群:周邦彦为领袖 田为 江汉 徐伸 万俟咏 曹诅 36.南渡词人:李清照 朱敦儒 张元干 叶梦得 李纲 陈与义
37.小山词是指晏几道的词作,按乃父晏殊所承传的“花间”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38.清人赵骥评苏轼的词“天生建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39.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与晏几道是“古之伤心人”诗被称为“女郎诗”,是北宋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
40.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因此被称为“贺梅子”。
41.北宋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咏物词成就最高,代表作《六丑.蔷薇谢后作》《兰陵王.柳》 42.李清照,字号易安居士,“别是一家”的词论 43.与李清照同时的钱塘才女朱淑真
44.朱敦儒,字希真,号岩壑,南渡之前,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并称“洛中八骏”
45.张元干《芦川词》集,《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写故都的沦陷,村庄的残破,生灵的涂炭,理性的反思中含有直指皇帝的批判精神
46.“南宋四名臣”李纲,赵鼎,李光,胡铨。李纲的咏诗词开启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先河。岳飞《满江红》
47.中兴四大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 48.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剑南诗稿》集 49.杨万里,诚斋体
50.范成大田园诗成就最高,其中以《四时田园杂兴》最为著名
5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提倡“以文为词”,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美芹十论》《九议》
5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53.中兴词人群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姜夔
54.辛派词人远承东坡,近学稼轩,从东坡到稼轩,中间的桥梁是张孝祥,他是辛派词人的先驱者,陈亮“以词为文”
55.江湖词人群:孙惟信,刘克庄,吴文英,陈人杰
遗民词人群:刘辰翁,陈允平,周密,文天祥,王沂孙,蒋捷,张炎
辛派后劲:孙惟信,刘克庄,陈人杰,刘辰翁,文天祥
姜夔追随者:吴文英,陈允平,周密,王沂孙,张炎
56.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代表作《杨州慢》,清人刘熙载曾用“幽韵冷香”概括姜夔的词的境界。
57.史达祖最富盛名的是两首咏燕,咏春雨的自度曲《双双燕》和《绮罗香》,前者堪称咏燕的绝唱
58.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创词史上最长的词调《莺啼序》,《八声甘州》 59第一部咏物词专集《乐府补题》 60.周密,号草窗,与吴文英并称“二窗”
61.王沂孙最工于咏物,蒋捷在宋末词坛独立于时代风气之外
62.张炎词集《山中白云词》与姜白石并称“双白”。《解连环.孤雁》为其赢得“张孤雁”的雅号,词话著本《词源》书中提出“清空”,“骚雅”等概念 63.刘克庄是辛派词人中成就最大的 64.陈人杰全用《沁园春》调 65.朱熹是南宋最重要的理学家
66.南宋政论文:岳飞《五岳盟誓记》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67.吕祖谦《宋之鉴》150卷是南宋前期最重要的文选
68.散文选本,真德秀《文章正宗》,南宋后期,文天祥《指南录后续》,谢翱《登西台恸哭记》
69.永嘉四灵,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以贾岛,姚合为宗 70.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并称“江湖诗派”《江湖集》
71.宋末两个诗人群体,英雄与遗民——文天祥,谢翱——《过零丁洋》《正气歌》 与《效孟郊体七首》。文天祥晚年诗作的重要形式是“集杜诗”
72.元好问,纪乱诗为上乘,为保存金代文献,编成《中州集》十卷。诗论集《论诗绝句三十首》 名词解释
白体诗:“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宋初朝廷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酬唱,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唱酬成风,且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例如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李昉等人的《禁林宴会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晚唐体诗人中身份迥异的是寇准,由于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所以成了晚唐体的盟主。西昆体:宋初影响最大的重要文学流派,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是五代诗风的延续。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延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王荆公体:“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晚年的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雅丽精绝,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主要题材是绝句。他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绝处。他的这种诗被称为“半山诗”。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列宋诗诗体时有“王荆公体”。
苏梅:指北宋初期诗人苏舜钦和梅绕臣,两人的诗作开宋诗之风气,体现了宋代诗人矫正对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苏舜钦恶诗风豪放雄肆,喜以诗歌痛快淋漓的反映时政,书法强烈的政治感慨,然而推敲剪裁的功夫略嫌不足,宋诗畅尽而伤直露的特点,在苏舜钦诗中已见端倪。梅诗的题材走向是写日常生活琐事,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开拓精神,为宋诗开辟了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在艺术风格上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梅诗的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都具有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
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宋徽宗初年,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在此图中,尊黄庭坚为诗派之首,次列陈师道等,共二十五人。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提出“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江西诗派的创作特点是,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江西诗派自身的演变同时也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宋诗风的转变。江西诗派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山谷体:黄庭坚的山谷体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高峰的产物,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将黄庭坚的诗列为“山谷体”,其总体风格是生新瘦硬,主要艺术特点是喜用拗句,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创造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的重要因素。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
别是一家: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所谓“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否则,词就成了“句读不葺之诗”,而失却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他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他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生机和灵性;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夭矫奇崛的结构,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代表作是《晓行望云山》和《小池》。永嘉四灵:南宋后期诗派。指当时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由于他们四人的字号中均有一“灵“字,故谓之“四灵”。又都是永嘉人,诗风极为相似,且都由叶适鼓吹并为其编撰《四灵诗选》而闻名于世,故谓之“永嘉四灵”。他们的生活面狭小,诗歌内容上单薄,只有少数写到了民生疾苦或时事,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技术上学习晚唐贾岛、姚合的晚唐体,诗风清苦冷僻。他们以白描作诗,清新流丽,矫宋人长篇论理之陋习,在文学史上可谓功过参半。
江湖诗派:南宋后期诗派。该派诗人多是落第文士或失志末宦,他们流转江湖,以献诗卖艺为生。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于是刊刻《江湖诗集》、《续集》、《后集》等书面出名,故称之江湖派。诗派诗人大多对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但也不甘于清贫寂寞的隐逸生活。总体上看,此派诗人作诗不满江西诗派而多效四灵之体,但取径比四灵更宽阔一些,亦宗尚晚唐体的清巧之思,多属意于苦吟,工于白描。代表作家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因宋室南渡中兴,故名。陆游多爱国诗篇,充满慷慨昂扬,为国立功的壮志和以身报国的牺牲精神,也反映了民生疾苦,描写了自然山水和日常生活;他的诗以现实主义为主,也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杨万里的诗主要是写景,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风趣,语言通俗活泼,独具一格。范成大的诗题材广泛,以田园诗最为突出,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尤袤在当时也是著名的诗人,但他未能自成一家,作品大都已经散佚。简答
1.P14 关于男人们对唐诗和宋诗的评价(严羽、缪钺、钱钟书)2.柳永创作特点:
(1)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体制完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2)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3)创作题材上,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再次是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以及表现了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羁旅感受。
(4)表现方法上,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将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并且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5)结构上,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柳永词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也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
3.王安石散文创作特色(简洁峻切)
(1)王安石的散文大多是直接为其政治服务的,这些作品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极度的简洁和周密的说理相结合,便形成了被清人刘熙载称为“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
(2)王安石的短文更能体现其散文的个性风格,那就是直陈己见,不枝不蔓,简洁峻切,短小精悍。4.周邦彦词的特色
(1)漂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感伤的格调。这种飘泊的孤独疲倦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所作咏物词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
(2)回环往复的章法结构。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场景交错叠映,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周词的铺叙,还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他能够把一丝感触、情绪向四面八方展开,又层层深入地烘托刻画。
(3)对前人诗句的融化。一首词中数句化用,不仅从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变成新的语言,更从意境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意境,从而把它发展为一种完备的语言技巧。周词融化前人诗句入词,贴切自然,既显博学,又见工巧。
(4)音律的规范化。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长于自度曲,所创之调,声腔圆美,用字高雅。周词音律和谐,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音色情调协调一致。宫调不同,感情不同。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这一方面使字声的错综使用能更恰当地表达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感,另一方面也是为加强声情顿挫的美感,而且适应歌唱者的自然声腔和乐曲旋律的需要。音律上做到拗怒与和谐的矛盾统一,是清真词的独创。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说,读清真词,“文字之外,须兼味其音律。”“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分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5.秦观创作特色
(1)伤心人的伤心词。词中浸透着伤心的泪水,充满着揪心的愁恨。这些江海般深重的愁恨,都是词人历尽人生坎坷后从心底流出。
(2)情韵兼胜。秦观词的内容并没有脱别恨离愁的藩篱,其妙处在于情韵兼胜,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3)采小令之法入慢词。五代以来的小令,语言含蓄,结构缜密,意境深婉,但体制短小,韵味有余而容量不足。秦观则以小令作法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秦观的小令也是辞情兼称,情景融合,语言淡雅,境界蕴藉空灵。秦词常用自然山川景物来言情铸境。
(4)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秦观一生积聚了满腹伤心失意的泪水,必然要利用他所擅长的词体来倾泄。不过,他又不像苏轼那样直接倾吐内心的苦水,而是另辟一途,把深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类型化的离情别恨之中,是词人自我遭贬后孤独悲伤的投影,寄寓着自我被流放的凄凉苦恨。6.范成大田园诗的特点
范成大的田园诗写于他晚年退居故里之时,代表作为《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国古代农家诗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田园牧歌”式的,如陶渊明、王维等人的田园诗,表现的仅仅是农村恬淡的自然景物的生活图画;另一类是从唐代兴起的新乐府式的“田家词”、“悯农诗”,如王建、聂夷中等人的作品,专门反映农民生活的辛苦、艰难的剥削压迫的惨痛。范成大的《四时田时杂兴六十首》则能将上属二者融会为一。诗歌的主人公也已由隐士转变为农人。范成大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题材的改造,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共分六十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赋予以平淡闲适为特征的传统田园诗以更深刻、更广泛的内容,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7.姜夔词的创作特色
(1)恋情词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幷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艶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
(2)姜夔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他禀承周邦彦字炼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3)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寄托在若有若无、若即若离之间,其妙处是含意丰富深广,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4)营构幽冷悲凉的词境,表现出词人浪迹江湖时凄凉悲苦、孤独寂寞的人生感受。清人刘熙载曾用“幽韵冷香”四字来概括姜词的境界。
(5)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6)姜夔长于自度曲,先作词后谱曲,自度曲音节谐婉。
(7)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它不仅起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如同韵味隽永的小品文,与歌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8.元好问创作特色(1)纪乱诗
特点之一是他面对国家灭亡,人民遭难的现实不是一味的哀叹悲泣,而是把悲壮慷慨的感情表现于苍莽胸廓的意境之中;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往往把对现实的悲怆情怀与对历史的批判意识融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诗的思想深度。
(2)擅长各种文体,由以七律成就最为突出,深受杜甫的影响,功力深厚,意境沉郁;七古也往往气势磅礴,意象奇伟壮丽,但又没有粗戾豪肆,一览无余之病;五言诗浑融含蓄,意境平淡而韵味隽永
第二篇:古代文学 期末
古代文学史期末(2012年下)一.填空题
1.南北朝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及作家?
志人小说:三国魏邯郸淳《笑林》;东晋葛洪《西京杂记》;东晋裴启《语林》;东晋郭淳之《郭子》、梁沈约《小说》等。今存最完整又有文学价值则是刘义庆《世说新语》
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张华《博物志》;王嘉《拾遗记》; 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著作主要有那些作品及作家?
刘勰《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陆机的《文赋》曹丕《典论》
3.北朝三部著名散文著作是那些?
郦道元《水经注》,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 4.南朝元嘉三大家?
/ 11
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5.南朝乐府民歌主要包括哪几种?
西曲和吴歌 6.初唐吴中四士?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7.王维是用什么方法来进行诗歌创作的?
总看,是以诗人的灵感,画家的眼光和乐师的听觉来进行创作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8.天宝三载,李白是与谁一起游离梁宋之间
杜甫,高适
9.西晋太康诗人的代表作家?
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10.鲍照诗歌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拟行路难》十八首,《拟古》八首
11.南北朝乐府称为两壁的是?
《西洲曲》、《木兰诗》
12.初唐四杰指那几位作家?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13.后世对杜甫的称谓有哪些?
诗圣,杜少陵,杜子美,杜工二.名词解释 1.魏晋玄学
部,杜襄阳
14.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怎么讲用了什么典故,包涵了什么历史故事?
“过”拜访故人鸡属
汉代张勋对待朋友范式的历史故事。
指魏晋时期关于《易经》《老子》《庄子》的学问。代表人物王弼,何晏。他们讨论有与否,言与意,明教与自然,財性离合等哲学问题,后来阮籍,嵇康等人借名教与自然来反对司马氏集团。2.竹林七贤
西晋时著名的七位诗人,有阮籍、嵇康、向秀、山涛、刘伶,王戎、阮咸。以阮籍,嵇康为代表,他们志趣相投,聚集竹林,饮酒吟诗号称“竹林七贤”虽然他们都“以非礼无法”的叛逆面目出现,但其政见,为人处世态度并不一致。3.永明体声律理论
齐梁时期产生的以周颙(rong)“四声说”和沈约的“八病说”为准绳,要求诗歌创作讲究对仗、用典、要求声律以及辞藻的华丽。其 2 / 11 代表作家谢朓,沈约,王融。这种诗歌理论和谢朓诗歌创作为后来近代诗的形成发展作了充分的铺垫和有力的推动。4.左思咏史
这是太康诗人左思的诗歌代表作品,一共八首,非一时一地之作,他以历史的著名人物和事件为题材,抒发己见,猛烈地抨击了门阀制度,宣泄了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气,明为咏史实为咏怀,推动了后世咏史诗的发展。5.宫体诗
产生于梁朝,简文帝时期,以梁简文帝和二徐二庾父子为其代表,其诗作内容多为宫廷宴乐衽席之间,空洞贫乏。而艺术上则华丽藻饰,雕琢工巧是一种典型的宫廷文学式样,风靡和统治诗坛近百年。6.钟嵘《诗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之一,专论五言诗的创作。钟嵘将汉魏以来的一百二十多位诗人,划分为上,中,下三品来加以评论。虽然受当时九品中正制的影响对某些作家的批评也有所偏失。但总体上是恰当的,特别是提出了“直寻说”“滋味说”等著名的文论观点,对后世影响巨大。7.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四位作家。他们倡导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反对六朝以来的华丽文风,追求清新刚健的风骨。为唐代诗文革新的先驱者。8.陈子昂《修竹篇序》
/ 11 这是初唐诗人陈子昂诗文革新理论的集中体现,在这篇文章中,陈子昂抨击了六朝以来的“文章道弊,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华丽文风,提倡继承和发扬“兴寄”“汉魏风骨”的优秀传统,主张创作:思想健康、感情充沛、骨气端翔的作品。这种名为复古,实则创新的文艺思想为盛唐文学的健康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9.山水田园诗派
唐代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曦、常建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为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的平和的生活的向往。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通理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另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10.边塞诗派
盛唐时期以高适,王之涣,崔颢等诗人为代表,以边塞体裁入诗,擅长采用七言歌行体和七言绝句的体裁。他们的作品主要是表现请缨杀敌、报国立功的豪情;以及表现塞外奇异风情和民族融合。他们的诗歌兼容了建安风骨和浓丽的齐梁笔致,形成了慷慨壮丽的风格,洋溢着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成为盛唐诗坛的一大流派。三.简答及论述
1.陶渊明田园诗诗歌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风格?
《归园田居》《饮酒》《移居》《拟古》《和郭主簿》。艺术风格:a、4 / 11 恬淡自然,质朴无华,以物我浑融的意象和平淡醇美的风格。b、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意境;c、清新平淡、自然通俗的语言;d、清新自然、细腻传神的笔法;f、浓厚的亲农意识和隐逸情怀。平淡之中有醇美,是这类诗歌最重要的风格特征。2.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及其意义?
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名家辈出,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流派众多,诗体大备,形成空前的繁荣。而在唐诗的发轫阶段,陈子昂提出的“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的诗歌主张以及躬身践行的诗歌创作对唐诗的定向和繁荣功不可没,不愧为唐诗的拓荒者和先驱。创作出一系列风骨声律兼备的现实主义诗歌。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为唐诗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杜甫诗歌的诗论手法有何表现(特点)?
①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A.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加以艺术的概括,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劳动人民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体现在以叙事为主的作品中《三吏》
B.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于事物的描写,让人物和事件自己说话
C.善于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心理,无论对话还是独白都精彩传神。
②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现浪结合,体现成熟。
③独特的意象群组合方式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把若干意象密集 5 / 11 在诗中。
④精炼,准确赋予创新的语言。
⑤擅长古体和律体,尤其是七律,艺术性最高 4.“李杜优劣论”的发展历史?
李白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双子星座。
盛唐时期李白诗名高于杜甫,但杜甫诗名亦不小。中唐:两人齐名,韩愈、白居易推崇二人。扬杜抑李最早应是元稹,认为李白没有揭示现实的社会而杜甫也只有《三吏》《三别》可取,这种看法是偏激的。
北 宋:欧阳修好李白,王安石喜杜。
南宋以后陆游、元好问、王世贞等各有所好,公开场合,从不褒贬任何一个。
但在中国文学史中由于儒家诗教(诗言志、诗歌的警示教化作用)所以事实上客观存在扬杜抑李的倾向(原因:a、注诗上“千家注杜,一家注李”。B、学诗,江西诗派的以杜甫的为宗,明前后七子也主张学杜诗。C、选诗,王安石选诗排法:杜甫、韩愈、欧阳修、李白。四.论述
1、试比较高适《燕歌行》与岑参《走马川行奉出师西征》不同的艺术特色?
A.立意结构。高诗并不以一次具体的战役加以描写。善用对比手法。“战士军前百战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士兵拼死血战而将领醉生梦死纵情声色,突出军中苦乐不均,将帅不得其人的主题,岑参是专门为 6 / 11 送封常清大夫出师而创作的。才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突出唐军的威武军威和将士们忠勇报国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一方面写敌人来犯烟尘滚滚来势凶猛,另一方面描写唐军将士不畏艰险满怀胜利信心出师迎敌以及飞沙走石风雪肆虐两相对比突出唐军威武。
B.题裁上:《燕歌行》是整体的七言古诗,是乐府旧题;而《走马穿行》则是歌行体,首句皆有杂言。
C.表现手法,《燕歌行》以写实为主兼有夸张,而岑诗则貌似夸张烂漫,实则写实;《燕歌行》以总体的心思描绘较多而《走马穿行》则是边塞风光的奇特描绘。
D.语言表现上《燕歌行》是通篇七言,《走马穿行》是七言兼杂诗。《燕》为四句一换韵,押韵的句式是一,二,四。《走》为三句一转韵,句句押韵。高诗主理而多胸臆语,岑诗则思奇,句式而显示出奇异的特征。
2、比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三首诗在抒情主人公的心理上的特色
王,李诗主要以送别为主题,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王昌龄在依依惜别中又有祝福和依恋的色彩,因此情感真挚和深沉,惜别中隐隐表达了羡慕之意。有色彩,有景致,有情韵,意境悠远。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名为送别,但其意并不在惜别,而在剖析内心,表明心智,表达了一种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王昌龄诗独特,托朋友表达自己的心智。
/ 11 王维《送》被送人和送行人之间有心灵的照应,王《芙蓉》真挚深沉,自然感人。五. 加点字词并翻译 1.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亭午:正午 曦月:太阳和月亮
译: 不到正午看不见太阳,不到半夜看不见月亮。2.而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 汤武:商汤王和周武王 周孔:周公和孔子
译:而我自己每每非议商汤王和周武王,而看不起周公和孔子 3.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朔气:北方的寒气 金析:即刁斗,行军锅,以铜制成,白天煮饭,晚上打更。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高洁的心志 玉壶:玉制之壶
译:如果洛阳的亲朋好友问起,我高洁的心志放在玉制酒壶之中,一样均匀剔透,青光可鉴 5.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坐观:在旁边观看 羡鱼情:以钓鱼隐喻入仕 6.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淑其间。...... 绝巘:人迹难至的山峰 怪柏:奇形怪状的柏树 飞淑:飞流喷射
译:人迹难至的山峰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山泉瀑布在山间飞射 8 / 11 喷出
7.若炀观邹荛,请给纸笔,兼之书人 .... 邹荛:割草打柴的人 书人:抄写的人
译:如果恩赐观看我草野之人的作品,请求给予纸墨,同时加派抄写的人
8.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玄鬓:蝉子 白头:作者自指 9.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长安的家 龙钟:沾湿沉重的样子 10.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太乙:终南山的主峰 天都:天帝所居之都
译:终南山的太乙之峰,靠近天帝所居之处,而绵绵的山脉一直沿伸到海角
五.背诵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 9 / 11 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秋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饮酒并序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10 / 11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我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 11
第三篇:新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
1.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包含 元杂剧 和 散曲。元代的戏剧有 杂剧和南戏 两种类型。元杂剧角色:旦、净、末、杂。
2.散曲又叫 北曲,是元代兴盛起来的一种交新诗体,它有曲调,泛称 曲子 和剧曲不同散曲只供清唱。
3.散曲包括 小令 和 套数 两种主要形式。小令是 独立的只曲。套数是吸取 诸宫调 的联套方法,把同一 宫调 的曲子联缀而成。可多可少,介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用同一宫调连唱的两或三支曲子叫 带过曲。
4.元代散曲四大家指 马致远、关汉卿、白朴、王实甫。
5.杂剧是用 北曲 演唱的戏曲 形式 诞生于中国北方。它是在诸宫调和 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全各种表演讲唱艺术展而成。
6.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 大都,后期南方的活动中在 杭州。7.杂剧全剧一般由主角唱到底,正末主唱的叫 末本,正旦主唱的叫 旦本。8.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9.康进之的 《李逵负荆》 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水浒戏”。元杂剧中著名的复仇悲剧是纪君祥的 《赵氏孤儿》。10.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 《西厢记》,白朴的 《墙头马上》,郑光祖的 《倩女幽魂》。
11.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 英雄历史剧。《救风尘》的主角是 赵盼儿。它有浓厚的喜剧色彩。
12.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钟嗣成的 《录鬼簿》 记载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他的历史剧代表作是 《单刀会》。
13.《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是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14.“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出自关汉卿的 《窦娥冤》 一剧中的曲子。
15.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_《莺莺传》_。
16.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晓来谁染霜林醉_?总是离人泪。
17.“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出自王实甫的杂剧 《西厢记》。
18.宋元时期用 南方语言和南方音乐组合而成 演唱的戏曲称南戏,最初流行 浙江温州 一带。19.“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颠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是高明的 《琵琶记》 一剧中的曲子。
20。.“糠呀!你遭到砻和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了被折磨的苦头。完全就好似我的艰难境地,千辛万苦都已经经历”是高明的 《琵琶记》 一剧中的曲子。21.号称诗文元代四大家是 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22.《卖柑者言》是 刘基 的作品,他还著有一部寓言集《郁离子》。
23.宋濂曾被朱元璋称为 开国文臣之首 的作传记,文学性很强,如记述奇士邓弼事迹的《 秦士录 》。他还有一篇著名的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
24.明永乐、弘治间出现了以“三杨”为代表的“ 杨士奇、杨荣、杨溥诗歌流派 ”。统治文坛数十年,其后出现了以李东阳为首的 前七子。25.“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 李梦阳、何景明 “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是 李攀龙、王世贞。他们的基本主张是“ 文必秦汉,诗必盛 ”“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
28.唐宋派的代表人是 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其中 归有光 的创作成就较高,代表作有《震川先生文集 》等。
29.“三袁”指 袁中道、袁宏道、袁宗道 他们是明后期文学流派 公安派。代表人物是 袁宏道。主张文学要抒写 性灵,重视向民间文学学习。
30.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1.竟陵派的代表人物是 钟惺 和 谭元春。其艺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 幽深孤峭。
32.明末张岱以小品文而得名,他的两部以“梦”名篇的文集是 《陶庵梦忆》 和《西湖寻梦》。33. 张溥、张采 是“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
34.随着杂剧的逐渐衰弱,元末 南戏 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新的戏曲形式 传奇。35.明中期三大传奇是《宝刽记》、《浣纱记》和_《鸣凤记》;明中期戏曲两大派是“临川派”和“吴江派”。
36.明中叶流行的戏曲唱腔影响较大的有 弋阳腔 和昆腔,首先把昆腔搬上舞台的是 梁辰鱼 创作的传奇戏《浣纱记》。
37.《浣纱记》描写 西施 和 范蠡 的爱情故事,作品把 国家 利益摆在了个人爱情幸福之上,使其思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8.《 鸣凤记 》写严嵩父子的倒行逆施,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以当化时事入戏,比较严格按照真人真事写作的 传奇。
39.明中叶以后影响较大的戏曲流派有 沈璟 为代表的 吴江 派,又称格律派,以及在 汤显祖 影响下形成的 临川派,又称词采派。
40.徐渭的戏曲 创作以他中写的一组杂剧《四声猿》最为有名,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杂剧。41.“临川四梦”指《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4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出自汤显祖的作品 《牡丹亭》。
43.明中叶以后,长篇小说除著名的《西游记》和《金瓶梅》外,还有冯梦龙的《新列国志 》等历史演义和《杨家府演义》等英雄传奇及《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44._《三国演义》_是我国第一部最优秀的章回体历史小说。
45.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复古运动,他们以模拟抄袭古人为能事。明叶中以后,归有光等 首先起来反对复古派,三袁为代表的 公安派 更给复古派以沉重打击。
46.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的《 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历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影响深远的《三国演义》。47.《水浒》七十回本点评者是 金圣叹。
48.《西游记》是 明代吴承恩 创作的小说。这部作品取材于唐代 玄奘前往天竺 等国追求佛家真义的历史故事,并在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基础上,朔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师徒四人的形象,其中以孙悟空 的形象最为突出。
49.西游记故事很早就在舞台上搬演,金院本有《《唐三藏》》,均佚。元朱明初人杨讷著有《西游记》。
50.《西游记》问工世后,有借历史事件神魔战斗的小说出现,如如《封神演义》、《 三宝太监下西洋》等。在神魔小说中,除《西游记》之外,影响最大的小说是《封神演义》。
51.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冯梦龙编撰的“三言”、凌蒙初著的“二拍”。冯梦龙在广泛收集 宋元话本 基础上经过加工编成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三部短篇小说集。52.《金梅瓶》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金瓶梅》小说的书名隐括的三个人物是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 53.清代最著名的散文流派是“桐城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
54.清初至清中叶出现的长篇白话小说中较有影响的有 陈忱 的《水浒后传》,钱彩和金丰的《说岳全传》,褚人获 的《隋唐演义》,张匀著的《玉娇梨》,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李汝珍 的《镜花缘》。
55.清代小说中尊定了我国古典讽剌小说基础的是《 儒林外史》,代表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是《聊斋志异》,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是《红楼梦》。
56鲁迅先生概括《儒林外史》的艺术特点是“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艺术结构的特点是“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57.杜少卿是《儒林外史》里的正面人物。
58.鲁迅先生指出《聊斋志异》艺术表现上的特点是“讽刺的生命是真实的,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即是说它既继承了六朝志怪的 浪漫主义传统,又吸取了唐传奇的现实主义 手法。《司文郎》是一篇讽刺 科举 制度的绝妙佳作。
59.李渔的《闲情偶遇》是一部最完整、最系统的戏曲理论著作。“一人永占”的作者是李玉。60.清初诗人中被称为“岭南三大家”的是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被称为“江左三大家”的是 钱谦益、龚鼎孳、吴伟业。
61.被称为清初散文三大家的是魏禧、汪琬、侯方域其中以侯方域文学成就为最高。62.清代最著名的散文流派是“桐城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 三人,63.近代,使“桐城派”古文“中兴”的重要人物是 梅曾亮和曾国藩。
64.《官场现形记》作者是 李宝嘉,《老残游记》的作者是 刘鹗。在数以千计的晚清小说中,曾朴写的 《孽海花》 的成就是比较高的。
单项选择题
1.钟嗣成的()是研究元杂剧最早的珍贵资料。①《青楼集》②《录鬼薄》③《曲律》④《元曲选》
2.元代出现了一大批杂剧的优秀作家,《析律志》说:“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的作家是。
①王实甫 ②关汉卿 ③马致远 ④高明
3.在众多著名元曲作家中,有一位天资很高,被誉为“曲状元”的作家是()。
①马致远 ②张养浩 ③张可久 ④乔吉 4.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①理想高远,希冀隐逸②风流倜傥,桀骜不驯 ③勇猛刚强,杀富济贫④修身养性,洁身自好
5.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创作丰富,留存作品最多的作家是。①张养浩
②张可久 ③乔吉 ④睢景臣
6.[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①白朴
②张养浩 ③刘时中 ④睢景臣
7.借用昭君出塞,而又一反传统故事,塑造了一位在国家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表现了勇于牺牲以息刀兵的可贵精神的人物形象的作品是。
①《琵琶记》 ②《梧桐雨》 ③《赵氏孤儿》
④《汉宫秋》
8.《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①商人妇②村姑
③妓女 ④贵族小姐
9.“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出自()。
①《西厢记诸宫调》 ②《窦娥冤》③《西厢记》 ④《高祖还乡》
10.《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①无名氏②元好问
③董解元④王实甫
11.《赵氏孤儿》中刻画最突出的一个英雄形象是()。①赵朔 ②程婴
③韩厥公
④公孙杵臼
12.马致远《汉宫秋》所写故事发生在()。①汉武帝时
②汉昭帝时 ③汉宣帝时 ④汉元帝时 13.李千金是以下()爱情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①《拜月亭》②《秋胡戏妻》③《墙头马上》④《倩女离魂》 14.下列元杂剧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的是()。
①《赵氏孤儿》②《张生煮海》③《墙头马上》④《柳毅传书》 15.有“小汉卿”之称的高文秀的代表作是()。①《双献功》 ②《李逵负荆》③《看钱奴》 ④《谢天香》
16.散曲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新奇之处在于采用()。①反讽手法②象征手法③情景交融手法 ④夸张手法
17.《双调·夜行船·秋思》“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东篱”指()。①马致远
②陶渊明 ③孔融 ④阮籍 18.《陈州粜米》是()。
①历史剧 ②爱情剧
③公案剧
④家庭伦理剧
19.“南戏之祖”是对元末南戏()的誉称。①《拜月亭》 ②《荆钗记》 ③《琵琶记》 ④《白兔记》
20.下列《琵琶记》(糟糠自厌)曲词中,表示吃尽千辛万苦,狼狈不堪的是()。①这糠呵,我待不吃你,教奴怎忍饥
②糠,遭砻被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控持 ③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 ④这是谷中膜,米上皮,将来逼逻堪疗饥
21.《琵琶记》的创作动机是()。①为了宣扬神仙道化思想 ②为了提倡风化,宣扬贤孝
③为了宣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 ④为了揭示荣华富贵的虚妄
22.赵孟頫《岳鄂王墓》“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天下中分”指()。①三国鼎立 ②东晋西晋③南朝北朝
④宋金对峙 23.元代前期工诗文、善书画,因仕元为当时遗民所轻,故在诗中常流露露忏悔自负之情,写过《岳鄂王墓》的诗人是。
①刘因
②赵孟頫
③虞集 ④杨载
24.元代后期,有一位学晚唐体而以乐府诗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是。①杨载
②萨都剌 ③虞集 ④王冕
25.元代杂剧作家中有以写水浒戏最为著称的两名剧作家是。①康进之
②白朴 ③乔吉 ④高文秀
26.()的诗在当时影响很大,时称为“铁崖体”。①王冕 ②杨维桢
③虞集 ④邓牧
27.明代最为杰出的杂剧作家是()。①吕天成 ②康海 ③冯惟敏④徐渭
28.宋濂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被朱元璋誉为()。①天下文章第一
②文臣第一 ③开国文臣之首④一代词臣
29.在下列《卖柑者言》人物中,作者认同的是()。①佩虎符、坐皋比者
②峨大冠、拖长绅者 ③醉醇而肥鲜者 ④东方生滑稽之流 30.宗臣《报刘一丈书》针对当时官场的污浊不堪,在刻画人物方面主要采用了()。
①白描手法②反讽手法 ③漫画手法
④ 写实手法
31.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①列国志传 ②东西汉通俗演义 ③三国志演义
④两宋志传 32.在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史上,标志着从说话艺术的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这一伟大转变的作品是。①冯梦龙的“三言” ②凌蒙初的“二拍” ③洪 的《清平山堂话本》 ④抱瓮老人的《今古奇观》。
33.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称下列三人为《三国演义》“三绝”。
①刘备、关云长、张飞 ②刘备、诸葛亮、关云长 ③曹操、关云长、张飞
④诸葛亮、关云长、曹操
34.《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情节中,东吴实施“苦肉计”的是()。①孙权、鲁肃
②周瑜、黄盖
③周瑜、陆逊
④周瑜、鲁肃
35.“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语言的一大特色。①《三国演义》②《红楼梦》③《西游记》 《儒林外史》 36.“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
①刘备与曹操 ②刘备与袁绍 ③曹操与孙权
④刘备与诸葛亮 37.《水浒传》中扈三娘的配偶是()。A、史进 B、张青
C、王英
D、燕青
38.《水浒传》版本中写宋江在受招安后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直到被害的全过程是。①100回繁本 ②120回简本
③70回本
39.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A.玩世主义说 B.游戏说 C.诛奸尚贤说 D.滑稽说 40.猴行者的形象最早出现于()。
①《大唐西域记》 ②《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③《大唐三藏取经诗话》④《罗摩衍那》
41.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惟一体裁是()。
①白话小说
②章回小说
③诗文小说
④文言小说
42.熊大木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是历史上第一部以()为题材的长篇小说。①岳飞故事
②水浒英雄
③杨家将故事
④包公故事 43.莘瑶琴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①《太守乱点鸳鸯谱》 ②《滕大尹鬼断家私》 ③《卖油郎独占花魁》 ④《张廷秀逃生救父》 44.孙富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①《太守乱点鸳鸯谱》 ②《滕大尹鬼断家私》 ③《卖油郎独占花魁》 ④《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45.下列哪位作家属于明代“前七子”诗文流派()。①李梦阳
②王世贞
③李攀龙 ④翁方纲 46.《报刘一丈书》的主旨是()。①抒发客子之愁 ②惋惜刘一丈抱才而屈 ③讽刺上下相孚的世态 ④论述才德称位 47.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的体裁是()①书序②诗序③文序④赠序
48.李贽文学主张的核心是()①情真说②童心说③性灵说④神韵说
49.“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提倡的口号。①公安三袁②袁枚③前后七子④ 沈德潜
50.“独书性灵,不拘格套”是()提倡的口号。①公安三袁
②袁枚 ③前后七子 ④沈德潜 51.《西湖七月半》是()的作品。①袁宏道 徐霞客
③张岱
④祁彪佳 52.竟陵派提倡的诗风是()
A.典雅工丽 B.清新自然 C.幽深孤峭 D.温柔敦厚
53.明中叶后期进步的思想家,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文学家,最负盛名的杂剧家是。①康海 ②王九思
③徐渭 ④徐复祚
54.徐渭的《狂鼓史渔阳三弄》等四部杂剧合称为()。①《青藤四梦》 ②《四歌啸》 ③《南四曲》 ④《四声猿》
55.下列汤显祖《牡丹亭》唱词中,暗喻青春蹉跎之意的是()。①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②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④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縻外烟丝醉软
56.陈子龙抗清失败后的诗歌代表作是()。
①《卖儿行》
②《别云间》
③《小车行》
④《秋日杂感》十首 57.《别云间》诗“今日又南冠”其中“南冠”是指()。① 成人仪式 ②做俘虏 ③升官 ④朝见皇帝 58.陈维崧是()的代表。
①浙西派
②阳羡派
③云间派
④常州派 59.纳兰性德的词集名()。
①《迦陵词》
②《饮水词》
③《味隽斋词》
④《人间词》 60.下列作品中,与《长生殿》题材相同的是()。①《梧桐雨》②《临川梦》③《比目鱼》④《奈何天》
61.孔尚任《桃华扇》善于刻画政治历史人物,其中被刻画成八面玲珑的政治掮客是()。①阮大铖② 马士英③杨龙友④吴次尾
62.清初被并称为“南洪北孔”的两位戏曲家的代表作是()。
①《桃花扇》《牡丹亭》
②《琵琶记》《桃花扇》
③《长生殿》《桃花扇》 ④ 《长生殿》《清忠谱》
63.鲁迅评()的结构为“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①《三国演义》 ②《红楼梦》 ③《西游记》 ④《儒林外史》 64.在《圆圆曲》中,吴伟业的主要讽刺对象是()。
①吴三桂
②顺治帝
③李自成④ 陈圆圆
65.对《三国志通俗演义》进行修改评点,使其成为现在通行本的作家是()。①裴松之 ②罗贯中 ③毛宗岗
④金圣叹
66.对《红楼梦》的创作影响较大的是下列哪部作品()。①《金瓶梅》
②《水浒传》 ③《儒林外史》 ④D.“三言” 67.《儒林外史》中与魏晋风度相似的文人以()为代表。
①匡超人
②马二先生
③王冕
④范进
68.以“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概括《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的学者是()。
①梁启超
②鲁迅
③胡适
④郑振铎 69.清初传奇作家中,苏州派的代表是()。
①李渔
②李玉
③吴伟业
④尤侗 70.李渔的戏剧理论主要见于()。
①《论文偶记》
②《无声戏》
③ 《闲情偶记》
④《十二楼》 71.《桃花扇》中,()一出描写了主人公李香君痛斥阉党的情景。①却奁 ②选优 ③骂筵
④闲话 名词解释
1.南戏:又称 “戏文”,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间艺术的总称。因多用南曲演唱,故名。又因最早起源于浙江温州(古称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2.《桃花扇》:孔尚任的《桃花扇》以复社文人候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为线索,描写南明兴亡的历史,集中反映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3.《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着重抒写家国衰败之痛,向人揭示的主要是对历史对人生的体悟。
4.《墙头马上》:是白朴的著作,是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主要描写女子大胆追求爱情,看重人格的尊严,勇敢向封建家长挑战,是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5“荆刘拜杀”:《荆》、《刘》、《拜》、《杀》元末四大传奇:又称“四大南戏”。是元末明初《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部南戏作品的并称,简称“荆刘拜杀”。说见于骥德《曲律》。它们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成就不高。
6.公安三袁:晚明出现的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史称“公安三袁”的一反拟古主义派别,先锋是袁宗道。反对拟古和求新主变,他们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纲要,正式提出并阐发了性灵说,“性灵”一词指性情、感受、天性、灵性等传统意义,又接受了心学、庄禅之学的影响,伸发了李贽童心说中推重真心本性、反对理法束缚的思想,要求破除从内容到形式的一切清规戒律,最充分最自由地表现个性和真情实感,向文学自身回归。
7.前后七子:所谓前七子,指的是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后七子指的是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他们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文学越古越好,前后七子的作品重在拟古,艺术上没有太多特色,但对纠正台阁体的文风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际创作中,他们也写出了一些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8.“三言二拍”:是明代话本小说集。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
9.临川四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因汤显祖是临川人,这四部作品中都有梦境,故称“临川四梦”
10.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作文,提倡“义法”。所谓“义”,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法”,则指结构的严谨和语言的雅洁。由于该派文章的思想内容适合清代统治者的要求,又由于他们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写作理论供人研习,因此风行于当时,影响直到清末。但其散文风格单调,缺乏情趣,成就并不高。代表作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姚鼐的《登泰山记》等。11.《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12.《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简答题
1.简述《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1)从情节安排和结构技巧上看,剧情曲折,结构巧妙合理。全剧从两条线索来展开剧情:以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崔、张和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为副线,二者相互交错、制约,极富戏剧性。
(2)体制上有突破。它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连台本戏;并且打破了元剧一人主唱的通例,在若干折戏里采用了旦、末轮唱的方式。这种突破与创新,对安排剧情、刻画人物,都起了很好作用。
(3)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主要是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塑造人物,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更加巧妙合理地结合,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4)词章优美,语言技巧高超。作者精心安排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使人物语言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对创造戏剧氛围、表达人物的深层次感情,起了极好的作用。2.简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是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旦角戏的代表作,此剧根据唐人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主要是写张倩女因热恋书生王文举而魂不附体的一段爱情故事。离魂是剧中的主要情节,作者处理得比较巧妙和出色。张倩女因坠入情网不能自拔,而张老夫人则要王文举取得功名后才能成亲。自送别王文举后,倩女即卧病不起。终因相思太切而灵魂出窍,追随王文选 而去,直至三年后,其灵魂才随衣锦还乡的丈夫归来,与留在家中的病体附合。3.白朴《梧桐雨》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梧桐雨》主要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内容上虽是旧题材,但突出了纯真的爱情成分。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能通过人物内心的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并且化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语言极其华美。4.简析南戏《琵琶记》中蔡伯喈、赵五娘的形象。
(1)赵五娘:孝顺、忠贞、善良、坚忍,在艰难困苦中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是古代劳动妇女具有人格光辉的典型形象;
(2)蔡伯喈:软弱、动摇 三被强,三不从,是元朝受压迫、软弱的知识分子的典型 5.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是什么?这一剧情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血溅白绫,六月降雪,三年亢旱
窦娥在临刑时发下三桩奇愿,不仅把自己的冤情昭示群众,而且感天动地。这三桩奇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与社会恶势力“争到头,斗到底"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超乎自然的力量。三桩奇愿也是剧作家的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凭借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或实现的事在舞台上民生并得以应验。这样的安排和处理,虽违背事物的常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惩治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坚强意志与美好愿望,6.简析《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
崔莺莺:美丽、聪明、温柔、多情的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女子的典型。出身相门,身受严格的封建礼教的管束。但由于她的身世,教养,缚束了她走向反封建的步伐,作者细腻地描绘了她叛逆性格的发展过程,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另外,戏曲展示了性格中尤为可贵的是她淡泊功名,看重夫妻恩爱。
张生性格,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其身上有关、王这类元初书会文人的痕迹。他是位聪慧而痴情的书生,又是一个叛逆者形象。他“银样蜡枪头”的个性,增加了戏剧的喜剧色彩,使之显得轻佻。
红娘是《西厢记》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21折戏,由红娘唱的有7折之多,充分展示这一人物的内心。她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心直口快,活泼爽朗;聪明机智而又勇敢泼辣。在关键时刻如此坚持正义,深得观众的赞赏。
老夫人:是封建卫道者形象。“寺警”使之陷入困境,无奈之下下答应将莺莺许张生。兵退赖婚,表现封建卫道者的狡猾,虚伪的性格,正当她充满自信,以己谋得逞时却弄巧成拙,女儿一气之下投入张生怀抱,事发后,她暴跳如雷,手持根棒拷打红娘,在现实面前又不得不应允此门婚事,但她又不甘失败,又逼张生上京应试,企图趁张生不得官,把婚再赖掉。没想到,当她正要叫郑恒做女婿时张生考中归来,她落得可卑而又可笑的下场。
7.简析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一、《赵氏孤儿》是元朝著名剧作家纪君祥的作品。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一场残酷的宦海之争。晋国大将屠岸贾为了权力,害死赵家三百多口全部被杀。为保全赵氏孤儿,程婴用自己的骨肉代替,赵氏孤儿也被屠岸贾收为养子,和程婴一起生活在贾府。20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练就一身武艺,得知自己的凄苦身世后,擒杀屠岸贾,为赵家报仇雪恨,为国家铲除一大祸害。手法:①故事情节更曲折生动,矛盾冲突更集中尖锐。②在风口浪尖塑造出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③此剧并没有脱离历史材料所提供的本质真实。
9.简析《牡丹亭》中“情”与“理”的矛盾冲突及其斗争实质。
《牡丹亭》中的情,就是具有永恒力量的敢于摆脱封建专制束缚的真情,在剧中它表现为杜柳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理·就是以程朱理学为基础的道德观念,在剧中表现为封建教义和家长的专横对青年人的身心束缚,其实质就是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与封建专制主义的矛盾斗争 10.杜十娘形象的悲剧意义何在?
杜十娘京城名妓,未满十三岁的柔弱女孩,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沦落风尘是其身世经历的悲剧性;虽为风尘,却善良聪慧、坚定刚烈,这是她性格的悲剧;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渴望和憧憬,让她为爱不顾一切,而李甲的背叛和出卖摧毁了她的爱情。因为从事的行业,使得获取真挚的爱情对杜十娘来说成了一种奢望,她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爱情。她坚信只要努力就能获得理想生活。然而残酷的现实造成了她的理想悲剧。
1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
“尊刘贬曹”的倾向,一方面由于刘备是“帝室胄裔”,有正统的血缘关系;一方面刘备从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恢复汉室”是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1)从官方史学看,表现的是为偏安王朝争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2)从民间文艺看,表现的主要是反抗异族、“人心思汉”的民族情绪;
(3)从《三国演义》看,既有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人民性,又有不满异族统治、要求“还我大汉”的民族性,还有某些封建正统观念的陈腐糟粕。
12.简述林冲形象的典型意义。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集中表现在各具鲜明特点的英雄形象上。中下层官吏在统治者的压迫下,不甘久受凌辱,忍无可忍下走上反抗道路的英雄人物,林冲是其中最为典型、最富个性和最具生命力的人物。小说中林冲形象的典型性体现在三方面:“义”——重情重义的好汉男儿的英雄本色,“忍”——委曲求全的封建官吏的奴性表现,“狠”——勇猛冷酷的盖世豪杰的凶狠手段。林冲,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向梁山聚义厅,侧面反映了宋代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展现了梁山英雄被逼上梁山的过程。
13.说说你对宋江这一人物的认识。
宋江胸怀大志,但以他的地位,通过正常途径不会有什么大前途,于是向往江湖豪情,通过非正常方式取得名声、地位。等到有了这些以后,其内心中的忠孝、功名观念便又油然而生,于是一力促成招安,拼死效忠朝廷。宋江的痛苦和矛盾,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既要江湖豪情,又不愿成为不忠不孝的人。
14.比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描写。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依据有关三国的历史、杂记,在广泛吸取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了这部长篇章回小说。作品写的是汉末到晋初这一历史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与奸诈,反映了人民在**时代的苦难和明君仁政的愿望。其结构宏伟而又严密精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小说也反映了作者对农民起义的偏见,以及因果报应和宿命论等思想。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突出的艺术成就。这部小说通过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等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标志着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传播政治、军事斗争经验、推动历史演义创作的繁荣等方面都起过积极作用。
15.《西游记》塑造形象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这三者的和谐统一,便产生了形貌各异、个性独特而又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16.西门庆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金瓶梅》以西门庆这样一个兼富商、恶霸、官僚、淫棍等几重身份于一身的人物为中心,对明中叶后社会的黑暗、封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的丑恶、腐朽本质作了较为全面的暴露,形象地勾勒出当时社会的市井众生相。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小说反映的金钱与权力的交易,以及书中主要人物物欲横流、纵欲无度的生活态度。这两点,正是明代后期“好货”和“好色”两种社会思潮的畸形反映。
①西门庆是一个亦官亦商的恶霸豪富,在他身上体现了明代后期由地主、恶霸、商人等构成的市侩势力的丑恶凶残本质。正是由于金钱的力量如此迅速膨胀,使得封建的门第和礼教在金钱的冲击下土崩瓦解。
②然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强大惯力,使西门庆这样的新兴商人缺乏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那种在商业方面的开拓和进取精神。因此,这一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11.“三言”“二拍”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
一、表现婚姻爱情生活是。一类作品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旧的封建传统意识的突破,对新的婚姻爱情观念的追求,也就是提倡男女双方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同时对男女情爱和情欲给予大力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冲决了礼教之大防,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另一类作品反映了被压迫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揭露了封建势力和传统礼教的虚伪与凶残,带有人文主义的特点,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
二、描写市民生活(尤其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及其思想观念,形象地展现了晚明商品经济发展的图景。此类作品一反重农抑商的传统意识,商业商人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肯定,追逐货利、发财致富已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不少商人也被塑造成正面形象。如果说“三言”中的此类作品着重写的是商人的重义守信,反映的是商人刚刚登上历史舞台时的精神面貌,如《施润泽滩阙遇友》、《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皆歌颂了小手工业者拾金不昧的品德和患难相助的友谊;那么“二拍”则着重写的是商人发家暴富的白日梦,表现出已经占据历史舞台的商人迅速崛起的态势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叠居奇程客得助》皆肯定了新兴市民们通过冒险经营、投机取巧来发迹变泰。
12.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内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为爱情作品中最出色的篇章,写杜十娘发现自己又被李甲转卖时,毅然与百宝箱怒沉江底,用生命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人格尊严。其中张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的特点显而易见。这类描写无疑使人明显地感受到晚明社会涌动的人文思潮。21.简析“梅村体”的艺术个性。
梅村体诗歌在艺术特色也上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鲜明的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吴梅村的诗具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它不以纯客观的叙事为主,因此显示出强烈的主观抒情性,而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诗歌结构的安排也受此影响。
二、叙述手法曲折多变 梅村体的叙事诗来源于六朝时期的歌行体,古典叙事诗的情节结构,都是依故事的自然顺序展开的,而梅村体诗则把叙事顺序也作为艺术构思的手段之一,运用倒述、追叙、插叙等手法,安排情节结构,通过这些精心的安排,使主题更加引人注目,故事更加变化曲折,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并且运用顶针格,以前后词句相同相似或者相关之联系,使情节的时空转换不显得过于突兀。
三、典故的大量运用
典故是随着文化积累的不断丰厚而出现的现象,文学作品中大规模的用典始于六朝,随后的历代文人也都喜欢在诗中运用典故,用典主要有借用历史故事和引用、化用前人诗句两种,其好处是使诗词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深化诗的意境,触发人的联想。典故的特点是运用灵活,变化多端,而且都有来历和出处。
22.简述《桃花扇》的主题思想。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复社文人候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为线索,描写南明弘光王朝兴亡的历史,集中反映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1)说明“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2)作者通过对现实的描绘,抒发的是一种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困惑情绪。孔尚任以艺术之笔,强有力地刻画了封建社会的必然性破败,似乎包含着一种对封建末世的刻骨铭心的感受,对封建社会急剧下沉趋势的无可奈何的叹息。这种沉重的叹息,包含着封建末世关心国事而又敏感的文人心中的破败感、失落感、忧患感交织躁动的感伤情怀。
23.简述《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1)有意将幻境与现实社会连接在一起,以寄托自己的孤愤和追求,使作品既驰骋天外,充满浓郁的浪漫气息;又立足现实,蕴含深厚的生活内容。“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如《婴宁》(2)情节大都委婉曲折,文笔矫健,而避免了平铺直叙。如《胭脂》
(3)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善于将人的性格同花妖狐魅等原型的特征完美地结合起来,注意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点染来刻画人物性格,运用环境氛围的渲染来烘托人物性格。(4)创造性地运用古代文学语言,同时又大量提炼和融汇当时的方言俗语,形成既典雅工丽又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分析题:
2.为什么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有着浓重悲剧色彩的小说?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其中蕴含着浓浓的道德悲剧意识: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克服“政治利益”,这便决定了蜀汉悲剧的不可避免。剧中人物命运也充满悲剧性:刘备之悲,“仁”辞荆州而备受困扰;“践义”伐吴而造成彝陵惨败;关羽之悲,“义”释曹操,认敌为友,贻误战机;傲视东吴,化友为敌,酿成失荆州、走麦城、被擒俘、惨遭杀戮;诸葛亮之悲,一方面“才”与“德”矛盾而以“德”为先,使事业受阻;一方面“生命”与“奉献”、“天命”与“人事”矛盾而选择后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出师未捷身先死”。3.以赤壁之战为例,说明《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
出色的战争描写,形象的武经,审美的兵书。
(1)以斗智为主,智勇结合。重在突出双方战略、战术的运用,结合斗智、斗勇,善于揭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如赤壁之战,着重写双方的隔江斗智,又交织周瑜、孔明之间的较量,并抓住曹军不习水战的地域特性及曹操志得意满的性格特点,揭示出战争胜负的因素与契机。
(2)把写战争与写人结合起来。如赤壁之战,通过一系列公开或隐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斗争,突出了曹操、周瑜、诸葛亮三家不同的性格特征。正是从人物性格出发,故战争描写不陷于程式化。(3)善于在激烈的战争中,穿插一些悠闲的场面,以调节气氛。如在赤壁之战中,用抒情的笔调点染孔明饮酒借箭,庞统挑灯夜读,曹操横槊赋诗等插曲,做到缓急间杂,张驰有致。4.论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意义。
(1)作者抱着对“奸逼民反”的黑暗现实深感不平,而发愤谱写了一曲“忠义”的悲歌。作者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仗忠义”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作者强调了这样一个悲剧:“全忠仗义”的英雄不能“在朝廷”“在君侧”“在干城心腹”,而反倒“在水浒”;“替天行道”的好汉改变不了悖谬现实,而最后还是被这个“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
(2)“忠义”观的形成及其复杂性。“忠义”的内涵十分复杂,它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础,但也融合着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这是使小说被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基本精神。《水浒传》对“义”字的强调,讴歌“仗义疏财,济危扶困”,不仅仅在一般意义上反映了下层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戮力相助”,而且更深刻地反映了由于宋元以来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
(3)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赞美和歌颂“大逆不道”的农民起义,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实质是“官逼民反”。作品通过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鬼蜮横行、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
从社会各阶层不同人物殊途同归,被逼上梁山的过程,说明社会的黑暗已经使除了统治集团核心人物外,任何人都朝不保夕的境况,社会到了崩溃的边缘。表现了作者官逼民反的思想。
5.分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独特成就。
《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和各色人物。超群绝伦的英雄群像,如武松之勇义而精细、鲁智深之威猛而细实、林冲之忍中有狠、宋江之义中有术。各阶级、各阶层,各行各业中的艺术典型:贪官污吏如高俅、童贯,帮闲泼皮如陆谦、牛二,虔婆淫妇如阎婆、潘金莲。再如何
九、西门庆、蒋门神、王伦都在那一类中能看到他们的影子。
(1)以精细的笔墨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及性格细小差异。如,李逵粗鲁却胸无城府,略无心计。鲁智深粗鲁却处事老练,略有心计。武松粗鲁却心思精细。同是军官,林冲为了“保”官,软弱性。杨志为了求官,奴才性;鲁智深既不愿保官,丢了也不愿求,彻底的革命性。
(2)结合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展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代表人物林冲,外部恶势力步步紧逼,林冲由忍气吞声到忍辱负屈,再到忍无可忍。小说真实地揭示出林冲性格的转变过程。
(3)善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动作行为刻画人物形象。小说对人物极少作静态刻画,通过个性化的动作描写,使其富有动感。如武松打虎、林冲打洪教头、武松打蒋门神。6.论述《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的意义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全书的中心情节。曹雪芹对宝黛爱情的描写,达到了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他从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兴旺盛衰的历史命运出发,将宝黛爱情的发生、发展和悲剧结局,同这个贵族之家的衰败没落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他们的爱情悲剧成为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悲剧。宝玉和黛玉是一对具有叛逆思想的新人,他们在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产生了尖锐对立。他们的爱情产生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而爱情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叛逆思想。他们的爱情悲剧在这个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的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激化中被封建制度的维护者毁灭。它的毁灭,预示了这个家族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黑暗和没落。7.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1)爱情和婚姻悲剧:宝、黛爱情及宝、钗婚姻悲剧,是《红》的主线和灵魂。所谓“怀金悼玉的《红楼梦》”。黛重“情”,钗守“礼”,宝玉“重情不重礼”:“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木石前盟“有爱无婚”;金玉良缘“有婚无爱”。黛玉“魂归离恨天”,宝玉“到底意难平”,宝钗“婚后守活寡”。
(2)人生悲剧: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生长在功名富贵之家,却极为鄙视功名富贵;生活在科举是正途出身的时代,却极端鄙弃科举制度;处在封建伦理观念巩固等级制度森严的环境里,却痛斥八股文为“饵名钓禄”的工具,讥讽“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忠臣,也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水泥骨肉论”更是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公开挑战。格格不入,无可奈何,满怀希望,无路可走,浓厚的失落感和幻灭情绪,出家就成为他唯一的归宿。
(3)女子的悲剧:“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黛玉葬花:诸艳悲剧序曲。大观园遭抄检:“悲凉之雾,遍披华林”。小姐悲剧:黛玉为情死;宝钗守活寡;四艳(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凤姐 “家亡人散各奔腾”;李纨年轻守寡„„婢女悲剧:晴雯冤屈而死;袭人青春耗尽;司棋自撞身亡;芳官等十二女伶 “斩情归水月”;香菱被拐卖„„
(4)家庭和社会的悲剧。小说揭示出这一家族必然崩溃的深刻原因:物质生活上穷奢极侈,导致坐吃山空;精神生活上腐化堕落,导致后继无人;家族内部矛盾重重,勾心斗角;再加上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即使没有抄家之类的外来冲击,它也难以维持下去。
8.通过分析贾宝玉性格,论述贾宝玉的悲剧形象在贾府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意义。
贾宝玉性格叛逆:生长在功名富贵之家,却极为鄙视功名富贵;生活在科举是正途出身的时代,却极端鄙弃科举制度;处在封建伦理观念巩固等级制度森严的环境里,却痛斥八股文为“饵名钓禄”的工具,讥讽“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忠臣,也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水泥骨肉论”更是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公开挑战。格格不入,无可奈何,满怀希望,无路可走,浓厚的失落感和幻灭情绪,出家就成为他唯一的归宿。
特殊意义:(1)在贾府的后代中,贾宝玉本来最有条件成为重振家族的人物,然而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这就决定了他形象的悲剧性。(2)贾宝玉与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背道而驰,虽对于他个人来说,体现了作为社会新思潮和新气象人物的资格,但对封建家庭和社会来说,却承担不起重振家族重任,仍然是后继乏人的象征。(3)对贾宝玉来说,他拒绝了家庭给自己规定的生活道路,但也没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道路,他最初积极用世的美好愿望也就成了虚幻的泡影。9.试述《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1)结构艺术:楔子引入,谶语预示,线索隐括,网络推进。楔子引入:女娲补天、英莲故事。谶语预示:警幻仙子用含混、朦胧、游离在解与不解间的谶语手法预示贾府女子命运结局;透露了贾府的彻底败亡的结局;暗示了黛玉与宝钗在书中的角色地位以及与宝玉的婚恋关系的处置。线索隐括:总线索是贾宝玉的悲剧的人生历程,同时也大致统领了交叉隐现的三条叙事线索,一是贾宝玉的悲剧婚恋线索,二是大观园女子的悲剧命运线索,三是贾府的彻底败亡线索。三条分线索又是以第一条为主线的。网络推进:不是依靠预设伏笔,制造悬念,利用强烈的冲突去“解套”,去展现结果。而是依照生活的原样,日常细节,由细节顺着事理系联、堆积着完成事情的结局的叙述。(2)人物塑造:人物塑造的特点——
第一,注意形象的真实与自然。美女并非一无陋处,反面人物也非一付坏人脸谱。
第二,写出性格的复杂与发展。对人物多侧面描写,总是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刻画。如风姐、宝玉形象。
第三,注意个性的独特与鲜明。 以相互对比区别个性。条件相同性格相异:黛和钗(黛、钗:一个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时则矫揉造作;一个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有时不免任性尖酸;一个倾向理智,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的冷美人;一个执著于感情,具有诗人的热烈的感情和冲动;一个是以现实的利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一个以感情的追求作为人生的目标。),“三春”姐妹等;基本性格相近又有细微差异:如黛和晴,钗和袭、凤姐与探春等。 以环境描写衬托个性。如黛玉潇湘馆清幽凄冷,衬托其多愁善感、孤高忧郁个性;宝钗蘅芜院朴素淡雅,与其“藏愚守拙”、冷情寡欲性格相谐。 以人物诗词表现个性。同是咏柳絮,黛玉《唐多令》满纸愁苦,情调低沉;宝钗《临江仙》乐观开朗,一片雄心。
第四,注意内心的冲突与微颤。善于深入人物心灵深处,写出感情与理性的真实搏斗。第33回宝钗探望宝玉时的内心冲突。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震颤。第45回宝玉穿蓑衣戴斗笠,黛玉的微妙心理。
(3)语言特色: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古典书面语精粹,经高度提炼加工而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叙述语言:是接近口语、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用词准确生动、新鲜传神、富有立体感。人物语言:能准确显示其身份地位,能形神兼备地表现其个性特征。同是小姐语言,黛玉机敏、尖利,宝钗圆融、平稳,湘云爽快、坦诚。同为少妇语言,秦可卿温柔和婉,李纨平淡无味,凤姐机智诙谐。
第四篇:大二下古代文学期末复习材料
第二章
柳永与宋代前期词风的演变
晚唐五代词风香艳柔媚。欧阳炯《花间集序》:
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北宋前期词风呈现出因袭、变革、开拓创新的风貌。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一、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晏殊(991—1055),江西抚州人,字同叔,死后谥“元献”,故世称“晏元献”。一生历居显宦要职,有“太平宰相”之称。存词140首,有《珠玉词》传世。其词与欧阳修并称为“晏欧”。晏殊词的艺术特色:
1、语言明净雅致;
2、内心体验深刻纤细;
3、构思曲折精巧;
4、情感雍容和缓,多表现对多彩人生的眷恋之情和与之相伴的伤感;
5、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风格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解析:现实与往昔,欣然与惋惜,希望与怅惘,从眼前情事拓展到人生思考,借助对比的方式,通过时空的转换,表达了词人对时光短促、生命有限的沉思和体悟。
二、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欧阳修(1007—1072),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有吾一翁)。性格正直,襟怀坦荡,宽厚待人,提携后进,集道德、事功、文章于一身,成就了兼具学者、官僚、文人等多种角色内涵的士大夫文人的人格模式。谥文忠。有《六一词》传世。
欧词的特点(欧词在词史中意义,欧词革新的具体表现):
1、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此类作品上承李煜,下启苏轼,其数量不多,代表作是《朝中措·平山堂》。
2、改变了词的审美功能,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其一是艳词的大众品位,如教材P30所举《南歌子》;其二是清新流畅的民歌风味,如《采桑子》十首等。欧词的艺术风格:
1、清新疏隽的词风。主要表现在抒发人生体验和个性风神的词中。
2、通俗真率的词风。
欧词风格呈多样化。已无晚唐五代词的脂粉气味,而转向清新雅润方向发展。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欧、晏主要着眼于词艺的提高和深化,范仲淹、张先等则主要表现在对词境的开拓。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曾主持“庆历新政”,卒谥文正。《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边塞风光,后世豪放词的滥觞。
张先(990—1078),字子野,有《张子野词》。以其善于通过物影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而被称为“张三影”。张先词的内容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行香子》)。
贡献:
一、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
二、率先使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因之被后人视为“古今一大转移”。P31-32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曾主持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又被称为王安石变法。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卒谥文,后人又称之为“王文公”。有《王临川集》。其词通过咏史怀古,抒发自我性情怀抱,具有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使词由应歌娱人转向言志自娱,显示出词风向诗风靠拢的迹象。代表作如《桂枝香》。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曾任屯田员外郎,人称“柳屯田”。有《乐章集》传世。柳词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体制、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方面。
一、慢词的发展和词调的丰富
1、创体
宋仁宗天圣年间起,柳永与乐工、歌女密切合作,大量创作长调慢曲,奠定了长调的形式和体制,宋词开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到慢词阶段。
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2、创调
创体与创调密不可分,柳永的创体之功基于他的创调。
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宋代所用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个为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体制的完备,为后世词的发展,以及题材内容、表现功能、艺术风格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二、柳词题材内容方面的特色(P34-36)
首先,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次,表现了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再次,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遭遇和她们从良的愿望。第四,多方面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第五,羁旅行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和复杂心态。
三、柳词的艺术特色(P36-38)
1、语言俚语、口语化,呈现出浅近俚俗的特点。(教材P36)如《小镇西》:
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天然俏、自来奸黠。最奇绝。是笑时、媚靥深深,百态千娇,再三偎著,再三香滑。
将有趣味的白话巧妙地置入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
2、在表现手法上,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把赋体笔法引入词里,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抒情结合起来,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开拓了宋词的艺术表现力。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
首先看柳词铺叙的技巧。
1)柳永将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定**》),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雨霖铃》)。2)柳永善于巧妙利用时空转换的多重时空结构来完成叙事、布景和言情。
柳永之前,通常诗词结构为二重或三重,即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形成时间上的单线结构。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这样一种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如《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空间结构方式上,《八声甘州》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同一句中
角色互换,从自己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
其次,与铺叙相配合,柳词大量使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如教材P37《忆帝京》词。
3、审美趣味的通俗化,题材取向的自我化。
四、柳永词的影响(P38)
一代词风的引导;对苏轼词的影响;对黄、秦的影响;对清真词的影响等。
思考题:
柳永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或对宋词发展的重要贡献,或柳永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从创体、创调,题材内容,艺术表现,影响等四方面回答。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一、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P41-45)
1、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
1)政治声望高;
2)博学多才,文学成就卓著;
3)团结同道,汲引后进。
2、“文道并举”的文学观(P42)
1)反对重道轻文,甚至把文学看作道统附庸的倾向;2)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3)文道并举;4)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5)意义:大大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主张:文学与道同样重要;文学形式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
太学体(P42):石介作《怪说》三篇,反对西昆体的浮靡文风,在太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以太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士子矫枉过正,走上了险怪艰涩的道路,形成了风行一时的太学体。太学体虽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但其自身怪僻生涩,也不是健康的文风。
3、开创平易自然、简洁流畅的文风:
一方面,继承韩柳文学传统,取其文从字顺,弃其奇险深奥;另一方面,主动吸收骈文的艺术成就,融会西昆的雄博之风。
意义:克服浮靡文风的同时,避免了宗经复古的弊病,扭转了复古文风脱离现实的倾向,确立了散体文的主体地位。
4、杰出的创作实践。
1)散文创作。在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散文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他撰写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
2)诗歌创作。欧诗具有散文化倾向,好议论,变重情韵为重气格,开创宋调特征。
二、欧阳修散文、辞赋和四六的成就
1、散文: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形式多样,风格平易自然。1)内容方面,皆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代表作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梅圣俞诗集序》等
2)强烈的感情色彩。《秘释演诗集序》。
3)艺术方面,语言简洁流畅,叙事简括有法,文气纡徐委婉,创造出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醉翁亭记》:
多用语助词;大量化用骈文语句;善于利用文句的长短变化、语气的停顿转换,以加强文句间的联系,使语句圆融轻快,文气流转条达,无滞涩窘迫之感。
2、辞赋
文赋:既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问答等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 的散体倾向,且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意味。如作品选P38《秋声赋》。欧阳修的成功尝试,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骈赋、律赋异同:
句式齐整;对仗的方式;押韵。
试赋(律赋)限八字韵脚始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此年主持贡举为王丘,试题“旗赋”,以“风日云野,军国肃清”(四平四仄)八字为韵。骈赋如曹植《洛神赋》: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3、四六
于四六旧制中,参用散体单行的古文笔法,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为这种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所谓旧制,即三十六体,就是以唐人温、李、段成式为代表的骈文创作风格,刻意追求骈俪、繁缛的形式,缺乏思想内容和真情实感。
第二节 欧、梅、苏的诗歌
一、自成一家的欧阳修诗
欧诗长于七言古体;主气格,轻藻饰,对宋诗形成影响很大。其特点:
1、以文为诗和以议论为诗
以文为诗,即以古文的字法、句法、章法入诗,有意打破诗歌常规的表现方式,使得诗歌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倾向。欧诗对韩愈的超越表现在:
其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如《再和明妃曲》中“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及“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议论精警,又富有情韵;其散文手法,则多表现为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如《书怀感事寄梅圣俞》,平直周详,深得古文之妙。
2、平易委婉的风格
欧阳修的诗平易流畅、闲淡从容,如教材P45《戏答元珍》。
二、引领风气的梅尧臣诗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人称宛陵先生,存诗两千八百馀首,有《宛陵先生集》。与欧阳修并称为“梅欧”。梅尧臣诗歌的特点:
1、反映民生,批判现实;
2、题材内容的日常生活化;
3、追求平淡的艺术取向。
梅诗的“平淡”是一种老树著花之美,其核心是“深远”。如教材P47《鲁山山行》和《东溪》。
三、雄豪奔放的苏舜钦诗 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有《苏学士文集》。与梅尧臣并称为“梅苏”。诗歌特点:
1、早期诗风雄豪奔放,意境开阔;亦不免直露生硬之弊。
2、后期幽独闲放,如《淮中晚泊犊头》。
第三节 王安石等人的诗文
一、王安石的诗文
1、文章特点与风格
王安石的文论主张:崇道宗经,强调文章的现实功用。其散文创作以政论文、书札、序跋文、记叙文为主,主要体现为以下特点:逻辑严密,说理透彻,简洁峻切,有很强的说服力。如作品选P63《答司马谏议书》。
2、诗歌艺术
王安石的诗歌以56岁退居江宁为限,明显分为早年、晚年两种风貌。早期诗歌多直道其胸中事,意味较薄,风格奇险劲峭。如《贾生》: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晚期诗风化奇崛于寻常,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
这种诗风被称为“半山诗”。严羽《沧浪诗话》标举为“王荆公体”。代表作如《北陂杏花》《书湖阴先生壁》等。
后人评价,见教材P51黄庭坚、叶梦得语。
王荆公体: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故“王荆公体”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这既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分特征,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可谓既有唐音,又有宋调,对宋诗的发展影响较大。(宋诗由此分二途)
二、曾巩的诗文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著有《元丰类稿》。其文以结构严谨舒缓,风格平正古雅著称。如作品选P53《墨池记》。其诗以写景绝句著称,如《西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三、王令的诗
王令(1032-1059),字逢原,有《王令集》。其诗想象丰富,气魄雄伟。如教材P51《暑旱苦热》。思考题:
1、太学体;
2、欧阳修的文学观。
第四章 苏
轼
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与创作道路
一、生平、思想及人生态度
1、三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今人整理的作品集有孔凡礼校点《苏轼诗集》、《苏轼文集》,邹同庆等《苏轼词编年校注》等。谥文忠。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有《嘉祐集》。思想兼有儒、兵、法、纵横等因素。王安石视之为“战国之文”,特点:以议论为主,笔锋老辣,气势磅礴,曲折多变。名篇《六国论》。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有《栾城集》。文章淡泊平和,名篇有《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等。
2、生平
一生多次被贬,以贬谪黄州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文坛宗主: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廌《师友谈记》载:“方今太平之盛,文士辈出,要使一时之文有所宗主。”见教材P54。
人格卓越:儒家喜其忠,道家喜其旷,佛家喜其空,文人喜其雅,平民喜其俗,友人喜其
义,政敌喜其恕。表现为:坦荡坚贞的品格,随缘放旷的文心,风流潇洒的气度。
3、思想
杂糅儒、释、道。教材P54。
二、创作道路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两个创作高峰:黄州、儋州。由此分为早、中、晚三期。
总体说来,风格分别以豪健清雄、清旷简远、平淡自然为主。
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辞赋和四六
一、古文(散文)成就
1、苏轼的文艺观(教材P56)
(1)文道并重:文章艺术的独立价值;道泛指事物的普遍规律。主张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2)求新求变。如《书吴道子画后》:“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主张“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评草书》);同时,反对过分的“好奇务新”。
(3)求真求理。所谓真,即神似。《石氏画苑记》:“所贵于画者,为其形似也;似犹可贵,况其真者?”
所谓理,犹言自然规律,或如教材所说的“道”。《净因院记》:“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4)以平淡老熟为基础的风格多样化。
2、苏轼古文的特点:
行云流水,汪洋恣肆,气势雄放,挥洒自如,语言平易自然,长于形象说理,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可参其自述。(教材P56《自评文》)(1)议论文
善于翻新出奇,说理透辟,夹叙夹议,活泼生动,既有极强的说服力,也能予人以审美的愉悦。如其《刑赏忠厚之至论》,《贾谊论》,《留侯论》《日喻》等。
(2)记叙文
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笔酣墨畅,兼有魏晋文风的自由通脱,又自是宋文的简练平易晓畅,诗情画意触处皆是;覃思妙理,出于自然。如《石钟山记》,《喜雨亭记》,《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等。
第三节 苏轼的诗歌创作
一、题材内容
1、题材分类
(1)社会政治诗(P59-60)《吴中田妇叹》、《荔支叹》等。(2)精神生活诗
包括山水景物诗、和陶诗、题画诗等。
2、苏诗思想内容的特点(1)批判现实一贯性
(2)思考人生哲理化
或感慨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或自我剖析,重视个体心灵的体认和内省,或超越苦难,超然物外,表现为宠辱不惊、乐观旷达的精神风貌。
(3)日常生活情趣化 如惠州作的《食荔支》“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纵笔》“报道先生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立行坐卧,无非是诗。
(4)文化生活艺术化 笔墨纸砚、琴棋书画,赏碑玩帖、品茗饮酒,无不可入诗,体现出人文旨趣和艺术品位。《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二、苏诗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
苏轼早年所作的《凤翔八观》里的诗,即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王维吴道子画》等。
2、以才学为诗
(1)学博才高,触手成春。P61 用典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如“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等。比喻生动新奇,层出不穷。对仗精工,不落俗套。
(2)构思布局波澜起伏、变化开合
苏诗绝少“以题还题”地正说、直说、浅说,而是曲一层、侧一层、深一层说,造成结构上的曲折跌宕。如《荔支叹》。(3)奇杰雄放的诗风 如《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前四句用泼墨法,紧扣迅雷、疾风、暴雨,以急促的节奏和磅礴的气势,显示出强烈震撼的心理力度,激起读者强劲有力的审美情绪。
3、以议论为诗
苏轼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形成理趣之美。如《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其他如《和子由渑池怀旧》、《题西林壁》等。
苏诗理趣的产生,大多数本于庄子的“任自然”的虚静之旨,兼取禅宗的空观之说,所谓:“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送参寥师》)是其自然人生自在观照的结果。
苏诗议论的特点,多借助生动的形象和典故的串接来完成。
4、兼备众体而独擅七言,风格多样。
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长,且风格多样。七绝吐语清丽精美,多传世佳作;七古气格雄健豪放,尤见才气横溢。
苏诗世称东坡体,基本风格有二:
一是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第四节 苏轼的词
苏词在宋词的发展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以诗为词,指出作词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的变革;对词体的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毫无愧色,甚至被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这是苏轼对宋代文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一、苏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1、词学观念(P63-64)(1)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2)提出词“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真实性情和人生感受;注重词品与气格。与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不同。
“自是一家”,是从诗词同源的角度提高词体的地位;“别是一家”,则后者从词的本体论角度,确立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2、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P64-66)清人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使词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生活、反映真实人生的大道,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丰富了情感内涵,拓展了时空场景,扩大了表现功能。
3、以诗为词,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束缚,提高了词品。
苏轼使词由“歌者的词”转变为“士大夫”的词,侧重表现作者的旷达襟怀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较深入地反映了一个饱经忧患而襟怀开阔的士大夫文人的精神风貌。
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以诗为词的同时,也注意保持词的特质。
2、词风以豪放为主的多样化风格。豪爽旷放,婉约蕴藉,清秀淡逸,古雅峭拔,清丽圆转,奇艳绝丽,绝不能简单地以豪放或婉约来囊括。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王士祯: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和影响
教材P68-69,主要掌握:
1、两个范式:人生范式,审美范式。
2、元祐文人群。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以诗为词。
2、苏诗艺术技巧:博喻,用典,对仗,构思。
3、苏轼的文学史意义:两大范式。
4、举例说明苏词对词境的开拓。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以诗为词创作手法。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
一、黄庭坚的生平
1、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有《山谷内集》、《山谷外集》、《山谷别集》。今人整理注释的本子有:黄宝华《黄庭坚选集》;刘尚荣校点《黄庭坚诗集》等。
2、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
其文学创作受父亲黄庶、舅父李常的影响,诗学杜甫,文学韩愈。诗歌形成“山谷体”。
(自称为“庭坚体”,苏轼称为“黄鲁直体”,《沧浪诗话》称为“山谷体”。)“山谷体”主要表现为七律创作。
(一)人文气、书卷气浓厚,人文意象密集。
吟咏对象自身就是文化活动的产物;即使咏物诗,也能通过广泛地用典,从古代典籍的字里行间去抉发其中的文人意识。如P73《双井茶送子瞻》。
(二)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自觉地求新求变,形成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所谓生新,就是追求创新,即追求在唐诗之外另辟境界;所谓廉悍,是指黄诗奇崛瘦硬、幽僻清绝的艺术风格。生新廉悍代表了黄庭坚诗歌的总体艺术风貌,体现了黄诗贯穿始终的求新求变的创作精神。具体表现为:
1、层次多,章法回旋曲折,绝少平铺直叙;
2、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
钱钟书《谈艺录》(P5-23):
咏酒,则曰“攻许愁城终不开,青州从事斩关来”,咏蚂蚁,则曰“白蚁战酣千里血”,咏僧舍,则曰“蜂房各自开户牖”,咏毛笔,则曰“正以多知巧言语,失身来作管城公”。
3、重视字句锻炼,务去陈言,能用常见的字词组成新奇的意象。如《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4、声律奇峭劲拔。(黄庭坚近体诗的声律特点)或于句中音节的安排上打破常规;或于律句中多用拗句(以古诗法写律诗),以避免平仄和谐造成的圆熟之弊。如《题落星寺四首》其三。
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称为拗句;予以补救称为拗救。救法:出句自救;对句补救;孤平拗救。
题落星寺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首诗多处违反了律诗的格律要求,如首联和尾联均使用了拗救的方法,第二句的“来”字,既救本句的“老”字之失,又兼救第一句的“结”字之失;第八句的“藤”字,救第七句的“户”字之失。
三仄尾与三平尾的使用。
失粘;节奏错落;句式变化。
所谓大拗大救。不囿于常规,不拘于常法,句法奇矫,音节顿挫不平,用奇崛劲挺的方式,表现出幽僻奇绝的艺术境界。这也构成黄诗创新的主要特色。
(三)平淡质朴的老成境界。
如教材P75《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跋子瞻和陶诗》等。
第二节 陈师道的诗歌
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徐州)人,有《后山先生集》。与黄庭坚并称为“黄陈”。
陈诗尚锻炼、苦吟,主张“宁拙勿巧,宁朴勿华”,有“闭门觅句”之称;内容多反映寒士生活,形成以“朴拙”为主体风格的“后山体”。
第三节 江西诗派的形成与演变
一、黄庭坚诗论及其影响
1、黄庭坚诗论:
(1)主张诗歌以思想内容为根本,强调诗歌要有所寄托,要反映现实,抒写性情,但反对讪谤、怒骂的风气。P77-78(2)提倡学习杜甫,以杜甫为诗歌典范。(杜甫诗学典范的确立)
重视杜诗的思想意义;借鉴杜诗的艺术经验;倡导由杜甫成就的诗歌美学理想。(即超越雕润绮丽的老成境界。)
(3)“点铁成金”之说。
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以学问为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
2、黄庭坚诗论的影响(1)典范意义:
体现了宋代诗坛的美学风范;法度井然,便于仿效;主张循序渐进,为初学者提供学习杜甫的具体门径。
2)以黄、陈为核心,以晁冲之、潘大临等青年诗人为主体的诗人群的形成,直接促成“江西诗派”的形成。
二、江西诗派的形成与演变
1、《江西诗社宗派图》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以黄、陈为首的诗人群体称为“江西诗派”。尊黄为祖,以下列陈师道、潘大临等25人。
宋末,方回《瀛奎律髓》提出“一祖三宗”说,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宗派图》显示的江西诗派,其性质特色有三:
(1)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合;
(2)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3)江西诗派的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2、吕本中“活法”说
“所谓活法者,规矩既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
这一观点意味着当时江西诗派内部的新变。
第四节 陈与义和曾幾的诗歌
题材由书斋到社会:爱国主题;
陈与义诗“雄浑深沉”的诗风,以《伤春》、《牡丹》为代表; 曾幾诗“清新活泼”的风格; 二人与江西诗派的关系。
思考题
1、名词解释:生新廉悍;江西诗派;一祖三宗;活法
2、山谷诗在意象运用方面的特点;
3、举例说明黄庭坚近体诗的声律特点。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北宋词坛两大创作群体:以苏轼为领袖的苏门词人群;周邦彦为主帅的大晟词人群 第一节 黄庭坚与晁补之(非大纲)
一、黄庭坚:黄词雅俗兼具,柳苏兼学。雅词:抒情的自我化;题材的生活化。
二、晁补之: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晚号归来子,山东巨野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有《鸡肋集》,词集《晁氏琴趣外篇》。
晁词最突出的主题是隐逸。
第二节 晏几道
晏几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人,存《小山词》,世称“小晏”。
一、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题材内容)清人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黄庭坚《小山词序》: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晏词主要是恋情词。延续“花间”传统,固守“小令”阵地。
与花间词风不同处在于:
1、思恋对象由泛化到具体而明确;情感执著而真挚。把爱情当作一种纯精神性的追求。
2、恋情中融入个人的身世之感,“叙其所怀”,“期以自娱”。(《小山词自序》)如《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二、如梦如幻的境界和语淡情深的风格
1、词人的感伤情怀往往借助梦境完成,词中多见“梦”字(52首),“泪”字(47首)。见教材P91
2、语淡情深的词风: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1)得力于“透过一层”的句法。(2)善于化用前人诗语。
(3)善于吸取慢词的艺术经验,用于令词的创作,言情委婉细腻,有丰富的层次感和清刚顿挫之美。
第三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有《淮海集》、《淮海后集》、《淮海长短句》等,人称“淮海先生”。其文豪健,词凄苦,诗软媚。后者被元好问称作“女郎诗”。
秦观词最突出的特点:情韵兼胜
1、本色当行: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2、注重小令、慢词艺术手法的互补,多用点染法,融情于景,含蓄蕴藉。如《满庭芳》上阕。秦词不足:气格纤弱。
第四节 贺铸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有《庆湖遗老诗集》和《东山词》。因相貌奇丑,被称为“贺鬼头”;又以其《青玉案》词,被称为“贺梅子”。
贺铸词的特点:
1、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在词史上,贺铸首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
2、长于造语,多从唐诗中吸取精华,形成了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对辛弃疾、吴文英等人都有影响。
第五节 周邦彦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钱塘(今杭州)人。有《片玉词》,以其词格律谨严,感慨深挚,被王国维誉为“词中老杜”。
一、周邦彦词的题材内容:
1、羁旅行役,如P96《满庭芳》;
2、咏物,如P97《兰陵王》;
3、艳情。
二、艺术特色:
1、咏物词体物与抒情的紧密融合,开南宋咏物重寄托的风气。
2、在章法、句法、炼字、音律等方面,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和法度(P96-98):(1)跳跃式回环往复的时空结构;(2)多层次、多角度的铺叙手法;(3)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
3、音律方面具有调美、律严、字工的特点。(P98)
4、沉郁顿挫的总体风格。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沉郁顿挫。“深劲”主笔力,“浑雅”尚意境,“沉郁顿挫”为风格。在清真词中,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
三、清真词的突出贡献:
1、对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有集成和创制之功;
2、开启后世词作咏物寄托风气。
思考题:秦观词“情韵兼胜”的特点。贺铸词的英雄豪侠之气。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
第七章
李 清 照 第一节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南渡时期的文人,经历了由书斋走向社会、再返回书斋的过程,诗词创作也相应地体现出书斋生活到爱国主题,最后转回书斋生活、自然山水的状况。
南渡词人,以李清照、朱敦儒、陈与义、张元幹、叶梦得、李纲、岳飞等为代表。题材方面,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国家由盛转衰的过程,记录了人民辗转逃亡、流离失所的痛苦遭遇,反映出战乱时代民族的悲剧和社会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风格方面,大都自觉地接受苏轼的词风,日益贴近社会现实生活,为救亡图存而呐喊呼号。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人。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樵歌》。其词被称为“朱希真体”或“樵歌体”。南渡前已获得了“词俊”之称,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词作特点:第一,具有鲜明的自传性特点,较能完整地表现出一生行藏出处,及心态情感的变化历程;第二,词风随人生历程的变化,分别以婉丽明快、悲壮慷慨、清疏晓畅为主;(P107-108)第三,题材拓展,增加了宫怨、游仙、世情等内容。张元幹(1091-1161),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福建永泰人,著有《芦川归来集》和《芦川词》。以词作为具有战斗性和批判性的精神武器;词风由早期的绮艳轻狭转而慷慨悲凉。代表作有《石州慢》“雨飞云急”和《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等。(P131-132)
李纲(1083-1140),字伯纪,福建邵武人。其词并收于《梁溪先生文集》,存54首。
其词体现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词风以雄奇壮阔为主。如七首咏史词,开启了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先河。(P135)
其他如叶梦得《石林词》、岳飞词等,都以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构造了词的时代精神和现实精神,使词的抒情言志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节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有《金石录后序》、《漱玉词》等。今人整理的成果,参考教材注释四、五。其词被后世称为“易安体”。
一、“别是一家”的词论:所谓“别是一家”,指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对音乐感和节奏感有其独特的要求,除像诗一样讲究平仄外,还要区分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等,以便协律可歌。别是一家说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五音:宫商角徵羽-喉牙舌齿唇 五声:阴平、阳平、上、去、入 律吕,即音阶。十二律吕: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奇数为阳,称“律”;偶数为阴,称“吕”。
清浊轻重:声母不送气为清,送气为浊;半音为轻,倍音为重。
二、李清照词的成就:
(一)分期:以南渡为限,分前后两期。前期多写自然风光和离恨别愁,真实地反映了她安逸的生活状况及自得其乐的精神面貌,风格疏朗明快。如《凤凰台上忆吹萧》、《一剪梅》、《如梦令》等。后期多写国破家亡之痛,抒发伤时怀旧悼亡之情,风格灰冷凝重。如《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武陵春》等。
(二)艺术特色:
1、艺术表现方式富于女性特点。
2、语言独具特色。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李清照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发扬了柳词用语浅近的风格,使“浅俗之语”为婉约词生辉添彩,如《一剪梅》。
3、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
4、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5、倜傥有丈夫气。善于融合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柔中有刚,婉约而不绮靡,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如《渔家傲》。
思 考 题:名词解释:词别是一家;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中兴四大诗人:尤袤:范成大、杨万里、萧德藻、陆游;杨万里:尤、萧、范、陆;陆游自谓不及杨。方回:尤、杨、范、陆。
中兴四大诗人是指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他们出生于靖康前后,成长于烽火连天的时代,山河破碎的动荡形势使他们更富有独创精神,自觉地将创作视野转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的主流地位。
第一节 陆 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有《渭南文集》传世。其中含《剑南诗稿》、《入蜀记》、《放翁词》等。今人整理者有: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夏承焘《放翁词编年笺注》等。
一、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
1、创作道路: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生活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其诗歌创作也依此可分为三个阶段。(教材P116-117)
2、诗歌渊源:转益多师是吾师
初学诗于曾几、吕本中,一生对“活法”深信不疑;国家多难,报国无路,共同的遭遇使得屈、杜成为陆游的异代知音;艺术构思上,以李白为学习榜样;晚年多学习岑参、陶渊明等。
二、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诗歌作品今存9400多首,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
其题材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日常生活情景。(P118)
1、强烈的爱国精神。这是陆游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特色。“本意灭虏收河山”,“蹭蹬乃去做诗人”。其爱国诗是陆游以爱国志士的身份、自觉实践的结果,遂成时代最强音。代表作如《金错刀行》、《关山月》、《书愤》等。
2、诸体皆备,风格多样。兼融李杜飘逸奔放与沉郁顿挫。(1)古体流畅生动、气势磅礴。陆游的古体诗多豪壮语,喜言征伐事,颇有老杜、岑参诗的雄浑气势。如《关山月》,以及被称为陆游压卷之作的《长歌行》。亦多粗率之作,是其短处。
(2)七律悲愤激昂,以对仗工整著称。刘克庄:“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
陆游七律很少用僻典,着力安排中间两联,通常是写景、抒情各一,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均得自然流转之妙。对仗妙联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酒翻银浪红螺盏,墨涌玄云紫玉池。——《醉后作小草因成长句》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临安春雨初霁》
3)七绝清丽流转,情韵深永。如《沈园二首》(P120)、《剑门道中遇微雨》(P122)等。晚年所作闲适诗,大多以七言绝句为主,极有远味与丰神。如《秋兴》、《秋思》等;但也存在过于随意等问题。
三、陆游诗歌的影响
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如戴复古、刘克庄;宋末遗民诗人,如林景熙等;清末爱国诗人等。其山水景物与书斋生活内容的诗,以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新优美的语言、对仗工丽的联句,深得后人的喜爱。
第二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一、杨万里与诚斋体: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水)人,存诗4200馀首,有《诚斋集》。其诗被称为“诚斋体”,又被称为“活法诗”。主要特点:以日常生活情趣为题,以师法自然的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活泼多趣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那种瘦硬生涩的旧格,开辟了新的诗风。它的出现,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诚斋体”以七言绝句最为出色。
二、范成大: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江苏吴县)人。存诗1900馀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今人整理者有富寿荪点校《范石湖集》。其诗以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价值最高。
中国古代田园诗大体有两类:一是陶潜、王孟等人的“田园牧歌”式;二是唐代兴起的新乐府式的“田家词”、“悯农诗”,如王建、聂夷中、皮陆等。
范成大的田园诗为集大成之作,以《四时田园杂兴》为代表,赋予传统田园诗以更深刻、更广泛的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田园诗中最有代表性的组诗,共60首七言绝句,每12首为一组,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全面、真切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
思 考 题:
1、名词解释:中兴四大诗人,诚斋体,《四时田园杂兴》;
2、陆游诗歌的特点和成就。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济南)人。出生于金统治地,但力主恢复。23岁率众南归,被视作“归正人”。
思想的主导倾向是爱国主义思想。稼轩一生以英雄自许,或以英雄许人,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稼轩体”,“辛陆”,“苏辛”。
有《稼轩词》,存词629首。今人整理的版本有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邓广铭辑校、辛更儒笺注《辛稼轩诗文笺注》(存诗120首),吴则虞选注《辛弃疾选集》。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可参邓广铭《辛稼轩年谱》,姜岱东的长篇历史小说《剑胆诗魂:辛弃疾》。
第一节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
一、英雄形象的塑造(P131-133)
1、强烈而执著的历史使命感。: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诩,渴望成就英雄伟业。“心如铁”,“气
吞万里如虎”,幽愤深沉与生命激情交织一生。
2、英雄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而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征。(132)
3、注重拓展英雄的心灵世界,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以英雄的理性精神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呈现出深刻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如《摸鱼儿》。
二、对农村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P133-134):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塑造了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形象。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
第二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
一、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稼轩词独具的艺术特色(P134-135):
1、展现出自己气势豪迈的战士形象和英雄形象。
2、其词创造出的战争场面和军事活动,多借助刀枪、剑戟、弓箭、戈甲、铁马、旌旗、将军、奇兵等密集的军事意象来完成,构成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
3、密集的意象群,连接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体现了辛词的个性特色,也反映出两宋词史的一个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沁园春》(叠嶂西驰)等。
二、以文为词的表现方法(135-136)
辛弃疾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以文为词”的表现方法,这主要体现在:
1、方法的革新。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词中。表现方法的革新,带来了词境的新变。
2、语言的变革。除从现实生活、前代诗赋中提炼语言外,还独创性地运用经史子等散文语汇入词,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如《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种现象也被讥为“掉书袋”。借力于“以文为词”,辛词真正做到了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尽自由的艺术境界。
辛词“以文为词”的表现方法,不仅构成了其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而且扩大了词境,对后世词人影响极大。
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P136-137)
各种风格兼收并蓄,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其中,最具个性特征的是:
(一)刚柔相济:悲壮中有婉转,豪气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此为辛派后劲不可企及处。
(二)亦庄亦谐:改造北宋词坛流行的谐谑词,使其具有了严肃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四、稼轩词的其他特点(拓展)
1、词至稼轩,最终确立了与诗并立的地位。从稼轩词题看,他将词作为文人间交往的主要工具;从其创作体裁看,词也成为辛弃疾最主要的文学体裁。
2、词牌使用非常集中。
就《稼轩词编年笺注》中626首词作统计,有400首词用了20个词牌。其中,《鹧鸪天》63首,《水调歌头》37首,《满江红》34首,《临江仙》24首,《贺新郎》23首,《念奴娇》、《菩萨蛮》各22首,等。
其因大抵:一为抒情之需;二有些词牌具有特殊的感情载体的作用,如“鹧鸪天”,古人谐鹧鸪鸟的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在诗文中常用来表示思念故乡。
3、多效其他体裁及他人词,体现出他对多种创作风格的尝试。如辛词中有效楚辞体、陶体、花间体、易安体、樵歌体(即朱希真体)等。
4、辛弃疾的爱国词借助各种题材加以表现,最集中的是:酬答唱和;咏史怀古;登临山水。
5、苏辛词异同
同:打破婉约格局,开豪放之风;抒发自我性情;提高词体地位;风格多样化特点,等。异:与个性、时代等因素相关。
主导风格上,苏词豪放中多旷达,辛词豪放中多悲壮。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抒情主体上,稼轩词多英雄豪杰人物,苏词则突出地表现了疏狂异趣的“坡仙”形象。其写景,辛词多奔腾飞动的、易于表现悲壮、沉郁等情感的景物,苏词则多灵动疏朗的、易于表现宁静、深邃、澄澈心境的景色;怀古之作,辛词多缅怀英雄豪杰,用以自比,以抒发兴亡之感慨,故往往深陷于古人的遭遇中难以自拔。苏词多赞叹达者,对英雄人物多从历史长河的角度采取否定的态度,体现词人超脱的自然、历史观,等。
思 考 题:
1、稼轩词在表现英雄豪侠形象、意象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2、辛词以文为词的特色。
3、辛词的艺术成就。
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第一节 姜 夔
姜夔(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著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等,存词84首。今人整理者有: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孙玄常《姜白石诗集笺注》等。
一、独特的诗词创作理论(补充)
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说》体现了他独到的诗词理论: 第一,主张诗歌具有高妙的意境。认为诗有四种高妙,“理高妙,意高妙,想高妙,自然高妙”。与之相适应,表现手法讲究精思、避俗、含蓄、疏淡、波澜等;第二,主张独创,并阐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作诗求与古人合,不若求与古人异;求与古人异,不若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得不异”。这些主张集中体现在他的诗、词创作中,并最终都服务于他骚雅清空、潇洒疏宕、风神高远的艺术追求。
二、骚雅派:姜夔作词反俗尚雅,故其词被称为“雅词”。受他的影响,吴文英、史达祖、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人的词作,也都崇尚醇雅,因此他们的词被后人称为“骚雅派”。所谓“骚”,指以诗人的笔法入诗,继承《离骚》所开创的抒情传统,注重表现自我及抒发自我的心灵世界;所谓“雅”,指反对所有与雅相反的现象,如反俚俗、浮艳、狂怪、软媚、直露、豪放等,主张含蓄空灵、格调高远。无论内容、立意、风格,还是语言、格律等,都突出“雅”的特点。
“骚雅派”词人加强了词的表现自我的能力,丰富了词的抒情手段,在词史上有独特的贡献。但他们为了追求骚雅,又走上了过于隐晦、细小、破碎的道路,将词带入一个狭小的天地,对词的发展又起了不利的限制作用。
三、白石词的艺术成就:
(一)题材广泛,涉及多方面,概括为两大类:其一,抒发虽流落江湖,但不忘国家的感时伤世的思想,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爱国精神。这与辛词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但从写法上,情调更为低沉伤感,手法更加隐约含蓄。如《扬州慢》(教材P147)。其二,写自己漂泊在外的羁旅生活,抒发仕途、情场失意后的苦闷心情,以及如孤云野鹤般超凡脱俗、飘然不群的个性。如《庆宫春》“双桨莼波”下片之“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
(二)幽冷悲凉的词境和虚处传神的艺术手法。由词人个性、所处时代及上述题材所决定,白石词偏爱冷色调的意象,运用通感、虚实等多种艺术手法,展现出超凡脱俗的个性化特征。(教材P147)如《扬州慢》,《点绛唇》“燕燕无心”,《踏莎行》等。
(三)清空骚雅的总体风格。“清空”,简单地说,就是带有刚劲之气的空灵高远的境界,如前人所描述:“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入其境者疑有仙灵,闻其声者人人自远。”表现为对飘忽不定的心理世界作细致入微的捕捉和把握,对自然景物的刻画力求清幽朦胧。但在感情表达上,有时难免晦涩之弊病,以至于 王国维评之为“隔”和“无情”。
此外,其词在形式上的特点,具有两个显著的特色:其一,自度曲多先作词后谱曲;其二,词序如精美的小品文。(P148)
第二节 吴文英
吴文英(1207?-1269?),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今宁波)人,存词340多首,有《梦窗甲乙丙丁稿》。与周密(草窗)并称“二窗”。今有吴蓓《梦窗词汇校笺释集评》,《吴文英资料汇编》等。
梦窗词的艺术特色:
1、艺术构思上,化实为虚,化虚为实,创作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2、章法结构上,打破通常次序和逻辑惯例,呈现出突变性、模糊性和多义性的特点。张炎《词源》卷下:“如七宝楼台,眩人耳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
3、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形成密丽幽深的语言风格。
思 考 题:
1、如何理解姜夔幽冷悲凉的词境和虚处传神的手法。
2、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3、了解吴文英及其词作。
第十一章 宋代文学馀论
一、永嘉四灵(P169-170):永嘉四灵是指南宋中期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因为四人的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而得名。“四灵”不满于江西诗派的诗风,主张回归晚唐,师法姚贾,虽然对江湖派诗人影响较大,但其诗歌内容狭窄,过于注重炼字琢句,成就不高。
二、江湖诗派(P171-173):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的诗歌流派,以戴复古、刘克庄为代表。当时一些江湖游士以献诗卖文为生,成为江湖谒客。杭州书商陈起为他们刻印诗集,总称为《江湖集》,后人称之为“江湖诗派”。其诗多写景抒情,境界狭小,以雕琢字句见长。
三、宋末遗民诗人群体(P173-175):以文天祥、谢翱、汪元量为代表。
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文天祥:《集杜诗》一卷200首;谢翱:《效孟郊体七首》,隐喻;郑思肖:所南《心史》;汪元量:“宋亡之诗史”。
四、严羽《沧浪诗话》(补)
《沧浪诗话》是宋代理论性最强、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专著。“以禅喻诗”是严羽论诗的主要方法,“妙悟”是他诗学思想的核心。
“妙悟” 主要是指直观顿悟,相当于诗歌创作中的艺术直觉,也就是灵感。
五、元好问(P179-181)
金代文学,以元好问为代表,既有诗词创作,又有丰富的诗论。其诗以七律见长,成就最高的是金亡后的“纪乱诗”;其词风与诗风相似,体现为气象雄浑、境界壮阔,代表作是《摸鱼儿》二首;
诗论以《论诗绝句三十首》为代表,体现出重视自然天成的意境和雄放壮伟的风格的诗学主张,为后世所推重。
编选金代诗歌总集《中州集》十卷。
《中州集》:金亡之后,元好问为了保存金代文献,编辑了《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收录金代251位诗人的2026首作品,每人名下各系小传,或叙生平事迹,或评所作诗文,旨在以诗存史。《中州集》是金代历史、文学的重要史料。
思 考 题:
1、名词解释:永嘉四灵,江湖诗派,《中州集》
2、理解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代表作家,总体成就(词体、词调的规范、定型;题材内容的拓展;艺术风格以婉约、豪放为主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等等)
第六编 元代文学
在元代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元代文学呈现出三个转变:
第一,抒情文学方面,由宋、金遗民文学向元代承平文学的转变; 第二,由传统的雅文学向通俗文学的转变;
第三,由抒情文学向叙事文学的转变。
第一章 元代社会与文学
元代社会与文学的关系,概括地说,体现出以下特点:(从主流文学样式来说,这也是元代戏剧繁荣的原因)
第一,城市经济与商业的空前发展。(教材P189)《马可波罗游记》中说:中国城市“既大且富,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绸、武器与鞍鞯,以及各种商品”,“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至于所有珍宝之数,更非世界任何城市可比”。
战争导致农业破坏,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加入到工匠的行列,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由于军事与生活的需要,元代政权采取保护商人与工匠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为戏剧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城市喧闹沸腾的生活,又为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情节和思想内容。由此,绝大多数演员和剧作家也都集中于城市。当时最大的城市大都,成为全国的戏曲中心。
第二,民族斗争与沟通之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教材P188-189)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拓宽了作家的创作视野,或反映少数民族的故事和生活,如关汉卿的《拜月亭》、石君宝的《紫云亭》等;或吸收异族语言,呈现出生动跳脱、丰富多彩的特点;或融入雄奇壮伟的风格;也产生了很多少数民族的剧作家,丰富了作家队伍,如《虎头牌》的作者李直夫,等。
第三,封建传统观念松动,多种思想信仰并存。(P190)一方面,以程朱理学为主体的儒学取得了官学的地位;另一方面,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及基督教等多种信仰并存,信仰的多元化,又削弱了儒家思想对民众的影响。
缘此,创作思想日趋活跃,剧作家们敢于提出各种社会问题,敢于冲破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如《西厢记》中,女儿敢骂母亲“狠毒”,《七里滩》里的严子陵敢当着汉光武帝的面,说改朝换代与他无关,说皇帝的玉殿金桥是老百姓盖起来的,远比不上自己亲手建造的“草舍茅斋”。这些思想显然与一贯宣扬的忠孝节义等传统观念大相径庭。
第四,儒生不幸文坛幸。(P190)文人地位的下降,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情绪和热情。
第二节 叙事文学的兴盛
承袭前代,元代的叙事文学主要有说话、诸宫调和戏剧三类。
一、说话(教材P191)
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大约在隋唐时已出现,宋代繁盛,而渐呈现出职业化和商业化的特点。(P201)
1、说话四家:说话,在宋代分为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四家。其中,说经,讲演佛禅道理;合生,应属即兴性的滑稽伎艺;小说,主要讲述脂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讲史,讲述前代历史、兴废争战。后两种均属有情节、有人物的叙事文学,而且已能运用虚构、提炼等艺术技巧,把复杂的历史画龙点睛地加以叙述。
到了元代,说话继续盛行。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话本,以讲史居多。虽然比明清小说要粗糙得多,但已注意到情节安排及人物的心理描写,较之宋代,已有进步。(P191及P201)
2、话本(P202)
(1)定义:“说话”活动中,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话本”。(2)分类:现存宋元话本分为三类:底本,记录整理本,改编本。(3)体制:由入话、正话、结尾等几部分构成。(202)
(4)内容:小说话本,以爱情和公案为主,如《碾玉观音》、《错斩崔宁》,P203;讲史话本,又称为“平话”,讲论古今事件,如《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P204-205;说经话本,演说佛书,仅《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存世,因有诗有话,故名。P205)
(5)特点:叙事的口语化,声口的个性化,谈吐的市井化。
二、诸宫调(见P206-207)
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元时期。诸宫调的演唱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今存完整的作品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此略。
三、戏剧(P192-197)元代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
(一)元代戏剧的特点(P192-193)
1、题材内容方面
元代戏剧的题材,包括爱情婚姻、历史、公案、豪侠、神仙道化等,反映了元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概而言之,表现为四大主题:
(1)现实主题。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害。如《蝴蝶梦》写皇亲葛彪横行霸道,打死平民,“只当房檐上揭片瓦相似”;《陈州粜米》中的杨衙内,纵容儿子、女婿借开仓赈济的机会,残害饥民,人民稍有反抗,就被砸碎脑袋;《窦娥冤》则揭露地方官吏与流氓地痞的沆瀣一气、草菅人命,等。
(2)反抗主题。如《李逵负荆》、《双献功》里的李逵形象;《窦娥冤》里的窦娥形象;《救风尘》里的赵盼儿形象等,表现了下层人民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
(3)爱情主题。处处洋溢着反对封建礼教,要求婚姻自主的激情。
如《西厢记》提出“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张生煮海》提出“愿普天下旷夫怨女,便休教间阻,至诚的一个个皆如所欲”,《倩女离魂》中的倩女,灵魂竟追随着所爱的人远走高飞,《墙头马上》里的李千金,则毅然抛弃了家庭与所爱的人私下同居,当私情被人发现后,又敢于顶住封建家长的重重压力,显示出倔强不屈的品质。
(4)隐逸主题。表现人物对富贵功名黯淡前途的清醒认识,以及热衷林泉诗酒,留恋隐逸生活的高尚文人情怀。这一主题在南戏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2、创作技巧方面,通过组织戏剧冲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性格;结构完整,情节紧凑,语言生动,性格分明。如同样是千金小姐,崔莺莺温柔腼腆,李千金则热情泼辣;同样是书生,张君瑞有几分书呆子气,张羽则一味的莽撞,柳毅多少带些世故,等等,都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二)杂剧的起源、发展及元杂剧的分期
1、杂剧的起源(补充)
“杂剧”一词,在唐代时已出现,但当时还只是泛指多种伎艺,近似于“百戏”。到了北宋,从宫中到勾栏瓦舍都有多种伎艺演出,此时的杂剧仍没有明确的界定,有时指参军戏、角抵或傀儡戏,有时指参军戏与诸宫调等技艺的综合艺术形式。
南宋时,杂剧开始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区分,体制基本定型。与南宋杂剧同时发展的,有北方的“金院本”。“院”指歌舞行乐之地,故又称“行院”。院本,即行院中演出的杂剧。其角色也与南宋杂剧基本相同。元末陶宗仪《辍耕录》:“院本、杂剧其实一也。”但宋杂剧及金院本的作品已失传,据《武林旧事》、《辍耕录》等载,当时的剧目分别有280种和700多种。
2、元杂剧的的发展
乐调、体例、角色、演出程序等已经定型。其中,乐调,即宫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的宫调或曲牌写成。元杂剧所用宫调,主要是五宫(仙吕、南吕、黄钟、正宫、中吕)四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一本四折中,每折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通常为第一折用仙吕宫,第四折用双调。
体例,一般为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根据剧情的需要,若放在全剧之首,其作用如同
序幕;若放在折与折之间,则是一段过场戏,起到联系前后两折的作用;剧本分曲词、宾白(散白、韵白)、科(介,即动作、表情等)三部分。
杂剧的角色较多,分末、旦、净、外、杂五类。末分正末、副末、小末;旦分正旦、搽旦、贴旦、小旦等,其中“正末”是男主角,“正旦”是女主角;一本戏由一个主角主唱,故有“末本戏”、“旦本戏”之分。这种由主角演唱的方式,虽有助于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在创作实践中,对此多有突破。如《赵氏孤儿》虽由正末主唱,但他第一折里扮演韩厥,第二、三折扮演公孙杵臼,第四、五折扮演赵氏孤儿;《西厢记》,则在全本二十一折中,分由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主唱。
宾白,又叫说白。除一般的对白外,还有定场白、冲场白和背白。定场白是角色第一次上场时的自我介绍,一般要念两句或四句诗;然后自报姓名、籍贯、职位之类。这也显示出元剧由话本、说唱衍化而来的痕迹。
冲场白是角色第二或第三次上场时的说白,不须再自我介绍,直接向观众叙述事件或表达心情。背白则是角色同台其他人物向观众表达心情的独白。以《窦娥冤》第二折为例。(作品选P367-375)
3、元杂剧的分期
分前后两期:前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64-1307),为元杂剧的黄金时期。作家56人,作品337种,活动中心在大都,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康进之等十多人。即教材所谓北方戏剧圈;
后期,从大德以后到元末(1308—1341),为逐步衰落的时期。作家有51人,作品78种,活动中心南移到当时的临安,代表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等。即南方戏剧圈。
4、现存作品
今存元杂剧作品,约有150多种。
第三节 元代的抒情文学
一、词的雅化与衰落 明孟称舜《古今词统序》:“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明钱允治《国朝诗余序》:“词者诗之馀也,曲又词之馀也。”
这种说法用于解释一种新文体产生的根源是不恰当的,但用于阐述文体演变规律则有一定道理。一种文学形式的衰落,必定代之以另一种新文学形式的兴起,这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词的发展,是由俗而雅、由雅而衰的过程。
二、散曲的兴起(此略)
三、诗歌
诗歌以学习魏晋、唐诗为主,强调诗歌的形象性。但由于元代诗人的整体水平不高,只学到唐诗之形,而未学到其神。
元诗成就最高的,当属“元诗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梈和揭傒斯四人。元末诗坛以萨都剌的成就为最高。
第四节 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无论是叙事文学,还是抒情文学,都体现出一种自然酣畅之美。与前代讲究含蓄之美相比,元代文学在抒情上表现为“显而畅”,主张自然随意、毫无遮拦地抒发情感。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说话四家,话本,诸宫调;
二、元代戏剧繁荣的社会文化原因。
第一章 关汉卿
关汉卿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说他“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评其剧作“一空依傍,自铸伟词”,“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为元人第一”。都可见其剧坛地位。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旨趣
关汉卿(1225?-1300?),字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是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散曲与杂剧的创作成就都很高。杂剧多达67种,今存18种;散曲今存14套,小令57首。不仅是一位高产的剧作家,而且是一位有丰富艺术实践的戏剧活动家。
关汉卿是文学史上说不尽的人物。他既有丰厚的文化素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又受到民间大众文化的滋养;个性思想狂傲倔强,兼开朗通达;创作态度上,既不失儒家厚人伦、正风俗的旨趣,又能贴近大众,敢于为人民大声疾呼;其艺术风貌,呈现出鲜明而驳杂的特色;总体风格体现为俗不脱雅、雅不离俗的特点。(P212)
其个性、思想于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曲中有所反映。
关汉卿杂剧最突出的特点是内容丰富,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塑造了各种类型的舞台形象,而且表现出深刻而鲜明的爱憎情感,既有愤怒的控诉和辛辣的讽刺,又有真切的同情和热烈的赞美。
杂剧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歌颂历史英雄人物,曲折地表达现实感受的作品,代表作是《单刀会》;二是热情赞美敢于与恶势力作机智斗争的女性的作品,代表作是《救风尘》和《望江亭》;三是以满腔的悲愤控诉和鞭挞现实社会黑暗的作品,代表作是《窦娥冤》。
第二节 《单刀会》与《西蜀梦》
(一)《单刀会》 《单刀会》的特色:
1.历史事实与戏剧处理。突出了关羽的英雄形象,以此来表达作者呼唤英雄,弘扬英雄主义精神的创作意图。教材P214 2.构思(剧情安排)巧妙。前两折专写鲁肃设三计,征求乔公与司马德操的意见;但均遭到极力反对,其理由主要是关羽勇不可当,三计无法实现。
这样安排的艺术效果:
第一,借乔公和隐士司马徽之口,对关羽的出场,起到铺垫、反衬、渲染等作用,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关羽的英雄气概,起到了(关羽)尚未出场,就已先声夺人的效果。第二,深化戏剧冲突,对戏剧高潮作层层铺垫。
戏剧冲突是两种对抗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结果,是体现戏剧性的最高、最尖锐和最集中的形式,是戏剧文学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因此,对戏剧冲突的观察和理解,是解读戏剧文学文本的关键。这种构思分别从侧面和正面,对冲突作了多层面、多角度的刻画,使全剧的冲突更加尖锐和突出。
3.通过安排相当数量的唱段,使主人公能够直抒胸臆,为观众展示出其丰富的精神世界,表现其非凡的气度和豪迈的情怀。如教材P214的[新水令]、[驻马听]二曲。
4.运用造型法,塑造了关羽的威武形貌。充分发挥舞台艺术的功能,以动静结合、形神合一的手法,塑造了一座座雕像式的造型。如乔公所唱:“他上阵处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丈虎躯摇。”“他勒着追风骑,轻抡动偃月刀„„把那刀尖儿斜挑锦征袍。”
(二)《西蜀梦》
“英雄死了”的主题,“谁救天下苍生”的潜台词,体现了关汉卿对一个悲剧时代的深层思考和把握。P215
第三节 《救风尘》与关汉卿的戏剧创作
《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等喜剧作品所反映出的思想倾向,都是在当时社会缺乏英雄的时代背景下,体现了作者将改变自身命运的使命寄托在下层百姓身上的思想。人物形象、戏剧结构、剧情安排等都围绕这一主题来完成。
《救风尘》的戏剧冲突,围绕宋引章的命运,在赵盼儿和周舍之间展开。伴随着剧情的发展和戏剧冲突的进一步展开,人物形象渐次丰满。赵盼儿的远见卓识,机智勇敢,宋引章的嫌贫爱富,软弱可欺,周舍的残暴好色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借助戏剧冲突、细节描写、个性化的戏剧语言,塑造了赵盼儿既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又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突出形象。细节举例:
赵盼儿去见周舍时,自己带了酒、熟羊和大红罗。当周舍以“你吃了我的酒来”、“你可受了我的羊来”、“你受了我的红定来”为借口要霸占赵盼儿时,赵盼儿则理直气壮地回答他:“酒和羊,车上物;大红罗,自将去。你一心淫滥无是处,要将人白赖取。”见其周详。当周舍对赵盼儿要嫁给他的表示产生怀疑,要求她立誓时,赵盼儿立即发誓赌咒,使周舍相信。最后一切大白于天下时,周舍追问她当初的誓言。赵盼儿唱道:“遍花街请到娼家女,那一个不对着明香宝烛,那一个不指着皇天后土,那一个不赌着鬼戮神诛?若信这咒盟言,早死的绝门户。”见其机智。
赵盼儿形象的感染力,不仅在于可怜、搭救朋友上,更融入了她对于自身命运的感慨和抗争。如她的唱词,“第一来我则是可怜见无主娘亲,第二来是我惯曾为旅偏怜客,第三来也是我自己贪杯惜醉人”。正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所以她在拯救行动中才会全力以赴。另外,赵盼儿以一个风尘女子的低微身份,反抗邪恶,搭救落难姐妹,伸张正义,她唯一的武器,竟然是自己的体貌,因此,“这一场风月救风尘”中,潜藏了多少辛酸和眼泪。但另一方面,一无所有的赵盼儿凭着侠肝义胆和机智勇敢,终于使恶者受惩,弱者得救,使全剧充满了喜剧色彩。
关汉卿杂剧中的喜剧色彩和大团圆结局,是对传统女性题材文学创作的突破。唐宋传奇小说中,女性多数处于依附地位,是别人的救助对象;即使有救助或自救,也往往是在女主人公死后,借助神灵以虚幻的形式得以完成。关剧中的赵盼儿、谭记儿等女性形象,则不依附于任何人,自立自强,自我救赎。这体现出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深层思考,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
第四节 《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
一、《窦娥冤》的故事来源
《窦娥冤》的题材,来源于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的“东海孝妇”故事,最早见于汉代刘向《说苑》,旨在歌颂清官。《窦娥冤》紧扣当时极端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二、《窦娥冤》的戏剧冲突 全剧由一个“楔子”和四折组成。
楔子中交代了窦娥之父窦天章因受高利贷盘剥,不得不把七岁的女儿端云卖给放高利贷的蔡婆婆做童养媳。
高利贷成了窦娥悲剧命运的第一个因素。
第一折剧情,是十三年之后,端云已成为守寡三年的窦娥;蔡婆婆仍以放高利贷为生。当她去找赛卢医索债时,险些被害。而搭救她的泼皮张驴儿父子,乘机要霸占她和窦娥。张驴儿父子的出现,构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第二个因素。
张驴儿父子出现后,戏剧冲突的发展形成两条线索:一是张驴儿要强占窦娥,而窦娥毫不
犹豫地予以回绝;二是窦娥对蔡婆婆默许的态度予以坚决批驳。两条线索交错展开,推动剧情发展,终于发生张驴儿本欲毒害蔡婆婆,结果却误杀其父的关键性情节。这一结果虽然是偶然性的,但对戏剧冲突的发展却非常关键:导致窦娥被诬入狱。官府的黑暗,成为导致窦娥悲剧结局的最根本因素。
第三折屈打成招到行刑前的“约三誓”,剧情推向高潮。窦娥入狱后据实辩诬,但官府贪赃枉法,反而对蔡婆婆进行严刑逼供,为了救婆婆,窦娥被迫招认。屈打成招成为剧情的“突转”。行刑前,窦娥“约三誓”:“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这一呼天抢地的情节,使戏剧冲突的实质,由窦娥与个别官吏之间的矛盾,发展为窦娥与整个黑暗的制度之间的矛盾,发出对整个黑暗制度的控诉,表现了强烈的反抗精神。“三誓”的兑现,正是上述戏剧冲突的升华,表现出反抗者的悲剧力量和作者对正义的信念。
第四折是高潮之后的结局。三年后,窦天章在窦娥鬼魂的帮助下,为之平反昭雪。全剧的冲突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获得了解决,正义得到了伸张,邪恶受到了惩罚。当然,这是作者以及当时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的寄托。
窦娥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就是在上述戏剧冲突发展中塑造成功的。
三、窦娥形象的塑造
随着一系列不幸遭遇的逐层出现,窦娥的性格,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从一个严守妇道的善良的普通妇女,发展成为具有强烈反抗精神,敢于痛斥官府,控诉天地的女性,从而具备了深刻的悲剧性和丰富的审美价值。
窦娥童养媳和青年寡妇的遭遇,使她“满腹闲愁,数年禁受”,而怀疑自己命苦“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莫不是前世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甚至认为“空悲戚,没理会,人生死,是轮回”。安于现状,只想着安心守寡,孝顺婆婆。张驴儿父子闯入、蔡婆婆默许他们的无理要求时,窦娥认为,婆婆“六旬左右”,竟然“旧恩爱一笔勾”,“枉教人笑破口”。这实际上是贞节观念的表现,她拒绝张驴儿的无理要求,也是以这一观念作为精神支柱的。但也反映了中国妇女不畏强暴、勇于自卫的传统美德。这种看似落后的、局限的性格,却显示出窦娥整体形象的深刻意义:如此恪守封建妇道的善良女子,也终究不容于当时的社会。
张驴儿的父亲误死后,面对张驴儿“见官”的威胁和“私了”的引诱,窦娥情愿去见官,表明她相信或希望官府大人“明如镜,清如水,照妾身肝胆虚实”。屈打成招的现实,使她希望彻底破灭,而深刻地感受到天地之不公,日月之不明(第三折“端正好”、“滚绣球”),通过对天地的控诉,表示出对整个社会的黑暗不公的控诉。这标志着一个善良妇女惨遭迫害之后的彻底觉醒。
约三誓,是她觉醒之后最后的抗争。因此,既是全剧的高潮,又是窦娥性格发展的高峰。由此,窦娥从一个普通的善良女子,发展为敢于痛斥天地,惩罚官府的反抗者,也最终成为元杂剧舞台上性格最鲜明,个性最坚强的女性形象。
四、《窦娥冤》的艺术成就
首先,表现为其悲剧的审美价值。它不仅写出一个善良的弱女子惨遭刑罚,最终屈死的命运,而且表现出这个弱女子以自己的悲惨遭遇回击威严强大的封建制度的精神;并由此引发了读者或观众深刻而严肃的思考,激起他们对凶残丑恶的封建社会的憎恶乃至反抗。因此其审美效果,是“悲戚”与“悲壮”的融合。
其次,语言本色自然。
第三,人物性格刻划,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一、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首先,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在主要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
另外,他懂得戏剧的特性和观众的心理,十分重视戏剧演出的舞台效果,不让观众分散对戏剧矛盾的注意力。
其次,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这样,可以使剧情的推进显得跌宕多姿,产生深深吸引观众的情节张力。
再次,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注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他解决悬念的方式,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
二、语言艺术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既有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又体现不同人物的气质和个性,雅俗得宜。即王国维所评“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关汉卿剧作所表现出的纯熟的语言艺术,是杂剧作为代言体的叙事文学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思 考 题:
1、窦娥形象分析。
2、关汉卿杂剧艺术的剧场性。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III期末复习
【唐代部分】
第一章初唐诗坛
绪
论
隋(589-618)-唐(618-907)-五代(907-960)
唐代文学繁荣:
1.南北统一,文化交流;
2.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3.思想上儒释道兼容;
4.文学自身发展结果。
高棅《唐诗品汇》:初、盛、中、晚四阶段
诗歌(盛)、散文(中)、传奇小说(中)、词(晚)
隋 代 文 学
北周-隋文帝杨坚(581-605)-隋炀帝杨广(605-618)
北朝旧臣:北方刚健诗风
南朝文人:南方柔婉诗风
卢思道《从军行》,苍劲刚健
杨素《出塞》,慷慨悲凉
薛道衡《昔昔盐》,委婉细腻
虞世基,文采华丽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清丽明快
隋代七言,南北朝向唐代过渡阶段
宫廷诗人
贞观诗风:宫廷化、贵族化,南朝文化影响
上官仪
“上官体”:“绮错婉媚”,重视形式技巧,追求声辞之美,体物细腻精巧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杜审言五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宋之问、沈佺期,五律定型,七律定型。
宋之问五言《度大庾岭》《渡汉江》
沈佺期七言《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初唐七律样板《古意》
初唐四杰
王绩《野望》朴素美,山水田园诗派先驱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创作理念:有明确的审美追求,倡导刚健骨气,壮大的气势,慷慨悲凉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昂扬气概 杨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感情注入,抒情深化,壮大气势 骆宾王《帝京篇》《在狱咏蝉》人与物交融 诗歌贡献:扩大题材、刚健诗风
陈 子 昂
复古倾向
《修竹篇序》:“汉魏风骨”、“风雅兴寄”
明朗刚健的风格、充实的社会政治内容
《感遇》较强的思想性,干预现实的作用
《登幽州台歌》壮伟之情、豪侠之气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画意、诗情、人生哲理融合,情景交融,绵邈余味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贡献:人生体验,诗情画意,浓烈情思,空明纯美诗境
第二章盛唐诗歌
王 维
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充满政治热情,后期亦官亦隐
前期进取的生活态度,豪逸之气《老将行》
后期隐居终南山、辋川,闲静逸致的生活
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渭川田家》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优美浑融 2.擅长表现光和色,具有丰富的色彩层次感 3.雄伟壮观的景物描写与细致入微刻画结合 4.诗境宁静空灵,表现出浓郁的禅意 5.语言优美精练,生动传神
孟 浩 然
生平:
终身不仕,隐居漫游--长安求仕--吴越漫游
山水诗: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豪迈雄壮,境界阔大
《宿建德江》《耶溪泛舟》高处落笔,情景交融,平淡清远
田园诗:
《过故人庄》,“余”、“我”字眼,贴近生活,平淡,朴素自然
“韵高而才短”,内容不够丰富
王维与孟浩然比较
山水诗(《山居秋暝》《宿建德江》)
①空旷山林与羁旅山水
②宁静空灵多禅意与旅人思乡
田园诗(《渭川山家》《过故人庄》)
①局外人“无我”与“有我”之境
②理想化与写实性
语言风格:精炼优美,富有情韵;自然真淳,饶有余味
王 昌 龄
阳刚豪侠型才子,热衷功名,狂傲气概,清刚劲健诗风
王翰《凉州词》
王昌龄“七绝圣手”
边塞诗《从军行》愁绪与英雄气概结合,悲壮激昂,清刚有气骨
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宫女思妇诗,《长信秋词》《闺怨》捕捉典型情景,语言圆润和谐
王之涣《凉州词》 崔颢《黄鹤楼》
李颀《古从军行》豪壮中略带苍凉
送别诗《别梁鍠》,第一位以诗成功地刻画人物性格
高 适
盛唐边塞诗兴盛的原因
求仕-隐居-出塞-隐居-封丘-入幕-入蜀后
诗歌概述及分期:前期、后期
诗歌特色:
①内容丰富,感情复杂,层次分明
②鲜明对照,充满慷慨悲壮之气,形成悲壮慷慨、沉雄昂扬的艺术风格
③四句一转,跳跃奔放的气势
④多用偶对,纵横顿宕
⑤语言质朴、沉雄浑厚
岑 参
生平:求仕-进仕-高幕府-长安-北庭-东归-辞官
出塞经历、好奇性格与边塞诗创作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塞诗贡献:题材开拓、风格创新
诗歌特色:
1.好奇,表现边塞奇异多彩的风光和人情
2.想象丰富,色彩瑰丽,充满浪漫气息
3.慷慨昂扬的气概和乐观精神
4.用韵自由,音节宏亮,意调高远
高岑异同比较
相同:内容丰富,风格豪迈雄壮,擅长七言歌行
差异:
① “悲壮”与“奇丽”
②夹叙夹议、直抒胸臆与长于描写、寓情于景
③浑朴质实,写实手法;岑诗瑰奇峭拔,浪漫主义色彩 ④直追汉魏风骨,融会了六朝以来诗歌
思想:高适胜于岑参;艺术:岑参胜于高适
第三章李白 李 白
李白(701-762)青莲居士
生平:蜀中时期--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长安时期(742-745)--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安史之乱时期
二入长安
思想:
①儒家--入世进取、自负、自信、豁达、昂扬
②神仙道教--神仙幻境、自我解脱、逍遥洒脱
③纵横术、游侠
人格: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
乐府与歌行
乐府创新:借古题写现事;用古题抒己怀 乐府作品:《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 ①融入个性浪漫气质,以第一人称抒怀议论 ②大胆夸张和巧妙比喻来突出主观感受
③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奔腾回旋的动感
歌行:《庐山谣》《梦游天姥吟久别》《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①抒怀更浓
②以主观意象展开篇章,大开大合,句式变化、章节错落 ③豪迈飘逸的风貌 ④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
①丰富奇物的想象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夸张手法的运用 《蜀道难》
③强烈的主观色彩 《将进酒》
④抒情时任情奔涌而出,不加节制 《将进酒》
⑤气势雄壮,豪放飘逸
绝 句
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
五绝《独坐敬亭山》《劳劳亭》《秋浦歌》
七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
艺术特色:
①语言明白晓畅
②情思深长悠远
③清新飘逸风格
④神会所至,自然天成多受民歌影响
开朗性格、率真情感、洒脱气质
艺术个性
①强烈的主观色彩。奔放的气势,以气夺人
②喷发式的抒情方式。毫无节制奔涌而出
③丰富奇特的想象。变幻莫测,发想无端
④多用壮美意象与明丽的色调。大鹏、巨鱼、大江、大河
壮美与优美
⑤语言清新明快,明丽爽朗
第四章 杜甫 杜 甫
杜甫(712-770)
①读书与壮游时期(35岁以前)《望岳》
②长安困守时期(35-44岁)《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
③安史之乱陷贼与为官时期(45-48岁)《春望》《羌村》《北征》“三吏” “三别” ④漂泊西南时期(48岁以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
“诗史”:记录历史事件,更生动的画面
叙事诗:《北征》《赴奉先》“三吏”、“三别”
①既叙事件经过,又细部描写
②融入强烈的感情
③抒怀、叙事、议论一体
④语言质朴,生动传神
律 诗
①扩大律诗表现范围,几乎无不可以入律
②扩大律诗的表现能力,创造性地使用律诗组诗,《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
③出神入化的技巧,浑融流转的境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江村》《春夜喜雨》
④重视炼字炼句的成功,巧用副词、色彩词、双声叠韵等
⑤风格沉郁顿挫,感情阔大,表达反复低回
艺术风格
主导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萧散自然: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水槛遣心》其
一、《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承前启后:
①广泛向六朝及初盛唐诗人学习,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②盛唐重抒写理想,中唐重写实,杜诗是转折点
③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等思想多受杜甫影响
④韩孟诗派重创新,追求雄壮等思想多受杜甫影响
⑤杜甫沉雄浑厚的诗风对后世影响很大,如李商隐诗风
第五章大历诗人
大历诗人
大历诗风
心态变化:避世、隐逸,叹息、感伤
创作变化:孤独寂寞的心境,清雅高远的情调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气貌高古,清雅闲淡
刘长卿:“五言长城”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大历十才子”
顾况:江南民歌,通俗明快
李益:边塞诗,七绝,壮烈而悲凉
诗歌意象
象征性意象:
特点:富于暗示性,意蕴丰富,运用方便
缺点:易形成形式化表达,缺乏新鲜感
描述性意象:
特点:精确、具体、刻画精致细巧
缺点:诗境狭小
第六章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诗歌主张
诗歌主张及审美追求
① “不平则鸣”:抒写内心不平情感
②“笔补造化”:创造性构思、物象主观裁夺 ③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评价:抒情回归,内心展露,创造力的发挥
韩愈诗歌
韩愈(768-824),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体格变化
《八月十五赠张功曹》《南山》《山石》
韩诗特色:
①雄大气势与险怪意象
②以俗为美,以丑为美
③散文化,议论化
“郊寒岛瘦”
孟郊 苦吟,字句锤炼,构思奇特
李
贺
李贺(790-816)沉重的失落,极度的抑郁、苦闷,对生命与病态的关切
浓重的感伤意绪与幽僻怪诞的个性,主体心灵的开掘,虚幻意象的营造 ①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充满浪漫气息 ②浓重的感伤色调
③古怪生新的意象,如鬼怪、死亡、梦幻等 ④字句锤炼,遣词造句奇特,如通感等 ⑤全力摹状绘色,色彩艳丽
刘禹锡
柳宗元
王叔文革新集团
刘禹锡“诗豪” 性格刚毅,有豪猛之气
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昂扬豪放 《秋词》
咏史怀古诗:《西塞山怀古》《乌衣巷》
民歌风,《竹枝词》
柳宗元
诗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 《江雪》
吕温 李德裕
第七章元白诗派 乐府诗及其理论主张
汉乐府 ――→ 拟乐府 ――→ 新乐府 ∣
∣
∣(合乐)
(旧题)
(新题)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经)
↓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乐府)
↓
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杜甫)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
¡°三吏¡±¡°三别¡±:①古乐府形式,自拟新题,写时事
②语言质朴,力求通俗浅显
杜甫(写实性、通俗化)――元结、顾况――元稹、白居易 新乐府运动:①通俗晓畅,民间俗语
②指事明切
有意识向民歌学习,通俗化审美追求
张籍《野老歌》俗人俗事,以小见大平易淳厚 《节妇吟》 王建《田家行》恬淡,含蓄 《宫词》 李绅《悯农二首》
元 稹
元稹(779-831)生性刚烈,功名欲强,批评时政,为相数月 “新题乐府”少情致,概念化
《乐府古题》“寓意古题,刺美见事” 《织妇词》《田家词》 贡献:主题集中明确,句式错综 《连昌宫词》叙事长诗 盛――衰――时局看法
叙事杂以议论,史实与传闻结合 《莺莺传》传奇 《谴悲怀》三首
白居易诗歌主张
白居易(772-846)44岁(815)贬江州为界,分为前后期,¡°香山居士¡± 儒、释、道杂糅思想
元和元年(806)《策林》: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 《新乐府序》:真实、浅显、入乐、补察时政 元和十年(815)武元衡,贬江洲
《与元九书》,诗歌主张系统表达,现实主义宣言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歌目的:补察时政
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为君为民而作,反映现实,干预政治
白居易新乐府
元和三年至五年(808-810),左拾遗、翰林学士,热情参政 《秦中吟》十首 《新乐府》五十首 艺术特征:
①主题专一明确,一事一咏,有小序点明主旨
②外貌与心理描写,如《卖炭翁》《上阳白发人》
③鲜明的对比,如《轻肥》《买花》
④叙事、议论结合
⑤语言通俗化,老妪解诗
议论的尾巴,说教、议论过多,语言过于直露
《长恨歌》
传奇小说的兴起 陈鸿《长恨传》
元和元年(806)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 主题说: ① 爱情说,赞颂李杨爱情真诚与专一
② 政治说,谴责李杨,垂戒后世
③双重主题说
艺术特色: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②完整叙事与浓烈抒情结合③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④心理刻画
⑤景物烘托心理
《琵琶行》
《琵琶行》元和十一年(816)贬江洲
艺术特征:①人物形象塑造:环境烘托、动作、神态、心理
②对音乐的生动刻画 长篇叙事诗特征:
①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②浓郁的抒情性,简化情节,氛围烘托
③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气息
④语言明白晓畅、精纯确当
⑤意境深远,韵味深长
元 白 唱 和
中唐诗人交往唱和之风
元稹与白居易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 唱和结果:①锻炼了技巧,丰富了各类
②重视形式技巧,缺乏真情实感
白居易讽谕诗(¡°兼济¡±)与闲适诗(¡°独善¡±)佛老思想影响
闲适诗:淡泊悠然的情调,浅切平易的语言
¡°元轻白俗¡±(苏轼)从内容到形式,浅之又浅,俗之又俗 《大林寺桃花》《赋得古原草送别》 《游悟真寺一百三十韵》
第八章古文运动 散文文体文风改革
西魏苏绰、隋李谔、初唐陈子昂
中唐社会政局――忧患意识,中兴国家(目的)――复兴儒学(理论)政治改革(实践)――文章经世致用,文体文风改革(手段)韩、柳复兴儒学
韩愈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统,复归孔孟―→¡°适于时,救时弊¡±,解救现实危机(藩镇割据,佛老蕃滋)―→明君臣之义,抨击佛老 柳宗元经世儒学,通经致用
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革新集团,中兴的内在精神 宪宗平定藩镇
¡°文以明道¡±,建立儒家道统,以¡°道¡±充实文的内容,成为干预现实政治的舆论工具
倡导古文的理论主张
骈文创作的革新
王勃《滕王阁序》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燕许大手笔¡±张说、苏珽,以散入骈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以诗的情调入文 陆贽散体文气,平易化、应用化 复古理论倡导
萧颖士、李华:宗经、复古、由文返质 独孤及:宗经、先道德后文学 梁肃:重教化,文气说
柳冕:①文以明道,突出文章教化功用
②否定与教化无关的文学性作品 重教化轻文艺,缺乏实践性
韩愈、柳宗元理论主张
韩、柳古文理论:
①¡°文以明道¡±(核心)
②重¡°文¡±,主张博采前人遗产
③为文贵在创新:文辞、体式
务去陈言--取于心而注于手--随心所欲
④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与文章的感情力量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不平之鸣¡±
¡°明道¡±是为文的目的,¡°为文¡±是明道的手段 怎么写,怎样才写得好
杂文学观念复归,文章取代文笔 文与笔之分
用纯文学方式来写杂文
散体文创作革新
魏徵等人多杂散语
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散中杂骈 李白《与韩荆州书》以诗情入文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
元结《右溪记》《菊圃记》山水游记先声 韩、柳散文革新:
①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
应用文艺术化,语言独创新颖,构思多变,手法多样
②浓郁的感情注入,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将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
韩
愈(上)
论说文: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原道》《原性》《原人》
反映现实,作不平之鸣,《师说》《原毁》 《论佛骨表》 特色:①强烈的论辩色彩
②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③排宕顿挫,感情激烈
④自我形象鲜明
杂文: 《进学解》《送穷文》《马说》
①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体
②嬉笑怒骂,新颖奇妙
③短小精悍
韩
愈(下)
序文:言简意赅,形式多样
《送董少南游河北序》意味深长,送而欲留 《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三种人的不同生活 《送孟东野序》阐述理论观点
祭文《祭十二郎文》:生活琐事,感情深挚,缠绵悱恻 传记文《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
碑志,生动的人物传记,《柳子厚墓志铭》
柳
宗
元(上)
哲学论文《封建论》《天说》
杂文特征:①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一怀幽愤,《愚溪对》
②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骂尸虫文》 寓言《三戒》(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黔之驴)《蝜蝂传》 特色:①结构短小
②极富哲理意味
③细节刻画生动
④强烈的讽刺性,风趣幽默
柳
宗
元(下)
传记文《捕蛇者说》¡°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段太尉逸事状》一生中三件事:平乱、爱民、拒礼 《童区寄传》《种树郭橐驼传》(任自然)祭文《祭吕衡州温文》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等 艺术特色:①象征手法,表现与再现结合②抒情与写景融为一体
③浓郁的寂寥意绪,形成¡°凄神寒骨¡±之美
④文笔简练生动,清新秀美
晚唐小品文及骈文
韩门弟子李翱、皇甫湜、孙樵 晚唐小品文:①短小精悍
②多为刺时之作,批判性强
③情感炽热,生气贯注 皮日休《皮子文薮》:《原谤》 陆龟蒙《笠泽丛书》:《野庙碑》 罗隐《谗书》:《英雄之言》 骈文: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
雕镂精工,用典深僻,词采繁缛,偶对切当,华丽浓艳
第九章唐 传 奇 唐 传 奇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 阶段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家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异事。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
唐传奇发展三个阶段:
初盛唐发轫期
王度《古镜记》最早
无名氏《补江总白猿记》欧阳询
张鷟《游仙窟》最长 投宿仙窟,与仙女宴饮欢乐
诗文交错,韵散相间,雅中杂俗
中唐传奇
中唐传奇兴盛期
原因:小说本身发展,各种文体的昌盛,通俗的审美趣味
歌行与传奇结合,诗人兼传奇作家
近四十种,以爱情小说成就最为突出
大历末年,陈玄祐《离魂记》,传奇步入成熟的标志性作品 沈既济《任氏传》郑
六、狐女任氏爱情,异类人性化、人情化
《枕中记》卢生 ¡°黄粱美梦¡±
李朝威《柳毅传》:柳毅与龙女 灵怪、侠义与爱情三者结合 传奇三大家:白行简、元稹、蒋防
白行简《李娃传》:荥阳生与妓女李娃爱情,大团圆结局
李娃形象,理智、坚强、温柔、美丽
晚唐传奇
元稹《莺莺传》:张生、莺莺、红娘
蒋防《 霍小玉传》:李益与妓女霍小玉爱情故事
人物性格与心态刻画,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
李公佐《南柯太守记》梦游¡°槐安国¡± ¡°南柯一梦¡± 历史题材:陈鸿《长恨歌传》 晚唐衰落期
杜光庭《虬髯客传》:¡°风尘三侠¡±红拂、李靖与虬髯客 薛调《无双传》王仙客与无双爱情,借兴亡写爱情 宋代《太平广记》
艺 术 特 色
唐传奇标志文言小说成熟
创作目的:注重审美价值,愉悦性情,“始有意为小说” 产生模式:依据见闻整理成篇,录而传之 叙事模式:史传的结构,虚构想象 艺术特色:构思新颖,情节曲折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浓郁的抒情性
诗化语言,简洁明快,生动传神
俗讲与变文
敦煌藏经洞 敦煌卷子 敦煌学 俗讲、变文
敦煌变文四种:宗教、讲史、民间传说、当时重大事件与人物 变文特色:
喜闻乐见的形式
丰富的想象,曲折的情节
生动的形象,活泼的语言
第十章晚唐诗歌 杜
牧
晚唐诗歌新变
①题材:怀古咏史,爱情闺阁,日常生活
②风格多丽
③情调忧伤悲凉
杜牧(805-852)“小李杜”
诗歌主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兵卫”
诗歌内容:
①反映现实,关心民生,《河蝗》《早雁》
②咏史怀古,《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 ③纪行、抒情,《山行》《江南春》《泊秦淮》
艺术特色:豪放清丽,含蓄缠绵
许浑 “整密”《咸阳城东楼》
其他晚唐诗人
苦吟诗人:贾岛、姚合
题材日常生活化,重锤炼推敲,工整中见新奇,平淡有诗味
爱情题材:温庭筠、韩偓
现实失意,转向爱情,世俗气息,艳丽情婉
江湖隐逸: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
避世心态,题材生活化,闲散情怀
乱世民生:郑谷、韦庄、罗隐
诗境浅狭,没世情怀,伤感绝望
第十一章李商隐 李 商 隐
李商隐(812-858)
经历:家世不幸、党派之争、幕府生涯
个性:内向孤傲、情感细腻、多情善感
诗歌内容
①济世情怀,《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有感》《安定城楼》
②咏史诗,《隋宫》《马嵬》《贾生》《瑶池》
③咏物诗,托物寓慨,《蝉》《流莺》
④“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无题》多首
以平等、纯情写女性,情挚意真,深厚缠绵
与对心灵的开拓
李贺开启重心灵、重自我的趋向
晚唐诗歌走向
①向声色回归,艳丽化
②追求细美幽约
③重主观、重心灵的展示
李商隐对心灵的开拓
①精美之物抒写情思意绪
②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春雨》
③将心灵化为迷离的意象,《锦瑟》
④象征意味,朦胧难解
营造多层次的朦胧境界
诗歌多义性
《锦瑟》《无题》多义性
①意象被心灵化,是体验的复合,并无写实性 ②大量用典,典故不是达意,而是传递情绪感受 ③意象组合错综跳跃
④表现心境,并无具体性
凄艳浑融的风格
浑融意境的形成①常用的意象群
②技法纯熟,各种手法灵活运用
③情感统一,惘然、寥落、感伤的情绪弥漫于众多作品
李商隐诗歌传承
齐梁诗歌(艳)、阮籍(晦)、李贺(心灵)、杜甫(沉雄)
李商隐诗歌创新
①对心灵的开拓与表现
②开拓新的艺术表现领域,非逻辑性、朦胧性与诗境虚化
③题材,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
④体裁,七律、七绝
第十二章晚唐五代词 晚唐五代词
词的起源:燕乐、酒令
词的写作:依曲制词--依词谱填词
敦煌曲子词集
《云谣集杂曲子》
敦煌词特色
题材多样,风格素朴,生活气息浓郁
唐人词
张志和、白居易、刘禹锡
西蜀词
后蜀赵祚编《花间集》,18人,500首,最早文人词集,奠定词体发展基础
花间词特色:
以描写女性艳情为主,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满香脂气息
温庭筠
花间派的鼻祖,秾艳细腻,绵密隐约,《菩萨蛮》
韦庄
疏朗自然
对题材开拓:欧阳炯、李珣
南唐词人
冯延巳
着力表现心境意绪,给人启示与联想,《谒金门》
中主李璟 《浣溪沙》
后主李煜:前期宫廷生活,后期亡国之恨
最大的特点“真”,纯真的性格
①感情真挚深厚,用血泪写亡国之恨
②表达任情感倾泻,不加理性节制
③善用白描手法和比喻,形象生动
④语言明净、优美,多近口语
⑤境界与气象的开拓
将情感泛化,易产生共鸣
【宋代部分】
宋代文学概论 时代文化背景
国情:国力弱软,军事劣势―→内敛心态,爱国题材,忧患意识
政治:重文轻武:大开科举、文人掌政―→反映现实、干预政治;好议论
学术:三教合流,理学兴起,学派众多
印刷业、书院
文人性格:仕、隐结合,理智人生―→豁达性格、平谈风格
审美情趣:禅(内心超越)―→随缘任运,与俗无隔―→ “以俗为雅”都市―→说唱文学(词)的兴起
文、诗、词概说
宋文与唐文
①作家阵容更壮大
②文体多样化:四
六、文赋、笔记文
③议论、叙事、抒情更加和谐交融
④风格丰富多彩,平易畅达,简易明快
唐诗与宋诗
①题材趋向世俗化
②以平淡为美
③以意取胜,生新瘦劲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严羽)
宋词兴盛
①名家辈出 ②完成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
③题材内容和风格倾向的开拓
第一章宋初文学 王 禹 偁
骈文盛行与复古思潮
王禹偁:人生态度(关心现实)文学思想(反时复古)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丽疏朗、音调铿锵
《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
柳开、穆修、姚铉
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王禹偁诗歌(白体)
内容:反映现实,《畲田词》《感流亡》
风格:平易流畅、简雅古淡,《村行》
散文化、议论化
宋初三体
晚唐体
师法:贾岛、姚合
代表:“九僧”、潘阆、魏野、林逋
内容:山林景色与孤寂生活
形式:重五律,尤重中间二联
林逋《山园小梅》
寇准
西昆体
师法:李商隐
人物:馆阁大臣杨亿、刘筠、钱惟演 《西昆酬唱集》
内容:怀古咏史、咏物、闲适生活
艺术风格:整饰、典丽、深密
缺点:少真情与气韵
衰歇:缺乏时代气息,少独创精神
第二章北宋前期诸家词人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人
晏殊《珠玉集》
内容:男女恋情,将情纯化、雅化
艺术:①富贵闲雅,贵族色彩
②意蕴深厚,情中有¡°思¡±
③韵律圆韵和谐
欧阳修
对词革新: ①扩大抒情功能
②审美趣味通俗化
内容创新:以词抒写自我人生体验与心态
婉约词《踏莎行》《蝶恋花》
套词《采桑子》 风景词
开拓词境的尝试
范仲淹
边塞词《渔家傲》 沉郁苍凉
婉约词《苏幕遮》
张先 一生流连风月,听歌赏舞
特色:
①擅长表现歌舞
②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动态美、朦胧美
对词发展贡献:
① 以词赠别酬唱,扩大词的实用功能
② 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王安石
咏史、怀古词《桂枝香》《浪淘沙令》
由娱人到自娱,词风向诗风靠拢
柳 永
柳永(987-1053)《乐章集》 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A慢词: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齐头并进 B词调:创用词调最多的人,形式体制完备
C审美趣味:“变雅为俗”(俗化语言、俗化生活)
D体段模式:“前半泛写,后半专叙”(前段写景,后段抒情)柳词内容:
歌妓:爱情、被弃痛苦、从良愿望
男女情思:《雨霖铃》
都市:《望海潮》
羁旅:《八声甘州》
自我情怀:《鹤冲天》
柳词特色及影响
特色:
①擅长铺陈,描绘精细,《雨霖铃》
②时空结构多变,《八声甘州》
③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忆帝京》
④以景烘情,情景交融,《雨霖铃》
⑤多用口语和俚语
影响:
苏轼得其题材及豪放风格,秦观得其铺陈点染,周邦彦得其结构多变
第三章欧阳修等诗文 欧阳修散文
欧阳修(1007-1072)号醉翁,六一居士
文坛领袖 倡导诗文革新,反对西昆体和太学体
文学观 ①道与生活相关 ②文道并重 ③文具有独立性
散文特色
①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②强烈的感情色彩,《释秘演诗集序》 ③叙事、议论、抒情高度有机融合
④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风格平易自然
文体贡献
①创造文赋
②革新四六体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诗歌
诗学理论
“诗穷而后工”(欧阳修)
“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梅尧臣)
欧阳修诗歌
①内容充实,《戏答元珍》 ②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
③语言清新流畅,风格流丽宛转
梅尧臣诗歌
①题材由抒写现实走向日常生活琐事 ②风格平淡老成苏舜钦诗歌
豪放雄肆,意境开阔
王安石散文
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1021-1086)神宗(1069-1076)变法
散文特色
①直接为政治服务,有为而发
②论点鲜明,逻辑严密,说服力强,《答司马谏议书》 ③短小精悍,简洁峻切,不枝不蔓,《读孟尝君传》
曾巩
议论委曲周详,文字简练平正,结构严谨而舒缓,《墨池记》
王安石诗歌
前期反映社会现实,《河北民》
咏史《明妃曲》
后期 罢相隐居,心境平淡 “王荆公体” ①篇幅短小,多为七言绝句 ②刻画细致生动,修辞巧妙 ③语言朴质平淡,韵味深长
王令
雄伟奔放,奇崛有力,浪漫色彩浓郁
第四章苏轼
苏轼生平、思想及文学观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45岁“乌台诗案”贬黄州 59岁惠州 62岁儋州
思想:思想通达,三教合一,儒家、老庄、禅宗
文学观:文道并重
①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 ②¡°道¡±泛指事物的规律
苏轼散文
文章传承:孟子、纵横家、庄子
散文特色
①形式多样,风格多元
②气势雄放,恣肆自然
③构思新颖,翻新出奇 史论《留侯论》
④叙事、抒情、议论有机交融,《石钟山记》
⑤语言平易自然,生动流畅,活泼隽永,《记承天寺夜游》
文赋(前后)《赤壁赋》
骈散并用,情景兼备
苏轼诗歌
“一肚子不合时宜”
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吴中田妇叹》《荔枝叹》
诗歌特色:
①题材广泛,无不能入诗
②充满哲理性、理趣,《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 ③技巧纯熟,运用自如,比喻、用典、对仗 ④构思新颖,翻新出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⑤风格雄放,流畅自然
苏轼词
词学观:
①词¡°为诗之苗裔¡±,提高词的地位;
②词须“自是一家”,壮美的风格,阔大的意境,抒写性情
扩大功能,开拓词境
①由女性柔情词扩展为男性豪情词 ②壮士形象、人生哲理、山水田园
苏词特色:
①题材广泛,手法多样
②以诗为词,扩大词的题材范围与表现手法
③运用题序交代写作时地及缘起 ④大量用典
⑤风格多样,表现出奔放豪迈的新风格
第五章江西诗派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
诗歌内容: ① 涉及现实《流民叹》 ②表现自我 文人气与书卷气:①文人生活用品
②发掘人文意蕴
艺术个性:
①富有思致理趣,耐人寻味
②内涵丰富,含多层意思,章法回旋曲折 ③修辞运用,善出奇制胜,重炼字用事 ④声律奇峭:打破音节常规,多用拗句 ⑤诗风瘦硬峭拔,老朴沉雄
黄庭坚体(山谷体)
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象奇特,语言生新硬瘦 晚年归于平淡流畅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
创作方式:¡°闭门觅句¡±的苦吟
诗歌内容:寒士生活的真实写照,境真、情真 审美追求:¡°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诗歌风格:朴拙诗风 简洁精练,质朴无华,意味深长
黄庭坚诗论
诗歌内容:批判现实,抒写性情 艺术追求:创新,脱俗,学养
学诗途径:
①学习并熟练掌握技巧 ②超越技巧,达到无技巧
诗学主张:
①尊杜(晚期),以杜甫为诗家宗祖 ②¡°点铁成金¡±,语言推陈出新
③¡°夺胎换骨¡±,诗境诗意因旧生新
江西诗派的形成及演变
以黄、陈为核心的诗歌流派
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陈为核心的诗派称为¡°江西诗派¡±(成员多为江西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北宋江西诗派创作倾向: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 北宋灭亡与南渡
吕本中¡°活法¡±,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陈与义雄浑深沉的风格,《伤春》 曾几清新活泼的风格,《寓居吴兴》
第六章周邦彦与北宋后期词坛
黄庭坚和晁补之
苏门词人群 豪放 可读性 题材 风格
大晟词人群 婉约 音乐性 词艺 词境
黄庭坚
词论:①词是¡°艳歌小词¡±②言志之体 内容:①艳词
②言志词:抒情的自我化,题材日常生活化
晁补之
词话:《骫骳说》,重论词艺,开创词话的新体式
隐逸词
豪健风格
影响:壮大苏词的声势,促进词体革新与发展
晏几道
恋情词:明确而具体的思恋对象,感情真挚深沉
艺术特色:
①短小精炼,以小令为主
②今昔对照,以梦表情,如梦如幻境界 ③语淡情深,透句法
④语言清新自然,精当雅致
秦 观
“古之伤心人” “词心” “女郎诗”
手法:以小令手法作慢词,情韵兼胜
艺术特色:
①感情真挚深婉
②优美的意象构成凄迷的意境
③表达含蓄委婉
④语言清新淡雅
⑤韵律和谐优美
贺 铸
风格特色: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艺术特色:
①善用韵,以密韵、回环音韵突出词作节奏感与音乐感
②善化用前人成句
③利用骈偶形成对称美和整饬美
④善炼意,语意精新
周邦彦
内容:羁旅行役、咏物、怀古
艺术特色:
①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时空结构
②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来展开情思
③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
④韵律方面调美、律严、字工
⑤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韵律的和谐统一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
李清照
词论:词“别是一家”说,词不同于诗,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独特的要求,词应保持独立的文体特性。
意义:从本体论确立的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词作内容:展现了其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前期与后期变化:内容(恋情与人生感伤)
风格(清新明快与感伤凝重)
艺术特色:
①善用日常生活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②清疏淡雅的意境
③善用平常简练的语言表现心理和情感
④语言精妙清亮,风韵天然
朱淑真
朱敦儒
人生经历与词作的变迁(内容与风格)
早年放荡声色,《鹧鸪天》(西都作),婉丽明快
中年漂泊忧愤,《卜算子》《相见欢》,悲壮慷慨
晚年隐逸逍遥,《好事近》(渔父词),清疏晓畅
用词来抒发人生感受,表现社会现实,诗词功能合一
张元干等
南渡词的变迁:(内容)时代感与现实感
(风格)悲壮慷慨
张元干 抗敌与归隐
批判性与悲壮风格《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叶梦得
《水调歌头》
陈与义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李纲 《苏武令》《喜迁莺》(真宗幸澶渊)“以文为词” 岳飞 《满江红》
第八章陆游等四大诗人 陆游生平及诗歌内容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陆游(1125-1210)
生平:第一时期(31-45)地方为官时期
第二时期(46-65)入蜀时期
第三时期(66-86)隐居时期
入蜀对其诗风影响: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
诗作题材:
①抗敌复国:《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②闲适生活:《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 ③爱情:《沈园》
陆游诗歌和特色与成就
①雄浑奔放、境界壮阔的风格,《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②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手法,充满浪漫气息,《长歌行
③常借助幻境和梦境来抒写情感,《五月十一日夜且梦从大驾亲征┅》 ④语言晓畅平易,章法整饬谨严,《关山月》
⑤擅长七言诗,七律和七绝成很高,《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的词
爱国词:《秋波媚》 《诉衷情》,雄壮慷慨 咏物言志词:《卜算子》(咏梅),含蓄蕴藉 爱情词:《钗头凤》,感情深挚,浓郁感伤色彩
杨万里
生平
题材:自然风物和日常生活
“诚斋体”的特色:
①将情感投入景物,使物人化 ②想象丰富奇特
③风格幽默恢谐,饶有风趣
④语言自然活泼,平易浅近,多用俚语、谣谚 爱国诗作:《初入淮河》
范成大
生平
使金纪行诗:《州桥》
田园诗:
新乐府:《催租行》《后催租行》 《四时田园杂兴》60首
将新乐府与田园诗合一,表现农民劳作疾苦与田园风光刻画合一
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 尤袤
第九章辛弃疾及辛派词人 辛弃疾生平及其对词境的开拓
辛弃疾(1140-1207)
生平:第一时期(23-42)地方任职
第二时期(43-52)带湖隐居
第三时期(52-55)出仕
第四时期(56-64)隐居铅山
第五时期(64-67)出仕
第六时期(67-78)辞归,卒
词境开拓:
①英雄形象,《鹧鸪天》 ②自我人生,《永遇乐》 ③心灵世界,《水龙吟》 ④社会根源,《摸鱼儿》
⑤田园生活,《西江月》《清平乐》
辛词的艺术成就
①题材多样,反映现实面广
②开创新意象:战争意象和军事活动意象,《破阵子》 ③想象丰富,多记梦幻,充满浪漫气息
④ ¡°以文为词¡±,为文手法运用、用经史词汇 ⑤风格多元,以悲凉慷慨,沉郁雄浑为主
辛派词人
张孝祥
词作《六州歌头》《念奴娇》 风格:慷慨沉雄 潇脱情怀
陈亮(功利派,浙东学派)词作《水调歌头》
手法:“以词为文” 功用性和议论性
刘过
词作《沁园春》
《龙洲集》江湖游士
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姜 夔
姜夔(1155-1209)白石道人
词作内容:
①恋情《踏莎行》(燕燕轻盈)《鹧鸪天》(肥水东流)②咏物《齐天乐》(蟋蟀)《暗香》《疏影》 ③现实感伤《扬州慢》
艺术特色:
①词的语言风格刚化与雅化,表现出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②多用冷色调意象群,构成清幽空灵、冷清寂寥的意境 ③表现手法独特,善用联想思维,多用暗喻、通感等手法 ④词前多有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且较长的小序 ⑤其精通韵律,其词韵律优美,音节谐婉
吴文英
南宋后期词坛:①辛派词人 ②姜夔追随者
吴文英(1207-1269)梦窗
词作内容:
①忧怀国事《八声甘州》 ②恋情《风入松》《莺啼序》
艺术特色
①将实景虚幻化,通过奇特的想象,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境 ②其词结构多变,时空场景多变化,多以情思为线索 ③语言生新奇异,随意搭配,色彩感、装饰性、象征性 ④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雕饰过度,有晦涩之失
宋末其他词人
宋元词坛特点:①创作的群体性 ②题材、风格的趋同性 周密(草窗)《一萼红》,亡国之恨,文笔清丽 王沂孙《花外集》咏物词《眉妩》《齐天天》
特色:用典,象征、拟人手法 张炎 《解连环》(孤雁)《词源》
蒋捷 兼融豪放和婉约《虞美人》(听雨)
刘克庄 辛派后劲中成就最大的词人,风格雄肆疏放
陈人杰 《沁园春》
刘辰翁 亡国之恨《永遇乐》
第十一章南宋散文和四六
南宋散文
政论文 胡铨、辛弃疾、陈亮
笔记小品 陆游《入蜀记》洪适《容斋随笔》形式自由
宋代理学派系:①朱熹学派 ②陆九渊学派 ③陈亮、叶适学派
朱熹 南宋最重要的理学家
朱熹文学观:重道轻文 文道一体
编选文集 吕祖谦 真德秀
南宋四六:汪藻、周必大、李刘
第十二章永嘉四灵和辽金诗歌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永嘉四灵: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
以贾岛、姚合为宗,生活面狭,内容单薄,向晚唐体回归
江湖诗派:《江湖集》,江湖谒客为主的松散作家群
生活而广,题材丰富,擅长写景抒情
刘克庄 江湖诗人领袖,关注现实
戴复古 时事感伤
宋末诗歌
宋末诗人群体:民族英雄与遗民
文天祥 《金陵驿》《过零丁洋》《正气歌》
谢翱 宋末遗民诗人成就最高的一家
汪元量 《醉歌》 《湖州歌》《越州歌》
元好问
辽(907-1125)金(1115-1234)
元好问(1115-1161)
金亡前后的“纪乱诗”
①悲壮慷慨的感情表现于苍莽雄阔的意境之中
②深刻的洞察力
词作:雄浑壮阔与幽婉深挚
《论诗绝句三十首》
《中州集》金代诗歌总集